舒元舆散文研究--优秀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pdf_第1页
舒元舆散文研究--优秀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pdf_第2页
舒元舆散文研究--优秀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pdf_第3页
舒元舆散文研究--优秀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pdf_第4页
舒元舆散文研究--优秀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舒元舆散文研究--优秀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舒元舆散文研究 姓名 明海英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 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 岳珍 2010 12 28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要摘要 本文系统地对舒元舆的文章进行解读 分析 归纳其散文特点 并尝试从舒元舆 的散文中看舒元舆 归纳舒元舆的文学观 及探讨其和古文运动的关系 本文分四个 部分 第一章 绪论 概括舒元舆研究现状 第二章 简述舒元舆生平及作品 第三 章 概述归纳舒元舆的文学观 并尝试探讨其与古文运动的关系 第四章 将舒元舆 的散文从内容方面分为写景抒情 家庭孝悌 勤恳政务 关心社会等四类 对其散文 进行详细解读 分析 同时 归纳舒元舆散文的特点 第五章 尝试对舒元舆进行自 己的评价 主要从舒元舆散文中来概述我眼中舒元舆 关键词 关键词 舒元舆 散文 散文特点 文学观 古文运动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this paper systemicly unscramble shu yuanyu s proses anlysis the features of them attamept to conclude his literary view and appraise shu yuanyu myself it includs four parts firstly generalize the study of shu yuanyu until resently secondly introduce shu yuanyu and his proses thirdly analysis and concloud the literary view of shu yuanyu s proses try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and the literary movement forthly reading on the detailed of shu yuanyu sixteen proses which conserve in the quan tang wen analysis his proses and try to conclude the it s features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i try to evaluate him in my words key word key word shu yuanyu prose features of the pprose literary view literary movement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 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 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 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日期 年 月月 日日 日期 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绪论绪论 晚唐宰相舒元舆是 甘露之变 的主要人物之一 其文众体兼备 锻炼精粹 他 的论说 表奏 书牍 碑志 辞赋 杂记都很好 写景 叙事 议论 抒情各尽其妙 现存文章十六篇 有十二篇被姚氏选入 唐文粹 中 目前对舒元與的研究 大多是单篇着手或仅仅在文中提到舒元舆及某篇文章的题 名 较系统研究的只有王宗堂 舒元舆简论 和吕武志的 舒元舆散文析论 对舒元舆散文的研究单篇着手或提及的有 姜光斗在其 清新秀逸包含哲理 舒元舆长安雪下望月记 中对舒元與 长安雪下望月记 逐段进行解读与赏析 探讨 其中蕴含的意旨 张佩在 说唐代牡丹 中引舒元與的 牡丹赋 来证明牡丹的最早 来源 牡丹 花品第一 以及时人对牡丹的喜爱 路成文在 唐代两篇 牡丹赋 与 甘露之变 中考证了舒元與和李德裕的 牡丹赋 的写作时间 认为舒元舆的 牡 丹赋 较李德裕的更早 同时也对舒元舆的 牡丹赋 进行艺术分析 冯广平在 唯 有牡丹真国色 中对洛阳牡丹兴盛与武则天的关系中引用舒元與的 牡丹赋 为证 方丽萍提到在晚唐只能嘲风月 弄花草的文坛氛围中 舒元舆的 透着彻骨悲凉与满 腔悲愤的散文 悲剡溪古藤文 出现了 1 陈志勇在 唐代家训研究 中把舒元舆的 贻诸弟砒石命 和元稹的 诲侄等书 进行比较 认为舒元與和元稹的 励志 训 的共性是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 自强不息 精神 均以 学而优则仕 光宗耀祖 为最终目标 李利民在 中晚唐文中的 猫论 中对指出舒元與的 养狸述 语言方 面 散体化的语言增强了表达能力 提高了表达效果 文学性方面 狸猫与端人采用 了比较手法 王宗堂在 舒元舆简论 中认为舒元與的 上论贡士书 是为识分子鸣 不平的 其它提及舒元舆和 甘露之变 的 张志东的 千年宦官 鲜于煌的 试论 白居易三峡诗的内容特色 胡遂的 从 平常心是道 看白居易平易浅俗的诗风 卞孝萱的 喷玉泉幽魂 和孙植的 由一则误收诗谈 全唐诗 等编纂及其他 对舒元舆散文的全面研究的主要为 王宗堂在 舒元舆简论 中对从政治上 思 1 方丽萍 从 三不朽 到 作文害道 对中唐文学价值观的考察 2007 年 5 月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想 文学 作品特点等方面对舒元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简述了中唐时期的政治 环境 舒元舆的生平 品性 文学上和政治上的成就 艺术风格 他指出 舒元與是 第一个为牡丹作赋的人 其诗深受白居易新乐府的影响 是 补察时政 的 为时 为事 而作 文学上的突出成就是散文 是为古文运动做贡献的古文家 政治上维 护唐王朝的中央集权 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 在思想上 舒元與主张复兴儒学 重道遵贤 企图用诗书礼乐 文武周礼之道维系已经大大动摇了的唐朝的统治 同时 还重视选拔和尊重贤才 1 吕武志的 舒元舆散文析论 对舒元舆散文进行一个整体 和全面的研究 文章包括舒元舆其人 散文作品 散文特色 关于舒元舆其人 他概 述了舒元舆的出生和在仕途上的擢升 指出他在当时的名声并不是很好 舒氏其人 久被恶名 而当中亦掺杂歪曲成分在 2 将舒元舆散文分为 奏议体散文 游记体散 文 叙事体散文 讽喻体散文 书信体散文 碑志体散文等六类 并按类别逐篇进行 解读 关于舒元舆散文特色他归纳为 勇于批判 形象鲜活 摹写细致 词语生新 并逐一举例分析 对舒元舆的评价有 方丽萍从文学上评价舒元舆 有片面和欠缺处 他完全把文 学等同于政治教化工具而忽略了文学的审美价值 忽视了文学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但是 它至少告诉我们 在中唐普遍的理想性精神贯注下 文人已经从盲目的自大和 自信中醒来 开始自省 思考被神化了千余年的文学的真正意义 看到了文学的局限 文学家的局限甚至有害 直接开启了宋代道学家们的文艺思想 3 王宗堂他认为 舒元與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是散文 他是为古文运动做出贡献的古文家 政治上 他维护唐王朝的中央集权 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 在思想上 舒元與主张复兴 儒学 重道遵贤 企图用诗书礼乐 文武周礼之道维系已经大大动摇了的唐朝的统治 同时还重视选拔和尊重贤才 众体兼备 论说 表奏 书牘 碑志 辞赋 杂记都 写得很好 写景 叙事 一轮 抒情能各尽其妙 舒元與具有很高的驾驭语言的能 力 无论写人 状物 写景 叙事都极生动形象 绘声绘色 有很强的感染力 3 吕 武志指出 舒氏其针砭现实 则借题发挥 写意深刻 写物图貌 则比拟生动 联想 1 舒元與简论 王宗堂 河南大学学报 1986 年第 5 期 2 舒元舆散文析论 吕武志 第二届国际唐代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3 3 方丽萍 从 三不朽 到 作文害道 对中唐文学价值观的考察 2007 年 5 月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丰富 抒情送怀 则细腻委婉 真挚感人 虽文字间或流于生涩 而白璧微瑕 固无 妨其卓然为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劲也 1 总之 对舒元與散文的研究在数量上 1979 年之前几乎没有人涉及 1980 1999 年之间只有三篇 有两篇是做比较系统的研究 另外一篇还只是稍微提及 2000 至今 只有十篇左右的文章稍稍提及而已 可见 对舒元舆的研究不说空白 至少还有很大 的空间和余地的 对舒元舆进行比较全面研究的两篇文章 王宗堂的 舒元舆简论 简单地提到了舒元舆的政治和文学方面 吕武志的 舒元舆散文析论 基本上只是从 文学方面来研究舒元舆的散文 舒元舆的政治与其人 其文学有紧密联系的 这个王 宗堂的 舒元舆简论 只是稍微提到 舒元舆的文学观及其与古文运动之间的关系 涉及较少 本文系统地对舒元舆的文章进行解读 分析 归纳其散文特点 归纳舒元舆的文 学观 探讨其和古文运动的关系 并尝试从舒元舆的散文中看舒元舆 文章结构为 第一章 绪论 概括舒元舆研究现状 第二章 简述舒元舆生平及作品 第三章 概 述归纳舒元舆的文学观 并尝试探讨其与古文运动的关系 第四章 讲舒元舆的散文 从内容方面分为写景抒情 家庭孝悌 勤恳政务 关心社会等四类 对其散文进行详 细解读 分析 同时 归纳舒元舆散文的特点 第五章 尝试对舒元舆进行自己的评 价 主要从舒元舆散文中来概述我眼中舒元舆 1 舒元舆散文析论 吕武志 第二届国际唐代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第一章 舒元舆生平第一章 舒元舆生平 舒元舆 字不详 生年不详 卒于太和九年 江州人 2 今江西省九江县 一说 为婺州东阳人 3 今浙江省金华县 元舆出身贫寒 新唐書 載其 地寒 不与士 齿 3 舒元與元和八年 813 进士及第 释褐诸府从事 他锐意进取 多次上书自荐 太和五年 献文阙下 不得报 上书自荐 文宗得书 高其自激卬 出仕宰相 李宗闵以浮躁诞肆不可用 改著作郎 分司东都 3 元舆自负其才 自言才不后马周 张嘉贞 但并未受到重用 后在洛阳与李训结识 是舒元舆仕途的一次契机 时李训 丁母忧在洛 与元舆性俱诡激 乘险蹈利 相得甚欢 1 两人性情相似 对时局观点 相同 相投甚欢 后 训用事 召为右司郎中 兼侍御史知杂 鞫杨虞卿狱 癸丑 擢为御史中丞 2 大和九年 835 原为著作郎的舒元舆因与李训关系友善 被李训 召为右司郎中 兼侍御史知杂 后又擢升为御史中丞 己巳 以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 舒元舆为刑部侍郎 元舆为中丞 凡训 注所恶者 则为之弹击 由是得为相 又上惩李宗闵 李德裕多朋党 以贾餗及元舆皆孤寒新进 故擢为相 庶其无党耳 1 元和九年九月二十七日 原为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的舒元舆被擢升为刑部侍郎 舒元 舆为中丞期间 极力讨好李训 郑注两人 凡李驯 郑注所厌恶的人 则弹劾 排挤 之 因此备受两人的赏识 同时文宗因李宗闵 李德裕结党营私 互相对抗 认为贾 餗 舒元舆等出身寒门 又是新进人士 与朋党无争 故擢升舒元舆为宰相 李训 郑注深得文宗宠幸 与文宗谋诛除宦官的计策 计划由郑注护王守澄葬于 浐水 见机行事 训恐功劳届时归于注一人 遂 独与是数人及舒元舆谋之 它人皆 莫之知也 1 也即密谋著名的 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 失败后 舒元舆易服单 骑出安化门 禁兵追擒之 1 虽换成百姓衣服出城 舒元舆还是被禁兵认出 擒住 乙丑 左神策出兵三百人 以李训首引王涯 王璠 罗立言 郭行馀 右神策出兵 2 旧唐书 列传第一一九卷 舒元舆传 3 新唐书 卷一七九 列传第一百四 舒元舆传 1 资治通鉴 卷二四五 唐记六十一 2 新唐书 卷一七九 列传第一百四 舒元舆传 3 旧唐书 列传第一一九卷 舒元舆传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三百人 拥贾餗 舒元舆 李孝本献于庙社 徇于两市 命百官临视 腰斩于独柳之 下 枭其首于兴安门外 1 十一月二十四日 舒元舆等 甘露之变 中的几位重要人 物被腰斩 死后头颅被悬于兴安门外 舒元舆有三个弟弟 元褒 元肱 元迥 皆第进士 元褒又擢贤良方正 终司 封员外郎 1 此外 舒元舆有族子守谦 愿而敏 元舆爱之 从元舆者十年 一旦 忽以非罪怒之 日加谴责 奴婢亦薄之 守谦不自安 求归江南 元舆亦不留 守谦 悲叹而去 夕 至昭应 闻元舆收族 守谦独免 1 甘露之变 失败后 舒元舆被 灭族 仅舒守谦一人逃脱 舒元舆颇有文才 善诗能文 牡丹赋 一篇 时称其工 死后 帝观牡丹 凭 殿阑诵赋 为泣下 3 今存文十六篇 收于 全唐文 卷七百二十九卷 存诗六首 收于 全唐诗 卷四百八十九 补遗一首 收于 全唐诗 卷八百七十三 新唐书 艺 文志 著录有 舒元舆集一卷 崇文总目 有 舒元舆文一卷 至所谓献文八万言 煌煌巨著 及舆白居易酬唱赠答诗 皆亡失不传 宋洪迈曾叹 今其遗文 所存着才 二十四篇 有 全唐文续拾遗 录 承天军题名记 一篇 文字残缺 1 1 吕武志 舒元舆散文析论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第二章 舒元舆文学观第二章 舒元舆文学观 舒元舆对自己的文学观没有明确提出 后人研究中也只有王宗堂在 舒元舆简论 中提到 其诗深受白居易新乐府的影响 是 补察时政 的 为时 为事 而 作 文学上的突出成就是散文 是为古文运动做贡献的古文家 稍稍提及其余白居 易 古文运动的关系 本文试着从其创作中归纳其文学观及与古文运动的关系 吕武 志指出 舒氏其针砭现实 则借题发挥 写意深刻 写物图貌 则比拟生动 联想丰 富 抒情送怀 则细腻委婉 真挚感人 虽文字间或流于生涩 而白璧微瑕 固无妨 其卓然为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劲也 2 一 文以载道一 文以载道 韩愈 柳宗元明确提出 文以明道 其主要目的是用 道 来充实文的内 容 使文成为参预现实政治的强有力的舆论工具 3 韩愈的论说文内容上有一类重 在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 评论家曾给以较高的评价 认为是 大有功名教之文 4 吕武志也说 舒元舆反对 轻傲圣人之道 使周南召南风骨折入杨黄 草下夸 中 言偃卜子夏文学陷入于淫靡放荡中 的浮夸文字 主张为文 锻炼精粹 补 教化 所有这些和韩 柳提倡的文以明道的思想是一脉相通的 1 舒元舆文中虽未 直接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 但他遵从 热衷儒家其对儒家经典并极力散播 上论贡 士书中 中 为童子时学读书 臣年十五既通经 无何 心中有文窍开 则又学之 他从小通经习典 谨守圣贤之教 不仅自己恪守 还在 贻诸弟砥石命 中规劝家中 诸弟 守固穷之节 慎临财之苟 积习肄之业 上不贻庭闱忧 次不贻手足病 下不 贻心意愧 可见 儒家之道是他遵循的行为准则 并勉励家中诸位弟弟恪守 此外 在 上论贡士书 指出官吏轻视参加贡士考生 试之以雕虫小技 在 问国学记 中 2 舒元舆散文析论 吕武志 第二届国际唐代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3 3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第四编 第八章 p361 4 转引自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第四编 第八章 p37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通过国学馆的荒凉衰败 担忧儒家之教 周公 仲尼之道没落于黄泉 题记之以引起 有司的注意和思考 以上这些亦可见舒元舆遵循并重视儒家之道 韩愈一再申明他是为了提倡古道才写作古文 愈所说的古道 是正统的儒家 之道 其主要内容就是 仁义 力排佛老 认为当时朝野上下信奉佛老 是导 致儒家仁义不行 社会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 韩愈行 先土之教 维护严格的等级制 度 还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反对藩镇割据 加强中央政权 1 舒元舆也多次在文中直 接或间接地表达注重中央集权 反对藩镇割据的思想 也即弘扬自己的儒家之 道 祭九宫祝版不称臣奏 把皇帝的尊严看得非常重要 认为皇帝祭祀九宫时亲署御名 称臣于九宫之神不妥 立即上书恳请礼部重新商榷 以免万乘之尊有所亏降 由此可 见他注重中央集权 皇帝的权威 也侧面体现了他反对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的思想 御 史台新造中书院记 院门北辟 以取其向朝廷也 将新御史台的落成提高到尊天子 树朝廷威信 奸臣贼子灭而正天下的高度上 也体现了他希望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 鄂 政记 大力盛赞高平公政绩 以上告天子史官 为为官者 藩镇树立鲜活的榜样 亦 体现了反对藩镇割据的思想 文宗时 内有宦官专权 外有藩镇割据 元舆在文中多 处强调尊天子 重中央集权 反对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的思想在其文中肆意流露 他 通过文章来承载自己寄于其中之 道 承接了韩愈等古文运动 体现了 文以载道 的思想 二 不平则鸣 着力批判二 不平则鸣 着力批判 韩愈的论说文内容 或多或少存在着明道倾向 但重在反映现实 揭露矛盾 作不平之鸣 而且不少篇章还有一种反流俗 反传统的力量 并在行文中夹杂着强烈 的感情倾向 读韩 柳的散文 会感到一股迎面扑来的情感浪潮 会感到令人心悸 魄动的鲜活灵魂和生命力 1 舒元與的文章也倾注了作者浓郁的情感 其文很少歌功颂德 呈祥献瑞地谄媚讨 好 多的是忠言逆耳 煞费苦心 用心良苦的冒死劝诫 他直言 敢谏 直指要害 1 中国古代文论史 赖力行 p194 1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第四编 第八章 p37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敢于说别人不敢说之话 赞成什么 反对什么 观点鲜明措辞尖锐地表达 从不含糊 这种尖锐批判的文字在其文中比比皆是 如 上论贡士书 中 圣德修三代之教尽 善矣 唯贡士一门 阙然不修 臣窃以为有司过矣 向之数事 臣久为陛下疾 有司不供职 使圣朝取士首科委就地矣 直接指出贡士考试中诸多问题是相关部门不 称职的表现 不畏权贵 也不怕得罪相关人员 国学记 中 太学且犹衰凉之若此 岂非有司之不供职耶 群公卿士之不留意耶 不然 何使巍巍国庠 寂寞不闻回也赐 也说绎道义之声 虽馆宇雲合 鞠为荒圃 可谓大国设虚以自欺也 愚甚不取 大胆 上言 强烈斥责有司的不供职 群公卿士大夫拿朝廷俸禄而不为朝廷尽力办事 直指 有司和朝廷公卿士大夫的疏忽 使国学衰落至此 养狸述 中 首圆足方 窃盗 圣人之教 甚於鼠者有之矣 若时不容端人 则白日之下 故得骋於阴私 明小人 道长 而不知用狸而止遏 纵其暴横 则五行七曜 亦必反常於天矣 岂直流患於 人间耶 尖刻的文字现出作者对那些圆头肥耳 盗窃圣人之教者的深痛恶绝 指斥他 们比老鼠更加可恶的狡诈 为恶不仁 斥责其如老鼠已成社会的一大祸害 如果纵容 其暴乱 横行 则不仅扰乱朝廷纲纪 社会秩序 甚至天下都不得安宁 悲剡溪古 藤文 中 比肩握管 动盈数千百人 数千百人下笔动数千万言 不知其为谬误 日日以纵 如此则绮文妄言辈 谁非书剡纸者耶 虽举天下为剡溪 犹不足以 给 况一剡溪者耶 剡溪古藤当春毫无生机 作者凛然指斥比肩握管 竟相错乱为 文之人 认为他们才是残害古藤的真正元凶 动则数千百人 数千百人下笔数千万言 日复一日地无休无止 虽举九州为剡溪 也不足以满足供给 况只一个剡溪 感情强 烈 批判力强 锋芒直指错乱为人之人 舒元舆文中这种激愤的文字比比皆是 尖锐的话语 一针见血 直指要害 三 注重散体 反对骈文三 注重散体 反对骈文 骈文重视对偶 声律 用典和辞采 重视美感 弊端也随之而生 如对偶惟 求其工 四六句型限制了内容的充分表达 用典惟求其繁 不少篇章晦涩难懂 一意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追求华丽辞藻 内容空虚浮泛 华美的形式往往成了表达思想 反映现实的障碍 1 韩 柳在散体文创作上的开拓之一是 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 否定了六朝的 文 笔 之分 把散文引入了杂文学的发展路途 从辞采来说 韩 柳一致反对 绣绘 雕琢 类乎俳优者之词 的骈文末流 又尽量吸收骈文的优长 四字句夹杂于 散体文句之间 造成长短错落 音调铿锵的声情效果 从语言来看 韩愈既力倡 去 陈言 又强调 文从字顺 和 体备 词足 其雕琢词语 匠心密运的程度丝 毫不亚于骈文作家 从技巧来看 善于通过比喻 排比 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的形 象性和感染力 他的文章既 一波未平 一波已作 出入变化 不可纪极 又自有 抑扬起伏开阖照应的规律可寻 法度不可乱 创立了一种与上古文判然有别的 新的散文规范和秩序 1 吕武志在 舒元舆散文析论 中也指出 舒元舆反对 偷 折经诰 侮圣人之言 的 甲赋律诗 这种文字讲究声律 对仗 辞藻 典故 非 所以观人文化成之道 不过是 雕虫微艺 而已 舒元舆散文从辞采来看 吸收骈文优点的同时注重长短句灵活使用 随感情的起 伏而运用自如 如 牡丹赋 中 焕乎美乎 後土之产物也 使其花之如此而伟乎 何前代寂寞而不闻 今则昌然而大来 曷草木之命 亦有时而塞 亦有时而开 吾欲 问汝 曷为而生哉 汝且不言 徒留玩以徘徊 四六言中穿插九言 八言 七言 五 言 长短句灵活运用 造成长短错落 音调铿锵的声情效果 感情也随着句式长短而 跌宕起伏 养狸述 中 噫 微狸 鼠不独耗吾物 亦将咬啮吾身矣 是以知吾 得高枕坦卧 绝疮痏之忧 皆斯狸之功异乎 鼠本统乎阴 虫其用 合昼伏夕动 常 怯怕人者也 向之暴耗 以其人无御之之术 故得恣横若此 句式长短变化自由 四六言中夹杂一言 二言 七言 九言 五言 三言 句式长短错落形成音声错落 情感跌宕起伏的声情效果 从语言来看 其文看似平淡朴素 质朴无文 细读则于朴素中见奢华 从平淡中 见绮靡 如 唐鄂州永兴县重岩寺碑铭 中 右肘於熊耳 左腋於覆盆 连冈伏其背 深湖朝其向 看似简明扼要的方位的描述 却用拟人方式以生动的手法描述重岩寺 似乎它不是一座建筑 而是一个生命 正右手肘着熊耳 左边腋着覆盆 背后靠着起 1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第四编 第八章 p372 37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伏的山岗 面向着深湖 姿态优雅地欣赏着远处的风光 静态的建筑似乎在眼前活动 了起来 亦或像是一个妙龄女子 在依山傍水的绝妙地势上正摆弄姿态 挑选一个好 的被拍摄的角度似的 从技巧来看 他善于生动地运用比喻 拟人 细节描写等手法将事物再现在读者 的眼前 让人如临其境 斫琴记 中运用通感的手法 将无形的声音有形化 将原 本飘忽而过的声音定格住 再现给观众 如在耳旁 桃源画记 运用细节描写来传 递传神的形象 如 其水趣流 势与江河同 有深而绿 浅而白 白者激石 绿者落 镜 细节地描画深浅不一的溪水 深的颜色碧绿 浅的则色泽白亮 遇到岩石处并 激起白色的水花 细节描述中 读者似乎看到溪流正在眼前 碧绿的溪水潺潺流过 遇到险要处水流湍急 水花涤荡起伏 冲撞沿岸突起的岩石 击碎的水花四溅着如雨 如雾般散落 此外 其文章构思缜密 出入有致 随着情感的起伏而抑扬开阖 总之 舒元舆的散文辞采上长短句灵活使用 随感情的起伏长短自如 语言上看 似平淡朴素 质朴无文 细读发现于朴素中见奢华 平淡中见绮靡 技巧上 善于生 动地运用比喻 拟人 通感 细节等手法将所事物再现在读者眼前 让人如临其境 突破了骈文的限制 注重杂文式语言的运用 长短句错落有致 一定程度上承接了韩 柳开创的有别于上古散文的清新自然的散文规范 四 重实用四 重实用 自汉代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后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意识形态 儒家重 功用 重教化的实用文艺观对文人的影响非常大 自小熟读经书 尊奉孔孟之教的舒 元舆 文章也非常重实用 舒元舆的文章几乎篇篇为事而文 为时而文 有着强烈的功用目的 他用文章来 表述政治的立场 观点 祭九宫祝版不称臣奏 由一次祭祀中发现祝版上皇帝亲署 御名 认为有伤皇帝的万乘之尊 从而上奏恳请重新商榷 上论贡士书 从贡士考 试中指出贡士考试中关于选拔人才方面的疏误 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建议 御史台 新造中书院记 由御史台新造中书院生发感慨 认为新御史台兴建不仅是御史府的幸 事 更是天子朝廷的幸事 是尊天子 正天下 千百年不朽之盛世 养狸述 由狸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消灭家中鼠患 联想到用君子以去除小人 认为小人和老鼠一样 如果不以君子之道 压制就会更加猖獗 甚至不可遏制 他也用文章来尽作为兄长 作为发达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贻诸弟砥石命 中锈迹 斑斑的剑经过长达数月的砥砺而 光劲一水 泳涵星斗 用此以劝诫家中诸弟勿忘时 时砥砺 陶母坟版文 陶母高坟联想到母亲对陶侃教育 及天下母亲对子女的教育问 题 玉箸篆志 由世人重秦斯字而轻李阳冰的现象 指斥世人并不真正懂得欣赏 只 是厚古薄今而已 遂担忧千年之后李阳冰的字是否能留存于世 悲剡溪古藤文 中剡 溪古藤枯死 当春而毫无生机 表面上看来是纸公嗜利 日夜砍剥藤皮制造纸张 但 作者从文人 自专言能见文章户牖者 其数与麻竹相多 中发现真正造成剡溪古藤枯 死的原因是比肩握管的所谓文人 斫琴记 有感于沈氏斫琴 不满数尺的木条 不足 十条的丝 沈氏用其发出犹如天籁之声 木材与丝之于沈氏犹马之于伯乐 从而感叹 有潜质也要有慧眼之人发掘 牡丹赋 由牡丹移植于上苑后突然兴盛 遨游之士疯 狂追捧 遂感叹人生际遇也与牡丹 出身贫寒者纵然满腹经纶 韬光伟略 也只能孤 芳自赏 寂寞凋零 倘有朝一日被权贵者相识 就能平步青云 总之 文章在舒元舆看来 可以用以发表自己的政见 指斥存在的不足 可以用 以抒发个人观点 批评世人的错误做法 表达自己的期望 寄托 可以是用来实现孝 悌观念 传递自己对诸弟的关怀 文章对他来说只是一个表达的工具 是用来实现其 功用目的的 五 舒元舆文学观和古文运动的关系五 舒元舆文学观和古文运动的关系 舒元舆反对为文而文 轻视甲赋律诗等不重实用的文体 上论贡士书 中 三 代贡士 未有此慢易者也 及睹今之甲赋律诗 皆是偷折经诰 侮圣人之言者 乃 知非圣人之徒也 由有司在贡士考试中怠慢贡士 选拔贤人俊士的时考核 甲赋律 诗 等雕虫小艺 指出 偷折经诰 侮圣人之言等并非圣人之徒者 的存在就不足为 奇了 由此可见作者不赞成为文而文 反对试之以甲赋律诗等不重实用的文体 并称 之为 小艺 悲剡溪古藤文 中 指斥那些以剡纸相夸 为文章而文章的所谓文 人是剡溪古藤枯死的真正原因 批判为文而文 以书写文章的数量来夸耀文学成就的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所谓文人 此亦可见其重文章实用 反对为文而文 王宗堂在 舒元舆简论 中提到 舒元舆 文学上的突出成就是散文 是为 古文运动做贡献的古文家 1 从其实践看 舒元舆没有借文学以娱情的文章 不为打 发闲暇时光 堆砌辞藻 玩弄文学技巧 不为展现文学才华而 为赋新词强说愁 他的文章篇篇有所指斥 各有所陈 由一时 一事而生发感触 用文章来表达自己的 观点 看法 提出建议或寄以期望 在他看来 文学不过是一个工具 用以表达自己 的目的 观点 说明喻于其中的道理 寄予其中的期望 即文章用来承载寄予其中的 道 文章可以是用来实现自己孝悌观念的工具 以劝慰家中的弟兄不忘守节 时 时砥砺 可以用以抒发个人观点 批评世人的错误做法 以展现自己对社会事件的思 考 达到 兼济天下 的目的 可以作为政治工具 用以发表政见 指斥政事中存在 的不足 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 展现才干 贡献才智 以效忠朝廷 实现政治抱负 总之 他并不是毫无寄托 毫无目的仅为写文章而写文章 文章在他是用来表达自己 赋予其的目的的载体 表达的工具而已 王宗堂说 其 舒元與 诗深受白居易新乐府的影响 是 补察时政 的 为时 为事 而作 1 不仅其诗歌 其散文中 为时 为事 而作 他的文学观与白居易 的 文章合为时而作 为事而作 相似 他不用文学来娱情 更多是对国家大事的关 心 政见的上奏 对社会事件发表观点 给予建议 寄托希望 几乎每篇文章都为某 时 某事而作 都有一定的机缘巧合 王宗堂也指出 舒元舆政治上维护唐王朝的中央集权 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 思想上主张复兴儒学 重道遵贤 企图用诗书礼乐 文武周礼之道维系已经大大动摇 了的唐朝的统治 1 舒元舆文章承载了道统 仁义 等儒家之道 他从小读圣人之 书 笃信圣人之教 并勉励家中诸位弟弟恪守生人之教 上论贡士书 和 问国学 记 中 对圣人之教 儒家之道的衰微的现状非常担忧 从而题记之 建议之 以引 起有司注意 另一方面 他也将圣人之道运用于实际中 在晚唐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 的时代背景下 作者在文中表明注重中央集权 反对藩镇割据的思想 在 祭九宫祝 版不称臣奏 御史台新造中书院记 鄂政记 等篇章中 也或直接或间接地体现 1 舒元與简论 王宗堂 河南大学学报 1986 年第 5 期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了尊天子 注重中央集权 反对藩镇割据的思想 可见他通过文章来承载寄于其中的 道 承接了韩愈的 文以载道 的思想 并用文章亲身实践 吕武志在 舒元舆 简论 也说 舒元舆生活在中唐古文运动蓬勃兴起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 不能不 受这一运动的影响 他与唐代古文运动的重要人物李翱关系十分密切 他的政治思想 文学思想和创作实践与中唐古文学们非常一致 事实证明他是古文运动作出贡献的古 文家 1 舒元舆的文学观和白居易相近 为人为事而文 非为文而文 他重视文章的实用 功能 同时在文章中传达寄予其中的 道 这与与韩愈的 文以载道 观点一脉相 承 所以 舒元舆是拥护以韩愈为首的 古文运动 的 从他的散文中也可以看出 他是在用自己的文章来亲身实践古文运动的纲领 是古文运动在晚唐的密切拥护者和 亲身实践者 1 舒元舆散文析论 吕武志 第二届国际唐代学术会议论文集 p47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第三章 舒元舆散文创作第三章 舒元舆散文创作 一 散文作品一 散文作品 1 写景抒情 写景抒情 舒元舆现存十六篇散文中 牡丹赋 长安雪下望月记 寻桃源画记 三篇是 以写景状物为主 主要抒发自己个人情愫 牡丹赋 是带序之赋 赋正文用繁复浓艳的笔墨 极尽铺张地描绘牡丹的富丽 奢华 对静态的牡丹 动态的牡丹 傍晚烛光点点 炊烟袅袅中的牡丹 以及牡丹的 颜色 神态等进行细腻而丰富的描绘 展现牡丹的万种风情和美艳 序交代了以下四件事 其一 古人未尝言牡丹 1 牡丹幽居于深山中 独自盛 开 独自凋零 寂寞芬芳 孤独自赏 无人赏识亦无人知晓 其二 京国牡丹日月寝 盛 1 的原因 天后之乡有牡丹 因命移植之 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寝盛 其三 牡丹种 植和赏游风气昌盛 牡丹有如原本藏于深山 无人知遇的美人 一朝进了京城 进了 皇宫 成为备受宠幸的妃子般 随即变成家喻户晓 众人追捧的对象 文人志士趋之 如狂 其四 作者赋此文的目的 人们虽然趋之如狂观赏牡丹 亦有文人歌诗咏其形 容 但没有能为牡丹作赋的 舒元舆是第一个为牡丹而作赋之人 以极其美 1 此是 其目的之一 此外 作者欲借此赋以咏心中之志 恰如张荆州之咏 荔枝赋 欲借牡丹言何志呢 何前代寂寞而不闻 今则昌然而大来 曷草木之命 亦有 时而塞 亦有时而开 如此美艳绝伦的牡丹 为何之前 遁於深山 自幽而芳 2 呢 不为贵者所知 花则何遇焉 1 不为权责者知遇 这是作者给出的回答 牡丹本深 藏于深山中 少为世人所知 因天后垂意 移植之于上苑 此后牡丹犹如平步青云的 贫寒学子 际遇境况立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之前孤芳自赏 寂寞凋零的牡丹 转 瞬成为文人志士争相追捧的对象 此赋虽是咏花 实是借花喻人 牡丹一如清贫文人 牡丹虽有丰富多彩的颜色 千姿百态的情态 让群芳纷纷黯然失色的姿容 但在天后 1 舒元舆 牡丹赋 全唐文 卷七二七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因命移植之于上苑前却只能独自凋零于深山中 人也一样 虽然满腹经纶 韬光伟略 但出身贫寒 不为权贵所识 不为重用的话 也只能如牡丹般只能孤芳自赏 怀才不遇 此外 我认为舒元舆不仅是用富丽的辞藻 极尽描摹牡丹之美 也不是在泛泛谈 论贫寒学子的际遇 他将自己比作此赋中的牡丹 借牡丹来吐露自己的内心 他出生 贫寒 一直 自负奇才 锐于进取 2 曾上八万言自荐 自比才不下后周 正如原本 藏于深山的牡丹一样 他相信自己才识过人 有朝一日会艳压群芳 独傲枝头 能干 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相信有美好的前途在等着自己 正如移植上苑后的牡丹 此 时的舒元舆志得意满 对未来的充满美好期待 路成文也有类似的说法 据他考证 惟 大和五年至大和九年 831 835 舒氏任职两京 有创作 牡丹赋 的可能性 然 大和六年至大和八年 舒氏仕宦亦不通显 进入后苑赏玩牡丹的机会微乎其微 因 而创作 牡丹赋 的可能性也不大 惟大和九年 1 才有可能随王守澄 李训进宫密议 才有可能创作此赋 作此赋时 作者已得到文宗的赏识和重用 正踌躇满志 志得意 满 恰如怒放的牡丹般 势气如日中天 心态上 舒氏感叹牡丹 何前代寂寞而不闻 今则昌然而大来 曷草木之命 亦有时而塞 亦有时而开 除了字面意义之外 似 乎还隐含着对于人生的一种很热烈的期待 即牡丹作为一种花卉 命运尚且如此 作 为万物之灵的人 难道不能有相似的命运吗 结合前面的赋序 我们所体会出来的正 是他相信自己一定会大有作为 1 牡丹赋 特点 其一 以极富丽的辞藻 极尽描摹之能事 生动传神描述牡丹 的艳丽的颜色 婀娜的姿态 具有汉大赋的特点 汉大赋特点 从表现上来讲 大赋 不是含蓄的 隐蔽的 内在的 而是感官的 直接的 外在的 作家力图把物象的方 方面面都展示出来 角度是多侧面的 甚至是全方位的 而描写则是直接的 为了叙 写一种物象 总要铺陈它的环境 性质 方位等 为了叙写一类事物 总要排列名 称 成群胪距 为了描事写物 总要堆砌状词 多方描绘 极尽形容 2 牡丹赋 中 作者从牡丹的颜色 姿态 神情等极尽细致而繁复地描写 仅牡丹的姿态就连续 2 旧唐书 列传一一九 舒元舆传 1 路成文 唐两篇 牡丹赋 与 甘露之变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 年 10 月 2 汉代的思维方式与汉大赋的特点 张庆利 东北师大学报 1990 年第 3 期 p70 71 3 舒元舆 牡丹赋 全唐文 卷七二七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用了 向者如迎 背者如诀 坼者如语 含者如咽 俯者如愁 仰者如悦 袅首如舞 侧者如跌 亚者如醉 曲者如折 密者如织 疏者如缺 鲜者如濯 惨者如别 4 等十 四个对仗工整的排喻来描摹 紧接着再用 或灼灼腾秀 或亭亭露奇 或颭然如招 或俨然如思 或带风如吟 或泣露如悲 或垂然如缒 或烂然如披 或迎日拥砌 或 照影临池 或山鸡已驯 或威凤将飞 3 等十二个五言暗喻来进行神态的描叙 地上 的喻体描述完了 转而再用天府之喻体 乍疑孙武 来此教战 其战谓何 摇摇纤柯 玉栏风满 流霞成波 历阶重台 万朵千窠 西子南威 洛神湘娥 或倚或扶 朱颜 已酡 角炫红红 争颦翠娥 灼灼夭夭 逶逶迤迤 汉宫三千 艳列星河 3 总之 作者极其细致 具体捕捉牡丹的颜色 姿势 神态的每一个细微的差别 并极尽繁复 地铺陈开来精雕细琢般描绘 体现了汉大赋的铺排特点 其二 以四六言为主 随情 感的跌宕起伏而夹杂着五言 八言的长短句 感情随着句式的变化而顺畅流淌 朱槿 灰心 紫薇屈膝 皆让其先 敢怀愤嫉 焕乎美乎 後土之产物也 使其花之如此而 伟乎 何前代寂寞而不闻 今则昌然而大来 曷草木之命 亦有时而塞 亦有时而开 吾欲问汝 曷为而生哉 1 在四六言中夹杂此种五言 八言的长短句的应用 有利于 抒发作者的情志 从而最终传达出作者写作此赋的目的 这也是不同于汉大赋之处 奢华的辞藻描述是汉大赋的表达方式也是其目的 本文与汉大赋不同的是借赋以言志 长安雪下望月记 是记述青龙寺雪中望月 涤尽心灵 认得真性的难忘经历的 叙事散文 全文以时间为顺序来描写雪夜的月景 日既夕 初夜 至乙夜 是文 章的时间线索 并根据时间流逝描述雪夜月景的变化 今年子月月望 长安重雪终日 玉花搅空 舞下散地 交代总的时间是 今年子月月望 及当日的天气 终日的大 雪如玉花揽空 飘舞着散落下来 予与友生喜之 因自所居南行 百许步登崇冈 上 青龙寺门 2 此是事由 由于这个机缘而来到了青龙寺 青龙寺 门高出绝寰埃 宜 写目放抱 2 此处交代了青龙寺地势高险 适宜放眼观望 同时也是一个伏笔 为后 面的雪夜望月的开阔的景象作铺垫 日既夕 为寺僧道深所留 2 傍晚寺僧留宿 从而有机会得见寺夜景 初夜 有皓影入室 见沍云驳尽 太虚真气 如帐碧玉 有月一轮 其大如盘 色如银 凝照东方 辗碧玉上征 不见辙迹 初夜时空中乌 1 舒元舆 牡丹赋 全唐文 卷七二七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7 云拨尽 碧蓝的天空像帐着碧玉般通透 月亮有如在夜空中碾行的车轮 只是不见车 轮碾的痕迹 午夜月景又呈另一番情境 直前终南 开千叠屏风 张其一方 东原 接去 与蓝岩骊峦 群琼含光 北朝天宫 宫中有崇阙洪观 如甃珪叠璐 出空横虚 2 此时上空圆月静静悬挂 漫天的星斗含光闪烁 下面远处的终南山 犹如千万叠朝 着一个方向张开的屏风 和骊山山峦相接 像群臣朝拜般朝向天宫 非常壮观 中间 是茫茫的清霜白雾 朦朦地笼罩整个视界 视线所及处如帐白玉 雪白 朦胧而通透 让人不知身处何方 似乎逃离俗世 涤尽心灵 寻桃源画记 是描述一幅桃源图的文章 四明山道士叶沈 囊出古画 画有桃 源图 3 此是交代见画机缘 该桃源图是四明山道士叶沈收藏之古画 末尾 叶君且 自珍重 无路得请 遂染笔录其名数 将所以备异日写画之不谬也 3 则是交代此文 写作的目的 作者极其细致地描述桃源图上的景色 人物 画中的溪流 远处的青山 夹岸的 树木 活动其间的鸡 狗等动物 散落在林间的小屋等 每一个细节作者都没有错过 从描述中 这似乎不是对一幅画的描写 仿佛作者亲眼所见的世外桃源 让人亲临其 境 岸南北的人 是作者集中精力描写的对象 岸而南有五人 服貌肖虹玉 左右有 书童玉女 角发而侍立者十二 视其意况 皆逍遥飞动 1 人的服貌潇潇然如虹玉 旁边站立着等候的书童侍女 从他们的神情意况看 都逍遥自在 衣带翩翩 十几人 像乘驾在十多片云上倏忽间就要翩然而去般 气质飘逸不像凡尘中人 中有溪艇泛上 一人雪华鬓眉 身著秦时衣服 手鼓短枻 意状深远 1 在溪水中泛艇的人 穿戴着 秦时的服饰 鹤发童颜 自娱自乐 怡然自得 画中之人物 无论主人还是侍者 无 论童子还是白发老人 都陶醉不已 怡然自得 这是点睛之笔 也是本文描述的重点 正是通过人物神态的描写 从而体现身处此般环境中的舒适 无忧无虑 进而凸显其 与尘世隔绝的桃花源 视线上先从本画的中心桃源溪着眼 由远而近 由高而低依次展开 描写溪流南 北高远处的高山 慢慢回落到夹岸林立的树木 及如绿茵毯般铺展开的草地 活跃在 2 舒元舆 长安雪下望月记 全唐文 卷七二七 2 舒元舆 寻桃源画记 全唐文 卷七二七 1 舒元舆 寻桃源画记 全唐文 卷七二七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8 草地上的飞禽 走兽 然后是近处溪流南北岸的人 最后再将视线收回到桃源溪上鹤 发童颜 怡然自得的泛艇人上 由桃源溪开始着眼 又由桃源溪收回视线 回环相接 新颖奇特 2 家庭孝悌 家庭孝悌 关于舒元舆家人 家庭的史料非常少 新唐书 上有很简短的资料 弟元褒 元肱 元迥 皆第进士 元褒又擢贤良方正 终司封员外郎 贻诸弟砥石命 是一 封勉励家中诸位弟弟的家书 作者在外为官 写家书以勉励各位弟弟砥砺自己 这是 舒元舆散文中唯一一篇关于家庭的文章 文中舒元舆对诸弟谆谆教诲 娓娓道来 用 心良苦 其手足情深 兄弟间的 悌 体现得淋漓尽致 舒元舆在外追求功名 无暇顾及家中弟兄心底一直牵挂 一方面担忧他们为贫穷 生活所苦 也对自己不能提供更好生活条件而心存愧疚 知尔辈惧旨甘不继 困於薪 粟 日丐於他人之门 吾闻此 益悲此身使尔辈承顺供养至此 1 诸弟生活条件艰苦 物质匮乏 时常为日常生活保障 饮食衣物等困扰 甚至不时靠人接济 食不果腹 衣不蔽体 得知此事 作者深深自责 另一方面更担忧诸弟因生活困扰 物质短缺 而失去本有的节气 担心他们乞食于人而思想受制于人 疲惫于生活奔波忙碌而懒惰 其性 放弃追求的功业 亦益忧尔辈为穷窭而斯须忘其节 为苟得眩惑而容易徇於人 为投剌牵役而造次惰其业 1 这是作者日夜挂念 最为担心的 一直想劝诫他们但又 唯恐年纪尚小 不能理解 恰好身边的一件事情可作活的教材 也是此封家书的机缘 作者无意得到一柄锈垢包裹 晦暗不明 钝如废铁的剑 经过持之以恒的砥砺后重新 变得光鲜明亮 焕然一新 较之前锋利千倍 持之切金钱三十枚 皆无声而断 1 由此归结出 锋利如五金之首的金刚尚需砥砺 否则会被锈垢腐蚀而钝拙如废铁 材 质不如金刚坚利的则更需砥砺 不然连废铁都不如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 也需要不断 地砥砺 否则也会丧失五常 泯灭人伦 和走兽无异 今会鄂骑归去 置石於书函中 乃笔用砥之功 以寓往意 欲尔辈定持刚质 昼夜淬砺 使尘埃不得间发而入 1 恰 逢鄂骑归去 特将此磨刀石放在书信旁 一同寄回 以督促诸弟保持本己钢质 不忘 1 舒元舆 贻诸弟砥石命 全唐文 卷七二七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9 自我砥砺 叮嘱诸弟固守气节不为贫穷所扰 坚持所肄之业 上不愧朝廷家国 中不 愧手足寄望 下不愧自己良知 并书书砥石命 以激励之 用心良苦若此 足见手足 之情甚浓 文中元舆作为兄长 对诸位兄弟充满关心勉励 谆谆教诲 反复强调 娓娓道来 循循善诱 其对兄弟的疼爱 关切 担忧之情从字里行间漫溢而出 3 勤恳政务 勤恳政务 舒元舆所存文 16 篇 有 7 篇关于朝政 占存文将近一半 可见政治在其生活的比 重 他勤恳为政 尽力为朝廷 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才智学识 对不平之事 直言要害 毫不畏惧 是位激进敬业的宰相 最后甚至因政治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献文阙下不得报上书 是自荐书 舒元舆为人锐意进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