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__国际市场营销东道国的经济环境.ppt_第1页
第6章__国际市场营销东道国的经济环境.ppt_第2页
第6章__国际市场营销东道国的经济环境.ppt_第3页
第6章__国际市场营销东道国的经济环境.ppt_第4页
第6章__国际市场营销东道国的经济环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际市场营销 第6章国际营销的东道国经济环境陈明第6章国际营销的东道国经济环境 学习目的 掌握经济制度的三种类型掌握经济发展阶段的两种划分方式及不同阶段的特征了解反映一国经济状况的主要指标了解四种不同类型国家经济的总体特征 第6章国际营销的东道国经济环境 第6章国际营销的东道国经济环境 影响国际市场营销的经济环境因素 世界经济局势全球经济体系 经济体制 市场发展阶段地区性经济组织目标市场国的经济环境因素人口数量及分布收入和购买力基础设施金融财政因素自然环境 世界经济概述 贸易和资本的国际化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增长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性经济组织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全球性经济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经济竞争激烈化竞争对手多元化 竞争范围日益广阔 竞争程度日益深化 第6章国际营销的东道国经济环境 案例 摩托罗拉的大赌注值吗 1996年 摩托罗拉耗资5 6亿美元在天津建成半导体制造厂 这样使摩托罗拉在华投资达达12亿美元 这样一大赌注值吗 原因分析 不断开放的市场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吸引力 13亿人口的消费群体 国际经济关系发展顺利 全球手机制造业巨头摩托罗拉今年迎来其投资中国的第20个年头 目前该公司在中国的总投资额超过36亿美元 累计实现销售额逾581亿美元 成为中国最大的外商制造企业 统计显示 目前摩托罗拉在中国的业务已占其全球业务的24 而在中国的手机产量更是占其全球手机产量的34 从1993年至2006年 摩托罗拉 中国 电子有限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额581 78亿美元 出口额累计417 09亿美元 摩托罗拉 中国 电子有限公司总裁高瑞彬说 摩托罗拉1987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 成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 1992年 摩托罗拉在天津开发区注册成立摩托罗拉 中国 电子有限公司 建厂生产手机 从最初的1 2亿美元的投资 几百名员工发展到了目前的36亿美元总投资额 万余名员工 第6章国际营销的东道国经济环境 6 1经济制度 目前世界上有三种经济制度 体制 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 指令经济 指令配置或中央计划配置 混合经济 混合配置 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 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 是一种经济体系 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 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 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 但是在理论上 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 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 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市场无形之手 即价格 价格决定了资源分配 供需决定了价格 市场参与者决定了供需 参与者是大多数人 因此自由市场由多数人做决策 市场有形之手 即政府或垄断企业 是少数人做决策 市场经济就是左右手互博 谁拥有话语权和定价权 谁就掌控了市场有形之手 市场无形之手制造了公平的不平等 垄断企业制造了不公平的不平等 政府要制造公平的平等 因此市场经济政府的职能应该是打压垄断 保护市场无形之手 并弥补它的缺陷 价格政策 利率政策 税收政策以及补贴政策是政府的通常手段 指令经济 指令配置或中央计划配置 指令经济 也叫计划经济 是一种经济体制 而这种体系下 国家在生产 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 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 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 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 指令性经济 计划经济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 经济的管理实际上像一个单一的大公司 在这种体制下 用计划来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 产品的数量 品种 价格 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投资方向 就业及工资水平 经济增长速度等等均由中央当局的指令性计划来决定 实践证明 它不能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效率较低 导致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私人化的浪潮 混合经济 混合配置 mixedeconomy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某些特征并存的一种经济制度 或某一特定社会制度下经济体制中各种不同因素的混合 混合经济就是指生产上 收入与消费上的公私混合经济 另一些西方学者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在经济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的角度提出 政府和私人同时对经济发生作用 从而使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一种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 混合配置 特点1 经济活动不仅要实现个人目的 而且必须实现社会目的 2 经济活动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决策 也取决于以政府为代表的社会决策 3 政府与个人和企业 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合作 4 政府的干预减少了个人和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自由 案例 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取得的成就 1967年01月05日中国石油产品品种和数量自给自足 勘 采 炼技术登上世界高峰 01月16日中国第一台载重150吨中型平板车造成 04月15日春季广交会开幕 0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07月0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07月07日全国夏粮丰收 比去年增长一成 07月26日中国第一台100吨矿山铁路自翻车研制成功 考古发现新洞人 正式发掘在1973年09月05日中国援助赞比亚政府10亿无息贷款修建坦赞铁路 10月05日中国第一台晶体管大型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0月15日中国第一台自动化立体摄影机研制成功 11月15日广交会开幕11月29日中国最大的无线电望远镜安装调试成功 案例 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取得的成就 1976年01月21日又一艘万吨级浮船坞 华山号 研制成功 03月13日大型火力发电厂 莱芜电厂投入生产 03月22日邮电部门发展传真通讯技术 04月15日广交会开幕04月21日京沪杭载波电缆投产 04月24日6011米超深井打成 05月01日从事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人数比1965年增加7 5倍 调查工作发展到黄海 东海和南海 05月12日邮电职工建成全国微波通信干线 06月06日第一座现代化10万吨深水油港大连新港建成 06月29日上海黄浦江上第一座公路 铁路双层铁轨建成通车 案例 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取得的成就 1976年07月06日人工培植的小黑麦在中国西南 西北 华北推广 07月06日滇藏公路建成通车 07月22日新华社报道 全国夏粮总产量创历史新水平 07月23日沿海铁路干线津沪复线工程提前接轨 08月07日北京至山海关铁路修复 08月23日第一艘五万吨级远洋油轮 西湖号 在大连下水 10月05日现代化化纤联合企业 福建维尼纶厂建成 11月16日新华社报道 全国80 以上的县建立水泥厂 产量比1965年增长4 1倍 12月10日江南9省已探明的某谈储量比文革前增长了2倍 12月11日高速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经济发展阶段 沃尔特 罗斯托的经济发展五阶段模型传统社会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高消费时代 联合国的三类国家划分方法 较发达国家 more developedcountries mdcs 欠发达国家 less developedcountries ldcs 最不发达国家 least developedcountries lldcs 市场发展阶段 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划分 第6章国际营销的东道国经济环境 低收入国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765美元中低收入国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66 3035美元中高收入国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36 9385美元高收入国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9386美元经济瘫痪国家 经济瘫痪国家遇到的经济 社会和政治问题非常严重 使投资者和经营者对其失去兴趣 按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 2010年的最新收入分组标准为 低收入国家1 005美元及以下中等偏下收入国家1 006 3 975美元中等偏上收入国家3 976 12 275美元高收入国家12 276美元及以上 2011年世界各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排行榜 1卡塔尔107 7212列支敦士登83 7173阿拉伯联合酋长国59 9934新加坡52 5695卢森堡50 5576科威特47 9267挪威47 5578文莱达鲁萨兰国45 7539中国香港44 80510美利坚合众国43 01711瑞士39 92412荷兰36 40213安道尔36 09514瑞典35 83715奥地利35 71916加拿大35 16617德国34 85418澳大利亚34 43119丹麦34 34720比利时33 35723日本32 29594中国7 476 小资料 中国脱离 低收入国家 行列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 2008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2 770美元 已经由长期以来的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2006年世界人均国民总收入值为7 448美元国家统计局报告称 新中国成立60年来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以年均8 1 的速度增长 经济总量增加77倍 位次跃升世界第3位 建国后gdp年均增长8 1 小资料 中国脱离 低收入国家 行列 30多年前起 世界银行开始采用人均国民总收入对各个经济体的经济能力进行比较评估 用四分法将经济体划分为低收入 中低收入 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国家 以世界平均值为分类标准 各国可以分为真正发达国家 中等发达国家 初等发达国家及最不发达国家 除了20几个无可争议的真正发达国家 其他都属发展中国家 从2000年开始 中国已经从最不发达国家成为初等发达国家 6 2东道国的经济状况分析 收入消费与储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国际收支状况 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 gdp 国内生产净值 ndp 国民收入 ni 个人收入 个人人可支配收入 中国gdp超日本跻身全球第二人均不足日本1 10 2010年08月17日来源 人民网 京华时报 日本内阁府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 二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美元计算为1 28万亿美元 环比增长0 1 按年率计算增长0 4 弱于预期 从经济总量来看 日本第二季度的gdp总值为1 28万亿美元 而中国此前公布的二季度gdp为1 33万亿美元 已经在当季超过日本 事实上 尽管中国的gdp在二季度排名第二 但从人均gdp这个更具价值的指标来看 中国还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 2009年中国人均gdp是3566美元 排名世界第99位 而日本排名世界第16位 人均gdp为39573美元 是中国的10倍以上 按照世界人均gdp8000美元来衡量 中国还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5 近三十年来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 gni 增长了11倍 2008年1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 报告称 近三十年来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 gni 增长了11倍 报告指出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大幅提高 人均gni水平也大幅提升 1978年我国人均gni只有190美元 2001年突破1000美元 2007年又迈上新的台阶 达到2360美元 比1978年增长了11倍 200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2770美元 我国已经由长期以来的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 gni 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中国人均gni水平1978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 1 2008年相当于32 3 在世界银行209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 中国由1997年的145位提升到2008年的130位 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0 02 22来源 中国日报网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显示 2009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 比上年增长8 8 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占人均总收入的91 而在2001年之前 城镇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收入之比接近100 这说明 近10年来 在政府收入占比大幅提高的同时 我国居民个人税负也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总收入的比例因此持续下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表示 我国奢侈品消费首超美国专家称3年后将排第一 cctv 今日观察 2010年7月16日播出 奢侈品消费大国之忧 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中国奢侈品的消费总额占到了全球的27 5 再过五年 中国将会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的首位 按照安永咨询的数据 1 75亿的人口可能成为奢侈品的消费者或者潜在的消费者 这是一个巨大的群体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巨大的群体的支撑下 各种奢侈品开业的速度非常快 比如lv在两年的时间 在中国的22个城市开了27家店 包括西安 乌鲁木齐 欧米茄手表在最近几年全球开来了20家店 其中有14家开到了中国 所以这种发展是一种爆炸式的增长 势头非常的快 以前奢侈品很多是madeinchina 就是说已经在中国生产了 现在是madeforchina 为中国生产 大约从2004年开始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 股市繁荣 楼价也在涨 资源性产品价格也在涨 所以财富积累效应非常明显 中等收入阶层在迅速扩大 就支撑了这样一个消费 奢侈品的开业速度非常快 国内市场可以说用三级跳来形容 原来我们大约是在排在第四位 第五位 大约在2004年左右到第三位 第一是日本 大概占百分之三十几的市场 第二就是美国 2006年 日本还是第一位 占35 中国是第二位 占25 美国是13 欧洲加在一起是16 最近公布的数字 中国是第二 达到了27 5 和日本的距离已经非常接近了 有个报告表示 5年之后 中国能够成为第一 2009排名奢侈品品牌排名 路易威登lv 鳄鱼皮手提袋售价 20 7万元古奇 gucci 蟒蛇皮包 5 9万元 香奈儿 chanel 香奈儿5号香水售价 1295元劳力士 rolex 劳力士金表 售价20多万元 劳力士镶金表 8万多元 劳力士钢表 6万多元爱马仕 herm s 貂皮狐狸皮大衣售价 32万元 消费支出 消费支出结构耐用品消费非耐用品消费服务消费结构差异可用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 的理论来加以说明 储蓄 政府储蓄企业储蓄居民储蓄企业储蓄 居民储蓄 私人储蓄政府储蓄 私人储蓄 国民总储蓄 通货膨胀 温和的通货膨胀 年通货膨胀率在 以内奔腾或急剧的通货膨胀 年通货膨胀率在 以内恶性或超级的通货膨胀 年通货膨胀率在 以上 国际收支 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 表 预测2020年按gnp排序的前10个国家或地区 全球各地收入和购买力平价 第6章国际营销的东道国经济环境 在理想状态下 国民生产总值和其他折算成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