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善炜特种服装材料.doc_第1页
刘善炜特种服装材料.doc_第2页
刘善炜特种服装材料.doc_第3页
刘善炜特种服装材料.doc_第4页
刘善炜特种服装材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种服装材料之相变材料 姓名:刘善炜 学号:100118058 班级:10材料 特种服装材料相变材料摘要 从相变材料的概念、调温机理、对人体的作用、当温度转变时的热转移效果几方面综述了相变材料的特性, 并探讨了相变材料在纺织服装上, 期望相转变材料在纺织服装上开发成功关键词 相变材料 前景 1 相变材料 相变材料PCMs(Phase Change Materials)是指在一定狭窄明确的温度范围,即通常所说的相变范围内可以改变物理状态,如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材料。在相变过程中,体积变化很小,热焓高,因此以潜热形式从周围环境吸收或释放大量热量,热的吸收量或释放量比一般加热和冷却过程要大得多,而此时PCMs的温度保持不变或恒定。在服装上应用时,相转变温度范围应和人体温度变化范围相似,以利于保持恒定的皮肤温度。我们最常见的相变材料就是水:当温度低至0时,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当温度高于0时,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在结冰过程中吸入并储存了大量的冷能量,而在溶解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热能量。冰的数量(体积)越大,溶解过程需要的时间越长。这是相变材料的一个最典型示例。从水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相变材料的这种特性在节能,温度控制等领域有着极大的实践意义,实际上可作为能量存储器来使用。因此,相变材料及其应用已成为广泛的研究课题。对纺织领域来讲,相变材料尚属新型材料,其在纺织服装领域内大有用武之地。该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制冷业、长期室外作业人员,以及特种行业,如坦克兵、航天员的服装使用材料。相变材料主要分为三种,由于相变材料在液态时易于流动散失,在服装上使用必须采用微胶囊相变材料。 2 相变材料的分类 相变材料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各种各样, 迄今为止, 已有超过500 种的天然和合成相变材料被人们掌握和了解。人们按相变温度的范围, 将相变材料分为三类: 高温、中温和低温相变材料。按相变材料的组成成份将相变材料分为两类: 有机类和无机类。按相变的方式, 将相变材料分为四类:固固相变, 固液相变, 固气相变, 及液气相变材料。由于后两种相变方式在相变过程中, 伴随有大量气体的存在, 使材料体积变化较大。因此, 尽管它们相变焓较大, 但在实际中很少应用。常用的就是 固固相变和固液相变材料。2.1 无机类无机类相变材料主要有结晶水合盐类、熔融盐类等。其中最典型的是结晶水合盐类, 它们有较大的熔解热和固定的熔点( 实际上是脱出结晶水的温度变化: 脱出的结晶水使盐溶解而吸热, 降温是其发生逆过程,吸收结晶水而放热) 。具有代表性的有:Na2SO410H2O, MgCl26H2O 等水合盐类。结晶水合盐类通常是中、低温相变储能材料中的重要一类, 优点是: 使用范围广、导热系数大( 与有机类相变材料相比) 、溶解热较大、密度大( 单位体积的储热密度大) 、一般成中性、价格较便宜。但是, 这类材料通常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过冷现象, 另一个问题是出现相分离。2.2 有机类这类相变材料常用的有; 高级脂肪烃类、醇类、高级烷烃类。其中典型的有CnH2n+ 2、CnH2nO2 等。有机类相变材料具有的优点有: 在固体状态时成型性较好, 一般不容易出现过冷现象和相分离。而缺点是: 导热系数小, 单位体积的储能能力较小, 熔点较低, 不适于高温场合中应用。3 相变材料的作用机理 当环境温度或人体皮肤温度达到服装内MPCMs溶点,其吸热从固态转化为液态。在服装层内产生短暂的致冷效果(见图1)。热能可能来自人体也可能来自外界温暖环境。一旦PCMs完全溶解,储能结束。如果PCMs服装在低于PCMs冰点温度的寒冷环境中使用,服装温度低于转换温度,液态MPCMs将变回固态,释放出能量提供短暂的加热效果(见图2)。这种热转换在服装内起缓冲作用,减小皮肤温度的变化,延长穿着者的热舒适感。 如果在服装上使用,希望其相变温度在33。但是所使用的MPCMs相变温度不一定就是33,而是比这一温度高几度和低几度的MPCMs混合后应用于服装。只有这个温度下,一半的固态相变材料吸热溶解成液态,不至使皮肤温度过高,而另一半的液态放热凝固成固态,释放热量,不至使皮肤温度下降过低。 4 微胶囊相变材料服装 由于相转变过程比较短暂,在恒温环境中PCMs没有任何作用。因此,穿着者必须活动以引起PCMs面料的温度变化或者经常在有温差的两个环境中工作,以保证PCMs发生相变吸热或放热。此外,含PCMs的服装层必须具有热量传导作用,能让PCMs感受到温度的变化。 4.1改变环境温度 有些人需要不停地从冷库或运输车到室内或外界温暖环境工作。PCMs防护服可以为这些在温度变化环境中工作的人提供舒适。在这些使用场合中,PCMs的相变温度应该设定为温暖环境时液态,寒冷环境时固态。 PCMs面料的研发与生产人员声称该面料具有动态保暧性,在寒冷环境中比常规保暧材料的保暧时间更长,并且使用PCMs面料作户外服装可减小重量和体积。毫无疑问,相变材料从液态到固态要释放能量,然而只有PCMs在服装生成足够的热量以弥补人体向环境散失的热量时,其才能有效改善服装的热舒适性。即使所有的服装均使用PCMs,当穿着者从室内到室外时,也并不是所有的PCMs发生相变。热量从温暖的人体流向冷环境,从皮肤表面经服装层到外界环境存在着温度梯度。即使人进入更冷环境,但内衣层与人体皮温接近,PCMs仍处于液态。而服装外层的PCMs已遇冷固化放出热量。PCMs固化后,放热就停止了。因此,有一定厚度的保暧系统在持续冷暴露时能有效维持热舒适性。 当人们穿着防火服在高温下短时间作业时,PCMs可以提供短暂的致冷效果维持人体舒适和安全。此时并不需要PCMs凝固放热,石蜡基PCMs的加入会增加面料的可燃性,所以只能在防火面料里层使用。 有些工作需要不时的接触冷或热的物体,因此PCMs手套的相变温度设定在环境温度与冷或热物体的温度之间。如果工人反复的短时间接触物体,PCMs的相变就可以发生,温度缓冲作用得以继续,手套里层必需使用薄面料。 4.2改变皮肤温度 某些工作和运动要求人们时动时静。人体活动越剧烈,产热越多。只有活动程度和代谢产热发生变化时PCMs才能改善人体的舒适度。PCMs服装能吸收人体由于运动产生的大量体热,提供暂时的凉爽效果。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PCMs重新固化放出热量(假设空气温度低于皮肤温度),这就称为PCMs的热调节效应。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PCMs的转变温度必须设定在人体代谢产热变化时最高与最低皮温之间。在运动时人体的皮肤温度变化只有几度,但是却会产生大量的体热。例如,在下坡滑雪运动中的产热量是静坐时的5倍,但皮肤温度却没有成比例增加。首先皮肤表面的血管舒张,皮肤温度略微升高,热量慢慢散失到周围环境中。然而剧烈活动后这种生理散热无法去除过多体热,人体就开始出汗,汗水蒸发会带走热量,提供自然的凉爽感。因此PCMs只有在靠近皮肤层发生相变才能有凉爽效果,如果在外层就不会有任何作用。 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温度不同。头部平均温度高于脚部。此外, 皮肤温度的个体差异范围, 通常高于同一人运动后皮肤温度的变化范围。对防护服的设计者来说, 通过皮肤温度的微小变化使PCM s具有热调节效果是一项艰难的工作。5 研究现状 自1985年以来, NASA、USAF等机构先后资助了10余项该方面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 中国法国、德国和韩国等国家也先后资助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1987年, USAF资助的一个项目,旨在开发用于极端低温环境中工作的飞行员和地勤人员手套, 该项目促成了M icroPCM s用于纤维, 该技术获得了美国专利。1995年NAVY 进行了一项研究, 将含有M icroPCM s的纤维用于寒冷环境下使用的袜子, 这种袜子独特的热性能使其能够免于象普通袜子那样受压缩和潮湿的影响。Out last、Frisby和3M 等纺织公司参与了产品的开发, 已经开发出的腈纶纤维制品中含有M icroPCM s, 纤维已经用于滑雪服、睡毯、内衣、袜子、手套等的开发。这种纤维织物表现出了静态和动态两重保温性能, 在降温过程中其总体保温性能高于普通纺织品, 而在升温过程中, 其总体保温性能低于普通纺织品。 ReeBook、Po lo等4O 余家知名体育运动用品公司在开发新产品过程中使用了这类纺织品。NSF资助开展的M icroPCM s用于丙纶和涤纶纤维技术也在进行中。采用M icroPCM s研制出的蓄热调温织物目前己用于飞行员手套。还对这种纺织品用于高马赫数飞机飞行员服装进行了研究。美国空军消防研究所实验了将该类纺织品用于消防服隔热衬, 在100 s时间内, 该内衬的温度比普通羊毛内衬低了294K。 1995年美国海军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研究了由蓄热调温纤维和3M公司Th insu late纤维组成的干式潜水服的保温性能,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这种潜水服的外层采用防水透湿织物, 可以使潜水员在3h 内保持温暖, 而普通潜水服只能在1h内保持温暖。潜水员使用的头盔、手套和袜子也同时得到了开发。6 前景 MPCM s的出现, 引入了热调节功能纺织品的概念。含M PCM s的服装有效地改善了人体与服装间的微气候。但受当前技术发展的限制, 其热调节功能不是无限的。只有当穿着者不停往返于存在温差的环境中时, M PCMs服装的温度不断地变化, 服装中的MPCM s才能最大地发挥作用。MPCM s的研究在一些方面已经获得了很好的应用, 无论从提高效率角度考虑, 还是从环保角度考虑, M PCM s的未来发展前景都是光明的, 可以预见, 随着MPCM s制造技术的进一步成熟, 它将对我们的生活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张富丽; 相变材料及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 J . 上海纺织科技,2003, ( 2) : 8- 9. 2蔡利海, 张兴祥;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研究与应用 J . 材料导报,2002, ( 12) : 61. 3从纺织到航天相变材料应用前景广阔 J . 中国高校与产业化,2006,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