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等几何研究讲义(提纲)(函授用) 引言1. 本课程特点 :初等几何研究课主要是对中学几何内容的补充、深化、融会贯通。进一步明确初等几何的基本概念、思想方法、理论体系。为胜任中学几何教学打好基础。2. 初等几何发展简史初等几何是世界上最先成熟的一门学科。“几何 ” 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文 , 意思是“土地测量”,即几何来源于生产实践中土地测量的需要。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都位于大河流域。因人类、动物、植物生长中都离不开水 , 这些国家首先发展了农业 , 也发展了几何学。三千多年前在古埃及 , 每年雨季一到 , 尼罗河水泛滥 , 大批良田被淹, 两岸田亩地界被水冲坏,而农民租种的土地是国王按照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分配给他们的。每年要缴租金 , 为计算租金数量 , 洪水退后 , 要重新测量土地。几 何学就是这样在计算和测量中产生 , 并应用几何知识 , 造出了金字塔。埃及人在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几何知识经验 , 而把这时经验集中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 , 并将其推广的却是与埃及隔海相望的古希腊人。公元前五、六世纪 , 古希腊学者泰勒斯 , 毕达哥拉斯年轻时都到过埃及 , 学习埃及人的几何经验 , 并将这些知识系统化。泰勒斯重要发现:对顶角相等 , 半圆上的圆周角是直角 ,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 .,毕达哥拉斯重要发现 : 三角形的内角定理 , 正多面体最多有五种。欧几里得 ( 公元前330年至前275 年 , 古希腊人)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总结 , 发展了几何学 , 使几何系统化、严谨化。写出了光辉著作几何原本。 世界历史上从来末有一本科学书籍象几何原本那样长期地成为广大教师、 学生的读物 , 几何原本手抄本先流传了 1800 多年 , 从 1482年至19 世纪末 ,印刷本用各种文字出了一千版以上。元朝(13 世纪)阿拉伯文本传入我国。明 朝 (17 世纪 ) 徐光启汉译本出版。 古埃及的几何知识与古希腊的逻辑学结合产生了欧几里得几何学。直到 19 世纪末 , 希尔伯特的几何基础出版 , 其完善的公理体系才代替了几何原本。第一章几何公理体系第一节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与希尔伯特的几何基础一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1. 几何原本的主要内容 :几何原本共 13 卷 , 第5、 7 、 8 、 9 、 10 卷为算术和比例 , 其它 8 卷为几何。1 、 2 卷 : 直线形 ( 三角形、平行线 ); 3 卷 : 圆 ;4 卷 : 内接和外切多边形 ;6 卷 :相似形11 、 12 、 13 卷 : 立体几何。在第 1 卷中 , 首先给出 23 个定义 , 5 个公设、 5 个公理 , 组成公理体系。定义 : (1) 点是没有部分的;(2) 线有长度而没有宽度;(3) 线的界限是点;(4) 直线是同其中各点看齐的线;(5) 面只有长度和宽度;(6) 面的界限是线;(7) 平面是同其上直线看齐的那种面;(8) 至(22) 为角、平角、垂线、圆。(23) 平行直线是在同一平面内 , 而且往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后在两个方向上都不会相交的直线。公设 : (1) 从每一点向另一点可引直线;(2) 每条直线可以无限延长;(3) 以任意点为圆心 , 可用任意长为半径画圆; (4) 所有的直角都相等;(5) 在同一平面上 , 若两直线和第三直线相交 , 且在同侧构成的两个内角之和小于两直角 , 则这两条直线在第三直线的这一侧相交。公理 : (1) 等于同量的量相等;(2) 等量加等量 , 其和相等;(3) 等量减等量 , 其差相等;(4) 互相重合的量相等;(5) 全量大于部分。其中公设是关于几何关系的规定 , 而公理是关于数量的规定 , 现代统称公理。 2. 几何原本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1)几何原本特点 : 是用 ( 古典 ) 公理体系最早建立比较完整的数学体系的典范 , 其基本思想是以较少的几个基本假设 ( 公理、公设 ) 为 基础 , 运用逻辑上的定义和推理的方法推导出尽可能多的定义和定 理。这样 , 欧几里得就把历史上积累的庞杂分散的几何知识编排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2) 历史意义 : 几何原本是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数学理论著作 , 是一部初等数学的基础教材 , 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沿用 , 对数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3. 几何原本公理体系的缺陷 :(1) 有些定义模糊 , 逻辑顺序不清楚。 如 “点”、“直线”、“平面”的概念是用“部分”、“长度” 、“宽度”等概念来定义的 , 而后者实际上更为复杂 , 用 “看齐”来定义直线、平面 , 语言费解。(2) 有些推理缺乏依据 , 只得借助于直观 例如 : 证明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时 , 用“运动”把一个三角形与另一个三角形重合 , 但运动过程中图形的形状、大小是否会改变无公理保证 , 仅借助于直观。(3) 有的公理不独立如 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可用其它公理推导出 , 应为定理。二 .希尔伯特的几何基础1. 希尔伯特对公理体系的要求 :(1) 相容性 : 各公理之间不存在互相矛盾的现象 :(2) 独立性 : 要求公理的条数尽可能的少 , 也就是不能有能被其它公理证明的公理命题12(3) 完备性 : 由定义和公理组成的公理系统不必借助于直观而用纯粹逻辑推理的方法展开全部几何学。3. 希尔伯特公理体系欧几里得以后的许多数学家都致力于完善欧几里得公理体系的工作 , 直到1899 年希尔伯特发表几何基础才算完成这项工作。希尔伯特几何基础公理体系包括三个基本元素(原始概念)、三个基本关系、五组二十条公理。希尔伯特公理体系 (见教科书P242页附1.1)第二节中学几何教材的公理体系 本世纪流传的小学几何课本 , 是仿照勒让德 (1752-1833) 对几何原本的改写本改写的。我国的中学几何教材 , 是在解放初 , 取材于前苏联几何课本 , 参考解放前用的三S平面几何编写 , 后经七次较大修改 (l952, 1956, 1962, 1977, 1982, 1993, 2001 ) 。 但逻辑结构不变 , 与几何原本出入不很大。(近几年的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各地编写的)一 .现行中学课本公理 :1.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 , 并且只有一条直线;2. 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 , 线段最短;3.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条己知直线平行;4.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 如果同位角相等 ,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5. ( 边角边公理 )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6. ( 角边角公理 )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7. 矩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长和宽的乘积;8. 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 , 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9.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10. 通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11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12. 长方休的体积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13.( 祖暅原理 ) 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个几何体, 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 , 如果截得的截面面积相等 , 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二现行中学几何公理体系的特点 :1. 公理方面 : (1) 采用扩大了的公理体系,把一些可以证明但较难证明的定理作为公理以减少教学难度 , 这样作放弃了公理休系的独立性(2) 顺序公理、连续公理不提及 , 全靠直观承认 , 这样作实际上是放弃了公理体系的完备性。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几何与数学科学的几何的不同,是为照顾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思维能力。公理体系的相容性是满足的。2. 概念方面 :(1)对原始概念点、直线、平面是用描述的方法 , 通过实例引入的。易为学生接受。(2)采用一些没有解释的概念 , 如“通过” , “在之间”,“同侧”等;(3)对一些概念未能作出精确的定义 , 如“长度”,“面积”,“体积”等。三中学几何课程的改革: 中学数学是各国中学课程中相对比较统一的一门学科 ,而几何课程是其中最不统一的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 , 传统的欧氏几何作为现代中学课程是不适宜的 ,但完全把欧氏几何拒之于中学门外也是不正确的 , 儿何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中学门外也是不正确的,几何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第二章 几何证明 第一节 命题1. 命题 : 反映客观事物具有某种性质或某种关系的思维形式叫做判断。表示判断的语句叫命题。命题由两部分组成 , 第一部分称前提或假设 , 第二部分称结论。 数学上的命题常写成假言命题的形式。若 P 则 Q. 记作 P Q2. 命题的四种变化(见教材 P4)二 .证明 :1. 证明的意义和结构 :证明是通过一连串的推理 , 由一些真实性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真实性的过程。证明由论题、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1) 论题 : 指需要确定其真实性的那个命题 , 命题的条件是己知部分 , 结论是求证部分。(2) 论据 : 指被引用来作为证明论题真实性的命题 , 在几何证明中的论据是公理、已知定义、定理和论题中的己知条件。(3) 论证: 指论据和论题之间的逻辑联系的方式 , 也就是用那些推理形式从论据推出论题的过程。2. 证明的种类 : 按照推理形式可分为演绎法和归纳法 , 按照证明方法可分为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 , 按照思维理路 ( 理由和路线)可分为综合法和分析法。(1)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 :1直接证法 : 由论题的己知条件出发 , 根据定义、定理、公理进行一系列正面的逻辑推理 , 最后得出命题的结论 , 这种证明方法称为直接证法。2 间接证法 : 有些命题用直接证法较困难可改证原命题的等效命题 , 这样的证明方法称为间接证法。常用的间接证法可分为 : 同一法、反证法。同一法 : 如果一个命题是同一性命题 ( 条件与结论唯一 ), 并且直接证明有困难可以改证与原命题等价的逆命题 , 这种方法叫同一法。运用同一法证明“具有条件 A 的图形 F 必具有性质 B”的步骤 :第一步 : 另作一图形使它具有性质 B;第二步 : 证明所作的图形 F 符合己知条件 A;第三步 : 由于己知条件所制约的图形具有唯一性 , 从而判断 F 与 F 重合 , 于是图形 F 具有性质 B 。P15例3反证法 : 从否定结论的正确性出发 , 根据假设、定义、公理、定理进行一系列正确推理 , 最后得到一个矛盾的结果(与命题的假设矛盾 , 或与某个定理、 公理矛盾 , 或自相矛盾)这就表明结论的反面不能成立 , 从而肯定结论的正确性 , 这种方法叫反证法。反证法可分为归谬法和穷举法。若论题的反面只有一种情况 , 否定这种情况便完成了证明 , 这种证法称为归谬法;若论题的反面有多种情况 , 必须把所有情况全部列举出来并一一加以否定 ,这种证法叫穷举法。例 1 (P13例 1)例 2 己知 : P是ABC 内部一点若 AB=AC 且APBAPC求证 : PBPC(2) 综合法与分析法 :由于思维理路有顺逆之分 , 证明方法可分为综合法与分析法。1综合法 : (顺推法)从己知条件出发 , 逐步顺推 , 通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 ,逐步靠近目标 , 最后证出结论。2分析法 : ( 逆求法从待证的结论入手 , 承认它是正确的话 , 逐步寻找使之成立的根据 ,一步一步逆而推之 , 直到与已知条件会合。例 1 (P16例2)例 2 已知O的两弦 AB、CD 延长后交于圆外一点 E, 过 E 作 AD 的平行线交 CB 的延长线于F, 自 F 作O的切线 FG, 则 FG=FE一般说来综合法从已知条件推演 , 支路较多 , 不易找出证明途径 , 但叙述简便 , 容易使人理解。因此 , 一般用分析法想问题 , 用综合法写出。第三章几何变换第一节 变换与变换群定义 1 : 设映射,若 A=B, 称 是集合 A 上变换。定义 2: 使得集合 A 中任何元素都不变的变换叫做集合 A 上的恒等变换 , 记作或定义 3 : 设是集合 A 上的两个变换 , 对于 A 中的任一元素, 有,则称为变换的乘积 , 记作变换的乘积具有下述性质 :(1) 若是一一变换 ,则也是一一变换 ;(2)(3) 变换的乘积满足结合律 , 即(4) 变换的乘法不一定满足交换律。定义4:任意,为的逆变换,记作定义5: 设 A 为点集 ,G 是集合 A 上的若干个一一变换的集合 , 若 G 关于变换的乘法构成群 , 则称 G 为点集 A 上的变换群 , 需证明 :(1) 若,则(2) 若 则若满足 (1), (2) 则为变换群。定义 5: 一个群 G 的一个子集 H 叫做 G 的一个子群 , 假若 H 对于 G 的乘法来 说作成一个群。定义 6: 若是点集 A 上的变换 ,若 f(F) = F, 则称 F 是变换下的不变图形 ( 二重图形 )第二节合同变换 一 .合同变换平面定义 1. 一个平面到自身的变换 f ,若对于平面上任意两点A、B其距离 AB总等于对应点A、B 的距离 A B, 则 f 称为平面上的合同变换 . 定理 1: 平面上的合同变换由不共线的三对对应点唯一确定 . 两个三角形合同可分为 :(1 ) 真正合同 ( 全相等、全等 ) 两个三角形合同旦转向相同。(2) 镜照合同 : 两个三角形合同旦转向相反。合同变换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合同变换 :( 运动 ): 把一个三角形变为与自身真正合同的三角形的合同变换 . 第二类合同变换 :把一个三角形变为与自身镜照合同的三角形的合同变换 定理 2: 合同变换是一一变换 .定理 3. 平面上所有合同变换的集合构成一个变换群 .定理 4. 在合同变换下 :1. 两直线的夹角不变 , 三角形的面积不变 , 平面图形的面积不变,直线上三点A、B、C的简单比不变;2. 共线点变为共线点 , 且保持顺序不变;3. 直线变为直线 , 线段变为线段 , 射线变为射线 , 半平面变为半平面;4 两直线的平行性不变。又 : 第一类合同变换构成群 ( 运动群 ), 是合同变换群的子群。二 .平移变换 :1. 定义:一个平面到自身的变换,如果对于平面上任意一点及其对应点,向量总等于己知向量, 那么这个变换称为平面上的平移变换 ,简称平移。记作,称为平移距离,的方称平移方向2. 平移由一向量或一对对应点唯一确定 , 零向量确定的平移是恒等变换。3. 平移的性质:(1) 平移是第一类合同变换;(2) 平面上的所有合同变换构成变换群 , 称为平移群 , 平移群是交换群 。 (3) 除恒等变换外 , 平移没有二重点,但有无穷多条二重线。即所有与平移方向平行的直线 ;(4) 在平移变换下 , 直线变为直线,则平行于,或与 重合 , 线段AB变为线段, 且,5. 平移的应用 :在平面几何题中 , 当已知条件中有平行线段 , 或有造成平行的因素 , 又需将线段或角相对集中时采用平移变换。例 1. 己知 :P 为平行四边形 ABCD 内的一点PAB=PCB,求证:PBA=PDA A D P B C例2P75例2三旋转变换 :1. 定义 : 一个平面到自身的变换 , 如果存在一个定点 O 和定角 ( 有向角 ), 使平面上任一点及对应点 , 满足, 那么这个变换称为平面上的旋转变换 , 简称旋转 , 记为为旋转中心 ,为旋转角 .当 , 时为恒等变换 ,当时称为中心对称变换或中心反射 .2. 旋转由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唯一确定 , 或由旋转中心和一对对应点唯一确定。 3. 旋转的性质 :(1) 旋转是第一类合同变换 :(2) 具有同一中心的旋转变换的集合构成一个变换群 , 是交换群;(3)除恒等变换外 , 旋转变换只有一个二重点 , 即旋转中心 , 当时 ,旋转变换没有二重线 .(4) 当直线与其对应直线的交角等于旋转角 ,4. 中心对称变换 : 旋转角为 180的旋转变换称为中心对称变换 ( 中心反射、点反射 ), 旋转中心 O 称为对称中心。中心对称变换记为 C (0), 即 C (0) = R (0, 180 ) 中心对称变换除具有旋转的性质外 , 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1) 中心对称变换是对合变换,;(2) 中心对称变换有无穷多条二重线 , 即所有过对称中心的直线;(3) 对应点连线过对称中心且被它平分 , 对应线段相等且反向平行或共线;(4) 不过对称中心的直线与其对应直线平行 , 反之 , 若两直线平行 , 则它们是某个中心对称变换下的两条对称直线。5. 旋转变换的应用 :(1)的旋转的应用:当具有两点到某定点等距 , 又需将线段或角集中时可考虑用旋转变换 ( 如图形中有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例 1.ABC 中 ,AB = AC,P 是ABC 内的一点,且 求证:PBPC例 2.(P81例4)(2) 中心对称变换的应用 :当具有图形中心 ( 如圆、平行四边形、线段中点等 ) 可用中心对称变换使条件集中。例 1. 在ABC 中 M 为BC 的中点,P 、 R 分别在 AB 、AC 上 ,Q 为 AM与PR 的交点。证明 :Q 为 PR 的中点 , 则 PR/BC四 .轴反射 : 1. 定义 .一个平面到自身的变换如果存在平面上的一条直线, 对于平面上任意一点 M 及其对应点 M 连线段 MM 被所垂直平分那么这个变换就称为平面上的轴反射变换 ( 或轴对称变换 ) 简称反射 .记为 2. 反射由反射轴或一对对应点所确定;3. 反射的性质 :(1) 反射是第二类合同变换(2) 反射是对合变换 .即, 关于不同反射轴的两个反射的乘积是一个运动 , 不是反射 , 因此反射不构成群 ; (3) 反射有无穷多个二重点 , 它们是反射轴上的点 , 反射有无穷多条二重线 , 即反射轴及与反射轴垂直的直线 . (4)设P为反射轴上任一点,是一对对应点,则被所平分。例:在ABC中,已知AD是的平分线,求证:第四章 轨迹第一节 轨迹的基本知识一轨迹的意义 : 给定了条件 C( 或性质 C), 则满足条件 C 的一切点所构成的图形 F 称为由条件 C 所规定的轨迹。必须特别注意轨迹命题的两面证明。(1) 任取合乎条件 C 的一点 , 证明它在图 F 上 ;(2) 在图形 F 上任取一点 , 证明它合乎条件 C 。也可分别改证它们的等效命题 :(1 ) 不在图 F 上的任一点 , 必不合乎条件 C;(2 ) 不合乎条件 C 的任一点 , 必不在图形 F 上 .二 .轨迹命题的三种类型 :第一类型轨迹命题 : 明白说出轨迹的形状和位置 , 如有大小可言 , 也一并指出 .证明第一类型轨迹分为三步。(1)证完备性 , 即证明合乎条件的点都在指示的图形上 .(2) 证纯粹性 , 即证所示图形上的点都合乎条件 .(3) 下结论 , 即判断命题成立 .例 : 求证 : 距两定点等远的点的轨迹 , 是该两点连线段的中垂线 .第二类型轨迹命题 : 明白说出轨迹的形状 , 至于位置和大小 , 或叙述不全 , 或干脆不说。解题步骤(1) 探求 , 即预测轨迹的大小和位置 ;(2) 证明 ( 证完备性 , 证纯粹性 , 下结论 ;(3) 讨论 ,即研究给定的条件对轨迹的影响 .例 : 求证 : 距两定点等远的点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 第三类型轨迹命题 : 只给出条件,形状、大小、位置则不提。解题步骤与第二类型类似 , 探求麻烦一些 , 先探求出形状。例 : 求距两定点等远的点的轨迹。三 .基本轨迹命题 : 基本轨迹在中学介绍过 , 在此不加证明 , 要求熟练掌握。1. 距两定点等远的点的轨迹 , 是该两点连线段的中垂线。 2. 距两相交直线等远的点的轨迹 , 是两互垂的直线 , 它们平分两定线所成的角 ;3. 距两平行的定直线等远的点的轨迹 , 是平行它们的一条直线 , 即两平行线的公垂线段的中垂线 ;4. 至定直线的距离为定长的点的轨迹 , 是平行于定直线的两条直线 , 各在定直线的一侧且距离定线等于所设定长 ;5. 至定点的距离为定长的点的轨迹为一圃 , 以定点为其中心而以定长为半径 :6. 对定线段的视角为定角 (0 180 ) 的点的轨迹 , 是对称于定线段( 所在直线 ) 的两个圆弧 , 以定线段为弦而其内接角等于 .特别 , 当 =90 时 , 轨迹为以定线段为直径的圆 .第二节 轨迹题的解法一 .第一类型轨迹题 :例 1. 连接一定直线上的点与直线外一定点的线段 , 其中点的轨迹是定点至定 直线所引垂线的中垂线 .例 2. 给定直角XOY, 一条定长 ( 记为 a) 的线段 AB 两端在角的两边滑动 , 则 AB 中点 P 的轨迹是以 O 做中心 , 以 a/2 做半径的弧 QR例 3. 平行四边形ABCD 的底边 BC 固定 , 且一边 AB 为定长 , 则其对角线交点的轨迹为一圆 , 圆心是 BC 的中点 , 半径是a/2第二类型轨迹题 : 第二类型轨迹题中轨迹的形状知道 , 但位置、大小或叙述不全 , 或完全不讲 , 需探求出来。例 1. 和两定点距离之比等于定比 ( 不等于 1) 的点的轨迹是一个圆, 称为阿氏 ( Apollonius ) 圆。例 2. 到两定点距离的平方和为常量的点的轨迹 ( 倘若存在为一圆 ( 可能退 缩为一点 ), ( 称为定和幂圆)例 3. 到两定点距离的平方差为常量的点的轨迹 , 是垂直于这两点连线的一条 直线 , ( 称为定差幂线)。以上三个轨迹为常用轨迹。第三类型轨迹题 : 第三类型轨迹题 , 轨迹的形状、大小、位置都不知道 , 需先探求出来。探求方法 :1. 描迹 ( 描点法 ) 按照所设条件作出轨迹上若干点 , 可发现大概形状 .2. 预测轨迹性质 (1) 对称性 (2) 范围 : 若轨迹上的点可到达无穷远 , 无端点为直线 , 有端点为射线 ; 若轨迹上的点不能到达无穷远 , 轨迹为圆 , 圆弧 , 线段 , 三点共线为线段 , 否则为圆或圆弧 , 此时需求出一点对两端点的视角。3. 确定轨迹上的特殊点。4. 考察任意点与特殊点的关系。例 1. 从已知半圆直径 AB 延长线上任一点 C 作切线 CT 及ACT 的平分线 , 从圆心作这角平分线的垂线 , 求垂足 M 的轨迹 .例 2. 设 BC 是定半圆的直径 , 从半圆上的动点 A 作 ADBC, 在半径OA 上截OP=AD. 当点 A 描画半圆时 , 点 P 的轨迹为何 ?例 3. 等边ABC 的点 A 固定 , 点 B 为定直线 m 上的动点 , 求点 C 的轨迹 .第五章作图题第一节作图基本知识一 .几何作图及其意义 :1. 作图问题 : 结合条件、要求作出合乎这些条件的图形。2. 意义:(1)建立学生具体几何观念的重要手段 ; (2) 可把所学知识用来解决具体问题 , 学以致用 ; (3) 为制图学提供理论基础 (4)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二尺规作图 :1. 尺规作图 : 仅用直尺 ( 无刻度 ) 和圆规经有限手续的作图称为尺规作图或初等几何作图。2. 利用直尺和圆规可以完成下列作图 ( 作图公法)(1) 过两点作一直线 ;(2) 已知圆心和半径可作一圈 ;(3)求直线与直线 , 直线与圆 , 圆与圆的交点。三 .定位作图与不定位作图如果求作的图形必须作在指定的位置 , 便叫做定位作图。例如 给定三角形求作它的外接圆 如果求作的图形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 至于画在什么位置可以不计 , 便叫做不 定位作图 ( 活位作图)。例如 已知三边长 , 求作三角形 “ 求作定圆的内接正方形 。按一定步骤作出一个合乎所设条件的图形 , 便说得到这个问题的一个解。定位作图能作出几个合乎条件的图形 , 便说有多少个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监理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工程)》真题及答案
- 2025年生产经理高级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注册验船师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综合能力)仿真试题及答案二
- 2025年市场营销专业笔试全真模拟题及答案速递
- 2025年农村生态系统中碳汇管理知识要点与模拟题详解
- 桥梁养护法规与规范课件
- 2026届云南省昆明市外国语学校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老年护理学考查课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B级船舶检验专业基础安全)复习题及答案二
- 2025年陪诊医师考试题及答案新版解析
- YY/T 1766.3-2023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第3部分:双能量成像与能谱应用性能评价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艺术概论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电气施工图设计审图要点
- 西方语言学史讲稿
- 烟草香味化学
- 临时用水施工专项方案
- GB∕T 9286-2021 色漆和清漆 划格试验
- 720全景照片制作方案及发布流程
- 工作责任心主题培训ppt课件(PPT 26页)
- 除尘器基础知识培训资料(54页)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