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选修1).ppt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选修1).ppt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选修1).ppt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选修1).ppt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选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1 背景 1 社会动荡 北魏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激化 社会动荡不安 2 有利条件 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民族融合加强 3 个人作用 冯太皇太后和孝文帝深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 2 内容 3 作用 1 促进北魏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 名师指津 1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1 处于奴隶社会或是原始社会的少数民族向封建社会的政治 经济 文化过渡 2 生产方式上由渔猎 游牧向农耕转化 在政治上采用汉族封建的官制 法律 封建化过程也是中原封建生产方式和文化向边疆地区传播的过程 2 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为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重新走向统一创造了条件 名师指津 2 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1 是由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 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2 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重点是建立各种新制度 后期重点改革原有的风俗习惯 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 3 孝文帝在改革过程中 全盘吸收汉文化 兼收精华和糟粕 二 王安石变法1 背景 1 社会危机 矛盾激化 土地兼并严重 农民负担加重 阶级矛盾激化 财政困难 宋初集权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边防危机 辽 西夏在边境侵扰 民族矛盾尖锐 2 有利条件 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宋神宗坚持变法 重用王安石 2 内容及成效 1 青苗法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 增加了政府收入 2 农田水利法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3 免役法 有利于经济发展 增加政府收入 4 市易法 均输法 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 增加了政府收入 5 方田均税法 限制隐田漏税行为 增加政府收入 6 保甲法 维护了秩序 兵农合一 7 保马法 节约政府开支 提高马匹质量和数量 8 将兵法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9 设军器监 武器产量 质量得到提高 10 教育人才 使革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培养了改革人才 名师指津 3 王安石变法触犯大官僚 大地主利益的措施 1 青苗法 使百姓可免受高利贷商人的盘剥 2 免役法 不服役的官僚 地主也要出钱 3 市易法 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 4 方田均税法 官僚 地主按照土地实有亩数缴纳赋税 5 均输法 限制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 3 作用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名师指津 4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经验教训 1 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 要考虑复杂性和艰巨性 2 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效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 不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转移 3 改革措施要行之有效 推行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4 改革家要有远见的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高频点魏晋以来的改革 典题例证 2014 课标全国文综 卷 t45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建立后 约法三章 不再适应现实需要 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 形成 九章律 汉武帝时 九章律 之外的 旁章科条 迅速增至359 章 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 律令烦多 百有余万言 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 春秋 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 三国魏初 沿用的 秦汉旧律 竟多达906卷 770余万字 东汉以来马融 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 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 令 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 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 共20篇 620条 27600字 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 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 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 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 中国法制通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 东汉 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解析 第 1 题 结合魏晋之前法律体系的弊端和魏晋法律改革的目的 内容 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第 2 题 结合以下信息作答 春秋 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 东汉以来马融 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 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 同罪而不同罚 答案 1 从现实需要出发 删繁就简 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 突出伦理犯罪 2 独尊儒术 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 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 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 史论总结 一 对改革的一般认识1 改革是革除弊政 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 每一个国家 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 必须与时俱进 敢于改革 2 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 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 不会一帆风顺 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时 要具备坚定的斗争精神 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3 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 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4 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 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5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 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 6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 并投身到改革中去 全力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二 对改革的原因 内容 评价的规律性认识1 原因 1 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或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之间的矛盾 2 具体原因 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缓和阶级矛盾 实现富国强兵 旧制度 习俗 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民族危机严重等 2 内容 1 改革实质 对旧生产关系 或上层建筑 的局部调整或根本性变革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 梭伦改革 奴隶社会中缓解社会矛盾的改革 商鞅变法 新兴地主阶级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 北宋王安石变法 封建地主阶级改良性质的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