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导论(Literature).doc_第1页
创意写作导论(Literature).doc_第2页
创意写作导论(Literature).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意写作导论(Literature)开课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任课教师:王安忆教授、陈思和教授开课学期:第一 学分:3 周学时:3 总学时:54课程性质:创意写作硕士学位基础课 适用专业:创意写作硕士专业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作为学位专业课,本课程重点讲授文学不同体裁的形式要素的发展,扩展学生的艺术意识。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包括小说、诗歌、戏剧三个方面,涵括情节、人物、背景、风格、视角、观点、语气、象征、主题、意象诸多方面。课程选取中外文学不同类型的作品,循序渐进地展开对文学各形式要素的分析。本课程尤其注重剖析中国文学的民族形式与民族风格,探讨在现代白话文条件下如何借鉴世界文学的积极成分,创造中国气派的新的文学形式。考核方式及要求闭卷考试(撰写论文)。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Literature: Reading, Reacting, WritingKirszner&Mandell 著,Thomson Learning 出版2、谈艺录(补订本), 钱钟书著。中华书局2000年出版主题写作(Thematic Writing)开课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任课教师:王安忆教授开课学期:第二 学分:2 周学时:2 总学时:36课程性质:创意写作硕士学位基础课 适用专业:创意写作硕士专业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作为学位专业课,本课程重点讲授文学写作中“问题意识”的形成与深化,提高学生面对生活的追问性与思索性。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思考文学创作中的关键环节:作品的各构成元素要解决什么问题?在文学创作的现实背景中,这样的问题有什么历史意义?在具体的作品中如何完美地提出问题?课程的价值在于鼓励学生形成思想上的批判性和原创性,在写作过程中将生活素材创造性地内化,升华为有扎实内容的作品。本课程以文本细读为主,通过细读莎士比亚、狄更斯、海明威、亨利詹姆斯、奥尼尔、福克纳、曹雪芹、老舍等中外作家的代表性作品,研究著名作家在创作中如何将问题意识不断地生成、理解、扩展、应用,并鼓励学生将这些经验投入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考核方式及要求闭卷考试(撰写论文)。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 The Generation of Ideas: A Thematic Reader , Quentin Miller 著, Thomson Learning 出版小说写作实践(Practice of Novel Writing)开课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任课教师:王安忆教授开课学期:第二、第三、第四 学分:三个学期各3 周学时:3 总学时:各54课程性质:创意写作硕士学位基础课 适用专业:文学创作(小说创作方向)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作为学位专业课,本课程重点训练学生的小说写作能力,使学生通过本课程较为深入地了解小说写作的基本技法,并在课程学习中进行小说创作,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创作水准。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存体悟,选择小说创作的题材,并在课程期限内完成作品。在创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素材梳理、故事构造、情节安排、人物形成、主题深化、场景设置、观点调整等等)与教师进行讨论,并提供对于创作意图的书面解释。小说初成后,由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外聘专业作家共同讨论,提出意见后再行修改,直至完成。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撰写小说)。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小说鉴赏(Understanding Fiction)双语修订第3版,布鲁克斯、沃伦合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年出版。 、 小说家的十三堂课王安忆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散文写作实践(Practice of Prose Writing)开课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任课教师:龚静副教授、李祥年副教授开课学期:第二、第三、第四 学分:三个学期各3 周学时:3 总学时:各54课程性质:创意写作硕士学位基础课 适用专业:文学创作(散文创作方向)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作为学位专业课,本课程重点训练学生的散文(包括传记文学)的写作能力,使学生通过本课程较为深入地了解散文写作的基本技法,并在课程学习中进行散文创作,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创作水准。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存体悟,选择散文创作的题材,并在课程期限内完成一定数量的散文作品。在散文创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素材梳理、语体选择、语境形成、人物设置、主题深化、叙述策略等等)与教师进行讨论,并提供对于创作意图的书面解释。散文初稿完成后,由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外聘专业作家共同讨论,提出意见后再行修改,直至完成。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撰写散文)。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中国历代散文选(上、下卷)刘盼遂著,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现当代文学(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开课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任课教师:陈思和教授开课学期:第二 学分:3 周学时:3 总学时:54课程性质:创意写作硕士学位基础课 适用专业:创意写作硕士专业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中文学科的一门必须掌握的基础学科,要求文学创作专业硕士有较高层次的宏观认识,并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深入理解提高文学创作的原创能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绪论;2、现代知识分子转型与现代文学的形成;3、现代文学发展中的两种启蒙传统;4、现代文学发展中的现实战斗精神;5、现代文学发展中的作家浪漫情怀;6、现代文学发展中的作家原始正义;7、现代文学发展中的战争文化心理;8、现代文学发展中的民间文化形态;9、现代文学发展中的潜在写作现象;10、现代文学发展中的共名与无名现象。本课程以二十世纪文学为研究对象,不区分现当代的界限,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二十世纪文学史的发展过程,对二十世纪文学中作家的现代观念的形成及其精神追求、作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家在当今社会的使命与责任等问题清晰的意识。本课程同时研读台湾香港作家的作品,研究文学创作所反映的台湾或者香港的地域历史、文化和社会变动;结合具体的专题(如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台湾古典文学、台湾在光复以后的戒严时期文学、台湾解禁以后的文学创作、香港文学创作等等)进行有效的阅读和探讨。考核方式及要求闭卷考试。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王晓明,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1997陈思和、李平主编现代文学100篇(上下) 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陈思和、李平主编当代文学100篇(上下) 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古代文学(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开课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任课教师:骆玉明教授、邵毅平教授开课学期:第二 学分:3 周学时:3 总学时:54课程性质:创意写作硕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创意写作硕士专业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讲授中国古代文学两千多年来的发展历史,重点讲述中国历代的重要作家作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但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系统知识,同时也了解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三段,分别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宋辽金文学;元、明、清、近代文学。主要内容有:1、上古时期 ;神话传说;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汉时期:辞赋 乐府民歌 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5、唐代:诗歌;6、宋代:词;7、元代:曲、杂剧;8、明清时期:小说。本课程注重文本细读,以作品分析为主,兼及作家评论。中国古代文学与东亚其他国家的文学有着深厚的关系,尤其是与日本文学与朝鲜文学关系密切,本课程对这一历史过程也进行梳理,增进学生对广义的东亚文学的了解。考核方式及要求闭卷考试。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中国文学史新著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新二版。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 主编,(上、下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版世界人文发展史(A Survey of the World Humanities)开课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任课教师:梁永安副教授开课学期:第四 学分:3 周学时:3 总学时:54课程性质:创意写作硕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创意写作硕士专业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向学生讲授世界文化(尤其是16世纪以后)的发展概貌,使其对各种享有不同价值取向的文化有基本的了解。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课程概述世界文化的发展过程,侧重于1500年以后的文化发展,主要内容有:人类四大文明的前期历史;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基督教文化;大航海时代之后的东西方文化关系;欧洲现代文化的扩张;东方文化的危机与自调整;大众文化的兴起;当代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后现代主义文化等。课程尤其关注人文发展中的音乐、美术、文学的互动关系,重视分析人文发展与其它社会文化要素的历史联系。本课程贯穿着比较文化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人文转型的比较研究,让学生了解在全球化时代各民族文化交流中的各种问题,增加对文化差异和文化交流的认识。课程中重视对文化转型的比较研究,分析不同的文化共同体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文化转型过程,既讲解社会整体游戏法则的结构转型,也探讨个体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感受方式、价值理念的转化。课程中鼓励学生讨论全球化环境下各种文化共同体面临的挑战与回应方式。课程注意描述不同文化的互动关系及近代演变,特别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民族性与普世性的冲突。考核方式及要求 闭卷考试。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世界人文简史文化与价值(A Survey of the Humanities: Culture and Values) 劳伦斯卡宁汉姆、约翰赖希 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版当代文学批评(Criticism of Modern Literature)开课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任课教师:陈思和教授开课学期:第五 学分:2 周学时:2 总学时:36课程性质:创意写作硕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创意写作硕士专业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的活力在于始终与生活保持密切的联系,与现实保持同步的发展状态。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走出书斋,面对现实的生活状况和创作状况,积极介入生活斗争,在实践中推动社会的进步,培养学生获得较强的应对生活实际的能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结合当代文学创作的实际状况,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关注各类社会和文学的话题,批判生活中的不合理的现象,把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视为一种实践,培养学生具有人文精神与岗位精神相结合的工作能力和知识分子胸怀。考核方式及要求闭卷考试。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二版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西方文学名著选读(Studies of Western Literature Masterpieces)开课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任课教师:王宏图副教授开课学期:第五 学分:2 周学时:2 总学时:36课程性质:创意写作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创意写作硕士专业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使文学写作专业硕士熟悉了解欧美文学的特点帮助各适当专业的学生深入理解西方文学名著,对西方文学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为从事各自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以专题的形式,选择世界级的大师的作品进行研讨,以国别文学为单位,选择精读对象。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拟对19世纪初叶至20世纪初西方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品展开专题性研究。在时间上,欧洲以二十世纪以前为主,美国以二十世纪为主。选取的作品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爱米丽勃朗特、屠格涅夫、陀思妥也夫斯基、托尔斯泰、普鲁斯特、乔伊斯、黑塞、托马斯曼、海明威、纳博科夫、辛格、索尔贝罗等人的传世之作。本课程注重文本细读,将文本细读和对时代政治、文化氛围的了解,文学史渊源的考察相结合。本课程将组织课堂讨论,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记入总分。考核方式及要求考试。除当堂考试,每个学生还将被要求就相关问题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读书报告。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欧洲文学史李赋宁 著,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十九世纪文学主潮(6卷本),勃兰兑斯(丹麦)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大众文化与创意策划(Contemporary Popular Culture)开课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任课教师:严锋副教授开课学期:第四 学分:2 周学时:2 总学时:36课程性质:创意写作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创意写作硕士专业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大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对大众文化的发展状况和各种相关理论有大致的了解。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大众文化使二十世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工业的出现密不可分。本课程探讨大众文化的经济、政治、社会动因,分析大众文化的历史流变、表现形式、文化功能以及与精英文化的关系。课程也介绍当代西方对大众文化的主要理论。本课程注重探讨与讨论现代以来世界范围中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冲突问题,探讨各文化共同体自身的分裂与嬗变。课程用一定的时间讲解女性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介绍女性文化在20世纪下半叶的发展概貌,让学生了解女权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发展前景,培养对边缘性文化现象的敏感度。在讲授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事件的同时,评述西方主要的女权主义思想家的学说与社会反应,探讨女性文化发展的前景。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撰写论文。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解读大众文化菲斯克(英) 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文化研究导论(修订版)鲍德温(Baldwin E.)/朗赫斯特(Longhurst B.)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城市文化与文学(Urban Culture and Literature)开课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任课教师:王宏图副教授开课学期:第五 学分:2 周学时:2 总学时:36课程性质:创意写作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创意写作硕士专业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熟悉西方、中国近现代描述城市生活的文学作品,拓宽视野,深入探索城市文化与文学间的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拟选取巴尔扎克、雨果、波德莱尔、左拉、狄更斯、陀思妥也夫斯基、茅盾、张爱玲、穆时英、王安忆等人的作品,分析他们对巴黎、伦敦、圣彼得堡、上海等城市生活的描述,展示他们文本中所蕴含的有关各自生活的城市文化的特有信息,并深入探讨他们对城市、都市生活的特有态度,他们特有的审美经验以及对都市现代性进程中所带来的一连串问题各自的处理方式。学生应对上述作家描绘都市生活的作品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并能根据所学知识对都市文学的文本做出自己独到的分析。考核方式及要求考试。每个学生在期末完成一篇2,000-3,000字的读书报告,他们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总分。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张新颖,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三联书店,2001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跨媒体艺术研究(Interart Study)开课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任课教师:严锋副教授开课学期:第五 学分:2 周学时:2 总学时:36课程性质:创意写作硕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创意写作硕士专业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以跨媒体艺术研究的思维,拓宽文学与其他艺术领域的视野,探讨文学、绘画、音乐、歌剧、电影等以不同媒体承载的艺术之间不同美感经验的共通与差异。本课程同时讲授介绍当今网络文化的基本形态,使学生了解其文化涵义,培养对网络文化及其艺术表现的基本参与能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研究各类艺术形式的创作元素与美学经验的构成;文学与其他艺术在处理相同主题时有哪些不同的表达重点;文学与其他艺术在呈现同时期的精神与风格时,有何异同处;文学与不同艺术如何借助其他艺术形式为本身的创作原则。在讲授网络文化时,分析其作为迅速发展的新文化形态的艺术特性,阐释网络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及其历史原因。本课程研究网络文化的科技基础、社会心理条件、社会阶层与网络的不同关系、网络文化语言、网络文学、网络与社会生活方式、网络与国际文化互动等问题,并对网络文化的多元价值结构进行分析。本课程介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逐渐兴起的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各种流派,包括建筑、绘画、音乐、雕塑四大方面。在介绍中,注重分析后现代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的文化逻辑关联,并将艺术分析与社会思潮的变迁联系起来,讲述艺术变革的历史内涵。考核方式及要求 开卷考试。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美国受众成长史:从舞台到电视(The Making of American Audiences: From Stage to Television)理查德布茨 著,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2、网络社会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曼纽尔卡斯特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从小说到电影(From Fiction to Movies)开课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任课教师:梁永安副教授开课学期:第四 学分:2 周学时:2 总学时:36课程性质:创意写作硕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创意写作硕士专业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涉及电影与叙事小说两大领域,它向学生讲授从小说改编为电影这一复杂的媒介转换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并展示电影与文学间的互动关系。本课程凸现电影的文化功能,展示它在社会总体文化中的发展轨迹及价值。学生可藉此加深对电影与其他当代文化现象的理解。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课程以康拉德黑暗的心、活着等八部小说改编的电影为案例,分析讨论文学如何转化为电影的构成元素,并与社会文化心理相连接。课程重点分析欧美电影界将文学文本转化为可视媒体的过程,其中包含着市场分析、策划、制作、广告、发行等等具体环节。同时探讨中国文学二十余年来的与影视文化的互动关系。本课程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要素,研究当代电影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功能与价值。课程分为电影与政治文化、电影与城市文化、电影与青年文化、电影与女性文化、电影与宗教文化五个专题。考核方式及要求 开卷考试。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认识电影(Understanding Movies)(插图第11版)路易斯贾内梯(美) 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海外华人文学(Literature of Overseas Chinese)开课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任课教师:孟金蓉讲师开课学期:第三 学分:2 周学时:2 总学时:36课程性质:创意写作硕士学位选修课 适用专业:创意写作硕士专业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阅读、分析、研究海外华人作品(以法国或欧洲华人为侧重)。掌握文化边缘人的心态变化历程及异质文化相撞和相融的过程和规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阅读海外华人作品文本,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