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doc_第1页
世说新语.doc_第2页
世说新语.doc_第3页
世说新语.doc_第4页
世说新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讲篇目世说新语单元解析本单元从南朝宋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中选了两篇短文,一是咏雪,一是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虽是文言文,但其中有一些当时的口语成分,语言文字比较浅易,而且所选的这两篇都有一定的故事性,仍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这一单元中心。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谢氏家族是东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世家。在他们的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氏父子都是汉末名士,年方七岁的陈纪,对父友侃侃而谈。这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美谈,至今流传。两篇短文都从某一方面反映了古人的家庭和亲情观念。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王朝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记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 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世说新语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编撰,梁刘峻(字孝标)注。 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日本德川时代的学者著有几种世说新语注。还有马瑞志的英文译本、目加田诚等的多种日文译本和法文译本。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笔记影响尤其大。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几如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一、 复习目标1、 熟读并背诵课文2、 掌握常见文言现象重点词语3、 学习古人的智慧,感受家庭的温馨。4、 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体会父子情深。二、 复习重点1、 掌握文言知识,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赏析能力。2、 学习摹写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三、 复习难点:课外拓展,能力训练 第一课时 课内检测:训练一一、内容概括导入: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课文所选的两篇是反映古人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和亲情观念。咏雪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现谢道韫的咏絮之才,暗示作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纪责备父友“无信、无礼”,表现了陈纪懂理识义的品质,聪颖机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其中敢于维护父亲尊严,更可以看出其父子亲情。二、复习过程(一)背诵课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并填写下面的空格。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朝代)人_(姓名)组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地点“_”人物_事件“_”等要素。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俄而雪骤( )( ) 与儿女讲论文义( )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相委而去( )尊君( )家君( ) 入门不顾( ) 下车引之( ) 太丘舍去( ) 去后乃至( )3、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谢太傅( ) 雪骤( ) 差可拟( ) 柳絮( ) 无奕( ) 尊君在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之学必好问 B、子将安之 C、良愕然,欲殴之 D、投诸渤海之尾(二)翻译下列句子。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5待君久不至,已去:6与人期行,相委而去。7、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三)、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A、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 B、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 C、下车引之 古义: 今义: D、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今义: E/、相委而去 古义: 今义: F/、讲论文义 古义: 今义:G、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今义:(四)、问题思考:1、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2、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3、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4、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5、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无信、无礼)6、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7、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8、请你写出有关雪的诗句。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少年游苏轼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江神子苏轼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 宋卢梅坡 9、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四、 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答案:(四)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笑”前喻,“乐”后喻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2、谢道韫的比喻比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参考答案:用“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而用“撒盐”喻好。用“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可用来喻“飞雪”的喻体还有如:鹅毛、蒲公英子等。另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夏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3、4、5、6、7略第二课时 课外拓展延伸训练二(一)、月中无物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选自世说新语)1给文中加点的字在其后注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3“无此必不明”中的“此”指代的是什么?4徐孺子年少聪敏,他从联想到,把月中物比喻为,反应极为敏捷。请再举出两个古代聪明少年:、(二)、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类此。7、解释加点的字。遗 ( ) 夜书( ) 说( ) 尚明( ) 以治( )8、翻译下列句子。云而过书“举烛”。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9、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从中可归纳出一个成语: 。(三)、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 秦青、 薛谭:都是秦国著名的歌唱家。 饯:设酒食送。 衢(q):大路。10、选出对下列加点字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 ( )A、薛谭学讴于秦青:唱歌 B、未穷青之技:尽、全部C、抚节悲歌:把住 D、响遏行云:阻止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薛谭学讴于秦青 饯于郊衢 B、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有过于江上者C、未穷青之技 放之四海而皆准 D、其邻人之父亦云 人皆贺之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薛谭乃谢求反 其邻人之父亦云 B、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响遏行云C、自谓尽之,遂辞归 (歌者)贵在中节 D、停数日,辞去 抚节悲歌1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1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四)、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9、翻译下列句子。(1)、郑人有欲买履者,(2)、先自度其足,(3)、而置之其坐。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五)、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注释:大行(hng):大路。方:正在。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奚为:何为,做什么。御者:车夫。18、翻译下列句子。吾欲之楚。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19、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答:(六)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20、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席上食菱 欲以去热也 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 我非不知此 2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其人自护其短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2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比较阅读:镜头一: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注:和谐快乐的法则)焉。(德行十)镜头二: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德行十一)镜头三: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个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德行十三)参考译文: 镜头一:华歆对待子侄非常严肃,即便是在私人的房间之内,也端正得像开正式会议一样严守礼仪。陈元方兄弟确实放任地推行温柔慈爱的原则。但是这两家里面却都没有失去和谐快乐的法则。 镜头二: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中锄菜时,看见地上有块金子,管宁继续锄地,把金子视同瓦石,华歆忍不住捡起来然后又扔了出去。他们曾经同在一张座席上读书,这是有一个乘坐高档房车的高级官员从门前经过,管宁假装没听见继续读书,华歆放下书就冲到门口去观看。于是管宁借这个事情割断了席子,与华歆分开坐,(严肃地)说:“你,不是我的朋友!”镜头三:乘船以对比的手法写了华歆和王朗。在没有危险时,王朗极热情地接纳搭船者,而华歆却百般推托。当贼人追来时,王朗却要抛弃人家,华歆则对搭船者不离不弃。对托身者的不同态度和行为,表现出两个人不同的品格和境界。两相对比,品行谁优谁劣,不言自明。华歆先前的不接纳,乍看起来觉得他不近人情,但从他后面的话语可看出,这正是他考虑问题周全所致。在逃难的情况下,自身尚且难保,怎么能保全他人?但既然接纳了,就要共对人生的风雨。在危急时刻,他重“义”守信,不负所托,显现了大丈夫本色。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有力地凸显了华歆的优秀品格,值得学习。认真品读文中的三个“镜头”,思考如下问题: 1、 “镜头一”中华歆与陈元方教育后辈的方法,你更欣赏哪一种?说说理由。 2、 从“镜头二”来看,你认为管宁交朋友的原则是什么? 3、 同样是写华歆,三个镜头褒贬不一,请你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刘义庆对华歆的态度是怎样的? 4、 如果你是华歆,会觉得管宁的做法过份吗? 5.乘船一文,(1)结尾说:“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你是如何评价二人的优劣?(2)、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3)要是你遇到了这种事,你将会怎么做?答案:(一)1、r y p tng2、如果月亮中没有东西遮挡,它应该非常明亮吧?3、瞳子 4、月亮人的眼睛瞳子司马光王戎等。(二)、7.送 在晚上书写 通“悦” 崇高 治理得好、太平 8. 一边说一边将“举烛”二字误写到了信上。 国家是治理好了,但“举烛”二字却不是郢人写信的愿望。 9.寓意: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郢书燕说 (三)、10.C 11.B 12.B 13.那歌声慷慨悲壮,在树林中萦绕,树林也仿佛被震动了;那歌声优美洪亮,响彻天空,连云彩也好像伫立静听。 14.寓意 :学无止境。 满足于一知半解,便不会有成就。(四)、8.(1)do量(长短)(2)d尺寸尺码(3)d尺寸尺码9.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10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