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哲学史》读后感.doc_第1页
读《中国哲学史》读后感.doc_第2页
读《中国哲学史》读后感.doc_第3页
读《中国哲学史》读后感.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读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阅在这段时间里,我有幸拜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一书。冯友兰先生直至他去世的前几个月,才完成了他所著的中国哲学史(新编)著作,足见其精神的伟大。他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至1924年赴美留学而得以广泛涉猎西方哲学,以后回国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是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家。这也是我选择拜读冯先生的著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本中国哲学简史是他1946年至1947年在美国大学作访问教授时讲中国哲学的英文讲稿,整理后首先在美国出版,以后又翻译为中文的。那时他五十刚出头,知识和精力都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能够看出他十分自然地抒写他对中国哲学的心得和体会,处于一个十分自由的心灵状态,没有受到建国后一些时期极左意识形态和什么哲学都要分出个唯物、唯心来的束缚。他的知识又是那样的深厚,显示出一种驾轻就熟的从容。虽是简史,但正如他自己所说:“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可见,他自己对这部简史还是颇满意的。读此书是一种享受,深感大家风采,学养丰富,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联系他漫长而丰富的一生,他自己就是一个以中国哲学精神熏陶出来的典型。有人诟病他文革中也曾写文批孔等行为,但我不以为然,那是特定环境的产物。十多卷的三松堂全集在,所有文章照样收录,读者自可研究和体会。何兆武曾谈到王国维接触叔本华的哲学是个悲剧,而看由中国哲学精神熏陶出来的冯友兰,感到他的精神是极健全、极健康的。冯先生在这一书中所理清的中国哲学的发展变迁的主要线索,首先是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主要是“六家”:阴阳、儒、墨、道、法、名家,接着是秦统一中国,主要用法家。两汉时期,以儒家为主,亦兼用黄老之术。魏晋南北朝出现新道家,梁启超称这一时期为老学时代,佛教此间亦传入中国。到了盛唐,则以佛学为主,并与新道家相互激荡而发展出中国的佛学禅宗。梁启超则称这一时期为佛学时代。宋明时期为更新的儒学,它结合了佛学的成果,梁启超称这一时期为儒佛混合时代,我们今天一般称宋明时期的哲学为理学,称二程、朱熹、陆王等为理学家。再下来就是清代,冯友兰认为清代虽然学术成就巨大,但其哲学思想成就比较逊色。随后,西方哲学传入,进而产生现代中国哲学。这些就是冯友兰在简史中为我们展示的中国哲学发展变迁的一个基本线索。他以一种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观察中国哲学史的演进,其间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充满了辩证的分析;他也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十分注意从中国各个历史时代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生活状况和当时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来理解那个时代哲学思潮的主流方面。之所以这样说,是我尚不知道他在那个时代对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掌握的情况。冯友兰认为 中国哲学的主要精神是内圣外王。既入世,又出世。天人合一。成圣的最高成就就是:个人和宇宙合而为一。其分析常有精彩处。如对儒、道两家的比较。“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但是道家强调人的内部的自然自发的东西。”“中国哲学的这两种趋势,约略相当于西方思想中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传统。读杜甫和李白的诗,可以从中看出儒家和道家的不同。”“因为儒家游方之内,显得比道家入世一些;因为道家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出世一些。这两种趋势彼此对立,但是也互相补充。两者演绎着一种力的平衡。这使得中国人对于入世和出世具有良好的平衡感。”又如论及道家与名家的关系:“真正把名家所揭示的形象之外的世界的意义充分发挥出来的乃是道家。道家反对名家,然而真正继承名家的却是道家。惠施和庄子两人是好朋友,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哲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的,如儒家学派就经理了很多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多的演变。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对不断舶来的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直到今天。回顾历史,我们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