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市第五中学高中历史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吉林省长市第五中学高中历史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吉林省长市第五中学高中历史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吉林省长市第五中学高中历史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吉林省长市第五中学高中历史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言翻开一张张发黄陈旧的照片 过去的人物 逝去的风尚又跳到眼前 面对过去的二十世纪 我们却似中途进场的电影观众 尽管片中的高潮让我们看得很过瘾 但对没看到影片的开头感到深深的遗憾 我们的爷爷奶奶 他们的孩提生活 青春年华 他们的衣食住行 他们的爱好 他们那个年代的流行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服装是一种记忆 也是一种语言 是人类的第二张皮肤 人类通过服装系统来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以及自身身份的认同和自信 越是在全球化的状态下 越是需要民族身份认同和身份辨异 新民周刊 中式服装今安在 原始服饰根据出土的骨针 骨锥等制衣工具想象复原的 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 动物的毛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 当时还没有绳 线 可能用动物韧带来缝制衣服 在山顶洞人的遗址及其它古墓里 层发掘出大量的装饰物 其中有头饰 颈饰和腕饰等 材料有天然美石 兽齿鱼骨和海里的贝壳等 当时佩戴这些饰物 可能不仅是为了装饰 也许还包含着对渔猎胜利的纪念 汉代官吏袍服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 以袍为贵 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 它们基本样式 以大袖为多 袖口有明显的收敛 领 袖都饰有花边 袍服的领子以袒领为主 大多裁成鸡心式 穿时露出内衣 袍服下摆 常打一排密裥 有的还裁制成月牙弯曲状 这种袍服是汉代官吏的普通装束 不论文武职别都可穿着 从出土的壁画 陶俑 石刻来看 这种服装只是一种外衣 凡穿这样的服装 里面一般还衬有白色的内衣 文吏穿着这种服装 头上必须裹以巾帻 并在帻上加戴进贤 按汉代习俗 文冠奏事 一般都用毛笔将所奏之事写在竹简上 写完之后 即将笔杆插入耳边发际 以后形成一种制度 凡文官上朝 皆得插笔 笔尖不蘸墨汁 纯粹用作装饰 史称 簪白笔 汉代妇女的曲裾深衣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 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为曲裾深衣 形象资料中有很多反映 这种服装通身紧窄 长可曳地 下摆一般呈喇叭状 行不露足 衣袖有宽窄两式 袖口大多镶边 衣领部分很有特色 通常用交领 领口很低 以便露出里衣 另外 汉代宽袖紧身的绕襟深衣 衣服几经转折 绕至臀部 然后用绸带系束 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 唐代妇女服饰穿大袖纱罗衫 长裙 披帛的贵妇 簪花仕女图 局部 大袖衫裙样式为大袖 对襟 佩以长裙 披帛 簪花仕女图 描绘的是贵族妇女在庭院中散步 采花 捉蝶及戏犬时的情景 图中人物服饰 与其他唐人画像不同 如头戴特大花朵 身穿透明纱衣等 都是罕见的新奇的装束 以纱罗作女服的衣料 是唐代服饰中的一个特点 这和当时的思想开放有密切关系 尤其是不着内衣 仅以轻纱蔽体的装束 更是创举 所谓 绮罗纤缕见肌肤 就是对这种服装的概括 明代龙袍 明代平民百姓服饰明代平民男子一般服饰为搭护 属于半臂一类的衣服 直身 与道袍相似的宽大长衣 程子衣 裤褶 裙等 妇女的服饰 随随各人的家境及身份的变化 有各种不同形制 普通妇女服饰比较朴实 主要有襦裙 背子 袄衫云肩及袍服等 袍服是由背子演变而来 特点为低领 对襟 宽袖 领 袖花边较少或不用 衣长及足 展厅一 服饰方面 1 第一阶段 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1840 1949年 1 男装 2 女装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向称身适体 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 旗袍 旧式 新式 请说说这分别是什么时候中国人的有代表性的服饰 2 第二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1949 1978年 3 男装 列宁装 中山装 干部装 中式便装 4 女装 列宁装 布拉吉 连衣裙 中式便装 3 第三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5 服饰由最基本的 穿得暖 向 穿得好 转变 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小结 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发展趋势是由 封闭 走向 开放 个性化 中山装与旗袍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近现代民族服饰 中国的服饰由封闭走向开放 说明中国文化逐步开放 与世界开始交流沟通 进入近现代以后 服饰变化的趋向 开始由拘谨 保守 呆板 等级森严 逐渐向美观 适体 方便 平民化转变 思考 近代以来服饰变化的原因 在古代 服饰和阶级 身份紧密相联 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 随着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结构随之产生变动 西方文化 生活方式推动着个性的解放 首先体现在穿着上摆脱旧的规定的束缚 1 内因 西方文化的传入 2 外因 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的变革引起物质生活的社会习俗的变迁 20世纪上半叶 仍然十分流行长袍马褂 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 拘谨 保守 呆板 等级森严 在鸦片战争后 上海等通商口岸的租界中出现华洋杂居现象 与外国人联系密切的富商 洋行职员等 因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常仿效洋人 开始穿起了西服 西裤 西装传入中国 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 西装的传入和流行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辛亥革命后 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饰与中式服装的特点 设计出一种直翻领有戴盖四个的四贴服装 定名为中山装 民国初年的男子服饰 主要采用马褂 长衫 与此同时 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喜欢穿一种简便的西服 被称为 学生装 穿着这种服装 能给人以庄重 儒雅之感 中国近现代男子服饰的变化长袍马褂 西服 中山装 晚清时期晚清时期 普通女子着装宽松肥大 遮住了女性的曲线 民国时期受西方服饰的影响 女性服装开始向城身适体 短袍窄袖发展 50年代的时尚 列宁装 60年代的流行 绿军装 文革 时期的绿军装和军棉大衣 文革 时期 在 红色革命 时代主旋律的影响下 全国着装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 即所谓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70年代末的时尚 碎花衣裳 流行时装 中国近现代女子服饰的变化晚清旗袍 改良旗袍 列宁装和连衣裙 当代时装 探究 建国以后服装的变化的原因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中山装 人民装 列宁装迅速取代西装 旗袍 成为共和国初期的主要服装样式 上述服装之所以流行 与其说这类服装代表美 不如说它们是一种追求进步 保持革命激情与亢奋的醒目标志 在变革时代 服装作为政治信仰的表述方式 在意识形态的规范和整合过程中往往起着微妙的作用 通过服装的同一性 显示出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拥戴 对革命的热爱 粉碎 四人帮 以后 中国服装从封闭走向开放 逐渐与国际接轨 当代服饰变化的另一原因是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观念的更新和消费能力提升 1 中餐 四大菜系你能说出四大菜系特色和招牌菜 2 西餐 作为大众饮食方式传入的时间 19世纪40年代 鸦片战争后 影响 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餐桌 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你知道多少中西方饮食文化及其区别 西餐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展厅二 饮食方面 3 区别 西方 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讲求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合理 及营养成分是否被充分吸收 菜肴的色 香 味是次一等的要求 中国 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 中国的某些菜仅仅是味道的载体 西餐的传入以及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 1 西餐传入的时间 原因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 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 从而把西餐烹饪技术带入中国 2 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 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餐桌 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西餐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部分 九转大肠 油闷大虾 醋酥鲫鱼 葱油鸡 松仁粉丝 扬州炒饭 鲁菜 粤菜 手撕鸡 宫保鸡丁 麻婆豆腐 麻香小象贝 荠菜春笋 熏樱桃 川菜 淮扬菜 四大菜系代表区域 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山东广州 潮州等四川扬州 南京 镇江等 你认得它们吗 西餐糕点 它们并非中国本土食物 可见外国饮食文化深深的影响了中国 中国街头 有它们 展厅三 居室建筑 安居乐业是中国人的梦想 你知道多少种西方居室建筑 合作探究 西方居住理念传入中国之后 中国家具陈设与居室建筑发生了哪些变化 现在人们的住房条件为何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居室建筑的变迁 三 居室建筑的演进1 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 北方的四合院 2 中国居室建筑的逐渐西化 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3 完全欧化的居室建筑 20世纪30年代前后 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富贵人家所修建的完全欧化 3 完全欧化的居室建筑20世纪30年代前后 在北京天津等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一般称为 新村 花园 别墅 公寓 等 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失去外来特征 反映出西方的生活理念完全被国人接受 60 70年代简洁的家居 中 流入中国的西方家具 沙发 茶几 写字台 座钟 居室建筑的演进 四合院 传统建筑 新式住宅 下图最可能拍摄于哪一地区 李鸿章 中国居室建筑的逐渐西化 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这组图片 反映中国近现代以来住宅变化怎样的特征 展厅四 习俗风尚 列举中国旧时期有哪些比较落后的风俗 中国近现代习俗风尚发生变革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中国近现代的习俗风尚为什么会发生变革 1 内因 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 社会习俗和风尚也随之发生变化 婚丧礼俗 社交礼仪 蓄长辫 女子缠足 搞迷信活动 日历使用阴历 女子遵从 三从四德 女了地位低下 1 主张婚姻自主 解放后 恋爱自由 2 丧礼趋于简化 土葬为主开始向以火葬为主改革 3 民国成立后 剪辫易服 废止缠足 破除神权 反对迷信 公历 点头鞠躬 握手 女子也开始步入社会 4 改革开放后 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 外因 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 国外的观念 礼俗等也随之涌入中国 习俗风尚的变革 旧习婚姻包办礼俗冗繁旧式丧礼男子留辫女子裹足迷信活动 改变婚姻自由礼俗简化新式丧礼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迷信 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征 城市变化大 农村变化小 不平衡 农村变化小的原因何在 自然经济 与外界联系少 现在这一特征是否完全改变 没有 为此 党和政府采取了何种举措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探究 一 说媒相亲过礼择期铺房开脸戴绒花穿凤衣戴凤冠 吃和合饭障面搬谷豆迎亲婚宴新房交杯喜酒 花烛之夜闹洞房开箱礼回门 中华传统的婚礼民俗 老式婚礼用品 清末民初的传统婚礼 1919年 五四 运动前 中国人结婚崇尚红色 新人是绝对不允许穿白色衣服的 30年代婚纱在上海率先流行 新娘穿白色婚纱 新郎穿黑色礼服 特点是有傧相 双方父母及证婚人一起拍 地点为教堂 上个世纪80年代 又穿上了婚纱 在照相馆里假背景下的婚礼 文革期间 农民手持铁锹的婚礼 本世纪 流行个性婚纱照 传统社交礼仪 清末中外官员握手致意 3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今则万国交通 一切趋于尚同 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 则情意不亲 邦交不结矣 且今物质修明 尤尚机器 辫发长垂 行动摇舞 误缠机器 可以立死 今为机器之世 多机器则强 少机器则弱 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 且兵争之世 执戈跨马 辫尤不便 其势不能不去之 欧美百数十年前 人皆辫发也 至近数十年 机器日新 兵事日精 乃尽剪之 今既举国皆兵 断发之俗 万国同风矣 且垂辫既易污衣 而蓄发尤增多垢 衣污则观瞻不美 沐难则卫生非宜 梳刮则费时甚多 若在国外 为外人指笑 儿童牵弄 既缘国弱 尤遭戏侮 斥为豚尾 出入不便 去之无损 留之反劳 断发虽始于热地之印度 创于尚武之罗马 而泰伯至德 端委治吴 何尝不先行断发哉 康有为 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辫子与留美幼童1872年派至美国的留美幼童一到新大陆 美国人就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 称他们为 猪尾巴 这使留美幼童大伤脑筋 幼童们又极喜欢美国的体育运动 而辫子有时会带来很多麻烦 一位美国朋友这样描写道 这许多孩子们的装饰 除了拖着一根辫子 与我们无异 当他们踢足球的时候 将辫子塞进内衣里 有时候缠在头上 辫子一闪开 对对手的诱惑过大 有的幼童将辫子盘在头顶 用帽子使劲压住 生怕美国人看见 极个别胆大的幼童索性将辫子剪掉 见中国长官时则用假辫子蒙混过关 但时间久了 难免不露出马脚 谭耀勋 容揆等人就因为剪掉了辫子被开除 他们知道回国后有杀头的危险 就隐藏于美国 拒不回国 留学生监督吴子登就以留美幼童剪辫为由 诬蔑他们政治上不合格 要求清廷将幼童中途撤回 结果使中国首批留美生的留学活动中途夭折了 辫子成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袱 妇女在投票选举 封建迷信 粮票 布票和油票 二 新中国的新生活风尚 1 新中国成立后 1 物质生活 农民分到土地 住房 城市居民大多有了稳定的工作 社会福利不断增加 食用油 棉花 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多数中国人温饱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 2 风俗习惯 取缔旧社会丑恶现象 1950年制定 婚姻法 实行婚姻自由 社会风气发生根本性变化 2 改革开放以来 1 吃 1987年中国人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政府发动 菜蓝子工程 2 穿 着装由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3 住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 安居工程 人均居住面积大大提高 4 风俗习惯 休闲方式多样化 生活质量提高 注重环保 讲究卫生 赈济灾区等社会风尚逐步形成 政府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副食品消费所采取的改进副食品产供销渠道的一系列措施 婚姻法第一条废除包办强迫 男尊女卑 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 一夫一妻 男女权利平等 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禁止重婚 纳妾 禁止童养媳 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 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第三条结婚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自愿 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阅读材料 1950年 中央人民政府制定并颁布了 婚姻法 废除包办婚姻 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 实行婚姻自由 一夫一妻 男女平等的新婚姻制度 请回答 1 哪些人在这部婚姻法颁布前就提倡婚姻自由 男女平等 2 这部婚姻法颁布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从而构建了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的范式 也为婚姻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 这是解放妇女 移风易俗的一项重大举措 导致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 改革开放后的饮食结构 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