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0008课程名称:植物保护通论英文名称:General plant protection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学 时: 72学分:3.5适用对象:园艺专业考核方式:考试科目,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本课程的学习水平,在考试上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还要加强实际能力的考核,二者评分的比例可采用7:3。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微生物学、作物栽培学等。二、课程简介植物保护通论主要讲授园艺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原理与方法的科学。主要包括病虫的形态特征、生活(生理)特性,病虫害的分布、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等。结合实际介绍主要果树(以华南果树为主)和广东省主要蔬菜上的主要病虫害特征、特性、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植物保护通论教学大纲是根据我院园艺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制订的,是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植物保护通论是一门农业应用学科。在学习上既要重视有关理论的学习和掌握,更要强调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工作能力的培养。为此,学生必须在“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培养能力”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实践,把教材和参考资料的自学、课堂理论学习、实验室操作和基本训练、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各个学习环节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倡独立思考和钻研创新精神。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1、全面系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在有关的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加以灵活运用。2、了解果树病虫害(以南方果树病虫害为主)和广东省主要蔬菜的发生和为害情况;以重要病虫害和常见病虫害为重点,掌握各类病虫害的诊断、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3、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果树、蔬菜病虫害问题、实施防治措施、技术推广和进行的关科学研究的能力。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讲授48学时,实验24学时,分两部分讲授,第一部分为植物病理学部分,第二部分为昆虫学部分。第一部分 植物病理学部分第一章 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了解园艺植物病虫害害防治的重要性;植物保护学的性质和任务;解放后我国植保工作的成就以及发展,植物保护学研究内容。(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介绍植物保护学的概念,阐明植物保护学的目及其任务,了解园艺植物病虫害害防治的重要性。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植物保护知识点;学的目及其任务。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三)课后练习1、了解植物病理学发展历史有什么意义?。(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实例课堂介绍。第二章 植物病害(一)目的与要求明确植物病害的定义,症状(病状、病征)的概念;了解和识别症状的基本类型;从生态学观点理解植物病理发生的三个方面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了解植物病害的分类。明确寄主性和致病性的概念,二者的关系和区别;了解寄主性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明确和认识真菌的营养体和营养方式;繁殖方式;真菌的典型生活史。掌握真菌分类的基本知识,认识真菌的主要类群及其所致的病害。明确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繁殖和生理特点,认识植物病原细菌的几个重点“属”及其致病特点。 明确类菌原体的类细菌的主要性状及致病特点。明确病毒和主要性状(以生物学性状为主),致病类型和症状特点。明确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生活史和主要习性;线虫的为害及其症状特点。明确寄生性种子植物的概念、类型、为害和防除要点。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1主要内容;(1)植物病害的定义。(2)植物病害的症状概念、病状类型、病征类型。(3)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病原、感病植物、环境条件三方面因素及其相互关系。(4)植物病害的分类根据病原分类;根据寄主植物分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病害、症状、病状、病征、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知识点:植物病害定义;发病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两大类病害的区分与联系。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准确理解植物病害的定义,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在生产实际中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第二节 植物病原物1主要内容;(1)寄主性的概念,寄主性的类型。致病性的概念,致病性机制。(2)真菌概述真菌在近代生物学中的分类地位;真菌在果树病害中的重要性。 (3)真菌的营养体的营养方式。 (4)真菌的繁殖体和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及无体繁殖体、有性繁殖及其有性繁殖体。 (5)真菌的生活史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 (6)真菌的分类及命名。 (7)真菌的主要类群及其所致病害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及它们所致的病害。(8)植物病原细菌细菌的一般性状;植物细菌病的症状特点。 (9)菌原体的主要性状及其致病特点。(11)病毒植物病毒的主要性状,植物病毒的症状。 (12)类病毒主要性状及致病特点。(13)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 (14)植物病原线虫的生物学特性。 (15)植物线虫病的症状特点。(16)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类型半寄生(以桑寄主为代表)和全寄生(以菟丝子为代表)及其寄主为害特点。(17)寄生性种子植物的防除。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寄生性、致病性、真菌、营养体、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真菌的生活吏、转主寄主、原核生物、病毒、稀释终点、致死温度、体外保毒期、寄生性种子植物、全寄生、半寄生知识点;(1)寄主性的致病性的概念、二者的关系和区别。:(2)真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真菌的基本分类。(3)植物病原细菌、菌原体的主要性状(4)植物病毒的主要性状和致病特点 (5)植物线虫的主要种类及为害特点(6)寄生性种子植物的识别和防除要领。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在生产实际中能区分各类病原所致的病害,并掌握各类病原所致的病害特点。第三节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1主要内容; 明确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侵染循环(病害循环)、初侵染和再侵染在病害循环中所起的作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病程、局部侵染、系统侵染、潜伏侵染、病害循环、初侵染、再侵染、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知识点、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侵染循环的概念;病原物的存续(越冬、越夏)、传播、侵染(侵染过程、初侵染、再侵染)。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病害的侵染循环在病害防治中所起的作用。第四节植物病害的诊断1主要内容;植物病害诊断的依据,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知识点;(1)病原物病原性判定通则柯赫法则。 (2)真菌病害、细菌病害、菌原体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的诊断。 (3)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在生产实际中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诊断各类病原所致的病害。(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实践环节: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观察要求:认识植物病害各种症状类型及其特点,区分病状和病征。实验二侵染性病原的识别要求:认识各类病原的特征及致病害的特点课后练习:1、植物病害的概念。 2、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3、植物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 4、植物病害病征的类型及各类病征的特点。5、什么是真菌?6、真菌的营养体的主要类型、结构与功能有哪些?7、真菌无性繁殖、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常见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类型有哪些?8、真菌生活史的含义及生活史类型。植物病原真菌无性繁殖阶段的特点及其与植物病害蔓延的关系如何?9、鞭毛菌亚门及其致病特点是什么。 11、鞭毛菌中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的形态特征。 12、鞭毛菌亚门为害寄主植物的特点。13、如何诊断植物霜霉病和白粉病?这两种病原物在分类地位上有何不同?14、白粉菌和霜霉菌在寄生性和致病性方面有何异同?采用化学防治时各应选择哪类化学药剂?15、接合菌亚门中引起植物病害的重要属有哪些?简述其致病特点和防治措施.16、简述子囊菌在植物上的致病特点和防治要点.17、锈菌的生活史有哪些特点?生活史有哪些类型?18、半知菌在植物病害中有何重要性?如何诊断半知菌引起的植物病害?19、植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有何本质区别?原核生物包括哪些类群?20、如何鉴别植物细菌性病害?21、植物原核生物病害诊断和防治有何特点?22、病毒在形态、化学组分及生物学特性方面与细胞生物有何区别?23、介体与病毒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哪些类型?了解这种关系对防治病毒病有何 意义?24、植物病毒有哪些传播途径?针对不同传播途径采用哪些防治策略?25、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特点? 26、植物病毒病防治技术上有何重大进展?(转基因工程植物,脱毒苗组织培养技术,诱导抗性利用)27、植物病原线虫有哪些传播途径?针对不同的传播途径在防治上应采取哪些相应的防治措施?28、简述植物寄生线虫对植物的致病特点? 如何诊断植物线虫病害?列出重要的植物线虫种类。29、植物线虫与其他植物病原物相比较,对植物的为害具有哪些特点?与其他植物病原物之间有何相互关系?30、半寄生和全寄生种子植物在营养方式、形态学和解剖学等方面有何区别?31、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有何特点?我省有哪些重要的寄生植物种类?32、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有哪些不同类型的病因?33、试比较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在侵染、传播方面的特点。34、试述线虫对植物的致病机制。35、为什么把线虫列为植物的病原物?36、何谓全寄生、半寄生、根寄生、茎寄生?37、如何防治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危害?(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和实验课结合进行,并将所学知识在生产技能训练中加以运用,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第三章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一)目的与要求(1)植物病害的病程及其各阶段对防治措施制定的指导意义(2)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及其各阶段对防治措施制定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病原物的侵染过程1主要内容:(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的四个时期;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的划分。(2)病原物的侵入途径;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伤口侵入。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病程、局部侵染、系统侵染、潜伏侵染、知识点;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原物的侵入途径3问题与应用了解病害的病程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第二节病害循环1主要内容:(1)病害循环的过程(2)越冬越夏的场所(3)病原物的传播途径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病害循环、初侵染、再侵染、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知识点;病害循环、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和传播途径3问题与应用了解病害侵染循环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1、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病程、潜育期、侵染循环、初侵染、再侵染、潜伏侵染2、病原物侵入寄主有哪些途径和方式? 3、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4、简述影响病程的各个因素。5、解释下列名词和术语: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接触期、侵入期、发病期、活体营养寄生物、死体营养寄生物、局部侵染、系统侵染6、解释下列名词和术语: 发病中心、土壤寄居菌、土壤习居菌。7、简介各种病原物的越夏或越冬方式。8、谈谈植物病原物的主要越冬和越夏场所 (初次侵染来源)。9、为什么说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是其最基本的两个属性?10、为什么寄生性弱的病原物致病性可能较强,而寄生性强的病原物致病性可能较弱?11、什么是发病中心? 发病中心在病害流行中有哪些作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取多媒体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结合进行。第四章 植物病虫害防治(一)目的与要求(1)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2)常用杀菌剂、杀虫剂的性能、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1)明确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的基本原理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了解病虫害防治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防治中所起的作用。(2)掌握常用杀菌剂、杀虫剂和除草剂和主要性状、防治对象和应用上应注意事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知识点;(1)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植保方针。(2)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3)常用的杀菌剂、杀虫剂毒理、性状、防治对象、施用注意事项。(4)常用的除草剂除草机理、防除对象、施用方法。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植物病害防治原理和植保方针;综合防治的概念和运用;常用杀菌剂和除草剂的施用要领。(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1、各种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有哪些优点,如何有效发挥各自的防病效果? 2、试以几种重要的或特殊的病害为例,依据病原物的习性制定出病害综合防治方案。 3、当前在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方面存在那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4、举例说明植物检疫的特点和基本措施。5、当前在园艺植物抗病品种选育和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6、调查当地主要园艺植物化学防治现状,提出改进化学防治的建议。7、如何合理使用杀菌剂?8、当前在园艺植物抗病品种选育和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取多媒体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结合进行。使学生认识到常用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相互间配合的意义第五章 柑桔病害(一)目的要求:了解柑桔病害的发生和为害概况。能准确诊断柑桔的重要病和常见病;对柑桔的其他病害能进行独立诊断。掌握柑桔重要病害和常见病害的发病规律、综合防治要领和具体方法。(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1)柑桔的病害和类病毒病衰退病、裂皮病。(2)柑桔的细菌病的类细菌病溃疡病、黄梢(龙)病。(3)柑桔的真菌病疮痂病、炭疽病、裙(脚)腐病、树脂病、脂点黄斑病、苗疫病、立枯病、青霉病和绿霉病、其他真菌病。(4)柑桔的线虫病根结线虫病和根线虫病。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知识点;柑桔黄梢(龙)病、溃疡病、炭疽病的症状识别、病原及发病规律、综合防治措施;柑桔果实的防腐保鲜技术。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在生产实际中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诊断柑桔的主要病害以及提出防治的方法。(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实践环节:实验三 柑桔、蕉类病害症状及病原观察要求:认识柑桔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课后练习:1、如何区分柑桔溃疡病和柑橘疮痂病的症状?2、简述柑桔对溃疡病的抗性机制。3、简述柑桔黄龙病的症状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11、影响柑桔炭疽病的发病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治?12、柑桔溃疡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13、化学防治柑桔溃疡病的适期是何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和实验课结合进行,并将所学知识在生产技能训练中加以运用,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第六章 蕉类病害(一)目的要求:(1)了解蕉类病害的概况。(2)对两种主要的检疫病害(花叶心腐病、镰刀菌枯萎病)能正确鉴定并采取相应的检疫措施。(3)对目前普遍严重发生的束顶病能准确鉴定并掌握其综合防治的要领和方法。(4)认识蕉类的其他病害(炭疽病、黑星病、叶斑病)并明确防治要领。(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1)蕉类的病毒病束顶病、花叶心腐病。(2)蕉类的真菌病炭疽病、黑星病、叶斑病(褐缘灰斑病、灰纹病、煤纹病)。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知识点;蕉类束顶病、花叶心腐病、镰刀枯萎病、炭疽病的症状识别、病原及发病规律、综合防治措施。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在生产实际中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诊断蕉类的主要病害以及提出防治的方法。(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实践环节:实验三 柑桔、蕉类病害症状及病原观察要求:认识蕉类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课后练习:1、蕉类三大毁灭性病害如何区分?2、蕉类束顶病发病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治?3、为什么随着试管苗的种植花叶心腐病越来越严重?4、镰刀枯萎病为什么又称为蕉癌?如何控制?5、试述镰刀枯萎病的侵染来源及发病条件?6、如何防治香蕉炭疽病?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和实验课结合进行,并将所学知识在生产技能训练中加以运用,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第七章 荔枝、龙眼病害(一)目的要求:(1)能准确鉴定荔枝霜疫霉病并明确防治要领和有效的防治方法。(2)认识荔枝毛毡病和龙眼鬼帚病(丛枝病),了解其他病原种类、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1)荔枝病害霜疫霉病、酸腐病、炭疽病和毛毡病。(2)龙眼病害鬼帚病(丛枝病)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知识点;荔枝霜疫霉病、龙眼鬼帚病(丛枝病)的症状识别、病原及发病规律、综合防治措施。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在生产实际中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诊断荔枝、龙眼的主要病害以及提出防治的方法。(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实践环节:实验四 荔枝、龙眼、番木瓜等其它果树病害症状及病原观察要求:认识荔枝、龙眼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 课后练习:1、荔枝霜疫霉病的首要发病条件是什么?2、为什么田间荔枝霜疫霉病迟熟种发病轻?3、荔枝霜疫霉病各部位的症状有何不同?如何控制?4、龙眼鬼帚病发病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治?(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和实验课结合进行,并将所学知识在生产技能训练中加以运用,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第八章 番木瓜病害(一)目的要求:(1)明确番木瓜当前病害问题的重点(环斑花叶病),了解此病的侵染循环和发病规律,掌握此病目前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2)认识炭疽病、叶斑病和近年新出现的瘤状病及了解其病原,掌握防治要领和方法。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1)病毒病环斑花叶病。(2)番木瓜真菌病炭疽病、叶斑病。(3)番木瓜生理病瘤状病。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知识点;番木瓜环斑花叶病的症状识别、病原及发病规律、综合防治措施。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在生产实际中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诊断番木瓜的主要病害以及提出防治的方法。(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实践环节:实验四 荔枝、龙眼、番木瓜等其它果树病害症状及病原观察要求:认识番木瓜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课后练习:1、番木瓜环斑花叶病目前主要防治方法是什么?其理论依据如何?2、番木瓜环斑花叶田间传毒的方式有哪些?(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和实验课结合进行,并将所学知识在生产技能训练中加以运用,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第九章 芒果等其他果树病害 (一)目的要求:认识华南其他果树(芒果、梨、桃、李、梅、柿、杨桃、黄皮等)的重要病和常见病,并明确防治要领。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1)芒果病害炭疽病、梢枯流胶病和白粉病。(2)梨的病害锈病、黑星病、褐斑病(斑枯病)、白粉病。(3)桃、李、梅的病害桃穿孔病(真菌穿孔病、细菌穿孔病),桃褐锈病,桃、李、梅的缩叶病,桃炭疽病,桃流胶病。(4)柿的病害角斑病、炭疽病。(5)杨桃的病害炭疽病、赤斑病。(6)黄皮的病害炭疽病、叶斑病。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知识点;芒果炭疽病、梨锈病、桃穿孔病、柿、杨桃、黄皮的炭疽病的症状识别、病原及发病规律、综合防治措施。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在生产实际中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诊断芒果等其它果树的主要病害以及提出防治的方法。(三)实践环节及课后练习实践环节:实验四 荔枝、龙眼、番木瓜等其它果树病害症状及病原观察要求:认识芒果等其它果树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课后练习:1、如何识别芒果各个部位、各个时期炭疽病的症状?2、芒果炭疽病发病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治?(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和实验课结合进行,并将所学知识在生产技能训练中加以运用,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第十章 蔬菜病害 1主要内容:广东省常见的蔬菜上为害普遍及严重的病害种类;霜霉病类、锈病类、白粉病类、炭疽病类、萎蔫病类、腐烂病类等这些病类的识别,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知识点:(1)重点掌握上述蔬菜病害的症状(2)认识霜霉病类、锈病类、白粉病类、腐烂病类、炭疽病类、萎蔫病类等病害的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3问题与应用在生产实际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诊断所学的蔬菜病害第二部分 昆虫学部分。第一章:绪论(一) 目的与要求1 掌握昆虫纲的基本特征、昆虫纲与节肢动物门中蛛形纲Arachnida、甲壳纲Crustacea、唇足纲Chilopoda和重足纲Diplopoda的主要区别。2 掌握昆虫的繁盛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以及昆虫繁盛的原因。3 了解昆虫与人类的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区别农林牧害虫、医学害虫、传粉昆虫、资源昆虫、天敌昆虫、腐食和粪食昆虫、药用和食用昆虫和文化昆虫等。(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昆虫纲的基本特征1 主要内容:昆虫纲的基本特征(教学重点),昆虫纲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昆虫纲的基本特征,昆虫纲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第二节 昆虫的繁盛1 主要内容:昆虫的繁盛的表现。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历史长、种类多、数量大和分布广。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第三节 昆虫繁盛的奥秘1 主要内容:昆虫繁盛的原因。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有翅能飞翔、体躯小且有外骨骼、繁殖能力强和生殖方式多样、口器的分化和食性多元化、具有变态和发育阶段性和适应能力强。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第四节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1 主要内容:害虫,益虫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区别农林牧害虫、医学害虫、传粉昆虫、资源昆虫、天敌昆虫、腐食和粪食昆虫、药用和食用昆虫和文化昆虫等。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第五节 昆虫学的研究内容与范围1 昆虫学各分支学科定义、研究内容与范围。2 发展概况,我国在害虫控制和益虫利用所取得的成就。3 昆虫学各分支学科定义、研究内容与范围。4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三) 课后练习1 昆虫纲能在地球上如此繁荣地发展,主要的原因是什么?2 我国重要的资源昆虫有哪些?各有哪些产品?3 为什么说昆虫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四) 实践环节内容:昆虫纲的特征及、体视镜使用和保养方法教学方法:利用实物标本开展直观教学(五)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第二章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一) 目的与要求1 掌握昆虫体躯的体向(教学重点)、分节与分段、分节方式(教学难点)、昆虫的附肢(教学重点)。2 了解昆虫头部的分节、头壳的构造、头部的变化(教学难点)。3 掌握头部的主要感觉器官(触角、复眼和单眼)的基本构造和类型(教学重点)。4 掌握昆虫口器基本结构和类型(教学重点)。5 掌握昆虫胸足的基本构造和8种主要的胸足类型(教学重点),昆虫翅的基本构造、翅的类型、分区和假想原始脉序(教学重点)和翅的连锁。6 掌握昆虫雌性和雄性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教学重点)和主要类型和幼虫腹足的基本构造、并胸腹节(propodeum);(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昆虫体躯的体向、分节与分段、分节方式(教学难点)、昆虫的附肢(教学重点)。1 主要内容;昆虫体躯的体向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昆虫体躯的体向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第二节 昆虫头部1 主要内容:昆虫头部分节的学说、头壳的基本构造、头部的变化、头部的主要感觉器官、口器基本结构和类型(8种),取食、危害特点及为害症状。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四节学说、六节学说等,体节的判别标准、昆虫头壳的沟、缝、分区,触角的基本构造、类型(12种)和功能,复眼的构造和功能,单眼的构造和功能,昆虫口器基本结构和类型(8种),取食、危害特点及症状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和掌握第三节 昆虫胸部的构造1 主要内容:昆虫胸部的基本构造及结构特点、胸足基本构造和8种主要的胸足类型,翅的基本构造、类型、分区和假想原始脉序和翅的连锁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前胸、中胸、后胸、具翅胸节;基本构造和8种主要的胸足类型;翅的基本构造、类型、分区和假想原始脉序和翅的连锁。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和掌握第四节 昆虫腹部1 主要内容:昆虫腹部的构造、分区及其功能、昆虫外生殖器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腹节的构造及变化、功能分区;昆虫(雌、雄)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主要类型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三) 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内容:昆虫体躯构造教学方法:利用实物标本开展直观教学(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第三章 昆虫的生物学(一) 目的与要求1 掌握昆虫的几种主要生殖方法;2 掌握昆虫卵的基本构造、卵的类型(教学重点),产卵方式及其适应。3 掌握昆虫的变态及其主要类型、幼期及其主要类型(难点)、蛹期及其蛹的主要类型,为教学重点;4 掌握昆虫雌雄二型、多型现象和补充营养;5 理解昆虫的孵化、生长与脱皮、羽化、产卵和交配(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昆虫生殖方式1 主要内容:昆虫的几种主要生殖方法;昆虫的变态及其主要类型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两性生殖、卵生、胎生、孤雌生殖、异态交替或世代交替和幼体生殖。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 第二节 昆虫胚后发育1 主要内容:昆虫的变态及其主要类型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昆虫变态、表变态、不全变态、渐变态、若虫、半变态、稚虫、过渐变态、全变态、复变态;孵化、生长、脱皮、蜕、虫龄、龄期、幼虫、多足型幼虫、蠋型幼虫、寡足型幼虫、蛃型幼虫、蛴螬型幼虫、无足型幼虫又称蠕虫型幼虫、显头无足型幼虫、半头无足型幼虫、无头无足型幼虫又叫蛆型幼虫;蛹、羽化、补充营养、雌雄二型、多型现象、生活周期、世代、生活年史、生活代史、昆虫的化性、一化性、二化性、多化性、世代重叠;昆虫的习性、食性、趋性、群集性、扩散、迁飞、隐蔽、拟态、保护色、假死。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第三节 昆虫的生活史1 主要内容: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休眠(dormancy)、滞育(diapause)、滞育的类型、引起和解除滞育的环境条件和内部因素、临界光周期,昆虫的休眠与滞育的区别(难点)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四节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1 主要内容:昆虫的活动的节律,昆虫的食性、趋性、群集性和迁移、拟态和保护色等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和掌握(三) 课后练习1 昆虫的生殖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2 什么叫孤雌生殖?幼体生殖?多胚生殖?3 何谓世代?一化性昆虫?多化性昆虫?世代重叠?年生活史?异态交替?4 何谓滞育?休眠?它们有何不同?引起和解除滞育的条件有哪些?(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第四章 昆虫分类学(一) 目的与要求1 掌握分类阶元、分类单元、各分类单元的词尾、物种的概念、命名法和命名法规(重点);2 了解昆虫分类的主要特征及昆虫分类研究的意义;3 掌握昆虫纲的分目的主要依据、昆虫纲的分目系统及其依据(难点)4 我国普遍采用的昆虫纲分目系统(重点),5 掌握昆虫纲主要目鉴别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种类、分布和经济意义以及各目常见科识别特征等。(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1 主要内容:物种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分类阶元(category)、分类单元(taxon)、各分类单元的词尾、物种(species)的概念、种上和种下的分类问题、命名法和命名法规;昆虫分类的主要特征及昆虫分类研究的意义;检索表;昆虫分类的特征及分类的意义。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物种、分类阶元、俗名、学名、双名法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和掌握第二节 昆虫纲的分类系统1 主要内容:昆虫纲的分目的主要依据、昆虫纲的分目系统、发展历史和和最新进展;我国普遍采用的昆虫纲分目系统,昆虫纲各目的俗称等;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第三节 昆虫纲的分类1 主要内容:等翅目、直翅目、缨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脉翅目、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掌握该目的主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经济意义。重点掌握该目的主要分科特征、常见科的识别等。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各目的主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经济意义。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三) 课后练习1.何谓物种?亚种?模式标本?正模?配模?内生翅类?外生翅类?翅展?模式标本?正模?副模?配模?2.记住昆虫科的学名字尾要加-idae,亚科学名字尾要加-inae,族学名字尾要加-ini,总科学名字尾要加-oidea。3.何谓双名法?记住昆虫种的学名书写时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本名小写,命名者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且属名和种本名要用斜体。(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第五章 园林害虫综合防治(一)目的和要求1了解园林植物害虫的主要种类、特点及防治方法。2了解农药的科学使用(二) 教学内容1 食叶害虫如松毛虫、斜纹夜蛾、苏铁小灰蝶等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2 刺吸性害虫如桃蚜、温室白粉虱等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3 钻蛀性害虫如天牛等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4 苗圃害虫如蝼蛄等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5 园林作物上螨类的为害及防治(三) 课后练习1 食叶害虫有哪些目为害?试以鳞翅目为例说明食叶害虫的发生规律及具体的防治措施?2 刺吸性害虫有哪些目为害?试举例说明其发生规律及具体的防治措施?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