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14单元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14单元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14单元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14单元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14单元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加 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课件ppt 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ppt课件 租船问题ppt课件 加 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pt课件 乘 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ppt课件 乘 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件ppt 四则运算括号ppt课件 解决问题例5ppt课件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二 观察物体一ppt课件教学 观察物体例1ppt课件 观察物体二课件ppt 观察物体例二课件ppt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例1 例2ppt课件 加法运算定律例3 例4课件ppt 乘法运算定律例5 例6ppt课件 乘法运算定律例7课件ppt 解决问题例8ppt课件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意义主题图 例1ppt课件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例2课件ppt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例3 例4ppt课件 小数的性质例1 例2课件ppt 小数的性质例3 例4ppt课件 小数的大小比较例5课件ppt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例1 例2ppt课件 解决问题例3课件ppt 小数与单位换算例1ppt课件 小数与单位换算例2课件ppt 小数的近似数例1ppt课件 小数的近似数例2 例3ppt课件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加 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课件ppt 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ppt课件 租船问题ppt课件 加 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pt课件 乘 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ppt课件 乘 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件ppt 四则运算括号ppt课件 解决问题例5ppt课件 加 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 青藏铁路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814km 1142km 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二 自主探究 加减定义 814 1142 1956 加数 加数 和 二 自主探究 加减定义 1956 814 1142 被减数 减数 差 1956 1142 814 二 自主探究 加减定义 1956 814 1142 被减数 减数 差 1956 1142 814 三 小组交流 明确关系 和 加数 加数 加数 和 另一个加数 差 被减数 减数 被减数 减数 差 减数 被减数 差 三 小组交流 明确关系 根据2468 575 3043 不计算直接写出后面算式的结果 3043 2468 3043 575 575 2468 四 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1 基本练习 1 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 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 下午卖出59张门票 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86 59 145 张 答 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145张门票 四 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 其中上午卖出86张 下午卖出多少张 1 基本练习 1 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 145 86 59 张 答 滑雪场下午卖出59张门票 四 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 卖出370包 剩下630包 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1 基本练习 1 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 370 630 1000 包 答 运来1000包练习本 四 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 其中男生418人 女生有多少人 1 基本练习 1 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 843 418 425 人 答 兴华小学女生有425人 四 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2 根据加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55 12 67 67 12 55 239 611 850 850 611 239 350 203 147 350 147 203 四 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2 综合练习 120 56 176 792 483 309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 7 2 30 2 175 25 4 3 40 4 6 4 48 18 2 二 经历过程 感受作用 航模小组男生有12人 女生有4人 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2倍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二 经历过程 感受作用 学校航模小组男生有12人 女生有4人 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2倍 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二 经历过程 感受作用 学校航模小组男生有12人 女生有4人 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2倍 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二 经历过程 感受作用 学校航模小组男生有12人 女生有4人 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2倍 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二 经历过程 感受作用 学校航模小组男生有12人 女生有4人 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2倍 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三 深入研究 完善发现 航模小组男生有12人 女生有4人 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2倍 合唱组有64人 三 深入研究 完善发现 学校航模小组男生有12人 女生有4人 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2倍 合唱组有64人 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三 深入研究 完善发现 学校航模小组男生有12人 女生有4人 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2倍 合唱组有64人 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64 12 4 2 64 12 4 2 64 12 4 2 中括号 三 深入研究 完善发现 学校航模小组男生有12人 女生有4人 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2倍 合唱组有64人 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64 12 4 2 三 深入研究 完善发现 学校航模小组男生有12人 女生有4人 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2倍 合唱组有64人 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64 12 4 2 64 16 2 64 32 2 答 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2倍 三 深入研究 完善发现 四 巩固练习 不断深化 1 基础练习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再计算 1 360 70 4 16 2 158 27 54 9 四 巩固练习 不断深化 1 基础练习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再计算 1 360 70 4 16 2 158 27 54 9 360 70 64 360 6 60 四 巩固练习 不断深化 1 基础练习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再计算 1 360 70 4 16 2 158 27 54 9 360 70 64 360 6 60 158 81 9 158 9 149 四 巩固练习 不断深化 2 综合练习 下面各题 看谁做的都对 72 4 6 36000 75 60 10 72 4 6 36000 75 60 10 72 4 6 3 6000 75 60 10 四 巩固练习 不断深化 3 发散练习 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 32 800 400 25先减再乘最后除 2 32 800 400 25先除再减最后乘 3 32 800 400 25先减再除最后乘 五 拓展知识 评价总结 五 拓展知识 评价总结 专家一声令下 三个小球在规定的时间内 依次跳出瓶口 他们成功了 规则 顺序 租船问题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cctv开门大吉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 二 自主探索 研究问题 人数 30人小船租金 20元 艘小船人数 4人 艘大船租金 35元 艘大船人数 6人 艘 二 自主探究 加减定义 如果都用小船需要多少钱 30 4 7 只 2 人 7 1 8 只 20 8 160 元 如果都用大船需要多少钱 60 6 5 只 35 5 175 元 二 自主探究 加减定义 都用小船 160元 都用大船 175元 4人 4人 4人 4人 2人 尽量租小船会比较合算 小船 小船 小船 小船 2人 大船 二 自主探究 加减定义 都用小船 160元 都用大船 175元 6条小船 20 6 120 元 1条大船 35元共花 120 35 155 元 155 160 175 三 逐步调整 深入研究 三 逐步调整 深入研究 三 逐步调整 深入研究 三 逐步调整 深入研究 三 逐步调整 深入研究 三 逐步调整 深入研究 三 逐步调整 深入研究 三 逐步调整 深入研究 三 逐步调整 深入研究 三 逐步调整 深入研究 四 总结过程 形成方法 五 巩固练习 拓展提升 通过问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五 巩固练习 拓展提升 老师人数 14人学生人数 326人大车承载人数 40人大车租金 900元 辆小车承载人数 20人小车租金 500元 辆 五 巩固练习 拓展提升 因为 7700 8100 8500 所以 租8辆大车 1辆小车最省钱 要7700元 四则运算 加 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问题 1 读题 你知道了什么 已知西宁到格尔木的路程和格尔木到拉萨的路程 要求西宁到拉萨的路程 2 用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一 情境引入 二 探究规律 明确意义 一 理解题意 问题 1 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线段图的 3 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么想的 2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 在图上怎样表示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km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二 探究规律 明确意义 一 理解题意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814 1142 1956 加得的数叫做和 和 二 明确减法的意义 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么想的 1956 814 1142 问题 读题 你知道了什么 已知西宁到拉萨的路程和西宁到格尔木的路程 要求格尔木到拉萨的路程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 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km 二 探究规律 明确意义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km 问题 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么想的 1956 1142 814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 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km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二 明确减法的意义 二 探究规律 明确意义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km km 问题 与第 1 题相比 第 2 3 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样算 814 1142 1956 1956 814 1142 1956 1142 814 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 其中西宁到格尔木814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 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km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二 明确减法的意义 二 探究规律 明确意义 问题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你认为什么是减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 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二 明确减法的意义 二 探究规律 明确意义 1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 加数 加数 问题 如果知道和与一个加数 能求出另一个加数吗 加数 和 另一个加数 二 探究规律 明确意义 三 加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 被减数 减数 问题 如果知道被减数和差 能求出减数吗 减数 被减数 差 二 探究规律 明确意义 三 加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问题 如果知道减数和差 能求出被减数吗 被减数 减数 差 3 加法与减法间的关系 问题 你认为加法与减法间有什么关系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 探究规律 明确意义 三 加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043 2468 3043 575 问题 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得出结果的 2468 1 根据2468 575 3043 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75 三 巩固新知 2 根据加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350 147 203 350 203 147 55 12 67 67 12 55 239 611 850 850 611 239 三 巩固新知 四 布置作业 作业 第4页练习一 第4题 第5题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乘 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二 自主探究 乘除法定义 3 3 3 3 12 3 4 12 二 自主探究 乘除法定义 3 3 3 3 3 4 12 二 自主探究 乘除法定义 3 3 3 3 3 4 12 二 自主探究 乘除法定义 因数 因数 积 二 自主探究 乘除法定义 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 因数 因数 积 二 自主探究 乘除法定义 有12枝花 每3枝插一瓶 可以插几瓶 有12枝花 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 每个花瓶插几枝 因数 因数 积 二 自主探究 乘除法定义 有12枝花 每3枝插一瓶 可以插几瓶 有12枝花 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 每个花瓶插几枝 因数 因数 积 二 自主探究 乘除法定义 因数 因数 积 被除数 除数 商 三 小组交流 明确关系 积 因数 因数 因数 积 另一个因数 商 被除数 除数 被除数 商 除数 除数 被除数 商 三 小组交流 明确关系 根据36 14 504 不计算直接写出后面算式的结果 504 14 504 36 36 14 四 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1 基本练习 1 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 蜗牛每小时可爬行5m 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 5 6 30 米 答 蜗牛6小时能爬行30米 四 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120支铅笔 每12支装一盒 可以装几盒 1 基本练习 1 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 120 12 10 盒 答 可以装10盒 四 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蜗牛6小时爬了30m 平均每小时爬行几米 1 基本练习 1 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 30 6 5 米 答 蜗牛平均每小时爬行5米 四 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一头大象的体重是5600kg 正好是一头牛的8倍 这头牛重多少千克 1 基本练习 1 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 5600 8 700 人 答 这头牛重700千克 四 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2 根据加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45 25 1125 1125 25 45 48 21 1008 1008 21 48 13936 67 208 13936 208 67 四 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2 综合练习 已知 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 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1 2 3 4 四则运算 乘 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 情境引入 问题 1 根据题意 列式计算 用加法算 3 3 3 3 12 用乘法算 3 4 12 问题 2 算式中的3和4各表示什么意思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 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一 明确乘法的意义 3 3 3 3 12 3 4 12 问题 你认为什么是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因数 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积 二 探究规律 明确意义 12 3 4 问题 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么想的 12 4 3 二 明确除法的意义 有12枝花 每3枝插一瓶 可以插几瓶 有12枝花 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 每个花瓶插几枝 二 探究规律 明确意义 问题 与第 1 相比 第 2 3 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样算 1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 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2 有12枝花 每3枝插一瓶 可以插几瓶 3 有12枝花 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 每个花瓶插几枝 3 4 12 12 3 4 12 4 3 二 明确除法的意义 二 探究规律 明确意义 问题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你认为什么是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叫做除法 二 明确除法的意义 二 探究规律 明确意义 在除法中 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 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1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 因数 因数 问题 如果知道积与一个因数 能求出另一个因数吗 另一个因数 积 一个因数 三 乘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 探究规律 明确意义 商 被除数 除数 问题 如果知道被除数和商 能求出除数吗 除数 被除数 商 问题 如果知道除数和商 能求出被除数吗 被除数 商 除数 2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 乘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 探究规律 明确意义 问题 你认为乘法与除法间有什么关系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 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三 乘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 探究规律 明确意义 想一想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被除数与商 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9 6 3 1 被除数 商 除数 余数 3 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三 乘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 探究规律 明确意义 13 13 0 504 0 8 0 36 0 9 392 0 24 0 70 0 口算下面各题 问题 具体描述一下这些有关0的运算 24 70 0 504 0 0 0 0 四 有关0的运算 二 探究规律 明确意义 三 巩固新知 问题 你是根据什么得出结果的 36 14 1 根据36 14 504 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 14 504 36 2 一艘宇宙飞船5秒航行60km 根据这一数据填写下表 7 156 16 36 三 巩固新知 四则运算 括号 一 复习旧知 问题 我们目前学过哪几种运算 我们学过的加 减 乘 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二 感受括号的作用 一 感受小括号的作用 2 如果变成96 12 4 2 运算顺序怎样 3 先说一说运算的顺序 再计算 96 12 4 2 问题 1 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预设 96 12 4 2 96 16 2 6 2 12 二 感受中括号的作用 问题 1 如果在96 12 4 2的基础上再加上中括号 你知道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吗 2 先说一说运算的顺序 再计算 96 12 4 2 一个算式里 既有小括号 又有中括号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 16 2 96 32 3 3 算式中有小括号还有中括号 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 二 感受括号的作用 三 巩固新知 1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再计算 360 70 4 16 360 70 64 360 6 60 158 27 54 9 158 81 9 158 9 149 问题 算式中有小括号还有中括号 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 三 巩固新知 2 你知道吗 3 按照顺序计算 并填写下面的 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275 6 275 11 3520 926 31484 320 128 147 25 3520 920 438 73 34 31484 三 巩固新知 作业 第11页练习三 第1题 第3题 四 布置作业 四则运算 解决问题 例5 一 情境导入 问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怎样租船最省钱 二 复习导入 揭示课题 5 你认为哪种租船方法更省钱 为什么 6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尽量租大船 没有空位 2 谁读懂了他的意思 说一说 3 谁的想法和他的不一样 能再说说吗 问题 1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4 你做的正确吗 32 6 5 条 2 人 5条大船 1条小船 30 5 24 1 174 元 4条大船 30 4 120 元 2条小船 24 2 48 元 120 48 168 元 三 巩固练习 3 谁读懂了他的意思 说一说 4 谁的想法和他的不一样 能再说说吗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5 你做的正确吗 1 春游 怎样租车最省钱 三 巩固练习 2 旅行社推出 风景区一日游 的两种价格方案 选方案二合算 选方案一合算 2 成人4人 儿童6人 选哪种方案合算 1 成人6人 儿童4人 选哪种方案合算 作业 第12页练习三 第6题 四 布置作业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二 观察物体一ppt课件教学 观察物体例1ppt课件 观察物体二课件ppt 观察物体例二课件ppt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二 观察物体 1 一 情境引入 一 情境引入 一 情境引入 一 情境引入 一 情境引入 一 情境引入 二 探索新知 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二 探索新知 二 探索新知 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二 探索新知 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从上面看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二 探索新知 三 巩固提高 从正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连一连 三 巩固提高 从正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四 提炼升华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宋代 辨别从不同方向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简单图形的形状 观察物体 一 引入情境 探究新知 一 自主探究 1 横向连续摆三个正方体 在左边第一个后面再摆一个 2 同组四名同学分别从物体的前面 上面 左面进行观察 3 用小正方形摆出你所在位置观察到的平面图 二 看一看 连一连 问题 1 你首先找到的是哪个面 2 从左面看是什么图形 你是怎么想的 3 从上面看是什么图形 你是怎么想的 一 引入情境 探究新知 二 巩固练习 问题 1 你首先找到的是哪个面 2 从左面看是什么图形 你是怎么想的 3 从上面看是什么图形 你是怎么想的 作业 第15页练习四 第1题 第2题 三 布置作业 观察物体 2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二 一 复习导入 二 探究新知 二 探究新知 二 探究新知 二 探究新知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 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 看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二 探究新知 二 探究新知 从上面看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二 探究新知 从上面看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二 探究新知 从上面看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二 探究新知 从上面看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二 探究新知 从上面看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二 探究新知 从上面看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三 巩固练习 这3个几何体 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三 巩固练习 这3个几何体 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从正面看 四 提炼升华 苦恼 四 提炼升华 苦恼 四 提炼升华 苦恼 四 提炼升华 苦恼 四 提炼升华 苦恼 开心 四 提炼升华 苦恼 开心 苦恼 观察角度 四 提炼升华 大凡治事必需通观全局 不可执一面论 钱泳 清 履园丛话 水学 三江 从不同方向观察3组正方体搭的几何体 观察物体 一 复习导入 从上面 左面 前面看这些图形 分别能看到什么形状 问题 你发现什么了 从上面看这3个物体 形状相同吗 二 探究新知 从左面和前面看呢 从上面看 形状相同 从左面看 形状也相同 从前面看 形状不相同 三 巩固练习 问题 这3个物体 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说一说你思考的过程 1 摆一摆 看一看 2 摆一摆 画出从前面 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三 巩固练习 3 看一看 说一说 1 2 4 6 3 这几个物体从上面看有形状相同的吗 2 3 5 1 4 6 没有 三 巩固练习 1 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的有哪几个 看到的形状是的有哪几个 2 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的有哪几个 四 拓展练习 问题 你是怎么摆的 说一说你思考的过程 下面是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 请把它摆出来 五 布置作业 作业 第15页练习四 第4题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例1 例2ppt课件 加法运算定律例3 例4课件ppt 乘法运算定律例5 例6ppt课件 乘法运算定律例7课件ppt 解决问题例8ppt课件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问题 1 你能列式计算吗 2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40 56 96或56 40 96 二 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问题 1 40 56和56 40这两种列式都对吗 2 这两个算式相等吗 一 尝试解决问题 二 枚举中验证规律 问题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举例 老师写在黑板上 大约四组 二 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问题 1 像这样的算式你写的完么 三 在比较中概括规律 3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展示大家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 2 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写不完 两个数相加 交换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 二 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三 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 一 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 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方法一 方法二 88 104 96 88 200 288 88 104 96 192 96 288 二 迁移学习经验 概括规律 问题 1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举例 老师写在黑板上 大约四组 2 整体观察 为什么这些算式都相等 都是相同的三个数求和 3 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三个数相加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 4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展示大家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三 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 四 巩固练习 提升认识 1 应用加法交换律 用线连一连 28 56 79 o 69 o 56 28 o 79 69 o 35 78 43 2 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300 43 78 6832 704 a 300 600 600 65 65 35 a 12 12 四 巩固练习 提升认识 问题 观察一下 表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有些利用加法交换律 可以不用计算 直接写答案 114 171 332 213 374 431 213 72 114 171 332 156 374 270 431 592 4 先计算 再填表 四 巩固练习 提升认识 1337 848 1118 5 新风商场第一季度电器销售情况统计表 四 巩固练习 提升认识 五 布置作业 作业 第19页练习五 第2题 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一 复习导入 说一说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6 18 18 76 56 72 28 56 72 28 31 67 19 31 19 67 24 42 76 58 24 76 42 58 二 创设情境 灵活运用 问题 你知道了什么 要求什么 一 收集信息 明确条件问题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按照计划 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知道了李叔叔后四天每天计划要骑的路程 要求的是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问题 根据题意 你能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考 解答问题 二 独立思考 尝试解决问题 二 创设情境 灵活运用 问题 1 你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三 读懂过程 感悟不同方法 2 谁能说一说你对这种解法的理解 预设 预设 3 比较两种不同的解法 你喜欢哪种 说一说你的理由 4 后一种方法为什么计算起来比较简洁 115 132 118 85 247 118 85 365 85 450 115 132 118 85 85 115 132 118 85 115 132 118 200 250 450 二 创设情境 灵活运用 三 自主探索 发现新知 一 尝试解决问题 这本书一共234页 还剩多少页没看 问题 你知道了什么 要求什么 已知昨天 今天看的页数和整本书的页数 要求还剩多少页没看 二 比较观察 发现规律 预设 234 66 34 168 34 134 问题 你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三 自主探索 发现新知 234 66 34 234 66 34 234 100 134 问题 1 这两位同学算得都对吗 2 具有这样特点的式子你还能写一些吗 3 234 66 34和234 66 34 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一个是从234里分别减两个数 一个是从234里一次减去两个数的和 二 比较观察 发现规律 预设 三 自主探索 发现新知 预设 234 66 34 168 34 134 234 66 34 234 34 66 200 66 134 问题 1 你能理解这位同学的想法吗 他这样做是关注到了什么 3 为什么234 66 34和234 34 66相等 关注到数据的特点 234 34正好是整百数 2 具有这样特点的式子你还能写出一些吗 它们的差相等 都是从234里减去相同的两个数 只是减的顺序不同 二 比较观察 发现规律 三 自主探索 发现新知 预设 1 四 巩固练习 提升认识 225 328 175 225 175 328 400 328 728 元 答 王阿姨一共要汇728元 2 观察数据 有什么特点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3 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王阿姨一共要汇多少钱 2 观察数据 有什么特点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3 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000 416 284 2000 416 284 2000 700 1300 m 答 海拔1300m 2 四 巩固练习 提升认识 10 9 8 7 6 5 4 3 2 1 10 9 1 8 2 7 3 6 4 5 10 10 10 10 10 5 55 根 2 观察数据 有什么特点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3 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答 这堆原木一共有55根 3 这堆原木一共有多少根 四 巩固练习 提升认识 五 布置作业 作业 第23页练习六 第5题 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一 复习引入 问题 1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 2 我们是怎样研究加法运算定律的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师引领学生回忆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学习过程 初步发现规律 枚举中验证规律 比较中概括规律 二 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乘法交换律 一 收集信息 明确条件问题 问题 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是怎样理解这些信息的 预设 每组4人负责挖坑 种树 2人负责抬水 浇树 每组一共6人 预设 每组要种5棵树 每棵树要浇2桶水 6人对应5棵树 每棵树要浇2桶水 预设 一共有25个小组 问题 1 负责挖坑 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二 提出问题 独立尝试解决 2 根据题意 你能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考 解答问题 两种不同的列式均板书 4 25 100或25 4 100 二 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乘法交换律 三 枚举中验证规律 比较中概括规律 监控 1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 展示学生的举例 4 5组 问题 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运算定律 借助以往的学习经验 你能继续研究吗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先独立思考 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3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展示大家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 2 观察这些算式 有什么特点 两个数相乘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二 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乘法交换律 一 独立解决问题 问题 1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3 这道题可以怎样计算 2 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哪些条件 一共25个小组 每组种5棵树 每棵树浇2桶水 4 仔细观察算式 你又有什么发现 试着说明你的发现 25 5 2 125 2 250 25 5 2 25 10 250 三 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乘法结合律 二 迁移学习经验概括规律 监控 1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 展示学生的举例 4 5组 问题 谁能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一下 3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结合律吗 展示大家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 2 观察这些算式 有什么特点 三个数相乘 先乘前两个数 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三 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乘法结合律 四 巩固练习 提升认识 1 根据乘法运算定律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5 25 4 8 25 14 8 5 8 问题 1 根据题意 请你列式解答 并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预设 50 7 2 350 2 700 m 2 还可以怎样算 预设 50 2 7 100 7 700 m 这个游泳池长50m 他每次游多少米 2 四 巩固练习 提升认识 五 布置作业 作业 第28页练习七 第10题 运算定律 乘法分配律 一 复习引入 问题 1 我们已经研究了乘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2 对于运算定律的研究 我们已经积累了哪些经验 教师引领学生回忆学习过程 初步发现规律 枚举中验证规律 比较中概括规律 二 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一 收集信息 明确条件问题 问题 1 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2 要想解决问题 需要用到哪些条件 监控 一共有25个小组 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 种树 2人负责抬水 浇树 二 独立解决 思考不同方法 问题 1 根据题意 你能列式解答吗 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2 谁能说一说这样做的道理 4 2 25 6 25 150 4 25 2 25 100 50 150 3 有没有不同的做法 先算出每一组植树的有6人 再乘25个组 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 分别算出25个小组挖坑 种树的人数和25个小组抬水 浇树的人数 把这两部分加在一起 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 二 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三 枚举验证 比较概括规律 2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 展示学生的举例 4 5组 问题 1 这两种做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结果相等 4 2 25 4 25 2 25 4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3 观察这些算式 有什么特点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 再相加 二 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三 巩固练习 提升认识 1 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 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56 19 28 56 19 28 32 7 3 32 7 32 3 64 64 36 64 64 36 64 问题 说一说你的判断理由 117 3 117 7 117 3 7 24 5 12 24 17 4 a a 5 4 5 a 36 4 6 36 6 4 2 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三 巩固练习 提升认识 问题 根据题意 你能列式计算吗 说一说你这样计算的理由 75 45 60 120 60 7200 元 监控 75和45可以凑整 计算比较简便 3 李阿姨购进了60套这种运动服 花了多少钱 三 巩固练习 提升认识 监控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5 12 25 2 25 10 4 观察下面的竖式 说一说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三 巩固练习 提升认识 103 12 问题 观察数据的特点 说一说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00 3 12 100 12 3 12 1200 36 1236 20 55 20 50 5 20 50 20 5 1000 100 1100 5 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三 巩固练习 提升认识 四 布置作业 作业 第28页练习七 第7题 运算定律 解决问题 例8 一 复习导入 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并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 b b a 加法结合律 a b c a b c 乘法交换律 a b b a 乘法结合律 a b c a b c 乘法分配律 a b c a b a c 在解决问题时 灵活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 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二 创设情境 灵活运用 问题 你知道了什么 一 收集信息 明确条件问题 5副羽毛球拍 共330元 25筒羽毛球 每筒32元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羽毛球的包装上的信息 一打 是12个 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二 独立思考 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哪些信息 你能根据所选的信息 解决这个问题吗 买了25筒羽毛球 一打 装 一打 是12个 二 创设情境 灵活运用 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问题 1 你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三 读懂过程 感悟不同方法 2 谁能说一说你对这种解法的理解 预设 3 比较3种不同的解法 你喜欢哪种 说一说你的理由 后两种方法都关注到了数字的特点 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简便 12 25 3 4 25 3 4 25 3 100 300 12 25 10 2 25 10 25 2 25 250 50 300 预设 二 创设情境 灵活运用 预设 四 回顾反思 沟通不同方法 2 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问题 1 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3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我们要注意什么 关注数据的特点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使计算变得简便 二 创设情境 灵活运用 预设 12 25 3 4 25 3 4 25 3 100 300 12 25 10 2 25 10 25 2 25 250 50 300 预设 预设 三 自主探索 发现新知 一 独立尝试 解决问题 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哪些信息 你能根据所选的信息 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三 自主探索 发现新知 二 比较观察 发现规律 预设 问题 1 330 5后 为什么还要 2 2 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要求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330 5求的是一副羽毛球拍的价格 330 5 2 66 2 33 330 5 2 66 2 33 二 比较观察 发现规律 预设 问题 1 你能理解这位同学的想法吗 2 为什么330 5 2和330 5 2 之间可以用等号连接 3 观察算式的特点 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30 5 2 330 5 2 330 10 33 具有这样特点的式子你还能写一写吗 它们是否也相等呢 先求一共有10支羽毛球拍 再求每支羽毛球拍的价格 它们的结果相等 都是求一支羽毛球拍的价格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 可以除以后两个数的乘积 预设 三 自主探索 发现新知 1 四 巩固练习 提升认识 350 14 350 7 2 350 7 2 50 2 25 册 答 平均每个班可以分到25册 2 观察数据 有什么特点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3 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3 谁读懂了他的意思 说一说 4 谁的想法和他的不一样 能再说说吗 2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5 你做的正确吗 这学期一共有多少天 四 巩固练习 提升认识 2 9 21 9 19 9 21 19 9 40 360 m2 答 这块菜地的面积有360m2 3 李大爷家有一块菜地 如右图 这块菜地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四 巩固练习 提升认识 作业 第30页练习八 第3题 第31页练习八 第7题 五 布置作业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意义主题图 例1ppt课件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例2课件ppt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例3 例4ppt课件 小数的性质例1 例2课件ppt 小数的性质例3 例4ppt课件 小数的大小比较例5课件ppt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例1 例2ppt课件 解决问题例3课件单位换算例1ppt课件 小数与单位换算例2课件ppt 小数的近似数例1ppt课件 小数的近似数例2 例3pptppt 小数与课件 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 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问题 1 对于小精灵提出的问题 你有什么想法吗 预设 用复名数 分数或小数来表示 2 生活中 你见过哪些地方用到小数 小结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 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 这时也常常用小数来表示 一 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二 研究改写方法 探究小数意义 一 初步探究一位小数的改写 问题 1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你能用分数或小数表示出其中的1份吗 2 0 1表示什么意思 图中还有哪部分表示0 1 监控 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用小数表示就是0 1 3 0 1和又有怎样的关系 二 研究改写方法 探究小数意义 一 初步探究一位小数的改写 问题 4 第2个红色箭头所指的刻度可以表示多少分米 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它代表多少米 5 0 3和0 1有什么关系 6 第3个红色箭头所指的刻度呢 小结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就是几个0 1 巩固练习 0 6 0 7 分数 小数 一 初步探究一位小数的改写 二 研究改写方法 探究小数意义 问题 1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其中的1份用分数怎样表示 用小数怎样表示 2 第2个和第3个红色箭头所指的刻度用分数和小数分别可以怎样表示 小结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就是几个0 01 m m m m 二 辨析理解两位小数的改写 二 研究改写方法 探究小数意义 监控 为什么可以写成0 32 说一说你的想法 0 32 二 辨析理解两位小数的改写 二 研究改写方法 探究小数意义 巩固练习 分数 小数 问题 1 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 其中的1份用分数怎样表示 用小数怎样表示 2 第2个和第3个红色箭头所指的刻度用分数和小数分别可以怎样表示 小结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就是几个0 001 m m m m 0 001m 三 深入 灵活理解三位小数的改写 二 研究改写方法 探究小数意义 小结 我们可以把分母是10 100 1000 的分数 改写成小数的形式 使人们应用起来更加方便 简单 四 小结 二 研究改写方法 探究小数意义 三 巩固意义 体会计数单位和进率 一 应用感受 巩固意义 分数 米 米 米小数 米 米 米 幼儿身高8分米 桌子高85厘米 小蚂蚁身长4毫米 二 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 问题 1 我们在学习整数的过程中 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 1个一是10个 1个十分之一是10个 1个百分之一是10个 小结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分别写作0 1 0 01 0 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三 巩固意义 体会计数单位和进率 四 介绍小数的历史 拓展视野 五 布置作业 作业 第36页练习九 第1题 第2题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例2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 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 一 认识小数的数位 十分位 把一张正方形纸 平均分成10份 问题 1 从这幅图上得出分数 并改写成小数 2 如果从0 1开始数 你能数出几个这样的小数 3 小数点后面的这一位叫什么位 监控 十分位 计数单位是0 1 二 认识小数的数位 百分位 把一张正方形纸 平均分成100份 问题 1 从这幅图上得出分数 并改写成小数 2 小数点后面的第2位叫什么位 监控 百分位 计数单位是0 01 一 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 三 整理小数数位顺序表 问题 1 整理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2 为什么在百分位的后面排上千分位 你是怎么想的 一 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 二 深入认识数位 一 出示例题情境 二 研究数位的意义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12 378 1 8 5 63 问题 1 介绍个位及其计数单位 并说一说它表示什么 2 你能像这样说一说其他数位表示什么吗 3 说一说12 378是由什么组成的 这是个位 计数单位是一 表示几个一 二 深入认识数位 三 巩固练习 1 做一做 2 83是由 个一 个十分之一和 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2 8 3 2 写出下面各数中的 2 表示的意思 20 04 5 42 0 25 0 672 2个十 2个百分之一 2个十分之一 2个千分之一 三 巩固练习 四 布置作业 作业 第37页练习九 第8题 第9题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例3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 创设情境 探究小数读法 一 创设情境 试读小数 问题 1 自己试着读出这枚古钱币的有关数据 2 说一说你是怎样读的 监控 小数部分的读法 零点五八 四十一点四七 三点五 高 0 58m厚 3 5cm重 41 47kg 0 58读作 3 5读作 41 47读作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古钱币 一 创设情境 探究小数读法 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