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pdf_第1页
开题报告.pdf_第2页
开题报告.pdf_第3页
开题报告.pdf_第4页
开题报告.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开题报告.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仙大桥 02 号桥 施工图设计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论文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题目题目 苏仙大桥 苏仙大桥 0202 号桥 施工图设计号桥 施工图设计 荷载 荷载 公路 公路 I I 级 桥宽 级 桥宽 24m24m 课课 题题 类类 别 别 设计设计 论文论文 学学 生生 姓姓 名 名 麻麻 洪洪 辉辉 学学 号 号 200718030203200718030203 班班 级 级 桥土桥土 0707 0202 班班 专业 全称 专业 全称 土木工程专业 桥梁工程方向 土木工程专业 桥梁工程方向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 师 钟钟 惠惠 萍萍 20112011 年年 6 6 月月 苏仙大桥 02 号桥 施工图设计 一 本课题设计 研究 的目的 通过桥梁毕业设计使学生运用所学的课程系统的训练 以便掌握桥梁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计算方法 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 理论联系实践 独立完成设计 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通过毕业设计 不断提高查阅文献 计算 绘图 使用桥梁规范和设计手册 编写 技术文件 运用电脑等基本技能 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逐步掌握设计原则 设计方法 和设计步骤 准守纪律 遵守校规 校纪 严谨负责 实事求是 刻苦钻研 相互协作 勇于创新 二 设计 研究 现状和发展趋势 文献综述 一 桥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 世纪各种大跨径桥梁均在国内外的桥梁工程中得以建设和高速发展 无论是结构 型式 施工方法 还是新型材料的应用均在不断地完善和进步 从世界上的典型工程实 例中可见 大跨径桥梁在世界各地工程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必将有新的发展前景和 开拓方向 按照桥梁主要承重结构的受力体系可以将桥梁分为斜拉桥 梁式桥 拱式桥 刚架 桥 悬索桥 以下分别介绍这五种桥梁及其发展现状 1 斜拉桥 概念 斜拉桥又称斜张桥 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 是由承压的 塔 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 属高次超静定结构 其可看作是 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 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 降低建筑高度 减轻了 结构重量 节省了材料 斜拉桥由索塔 主梁 斜拉索组成 图 1 1 为杭州湾跨海大桥 斜拉桥主桥部分 图 1 1 杭州湾跨海大桥 苏仙大桥 02 号桥 施工图设计 受力特点 斜拉桥的基本受力特点是 斜拉索的两端分别锚固在主梁和索塔上 将主梁的恒载 和车辆荷载传递至索塔 再通过索塔传至地基 因而主梁在斜拉索的各点支承作用下 像多跨弹性支承的连续梁一样 使弯矩值得以大大降低 这不但可以使主梁的尺寸大大 的减小 而且由于结构自重显著减轻 既节省了结构材料 又能大幅的增大桥梁的跨越 能力 构造特点 1 斜拉桥按照孔跨布局可分为独塔单跨式 独塔双跨式 双塔三跨式 三塔四跨 式和多塔多跨式 其中独塔单跨斜拉桥为地锚或无背索结构体系 建设成本高 较少采 用 独塔双跨和双塔三跨结构是常见的斜拉桥结构形式 双跨斜拉桥以跨度较大者为主 跨 三跨斜拉桥以中跨为主跨 三跨以上的斜拉桥由于中间桥塔没有端锚索限制其变形 结构刚度小 施工过程中形状控制困难 较少采用 图1 2为无背索斜塔式斜拉桥 洪山庙大桥 塔斜度58度 跨径206m 图1 2 无背索斜塔式斜拉桥 洪山庙大桥 2 斜拉桥根据塔梁之间结合方式的不同 斜拉桥结构体系可分为漂浮体系 floating system 支承体系 包括半漂浮体系 supporting system 塔梁固 结体系 fixed system between pylon and girder 和刚构体系 rigid frame system 漂浮体系是指主梁在顺桥向变形不受索塔约束 主梁水平荷载不直接传递到索塔的 结构形式 这种结构体系具有索塔在顺桥向负担小和主梁弯矩分布均匀的优点 而且结 构的纵向周期长 可以减轻地震作用 不足之处是结构刚度小 顺桥向变形较大 施工 期间稳定性差 图1 3为漂浮体系斜拉桥 图1 3 漂浮体系斜拉桥 支承体系 包括半漂浮体系 是指塔梁之间有竖向支承 并在顺桥向有一定水平约 束的结构形式 其中半漂浮体系在顺桥向无约束 这种结构体系由于主梁支承在桥塔的 横梁上 整体刚度比漂浮体系大 这种结构体系中索塔对主梁的纵向水平约束刚度需根 据结构受力要求通过试算确定 一般约束刚度越小 结构受到的水平地震作用也就越小 但顺桥向的水平变形增大 不足之处是刚度较大的支点使得主梁在出现比较大的负弯 矩 图1 4为支承体系斜拉桥 苏仙大桥 02 号桥 施工图设计 图1 4 支承体系斜拉桥 塔梁固结体系是指塔梁之间固结 但塔与墩之间用支座传递荷载的结构形式 其优 点是索塔的弯矩小 主梁受力比较均匀 整体升降温引起的结构温度应力较小 缺点是 结构的刚度小 在荷载作用下变形比较大 塔下的支座承受比较大的反力 需要采用大 吨位的支座 在跨度比较大的斜拉桥中不宜采用 图1 5为塔梁固结体系斜拉桥 图1 5 塔梁固结体系斜拉桥 刚构体系是指塔 梁 墩三者之间固结的结构 这种结构体系的刚度比较大 结构 变形小 索塔部位不需要设置支座 结构维护容易 施工过程中结构稳定性比较好 不 足之处是支点处主梁弯矩大 索塔还需要承受很大的温度应力以及水平地震作用 故一 般适用于结构温 度应力不大的小跨度独塔斜拉桥 图1 6为刚构体系斜拉桥 图1 6 刚构体系斜拉桥 3 斜拉桥根据拉索的锚固方式不同 斜拉桥又可分为自锚式 地锚式和部分地锚 式三种结构体系 自锚式最常用 优点有施工方便 主梁截面受力合理 不需要修建锚 碇等 但当结构跨度比较大时 主梁的稳定问题突出 可能成为设计的控制因素 地锚 式斜拉桥主梁受拉 斜拉索的轴向力靠锚碇来平衡 缺点是经济指标差 施工方法复杂 因此只有当地形比较特殊或者出于桥梁造型需要时才会可能被选用 部分地锚式斜拉桥 的结构受力介于自锚和地锚结构体系之间 跨中一部分主梁受拉 其余均为受压 4 斜拉桥按索的布置形式斜拉桥还可分为 单索面 如德国North Eibe桥 双索 面 如德国Severin桥 稀索体系 如委内瑞拉Maracaibo桥 密索体系 如美国P K桥 无背索斜拉桥 如西班牙Alamillo桥 单索面斜拉桥在横桥方向只有单个支撑点 结构抗扭刚度低 不利于承受偏心活载 抗风性能以及施工稳定性差 依靠主梁自身的抗扭刚度承受扭矩 因此宜采用扭转刚度 较大的主梁 一般为箱形截面 这种结构体系特别合适设有中央分隔带的桥梁 可以利 用分隔带布置索面 桥面的有效宽度大 桥墩布置灵活 视觉效果好 双索面结构抗扭刚度大 动力抗风性能好 因此主梁的抗扭刚度要求小些 可用闭 口箱形截面 也可用开口截面 但是 从结构抗风性要求以及悬臂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要求考虑 主梁截面的扭转刚度也不宜设计得过小 图1 7和图1 8分别是单索面斜拉桥和双索面斜拉桥的实例 苏仙大桥 02 号桥 施工图设计 图1 7 单索面斜拉桥 图1 8 双索面斜拉桥 5 斜拉桥按梁体结构分有 钢斜拉桥 如瑞典Stromsund桥 混凝土斜拉桥 如委 内瑞拉Maracaibo桥 组合梁斜拉桥 如加拿大Annacis桥 混合式斜拉桥 如法国 Normandy桥 以及我国首次出现的钢管混凝土斜拉桥 如广东南海紫洞大桥 钢 混凝土组合梁 迭合梁 结合梁 兼具钢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比混凝土主梁 自重轻 构件工厂制造化程度较高 施工方便 混凝土桥面板比钢主梁耐磨耗 且造价 低 混合梁斜拉桥的主梁一部分采用钢主梁 而另一部分采用混凝土主梁 主要适用 在钢斜拉桥中主跨跨度比较大 边跨主梁不能平衡主跨重量的结构 边跨采用混凝土主 梁以平衡主跨的结构自重 尺寸要求 1 斜拉桥总体布置尺寸要求 三跨式斜拉桥的边中跨之比L1 L2宜为0 33 0 50 其中钢主梁宜为0 40 0 50 组合梁宜为0 30 0 45 混凝土梁宜为0 40 0 45 两跨式斜拉桥的边中跨之比L1 L2 为0 50 1 0 独塔双跨式的边中跨之比L1 L2 0 5 0 8 一般取0 66左右 在已建的斜拉桥中 双塔斜拉桥的塔高与主跨之比约为1 4 1 7 其中钢斜拉桥多 为1 5 独塔斜拉桥该值约为1 2 7 1 4 7 斜拉桥细则 规定双塔 多塔斜拉桥桥面以上索塔的高度与主跨跨径之比宜为1 4 1 6 独塔斜拉桥桥面以上的塔高与跨度之比宜为1 2 7 1 3 7 外索的水平倾角不宜 小于22 2 斜拉桥主梁尺寸要求 斜拉桥主梁根据制作材料分为钢 梁 斜拉桥 混凝土 梁 斜拉桥 组合 梁 斜拉桥和混合 梁 斜拉桥 钢主梁或者组合主梁的拉索锚固间距宜设计成8 16m 混凝土主梁为6 12m 钢梁 斜拉桥的桥面系一般采用正交异性板 顶板板厚度一般不低于14 mm 底板以及腹板厚 度满足结构承载能力与构造要求 梁宽根据桥面布置要求确定 梁高需要考虑结构的屈曲稳定性 抗风性等安全要求 设计时可参考过去同类结构设计通过多方案比较和优化确定 主梁的高跨比越小 我国 设计规范建议钢主梁高跨比采用1 180 1 330 钢主梁由于结构刚度小 变形容易引起 铺装的损坏 在设计时对桥面铺装结构应予以重视 适用范围 双塔三跨式由于它的主跨跨径较大 一般适用于跨径较大的河流 独塔双跨式由于 它的主孔跨径一般比双塔三跨的主孔跨径小 适用于跨越中小河流和城市通道 跨度在400m以下的双塔斜拉桥宜采用混凝土主梁 主跨600m以上的斜拉桥宜采用钢 主梁或混合主梁 其他跨径的桥梁可通过多方案比选确定 施工方法 斜拉桥的施工分为三个部分 主梁施工 索塔施工和拉索施工 一般梁式桥梁的施 苏仙大桥 02 号桥 施工图设计 工工艺都能适用于斜拉桥的施工 主梁的施工主要有顶推法 平转法 支架法和悬臂法 等 发展展望 a 斜拉桥的建设发展展望 1 世界桥梁建设发展领域里斜拉桥将扮演更重要角色 从4 000年来世界桥梁大事表里可以看到 1952 1958年期间才第一次出现斜拉桥的 记录 而到2000年止的50年里 在总共25条记录中 斜拉桥部分就占了9条 为记录最 多的桥型 可以说 20世纪下半叶以来 世界桥梁工程发展的最大成就就是斜拉桥的兴 起和辉煌 由于斜拉桥良好的力学性能 建造相对经济 景观优美 20世纪全世界最美 的15座桥梁中 斜拉桥就占了5座 已成为大跨径桥梁建设中最有竞争力的桥型 新世 纪里斜拉桥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 世界斜拉桥的建设发展方面中国将起重要作用 根据我国交通发展总体规划 21世纪前期我国公路建设将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的 五纵 七横 国道主干线 这将横贯多条江河川 跨越多重湖海湾 如国道同江至三亚线就有 5大跨海工程 渤海湾跨海工程 长江口越江通道工程 杭州湾跨海工程 珠江口伶仃 洋跨海工程 琼州海峡工程 其中号称世界第一大桥的杭州湾跨海大桥 主跨为PC斜拉 桥 长江口越江通道 包括越江隧道和越江大桥 已经开始兴建 伶仃洋跨海大桥 包 括主跨900 m的斜拉桥方案 也已立项 而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动工建造的特大跨径斜 拉桥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 香港昂船洲大桥则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里程碑式的项 目 综合国力的增强给我国斜拉桥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桥梁建设 者们任重而道远 b 斜拉桥建造技术将出现重大突破 1 斜拉桥的建造过程将更多地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 2 超大跨径斜拉桥的建设将推动斜拉桥建造的技术进步 c 建筑美学 环境因素将成为斜拉桥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 1 建筑美学对斜拉桥建设将产生更加直接的影响 2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斜拉桥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 表1 1为已建斜拉桥世界跨径记录排名 表1 1 斜拉桥世界跨径记录 排名 桥名 主跨 国家 1 苏通长江大桥 1088 中国 2 香港昂船洲大桥 1018 中国 3 多多罗桥 890 日本 4 诺曼底桥 856 法国 5 南京长江二桥 628 中国 6 武汉长江三桥 618 中国 7 青州闽江大桥 605 中国 8 上海杨浦大桥 602 中国 9 中央名港大桥 590 日本 10 上海徐浦大桥 590 中国 苏仙大桥 02 号桥 施工图设计 1 梁式桥 概念 梁式桥是指以受弯为主的主梁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主梁可以是实腹梁或 者是桁架梁 空腹梁 实腹梁外形简单 制作 安装 维修都较方便 因此广泛 用于中 小跨径桥梁 但实腹梁在材料利用上不够经济 桁架梁中组成桁架的各 杆件基本只承受轴向力 可以较好地利用杆件材料强度 但桁架梁的构造复杂 制 造费工 多用于较大跨径桥梁 桁架梁一般用钢材制作 也可用预应力混凝土或钢 筋混凝土制作 但用的较少 过去也曾用木材制作桁架梁 因耐久性差 现很少使 用 实腹梁主要用钢筋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制作 也可以用钢材做成钢钣梁或钢 箱梁 实腹梁桥的最早形式是用原木做成的木梁桥和用石材做成的石板桥 由于天 然材料本身的尺寸 性能 资源等原因 木桥现在已基本上不采用 石板桥也只 用作小跨人行桥 图 2 1 为一梁式桥 图 2 1 梁式桥 受力特点 梁式桥按照主梁的静力图式可分为简支梁桥 连续梁桥和悬臂梁桥 简支梁桥是由一根两端分别支撑在一个活动支座和一个铰支座上的梁作为主要承 重结构的梁桥 属于静定结构 是梁式桥中应用最早 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桥形 其构造 简单 架设方便 结构内力不受地基变形 温度改变的影响 连续梁桥是两跨或两跨以上连续的梁桥 属于超静定体系 考虑次内力影响 连续梁在恒活载作用下 产生的支点负弯矩对跨中正弯矩有卸载的作用 使内力 状态比较均匀合理 因而梁高可以减小 由此可以增大桥下净空 节省材料 且 刚度大 整体性好 超载能力大 安全度大 桥面伸缩缝少 并且因为夸中截面 的弯矩减小 使得桥跨可以增大 悬臂梁桥指的是以一端或两端向外自由悬出的简支梁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 构件的梁桥 悬臂梁桥有单悬臂梁和双悬臂梁两种 单悬臂梁是简支梁的一端从 支点伸出以支承一孔吊梁的体系 双悬臂梁是简支梁的两端从支点伸出形成两个悬 臂的体系 悬臂梁桥和简支梁桥一样 都属于静定体系 它们的内力不受基础不均 匀沉降等附加变形的影响 同时 悬臂梁桥由于支点负弯矩的存在 使跨中正弯矩 显著减小 故可以减小跨度内主梁的高度 从而可降低钢筋混凝土数量和结构自重 而这本身又促进了恒载内力的减小 构造特点 1 简支梁桥 从主梁的截面形式区分 混凝土简支梁桥可分为三类 板桥 肋板式桥和箱梁桥 板桥的承重结构是矩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板 它分为整体式和装配 苏仙大桥 02 号桥 施工图设计 式两种结构 整体式简支板桥的特点是整体性能好 横向刚度较大 施工较简便 装配 式简支板桥的横截面形式有实心板和空心板两种 主要特点是构造简单 施工方便 建 筑高度小 受拉区混凝土不仅不能发挥作用 反而增大结构自重 肋板式梁桥是指在横截面内形成明显肋状结构的梁桥 这类桥以梁肋与顶部的钢筋 混凝土桥面板结合在一起作为承重结构 横截面分为 形 T T形 形主梁的特点截面 形状稳定 横向抗弯刚度大 块件堆放 装卸方便 但当跨径较大时 混凝土和钢的用 量较大 横向联系较差 T T形梁桥的优点是制造简单 整体性好 接头也方便 肋板式 梁的主要特点承载能力比板桥高 箱型梁桥是指横截面呈一个或几个封闭箱型的梁桥 它的受力特点是提供承受正 负弯矩的混凝土受压区 在一定的截面面积下能获得较大的抗弯弯矩 而且抗扭刚度大 在偏心活载作用下各梁肋的受力比较均匀 适用于全截面均参与受力的预应力混凝土简 支梁桥 b 连续梁桥 连续梁桥按截面形式可分为等截面连续梁桥和变截面连续梁桥 等截面连续梁桥分为等跨和不等跨两种布置方式 等跨布置的跨径大小主要取决于 经济分孔和施工的设备条件 当标准跨径不能满足通航或桥下交通要求而需要加大个别 桥跨的跨径时 常常不需改变高度 而是采用增加钢筋束和调整截面尺寸的方式予以解 决 使桥梁外观扔保持等截面布置 变截面连续梁桥一般应用于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 在不受总体设计中建筑高度 限制的前提下 连续梁桥的梁宜采用变高度的 其底曲线可采用二次抛物线 折线和介 于折线和二次抛物线之间的1 5 1 8次抛物线变化形式 抛物线的变化规律应与连续梁 的弯矩变化规律基本接近 采用折线形截面变化布置可使桥梁的构造简单 施工方便 c 悬臂梁桥 由于悬臂体系梁桥的主梁除了梁跨中部分承受正弯矩外 在支点附近还要承受较大 的负弯矩 因此在截面设计时 支点截面的底部受压区往往需要加强 悬臂梁桥构造 比较复杂 行车不够平顺 目前已较少采用 尺寸要求 a 简支梁桥 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板桥的常用跨径一般在 8m 以下 板厚与跨径之比一般为 1 12 1 16 其桥面宽度一般大于跨径 装配式简支板桥分为矩形实心板桥和空心板桥两种 矩形实心板板高为 0 16 0 36m 常用的桥面净空有净 7 净 9 两种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板桥常用跨径 6 13m 板厚为 0 4 0 8m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板桥适用跨径为 8 20m 板厚为 0 4 0 85m 空心板的顶板和底板厚度不应小于 80mm 空洞端部应与填封 以保证施工质量 和承载的需要 整体式简支 T 形梁桥 在保证抗剪 稳定的条件下 主梁的肋宽约为量高的 1 6 1 7 但不宜小于 16mm 以利于浇筑混凝土 当肋宽有变化时 其过渡段长度不小于 12 倍肋宽差 为了减小桥面板的跨径 还可以在两根主梁之间设置次纵梁 为了合理布置 主钢筋 梁肋底部可做成马蹄形 整体式简支板桥桥面板的跨中板厚不应小于 10cm 桥 面板与梁肋衔接处一般都设置承托结构 承托长高比一般不大于 3 表 2 1 为常用的简支梁桥主梁尺寸的经验数据 其变化范围较大 跨径较大时应取 较小的比值 反之 则取较大的比值 苏仙大桥 02 号桥 施工图设计 表 2 1 装配式简支梁桥主梁尺寸 桥梁形式 适用跨径 m 主梁间距 m 主梁高度 主梁肋宽度 m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 8 l 20 1 5 2 2 h 1 11 1 18 l b 0 16 0 20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 20 l腹拱圈厚度的一倍 腹孔墩底梁尺寸 每边尺寸较横墙宽5cm 高度以使较矮一侧为5cm l0cm为原则来 确定 拱顶填料厚度 不宜小于0 3m 大于0 5m时不计冲击 适用情况 根据主拱 圈 截面型式不同主要分为板拱桥 肋拱桥 箱形拱桥 双曲拱桥 钢管 混凝土拱桥和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 板拱桥 通常在地基较好的中小跨径圬工拱桥中采用 肋拱桥 这种桥横截面面积较小 节省材料 自重轻 跨越能力大 多用于较大跨径 的拱桥 双曲拱桥 双曲拱桥施工工序多 组合截面的整体性差 易开裂 因此 只宜在中 苏仙大桥 02 号桥 施工图设计 小跨径桥梁中采用 箱形拱桥 适用于大跨度拱桥 钢管混凝土拱桥 主要用于的跨度拱桥中 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 主要用于的跨度拱桥中 简单体系拱桥按主拱的静力图示又可分为三种 即三铰拱 两铰拱 无铰拱 三 铰拱 适合于地基条件很差的地区修建 两铰拱 可在地基条件较差时或坦拱中采用 无铰拱 一般修在地基良好的条件下 施工方法 拱桥的施工按其主拱圈成型的方法可分为就地浇筑法 预制安装法和转体施工法 就地浇筑法又可分为有支架施工法和悬臂浇筑法 预制安装法可分为整体安装法和节段 拼装法 转体施工法分为平面转体施工法 竖向转体施工法和平 竖相结合的转体施工 法 发展展望 在主拱结构中 矢跨比多在 1 5 1 8 之间 以 1 6 居多 也较合理 拱轴线形多 为悬链线和抛物线 上承式无铰拱和中承式无铰拱几乎全部采用悬链线 抛物线在轻型 拱中应用较多 主拱截面以箱型为主 施工方法中 采用悬臂法的占到 60 以上 其余 3 种方法 劲性骨架法 支架法 转体法 大至接近 悬臂施工法中以斜拉悬臂法为主 悬臂桁架法主要用于预应力桁式 组合拱 斜拉悬臂法中又以斜拉悬臂拼装为主 将钢管混凝土作为劲性骨架的施工方法 是目前大跨径混凝土拱桥中最具有竞争力的施工方法 转体法中 水平转体法仅在我国 采用 在许多特定条件下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适用跨径范围有限 竖向转体法在我国 主要应用于钢管混凝土拱桥中 在混凝土拱桥中还未见应用 拱桥的发展 在结构方面应以减轻结构自重为主要目标 在减轻主拱自重方面 一 是使用高强混凝土材料 如 RPC 材料 二十向宽箱 少箱发展 以减少腹板的体积 三是采用变截面 四是采用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 如钢腹板 混凝土组合拱新桥型 在 减轻拱上建筑自重方面 可以采用刚 混凝土组合结构作为桥道系 表 3 1 为混凝土拱 桥的世界排名情况 表 3 1 混凝土拱桥的世界排名 序号序号 桥名桥名 主跨主跨 米米 拱肋拱肋 所在国家所在国家 建成年限建成年限 1 巫山长江大桥 460 钢管混凝土 中国 2005 2 万县长江大桥 420 钢骨混凝土箱拱 中国 1997 3 KPK 1 390 混凝土箱拱 南斯拉夫 1980 4 益阳茅草街大桥 368 钢管混凝土 中国 2006 5 广州丫髻沙珠江大桥 360 钢管混凝土 中国 2000 6 贵州江界河大桥 330 混凝土桁架拱 中国 1995 7 Hoover Dam Bypass 323 混凝土拱 美国 2005 8 广西邕宁邕江大桥 312 钢骨混凝土拱 中国 1996 9 Gladesville 桥 305 混凝土拱 澳大利亚 1964 10 Amizade 桥 290 混凝土拱 巴西 1964 苏仙大桥 02 号桥 施工图设计 4 刚架桥 概念 桥跨结构 主梁 和墩台 支柱 整体刚性相连的桥梁叫做刚构桥 由于梁与墩台 之间采用刚结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 主梁端部将产生负弯矩 从而减小了主梁跨中的正 弯矩 跨中截面尺寸可相应减小 支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 除承受压力外还承受弯矩 柱脚处一般存在水平推力 刚构桥外形美观 结构尺寸小 桥下净空大 桥下视野开阔 因此 通常适用于需 要较大桥下净空和建筑高度受到限制的桥梁 如立交桥 高架桥 但墩梁连接构造复杂 柱脚有水平推力 钢筋混凝土刚构桥混凝土用量小 然而钢筋的用量较大 且梁柱刚接 处易开裂 所以钢筋混凝土刚构桥常用于中小跨度桥梁 而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则常用 于大跨度桥梁 中小跨径一般做成门式刚构桥或斜腿刚构形式 大跨度刚架结构常做成 T 形刚构和连续刚构形式 构造上一般有两个以上主墩采用墩梁固结 要求主墩有一定的柔度形成摆动支撑体 系 因此 常在大跨径高墩桥梁结构中采用 墩梁固结有利于悬臂施工 同时避免了更换支座 省去了连续梁施工在体系转换时 采用的临时固结措施 省去了大跨连续梁的支座 无需巨型支座的设计 节省制造 养 护和更换支座的费用 受力方面 上部结构仍保持了连续梁的特点 但计入因桥墩受力及混凝土收缩 徐 变及温度变化引起的弹塑性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桥墩需要有一定的柔度 使所受弯 矩有所减小 而在墩梁结合处仍有刚架受力性质 抗震性能良好 水平地震力可均摊给各个墩来承受 不象连续梁需设置制动墩 或 采用昂贵的专用抗震支座 边跨桥墩较矮 相对刚度较大时 为适应上部结构位移的需要 墩梁可做成铰接或 在墩顶设置支座 伸缩缝位置在连续梁的两端 可置于桥台处 长桥也可设置在铰接处 为保证结构 的横向稳定性 桥台处需设置控制水平位移的挡块 结构形式可分为门式刚构桥 斜腿 刚构桥 T 形刚构桥和连续刚构桥 受力特点 T 形刚构桥指的是主梁为跨中设铰或挂梁的多跨刚构桥 以 T 型梁为主要承 重结构的梁式桥 在桥上荷载作用产生正弯矩时 梁作成这样上大下小的 T 形并在 下缘配筋便充分利用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大和钢筋的高抗拉强度进而比矩形梁桥 节省了材料 减轻了自重 但其不适于荷载作用会产生较大负弯矩的情况且抗扭刚 度稳定性皆箱型梁桥低 T 形刚构桥又分为两种类型 两 T 构之间带挂梁和两 T 构之间带铰 带挂梁的 T 构桥型属静定结构 其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和温 度变化等因素都不会对结构产生次内力 它与连续梁相比 具有悬臂法施工阶段的 受力状态与运营阶段一致 无需体系转换 省掉设置大吨位支座装置及更换支座等 优点 带铰的 T 构桥型属超静定结构 两个大悬臂在端部借所谓 剪力铰 相连接 剪力铰是一种只能传递竖向剪力而不传递水平力和弯矩的连接构造 当在一个 T 形 刚构桥面上作用有竖向荷载时 相邻的 T 形刚构结构通过剪力铰而共同受力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结构的受力特点主要为 梁体连续 墩 梁 基础三者固结 为一个整体共同受力 在恒载作用下 连续刚构桥与连续梁桥的跨中弯矩和竖向位 苏仙大桥 02 号桥 施工图设计 移基本一致 但在采用双支薄壁墩的连续刚构桥中 顶截面的恒载负弯矩要较相同 跨径连续梁桥的小 其次 由于墩梁固结共同参予工作 连续刚构桥由活载引起的 跨中正弯矩较连续梁要小 因而可以降低跨中区域的梁高 并使恒载进一步降低 构造特点 结构形式可分为门式刚构桥 斜腿刚构桥 T 形刚构桥和连续刚构桥 门式刚构桥 其腿和梁垂直相交呈门形构造 可分为单跨门构 双悬臂单跨门 构 多跨门构和三跨两腿门桥 前三种跨越能力不大 适用于跨线桥 要求地质 条件良好 可用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 三跨两腿门构桥 在两端设有桥台 采 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建造时 跨越能力可达 200 多米 斜腿刚构桥 桥墩为斜 向支撑的刚构桥 腿和梁所受的弯矩比同跨径的门式 刚构桥显著减小 而轴向压力有所增加 同上承式拱桥相比不需设拱上建筑 使 构造简化 桥型美观 宏伟 跨越能力较大 适用于峡谷桥和高等级公路的跨线桥 多采用钢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建造 如安康汉江桥 铁路桥 腿趾间 距 176 米 1982 年建成 T 形刚构桥 是在简支预应力桥和大跨钢筋土箱梁桥的基础上 在悬臂施工的 影响下产生的 其上部结构可为箱梁 桁架或桁拱 与墩固结而成 T 型 桥型美观 宏伟 轻型 适用于大跨悬臂平衡施工 可无支架跨越深水急流 避免下部施工困 难或中断航运 也不需要体系转换 施工简便 带挂梁的 T 构桥型布置以每个 T 构 单元与两侧配等跨长的挂梁最为简单合理 在此情况下 刚构两侧恒载是对称的 墩柱中无不平衡的恒载弯矩 连续刚构桥 分主跨为连续梁 的多跨刚构桥和多跨连续 刚构桥 均采用预 应力混凝土结构 有两个以上主墩采用墩梁固结 具有 T 形刚构桥的优点 但与同 类桥 如连续梁桥 T 形刚构桥 相比 多跨刚构桥保持了上部构造连续梁的属 性 跨越能力大 施工难度小 行车舒顺 养护简便 造价较低 如广东洛溪桥 多跨连续 刚构桥则在主跨跨中设铰 两侧跨径为连续体系 可利用边跨连续梁 的重量使 T 构做成不等长悬臂 以加大主跨的跨径 图 4 1 为连续刚构的虎门大桥 辅航道桥 主跨 270m 图 4 1 虎门大桥辅航道桥 刚构桥主梁截面形状与梁式桥相同 主梁在纵桥向可做成等截面 等高变截面 变 高度截面三种形式 有时根据实际需要将主梁做成几种不同的截面形式 以适应主梁内 力的变化和方便施工 变高度主梁底部的线形可以是曲线形 折线形 曲线加直线形等 具体应根据主梁内力的分布情况 按等强度原则选定 刚构桥的墩柱有薄壁式和立柱式 立柱式可以为多柱或单柱 多柱式的柱顶一般用 苏仙大桥 02 号桥 施工图设计 横梁相连 形成横向框架 当柱较高时 可在中部用横撑相连 很高时 采用斜向立柱 以增加横向刚度 刚构桥的节点是指主梁和立柱的连接处 也称为隅节点 该节点的刚度要求很高 以保证主梁和立柱的刚性连接 隅节点处梁的截面和立柱的截面承受很大的负弯矩 所 以节点内缘混凝土承受很高的压应力 而外缘的拉应力则由钢筋承担 压应力和拉应力 产生一对强大的斜截面应力 对隅节点产生劈裂作用 刚构桥特别是斜腿刚构桥 其支腿与基础连接处通常做成铰支座 按所用的材料一 般分为 铅板铰 混凝土铰和钢铰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混凝土铰 混凝土铰就是在刚构桥需要设铰的位置将混凝土截面骤然减小 也称为颈缩 使截 面的刚度大大降低 因为颈缩处的抗弯刚度很小 可产生结构所需的转动 从而形成了 铰的作用 混凝土铰可以做成线形铰其颈缩处截面为矩形 仅绕着其长度方向转动 混凝土铰也可做成圆形铰 其颈缩截面为圆形 可在任意方向上实现转动 尤其适用于 斜交刚构桥 尺寸要求 刚构桥的主要尺寸是主梁高度和跨度 支柱高度和厚度 以及桥的横向宽度 这些 尺寸决定了主梁和支柱的刚度及两者的比例 主梁与支柱的刚度比则决定了刚架的内力 分布 当主梁和支柱的刚度比很大时 也就是支柱相对很柔时 支柱承担弯矩很小 主 梁端部负弯矩很小 跨中正弯矩很大 趋于简支梁的情况 反之 如果刚度比很小 则 主梁负弯矩增大 正弯矩减小 趋于固端梁情况 显然 刚度比还影响到基础的水平推 力和次内力的大小 同时主梁和支柱尺寸的确定还应保证结构的变形不超过容许值 1 主梁尺寸 1 主梁的跨度 刚构桥两端悬臂长为中跨跨度的 0 2 0 5 倍 悬臂加长 端支柱弯矩可减小 跨中 正弯矩也可减小 但主梁弯矩变化较大 三跨连续刚构桥 边跨一般为中跨的 0 7 倍或 相等 个别在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中 边跨可仅为中跨的 0 5 倍左右 2 主梁高度 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中 主梁高度为其跨度的 1 30 1 40 左右 当采用变 高度梁时 端部梁高为跨中的 1 2 1 5 倍 甚至更高 2 支柱或墩身尺寸 1 墩柱高度主要由桥梁建筑高度 桥下净空高度 端部梁厚度等决定 斜柱的倾 斜角一般在 40 60 之间 2 墩柱纵向的厚度可采用其高度的 1 8 1 15 支柱较高时用较小的比值 较矮 时则用较大的比值 3 墩柱横向尺寸要求和立梁相配合 并考虑桥的横向刚度和稳定性 3 桥梁横向宽度 刚构桥横向宽度应根据道路等级 使用功能 主梁的截面形式等确定 适用范围 钢筋混凝土 T 形刚构常用于跨径在 40 50m 左右 预应力混凝土 T 形刚构的常用跨 径为 60 120m 预应力 T 形刚构分两种基本类型 1 带铰的 T 形刚构桥 它非常适合于采用悬臂施 工的办法 但是其行车条件不是很好 当它为对称结构时 在恒载作用下为静定结构 苏仙大桥 02 号桥 施工图设计 在活载作用下为超静定结构 2 带挂孔的 T 形刚构桥 这是静定结构 增加了牛腿的构 造 但免去了剪力铰的复杂结构 缺点是桥面上伸缩缝过多 对高速行车不利 连续刚构桥常用于大跨高墩的结构中 桥墩纵向刚度较小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 基 本属于一种无推力的结构 而上部结构具有连续施工的一般特点 因此有较好的技术经 济性 连续刚构桥的另一个特点是主梁保持连续 这样既保持了连续梁无伸缩缝 行车 平顺的优点 又保持了 T 构不须设置大吨位支座的优点 同时避免了连续梁 存在临时 固结和体系转换 和 T 构 存在伸缩缝问题 两者的缺点 养护工作量小 此外 连续 刚构施工稳固性好 减少或避免边跨梁端搭架合拢的难度 但是连续刚构对地基承载力要求更高 若地基发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连续梁可通 过调整墩顶支座的高程 抵消下沉来补救 而连续刚构则做不到 表 4 1 为大跨度预 应力混凝土梁式桥优缺点比较 表 4 1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优缺点比较 桥型 优 点 缺 点 T 型刚 构桥 1 主墩无支座 2 施工无体系转换 3 带挂孔 T 构为静定结构 因此 温度徐变不产生附加内力收 缩 1 缩缝多 行车不舒适 2 跨中可能产生较大挠度 3 顺桥向抗弯刚度和横桥向抗扭刚 度小 不利于悬臂施工 横向抗 风要求 连续梁 1 缩缝少 行车舒适 2 滑动支座时温度 混凝土收缩 徐变产生的附加内力较小 3 滑动支座对连续长度可增长 4 有较好抗震性能 1 有支座 2 施工时需要墩梁固结 有体系转 换 3 顺桥向抗弯刚度和横桥向抗扭 刚度小 也不利于悬臂施工 横 向抗风要求 连 续 刚构桥 1 墩无支座 2 施工体系转换方便 3 伸缩缝少 行车舒适 4 顺桥向抗弯刚度和横桥向抗 扭刚度大 受力性能好 5 顺桥向抗推刚度小 对温度 收缩徐变及地震影响有利 1 上部结构连续长度有一定限制 长度再增加时应改为连续刚构 与连续梁组合体系 2 抗撞击能力较弱 施工方法 连续刚构桥的施工方法主要是悬臂浇筑法 逐孔施工法和顶推施工法 T 形刚构一般采用悬臂施工 所以 零号块一般是在墩身上现浇的 与桥墩固结 然后在从零号块开始跨中进行悬臂施工 零号块一般为箱形截面 其截面为全桥最大的 在零号块上下方均应留出孔道 以便施工和梁体散热 减弱温度对箱梁的影响 发展展望 近几十年来的桥梁结构逐步向轻巧 纤细方面发展 但桥的载重 跨长却不断增加 连续刚构桥有以上所叙述的优点 那么其投资比斜拉桥 悬索桥同等跨径下要低 在高 墩结构中也比一直以来最便宜的简支梁桥在同等条件下投资偏低或是相同 随着桥梁施 工技术水平的提高 对混凝土收缩 徐变和温度变化等因素引起的附加内力研究的深入 和问题的不断解决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已成为目前主要采用的桥梁结构体 系之一 苏仙大桥 02 号桥 施工图设计 大跨径连续刚构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跨径可进一步增大 上部结构不断轻型化 简化预应力束类型 取消边跨合龙段落地支架 上部结构连续长度增长 以适应高速行 车的需要 目前世界上跨径最大的为连续刚构桥为石板坡长江大桥 主跨 330m 如图 4 2 所示 图 4 2 石板坡长江大桥 5 悬索桥 概念 悬索桥指的是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 或桥两端 的缆索 或钢链 作为上部 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悬索桥结构构造包括基础 塔墩 锚碇 主缆索 吊索 加 劲梁及桥面结构等 悬索桥的主要承重构件是悬索 它主要承受拉力 一般用抗拉 强度高的钢材 钢丝 钢绞线 钢缆等 制作 由于悬索桥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 强度 并具有用料省 自重轻的特点 因此悬索桥在各种体系桥梁中的跨越能力 最大 跨径可以达到 1000 米以上 1998 年建成的日本明石海峡大桥的跨径为 1991 米 是目前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桥 悬索桥的主要缺点是刚度小 在荷载作用下容 易产生较大的挠度和振动 需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 图 5 1 为美国旧金山大桥 图 5 1 美国旧金山大桥 受力特点 在桥面系竖向荷载作用下 通过吊杆使缆索承受很大的拉力 缆索锚于悬索桥 两端的锚碇结构中 为了承受巨大的缆索拉力 锚碇结构需做得很大 重力式锚碇 或者依靠天然完整的岩体来承受水平拉力 隧道式锚碇 缆索传至锚碇的拉力可 苏仙大桥 02 号桥 施工图设计 分解为垂直和水平两个分力 因而悬索桥也是具有水平反力的结构 构造特点 悬索桥按主缆的锚固形式可分为地锚式悬索桥和自锚式悬索桥 地锚式悬索桥 主缆的拉力由桥梁端部的重力式锚碇或隧道式锚碇传递给地基 自锚式悬索桥 主缆拉力直接传递给它的加劲梁 自锚式悬索桥有以下的优点 不需要修建大体积的锚碇 所以特别适用于地质条件很差的地区 因受地形限制小 可结合地形灵活布置 既可做成双塔三跨的悬索桥 也可 做成单塔双跨的悬索桥 对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加劲梁 由于需要承受主缆传递的压力 刚度会提高 节省了大量预应力构造及装置 同时也克服了钢在较大轴向力下容易压屈的缺点 采用混凝土材料可克服以往自锚式悬索桥用钢量大 建造和后期维护费用高 的缺点 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保留了传统悬索桥的外形 在中小跨径桥梁中是很有竞争力的方案 由于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造价较低 结构合理 桥梁外形美观 所以不公局 限于在地基很差 锚碇修建军困难的地区采用 自锚式悬索桥也不可避免地有其自身的缺点 由于主缆直接锚固在加劲梁 上 梁承受了很大的轴向力 为此需加大梁的截面 对于钢结构的加劲梁则造价明 显增加 对于混凝土材料的加劲梁则增加了主梁自重 从而使主缆钢材用量增加 所以采用了这两种材料跨径都会受到限制 施工步骤受到了限制 必须在加劲梁 桥塔做好之后再吊装主缆 安装吊索 因此需要搭建大量临时支架以安装加劲梁 所以自锚式悬索桥若跨径增大 其额外 的施工费用就会增多 锚固区局部受力复杂 相对地锚式悬索桥而言 由于主缆非线性的影响 使得吊杆张拉时的施工控 制更加复杂 按孔跨布置形式分类 悬索桥又可分为三跨悬索桥 单跨悬索桥和双跨悬索桥 三跨悬索桥 结构形式最为合理 是大跨度悬索桥最为常用的桥型 单跨悬索桥 边跨地面较高 有曲线进入大桥边跨的情况 两跨悬索桥 只有一岸边跨地面较高或线路有平面曲线进入 尺寸要求 1 跨度比 边跨与主跨跨度之比 L1 L 一般为0 25 0 5 2 垂跨比指大缆在主孔内的垂度与主孔的跨度L之比 应结合对刚度的要求和大缆 用钢量来选取 一般1 10左右 3 宽跨比指桥梁上部结构的梁宽 或主缆中心距 W与主孔跨度L的比值 设计中 主要根据抗风理论分析和风洞试验来验证所取的宽跨比是否具备优良的动力特性 世界 大跨度悬索桥的宽跨比大部分在1 60 1 40之间 4 高跨比指悬索桥加劲梁的高度h与主孔跨径L的比值 通常桁架式加劲梁梁高一般 为8 14m 箱型加劲梁的梁高一般为2 5 4 5m 5 加劲梁的支承体系 一般三跨悬索桥中的加劲梁绝大多数是非连续的 称为三跨 双铰加劲梁 加劲梁采用连续支承体系近期正在增多 尤其在公铁两用的大跨度悬索 桥中 6 纵坡 悬索桥的中跨纵坡多为1 1 5 的抛物线 边跨为直线 一般为中跨 坡度的两倍 苏仙大桥 02 号桥 施工图设计 适用范围 悬索桥的类型按悬吊跨数分类可分为单跨悬索桥 三跨悬索桥 四跨悬索桥和五跨 悬索桥 单跨悬索桥常用于高山峡谷地区 两岸地势较高 采用桥墩支承边跨更为经济 或者道路的接线受到限制 使得平面曲线布置不得不进入大桥边跨的情况 施工方法 悬索桥的施工主要包括桥塔的施工 锚碇的施工 主缆的施工和加劲梁的架设 其 中加劲梁的架设按其推进方式主要分为两种 一是先从跨中节段开始 向两侧主塔方向 推进 二是从主塔附近的节段开始 想跨中及桥台推进 在矮寨特大悬索桥的加劲梁的 架设方法中率先采用了轨索移梁法 为悬索桥在山谷架设加劲梁方案决策提供了良好的 选择 发展展望 1 通过国内工程时间证明 钢筋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在中小跨径上是一种 既经济又美观的桥型 结构的刚度也相对较大 对于中小跨径的公路桥梁和人行桥 都适合建造 2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自锚式悬索桥 锚块的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 它 不但影响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能 也是影响桥梁的经济效益和美观要求 应给予足够 的重视 3 自锚式悬索桥主缆的锚固形式是与地锚式的最大不同之处 根据受力大 小和锚块构造要求的不同 可采取直接锚固 散开锚固和环绕式锚固等方式 4 由于主缆非线性的影响而使吊索张拉时的施工控制变的尤为关键 5 加劲梁采用钢材造价较贵 并且钢结构容易在轴力作用下压屈 而采用 钢筋混凝土材料恰好可以克服这两个缺点 尽管自锚式悬索桥有着自身的缺点和局限 但在中小跨径上是一种很有竞争力 的方案 这种在20世纪曾被忽视很长一段时间的桥型随着社会的进步又得到了人们 的重新认识 自锚式悬索桥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也将趋于完善 跨越能力也会不 断提高 相信在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方案倾向于这种桥型 表5 1为目前已建悬索 桥世界排名情况 表5 1 悬索桥世界排名 序 号 桥名 主跨 主梁 桥址 年份 1 明石海峡大桥 1991 钢桁梁 日本 1998 2 舟山西侯门大桥 1650 分离双箱 中国 2008 3 大贝尔特东桥 1624 钢箱梁 丹麦 1998 4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 1490 钢箱梁 中国 2005 5 恒比尔桥 1410 钢箱梁 英国 1981 6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 1385 钢箱梁 中国 1999 7 青马大桥 1377 翼形钢桁梁 中国 1997 8 维拉扎诺桥 1298 钢桁梁 美国 1964 9 金门大桥 1280 钢桁梁 美国 1937 10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 1280 钢箱梁 中国 2007 苏仙大桥 02 号桥 施工图设计 二 设计方案比选 1 技术标准 荷载等级 公路 级 桥面宽度 全桥宽 24 00m 防撞栏杆 0 5m 桥面横坡 1 5 单向 桥梁全长 338m 设计基准期 100 年 航道等级 不考虑通航要求 2 桥梁设计原则 1适用性 桥上应保证车辆和人群的安全畅通 并应满足将来交通量增长的需要 桥下应满足 泄洪 安全通航或通车等要求 建成的桥梁应保证使用年限 并便于检查和维修 2舒适与安全性 现代桥梁设计越来越强调舒适度 要控制桥梁的竖向与横向振幅 避免车辆在桥上 振动与冲击 整个桥跨结构及各部分构件 在制造 运输 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足 够的强度 刚度 稳定性和耐久性 3经济性 设计的经济性一般应占首位 经济性应综合发展远景及将来的养护和维修等费用 4先进性 桥梁设计应体现现代桥梁建设的新技术 应便于制造和架设 应尽量采用先进工艺 技术和施工机械 设备 以利于减少劳动强度 加快施工进度 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 全 5美观 一座桥梁 尤其是座落于城市的桥梁应具有优美的外形 应与周围的景致相协调 合理的结构布局和轮廓是美观的主要因素 决不应把美观片面的理解为豪华的装饰 应根据上述原则 对桥梁作出综合评估 苏仙大桥 02 号桥 施工图设计 3 方案比选 1 1 方案一 方案一 1111 3030m m 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T T 型截面简支型截面简支梁桥梁桥 该桥结构的组成 孔径布置 11 30m 全长 338 米 宽 24m 由于为简支 T 梁桥 每跨之间还留有 4 厘米的伸缩缝 桥面设有 1 5 的横坡 2 的纵坡 其中间标高高于外侧标高 桥型布 置图见图 1 图 1 桥型布置图 主梁结构构造 全桥采用等跨等截面 T 型梁 主梁间距 2 20m 预制 T 梁宽为 2 0m 现浇湿接缝 0 44m 预制梁间的翼板和横隔板待 T 梁架设后再现浇 以加强横断面的整 体性 中心梁高 2 00m 肋厚 0 20m 马蹄宽 0 40m 高 0 40m T 梁翼缘端部厚 0 18m 翼缘根部厚 0 32m 横隔板间距为 7 5 米 每跨设有 10 片 T 梁 全桥共计 110 片 T 梁 桥面设有 1 5 的横坡 2 的纵坡 其中间标高高于外侧标高 下部构造 采用三圆柱式桥墩 桩基础 钻孔灌注桩 桥台采用肋板式桥台 扩 大基础 施工方案 全桥采用装配式施工方法 T 型截面具体尺寸见图 2 图 3 为主桥侧面图 图 2 T 型截面尺寸图 单位 cm 图 3 主桥侧面图 单位 cm 苏仙大桥 02 号桥 施工图设计 使用该结构的原因 概述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 T 型梁桥具有结构简单 受力明确 节省材料 架设安装 方便 跨越能力较大等优点 T 型梁桥在我国公路上修建最多 早在 50 60 年代 我国 就建造了许多 T 型梁桥 这种桥型对改善我国公路交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80 年代以来 我国公路上修建了几座具有代表性的预应力混凝上简支 T 型梁桥 或桥面连续 如河 南的郑州 开封黄河公路桥 浙江省的飞云江大桥等 其跨径达到 62m 吊装重 220t T 形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已经很少了 从 16m 到 50m 跨径 大多都是采用预制 拼装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 T 形梁 预应力体系采用钢绞线群锚 在工地预制 吊装架设 其发展趋势为 采用高强 低松弛钢绞线群锚 混凝土标号 40 60 号 T 形梁的翼缘板 加宽 25m 是合适的 吊装重量增加 为了减少接缝 改善行车 采用工型梁 现浇梁 端横梁湿接头和桥面 在桥面现浇混凝土中布置负弯矩钢束 形成比桥面连续更进一步 的 准连续 结构 整体式简支 T 形梁桥 在保证抗剪 稳定的条件下 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