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中国石油、天然气战略资源分析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中国 石油需求增长将占今明两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13,预计今年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是 目前 中国人均石油开采储量只有吨,是世界平均值的110,这将意味着中国石油消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大。 一、中国油气资源前景堪忧目前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54万亿立方米;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135亿160亿吨,天然气最终可采资源量10万亿12万亿立方米。按2002年人口统计,我国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吨,人均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552立方米,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和6%。(一)油气资源日益紧缺(二)资源潜力仍然较大(三)未来保障任务艰巨二、我国油气资源面临的 问题 在目前我国 经济 快速 发展 的过程中,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面临五大问题:l、后备可采储量不足2、风险勘查投入不足3、缺乏供给保障机制,很难适应市场变化4、 科技 总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增储上产需要5、环境问题严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三、中国致力于解决油气供需不平衡矛盾的措施1、油气的大力勘探、开发2、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增强我国油气进口的安全性3、加快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保障国家石油安全正文:一、中国油气资源前景堪忧国际权威机构近日公布的预测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石油需求增长将占同期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13。据国务院发展 研究 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介绍,中国石油市场是世界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市场(国家)之一,2000年中国的原油净进口量为5983万吨,2002年为6941万吨,成品油进口2034万吨;据海关统计,2003年1-10月,我国进口原油7415万吨,成品油2374万吨。预计2004年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近年中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与石油消费量之间呈高度正向相关关系,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比较保守地估计,2010年中国原油的需求量将达到3亿吨,原油需求缺口达到1亿吨,2020年需求量达到亿吨,缺口达到亿吨。但是目前中国人均石油开采储量只有吨,是世界平均值的110,这意味着中国石油消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大。更有人预测,到2010年,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将逼近50%。(一)油气资源日益紧缺目前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亿吨,其中约%分布在陆上,约%分布在海洋。表1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石油资源状况单位:亿吨、%总计可采储量=可转化资源量+已探明资源量我国目前已发现500多个油田,其中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四川油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中原油田、吉林油田、河南油田、长庆油田、江汉油田、江苏油田、青海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玉门油田、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冀东油田等油田产量、储量较为可观。但是,在我国已发现的油田中,除大庆、胜利等主要油田外,其他油气田单位面积储量普遍较小,低品位油田居多,而且埋藏较深、类型复杂、品质较差、工艺技术要求高。在剩余可采储量中,优质资源不足,低渗或特低渗油、稠油和埋深大于3500米的超过50%,而且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部地区。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剩余石油资源中质量差、难开采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总的看,勘探难度逐渐增大,隐蔽、复杂油气藏已成为勘探主要对象,地表及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正成为勘探的重点目标区。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综合含水率高于80%,平均采出程度大于65%,原油产量呈递减趋势,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开采工艺要求越来越高。截至2002年年底,石油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亿吨,其中剩余可采储量亿吨,居世界第12位,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吨,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仍属“贫油大国”。 2002年7月31日, 中国 石油商务网最新天然气资源评价,我国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为万亿立方米:根据第三次天然气资源评价,我国常规天然气资源地区分布如下:表2我国常规天然气资源地区分布 单位:万亿立方米,%截止2002年底,我国天然气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万亿立方米,其中剩余可采储量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7位,人均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552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属于名副其实的“贫气大国”。(二)资源潜力仍然较大从总体上看,我国油气资源仍有很大潜力可挖。截至2002年,我国石油待发现可采资源量约为71亿96亿吨,平均探明率%,其中,东部地区平均探明率超过60%,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低于30%,均低于73%的世界平均探明率:天然气待发现可采资源量万亿万亿立方米,平均探明率%,远远低于%的世界平均探明率。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油气资源探明率较低,整体上处于勘探的早中期阶段。另外,由于中国油气开采和勘探技术条件的限制,我国一些埋藏较深、类型复杂、工艺技术要求较高和 自然 条件较差,以及一些深海油气田的开采、勘探还相当有限,基本处于开发的早中期阶段。随着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和进步,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可望取得较大的进展。(三)未来保障任务艰巨根据中国 经济 的高增长率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预测,到2010年,我国原油消费总量将达到3亿到.2亿吨,届时中国原油的进口依存度将逼近50%。我国的油气资源保障将面临很大压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 发展 ,决定了我国油气资源的需求将与日俱增。预测到2010年,2020年石油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亿吨、亿吨,天然气需求量也将分别达到1200亿立方米、2000亿立方米。如果同期我国油气资源得不到重大的发现,国内石油生产能力只能保持在亿2亿吨之间,缺口分别为1亿-亿吨、亿-2亿吨:国内天然气生产能力大约为1000亿立方米、1500亿-1600亿立方米,缺口分别为200亿立方米、400亿-500亿立方米。可以预测,2010年国内石油、天然气产量对需求的保障程度分别为57%、83%左右;2020年为50%、78%左右。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供需缺口还将继续加大。为了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工作的压力很大,提高油气资源保障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我国油气资源面临五大 问题 在 目前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面临诸多问题。1.后备可采储量不足我国油气资源的后备可采储量少,特别是优质石油可采储量不足,缺乏战略接替区,西部和海相碳酸盐岩等区域的勘查一直未能取得战略性突破,后备可采储量不足已成为制约进一步增加油气产量和满足需求的主要矛盾。2、风险勘查投入不足基础性、公益性的油气前期地质工作具有探索性强、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国家公共事业,主要应由政府出资,其成果提供全行业、全 社会 使用。近年来,国家对这项工作投入少,缺乏有效的机制,发现性调查评价工作力度不够,基础地质 理论 研究 长期没有取得重大突破。3.缺乏供给保障机制,很难适应市场变化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油气资源安全供给保障机制,油气的资源储备和原油及成品油储备,还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我国国家级油气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刚刚开始建设,进口安全机制和特殊情况下的石油供应应急机制还不完善。4. 科技 总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增储上产需要尽管我国在陆相生油、滚动勘探开发及大型非均质砂岩油田开采技术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总体科技水平还不能适应当前增储上产的需要。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难度的加大,对科技水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出租专业租赁公司脚手架租赁合同
- 2025厂房及场地租赁合同范本涵盖场地使用与维护责任
- 2025版租赁住宅与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合同
- 2025版外墙保温保温材料研发与推广应用合同
- 2025版能源企业员工劳动合同及节能减排承诺书
- 2025年度事业单位与劳动者双方聘用合同及劳动合同
- 2025版青少年素质教育培训合作合同
- 2025年度环保餐具采购与销售合作协议
- 2025年度银行存款质押贷款业务合同模板
- 2025版现代农业用地及开发权转让协议
- 深圳某电厂锅炉维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new(常用版)
- GB/T 4950-2021锌合金牺牲阳极
- 中药调剂技术-课件
- 证券从业考试基础模拟卷二(题目+解析)
- 水轮发电机讲义课件
-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 化工试生产总结报告
- 导数与原函数的对称性 微专题课件-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 安全教育:不私自离开幼儿园
- 刑法各论(第四版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ppt整套教学课件最全教学教程)
- 健康教育学【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