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下全册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学案课题: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2.25总课时: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人民和公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学重点: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教学难点: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学时安排:一课时学法指导: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齐唱歌曲走进新时代 歌中唱道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那么在我们国家谁在当家作主呢?(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国家主人的? (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倍受压迫剥削的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二阅读教材4页-7页,并完成以下内容。(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活动一:了解在哪些地方能看见我国的国徽,国徽各部分图案的寓意是什么?你知道整个国徽图案体现了什么吗?(学生讨论、畅所欲言)1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 2人民包括哪些人?在我国现阶段,包括 和其它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 、拥护社会主义的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3我国人民的地位: 4哪些人不属于人民?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活动二:阅读第5页相关材料,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归纳)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1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2公民权利的含义 (例如: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3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 (例如: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活动三: 辨一辨 (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人民政治概念,与其相对应是敌人;公民法律概念,与国籍密不可分;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也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力的人。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 (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是否享有公民权利?是,比如同样享有隐私权但不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服兵役义务。4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归纳到书上)5我国的公民属于哪些人?凡具有 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活动四:阅读第6页小寒的相关材料,议一议: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没有得到 的保障说明:我们享有的权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 。6权利的法律保障 我国通过建立以 为核心(母法)、以 (制定各部法律)和(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活动五:填好第7页一些具体法律和保障公民权利之间有什么关系?立法保障活动六: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见教材P7页材料)议一议: 傅某把6名学生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 6名学生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司法保障)司法保障三、课堂小结: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四、你收获了什么五、教学反思:回民中学八年级(下)思想品德讲学稿课题: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2.27执笔: 审核:初二政治组 总课时:2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认识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了解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学会正确行使公民权利。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学会寻求法律的保护。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合法、有效地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教学难点: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学时安排:一课时学法指导: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我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并予以保障的公民权利。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究竟有哪些权利呢?又应该怎样行使这些权利呢?(二 框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二阅读教材8页-12页,并完成以下内容。(一)公民权利的广泛性阅读第8页田甜的相关材料并完成相应问题,可以看出:1.公民权利具有 性;2.找出并标记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宪法规定的9点)3. 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二)正确行使权利活动一:学生阅读第9页冯某养狗的案例并完成相应问题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只有尊重他人的权利,承担自己对他人应负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才能更好的享有自己的 。结论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 。活动二:、学生阅读书本非典的案例并完成相应问题,蒋某的所作所为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吗?其危害是什么?世界上从来不存在为所欲为的权利,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 。只有国家、集体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和充分实现。结论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 。活动三:学生阅读书本造纸厂厂长的案例,讨论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制的,都要受法律的制约。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哪些方面的限制?(书上标记)结论3:要在 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活动四:学生阅读书本球迷打算游行的案例并完成相应问题(1)提问:这些球迷将要实施的行为,受法律的保护吗?(学生辩论方式展开讨论)(2)帮助学生认识行使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3)引导学生全面看问题,即一方面看到这是爱国的情感和表现,对此应充分给予肯定;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得到批准方可采用游行方式表示庆贺,得不到批准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示庆贺。(4)了解相关链接关于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结论4:要以 方式行使权利。学以致用(1)学生阅读老吴家和小辛父母的案例(2)学生回答书本问题,教师检查掌握知识的情况。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但是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四个方面,即四个结论,学生强化记忆)。三、课堂小结:我们享有广泛的公民权利,但我们不能滥用权利为任意妄为,否则就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合法权益,最终把自己葬送在所追求的权利上。四、你收获了什么?五、教学反思回民中学八年级(下)思想品德讲学稿课题:公民的义务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2.30执笔: 审核:初二政治组 总课时:4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2、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教学重难点: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学时安排:一课时学法指导:情感激励法;设疑讨论法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 从活动“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导入、请学生仔细阅读P14图文资料,然后填写表格。(学生分四组讨论)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 ,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 。这些义务来自 、 、 、 等各个方面。其中, 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学生齐声朗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一、我们的法定义务(一)我们为什么要履行法定的义务。(6分钟)活动一:案例分析:小珊应该纳税吗?(学生讨论)教师小结(相关链接)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 。我们每个人既是 的主体,又是 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 观念,依法行使 、维护 ,而且要增强 观念,依法履行 。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自学履行义务也是爱国的表现。朗读并请学生说说马克思的话的意思。(二)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些义务?(8分钟)活动二:学生阅读教材P16 第一段正文部分完成下列内容:、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 2、“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我们的道德义务(一) 道德义务的含义以及道德义务与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10分钟)活动三:学生阅读小龚的案例,并结合P17页第一段和相关链接完成下列内容:1、道德义务: 。2、广义的义务,既包括 ,又包括 。3、公民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 。4、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相关链接)联系: 区别: (二)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6分钟)1、案例分析单先生的行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称赞?(学生回答)2、基本道德规范 、 、 、 、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要履行很多的义务。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公民履行义务,是每个人责无旁贷。当堂训练:(见篇子)(10分钟)教学反思:当堂训练:(公民的义务)一、火眼金睛辨是非1、公民的某些义务可以放弃不必履行。( )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基本义务。( )3、自觉履行义务,是爱国的一种表现。( )4、赡养年老的父母只是一种道德义务,不是法定义务。( )5、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细心领悟来选择1、小王过去常常以上学时间紧为由,骑车闯红灯,通过最近的法律知识学习后,他开始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对小王转变起作用的法律知识是().我国公民的权力是法律赋予的.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有人身自由.我国公民有行使自己权利的自由2、“我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领受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爱因斯坦的这段话表明().不尽相应的义务,社会就不存在行使相应权利的条件.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公民可以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爱因斯坦不愿依靠别人3、在人们广泛享用计算机网络的同时,我国政府又的网络的合理使用制订了相应的规定,并要求公民遵守这些规定。这表明( )A、权利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义务是国家规定的B、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政府规定的C、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公民先享有权利,承担义务4、在我国,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主体是( ) A.全体公民 B.全体人民C.共产党员 D.领导干部5、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是:依法纳税 受教育 宗教信仰自由 遵守宪法和法律( )A. B C. D.三、材料简答题1、纷繁的世界,多彩的舞台,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公民”。在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每个公民都可能“扮演”各种角色:子女、家长、学生、教师、顾客、营业员亲爱的同学,你可知道,每当我们扮演这些角色的时候,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扮演好公民这一角色。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对你的观点加以简要说明。当堂训练:(公民的义务)一、火眼金睛辨是非1、公民的某些义务可以放弃不必履行。( )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基本义务。( )3、自觉履行义务,是爱国的一种表现。( )4、赡养年老的父母只是一种道德义务,不是法定义务。( )5、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细心领悟来选择1、小王过去常常以上学时间紧为由,骑车闯红灯,通过最近的法律知识学习后,他开始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对小王转变起作用的法律知识是().我国公民的权力是法律赋予的.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有人身自由.我国公民有行使自己权利的自由2、“我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领受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爱因斯坦的这段话表明().不尽相应的义务,社会就不存在行使相应权利的条件.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公民可以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爱因斯坦不愿依靠别人3、在人们广泛享用计算机网络的同时,我国政府又的网络的合理使用制订了相应的规定,并要求公民遵守这些规定。这表明( )A、权利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义务是国家规定的B、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政府规定的C、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公民先享有权利,承担义务4、在我国,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主体是( ) A.全体公民 B.全体人民C.共产党员 D.领导干部5、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是:依法纳税 受教育 宗教信仰自由 遵守宪法和法律( )A. B C. D.三、材料简答题1、纷繁的世界,多彩的舞台,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公民”。在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每个公民都可能“扮演”各种角色:子女、家长、学生、教师、顾客、营业员亲爱的同学,你可知道,每当我们扮演这些角色的时候,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扮演好公民这一角色。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对你的观点加以简要说明。回民中学八年级(下)思想品德讲学稿课题:忠实履行义务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3.4执笔:张立静 审核:初二政治组 总课时:5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法律鼓励做得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得我们坚决不做。2、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教学重难点:如何履行公民的义务? 学时安排:一课时学法指导:情感激励法;设疑讨论法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马克思说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忠实的履行义务。二、学习过程(一)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10分钟)1某中学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1)看18页献爱心图片,某校师生纷纷捐款的图片资料。(2)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2相关链接“五爱”3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举例说明两者的关系:人们的道德水平高了,不但自己会自觉守法,而且敢于同违法现象做斗争。法律所禁止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法律所鼓励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的。法律不可能规范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需要道德来补充。道德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们的心灵,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广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4实践活动: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结论一: (二)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10分钟)1、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的案例(1)阅读材料(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3)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2、实践活动: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作出的行为还有 结论二: (三)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10分钟)1、贾某和姜某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1)阅读材料(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3)他们为什么会触犯法律?我们从中受到什么启示?2、阅读相关链接。3、实践活动: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结论三: 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 ,忠实地履行 ,才能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知道怎样来忠实的履行公民的义务了吗?(三个结论)(5)1 2 3 当堂训练:(见篇子)(10分钟)教学反思:当堂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言行能够体现公民忠实履行法定义务的是().“听说你父亲病了?”“这与我无关,我是领养的。”.“又该交税了。”“让我想想怎样才能少交点或是不交。”.“征兵工作又开始了。”“我符合条件,明天就去报名。”.“妈,开学交学费了。”“我和你爸离婚了,向他要去。”2、下列行为符合我国法律关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规定的有:( )小刘未经同意就拿走小州的运动服小亮把小刚的笔赠送给生活贫困的小余 小伟制止了小李采摘某农场牡丹花的行为小民发现有人正在偷盗施工现场的水泥,便立即拨打“110”报警A. B. C. D.3、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是忠实履行公民义务的又一重要体现。下列违背这项法律规定的行为是()A.张某不是回族人,但在某饭馆吃饭时仍要求服务员不上有猪肉的饭菜B.住校生周某的钱物被同寝室的王某偷去后,周某伙同几位同学将王某打伤并夺回被偷钱物C.一位荆州人将自己积攒的8万元人民币捐赠给大西北的科研机构4、中学生小蒋经常和一些游手好闲的社会青年混在一起,一天晚上和几个哥们因盗窃摩托车被公安机关抓获。因为他().没有行使同犯罪做斗争的权利.做了法律所禁止的事情.做的不是法律鼓励的行为.哥们儿义气观念很强,一念之差做了错事5、懂得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有助于增强我们的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下列对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关系认识正确的有( )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 公民所尽义务越多,享有的权利就越充分权利和义务是彼此制约的 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A、。 B、 C、二、情景探究题某校学生刘某骑自行车上学,路上因闯红灯,被交警拦住,并受到交警的批评;来到学校又被数学老师叫去,因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受到了数学老师的批评;然而刘某却满不在乎地说:“做不做作业是我自己的自由,成绩的好坏是我个人的事。”下午,刘某又因违反校纪,被班主任老师批评,班主任要求他回家请家长并说:“请不来家长不能回教室上课。”刘某回家闲着没事,抱起足球到楼下草坪上踢起来,不一会就被小区管理员赶了出来并受到批评和教育;晚上在家,刘某又因不尊重爷爷,遭到父母的教训。刘某感叹到:“我真是倒霉透顶,一点自由都没有,到处碰钉子!”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说明:(1)材料中刘某“倒霉”的原因是什么?(2)请你为刘某摆脱“倒霉”的困境,设计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当堂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言行能够体现公民忠实履行法定义务的是().“听说你父亲病了?”“这与我无关,我是领养的。”.“又该交税了。”“让我想想怎样才能少交点或是不交。”.“征兵工作又开始了。”“我符合条件,明天就去报名。”.“妈,开学交学费了。”“我和你爸离婚了,向他要去。”2、下列行为符合我国法律关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规定的有:( )小刘未经同意就拿走小州的运动服小亮把小刚的笔赠送给生活贫困的小余 小伟制止了小李采摘某农场牡丹花的行为小民发现有人正在偷盗施工现场的水泥,便立即拨打“110”报警A. B. C. D.3、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是忠实履行公民义务的又一重要体现。下列违背这项法律规定的行为是()A.张某不是回族人,但在某饭馆吃饭时仍要求服务员不上有猪肉的饭菜B.住校生周某的钱物被同寝室的王某偷去后,周某伙同几位同学将王某打伤并夺回被偷钱物C.一位荆州人将自己积攒的8万元人民币捐赠给大西北的科研机构4、中学生小蒋经常和一些游手好闲的社会青年混在一起,一天晚上和几个哥们因盗窃摩托车被公安机关抓获。因为他().没有行使同犯罪做斗争的权利.做了法律所禁止的事情.做的不是法律鼓励的行为.哥们儿义气观念很强,一念之差做了错事5、懂得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有助于增强我们的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下列对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关系认识正确的有( )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 公民所尽义务越多,享有的权利就越充分权利和义务是彼此制约的 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A、。 B、 C、二、情景探究题某校学生刘某骑自行车上学,路上因闯红灯,被交警拦住,并受到交警的批评;来到学校又被数学老师叫去,因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受到了数学老师的批评;然而刘某却满不在乎地说:“做不做作业是我自己的自由,成绩的好坏是我个人的事。”下午,刘某又因违反校纪,被班主任老师批评,班主任要求他回家请家长并说:“请不来家长不能回教室上课。”刘某回家闲着没事,抱起足球到楼下草坪上踢起来,不一会就被小区管理员赶了出来并受到批评和教育;晚上在家,刘某又因不尊重爷爷,遭到父母的教训。刘某感叹到:“我真是倒霉透顶,一点自由都没有,到处碰钉子!”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说明:(1)材料中刘某“倒霉”的原因是什么?(2)请你为刘某摆脱“倒霉”的困境,设计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回民中学八年级(下)思想品德讲学稿课题: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3.23 执笔: 审核:初二政治组 总课时:12学习目标: 1知道人格尊严权的内容。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3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教学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教学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导入新课: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的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辞谢了黔敖又向前走了,终于饿死在路边。看完上述材料,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这种行为说明什么道理?一、预习导学:(通过自学完成有关知识点的练习)阅读教材35页完成预习题(1-4)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 。 这一权利表现为 与 两个方面。具体表为: 、 、 、 。 2宪法第38条规定: 。 3人格尊严不可辱,侮辱者必将受到 ,承担相应的 。4人的名誉是: 。5好的名誉对我们有什么益处? (P36)6维护名誉是我们的 ,名誉集中体现了 ;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 。7侵害名誉的行为的危害:不仅 ,而且 、 、 、 。(P36)阅读教材第38-39页完成预习题(8-13)8我们法律规定,公民享有 。(P38)民法通则第101规定: 。 9什么是名誉权: 。 名誉权主要表现为 和 。10公民享有名誉权的意义: 11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 ; 。12侵犯名誉权的危害:既是 又是 。13侵犯名誉权应该承担的后果: 。二、合作探究:情景材料一:阅读教材34页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假如你是小光,会有什么感受?情景材料二:阅读教材35页材料,回答:好的名誉对我们有什么益处?举例说明。情景材料三:请看教材P36-37大江的委屈。讨论:(1)、品行优良者就一定会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吗?(2)、面对不公正的评价你应该怎么办?(3)、小明侵害大江名誉的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4)、你对同学们的议论有什么看法?课堂小结:法律赋予公民保护自己人格尊严权。一旦有人侵害我们的名誉,我们有权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名誉,同时,我们也一定要做到尊重他人,绝不做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当堂训练:(见篇子)课后反思:回民中学八年级(下)思想品德讲学稿课题: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3.26 执笔:晓丽 审核:初二政治组 总课时:13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2了解公民享有的肖像权和姓名权的具体内容。3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和姓名权。教学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教学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导入新课:我们如何区别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一些知名人物,一个具体的人有两大外在标志: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以容貌将人区别开来);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用文字符号将人区别开来),这就是本课要讲的内容。一、预习导学:(通过自学完成有关知识点的练习)(一)维护姓名权(阅读教材 42页 到44页,完成以下内容)1什么是姓名?(P43)姓名包括 、 、 等,它作为将人区别开来的文字符号,传达了一个特定的个性化意义,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3什么是姓名权?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 、 、 ,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姓名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书中标记)(P43)4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 ; ; 5我们的姓名权受到侵害应该采取什么的方式维权? ; 。 6尊重他人的姓名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姓名权,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 。 7 和 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P43) (二)我有肖像权(阅读教材 40页到42页,完成以下内容)1什么是肖像?肖像是以 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P40)2肖像的制作方法有哪些? 、 、 、 、 、 等。3什么是肖像权?肖像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P40)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 ,包括 、 和 。2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有:(P41) 未经 同意, 不得以 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 、 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等,都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4当公民肖像权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 5 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P41)二、合作探究1情景材料一:一对农村夫妇,生了个胖儿子,夫妇俩开心之余,却为儿子取名发了愁,思来想去,朴实的夫妇就给儿子取名“寿生”,祝他一生平安,长命百岁。思考:(1)什么是姓名?什么是姓名权?其内容有哪些?2情景材料二:寿生渐渐的长大,转眼来到了省城读中学,为了能培养他成材,父母亲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寿生也很懂事,在校非常关心集体,热心助人,成绩优异,在一次省奥数竞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可最近他却不想去上学,并且向父亲提出改名换姓。因为他父亲姓秦,所以同学嘲笑他,叫“禽兽生”,但是遭到父亲的拒绝,说他忘恩负义。思考:(1)你认为寿生可以更改自己的姓名吗?(2)他爸爸有权阻止吗?说说理由。3情景材料三:在寿生的强烈要求下,终于改名为秦哲凯。16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物理专业。大四时,他申请到美国某大学深造。他的同学马磊得知秦已被该大学录取后,抢先从信箱里窃取了秦的邀请信,同时以秦哲凯为名拒绝接受邀请,并推荐了他自己。思考:(1)马磊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学生回答)(2)你身边还有哪些侵犯姓名权的行为?4情景材料四:大学毕业时,全班开心地留下难忘的毕业照。可是,两个月后,秦哲凯却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照片,手里还拿着一盒营养品,俨然像该保健品的形象代言人。秦哲凯立即打电话到该公司进行交涉。思考:该公司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5情景材料五:做贼心虚的保健品公司接到秦哲凯的电话,说公司一时疏忽没跟他商量就拍摄了其照片,并答应支付给他一定的广告费。秦哲凯认为自己家庭贫穷,以后还要出国留学,为了不给父母添麻烦,他就答应了,但他要求自己的照片只能在该报纸上使用 .思考:秦哲凯行使了什么权利?具体包括哪些方面?课堂小结:法律赋予公民保护自己人格尊严权。一旦有人侵害我们的肖像权和姓名权,我们有权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肖像权和姓名权,同时,我们也一定要做到尊重他人,绝不做有损他人肖像权和姓名权的事。当堂训练:(见篇子)课后反思:回民中学八年级(下)思想品德讲学稿课题: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4.9 执笔:晓丽 审核:初二政治组 总课时:16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并探索出个人隐私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方法以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自主地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培养对他人的信誉感和责任感,憎恶侵犯公民隐私的行为。 教学重点: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隐私,我们每个人都有隐私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那么,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框尊重和维护隐私一、预习导学:(通过自学完成有关知识点的练习)(一)、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阅读教材P51-52,完成以下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人隐私?()尊重他人隐私,要树立 。列举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第一、干涉他人 ,搬弄是非、 、扰人安宁;第二、因好奇而热衷于打听别人的 、传播 。我们要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若干陋习。()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 。个人隐私权里饱含着两种最忠实的守护,那就是 。(3)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彼此的尊重,尊重彼此间的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 的呼唤,有助于树立 。 (二)、依法维护隐私权(阅读教材P53-55完成以下内容)1.个人隐私受 保护2.列举侵害隐私权的行为(1)监视、窥视他人 ,以 、 等手段千方百计剌探他人的秘密;(2)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 ,非法利用他人的 等。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 。3侵扰他人隐私权的后果: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 的行为,也是 行为,要受到 的追究。4.运用法律武器维护隐私权的具体方式:当我们的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勇敢地拿起 ,采用自行与侵权人 或请求 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其侵权行为、赔礼道歉;若侵权造成了较大的精神痛苦,受害人有权要求 。5.青少年如何增强自我保护隐私意识?(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护安全培训方式方案课件
- 农业安全知识培训会课件
- 别想欺负我课件
- 内镜护士培训课件
- 内部转岗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人身保险营销方案(3篇)
- 内训会员工心态课件
-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培训
- 2金木水火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 燕子》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
- 2025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清单
-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件
- 职工医疗互助讲课课件
- 《酒店新员工培训》课件
- 实习动员大会主持词开场白范文
- 小学信息科技《数据与编码-探索生活中的“编码”》教学设计
- GB/T 28619-2024再制造术语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教案集
- DL∕T 5372-2017 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
- DZ/T 0462.3-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3部分:铁、锰、铬、钒、钛(正式版)
- 农村特岗教师聘用合同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