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 新题预测练1 机械运动.doc_第1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新题预测练1 机械运动.doc_第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新题预测练1 机械运动.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中考物理总复习 新题预测练1 机械运动撰写人:_时 间:_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为了方便市民,我市在市区不同位置设立了自行车停取处。一天,小明用卡取自行车去上学,如图所示。在行驶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公路两旁的房屋B.公路两旁的树C.他骑的自行车D.对面驶来的汽车答案:C解析:小明相对于公路两旁的房屋、公路两旁的树木、对面驶来的汽车等物体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小明相对于自己所骑的自行车,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2.(20xx湖南益阳中考)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答案:D解析: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选项A错误;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选项B错误;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的位置都是变化的,所以都是运动的,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3.如图为A、B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个小车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对A、B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A做变速运动,小车B做匀速运动B.小车A做匀速运动,小车B做变速运动C.小车A、B都做匀速运动D.小车A、B都做变速运动答案:B解析:A车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一直不变,故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B车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越来越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B正确,A、C、D错误。4.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m的颗粒物,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2.5 m=2.5 m10-6 mB.2.5 m=2.510-5 dmC.2.5 m=2.510-6 cmD.2.5 m=2.510-9 m答案:B解析: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 km=103 m=104 dm=105 cm=106 mm=109 m=1012 nm。进行换算时,将数值看作倍数,然后依据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5.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是()A.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直接进行测量B.测乒乓球的直径时,直接测量就可以了C.测量地图上铁路线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棉线和曲线重合来测量D.测数学书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100张同样纸的厚度,然后除以100答案:D解析: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可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再把测量结果除以测量的个数,就可以得到这个微小量的量度,这种方法叫做累积法,D选项采取的就是累积法,D正确;一张纸的厚度无法直接测量,A错误;乒乓球的直径无法直接测量,应采用替代法进行测量,B错误;采用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可让无伸缩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做好记号,然后拉直,用刻度尺测量,C选项棉线有弹性,错误。6.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地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乙两车的速度相同B.甲通过2.4 m时,乙通过3.6 mC.经过3 s,甲、乙相距0.3 mD.两车相距1.2 m时,运动的时间是6 s答案:C解析:观察(a)、(b)两图可得:v甲=0.4 m/s,v乙=0.3 m/s,A选项错误;甲通过2.4 m用时6 s,乙在6 s时通过了1.8 m,B选项错误;经过3 s,甲通过1.2 m,乙通过0.9 m,甲、乙相距1.2 m-0.9 m=0.3 m,C选项正确;运动的时间是6 s时两车相距2.4 m-1.8 m=0.6 m,D选项错误。7.根据图中所给A、B两物体的s-t图象,判断对应的v-t图象哪个是正确的()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A物体的距离不随时间变化,因此A物体是静止的,B物体的路程随时间成正比例增加,即B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A图中A物体匀速运动,B物体加速运动,不符合题意;B图中,A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C图中,A物体加速运动,B物体减速运动,不符合题意;D图中,A、B两个物体都做加速运动,不符合题意。8.我们可以用物体经过的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所示,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A点运动到B点:第一次先从A到D,再从D到B;第二次直接从A到B。则物体的两次运动()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答案:B解析:在从A到B的过程中,两次的初始位置和末位置是相同的,所以位置的变化是相同的;第一次的运动轨迹是从A到D,再从D到B,第二次的轨迹是直接从A到B,所以两次运动的路程是不同的。9.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过了一会儿又看到车尾。关于火车与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A.火车静止,汽车运动B.火车运动,汽车静止C.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火车的速度等于汽车的速度D.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答案:C解析:小明先看到火车的车头,后看到火车车尾,以汽车为参照物火车是向前运动。汽车有三种情况:如果汽车静止,火车是向前运动的;如果汽车向前行驶,火车也向前运动,火车的运动速度比汽车大;如果汽车是向后倒车,火车可能是静止,可能是向前运动,也可能是倒车但是比汽车的倒车速度小。因此不可能是C。10.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答案:B解析:由题图得出,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路程先变小、后变大,所以小球的速度是先变小、后变大;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将加速下落,故A不符合题意;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先是向上沿斜面运动,速度越来越小,到一定高度后又沿斜面向下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B符合题意;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8分)(20xx重庆中考)重庆高速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得到了一定遏制。如图所示,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乘客发现测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为参照物。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在通过9.45 km的测速区间用时270 s,其平均速度为km/h。根据该路段限速100 km/h的规定,该车驾驶员受到了相应处罚。答案:汽车(自己)126解析:以汽车或自己为参照物,测速提示牌相对于汽车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所以他会感觉测速提示牌往后退;t=270 s=h,该车的平均速度为v=126 km/h。12.(4分)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s。答案:337.5解析: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 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 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5 min=330 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 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 s,指针在7.5 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7.5 s,即停表的读数为330 s+7.5 s=337.5 s。13.(4分)某次测量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答案:2.35解析:在(1011) cm之间有10个小格,那么每一个小格就是1 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0.1 cm,测量的起始刻度是10.00 cm,物体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12.35 cm,所以物体的长度即为两刻度值差L=12.35 cm-10.00 cm=2.35 cm。14.(4分)(20xx广东广州区中考模拟)母亲用三轮车把小朋友接回家(如图甲所示)。(1)若车在一段长800 m的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行驶时的s-t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得:车前进的速度为m/s,走完这段公路需要用时s。(2)有一自行车以4 m/s的速度与三轮车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朋友相对这辆自行车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3)若母亲以3.6 km/h的速度匀速直线步行通过这段路程,在图乙中作出她走过这段公路的s-t 图象。答案:(1)4200(2)静止(3)见解析解析:(1)根据s-t图象可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三轮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t=4 s时s=16 m,其速度为v=4 m/s;由v=得,走完800 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t=200 s;(2)小朋友坐在车里,相对于三轮车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三轮车做参照物,小朋友是静止的;(3)母亲步行的速度3.6 km/h=3.6 m/s=1 m/s,由s=vt可知,母亲第1 s、2 s、3 s、4 s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 m、2 m、3 m、4 m,利用描点法可作出她走过这段直路的s-t图象;如图所示。15.(8分)有一段用固定镜头拍摄的一列武广高铁动车组视频,小田通过播放该视频来测算列车运行速度。已知列车长度是s,测算的步骤如下,请将步骤C补充完整,并排列测算步骤的合理顺序(填字母)。A.记下机车头到达观测点的时刻。B.计算整列车通过观测点所用时间t。C.在画面上选择一个。D.利用v=计算出列车运行的速度。E.记下机车尾到达观测点的时刻。答案:CAEBD观测点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等于物体单位时间通过的距离,要测列车运动的速度,先选择观测点,再测量列车通过观测点的时间,利用v=计算出列车运行的速度。16.(16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cm26时间t/s4平均速度/(cms-1)15(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答案:(1)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cm6490时间t/s26平均速度/(cms-1)1316(2)不是。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解析:(1)根据乙、丙两处小车的位置,可以读出两位置的距离是64 cm,根据甲、丙两处小车的位置可以读出两位置的距离是90 cm;根据甲、乙两个位置上的数字钟的数字可以读出此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2 s,同样可以读出或算出小车在甲、丙之间所用的时间是6 s;计算表中的两个平均速度时,要用相应的路程除以在这段路程上所用的时间。(2)因为小车在每一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不相同,所以小车全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17.(16分)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 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