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通报..doc_第1页
全省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通报..doc_第2页
全省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通报..doc_第3页
全省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通报..doc_第4页
全省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通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省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通报省发展和改革委2009年4月24日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政策措施,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开局平稳。初步核算,一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0亿元,同比增长6%(全国为6.1%),增幅回落5.4个百分点。(一)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形势好于预期。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3亿元,同比增长49.6%(全国为28.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4.6亿元,增长72.8%。争取和落实国家新增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去年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项目完成投资37亿元。争取今年新增1300亿元中央投资53.4亿元,投资计划将于近期全部下达。争取地方政府债券60亿元。大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各部门提前介入,超前服务,项目单位克服冬季施工困难,建设项目明显增多。亿元以上项目开复工12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30个。哈尔滨东轻铝合金板带材、一重大型铸锻钢基地和牡丹江中油页岩油等省政府重点推进的大项目开复工建设。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快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4亿元,增长11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1.1亿元,增长32.2%,占全省投资的59.4%。在哈尔滨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大庆民用机场和中央扩大内需等项目带动下,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1.1亿元,同比增长1.9倍。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挥。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73.6亿元,同比增长19.3%(全国为15%),增幅与去年同期持平。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保持较高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8%(全国为11.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7.5%(全国为8.6%),为提升消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家电下乡”、“汽车购置税下调”和“燃油税改革”等刺激消费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助推了老百姓的消费热情,提振了消费信心。全省家电下乡产品共计销售9.3万台,汽车销售额增长35%。受益于假日旅游和大冬会效应,全省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22%,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9%。在食品消费价格持续走低影响下,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连续2个月出现负增长,3月份环比下降0.7%,同比下降1.8%,累计下降0.7%(全国下降0.6%)。备春耕生产形势喜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1.8亿元,同比增长4.2%(全国为3.5%)。种植意向基本确定。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7亿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以上。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粮食种植面积突破4800万亩,优质专用粮食种植面积达90%以上。春耕物资和资金准备充足。筹措春耕生产资金310多亿元,春耕所需化肥、种子、柴油、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下摆到户。自然条件较为有利,土壤墒情较好,春播生产开始启动。农业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深松整地5500万亩,新建水稻育秧大棚16.3万栋,打抗旱井1.2万眼,清淤渠道4300公里,新增小型集水工程240处,新增蓄水能力3200万立方米,购置抗旱设备1.2万台(套),维修机井2.6万眼、泵站500余处。农业技术培训积极有效。培训农业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500多万人次。工业生产逐步企稳。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51.9亿元,同比增长3.5%(全国为5.1%)。工业增速环比提高。3月份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环比提高6.4个百分点,比1月份提高9个百分点。13个市地工业增加值全部实现增长,大兴安岭和黑河增幅分别为63.4%和44.9%。行业保增长取得初步成效。食品、医药、建材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值分别增长19.5%、16.6%和40.9%。装备、石化、能源、冶金行业下行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产值分别下降0.4%、10.2%、35.6%和11.3%。停产半停产企业减少。3月份,全省停产半停产规模以上企业575户,比2月份减少178户。用电量、铁路运量等指标好转。3月份当月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16.5%。铁路运量同比下降1.1%,环比增长19.4%。服务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75.1亿元,同比增长11%(全国为7.4%)。旅游业运行平稳。积极采取措施,扩大旅游消费。借助“大冬会”热效应,适时启动“体验大冬会,激情冰雪游”活动。一季度,全省接待国内游客2437.2万人次,增长18.7%;国内旅游收入137.7亿元,增长18.1%。房地产业呈现回暖迹象。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增长,完成投资6.2亿元,增长37.8%(全国为4.1%)。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0.9%,下降幅度有所缩小。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城市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二手房交易价量同涨,交易面积改变了近几年的下滑趋势,从2月份开始增长,交易价格上涨15.3%。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哈尔滨市和大庆市被确认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呼叫中心基地建设进展顺利,黑龙江省联通呼叫中心600个业务席位建成,哈尔滨银行呼叫中心近期将投入运营。服务外包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一季度华拓数码从业人员增加近300人,黑龙江海天地理信息等6家从事数据处理的企业规模均接近400人。财政金融支持有力。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3亿元,同比增长12.9%,增幅回落13.9个百分点,在全国地方增幅排序第6。3月份当月,一般预算收入增幅止跌回升,同比增长11.1%,比上月回升12.5个百分点。地方小税种和非税收入快速增长,拉动效应明显。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52.8亿元,增长41.6%。重点支出保障有力。粮食补贴资金92.9亿元全部拨付到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75.2%,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6倍。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00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5424.2亿元,比年初增加844亿元,今年前三个月新增贷款比去年全年增量还多149.5亿元。从新增贷款投向上看,支持三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贷款新增额占全部短期贷款新增额的36.6%。商业贷款占全部短期贷款的35.1%。工业贷款投放速度加快,比年初增加23.5亿元,同比多增35.6亿元,工业贷款新增额占全部短期贷款新增额的6%。大项目信贷投放明显增多。在电力、交通、城市基础设施、教育及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领域大项目带动下,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181.2亿元,同比多增117.2亿元。消费信贷回暖。汽车消费贷款比年初增长62.3%,住房消费贷款比年初增长2.1%。保民生工作力度加大。社会保险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到1011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全面推开。研究拟定了解决五七工和家属工养老保障问题的政策。及时足额拨付城乡低保、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和春荒期间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季度,非煤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面积202万平方米,廉租住房保障1.9万户,经济适用住房竣工面积1.4万平方米、268套。林区棚户区改造第一批投资计划已下达。“三供两治”工作稳步推进。“污水”和“垃圾”规划修订工作结束,“供水”、“供热”和“燃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一批大项目前期进展顺利。第四批75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计划编制完成,饶河县连片开发试点项目进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事故总量明显下降,共发生各类事故1336起,下降43.6%。死亡323人,下降26.1%,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国家下达控制考核进度指标之内。以上情况表明,省委、省政府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方针和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去年四季度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措施是及时、有力、有效的,各地区、各部门贯彻省委的决策和部署是得力的。(二)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仍在持续恶化,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态势仍未改变,金融市场动荡和实体经济下滑相互作用,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在这种情况下,我省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比较突出,一些重要经济指标仍在下滑。工业增长回升乏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虽然逐月回升,但同比只增长3.5%(若扣除大庆油田因素,增速为16.2%),增幅同比回落11.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全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下降22.5%,实现利润下降70.4%(若扣除大庆油田因素,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4%;实现利润35亿元,同比增加37.1亿元)。石油开采业对全省下拉作用加剧。截至3月末,原油产量和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9%和59.5%,影响全省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372亿元和220亿元,分别负向拉动21.9和58.7个百分点。虽然非油产业如煤炭开采、农副食品加工、医药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均有所回升,但这个低速回升抵不过原油行业的下降。原油、钢铁、焦炭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原料生产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增加。装备制造业、化工行业部分订单延期交货,主要产品产量大幅下降。多数装备制造企业新订单同比减少3040,部分企业调减生产计划,可能形成较长时期的负向拉动。中小企业签约合同下降,合同签约率同比下降了16%,合同履约率下降了32%左右。减员11.3万人左右,出口型企业和煤炭加工企业减员较多。财政收入增长趋缓。受国际原油价格同比大幅下降影响,全省原油收入(国内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合计减收14.9亿元,下降71.3%,拉低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增幅11个百分点。若没有大的税收政策调整或原油价格大幅回升,财政收入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十分困难。就业再就业压力增大。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5.5万人,同比下降2%。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万人,下降10%。金融危机以来共有1517户企业裁减人员2.4万人。在组织的各种毕业生就业服务和招聘活动中,企业用人单位和需求量同比均下降50%。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突出。截至3月末,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平均签约率为3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个百分点。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和转移就业的压力增大。我省因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近20万人。全省外出务工人员比去年同期减少7715人。进出口形势比较严峻。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37.4亿美元,同比下降13.3%(全国下降24.9%),其中,出口下降6.3%,进口下降25.9%。1月份进出口总额增长7.3%,2月份当月下降28%,3月份当月下降24%。俄罗斯经济大幅衰退和贸易限制性政策的集中实施导致我省对俄贸易大幅下降,对俄贸易额同比下降38.2%,环比多降7.8个百分点,影响全省进出口总额增幅下降19.5个百分点。同时,利用外资也出现负增长。全省新批外商投资项目数、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三项指标全线下滑,同比分别下降11.1%、18.2%和31.7%。奶牛和生猪生产效益下滑。受国内奶粉消费低迷和国际低价大包粉大量涌入影响,牛奶价格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下跌,目前在2元/公斤左右,同比下降22.8%,饲养一头单产5吨的奶牛接近盈亏平衡,部分奶户处于微利或保本状态,今年上半年奶业形势不容乐观。受肥猪出栏数量增长而市场拉动能力不强影响,生猪价格自今年3月以来下降较快,目前活猪价格为11.5元/公斤,同比下降25.8%;仔猪价格为19元/公斤,同比下降43.3%。饲养一头自繁自育肥猪利润空间仅有50至100元,外购仔猪接近盈亏平衡点,预计上半年生猪生产将保持微利。总体来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省经济发展将会面临较大困难和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保增长的形势十分严峻。一季度我省地区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6%,要完成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的目标,后三个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幅需达到12.2%。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蔓延,生产资料市场需求不振的大背景下,实现这一增幅是有难度的,需要我们做好在较长时期内应对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但也要看到,随着国家和我省扩大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效应的逐步显现,“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稳步推进,以及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止跌回升,我省经济增长减速的态势有望在二季度得到遏制。同时,由于我省一季度经济总量占全年比重不高,且经济运行走势具有前低后高的特点,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就一定能够顺利度过经济发展的困难期,实现保增长的目标任务。(三)当前,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切实抓好保增长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央和省里围绕扩大内需保增长出台了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要确保政策收到实效,关键是要抓好落实。要重点加强中央新增预算内投资的监管工作,确保国家资金按时拨付,合理使用,尽快形成实物量。要加快实施八大经济区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十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要加强部门间配合与协作,努力形成保增长的工作合力,真正把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抢农时、夺积温、抗灾害、保春种,把各种作物都种在丰产期,高标准高质量打好春耕生产战役。进一步稳定奶业发展,千方百计保护奶牛生产能力,加强对生鲜乳的销售和监管,大力支持乳品企业生产。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大对大豆加工企业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集中抓好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总量扩张和全程监管。采取“以奖代投”方式加快城镇、村屯和平原绿化步伐,推进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积极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和返乡创业培训,引导和鼓励“回流”农民工返乡创业,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第二批试点工作。加快推动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实现结构优化升级。认真研究国家出台的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按照产业链发展思路,结合优势、重点企业和产品,谋划项目,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用好用足国家支持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兼并重组特别是跨地区兼并重组。按照有保有压的要求,综合运用金融、环保、土地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使落后产能尽快退出市场。运用政府采购等手段支持优质和有潜力的本地产品。完善落实支持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相关政策。积极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支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制药、信息通讯和现代服务等产业。进一步加强大项目建设工作。坚持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扩大内需保增长的重要途径,继续深入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积极做好中央投资项目的申报争取工作,加强与中直企业投资项目的合作与共建,努力增加项目储备。突出抓好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建设,千方百计落实项目配套资金,争取政府特定贷款,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并取得实效。进一步加强大项目目标考核制度建设,完善考核办法,真正把大项目建设目标落实到地市和部门。健全完善大项目推进机制,围绕交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进一步畅通大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开展联合审批现场办公,提高项目建设效率。积极实施对外贸易多元化战略。面对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的挑战,继续加强与俄罗斯远东开发规划项目对接,加快对俄出口加工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市场分析研究,根据市场需求动态变化情况,及时向企业提供重点国别贸易政策和贸易信息。充分发挥各类平台作用,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帮助企业寻求贸易发展商机,拓宽对外贸易渠道,促进对外贸易、投资活动的开展。规避贸易摩擦,鼓励企业以入股、参股资源类产品以及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