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高一语文考试卷模板.doc_第1页
南通高一语文考试卷模板.doc_第2页
南通高一语文考试卷模板.doc_第3页
南通高一语文考试卷模板.doc_第4页
南通高一语文考试卷模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期未试卷 第 6 页(共 6 页)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未考试卷高一语文说明:1本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填写班级、姓名、考号,在右下角填上座位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3请将所有答案按照题号填涂或填写在答卷纸相应的答题处,否则不得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A 启碇(dng) 攻讦(ji) 通衢 (q) 茕茕孑立(ji)B 缱绻(jun) 孱头(chn) 参乘(shng) 昙花一现(tn)C 愧怍(zu) 堙没(yn) 户牖(yu) 刎颈之交(wn)D 觇视(chn) 纾祸(sh) 赊账 (sh) 残羹冷炙(zh)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建国初期,英雄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因人成事,凭自己的力量初步建立起新中国的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基础。B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即使是读闲书,看到精妙处,还会忍不住拍案叫绝。C我知道这本书是你珍爱的东西,我一定注意保护,不出一个月,我一定完璧归赵。D地处水乡泽国的这所百年老校,河穿校园,校跨碧波,风车炫无色,鲜花艳四季,实在是一个秀色可餐的所在。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B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C“两会”期间,省政府与铁道部在北京就加快推进江苏铁路建设的问题举行了会谈,提出江苏铁路网在全国率先实现公交化,成为世界一流水平铁路网的构想。 D朝夕相处,谁也不能保证不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4. 仿照下面的形式,以“春之色”或“夏之色”为句首,另写一组句子。(5分)例句:冬之色为寒的白,如瑞雪,如冰块,蕴含了万物的苏醒。仿句: 5. 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图书状况完好无损损坏较轻损坏较重损坏严重图书数目册20000250004000015000(1) 概括图表所反映的情况: (2分)(2) 提出一条中肯的建议: (2分)二、文言文阅读(30分)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3分)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人皆得以隶使之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择善而从之乃使其从者衣褐 (6)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且庸人尚羞之 而轻伯夷之义君安与项伯有故A/ (6)/ B/(6)/ C/ / (6)/ / D / (6)/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3分)A其 吾其还也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B之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C而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D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击沛公于坐8. 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3分) 例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D大王来何操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参子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於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于奋胡治乎? 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注】 富:这是一种修辞方法,指太子年岁还轻,来日方长。 洗沐:沐浴,官吏五日以休沐。因借指休假。乃者:往日,上次。 顜(jing):明确。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即召除为丞相史 除:免去官职 B 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按:查办 C 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趣:赶快 D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郤:同“隙”,嫌隙,感情上的裂痕10.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静无为 ”的一组是3分 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 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 吏舍日饮歌乎。 亦歌呼与相应和。 A B C D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曹参起初微贱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有了深交。 萧何在临终时,向皇帝推荐的的贤臣只有曹参。 B 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C 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意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 D 曹参的儿子到假日回家后,闲暇时侍奉父亲,把皇上的话变成自己的话劝谏曹参,却遭到曹参的责罚。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3分) 。 (2)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2分) 。(3)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3分)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三、古诗鉴赏(8分)1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昭君怨 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1) 上阕吟咏的景物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分) 。(2) 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1分)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1分)(1)故木受绳则直,_ _。 (荀子 劝学)(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 (韩愈师说)(3)纵一苇之所如, 。 (苏轼赤壁赋)(4) ,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5)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6)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7)亦以明死生之大, 。 (张溥五人墓碑记)(8)日月忽其不淹兮, 。 ( 屈原离骚)(9)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所宜深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10)吾所以为此者,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11)惟草木之零落兮, 。 (屈原离骚)五、现代文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人总是觉得几乎一切鸟都是美的,可爱的。一切太多,如果只许选一种,以期情能专注,我必选“燕”。我是北国城(长城)南人,成年以前住在乡下,先是土坯屋,后改砖瓦屋,都是祖传形式,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靠东西各间住人,中间一间两旁砌柴灶,这一间前部有门,有意思的是前部的门,两层:靠外的方形,只遮下半,向外开,名为风门;靠内的左右两扇,高及顶,向内开,白日大敞,入睡前才关闭。这样,起来之后,入睡之前,这前门就总是半敞着。是不是欢迎燕来住半年,生儿育女呢?说不清楚,因为祖祖辈辈都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总是公历四五月之间,估计就是去岁那一对,回来了。门外罕有长者车辙的小家小户添了热闹,风门之上,燕飞入飞出,早期是衔泥筑巢或补巢,其后是产卵孵化,再其后是打食喂雏鸟。人也忙,因为正是春种的时候。现在回想,其实不是因为都忙,而很可能是都具有(无意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大德,才能够如此和平共处。关于和平共处,还可以具体说说。只说两件,都属于克已谅人的,先说燕一方,巢筑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灰白色,作簸箕形,口敞开,向外偏上,农家早中晚三顿饭都要烧柴,烟气火气上升,推想在巢里必不好过,可是没看见有不安然的表示。再说人一方,吃饭放矮长方桌,位置恰好在燕巢下,小蒴黄口待食的时候常有粪便落下,怎么对付呢,照例是饭桌移动位置,而不说抱怨的话。人燕和平相处,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取其诗意,可以说是羲皇上的境界。羲皇上与现代化难得协调,于是由二十年代后期起,我出外上学,离开乡村的祖传式房,改为住学校宿舍,住北京的四合院,门不再是上部半敞的风门,室内不见檩,也就再也不见燕巢以及燕飞入飞出了。有时想到昔日,很怀念。幸而还有个余韵,是七十年代早期,我由干校放还,人未亡而家已破,当然还要活下去,只好到北京大学女儿家寄居。住房是五十年代建的四层砖楼,比较高大。我们夫妇住的一间南向,前面有阳台,未用玻璃封闭,因而成为敞而且亮。记不清是哪一年,四月末或五月初,竟飞来一对燕,选定上方近西南角,筑巢了。我很高兴,想到又可以与燕结邻,心里热乎乎的。巢筑得不慢,常常见“空梁落燕泥”。及至筑成,我吃了一惊,竟不是簸箕形,而是鱼壶形,长圆,近上部的一旁开个小口,仅能容燕身出入。我至今不明白,是另一种燕呢,还是在乡随乡,在城随城呢?两种巢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家乡那一种,因为可以看见雏鸟的黄口。但总是又来身旁了,应该庆幸。庆幸之余,有时想到次年,至时还会回来吧?不负所望,次年的春末准时回来。可是像是心不安定,先是利用旧巢,不久又筑新巢。也许对环境有什么意见吧,第三年回来,飞旋几次,看看旧居,远去,就不再来。其后是时和地更现代化,我迁入北郊一座高层楼,居室有窗,有阳台,都封闭,蚊蝇尚不能入,更不要说燕了。由楼窗下望,有空地,却永远看不到“乍晴池馆燕争泥”的景象。常想到乡村的旧居,可惜先则人祸,家里人都散而之四方,继以天灾(地震),房屋倒塌,现在是连遗迹都没有了。其他人家,会不会仍保留祖传的遗风,年年有旧燕归来飞入飞出呢?但愿仍是这样。不过,纵使能够这样,总是离我太远了。那么,关于旧燕,我所能有,就只是一首昔年作也未能离开失落感的诗了,这是:漫与寒衾梦绣帏,天街细雨湿春衣。年年驿路生春草,旧燕归时人未归。 (选自张中行散文集旧燕有删改)15、从全文看,作者描绘了燕子的哪几种生活情形?5分 16、第节作者详细描写了燕巢的形状,试分析其用意。6分 17、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18、作者说“羲皇上与现代化难得协调”,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六、作文(70分)19请以“真不容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议论类文章要观点明确,材料典型,分析合理;写记叙类文章要主题明确,素材鲜活,描写生动。命题、校对、制卷:成玉芬 审核:陆真杰班级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