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以石为景——论景观中的山石艺术.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以石为景——论景观中的山石艺术.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以石为景——论景观中的山石艺术.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以石为景——论景观中的山石艺术.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以石为景——论景观中的山石艺术.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以石为景——论景观中的山石艺术.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 以 石 为 景 论景观中的山石艺术 摘 要 石头质坚、耐磨、耐风化、耐腐蚀,能够保存很久,更重要的是石头随手可 得,使它成为了人类进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天然物质资源。在西方和中国, 石头有着不同的应用。西方,石头被大量应用于建筑、雕塑之中,体现出无处不 在的追求完美造型的人工雕刻艺术。中国,石头的应用手法与西方迥异。中国古 人不仅将石头作为一种传递艺术情趣的载体,更将石头本身作为一种具有审美意 义的自然物质应用于园林中,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山石审美艺术。从 1 8 世纪初开 始,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的园林艺术潮流,中国自然园林构筑模式被引用 到欧洲园林中,出现了英国风景式园林。特别是 1 8 世纪中叶,在“中国热”造园 浪潮的推动下,法国出现了以英国自然风致园和图画式园林相结合的园林形式, 称之为“英中式花园”或 “中国式花园” 。中国的山石艺术在此时也被介绍到了 欧洲,为欧洲园林山石从人工雕凿转向自然写意奠定了基础。随着封建社会的瓦 解,西方追求理性的完美的思维方式迅速传播到中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 考验。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思想、意识的转变也潜移默化地 影响着当下中国山石景观艺术的发展。山石艺术向着更加广阔领域拓展。现代城 市景观中的山石艺术不仅包括自然山石景观,也包括了经过加工的人造山石景观, 它们共同构成了城市景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应该怎样 去应对这样的变化与发展?中国园林中的山石艺术又将何去何从? 本文对中西山石艺术做比较研究,希望通过比较的手法找到中西文化下不同 的山石艺术,从而更好地指导当今中国景观艺术中山石的应用。本文从七个部分 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主要了解石头的基本属性,为探讨“石头何以成为人类文 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作铺垫。第二部分,以举例的方式说明石头在中西文 化发展中不同的应用领域,直观地了解东西方的山石艺术。第三部分,通过比较 的方法,将中国与西方园林山石审美艺术作对比分析,找出各自发展的不同点。 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的掇山叠石之法。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山石艺 术掇叠法的探讨,把握园林山石艺术的精髓,从而更好地指导当今景观艺术中的 山石艺术的发展。第五部分,主要探讨中西园林山石艺术间的交融与发展问题, 分析当今山石艺术发展的趋势。第六部分,主要探讨中国现代园林中山石艺术的 审美转变以及在当代社会思潮下发展中国园林中的山石艺术的有效途径。第七部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i 分,回顾过去,放眼未来。总结山石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展望景观山石艺术 灿烂的明天。 独树一帜的中国山石艺术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随着 社会的发展,世界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各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山 石艺术必然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转 变,历史中的某些因素将不再适应当下大众的心理特征。那么,在这种发展形势 下,我们应该立足“取其精华,丢其糟粕”的思想,创造出更加适合当下社会、 大众心理的优秀景观山石艺术。 关键词:山石 园林 城市景观 多元化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i landscaping by stone on the art of mountain throwing the dregs” , and create more outstanding landscape art of mountain and stone that meets with the society ant the mass. key word: mountain stone, garden, city landscape, multiplied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有关石头的问题 1 第 1 章:有关石头的问题 人们对石头一点都不陌生,早在人类出现前,石头就已经存在。石头房子, 石头桥,石头路,石头工艺品,在生活中我们也能随处见到石头的踪影。 人们现在称呼的“石头”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石头。 说文解字中,对“石”的 解释为: “石,美玉也” 。去年,有一部轰动一时的电影叫做疯狂的石头 。故事 里, “石头”指的就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 ,因为价值连城,屡遭盗窃。在我 们的观念意识中,石头就是一种坚硬的,自然形成的物质。其实,石头的概念远 不止如此。 1 . 1 岩石的形成 全世界已知的矿物大概有 4 3 0 0 多种类,而石头往往是由一种矿物或多种矿物 组合而成的,种类非常繁多。在地质学上,我们通常将“石头”称为“岩石” 。岩 石的形成非常复杂,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按照岩石成因可分为岩浆 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 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占地壳总量的 8 9 % 。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安 山岩等。 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 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 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由岩浆岩或沉积岩在地壳运动中,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后 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等。 1 8 8 9 年,美国地球化学家克拉克曾计算过,虽然岩石是由各种物质元素构成, 但都由氧( o ) 、硅( s i ) 、铝( a l ) 、铁( f e ) 、钙( c a ) 、钠( n a ) 、钾( k ) 、镁( m g ) 8 种基 本元素中的某一种或几种组成,占了元素总量的 9 8 . 5 % 。 1 . 2 石头的物理性质 石头种类极其丰富,当我们在选择、应用、鉴赏、供玩石头的时候,主要是 从石头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即从石头的色、声、触 方面进行把握。 (1 )石的色彩 岩石品种非常丰富,因为产地的不同,其矿物组成和结构均有差异,呈现出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有关石头的问题 2 不同的色彩。不同品种的岩石有不同的色彩,同一品种的岩石也有不同的色彩。 比如,天然大理石有单色大理石和彩色大理石。单色大理石包括汉白玉、象牙白 等白色大理石,中国黑、墨玉等黑色大理石,等等;彩色大理石包括金花米黄、 银线米黄等黄色系大理石,珊瑚红、玛瑙红等红色系大理石,等等。 (图 1 - 1 、图 1 - 2 ) (2 )石的硬度 岩石的硬度主要是指石头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刻划)的能力。它取决于岩石 组成矿物的硬度与构造, 以莫氏或者肖氏硬度表示。 比如, 大理石的莫氏硬度为 3 4 ,花岗石的莫氏硬度则达到 6 7 ,因而具有优异耐磨性。 (3 )石的光泽 岩石的光泽是指石头表面的反光能力。按照反射率的大小,光泽的等级分为金 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和玻璃光泽,后三者统称为非金属光泽。比如, 昆石是中国四大供石之一,其表面雪白晶莹、玲珑剔透,被封为“玉峰玲珑石” 。 (图 1 - 3 、图 1 - 4 ) (4 )石的透明度 岩石的透明度是指石头可以透过可见光的 程度。比如,玛瑙和碧玉,它们都属于石英类矿 物,由于杂质含量不同,玛瑙含杂质较少而呈半 透明,碧玉含杂质较多而多呈不透明。 (5 )石的密度 图 1 - 2 彩色大理石 fig1- 2 brocatel 图 1 - 1 单色大理石 fig1- 1 homochromy marble 图 1 - 3 白玉蝉 东汉 fig1- 3 white jade cicada 图 1 - 4 翡翠扳指 清 fig1- 4 jadeite thumb- ring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有关石头的问题 3 岩石的密度是指石头单位体积的质量,与矿物组成和孔隙率有关。比如,花 岗岩和大理岩等致密的岩石,其表面密度约为 2 5 0 0 3 1 0 0 k g / m 3 ,而其他孔隙较大 的岩石表面密度只有 5 0 0 1 7 0 0 k g / m 3 。 (6 )石的解理 岩石的解理是指石头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裂的性质。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 严格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并且能裂出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这些平面称 为解理面。比如,云母在外力作用下极易裂成薄片,解理面光滑、平整;石英在 受外力作用后极难出现解理面,在碎块上常为断口。 1 . 3 石头的特性 由于石头特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使其具有某些区别于其他物质的特有 性质,我们称为“石的特性” 。对石头特性的认识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研究石头艺 术的发展历程。下面将其罗列出来:易取、质坚、耐磨、耐腐蚀、耐风化、不易 燃烧。 石头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存在,是随手可得的自然物质,因而很自然地出现 在人类早期活动中。而石头与同是自然资源的木材相比,更加坚固耐用,且不易 燃烧,因而更加广泛地被人类采用。 石头的这些特性使其成为人类早期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物质资源。( 图 1 - 5 、图 1 - 6 ) 1 . 4 小结 本章对岩石的形成,石头的基本性质,包括石头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进行 了初步认识,使我们在了解石头特性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东西石头文化的不同发 展过程。 图 1 - 5 黄石 fig1- 5 yellow stone 图 1 - 6 太湖石 fig1- 6 taihu stone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石头在中西方的应用 4 第 2 章 石头在中西方的应用 综观考古挖掘出的人类原始社会时期与石头有关的艺术品,我们发现人类社 会不分地区地在石头的应用方面有着某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将石头作为一种实用 的劳动工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西方对石的运用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我们看到,石头在西方成为了建筑、雕塑的主要材料,而在中国却作为构成园林 必不可少的元素大量存在。 2 . 1 具有共性的原始石艺术 地球形成之初还是一片汪洋大海而并无生物存在,一切都处在混沌状态中。 大约在 3亿2 . 5亿年(按地质学上年代划分) ,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物,地球 从此进入人类起源的时期新生代。从灵长类动物出现到古猿类动物出现,再 到古猿向人类进化,最后演化成现代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进化、发展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起初是一个没有差异性的整体,后来由于地理环境、气 候条件的不同才形成了各地区人类在体型、肤色、毛发等方面的差异。于是人类 的群居生活从部落到村落到城市再到国家,世界从最初的一个整体被大大小小地 划分成了不同的国家。 在人类发展之初,中西方对石头的应用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在原始人的眼 中石头还不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只作为一种能够随意获取的自然物质被广泛使用。 2 . 1 . 1 作为劳动工具的石头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进程中,虽然地区不同,地区间的进化速度不同,但神奇 的是世界的人类发展史都经历了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是以各时代 生产工具的差异为依据进行划分,它们之间并无明显的时间分期或断裂。石器时 图 2 - 2 石铲 新石器时代 内 蒙古敖汉旗兴隆沟出土 fig2- 2 stone spade of the neolithic period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石头在中西方的应用 5 代是人类最早将石头作为生产劳动工具广泛使用的时期。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只能用简单的方式加工最容易得到的材料。石头随处可得, 因而很自然地被当作工具使用。在大量长期的考古中,发掘出了成千上万的石制 工具。虽然工具非常粗糙简陋,但在人类反复打磨的过程中,人类的大脑得到了 进化,审美感觉也在这一过程中沉积下来。 (图 2 - 1 )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能够将石头打磨得非常光滑、对称,比起旧石器时代 的工具有了明显的变化,被赋予了原始的审美观念。 (图 2 - 2 ) 2 . 1 . 2 作为装饰品的石头 在大量的考古挖掘中,出土了许多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佩带的装饰品。特别是于 1 9 3 0年在发现的,距今约 1 8 0 0 0年左右,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遗址中 出土了大量引人注目的装饰品,包括穿孔石坠、穿 孔石珠、穿孔兽牙、钻孔鱼骨等,虽然形式简单, 但我们已经知道,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石头除了被 用作劳动工具外,已经成为了人类随身携带的装饰 品。 起初人类只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加工粗糙的石头 作为装饰,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发现的玉石,再加 上打磨技术的提高,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玉石装饰品。 (图 2 - 3 ) 2 . 1 . 3 作为图腾崇拜的石雕艺术品 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充满了好奇与恐惧。原始生活中出现的风雨雷电、森 林大火、洪水泛滥等自然现象在他们眼中是神灵在起作用,是对人类一切违反常 规活动的报复。我们可以说原始宗教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之中产生的:当生活在茫 茫树林与丛莽中的远古人类,面对生活环境以及一系列的自然现象,他们恐惧、 害怕、孤独,急切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而作为朋友和敌人的自 然界也就理所当然地被赋予了神性,成为了被参拜、被祭奠的神灵。以图腾为载 体的原始宗教崇拜出现。 史前艺术中存在着大量的与原始信仰、巫术宗教有关的石头雕刻品。其中最 为著名的是法国拉塞尔的执牛角的女裸浮雕(拉塞尔的维纳斯)和奥地利威林多 夫的女裸石雕像(威林多夫女神像) ,大约已有三万年的历史。 执牛角的女裸浮雕,高 4 6 厘米。雕像中,对女性的面部和足部的刻画都十分 的模糊,而对女性生殖特征的部分描绘得却十分夸张。她的右手拿着一个牛角, 左手放在自己隆起的腹部上。从雕塑看,描绘的是一位怀孕的女性正在主持一种 巫术仪式。这种典型的女性形象表现了原始人类对种族繁衍的崇拜。 (图 2 - 4 ) 图 2 - 3 玉饰 fig2- 3 jade ornamental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石头在中西方的应用 6 威林多夫女神像高约 1 0 厘米,宽约 5 厘米,属于石灰石圆雕,是人们发现的 迄今为止最早的雕塑艺术品之一。雕塑头部和四肢雕凿得非常笼统,脸部特征基 本忽略。最吸引人的是雕塑的生殖器官都做了夸张处理,突出的胸部,宽大的腹 部,女性的特征被夸大强调。我们推测,这个雕塑的创作与当时女性崇拜或生殖 崇拜有关。 (图 2 - 5 ) 位于我国长江流域的秭归柳林溪遗址出土的一件石雕大溪文化石雕人像, 是我国南方地区发现年代最早,且保存完整的人物雕塑品,距今约 6千年左右。 雕塑石质呈深黑色,人物蹲坐在原形底盘上,双足并拢,双膝自然拱起,双肘放 在膝盖上,双手已残缺。两眼平视,面部膛目张嘴,头上有双冠。根据雕塑的形 态与面部表情,我们推测此人也许是在做祈祷,以保佑部落众生的平安。 (图 2 - 6 ) 在人类原始活动中,对石头的应用具有共通性, 比如作为最初的实用性劳动工 具, 或作为装饰品,亦或作为图腾崇拜运用于祭祀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石头从 最初的形态经人们无意识的打造与雕琢,逐渐向着更具审美性的方向发展。 石器时代过后,人类又经历了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在石器与青铜器时代之 间,考古学者普遍认为还存在一个玉器时代。玉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中国的审 美文化开始走向与其他地区迥异的发展道路。之后,由于受到地域、自然条件、 审美文化差异性等限制,东西方的山石艺术在各自的审美标准下沿着不同的方向 发展下去。 2 . 2 石头在西方的应用 2 . 2 . 1 建筑 翻开西方的艺术发展史,我们会被形形色色的石头建筑所吸引,希腊的阿波 罗神庙、帕提农神庙,罗马的斗兽场、万神庙,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这 些世界闻名的艺术作品以及西方之后出现的各种石建筑,共同构成了西方伟大的 图 2 - 4 执牛角的女裸浮雕 fig2- 4 nude bas- relief 图 2 - 5 威林多夫女神像 fig2- 5 woman god of wilindoph 图 2 - 6 大溪文化石雕人像 fig2- 6 stone human figurine of the daxi culture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石头在中西方的应用 7 石头艺术发展史。 2 . 2 . 1 . 1 埃及的金字塔 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的发源地之一,他孕育了人类的发展与成长。这片土地有 着伟大的艺术让后人为之惊叹。贡布里希在艺术发展史中说, “地球上处处都 有某种形式的艺术,那些奇特的起源时期跟我们今天的艺术之间,没有一个 直接的传统能把它们联系起来。但是,我们今天的艺术,不管是那一所房屋或者 是那一张招贴画,跟大约五千年前尼罗河流域的艺术之间,却有一个直接的传统 把它们联系起来。从师傅传给弟子,从弟子在传给爱好者或摹仿者。我们下面就 将看到希腊名家去跟埃及人求学,而我们却又都是希腊人的弟子。于是,埃及的 艺术对我们就无比重要。 ”可见,埃 及的艺术具有代表性,为后来希腊艺 术家效仿。希腊艺术的形式逐渐在以 理性为基础的哲学思想上确立下来, 并引导西方之后的艺术走向与中国 艺术迥异的道路。 当我们翻开世界艺术发展史,最 让世人惊讶的是在埃及开罗附近尼 罗河以西的吉萨高地沙漠中的金字塔 建筑群。早在公元前 3世纪,它就被 列入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图 2 - 7 ) 金字塔属于古埃及的陵墓建筑群,其体量非常巨大,是由成千上万块的石块 构成。其中最有名的是胡夫金字塔。它占地 5公顷左右,共用去了二百六十多万 块共 7 0 0万吨手工錾凿的岩石,而每一块岩石重量都在 2 . 5吨左右,最重的甚至 达到了 1 5 吨。古埃及人为什么会用石头在沙漠中建造如此庞大的建筑群?虽然时 间久远,可我们能够通过不断的科学考察得出合理的结论。 埃及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北部,冬季温暖,夏季酷热,全年干旱少雨,沙石资 源丰富,森林资源稀少,日照强烈,温差较大。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建造金字塔 这样庞大的“石建筑”也就不足为奇。但更重要的是,古埃及人们发现了石头另 外一个的优点,就是石头非常坚硬,是很好的建筑材料,而这一点恰恰符合了埃 及国王追求“灵魂永生”的愿望,促成了石头作为建筑材料大量应用于陵墓的修 建。 在阿拉伯世界中,有这样一句谚语: “人害怕时间,而时间害怕金字塔。 ”金 字塔已经在沙漠中矗立了四十多个世纪却依然不倒,它的建造为人类文明留下了 光辉的一页。这是石头这种自然资源带给人类的巨大财富。 图 2 - 7 基泽金字塔 fig2- 7 the pyramid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石头在中西方的应用 8 2 . 2 . 1 . 2 希腊的神庙 “我们的知识绝大部分来自希腊” 。 1 希腊艺术奠定了西方艺术的发展方向, 此后,中西方艺术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各自有了不同的理论作为支撑。 我们今天看到的古希腊建筑,大部分都是由石头构筑而成。这并不是说建筑 中完全没有木材出现,只是因为时间的久远而完全腐烂已看不见了。但是,不管 怎样,石头在建筑上的应用远比木材广泛得多。 希腊雅典卫城是欧洲乃至全世界建筑群组合艺术的经典案例。雅典卫城建造 在阿克罗波利斯山的顶部,虽然许多建筑因为各种原因而倒塌只留下了一片废墟, 但依然能够看到当时的辉煌。 帕提农神庙是雅卫城建筑群中体量最大,最宏伟的庙宇。它是为祭祀雅典娜 女神而修建的。神庙总体呈长方形,建造在一个长 6 9米,宽 3 0米的基座上,4 6 根糅合多立克和爱奥尼式的大石柱托起巨大的屋顶。大殿有 5 9 米长,2 1 米高,建 筑材料均为质地坚硬的大理石,粗壮、结实。 (图 2 - 8 ) 2 . 2 . 1 . 3 古罗马的公共建筑 罗马原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岸的一个小城邦国家。公元前 3世纪,统一全意 大利,并在之后的战争中将势力不断向外扩张。到公元 3 0 年,建立了罗马帝国成 为霸主。它吸收了被收服的国家的文明成就,成为整个地区所有古代文明成就的 继承者。埃及、希腊的艺术也包括在内。在罗马本城大规模的建筑活动中,使用 了大量作为奴隶的希腊人,其中包括许多技术很高的工匠,甚至是建筑师。这些 都使罗马的建筑艺术在希腊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特点不断向前发展。 图 2 - 8 帕提农神庙 fig2- 8 the parthenon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石头在中西方的应用 9 斗兽场是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呈椭圆形建造,主要用于竞技活动和演剧。 它长轴 1 8 8米,短轴 1 5 6米,周长 5 2 7米。从外观来看,整个斗兽场供有四层, 下部三层为券拱廊,分别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柱与柱间用 拱券相连,拱券用混凝土筑成。整个斗兽场通过对石头的应用给人以坚固、凝重 的感觉。 (图 2 - 9 、图 2 - 1 0 ) 罗马在全盘吸收了希腊艺术、文化的基础上,发挥其超强的创造能力,将希腊 艺术发展成为适合本地特点的艺术形式,同时还创造出了新的建筑材料混凝 土,为建筑向大跨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罗马人却将混凝土用泥、大理石或 者镶嵌物作为外部材料隐藏起来。 “我们应该记住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任何时期 的罗马建筑师们都从未犯过现代建筑师门的错误,即把混凝土的真正表面暴露出 来。 ” 2 作为希腊建筑主要构筑材料的石头在这里开始作为建筑外装饰材料,并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在欧洲之后的建筑艺术中,虽然出现了许多其他的构筑材料,但 却无处不见石头的踪影,石头依然大量运用于建筑装饰中。 2 . 2 . 2 雕塑 2 . 2 . 2 . 1 希腊神庙中的石雕艺术 希腊文化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古希腊的雕塑对西方雕塑具有深远的影响。从遗 留下来的众多希腊雕塑中,我们不难发现,以石头为材料的雕塑作品占据了绝大 部分,毕竟石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 加工制作容易的自然资源。 希腊历史上有许多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了雕 塑艺术创作的源泉。雕塑家用现实生活中的人的形 象来塑造神话中的神,创造出雕塑家理想的人。 帕提农神庙不仅是希腊建筑艺术上的杰作,也 图 2 - 9 罗马斗兽场外观 fig2- 9 exterior of the abattoir 图 2 - 1 0 罗马斗兽场内部 fig2- 10 interior of the abattoir 图 2 - 1 1 命运三女神 fig2- 11 fatal three sisters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石头在中西方的应用 10 是希腊古典盛期艺术最高水平的表现。帕提农神庙的装饰雕塑分三个部分,东西 山墙雕塑、9 2 块间板雕塑、长达 1 6 0 米的饰带雕塑。 命运三女神是东西山墙保存较为完好的石雕作品之一,以圆雕形式出现。 虽然雕塑的头部已经残缺,但依然能够从雕塑中看出女神宁静、庄重、幽雅姿态。 雕塑中三女神的衣服褶皱雕刻纤细而复杂,体现出精湛的雕刻技术。 (图 2 - 1 1 ) 帕提农神庙中的装饰雕塑还作为建筑的装饰部分。长达 1 6 0米的饰带位于神 庙四周的檐下,均用大理石雕成浮雕形式,每块面积相等,均高 1 4 2 厘米,宽 1 2 7 厘米。题材都是来源于希腊的神话故事。 (图 2 - 1 2 ) 希腊神庙中高大的柱子不仅是建筑的支撑, 也是精 湛的雕塑艺术品。希腊在埃及的基础之上对建筑的柱 式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创造出了更具审美特征的 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神 庙建筑的柱子往往会被雕凿成具有“女性修长特征” 的爱奥尼柱式,或者体现“男性刚强体魄”的多立克 柱式,或者“模仿少女纤细体态”的科林斯柱式。其 中科林斯柱式上有非常复杂的卷草图案,可见希腊的 雕塑工艺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2 . 2 . 2 . 2 古罗马的石雕艺术 公元 1世纪罗马帝国征服了希腊等文明古国后,成为了西方世界文化中心。 罗马的艺术在吸收了希腊、埃特鲁里亚的基础上融入了欧洲、北非和西亚的美术, 使其在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各艺术领域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罗马的雕塑艺术脱去了希腊艺术中的“神性”色彩,开始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 图 2 - 1 2 、帕提农神庙中 的浮雕 fig2- 12、 bas- relie of the parthenon 图 2 - 1 4 图拉真纪念柱浮雕 fig2- 14 bas- relie memorial column of the trajan 图 2 - 1 3 图拉真纪念柱 fig2- 13 memorial column of the trajan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石头在中西方的应用 11 出现了许多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罗马的雕塑以肖像为主,也出现了许多纪 念性的雕塑作品。这些纪念性雕塑作品以浮雕形式出现,内容多表现帝王们的丰 功伟绩。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出现了青铜雕塑作品,但石雕艺术依然是这个 时期的主流。 图拉真纪念柱(1 0 6 1 1 3 )是帝国前期皇帝图拉真为纪念他对达契亚人的战争 胜利而建造的。柱身表面被一条长 2 4 4 米的浮雕带盘旋缠绕, 浮雕上有众多的人物,根据情节的需要安排在各自的场景中。 我们看到,浮雕以石头为材料依附在砖砌的柱子上,成为柱子 的装饰部分。 (图 2 - 1 3 、2 - 1 4 ) 如果说希腊、 罗马的雕塑艺术是将石头只看作是能够表现 艺术作品的很实用的材料的话, 那么西方之后的雕塑艺术则开 始关注石头本身的色彩、光泽度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 维纳斯与战神作品(1 8 1 6 1 8 2 2 )是 1 9世纪雕塑家 卡诺瓦最重要的雕塑作品。 是象征英勇的战神与象征善良的爱 神相爱的场景。雕塑采用大理石作为材料。光滑、细腻的大 理石更将雕塑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用大理石表现理想化人 体美的特点,被西方许多雕塑家采用。 (图 2 - 1 5 ) 2 . 2 . 2 . 3 欧洲园林中的石雕艺术品 世界园林主要由三大体系构成: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中国园林。欧洲园 林和伊斯兰园林在发展道路上或多或少有着某些联系,因而石头艺术也有着一些 共同的特征。在这里,我们将欧洲园林和伊斯兰园林中的山石艺术做整体研究, 主要探讨具有共性的山石艺术形态特征。 石头从一开始只是作为一种景观小品 出现在欧洲园林中, 作为传递雕塑家精神的 载体,自身并不具备审美价值,这与中国古 典园林中将石头本身作为具有欣赏价值的 艺术品有着本质的不同。 哈德良山庄是古罗马共和国后期为皇 帝哈德良(p u b l i u s a e l i u s h a d r i a n u s , 1 1 7 年- 1 3 8年在位)建造的一所宫苑园林。从 园林的遗址中,我们能够看到用石头建造的 廊柱以及雕刻非常完美的人物雕像充斥着 园林的每个角落。园林中的石头雕塑品成为园林景观部分,在整个园林中成为一 种装饰性的艺术品。 (图 2 - 1 6 ) 图 2 - 1 6 、哈德良山庄 fig2- 16 hadrianus villa 图 2 - 1 5 维纳斯与战神 fig2- 15 venus and mars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石头在中西方的应用 12 石头在西方被广泛运用,或是雕刻成支撑房屋的圆柱,或者在其上做雕刻装 饰艺术,亦或者雕刻成具体的人物作为建筑的装饰部分等等,无论石头做何用途, 我们都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人工雕琢痕迹。 2 . 3 石头在中国的应用 在中国的文化、艺术发展过程中,石头并没有如同西方一样,成为早期建筑 物的主要材料,却走上了另外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那么,作为西方建筑材料 的石头,在中国又是怎样找到它的位置的呢? 2 . 3 . 1 建筑物 翻开中国建筑史,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中国古建筑以轻巧的木构架体系为主,完 全迥异于以石为主要材料的西方古代建筑。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有着不同的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是由于“我国最早发祥的地区中原等黄土地区,多木材而少佳 石,所以石建筑甚少。 ” 3 这种说法类似于我们先前对埃及金字塔建筑周遍环境的 分析由于环境的局限,造成了建筑形式以及材质选取的不同。这种说法具有 一定的片面性。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的主要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在杨洪勋中国早期 建筑的发展一文中,通过详实的考证,列出了“巢居发展序列” (图 2 - 1 7 )和“穴 居发展序列” (图 2 - 1 8 ) ,并指出“沼泽地带源于巢居的建筑发展,是穿斗结构的 主要渊源” , “黄河地带源于穴居的建筑发展,是土木混合结构的主要渊源” 。 4 可 见,中国建筑艺术从发展的开始, 并未选择石头作为主要的建筑结构材料,并不仅 仅是由于“就地取材”的这一说法,而更重要的是人类居住文化大脉络的发展方 图 2 - 1 8 穴居发展序列 fig2- 18 developmental sequence of the troglodytism 图 2 - 1 7 巢居发展序列 fig2- 17 developmental sequence of the nest building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石头在中西方的应用 13 向。我们知道作为华夏文明中心的夏、周文明首先是出在黄河流域地带的中原地 区,自然需要继承黄土地区原始建筑建造经验。而这种经验是现成的,又是合理 的,因而被确立下来作为中国几千年建筑艺术发展的模式。这就是中国的石材没 有被运用于园林建筑而被木材所取代的主要原因。 2 . 3 . 1 . 1 寺观建筑 佛教早在东汉就已传入中国,但直到东晋才大为兴盛,到了南北朝时期,佛 教就已经成为了中国朝野上下普遍的社会思潮,并深刻地影响了本土的道教。佛 教的兴盛,最大的标志就是不断涌现的寺庙建筑群。 塔是佛教专门的建筑,主要用于埋葬佛骨舍利子,作为佛的象征,供信徒顶礼 膜拜,这就要求塔必须具有坚实的形质,能够存在千万年而不倒塌。由于佛教最 早由印度传来,因而最初的塔具有外来文化特点,是一种类似于圆包状的土堆, 在印度称为“” (s t u p a ) ,或称为“浮图” 。当塔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国人传统心 理的影响,其形状有了很大的变化,由最初的覆盆式 发展到了具有崇高、华丽外形特征的密檐式塔。 虽然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享誉世界, 但佛教的塔 多是砖石结构或者砖混结构。 因为木结构的楼阁式佛 塔虽然结构严密、造型宏伟却最怕火,特别是高塔木 结构更容易遭到天上雷击而毁于火。 (图 2 - 1 9 ) 山东历城神通寺的四门塔,建于 6 1 1 年,是我国 现存最早的石塔。塔成方形平面,每面宽 7 . 4 米,塔 室正中有塔心柱,柱四面各有石雕佛像,整体造型古 朴。 北京大正觉寺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座金刚宝座塔。建于明成化九年(1 4 7 3 图 2 - 1 9 佛塔形式 fig2- 19 stupa form 图 2 - 2 0 北京大正觉寺 fig2- 20 beijing stupa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石头在中西方的应用 14 年) 。大正觉寺塔座高 7 . 7 米,南北长 1 8 . 6 米,东西宽 1 5 . 7 米,用砖砌成,外表 包以石材。宝座之上立有五座石造密檐式塔,中央高 1 3 层约 8 米,四角小塔略低, 高 1 1 层约 7 米。塔表面满布佛教内容的石雕。 (图 2 - 2 0 ) 2 . 3 . 1 . 2 牌坊 中国的牌坊也称为“牌楼” 。古代的牌坊 多被安置在一组建筑群的最前面,或者立在 一座城市的市中心,通衢大道的两头,所以 位置很重要。 “坊”是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的 基本单位。坊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到隋 唐时代的长安城已经发展到了十分完备的程 度。古代的里坊之门称为“闾” ,中国古代有 “表闾”制度,即是将各种功臣的姓名和他们 的事迹刻在石头上,置于闾门用以表彰他们的 功德。后来牌坊离开了里坊而成为一种独立的建筑,但依然保留了最初的记功德 的作用。 在我国牌坊建筑群中,有很多具有纪念性、标志性和装饰性的石牌坊。因为 石头不易损坏,因而被大量采用并保留至今。 安徽歙县棠樾村有 7座宣扬孝子、善民、节妇事迹的石牌楼并列在乡间道路 上。牌坊以忠、孝、节、义的顺序相向排列,分别建于明代和清代,都是旌表棠 樾人的“忠孝节义”的。棠樾牌坊群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牌坊几乎全 部采用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给人以坚实、高大挺拔、恢宏华丽、气 宇轩昂之气势。 (图 2 - 2 1 ) 2 . 3 . 1 . 3 华表 华表是一种标志性的建筑,多出现在重要建筑群的大门之外,有时也立在桥 头和建筑的四周。华表最初是由木头作材料,立于大路街口交通要道,专供臣民 书写意见之用,称为“谤木” 。后来“谤木”由于失去了初始的意义,逐渐演变成 一种交通路口的标志。崔豹古今注中说: “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 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 ”这就是华表最初的形状。从解 释来看,华表最初是一种类似汲水的装置,用木头做成。后来由于长期暴露于日 照下,经受不住风吹日晒雨淋,因而木结构逐渐被石料代替,但依然继承了以前 的特征,具有修长纤细的外形。 北京天安门外的一对华表,已经成为了天安门的标志。天华表的柱身雕着盘 龙,柱头上立着石犼。柱子基座之外还有一圈石栏杆,栏杆的四个角的柱头上各 立着一只小石狮子,与石犼朝着同一方向。封建帝王在建华表之初,主要是为了 图 2 - 2 1 棠樾牌坊群 fig2- 21 memorial arch , at tangyue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石头在中西方的应用 15 装饰,也含有向古之贤君学习,听取民意的意思。 (图 2 - 2 2 ) 2 . 3 . 1 . 4 石碑 碑文化是中国的又一瑰宝。从历史相关记载考察,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 经出现,不过当时将其称为“刻石” ,直到汉代才称呼为碑。清代著名学者王筠在 说文释例中说: “秦之记功德也,曰立石,曰刻石。其言碑者汉以后之语也。 ” 汉代著名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 “碑,竖石也。 ” “秦之记功德也,曰立石, 曰刻石。 ”可见,碑的出现最早是记载功德之用,且主要以石为载体。因为石头来 源丰富,取材方便,价格低廉,质地坚硬,于是在石头上刻字以记事、记功德便 自然应运而生,以达到“刻石立铭,以示后昆,亿载万年,子子孙孙”的目的。 碑从汉代开始发展到清代其的含义更加广泛,所有石刻文字都统称为碑,包 括碑碣、摩崖、墓志、刻经、塔铭、石厥铭、石刻字帖、界石等一切有文字的石 刻和线刻图画碑。摩崖是广义“碑”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一般将刻在山崖石壁类 的“自然之石”上的文字都统称为“摩崖” 。 辞海中解释为: “在山崖石壁上镌 刻文字叫摩崖 ” 。中国古典园林中出现的有题字的自然山石,就是由摩崖艺术 发展而来。 1 9 7 5年在陕西兴平县汉武帝茂陵西南窦马乡霍去病墓前发现的霍去病墓石刻 题字,是我过迄今发现最早的一块隶书刻石。石上刻有“平原乐陵宿伯牙霍巨孟” 1 0 字。 (图 2 - 2 3 ) 2 . 3 . 1 . 5 桥 桥是重要的公共交通枢纽,在我国也不乏有许多优秀的作品。保存至今的桥 梁中以石桥为主,因为石头坚固而不易倒塌。 图 2 - 2 2 天安门华表 fig2- 22 marble pillar,at tiananmen square 图 2 - 2 3 霍去病墓石刻题字 fig2- 23 lettering stone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石头在中西方的应用 16 我国的桥梁造型百态,按式样可分为拱桥、板 桥、折桥等。石桥在我国除了具有交通功能之外, 还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不仅因为石桥上记载着 许多雕刻艺术家精湛的雕刻技艺,更因为桥的出现 大大丰富了园林景观。 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人耳熟能详的建筑杰 作,在世界桥梁史上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赵州桥 建于隋代大业元年(6 0 5 年) ,是我国第一个拱形结 构石桥,也是世界上第一座矢跨比小,跨度最大的 单拱石桥。桥长 5 0 . 8 3米,矢高 7 . 2 3米,总宽 9 米,桥身两肩各有二个小拱。桥上有着雕刻精美的 石雕和石刻艺术。这些石雕以龙为主,千姿百态, 美伦美涣,造型生动多变,很少有雷同的龙形出现。 赵州桥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却依然巍峨屹立,不能不让我们由衷佩服。 (图 2 - 2 4 ) 杭州的“西湖十景”中有“断桥残雪”一景。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 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今日断桥,是一九二一年重 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总长 8 . 8米,宽 8 . 6米。它横架于西湖之上,是西湖和 外西湖的分水岭,一端跨着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断桥不仅是游览西湖的重 要公共交通通道,还是西湖重要的景观之一。明末画家李流芳曾在西湖卧游图 题跋 断桥春望中说:“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 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 浸,不及也!”从远处观望,断桥与其后的山水建筑同构成一幅精美绝妙的山水 画卷。 (图 2 - 2 5 ) 图 2 - 2 4 河北赵县安济桥:安 济桥远景 :桥上石雕 fig2- 24 anji bridge, at hebei :prospectv :stone carving 图 2 - 2 5 杭州“西湖十景”之“断桥残雪” fig2- 25 beauties of the west lake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石头在中西方的应用 17 2 . 3 . 2 雕塑 中国古代,由于社会的、人文的因素,雕塑在多数朝代都是依托于宗教或丧 葬形式。因而, 我们现在所见古代的石头艺术多以雕刻的形式出现在陵墓建筑群 中,作为为先祖守灵的祭祀品,或者出现在于皇宫、寺庙中,成为体现皇权至上 的标志。 2 . 3 . 2 . 1 陵墓中的石雕艺术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都期望在死后依然能够享受人 世间的浮华生活,因而不惜巨资建造陵墓。石头质坚、 耐磨,千年不坏且随处可得, 成为陵墓雕塑的主要载体。 在河南安阳县的妇好墓中出土的商代司辛石牛 雕塑,距今已有 3 0 0 0 年。它高 1 4 厘米,长 2 5 厘米,下 颌刻有“司辛”二字。牛作伏卧状、四足屈曲,造型 简洁,风格厚重,非常生动、传神。 (图 2 - 2 6 ) 陕西兴平发掘的西汉大将军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 ,是中国雕塑史上的伟 大作品,以简洁而传神的雕刻技术闻明。 马踏匈奴长 1 . 9米,高 1 . 6 8米,采 用巨大整体石块,顺石头的自然外形加工而成,灵活使用了圆雕、浮雕、线刻的 表现手法,使整个雕塑艺术品栩栩如生。在霍去病墓发掘过程中,还有跃马 、 卧牛 、 伏虎 、 卧马 、 卧象 、 野猪等石头雕塑品,都是为纪念霍去病 大将而建,人们希望通过石雕的艺术魅力使其精神永存于世,使后代瞻仰、学习。 (图 2 - 2 7 ) 图 2 - 2 6 商 司辛石牛 fig2- 26 sixin cow- stone 图 2 - 2 8 大同云岗石窟 fig2- 28 yungang caves, at shanxi datong 图 2 - 2 7 西汉 马踏匈奴 fig2- 27 house stepped hun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石头在中西方的应用 18 2 . 3 . 2 . 2 寺庙中的石雕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佛像雕塑也成为体现这个时期社会和思想意识 的艺术形式之一。石雕艺术在此时被广泛应用于寺庙中,以达到传递宗教思想的 目的。 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 煌石窟,因岩质不适雕塑,主要是以泥塑壁画为主) ,以及天水麦积山石窟、四川 大足石刻、乐山大佛等,都是依托宗教产生的石雕艺术,创造了石雕艺术史上璀 璨的作品。 (图 2 - 2 8 ) 2 . 3 . 3 园林山石景观 不管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石头都曾作为一种传递艺术的媒介、材料被广泛采 用。比如建筑、雕塑等。但是在中国,石头不仅仅作为一种传递艺术、精神的媒 介,它自身更成为了一种被人欣赏的艺术品,广泛应用于园林的建造中,成为园 林景观组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一运用之法,体现出了中国山石艺术独树一 帜的魅力。 2 . 3 . 3 . 1 园林的主心骨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水体、花木、建筑是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要素。 其中尤以山石艺术为盛,占据了园林艺术的重要地位。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是人们对有着天堂般美景的苏州、杭州的描述, 因为这里有着数不尽的中国优秀园林文化遗产。苏州是中国私家园林最主要的发 源地,山石也在私家园林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中国许多优秀的私家园林至今 都还隐藏在苏州的大街小巷中。 图 2 - 2 9 苏州狮子林 fig2- 29 the lion forest garden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石头在中西方的应用 19 苏州狮子林,被喻为“假山的王国” ,其中有着大量的山石艺术,约占了全园 面积的七分之一。狮子林园址原为宋代贵家别墅,元至正二年(公元 1 3 4 2 年)高 僧天如禅师惟则为纪念其师中峰和尚而建。中峰倡道于天目山狮子岩,故名狮子 林,也象征佛经中的狮子座。 “林”是对寺院的别称。园建成后,康熙、乾隆曾多 次游园,并仿造狮子林于北京长春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中。园中假山峻峰凌空,姿 态各异,其形状犹如狮子盘踞于湖中,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