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握热点考向 应用创新演练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点一 理解教材新知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知识点二 随堂基础巩固 课时跟踪训练 考向一 晨背关键语句 考向二 知识点三 1 歌诀记忆内力作用的有关知识能量来源 衰变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火山地震 变质作用 影响地形 山脉形成 地势起伏 海陆变更 地表形态 高低不平 2 歌诀记忆外力作用的有关知识能量来源 太阳重力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影响地形 削高填低 趋向平坦 高低趋一 自读教材 抓基础 1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 衰变产生的热能 2 表现形式 包括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3 分类 迅速激烈的内力作用和极其的外力作用 4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变得 放射性元素 岩浆活动 缓慢 高低不平 5 地壳运动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平行 水平位移 隆起和凹陷 褶皱山脉 海陆变迁 读图思考 拓认知 教材p70图4 2此图通过那不勒斯湾海岸上大理石柱上的痕迹说明地壳运动 读图明确下面几个问题 1 公元79年 15世纪 那不勒斯湾海岸的运动状态和判断依据是什么 提示 处于下沉运动中 判断依据 三根大理石柱在被火山灰掩埋的部分以上出现了海洋生物钻孔 表明此时在海平面以下 2 公元15世纪 18世纪 那不勒斯湾海岸的运动状态和判断依据是什么 提示 处于上升运动中 判断依据 三根大理石柱上被海洋生物钻孔的痕迹和被火山灰掩埋部分又出露于海平面以上 3 那不勒斯湾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哪些特征 提示 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交替的升降运动之中 这说明地壳运动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长期性 地壳自形成以来 始终在不断运动中发展变化 复杂性 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是不均匀的 结果主要表现为 海陆的分布和变迁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跟随名师 解疑难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又叫构造运动 按照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具体表现如下 活学巧用 大冲关 1 关于地壳运动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水平运动形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b 升降运动常形成裂谷和海洋c 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d 大西洋是地壳的水平运动形成的 解析 水平运动可表现为相向的碰撞运动 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也可表现为相反方向的张裂运动而形成裂谷或海洋 升降运动往往形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答案 d 自读教材 抓基础 1 概念地球表面的风 冰川 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2 能量来源地球外部 主要是 流水 太阳辐射能 3 表现形式 1 风化作用 是指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 在 水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和 2 侵蚀作用 是指 冰川 空气等在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温度 崩解 破碎 运动状态 水 3 搬运作用 是指风化或侵蚀的产物被风 冰川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 4 堆积作用 是指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 由于或遇到障碍物 导致物质逐渐沉积的作用 4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 流水 外力减弱 平缓 跟随名师 解疑难 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 侵蚀 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 通过风 流水 冰川 生物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 形成各种外力地貌 具体如下表所示 1 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2 搬运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3 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1 风化作用就是风力作用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 在温度 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 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 叫做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与风无关 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 搬运 堆积等作用 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2 外力作用就是对地表形态的破坏作用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建设作用与破坏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 粗毛坯 外力作用则不断地把 粗毛坯 塑造得丰富多彩 因此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既有破坏作用 也有建设作用 探规寻律 一点通 图解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风化使地表岩石由坚硬变得松动 破碎 易被侵蚀 形成散落的碎屑 在搬运过程中不断发生堆积 结果使下层的碎屑物质被压紧 固结形成新的岩石 新的岩石出露地表后再次发生上述过程 如下图所示 活学巧用 大冲关 2 读下图所示的两种地貌 回答 1 3 题 1 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a 三角洲b 冲积平原c 冲积扇d 沙丘 2 右图所示地貌 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 流水侵蚀b 风力沉积c 风力侵蚀d 流水沉积 3 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 风力b 冰川c 流水d 植物 解析 第 1 题 从左图地貌的形状和位于山前的位置可知左图为冲积扇 第 2 题 右图为沙丘 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第 3 题 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 答案 1 c 2 b 3 c 自读教材 抓基础 1 概念地壳物质在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 又到新岩浆的产生 这一变化过程就是岩石圈物质循环运动过程 其实质就是三大类岩石的 内外力 相互转化 2 主要过程 1 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 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经过 形成岩 2 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 最后固结形成岩 冷却凝固 岩浆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沉积 3 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 作用 形成岩 4 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 作用 又成为新的 变质 变质 重熔再生 岩浆 跟随名师 解疑难 1 地壳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 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 又到新岩浆的产生 周而复始 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如下图所示 2 三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 探规寻律 一点通 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技巧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可通过变形产生多种不同的变式 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 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 1 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 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岩浆岩 2 岩浆是岩石转化的 起点 也是三类岩石的 归宿 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 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 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 4 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 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活学巧用 大冲关 3 读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完成 1 2 题 1 a b c 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 岩浆冷却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b 外力作用 岩浆冷却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c 外力作用 重熔再生 变质作用 岩浆冷却d 变质作用 岩浆冷却 外力作用 重熔再生 2 读图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是沉积岩b 是岩浆岩c 是岩浆岩d 是岩浆 解析 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 故 为岩浆岩 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 故 为岩浆 由此可知 为沉积岩 指向变质岩的箭头代表变质作用 即c为变质作用 结上面分析可知a为指向沉积岩的外力作用 d为指向岩浆的重熔再生作用 b为指向岩浆岩的冷却凝结 答案 1 b 2 d 例1 2011 全国高考 读图 完成 1 2 题 1 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 地表b 地壳上部c 地壳下部d 地幔 2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 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成 a 喷出岩b 侵入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 解析 该景观图显示的是火山爆发 火山喷发物 熔岩 堆积形成火山锥 所以组成该山体的矿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而岩浆直接来自地幔 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该山体表层的岩石为岩浆岩 在地球表层物质循环过程中 经历风化 侵蚀 搬运和堆积作用 形成沉积岩 已经形成的岩石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 内力作用 下发生变质作用 形成变质岩 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 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 形成新的岩浆 岩浆在一定条件下侵入地壳 侵入岩 或喷出地表 喷出岩 形成岩浆岩 答案 1 d 2 c 例2 2010 山东高考 下图为 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 读图 回答 1 2 题 1 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 2 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 风蚀现象显著b 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 土层较薄 土壤贫瘠d 地表水丰富 地下水贫乏 解析 第 1 题 从图中信息 石钟乳 石笋 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