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植物生理大纲.doc_第1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大纲.doc_第2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大纲.doc_第3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大纲.doc_第4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编码:SNB003 学 分:4 总 课 时:75学时 理论课时:57学时 实践课时:18学时 适用专业:设施农业技术 开课时间:一年级第一学期 编写/修订:童正仙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植物与植物生理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探索植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及代谢的基础规律,为栽培植物、调节作物生长发育,控制同化物运输分配,改善产品质量、保鲜贮藏、除草抗病、改良和培育植物等提供理论依据,并不断提出控制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有效方法。植物与植物生理是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较系统地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基本原理,为进一步学好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作物学、设施园艺栽培、设施环境设计、灌溉与排水等),掌握必要的植物与植物生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学好专业的基础。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绪论1、教学内容(1)植物与植物界(2)植物与植物生理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3)植物与植物生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4)植物与植物生理的学习方法 2、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植物、植物生理概念、学习的主要内容(2)难点:植物与植物生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3、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认识植物种类、植物生产基础的初步能力。(2)具有认识植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及代谢的基础规律,为后续单元的学习打下初步的基础。4、教学要求及建议了解植物生产基础在本专业和生产上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植物种类、植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及代谢的基础规律,为栽培植物、调节作物生长发育,控制同化物运输分配,改善产品质量、保鲜贮藏、除草抗病、改良和培育植物等提供理论依据,并不断提出控制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有效方法。(二)植物细胞和组织 1、教学内容(1)植物细胞结构细胞的基本概念;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大小;植物细胞基本结构。(2)原生质原生质的化学组成;原生质的胶体特性。(3)植物细胞的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4)植物细胞催化系统酶酶的概念;酶的作用特点;酶的化学组成;酶的命名和分类;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同工酶 。(5)植物的组织植物组织;植物组织的类型。2、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细胞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与特点;酶的概念及酶催化特性;植物组织的概念、分类及其功能。(2)难点:生物膜、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的作用特点。3、能力培养目标(1)显微镜的操作、简易装片的制作、徒手切片、生物绘图。 (2)认识植物细胞的结构,识别各种质体及细胞后含物。 (3) 掌握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各期的主要特征。 (4)认识植物各种组织的特征和分布。4、教学要求及建议(1)识记:参与植物体内物质转化的酶类(概念,作用特点);植物组织的概念、分类。(2)领会:酶的基本作用特点及其影响因素。(3)综合应用:试列举生产或生活中表现酶活性的实例。(三)植物的水分代谢 1、教学内容(1)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植物的含水量;水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2)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水势;渗透吸水;吸胀吸水;相邻细胞间水分的移动。(3)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根系吸水的部位;根系吸水的途径与动力;影响根系吸水的环境因素与调控。(4)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概念与生理意义;蒸腾作用的方式。阅读材料2-1:气孔运动机理三、蒸腾作用的指标四、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因素与调节(5)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水分运输的途径和速度;水分运输的动力。阅读材料2-2:水分运输的机制(6)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作物的水分平衡;作物的需水规律;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合理灌溉的指标。阅读材料2-3:节水灌溉与现代节水农业2、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水势、蒸腾作用的概念;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动;作物的需水规律; 细胞和根系对水分吸收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气孔蒸腾原理及气孔运动规律; 水分在植物生命的活动中作用,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和分配状况,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水势、蒸腾作用的概念;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动;作物的需水规律;细胞和根系对水分吸收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气孔蒸腾原理及气孔运动规律。 3、能力培养目标(1) 学会利用质壁分离现象鉴定细胞的死活,测定植物组织的渗透势 (2) 学会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 (3)学会测定蒸腾速率的两种不同方法,钴纸法、快速称重 (4)学会用TTC法测定根系的活力 4、教学要求及建议(1)识记:水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性;渗透作用、渗透吸水、吸胀吸水及水势的概念;根系吸水的动力;蒸腾作用的指标;植物吸水与排水的相关性;合理用水的原则。 (2)领会:植物细胞的水势,水分在土壤植物大气循环中的作用原理;植物根系主动吸水的动力;蒸腾作用的重要意义,气孔蒸腾的特点;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利用;合理用水的意义及根据。 (3)简单应用:根据植物吸水与散水的基本原理,进一步理解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苗木移栽、扦插、蔬菜保护栽培中合理用水的措施。 (4)综合应用: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设计节约用水、合理灌溉的农业措施,进一步领会水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四)植物的矿质营养与氮素同化 1、教学内容(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植物体内的元素;植物必需元素及其研究方法;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失调症;有益元素的生理功能。(2)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区域;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阅读材料3-1:矿质元素的跨膜运输机制三、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四、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五、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离子的吸收(3)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配矿质元素运输的形式和途径;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配和再利用。(4)植物的氮素同化与利用植物的氮源;硝酸盐的还原;氨态氮的同化;生物固氮。阅读材料3-2:根瘤和菌根(5)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合理施肥增产的原因;植物的需肥规律;合理施肥的指标;提高肥效的途径。阅读材料3-3:无土栽培2、重点和难点(1)重点:植物生活中的必需元素以及各种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与失调症;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转分配规律,植物氮素营养特点与规律;施肥的基本原则。(2)难点: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转分配规律,植物氮素营养特点与规律。3、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判断方法。 2、学会植物营养诊断原理与技术。 3、提高植物肥料利用效率的技术途径。4、教学要求及建议(1)识记:植物的必需元素;缺素症;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特点;合理施肥的重要意义。 (2)领会: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作用特点;植物根系吸收水分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与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周年运转分配规律和应用;植物的需肥规律及生理依据。(3)简单应用:识别植物几种常见缺素症的表现特征;验证植物必需元素的方法;解除植物缺素的可能措施。(4)综合应用:分析植物缺绿的可能原因;从哪些方面判断植物生长发育不正常是由于氮、磷、钾过多或不足而对作物生长有不利影响;为达到作物的优质高产,应如何考虑科学用肥。(五)植物的光合作用1、教学内容:(1)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2)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及叶绿体色素叶绿体色素及其性质;叶绿素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3)光合作用过程概述光反应过程;光合碳同化(暗反应);光呼吸;C3、C4与CAM植物的光合特征;光合作用的产物。(4)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的主要生理指标;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条件;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合速率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5)光合作用与作物生产作物对光能的利用;改善光合性能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根本途径。补充阅读材料4-1:作物合理的群体结构应具备的标准2、 重点和难点:1、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叶绿体的结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和光合作用概 况;光合作用的指标、影响因素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2、难点:叶绿体的结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和光合作用。3、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光合作用指标的测定原理与技术。2、学会植物光合作用的调控原理与方法。列举并分析在当地农业生产中以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来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4、教学要求及建议(1)识记:光合作用的概念;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及光学性质;原初反应、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概念,光合作用重要步骤的要点;光合作用的指标;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光能利用率的概念及其提高途径。 (2)领会: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从叶绿体的结构和叶绿体色素的光学性质来体会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从光合作用进行的步骤体会光合作用是一个有序的生理生化反应,重点理解原初反应,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以及二氧化碳的固定与还原的概念和含意;试分析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3)综合应用:试列举并分析在当地农业生产中以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来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六)植物的呼吸作用 1、教学内容:(1)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呼吸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2)高等植物的呼吸系统有氧呼吸的重要途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途径;戊糖磷酸途径(PPP);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3)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呼吸作用的生理指标;内部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4) 植物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呼吸作用与作物栽培;呼吸作用与种子贮藏;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呼吸作用与鲜切花保鲜。2、重点和难点:与三羧酸循环途径有氧呼吸的基本化学历程及对其影响的内外因素;呼吸作用知识在生产上的应用。(2)难点:有氧呼吸的基本化学历程及对其影响的内外因素。3、能力培养目标1、植物呼吸作用指标的测定。 2、利用呼吸作用的知识做好果蔬和粮食种子的贮藏。 4.教学要求及建议(1)识记:呼吸作用的定义;呼吸作用的类型;呼吸速率、呼吸底物和呼吸商的概念;进行呼吸的细胞器线粒体;有氧呼吸的含义;氧化磷酸化、呼吸链的概念。 (2)领会:有氧呼吸的重要生理意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有氧呼吸的重要步骤;呼吸作用与内外条件的关系;呼吸作用是各种有机物代谢的枢纽。 (3)综合应用:列举并分析农业生产中与作物呼吸作用有关的农业措施;安全贮藏粮油种子、果品蔬菜、鲜切花保鲜等的注意事项。(七)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与分配 1、教学内容:(1)有机物质的运输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与形式;有机物运输的方向与度量。阅读材料6-1:有机物质运输的动力(2)有机物的分配与调控源-库单位;有机物的分配规律。阅读材料6-2:多年生植物同化产物的周年分配三、有机物的运输分配与作物产量和品质 2、重点和难点:(1)重点:高等植物的同化物运输系统 ;同化物的运输形式、运输方向与运输速率;同化物在植物内的运输规律 ;外界条件对同化物运输的影响;同化物运输分配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细胞的信号转导。(2)难点:有机物运输的形式、方向及度量,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分配规律。 3、能力培养目标(1) 掌握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分配途径、形式和度量的研究方法。 (2)学会运用同化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规律,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如施氮肥过量会引起小麦、水稻和棉花徒长的原因,分析小麦(或水稻)子粒空瘪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4、教学要求及建议(1)识记:同化物运输的通道、形式和指标;同化物运输与外界条件的密切关系。 (2)领会:同化物运输的形式、方向及速率,植物把环境刺激信号转导为胞内反应的途径,Ca2+在细胞中的分布特点、钙信使作用标准及分子基础。 (3)综合应用:试从同化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原则,分析施氮肥过量会引起作物徒长的原因;分析小麦(或水稻)子粒空瘪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七)植物生长物质1、教学内容:(1)生长素类生长素的种类;生长素的分布、运输与合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与应用。(2)赤霉素赤霉素的种类和化学结构;赤霉素的分布、合成及运输;赤霉素的生理作用与应用。(3)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的种类;细胞分裂素的分布、合成与运输;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与应用。(4)脱落酸脱落酸的种类;脱落酸的分布、合成与运输;脱落酸的生理作用与应用。(5)乙烯乙烯与乙烯发生剂;乙烯的分布、合成与运输;乙烯的生理作用与应用。(6)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激素间的比值对生理效应的影响;激素间的增效作用与对抗作用;激素间的代谢与植物生长发育;多种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性。(7)其他天然的植物生长物质油菜素内脂;茉莉酸类;多胺类。(8)植物生长抑制物质生长抑制剂;生长延缓剂。阅读材料7-1:除草剂(9)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原理与技术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效果的因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理应用。阅读材料7-2: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的应用 2、重点和难点:(1)重点: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种类 ;生长素类 、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 、脱落酸、乙烯等五大类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和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其应用。 (2)难点:生长素类 、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 、脱落酸、乙烯等五大类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3、能力培养目标:(1)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园艺和林业生产上的应用。 (2)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理应用的技术要点。4.教学要求及建议(1)识记:植物激素的概念和种类;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和特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类别和作用特点。 (2)领会:几种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以及在植物体内的合成与分布;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植物体内激素的相互关系;重要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特点及作用。 (3)简单应用:列举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类、赤霉素类和乙烯利等)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实例,植物生长调节及的施用原理与技术。 (八) 植物的生长和运动 1、教学内容:(1)植物的休眠与种子萌发植物的休眠阅读材料8-1:种子休眠解除的方法阅读材料8-2:芽休眠的调控方法二、种子的萌发(2)植物的生长发育根的生长分化;茎的生长分化;叶的生长分化;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特点。阅读材料8-3:植物的组织培养(3)植物生长的相关性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主茎与分枝、主根与侧根的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4)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及其调控温度;光;水分;矿质元素;植物激素;机械刺激。(5)植物的运动向性运动;感性运动;生物钟。2、重点和难点:(1)重点: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概念 ;种子萌发1.种子休眠与解除休眠 2.外界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3.内部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植物生长的基本特征1. 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及其与外界条件的关系 2.植物生长各部位间的相关性(1)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 (2)主茎与侧枝的相关性。(3)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相关性 3.生长的独立性 (1)细胞全能性的概念,组织培养的原理及应用。(2)分化、脱分化与再分化的区别和概念;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2)难点:植物生长、分化、发育特点及植物的运动现象; 植物生长规律及有关理论基础;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3、能力培养目标:(1)学会几种测定种子和花粉活力的方法; (2)学习设计试验方法和步骤。4.教学要求及建议(1)识记:种子休眠的概念,内、外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植物生长的一般特征;植物生长周期性的概念;植物生长相关性的含义及其意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分化、脱分化与再分化的概念;生长运动及紧张性运动的概念。 (2)领会:植物生长必需具备细胞生长的基础;植物生长具有周期性的表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各部位间有相互协调的关系;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掌握极性与再生、分化、脱分化及再分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组织培养的原理及应用。 (3)综合应用:根据植物生长的相关性分析,在农业生产中可采取哪些措施以达到增产的目的。试从种子萌发所需的内外条件,剖析当年当地某种作物出苗优劣的原因。 (九)植物的成花与花期调控 1、教学内容:(1)幼年期与花熟状态幼年期;缩短幼年期的途径。(2)春化作用与成花诱导春化作用的条件;春化作用感受时期、部位和传递;春化作用的生理变化;春化作用的应用。(3)光周期与成花诱导植物成花的光周期反应类型;光周期诱导;光周期理论的应用。(4)营养条件与成花诱导(5)植物激素与成花诱导(6)花器官的形成与性别分化一、生长锥分化时的形态及生理变化二、影响花芽分化的条件阅读材料9-1:木本植物花芽形态建成的类型三、植物的性别分化阅读材料9-2:开花生理(7)草本与木本植物成花的比较与花期控制一、草本植物二、木本植物2、重点和难点:(1)重点:低温与春化作用 ;光周期与光周期现象 ;光敏素与成花诱导 ;营养条件与成花诱导 ;花器官形成与性别分化1.花芽分化及其与外界条件的关系 2.花的性别分化 3.花粉的形态、寿命及贮藏和花粉与柱头的生理特点 。(2)难点:被子植物成花诱导的条件和规律; 植物春化作用的特性;光周期现象的特点以及花芽分化和性别表现。3、能力培养目标:(1)运用成花诱导理论解释植物成花现象和规律和育种引种; (2)学会运用成花诱导设计植物花期调控试验; (3)理解并掌握运用植物成花条件和机理,指导引种、育种和花期调控等生产过程。4、教学要求和建议(1)识记:花粉与柱头的生理特点;传粉与受精作用的含义;识别反应;种子和果实成熟时的重要生理生化变化;衰老的含义,外界条件对植物衰老的影响;器官脱落的适应意义。 (2)领会:从花粉与柱头的生理特点进一步体会传粉与受精的可能性;掌握外界条件对种子成熟与果实品质的影响;领会植物的器官或植株衰老与器官脱落是自然现象,可采取哪些措施来调控衰老与脱落。 (3)综合应用:设计延缓贮藏期间果实衰老的可能措施;在了解花粉和柱头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人工授粉的意义;试举出几种克服自交不亲和的有效措施;调查当地作物(如棉花、果树、花卉)器官脱落(棉铃、花、果)的动态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可能的防治措施。(十)植物的生殖、成熟与衰老1、教学内容:(1)授粉与受精一、花粉粒和胚囊的发育阅读材料11-1:减数分裂时间判断阅读材料10-2:花粉的化学组成二、传粉三、受精阅读材料10-3:受精的调控四、受精后的变化(2)种子的发育与成熟种子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外界条件对种子成熟过程和化学成分的影响。(3)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果实的生长;果实的成熟时的变化。(4)植物的衰老和器官脱落植物的衰老和控制;器官的脱落和调节2、重点和难点:(1)重点:传粉与受精 1.花粉与柱头间的“识别” 2.花粉萌发与花粉管伸长 3.传粉与受精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种子与果实的形成与成熟 1.种子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2.外界条件对种子成熟及品质的影响 3.果实生长发育与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衰老 1.衰老的意义与类型 2. 内外因素对衰老的影响 3.衰老的生理生化变化与调节 ;器官的脱落 1.脱落的含义及其生物学意义 2. 脱落与外界条件的关系 3. 脱落的激素调节与化学控制 (2)难点:花粉粒和胚囊的发育和结构特点;传粉和受精的过程、特点; 种子的发育过程;种子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器官衰老和脱落的原因、生理生化变化及调控途径。3、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果实成熟时几种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2)掌握调控植物器官衰老和脱落的有效途径。4、教学要求和建议(1)识记:花粉与柱头的生理特点;传粉与受精作用的含义;识别反应;种子和果实成熟时的重要生理生化变化;衰老的含义,外界条件对植物衰老的影响;器官脱落的适应意义。 (2)领会:从花粉与柱头的生理特点进一步体会传粉与受精的可能性;掌握外界条件对种子成熟与果实品质的影响;领会植物的器官或植株衰老与器官脱落是自然现象,可采取哪些措施来调控衰老与脱落。 (3)综合应用:设计延缓贮藏期间果实衰老的可能措施;在了解花粉和柱头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人工授粉的意义;试举出几种克服自交不亲和的有效措施;调查当地作物(如棉花、果树、花卉)器官脱落(棉铃、花、果)的动态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可能的防治措施。(十一)植物的环境生理与抗逆栽培1、教学内容:(1) 逆境与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性逆境的概念和种类;植物对逆境的反应;逆境对植物代谢的影响。(2)低温伤害与植物的抗寒性一、低温对植物的影响阅读材料11-1:逆境胁迫下的两个重要假说二、植物抗寒性的生理基础三、提高植物抗寒性的途径(3)热害与植物的抗热性热害;高温对植物的危害;植物抗热性的机理;提高植物抗热性的途径(4)旱害与植物的抗旱性旱害及类型;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的度量;干旱对植物的危害;植物的抗旱性;提高抗旱性的途径。(5)涝害与植物的抗涝性湿害;涝害;植物的抗涝性。(6)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盐分过多对植物的危害;植物的抗盐途径;抗盐植物;提高植物抗盐性的措施阅读材料11-2:几种常见抗盐树种(7)环境污染与植物生产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阅读材料11-3: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四、提高植物抗污染性的途径2、重点和难点:(1)重点:逆境的概念及植物的抗逆性;植物的抗寒性 1.抗冷性和抗冻性的概念和区别2.植物对寒冷的生理适应 3.提高植物抗寒性的可能措施;植物的抗旱性1.干旱对植物的伤害2.植物对于旱的抵抗性 3.提高植物抗旱性的可能途径 ;植物的抗涝性和抗盐性1.植物抗涝性的生理基础 2.植物抗盐性的生理基础;环境污染对植物的危害,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难点:逆境胁迫与抗逆性的基本概念; 逆境对植物的危害和植物抗逆性的生理基础。 3、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用电导率仪测定质膜透性的方法。 (2)掌握脯氨酸的测定方法4、教学要求和建议(1)识记:逆境的概念与种类;植物抗逆性的概念;植物的抗冷性与抗冻性的区别及其生理基础;干旱、盐、涝等对植物的危害;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2)领会:植物抗寒性的生理基础;植物抗旱性的生理基础;提高植物抗寒性与抗旱性的可能措施;抗涝性和抗盐性的生理基础;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以及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可能作用。 (3)综合应用:列举提高植物抗寒性与抗旱性可行的农业措施。调查当地环境污染情况和对人、畜和作物的危害 三、课程实践环节(一)能力训练1、能力训练项目及教学要求见表1。表1 能力训练项目及教学目标、要求序号项目名称学时项目教学目标、要求1植物细胞观察2在中学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学会生物绘图,能够识别细胞各显微结构。2植物组织观察2观察植物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学会识别各类组织及其特征3植物器官观察4认识植物根、茎、叶的初生及次生结构,认识花药、子房结构特征,识别常见植物种子和果实类型4植物蒸腾作用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