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_第1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_第2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_第3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_第4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土地整理土地整理 血防血防 项目规划 施工图设计报告项目规划 施工图设计报告 2 第一部分 项目规划报告 1 前言 土地是农业的基础 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保护和利用土地 资源 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 是贯彻土地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 开展基 本农田土地整理 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结合我市基 本情况 为确保我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改善并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环境 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的有关规定和 关于申报 2005 年国家及 2006 年省级投资基本农田土地 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 鄂土资发 2005 82 号 精神 我局拟申报 荆州市荆州区李埠镇 蔬菜基地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项目范围涉 1 个乡镇 3 个行政村 具体包括 李埠镇李埠村 杨井村 金双村 项 目区建设规模 665 0737 公顷 预算总投资为 1313 7567 万元 经现场 调查和可行性论证 项目土地整理潜力较大 通过对田 水 路 林 村的综合治理 可净增耕地 20 6061 公顷 项目的实施 能增加有效 的耕地面积 提高耕地质量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较好地遏制血吸虫病 的蔓延 改善当地的生产及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形成田成方 渠成网 树成行的新农村风貌 经济 社会 生态效益显著 1 11 1 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建设背景 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部偏南 长江中下游地区 江汉平原腹地 跨 江带湖 是江汉平原上的一颗明珠 早在 1982 年 就被国务院确定为 全国 50 个商品粮基地之一 是我国重要的粮 棉 油生产基地 近年 来 该市从科学发展观出发 大力推进高产基本农田建设 以项目带动社 会发展 逐步形成了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 理民主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格局 建设标准化基本农田 整体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是荆州市委 3 市政府为确保全市粮食生产安全 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 大局做贡献的重大战略决策 也是服务 三农 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 本次申报的荆州区李埠镇 蔬菜基地 基 本农田整理项目既是荆州市委 市政府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工程 也是荆州市国土资源局着力开展土地整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 示范工程 荆州区李埠镇是全市农业的精华 建有 荆州区十公里无公 害蔬菜长廊 1997 年 1 月被荆州市人民政府授予 蔬菜第一镇 2001 年被列为湖北省农村技术市场绿色瓜菜示范基地 是荆州市八大 卫星小城镇之一 因此对本项目区土地进行整理很有必要 1 是确保荆州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保证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是强力推进全市菜蓝子工程的客观要求 荆州区的总人口 56 51 万人 现耕地面积 5 2 万公顷 78 万亩 人均耕地 0 0920 公顷 1 38 亩 远低于世界水平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 展对耕地的需求量增大 人多地少 人地矛盾突出是荆州市面临的主要 问题 如何通过土地整理进一步推动农村产业化 促进全市经济发展 已是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此 荆州市人民政府 荆州 市国土资源局布署了 全面规划 分步实施 分散为主 整零结合 因 地制宜 先易后难 全员参与 规模整理 的原则 坚持以土地整理为 重点 大力开展田 水 路 林 村的综合整理 努力实现全市耕地总 量动态平衡 提高全市耕地质量 促进全市经济发展 该项目位于本市城郊 项目涉及荆州区李埠镇所属的李埠村 杨井 村 金双村等三个行政村 项目区地貌特征为平原 其耕地后备资源主 要是进行内部挖潜 开展迁村腾地 填埋废弃坑塘 合理规划沟路渠等 这也是解决耕地保护与城市建设用地矛盾 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 4 要途径 有利于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 水平 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李埠镇作为荆州市区的的主要蔬菜供应基地 目前已初步形成名优 时令蔬菜生产区 反季节蔬菜生产区 大棚立体蔬菜生产区 棉田套种 蔬菜生产区 该镇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 1200 公顷 放心菜 种植面积 400 公顷 蔬菜大棚 1920 个 2005 年共销售蔬菜 15 万吨 能否产出更 多高效 安全的绿色食品 则直接关系着市民的菜蓝子问题 而郊区农 民种菜的积极性很高 目前每亩纯收益约在 10000 元 增产增收的潜力 还很大 为进一步改善种植环境 优质服务市民生活 增加农民收入 当地干部群众要求整理的呼声很高 2 是促进荆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改善人居环 境的重要方式 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 生 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实现这一目标 的重点是加大土地整理力度 加强农业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而通过改造旧村庄 归并农村居民点 对村庄 内的边角闲散地 零星宅基地 废弃坑塘水面和中低产田进行综合整治 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则可以有效改变农村 面貌 促进和谐发展 提高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 该项目区拆迁居 民点的现状为房前屋后荆棘丛生 死水坑塘多 人畜共用 血吸虫泛滥 成灾 沟渠宽窄不一 到处跑水漏水 地力退化 甚至出行连一条像样 的道也没有 群众种植蔬菜用水灌不进 排不出 农产品的运输也成了 大难题 极大的影响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 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 5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 通过土地整理则可达到农户住宅 城市化 田块平整方格化 排灌系统管道化 路沟渠道规范化 农田耕 作机械化 田间管理科学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格局 3 是推进集约用地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荆州市节约型社会 的必然选择 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如不树 立强烈的资源忧患意识 经济社会的发展将面临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 特别是对于土地这样宝贵的资源来说 节约利用的意义尤为重大 要加 倍珍惜 决不能以大量牺牲土地资源 影响环境和粮食安全为代价来换 取一时的繁荣和发展 因此我们要想眼前 顾大局 识大体 干当前 想长远 该项目区所在地李埠镇现有农村居民 7225 户 农村居民点总 面积 588 1 公顷 户均占地 0 0814 公顷 人均用地 0 0218 公顷 土地浪 费极为严重 进行合理 有效的整治 建立节约型社会成了我们必走之 路 通过全市土地开发整理 2004 年和 2005 年净增耕地 1709 公顷 基本满足了本市建设用地的需要 保证了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通过 改造中低产田 完善农田排灌 道路等设施 建设农田林网 改善农业 生产生态环境 迁村并点 建设中心村 改善人居环境 从而为提高粮 食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实践证 明 对具有平原特色的荆州区来说 土地整理是解决耕地保护与建设用 地矛盾 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促进土地集约节 约利用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根据国家制定 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基本农田土地整理政策要求 我局以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为指导 以建设标准化高产基本农田为 6 目的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立足于当地实际 确定对荆州区李 埠镇所属的李埠村 杨井村 金双村等三个行政村的部分土地进行整理 涉及的图幅号为 H 49 57 57 H 49 57 58 H 49 69 1 H 49 69 2 项目区建设规模 665 0737 公顷 通过充分调查论证 该 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具备立项条件 可以申报立项 实施基本农田土地整理 1 21 2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基本情况 1 2 11 2 1 项目类型项目类型 根据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的有关要求 结合荆州区的实际情况 确定 该项目申报为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重点项目 1 2 21 2 2 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该申报项目的全名称为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李埠镇 蔬菜基地 基本 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项目性质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 1 2 31 2 3 项目范围项目范围 项目区共涉及 1 个乡镇 3 个行政村 位于荆州区李埠镇境内 包括 该镇的李埠村 杨井村 金双村三个行政村 农田保护区编号分别为 GBLB 8 GBLB 9 GNHH 14 GBHH 13 GBYJ 12 GBYJ 11 GNYJ 10 GBJH 16 GBJH 15 1 2 41 2 4 项目规模项目规模 项目总建设规模为 665 0737 公顷 项目总投资 1313 7567 万元 单 位面积投资为 1 9754 万元 公顷 即为 1317 元 亩 1 2 51 2 5 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 项目工程建设期限为 6 个月 预定 2006 年 11 月开工 至 2007 年 4 月完工 7 1 2 61 2 6 项目任务目标项目任务目标 1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一条的规定 按 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对田 水 路 林 村进行综合整治 增加有效 耕地面积 彻底改造中低产田 提高耕地质量 最终达到保护耕地的目 的 2 2 综合评价规划方案 进行规划方案效益评价 3 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为 665 0737 公顷 其中耕地 588 8705 公 顷 通过农田的整治改造 零星居民点的拆迁集并 废弃坑塘水面的填 埋 形成合理 高效 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 可实现净增耕地面积 20 6061 公顷 增加耕地比率为 3 09 新增耕地耕作层在 0 30 米以上 符合标准基本农田要求 4 通过对农田的整理 改造 机械化程度达 80 左右 农业的 水利化水平达 85 以上 防止水土流失 改进农业生产条件 改善农业 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人文景观 逐步缩小城乡差 别 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共同富裕 5 项目区主要工程配置与布局 通过项目区内的农田 道路 沟渠 林网依地形重新规划 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 达到 旱能灌 涝能排 实现农田高产 稳产 6 按市农业规划的建设要求 建设城郊农业 立体农业 精致 农业 为实现农业产业化打下基础 7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充分 合理 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形成一整套结构合理 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项目的实施 为今后 彻底根治旱涝灾害积累经验 为推广农业新科技探索新路子 为实现农 田方格化 标准化和农业机械化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实现农业产业化 8 打下基础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好宣传 搞好典型引路 2 2 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 2 12 1黄家口镇 新滩镇简黄家口镇 新滩镇简况况 黄家口镇 新滩镇地处湖北省中部偏南 长江中下游地区 江汉平 原腹地 跨江带湖 是江汉平原上的一颗明珠 黄家口镇项目片经纬度 坐标范围 113 34 33 113 30 50 30 01 33 30 04 41 新滩项目片经 纬度坐标范围 113 49 26 113 53 34 30 06 22 30 09 45 本项目涉及黄家口镇 新滩镇共二个镇 项目区共涉及22个行政 村 所涉及村现有总人口20449人 项目区总人口10040人 人均占耕地 约0 17公顷 此次项目的总建设规模面积1946 5公顷 拟净增耕地面积 60 72公顷 黄家口镇位于洪湖市中北部 东邻小港管理区 南邻汊河镇 西邻万全镇 北抵东荆河 与仙桃市隔河相望 全镇共辖31个村 1个居民委员会 总面积10686 77公顷 其中耕地5300 82公顷 总 人口32439人 人均耕地0 16公顷 新滩镇位于洪湖市东北部 东邻燕窝镇 南抵燕窝镇 西邻大 同湖管理区 北邻东荆河 全镇共辖32个村 1个居民委员会 总 面积9813 15公顷 其中耕地6649 93公顷 总人口37302人 人均耕 地0 18公顷 本项目涉及黄家口镇辖区内的西湖村 十河村 岗塔村 郑兴 村 新建村 黄家口村 天坛村 坝潭村 鸭场农业队 新场村 街道农业队 杨墩村等12个行政界村 涉及新滩镇辖区内的霍家地 村 北岸村 鲍北村 八家村 荻障口村 上湾村 中湾村 下湾 9 村 张家地村 庙湾村等10个行政村 这些区域存在着部分中低产 田 地势低洼 易旱易涝 血吸虫滋生严重 水患频繁 排灌设备 老化 粮食产量低 土地产出率也逐年下降 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长期以来 这些问题始终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质量 明显偏低 经济收入增长空间狭小 影响了群众种田的积极性 该 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 项目区位于江汉平原腹地 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 四季分 明 冷暖有节 雨水充沛 光照充足 无霜期长 雨热同季 年平 均气温16 6 年降雨量1324 9毫米 年日照时数1972 2小时 太 阳辐射期年总量为108 8千卡 平方厘米 无霜期266 5天 就农业生 产讲 属多宜性地区 具有发展农 林 牧 渔的优越条件 2 22 2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 2 2 12 2 1 位置与范围位置与范围 项目区分二片 即黄家口镇项目片和新滩镇项目片 黄家口镇项目片位于黄家口镇中部 四至为 东邻杨墩村水田 南 邻坝潭村农田 西邻西湖村农田 北邻黄家口村农田 坝潭村农田 经纬度坐标范围 113 30 50 113 34 33 30 01 33 30 04 41 涉 及西湖村 十河村 岗塔村 郑兴村 新建村 黄家口村 天坛村 坝潭村 鸭场农业队 新场村 街道农业队 杨墩村共12个村 新滩镇项目片位于新滩镇 东部 东邻内荆河 南抵汉洪公路 西 邻白斧池村 霍家地村 北邻红旗村 红光村 经纬度坐标范围 113 49 26 10 113 53 34 30 06 22 30 09 45 涉及霍家地村 北岸村 鲍北村 八家村 荻障口村 上湾村 中湾村 下湾村 张家地村 庙湾村等 10 个行政村 2 2 22 2 2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项目片属江汉平原腹地 总体地势平坦 但沟坎纵横 地表部 分区域地势较低 地貌为冲积平原 地势低洼平坦 黄家口项目片 地形是东低西高 南高北低 海拔高程在23 8米 20 3米之间 耕 地最低生产线为22 0米 新滩项目片地形东南高 西北低 海拔高 程在28 2米 24 0米之间 耕地最低生产线为24 0米 2 2 32 2 3地质及水文地质及水文 项目区地质构造属于扬子准地台区 为新华厦第二沉降带南沿 部分 整个构造体系由断块凹陷和几个相互平行的断裂带组成 项 目区地基承受力为 6 10t m2 项目区降水丰富 地表水资源年均流量为2152万立方米 耕地 亩均水量1872立方米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063立方米 的9 6 项目区内诸水汇集 地下水与江河水贯通互补 洪水期地下水上升 甚至溢出地面 枯水期有江河湖水调节补给 具有庞大的储水空间 项目区地下水位高 地势较低 地下水位距离地表在0 5 1 5 米之间 洪湖市水资源丰富 项目区周边和内部主要河流有东荆河 内荆河 南港河和中府河等 东荆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01 4亿立方 米 内荆河下段多年平均径流量63 07亿立方米 南港河多年平均 11 径流量25 23亿立方米 中府河黄家口段多年平均径流量1 58亿立方 米 上述四条河流总年均径流量191 28亿立方米 洪湖市绝大部分 都属过境客水 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1 89公里 因此可利用的地 表水完全可满足项目区的用水需求 长江干堤洪湖段 东荆河堤洪湖段经受 98 年特大洪水的袭击 后 由国家大量投入资金对其堤段进行了整险加固工程 现在防 洪能力已提高到百年一遇 2 2 42 2 4气候气候 项目区位于江汉平原腹地 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 四季分 明 冷暖有节 雨水充沛 光照充足 无霜期长 雨热同季 年平 均气温16 6 年降雨量1324 9毫米 年日照时数1972 2小时 太 阳辐射期年总量为108 8千卡 平方厘米 无霜期266 5天 就农业生 产讲 属多宜性地区 具有发展农 林 牧 渔的优越条件 2 2 52 2 5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 项目区主要自然灾害是低温冻害 倒春寒和秋寒 秋旱和暴 雨涝灾以及伏旱 龙卷风与冰雹也时有出现 1 暴雨 由于受季风的影响 5 9月下降暴雨或持续时间较 久的大雨形成涝灾 根据多年的资料 由暴雨或久雨导致的洪涝灾 害6年一遇 内涝4年一遇 1996年 1998年两项目区曾受到暴雨导 致的涝灾 2 低温冻害 低温有春寒和秋寒 对春播和夏熟作物均有 危害 12 3 龙卷风与冰雹 龙卷风多出现在5 7月 龙卷风出现时 多半有雷暴雨和冰雹 危害极大 2 2 62 2 6土壤与主要农作物土壤与主要农作物 项目区土壤类型比较单一 主要为水稻土和潮土类 水稻土这 类土壤是在长期水耕熟化过程中发育起来的 占项目区土地面积的 80 以上 潮土类土壤是在长期旱耕熟化过程中发育起来的 土层 深厚 耕作层大于60厘米 PH值7 5 有机质3 2 含氮0 194 含磷0 0671 速效磷PPM4 83 含钾1 884 速效钾PPH100 5 该项目区属于人工植被区 主要包括农作物植被和水生植物植被 农作物植被主要是蔬菜 稻 棉 杂粮 麦 油 豆等 水生植物植被 主要是莲 菱角 芦苇等 项目区被农作物植被和水生植物植被四季覆 2 2 72 2 7 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黄家口镇 新滩镇是洪湖市重要的粮棉油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综 合产区 截止2004年底黄家口镇农业粮食作物产量为19897吨 产 值为2786万元 新滩镇农业粮食作物产量为22802吨 产值为3192 万元 项目区共涉及的22个行政村 人均耕地面积0 17公顷 2004年 粮 油产值分别为1789万元 679万元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185元 项目区内无工业项目 农民主要以土地为生 部分从事第三产 业 该区大面积的低中产田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阻碍了耕地 产出率的提高 零星分布的废弃坑塘和死沟死水滋生了钉螺 破坏 13 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项目区内的土地权属明确 无任何权属纠纷 2 32 3 基础设施状况基础设施状况 2 3 12 3 1 交通状况交通状况 项目区交通便利 荆江大堤由东至西贯穿项目区 为水泥硬化路面 项目区内主要交通干道有太李路 双城路等乡级公路 乡级公路与村级 公路相连通 村级公路与各组田间道基本相通 但还没形成支路 田间 道 生产道相互连接贯通 布局均匀合理的网状道路体系 项目区内田 间道路一般为 3 米宽以下的土路 路面标准低 坑洼不平 走向紊乱 农业机械无法下田作业 不能保证晴雨通车 生产道一般为 2 3 米宽的 土路 路面高低不平 且断断续续 缺乏连惯性 分布不规划 农产品 运输较为困难 需维修现有村级公路 因地制宜布置田间道和生产道 以满足机械耕作和农产品运输需求 2 3 22 3 2 水利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水利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现有主要灌排渠系已基本成型 比较规整 灌溉以红卫渠为主水源 中部的南排渠和北侧的太湖港为辅水源 排水以南排渠和太湖港排渠为 骨干 三条主干灌排渠系均为东西走向 与其基本垂直的二级灌排系统 也已成形 2 3 32 3 3 电力设施状况电力设施状况 项目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村电网改造 电力设施完备 李埠镇供电 所有主变 2 台 容量 2500 千伏安和 1800 千伏安 主线线径规格为 LGJ 70 项目区共有供电台区 3 个 配变型号主要为 S7 S9型 容量 为 50 千伏安 17 台 100 千伏安 17 台 从主变至各村电线总长 500 公里 杆基 10000 根 项目区各村电压等级均为 220 伏 380 伏 在 各村 10 千伏线路上及线路两边延伸 100 米内均可接电增容 增容至 14 500 千伏安 项目区内电力设施均较为完善 完全能满足项目建设的电 力需求 2 3 42 3 4 堤坝防洪能力状况堤坝防洪能力状况 2 42 4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 2 4 12 4 1 类型类型 面积面积 结构和权属结构和权属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是通过变更调查至2005年12月底的数据 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为1946 50公顷 全部属于集体所有土地 其中 黄家口项目片937 39公顷 新滩项目片1009 11公顷 项目区 有耕地1706 74公顷 其中 黄家口项目片基本农田面积为631 52公 顷 编号为GB 9 11 12 13 33 19 一般农田面积为180 23公 顷 编号为YB 7 8 12 13 14 15 34 32 新滩项目片基本 农田面积为894 99公顷 编号为GB 5 6 7 17 18 28 8 9 10 14 林地13 46公顷 其他农 用地221 56公顷 住宅用地4 41公顷 特殊用地0 33公顷 各片土 地利用现状详见表3 4 5 表表3 洪湖市黄家口等二个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区洪湖市黄家口等二个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区 土地利用现状表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 公顷 地 类 黄家口 项目片 新滩 项目片 小计比 例合 计 灌溉水田401 89308 98710 8736 52农 用 耕地 旱 地406 44585 48991 9250 96 1706 74 15 菜 地3 420 533 950 20 园地果 园0000 000 林地疏林地13 150 3113 460 6913 46 农 村 道 路 20 3922 9243 312 23 坑 塘 水 面 8 854 1713 020 67 农田水 利用地 39 3756 7996 124 94 地 其 他 农 用 地 田 埂39 1429 9369 073 55 221 56 住宅用地空闲宅基地4 4104 410 234 41 建 设 用 地 特殊 用地 墓葬地0 3300 330 020 33 未利用 土 地 未利 用地 00000 合 计937 391009 1119 46 51001946 50 16 表表4 黄家口镇项目片土地利用现状表黄家口镇项目片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 公顷 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住宅用地特殊用地未利用土地 行政村合计 小计水田旱地菜地果园疏林地小计 农村 道路 坑塘 水面 农田水 利用地 田埂 空闲宅 基 地 墓葬地 西湖村 218 71196 81187 868 95000 1521 755 21 155 919 49000 十河村 82 9571 4215 2956 1300011 531 150 256 693 44000 岗塔村 135 07109 2882 3523 513 4207 9213 491 631 415 185 274 3800 郑兴村 14 7413 3813 380000 21 160 080 250 180 65000 新建村 110 1499 162 5696 600010 921 4504 694 7800 060 黄家口村 41 6534 8917 4317 460006 761 310 992 781 68000 天坛村 94 2380 11080 11003 2610 83 230 173 543 8600 060 坝潭村 81 23567 9331 2936 64001 6211 663 560 694 133 280 02500 鸭场农业队 3 923 373 3700000 450 0900 20 1600 10 新场村 98 9488 1616 9371 2300010 671 80 584 044 2500 110 街道农业队 3 743 243 2400000 50 0400 30 16000 杨墩村 52 064428 1915 810008 060 853 361 732 12000 合 计 937 39811 75401 89406 443 42013 15107 7520 398 8539 3739 144 410 330 比 例 100 0086 6042 8743 360 3601 4011 492 180 944 204 180 470 040 17 表表5 新滩镇项目片土地利用现状表新滩镇项目片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 公顷 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特殊用地未利用土地 行政村合计 小计水田旱地菜地果园疏林地小计 农村 道路 坑塘 水面 农田水 利用地 田埂墓葬地 霍家地村141 73123 8726 9896 790 100 1617 74 4408 554 7100 北岸村77 1968 4830 5437 940008 712 5903 482 6400 鲍北村95 8181 964 5477 4200013 853 7207 252 8800 八家村31 5829 09029 090002 490 8200 940 7300 荻障口村57 9954 0954 090000 153 750 9901 181 5800 上湾村129 46116 5141 6374 8800012 952 2206 174 5600 中湾村101 5691 6926 8564 840009 872 891 463 412 1100 下湾村217 31191 3477 93112 980 430025 973 162 7113 816 2900 张家地村46 5241 0225 0315 990005 51 5802 621 300 庙湾村109 9696 9421 3975 5500013 020 5109 383 1300 合 计1009 11894 99308 98585 480 5300 31113 8122 924 1756 7929 9300 比 例100 0088 6930 6258 020 0500 0311 282 270 415 632 9700 洪湖市黄家口等 二 个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施工设计 1 2 4 2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区内的耕地由于农民耕作粗放 经营模式简单特别是施用 化肥量过大 长期不注意养地 造成地力退化 耕地质量下降 土 地产出率低下 急需进行整理 重施农家肥提高地力 根据规划搬 迁后的居民地和沟渠 道路需与周边农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 整理 后有效地增加耕地面积 提高土地利用率 2 52 5 土地适宜性分析土地适宜性分析 项目区土壤以水稻土为主要类型 占项目区耕地面积的 58 其次是潮土占项目区耕地面积的42 本项目区有淹育型和沼泽型水稻土 淹育型水稻土在项目区面积 733 90公顷 约占项目区耕地面 积的43 所处地形部位较高 土壤受地下水位影响较少 土壤 耕性一般 潮润温暖 保水保肥 耕层土壤PH值在7 6左右 土 地利用适宜水 旱轮作 一年二熟 一年三熟制 属项目区较 好的农田 沼泽型水稻土在项目区面积256 01公顷 约占项目区耕地 面积的 15 海拔高程在22 5米以下 地势低 地下水位在50 厘米以上 该土壤中的水 气冲突 冷浸烂泥 潜在肥力难以 发挥 氮 磷 钾含量较低 有效养分贫乏 暗渍明涝时常发 生 本地称之为低湖田 土地利用适宜农作物一年两熟 属项 目区一般质量的农田 项目区排灌工程完善后 地下水位降低 可从根本上提高土地质量 促进农田发展 潮土在项目区面积 716 83 公顷 约占项目区耕地面积的 洪湖市黄家口等 二 个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施工设计 2 42 潮土地类通气性良好 透气性微生物活跃 土壤腐殖质矿 化作用较强 有机质含量在 0 87 2 68 之间 但由于不保水 土地利用方向适宜种植旱作物 如 棉花 黄豆 小麦 油菜 玉米等 项目区排灌工程完善后 解决了灌溉问题 可实现水 旱轮作 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2 62 6 水资源平衡分析水资源平衡分析 2 6 1 可供水量分析可供水量分析 1 降雨量 洪湖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324 9 毫米 年分配量如表 6 所 示 表表 6 6 多年平均降雨量分配表多年平均降雨量分配表 单位 毫米单位 毫米 月 份 123456789101112 年平 均 降雨 量 40 768 8117 2173 1207 5220 0108 8127 472 378 768 541 91324 9 2 地表径流 大气降水 年平均降雨量为 1324 9 毫米 多年平均 72 9 被 蒸发和向地下渗透 27 1 形成地表径流 蓄于境内坑塘 湖 泊和大型水渠 黄家口镇项目片可供地表水量 年均降雨量 地表径流比 例 项目区面积 1324 9 1000 27 1 937 39 洪湖市黄家口等 二 个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施工设计 3 3365679 11 m3 336 57 万 m3 新滩镇项目片可供地表水量 年均降雨量 地表径流比例 项目区面积 1324 9 1000 27 1 1009 11 3623188 26 m3 362 32 万 m3 项目区可供地表水量为 336 57 万 m3 362 32 万 m3 698 89 万 m3 3 地下水 洪湖市境内诸水汇集 地下水与江河水贯通互补 洪水期 地下水上升甚至溢出地面 近堤附近常见涌水涌沙现象 枯水 期有江河水调节补给 具有庞大的储水空间 故此 境内各含 水层皆能找到可利用的地下水层 特别是第四层系含水层 水 量之丰富 非一般地区能比拟 项目区地下水属松散岩类孔隙水 含水层厚度 30 45 米 潜水位埋深小于 2 米 渗透系数多小于 1 米 日 平均海拨 21 5 米就有地下渗水 而项目区的主要沟渠的平均深度一般都 低于海拨 21 米 所以主要沟渠常年都有积水 根据洪湖市 2000 年地下水资源调查资料显示 洪湖市地下水平均水产模数 为 33 9 万 m3 km2 项目区可供利用的地下水量为 33 9 1946 5 100 659 86 万m3 其中 黄家口项目片可供利用的地下水量为 33 9 937 39 100 317 78 万 m3 新滩项目片可供利用地下水量 为33 9 1009 11 100 342 08万m3 洪湖市黄家口等 二 个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施工设计 4 综上所述 项目区可供水量为 698 89 m3 659 86 m3 1358 75 m3 其中 黄家口项目区可供水量为 336 57 万m3 317 78 万 m3 654 35 万 m3 新滩项目片可供为 362 32 万m3 342 08 万m3 704 4 万m3 2 6 2 设计年需水量计算设计年需水量计算 设计标准 P 90 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适宜性 设计以一季水稻和一季油菜 两季水稻和一季油菜等二种典型作物来确定灌溉定额 本次设计采用洪湖市区域棉花 油菜 水稻的发育特点和 农田排灌历年统计资料 代表年水稻 小麦 棉花的灌溉定额 见表 7 表表 7 7 洪湖市水稻 油菜 棉花的灌溉定额洪湖市水稻 油菜 棉花的灌溉定额 灌溉定额 m3 公顷 作物名 称 4 月 5 月 6 月7 月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合计 水稻725725115011503750 油菜4204654651350 设计 保证 率 P 90 P 90 棉花22543558512452940 表 8 是设计保证率为 90 的情况下作物灌溉制度 表表 8 8 水稻及油菜灌溉制度表 水稻及油菜灌溉制度表 P P 9090 作物 名称 生 育 期 灌水次数 次 灌水定额 m3 亩 灌溉定额 m3 亩 返青期 30 3 14 4 220 分蘖 拔节 15 4 4 5 320 拔节 抽穗 5 5 20 5 120 抽穗 乳熟 21 5 10 6 220 早稻 乳熟 腊熟 11 6 19 6 220 200 中稻返青期 30 4 14 5 225250 洪湖市黄家口等 二 个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施工设计 5 分蘖 拔节 15 5 4 6 325 拔节 抽穗 5 6 20 6 125 抽穗 乳熟 21 6 10 7 225 乳熟 腊熟 11 7 19 7 225 返青期 26 7 4 8 225 分蘖 拔节 5 8 29 8 325 拔节 抽穗 30 8 16 9 125 抽穗 乳熟 17 9 12 10 225 晚稻 乳熟 腊熟 13 10 30 10 225 250 油菜生育期 5 11 15 4 61590 项目区内不包括居民点需水 其用水只考虑农业生产需水 根据规划后的土地利用结构 黄家口镇项目片的耕地灌溉面积为 公顷 农业净需水量为 3750 1350 842 05 4294455 m3 429 45 万 m3 新滩镇项目片的农田灌溉面积为 925 41 公顷 农业净需水 量为 3750 1350 925 41 4719591 m3 471 96 万 m3 综上所述 项目区农业净需水总量为429 45 471 96 901 41 万m3 水利用率为90 则项目区 需水量为901 41万m3 90 1001 57 万m3 其中黄家口镇项目片需水量为 429 45万m3 90 477 17 万 m3 新滩镇项目片需水量为 471 96 万m3 90 524 4 万m3 2 6 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 项目区可供水量为 1358 75万立方米 其中 黄家口镇项目片为 654 35 万立方米 新滩镇项目片为 704 4 万立方米 项目区总需水量为 1001 57 万立方米 其中 黄家口 镇项目片需水量为 477 17万立方米 新滩镇项目片需水量为 524 4万立方米 按照正常年份 项目区水资源不仅能满足用水 需求 而且还多 357 18 万立方米 其中 黄家口项目片多177 18万 洪湖市黄家口等 二 个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施工设计 6 立方米 新滩项目片多 180万立方米 由此可以看出项目区的水资 源十分充足 需在项目区增加 8 个节制闸 用于调畜水位 便于旱时灌 溉和项目区农田用水 增加 29 座 0 3m3 s 的三级泵站 用于抽 水灌溉 改造 维修两个二级电排站 提高排涝标准 最终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总体需求 2 7新增耕地潜力分析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现阶段土地整理的主要目的 是通过项目的实施 使中低 产田变为高产田 提高土地质量 同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根据项目区的地形条件和自然规律 耕地由土地开发整理 前的1706 74公顷调整到耕地整理后的1767 46公顷 耕地净增 60 72公顷 增加耕地系数为项目建设面积的3 12 其中黄家 口镇项目片整理完成后新增耕地30 30公顷 占项目设计面积的 3 23 新滩镇项目片整理完成后新增耕地30 42公顷 占项目 设计面积的3 01 从项目区土地适宜性情况和自然条件考虑 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增加耕地和提高土地产出率 1 为了提高粮食产出率 为项目区的农民增加经济收入 将旱地991 92公顷 菜地3 95公顷 共995 87公顷全部改为水旱轮 作田 上述地类呈零星分布 一部分是由于水源短缺 一部分是 土壤底子薄 渗水量大 不保水 只能种植旱作物 通过对项 目区实施土地整理后 不但可以通过土地平整 打破水田 旱 洪湖市黄家口等 二 个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施工设计 7 地界线 中和土壤 加厚土层 使其防渗 而且通过建设和完 善各级排灌设施 改善项目区的水源条件 提高供水量 使其 成为能够进行水旱轮作的灌溉水田 从而提高耕地产出率 增 加农民收入 防止土地沙化 改善生态环境 2 田埂由整理前的69 07公顷调整到整理后的37 44公顷 净增耕地面积31 63公顷 田埂整理的计算过程和说明 项目规划整理前田埂系数通 过实地测量并计算 计算过程及结果 在黄家口项目片选择12 块 每村一块 在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田块 总面积为733 7亩 田埂229条 田埂面积33 89亩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田埂系数 为4 6 然后用田埂系数乘以项目区内耕地面积与田埂面积之 和 得出整理前田埂面积为39 14公顷 规划整理后 根据典型 田块中田埂 顺沟 腰沟的面积之和 除以典型田块面积 计 算出田埂系数为2 25 然后用田埂系数乘以耕地面积842 05公 顷 得出整理后田埂面积为18 94公顷 用整理前的田埂面积减 去整理后的田埂面积得出20 20公顷为新增耕地面积 新滩项目片共选择 10 块 每村选择一块 在当地具有代表 性的田块 面积平均为 80 69 亩 总面积为 806 9 亩 田埂 241 条 田埂面积 26 95 亩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田埂系数为 3 34 然后用田埂系数乘以项目区内耕地面积与田埂面积之和 得出 整理前田埂面积为 29 93 公顷 规划整理后 根据典型田块中 的田埂 顺沟 腰沟面积之和 除以典型田块面积 计算出田 埂系数为 2 0 然后用田埂系数乘以耕地面积 925 41 公顷 得 洪湖市黄家口等 二 个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施工设计 8 出整理后田埂面积为 18 50 公顷 用整理前的田埂面积减去整 理后的田埂面积得出 11 43 公顷为新增耕地面积 3 将项目区可以动工的坑塘面积13 02公顷全部调整为 耕地 填埋这些坑塘的土源有二种 一是将原有坑塘周围的陡坎 回填 二是在保证大田块区域平衡的前提下 降低坑塘所在田 块的生产线 4 农田水利由整理前的96 16公顷调整到整理后的95 99 公顷 5 项目区有疏林地13 46公顷全调整为耕地 6 项目区有空闲宅基地4 41公顷 原居民户已搬迁 全 部调整为耕地 7 墓葬地0 33公顷全部调整为耕地 这些墓葬地 共有33户农民的坟地 平均每户坟地占100平 方米 分布十分零散 且大部份位于田块之中 杂草丛生 不 仅浪费了土地 而且严重制约了周围农田的生产 此次土地整 理将其全部迁至公共墓区 原有墓葬地调整为耕地 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详见附表一 3 3 规划设计的原则 依据 任务规划设计的原则 依据 任务 3 13 1 规划设计的原则规划设计的原则 1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要求 2 十分珍惜 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洪湖市黄家口等 二 个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施工设计 9 3 充分挖掘土地潜力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改善土地生产条 件 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4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保护生态环境 5 紧密结合当地的发展规划 因地制宜地布置工程措施 6 工程技术可行 经济合理 7 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3 23 2 规划设计的依据规划设计的依据 3 2 13 2 1 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 2 23 2 2 有关行政规章有关行政规章 1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 发 1998 166 号 2 关于开展土地整理开发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2 4 号 3 关于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和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0 36 号 4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土资发 2000 316 号 洪湖市黄家口等 二 个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施工设计 10 5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国土资发 2000 282 号 6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 国土财 2001 41 号 7 荆州区李埠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荆州区李埠镇土地开发 整理程专项规划 8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9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0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1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12 荆州市农地整理暂行条例 3 2 33 2 3 行业技术标准行业技术标准 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 2 2 荆州市工程造价信息 3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有关规划理论和方法 4 相关部门的技术要求 5 其它有关技术规程 6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TD T1011 2000 7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 T1012 2000 8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TD T1013 2000 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88 99 10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洪湖市黄家口等 二 个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施工设计 11 GB T16453 1 16453 6 1996 GB T15774 1995 11 公路涵桥设计通用规范 JT J021 1989 1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 政部和 水利部 2005 3 2 43 2 4 相关规划资料相关规划资料 1 1 荆州年鉴 2 2 荆州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 3 3 荆州市统计年报 4 4 荆州市水资源公报 5 5 荆州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6 荆州区及李埠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 划 7 荆州区志 8 荆州区土壤志 9 荆州区农业区划报告 10 荆州区 2005 年统计年鉴 11 江陵县志 土壤志 农业区划报告 2005 年统计年鉴等 1212 其他相关基础资料 3 2 53 2 5 实施期限实施期限 本项目计划建设期限为 1 年 预计丛 2006 年 11 月 2007 年 4 月 按先易后难的原则 结合当地的气候 避开雨季 利用农闲期 缩短 土地平整期 使农田尽快恢复耕种 减少农民经济损失 具体进度计 洪湖市黄家口等 二 个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施工设计 12 划参见季度分月用款计划表 3 33 3 规划设计任务和目的规划设计任务和目的 3 3 13 3 1 规划设计目的规划设计目的 1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一条的规定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对田 水 路 林 村进行综合整治 增 加有效耕地面积 彻底改造中低产田 提高耕地质量 最终达到保 护耕地的目的 2 2 综合评价规划方案 进行规划方案效益评价 3 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为 665 0737 公顷 其中耕地 588 8705 公顷 通过农田的整治改造 零星居民点的拆迁集并 废弃坑塘水 面的填埋 形成合理 高效 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 可实现净增耕 地面积 20 6061 公顷 增加耕地比率为 3 09 新增耕地耕作层在 0 30 米以上 符合标准基本农田要求 4 通过对农田的整理 改造 机械化程度达 80 左右 农业 的水利化水平达 85 以上 防止水土流失 改进农业生产条件 改 善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人文景观 逐步 缩小城乡差别 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共同富裕 5 项目区主要工程配置与布局 通过项目区内的农田 道路 沟渠 林网依地形重新规划 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 达到旱能灌 涝能排 实现农田高产 稳产 6 按市农业规划的建设要求 建设城郊农业 立体农业 精 致农业 为实现农业产业化打下基础 7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充分 合理 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洪湖市黄家口等 二 个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施工设计 13 形成一整套结构合理 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项目的实施 为 今后彻底根治旱涝灾害积累经验 为推广农业新科技探索新路子 为实现农田方格化 标准化和农业机械化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实 现农业产业化打下基础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好宣传 搞好典 型引路 3 3 23 3 2 规划设计任务规划设计任务 1 根据地形地势及地面高程 确定土地平整方案及平整工程量 2 确定各项目片沟渠标准及数量 水工建筑物技术等级 规格 和数量 满足各项目片的灌排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