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GSM无线网专项网络优化工作规范.doc_第1页
中国联通GSM无线网专项网络优化工作规范.doc_第2页
中国联通GSM无线网专项网络优化工作规范.doc_第3页
中国联通GSM无线网专项网络优化工作规范.doc_第4页
中国联通GSM无线网专项网络优化工作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联通GSM无线网专项无线网络优化工作规范中国联通移动网络公司运行维护部2009年8月目录。优化中心负责对移动网络公司各省级分公司网络优化中心的考核工作,中国联通GSM无线网专项无线网络优化工作规范11编制说明42专项网络优化工作实施周期与流程43频率规划63.1工作目的63.2工作要求73.3工作内容73.4输出结果84参数优化94.1工作目的94.2工作要求94.3工作内容94.4输出结果105分场景优化105.1工作目的105.2工作要求105.3工作内容115.4输出结果116LAC区优化126.1工作目的126.2工作要求126.3工作内容126.4输出结果137GPRS端到端优化147.1工作目的147.2工作要求147.3工作内容147.4输出结果158天馈系统集中整治168.1工作目的168.2工作要求168.3工作内容168.4输出结果169重点区域优化179.1工作目的179.2工作要求179.3工作内容189.4输出结果1810高速公路优化1910.1工作目的1910.2工作要求1910.3工作内容1910.4输出结果2011高速铁路优化2011.1工作目的2011.2工作要求2111.3工作内容2111.4输出结果22122G/3G互操作优化2212.1工作目的2212.2工作要求2212.3工作内容2312.4输出结果2313话音质量优化2413.1工作目的2413.2工作要求2413.3工作内容2413.4输出结果2514双频网优化2614.1工作目的2614.2工作要求2614.3工作内容2614.4输出结果2715重要活动保障2815.1工作目的2815.2工作要求2815.3工作内容2815.4输出结果2916全网评估2916.1工作目的2916.2工作要求3016.3工作内容3016.4输出结果3117工程优化验证3117.1工作目的3117.2工作要求3117.3工作内容3217.4输出结果32概述专项网络优化是持续性网络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加强对GSM无线网专项网络优化工作的管理,根据GSM无线网专项网络优化工作要求,特制定中国联通GSM无线网专项网络优化工作规范。专项网络优化工作的内容包括以下16项。专项网络优化以网络优化工作实施流程为主导,从网络优化工作目的、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及输出结果四个方面规范专项网络优化工作,各分公司应严格按照具体要求执行。1 专项网络优化工作实施周期与流程(一) 专项网络优化工作实施周期各省分公司原则上应按照以下工作周期实施专项网络优化工作:专项网络优化工作项目优化工作实施周期1频率规划2年1次2参数优化1年1次3分场景优化2年1次4LAC区优化2年1次5GPRS端到端优化2年1次6天馈系统集中整治2年1次7重点区域优化1年1次8高速公路优化2年1次9高速铁路优化2年1次102G/3G互操作优化1年1次11话音质量优化2年1次12双频网优化1年1次13重要活动保障1年1次14全网评估报告1年2次15工程优化验证1年1次16日常复杂问题升级按需各省分公司进行工程建设和网络扩容等影响网络质量的重大调整工作时,如主城区网络调整规模达到或超过原网络规模的25%,原则上必须实施专项网络优化工作。各省网络优化中心应根据各地市实际网络规模,视具体情况确定。(二) 专项网络优化工作实施流程流程说明:(1) 项目启动:明确项目组织架构、计划及资源初步需求。(2) 数据收集:按项目需求对OMC、DT、CQT、投诉或MR等数据进行采集。(3) 现网评估:对网络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网络性能(MR、KPI评估)和现场测试(DT和CQT测试),全面掌握网络的运行现状。(4) 确定优化范围和目标。根据市场需求、网络状况及资源状况合理制定优化范围和优化目标。以此为依据细化项目计划和资源需求。(5) 问题定位:通过对网络系统重要参数分析、硬件和告警分析、话务量和KPI分析、频率资源分析、空中干扰分析以及MR语音质量分析等多种手段,定位问题并形成问题跟踪表。(6) 制定优化方案:对问题形成优化方案。对非优化类问题提交相关部门解决。(7) 优化方案实施:按既定的优化方案组织资源实施。对无线网络相关参数和网络结构、天馈系统、系统参数配置等进行调整,调整实施过程由运维人员执行,如果必须由网优人员执行,应由运行维护人员进行授权确认,在实施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8) 优化结果验证:网络优化方案实施完成后,应密切监控系统性能指标和网络告警信息、用户投诉信息等情况,对网络进行测试和评估,验证方案实施效果。(9) 网络评估及验收:根据方案实施后的评估结果与预先制定的优化目标进行对比,对比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到网络性能指标的改善情况和话务量的变化,同时还应重点关注用户投诉信息和用户满意度的变化。如果不能达到预先制定的优化目标,应重新对网络进行测试分析并制订新的优化方案,直到达到预期目的。如评估达标按总部需求组织验收。(10) 优化报告:优化报告内容应包括:无线网络优化方案和实施过程,系统参数记录(前后对比),优化前后网络指标对比情况,无线网络优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得出的经验。另外,每次优化工作完成后,应对优化全过程进行总结,完成无线网络优化技术总结报告存档备查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同时作为下一次无线网络优化资料。2 频率规划2.1 工作目的基于MR进行自动频率规划、提高网络容量和频率复用效率,降低同邻频干扰,提升话音质量。2.2 工作要求(1) 原则上2年完成1次全网频率规划。(2) 频率规划前要完成覆盖优化和邻小区优化(3) 数据采集前,在保证覆盖的情况下需对900M容量配置进行调整,必要时通过增配1800M容量达到900M减配的目的,原则上900M基站配置不超过S222,尽量避免成片900M高配置基站。 (4) 频率规划实施期间要做好充分的安全保障措施。(5) 项目管理、系统分析、测试分析由A类人员完成,测试由C类人员完成,天馈调整由D类人员完成。2.3 工作内容频率规划具体任务见下表:序号阶段项内容1改频前准备1建立翻频领导小组及相应组织架构2确定BCCH与TCH频段,做好室分或新建站的频点预留规划3校正网络基础信息参数表(经纬度、天线挂高、方向角、倾角)4完成网络配置调查(BSC/BTS/TRX)5确定改频将影响到的直放站和室内分布系统站点及位置6完成改频区域话统与MR数据分析,评估整网网络覆盖与质量7与相邻分公司确定边界频点8制订改频割接方案,落实改频工作的整体计划与工作安排,并通过优化、维护、工程和客服部门会审9完成与工程部门协调,确保封网期间无新站入网10完成与维护部门协调,确保封网期间无网络调整2MR数据采集封网11完成改频区域测试评估(DT/CQT/MOS),评估路面覆盖与质量12落实割接当晚的测试安排,确定人员、测试路线与测试内容13做好割接申请,并制订应急保障方案3方案确定与审核14核对改频规模与网络实际规模,确保规模相符15完成厂家改频频点数据的核对16完成受影响直放站和室内分布系统频率调整方案17完成900与1800之间的邻区调整方案制定18最后确定割接实施方案4割接当晚19完成改频割接实施20完成割接后的全区域验证测试,确保频点修改成功5改频后优化21完成对改频后室内分布系统与大网的频点对接22通过DT、话统、MR分析等方式,对同邻频干扰频点进行调整优化23对改频区域进行全面评估(DT/CQT/MOS/MR/话统等),对比改频前后网络质量24完成改频报告和总结2.4 输出结果频率规划实施完成后,应提交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频率分配方案及项目计划(2) 配置及硬件告警分析(3) DT测试分析(4) 覆盖优化MR采集与数据分析(5) 覆盖优化实施方案(6) 基于MR邻小区的优化(7) 邻小区参数调整(8) 翻频前DT测试评估(9) 翻频前DT统计分析(10) 翻频前MR采集统分析(11) 频率规划MR采集(12) 制定频率规划方案及审核(13) 翻频实施与翻频后现场测试(14) 翻频现场问题后台处理 及翻频后的测试(15) 路测问题分析及方案制定(16) 问题频点修改(17) 翻频后评估MR采集及数据统计(18) 翻频后DT统计分析(19) MR数据采集及统计(20) 总结3 参数优化3.1 工作目的在集中优化全网的公共参数和性能参数的基础上,针对问题进行小区和区域性参数进行核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参数优化,达到整体改善网络质量的目的。3.2 工作要求(1) 原则上1年完成1次全网参数优化。(2) 参数优化可根据实际需要与其他专项优化工作共同实施。(3) 参数分析、参数调整、系统分析及测试分析由A类人员完成,测试由C类人员完成。3.3 工作内容(1) 参数检查。对全网参数设置合理性进行检查,同时对相关参数的关联合理性进行检查。检查错误参数的设置。(2) 统计数据问题定位。对接入、掉话、切换、寻呼等主要KPI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定位问题小区(低接入成功率、高掉话率、低切换成功率)和低寻呼成功率LAC区。(3) 测试数据问题定位。通过DT对掉话、接入及切换进行统计分析,定义出掉话点、接入失败点及切换失败点。(4) 参数优化。结合OMC及DT数据,对接入、切换、邻小区或功控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对问题小区结合覆盖分析对接入参数、切换参数、频点、邻小区参数设置进行分析。(5) 方案实施完成后,需对优化区域进行整体评估。3.4 输出结果参数优化实施完成后,应提交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项目计划编制(2) DT、CQT测试(3) DT、CQT问题定位及制定优化方案(4) 参数调整、射频调整实施(5) DT数据分析、DT效果评估(6) CQT数据分析、CQT效果评估(7) 测试数据统计(8) 总结4 分场景优化4.1 工作目的为了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和资源利用率,深层次改善用户感知,在日常优化的基础上,对全网一些特殊区域按地理位置、建筑特征、话务负荷类型不同划分出各种场景:密集城区(高校、商场、高楼、车站、都市村庄、大型社区等)、一般城区、郊区及农村。根据优化的优先顺序,针对不同的楼域、特殊场所及不同的通信保障需求而采取不同的优化方案。4.2 工作要求(1) 原则上2年完成1次分场景优化。分公司可按实际情况按区域进行年度计划分解。(2) 根据地理位置、建筑特征、话务负荷等对各类场景进行划分,确定待优化的场景。(3) 分场景优化可根据实际需要与其他专项优化工作共同实施(4) 项目管理、系统分析、测试分析由A类人员完成,测试由C类人员完成,天馈调整由D类人员完成。4.3 工作内容(1) 统计数据问题定位。通过网优平台对需优化场景的现网运行情况进行整体统计、分析和评估。筛选出高掉话小区、高切换失败率小区、高接入失败小区、拥塞小区。(2) 测试数据问题定位。通过DT和CQT,定位优化区域的掉话点、切换失败点、弱覆盖区域等问题点。(3) 制定优化方案。针对不同场景确定不同参数设置原则及切换方式,同时对优化区域的参数及切换方式进行检查。结合网络优化平台统计指标、DT和CQT统计数据,对不良小区制定由针对性优化方案,通过覆盖优化、参数优化解决不良区域或不良小区问题。制定优化方案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场景的无线环境,合理采用不同覆盖方式进行覆盖优化。(4) 方案实施完成后,需对优化区域进行整体评估。4.4 输出结果分场景优化实施完成后,应提交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项目计划编制(2) DT、CQT测试(3) 问题定位及制定优化方案(4) 无线参数调整实施(5) 射频调整实施方案(6) DT、CQT数据分析、DT、CQT效果评估(7) 测试数据统计(8) 总结5 LAC区优化5.1 工作目的针对LAC边界进行合理优化调整,平衡网络负荷,提高用户感知度。其中LAC优化包括跨业务区的边界优化。5.2 工作要求(1) 原则上2年完成1次LAC区优化。分公司可按实际情况按区域进行年度计划分解。(2) 其中LAC优化包括跨业务区的边界优化。(3) 项目管理、系统分析、测试分析由A类人员完成,测试由C类人员完成,天馈调整由D类人员完成。5.3 工作内容(1) 确定优化范围。结合网优平台数据对LAC边界区域小区切换次数、切换成功率及相应小区话务量进行分析。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进行LAC边界优化的范围和对象。(2) 负荷评估。通过统计话务量、信令负荷,对比设计容量,对LAC划定范围进行评估。如超过负荷告警值,应给设计部门提出LAC重规划需求。(3) 性能指标统计。通过网络优化平台,对LAC边界小区的切换次数、切换成功率、接入成功率、掉话率及话务量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问题小区(切换成功率低、接入成功率低、高掉话率的小区)。(4) DT测试及分析。通过DT数据对LAC边界的现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定位出弱覆盖区域、切换失败点、接入失败点或掉话点,针对问题点,对弱覆盖区域通过调整覆盖、调整功率参数或新增资源进行解决。对切换失败点通过调整切换参数、切换算法进行解决,对掉话点通过覆盖优化、邻小区参数或频点进行优化解决。(5) 与交换专业配合重新规划LAC边界、调整相关参数。(6) 方案实施完成后,需对优化区域进行整体评估。5.4 输出结果LAC区优化实施完成后,应提交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项目计划编制(2) LAC边界区域指标分析(3) DT测试报告 (4) 问题定位及制定优化方案(5) 无线参数实施(6) 射频方案实施 (7) LAC边界重规划(8) LAC边界重规划实施(9) DT效果评估(10) DT数据分析(11) 总结 6 GPRS端到端优化6.1 工作目的端到端的GPRS优化是指基于终端用户对服务质量的主观感受,进行“终端设备+无线+有线+因特网+业务”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联合优化过程。重点是配合GPRS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端到端的质量优化(接入、保持、数据速率等),强化对GPRS业务影响进行分析和定位,对影响GPRS业务的瓶颈进行优化,从全网角度提升GPRS业务能力,提升用户主观感受度。6.2 工作要求(1) 原则上2年完成1次GPRS端到端优化。分公司可按实际情况按区域进行年度计划分解。(2) 按照当地GPRS用户行为及实际业务模型进行优化。(3) 该专项需与核心网专业、增值部门配合进行优化调整(4) 项目管理、系统分析、测试分析由A类人员完成,测试由C类人员完成。6.3 工作内容(1) 制定测试方法。结合分公司GPRS实际用户模型,确定测试方法,模仿用户行为进行业务测试。(2) 数据性能统计。通过网络优化平台统计TBF建立成功率及其他GPRS相关统计指标,定义出上、下行TBF建立成功率低的问题小区,结合PDCH信道及相关无线指标进行扩容或进行无线优化。(3) 业务测试统计。通过模拟用户对WAP、彩信的使用比例进行设计测试方案,在测试业务的同时,需同时进行FTP上传和下载速率测试。结合市场业务需求,可对WAP首页接入成功率及接入时延、WAP刷新成功率及刷新时延、WAP下载成功率及下载速率;彩信发送成功率、彩信接收成功率、彩信PUSH接收成功率、上传速率及下载速率等指标进行统计。(4) 优化实施。对FTP上传下载速率速率测试,结合小区TBF建立成功率统计,对低速率小区进行RF优化或容量调整。(5) 联合优化。对于WAP和彩信统计指标不满足业务质量要求的区域进行分析,与核心网及SP等进行联合分析,定位影响业务的网元,由相关部门解决。(6) 方案实施完成后,需对优化区域进行整体评估。6.4 输出结果GPRS端到端优化实施完成后,应提交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GPRS业务(WAP、彩信、FTP)性能指标分析(2) GPRS业务DT测试 (3) GPRS业务CQT测试 (4) 问题定位及制定优化方案 (5) GPRS参数优化方案实施(6) 射频优化方案实施 (7) GPRS DT效果评估 (8) GPRS DT测试数据分析 (9) GPRS CQT效果评估(10) GPRS CQT测试数据分析 (11) 总结7 天馈系统集中整治7.1 工作目的集中对影响网络质量的天馈系统进行整改,改善和优化网络覆盖。7.2 工作要求(1) 原则上2年完成1次天馈系统集中整治。分公司可按实际情况按区域进行年度计划分解。(2) 测试分析由A类人员完成,测试由C类人员完成,天馈调整由D类人员完成。7.3 工作内容(1) 对驻波比告警(驻波比大于1.5)进行统计,同时对优化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天馈作为阶段集中天馈整治的对象。(2) 对所有优化对象的天馈需上站测试驻波比值,对大于1.5的天馈需进行整改或更换。天馈整改后进行驻波比验证,同时对基础数据进行更新。(3) 对优化过程中需更换天线类型的天线,更换后需进行驻波比测试检查,合格后对基础数据更新。(4) 涉及运维的工作应与运维人员配合实施。7.4 输出结果天馈系统集中整治实施完成后,应提交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告警数据采集 (2) 天馈测试 (3) 更换或调整天线 (4) 整治效果评估 (5) 总结8 重点区域优化8.1 工作目的根据市场部门的需求,提升重点保障区域的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度。8.2 工作要求(1) 原则上1年完成1次重点区域的全面优化。分公司可按实际情况分阶段(测试和优化实施工作)或按区域进行年度计划分解。(2) 重点区域包括:城区主干道、商业密集区道路、住宅密集区道路、学院密集区道路、环城路、沿江两岸、城市主要隧道、城市主要桥梁、地铁和轻轨沿线、人流密集区域、餐饮娱乐区域、商务办公区域、居民住宅区域。(3)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和网络质量目标。(4) 重点区域要重视室内分布系统的优化及室外宏基站覆盖与室内分布系统覆盖结合问题。(5) 对于利用优化无法解决覆盖问题或容量问题的区域及时向建设部门提出扩容或调整建议。(6) 项目管理、系统分析、测试分析由A类人员完成,测试由C类人员完成,天馈调整由D类人员完成。8.3 工作内容(1) 性能指标统计:利用网络优化平台,对重点区域网络性能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接入成功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拥塞率等、TBF建立成功率等。(2) 统计数据分析:通过网络优化平台,结合DT、MR分析数据或室内监测系统对重点区域现网运行情况进行整体统计、分析和评估,包括覆盖率、通话质量,筛选出弱覆盖区、高接入失败率、高掉话率、高切换失败率、高拥塞及高TBF建立失败率等不良小区作为优化重点。(3) 优化实施:对不良小区或质量不良区域进行分析,制定优化方案,在优先解决覆盖的情况下,对邻小区参数、切换参数进行优化。(4) 对实施后优化方案进行评估,确认问题解决。(5) 方案实施完成后,需对优化区域进行整体评估。8.4 输出结果重点区域优化实施完成后,应提交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制定项目计划 (2) DT测试 (3) CQT测试 (4) DT问题定位及制定优化方案 (5) CQT问题定位及制定优化方案 (6) 无线参数实施 (7) 射频方案实施 (8) 室内优化方案实施 (9) DT效果评估 (10) CQT效果评估 (11) DT测试数据统计分析 (12) CQT测试数据统计分析 (13) 总结9 高速公路优化9.1 工作目的对高速公路沿线提供可靠优质的通信保障和良好的用户感受。9.2 工作要求(1) 原则上2年完成1次高速公路优化。分公司可按实际情况分阶段(测试和优化实施工作)或按区域进行年度计划分解。(2) 对于利用优化无法解决覆盖问题的区域及时向建设部门提出调整或新建站点建议(3) 方案实施完成后,需对优化区域进行整体评估。(4) 项目管理、系统分析、测试分析由A类人员完成,测试由C类人员完成,天馈调整由D类人员完成。9.3 工作内容(1) DT测试。对高速公路的优化进行来回DT测试。测试至少要包括长呼叫。(2) DT覆盖分析。建议RxLevel-90dBm作为道路覆盖标准。定义弱覆盖区域,对于低于RxLevl-90dBm,则该区域可判断为非无线覆盖问题,而是由于切换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覆盖弱的问题。如双向覆盖RxLevel-85dBm,对于车速为250Km/h的高速铁路,考虑到切换过程,其重叠覆盖区约为700m;根据各高速铁路车速不同计算出必需的重叠覆盖区。对于弱覆盖要对双向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双向均为弱覆盖则判断为弱覆盖,否则可定位为切换参数设置不合理。(2) 覆盖问题解决。 对于解决弱覆盖问题点,要充分考虑重叠覆盖区的要求,尽量通过更换天线类型、或新增射频远端模块的方式解决,避免引入新的覆盖小区。(3) 切换分析。通过小区覆盖顺序及切换顺序,合理控制覆盖,尽力保证单扇区的覆盖距离,避免频繁切换,在覆盖调整时需对邻小区参数进行相应修改。对于切换失败点、切换时质差点等问题点进行切换参数和切换算法的分析和优化。(4) 对实施后优化方案进行评估,确认问题解决。10.4 输出结果高速铁路优化实施完成后,应提交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制定项目计划 (2) DT测试 (3) DT测试数据分析 (4) 制定和实施解决方案 (5) 参数优化实施 (6) 优化后测试评估 (7) 测试数据分析 (8) 总结11 2G/3G互操作优化11.1 工作目的优化2G/3G选网和切换策略,提升用户感知度11.2 工作要求(1) 原则上全网1年完成1次2G/3G互操作优化,分公司可按实际情况分阶段或分区域进行年度计划分解。(2) 测试时需同时对2G、3G进行测试,室内需要进行CQT测试,室内窗边必须进行测试。(3) 2G/3G互操作优化优化(4) 优化实施完成后,对优化区域进行评估(5) 系统分析、测试分析由A类人员完成,测试由C类人员完成。11.3 工作内容(1) 邻小区参数检查。通过导出2G、3G邻小区参数,通过GIS呈现,结合2G、3G基站扇区地理位置进行检查,删除明显不合理的邻小区参数,同时添加明显遗漏的邻小区。(2) 对2G系统向3G重选参数设置进行核查与优化,使3G用户能尽快重选回WCDMA网络。(3) WCDMA切换统计。统计3G至2G 硬切换成功率,筛选出切换成功率较低的小区。(4) DT、CQT测试。通过DT测试,重点对切换成功率较低的小区进行详细的DT测试及CQT测试。按照WCDMA与GSMGPRS系统间互操作参数设置进行参数优化。 (5) 性能指标监控,对比参数修订对指标的影响并验证修改效果11.4 输出结果2G/3G互操作优化实施完成后,应提交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制定项目计划 (2) 2G、3G邻小区检查 (3) DT、CQT测试 (4) 分析及问题定位 (5) 参数优化方案实施 (6) 验证及评估 (7) DT测试数据统计 (8) CQT测试数据统计 (9) 总结报告 12 话音质量优化12.1 工作目的集中解决用户投诉强烈的话音质量问题,包括单通、串话、回声、杂音、断续等 ,提高用户感知度。12.2 工作要求(1) 原则上全网2年完成1次话音质量优化,分公司可按实际情况分阶段或分区域进行年度计划分解。(2) 根据用户分布、话务分布、重要客户分布及市场推广重点区域确定优化范围和对象。(3) 对于利用优化无法解决覆盖问题的区域及时向建设部门提出扩容或调整建议。(4) 方案实施完成后,需对优化区域进行整体评估。(5) 项目管理、系统分析、测试分析由A类人员完成,测试由C类人员完成,天馈调整由D类人员完成。12.3 工作内容(1) DT(含MOS)测试。通过DT测试,定位话音质量不量区域(Rx_Qual4及MOS2.8的区域)(2) 通话质量投诉收集。对通话质量(单通、串话、回声、杂音、断续)的数量及分布进行GIS分析。(3) 分析。结合DT测试的覆盖、Rx_Qual进分析。杂音和断续可能由于覆盖弱、同邻频干扰、切换参数设置不合理、外部干扰或硬件问题引起。通过Rx_Level判断覆盖情况;通过对比主、邻小区频点及其接受电平判断是否存在同邻频干扰;通过切换时的Rx_Qual判断切换方式及切换参数,通过对比RxLevel及Rx_Qual可判断是否存在外部干扰,通过Rx_Level、频点判断无明显问题且RxQual、MOS较差建议对硬件进行检查。(4) 对单通、串音、回声等语音质量问题,需与交换专业共同定位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实施。(5) 评估。优化实施完成后,采集测试及投诉数据进行评估。12.4 输出结果语音质量优化实施完成后,应提交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制定项目计划 (2) 话音质量指标统计分析 (3) DT及CQT测试 (4) 问题定位并制定解决方案 (5) 基站优化方案实施 (6) 室内优化方案实施 (7) 参数实施 (8) 效果验证(9) DT测试数据统计(10) CQT测试数据统计 (11) 总结报告 13 双频网优化13.1 工作目的解决双频网话务均衡和切换策略问题13.2 工作要求(1) 原则上全网1年完成1次双频网络优化。分公司可按实际情况分阶段或分区域进行年度计划分解。(2) 方案实施完成后,需对优化区域进行整体评估。同时提出一下步双频网规划建议。(3) 项目管理、系统分析、测试分析由A类人员完成,测试由C类人员完成,天馈调整由D类人员完成。13.3 工作内容(1) 性能指标统计:通过网络优化平台统计全网一周小区忙时和系统忙时话务量及切换成功率。(2) 话务均衡:通过网络优化平台筛选出拥塞小区及切换成功率较低的小区。通过优化平台GIS分析,对900M、1800M拥塞小区周围小区话务进行分析,如拥塞小区周围存在话务分布不均衡,通过小区选择、重选和切换过程中的相关性,使话务达到均衡。在保证通话质量的前提下使通话保持在GSM1800上,分担GSM900网络负荷。(3) 切换质量:通过网络优化平台筛选出切换成功率较低的小区。重点对切换问题小区进行测试。定位切换问题,对覆盖、切换方式及切换参数进行优化。13.4 输出结果双频网优化实施完成后,应提交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制定项目计划 (2) 问题分析( 包含900M覆盖分析 、1800M覆盖分析 、双频网组网结构 、双频网参数分析、双频网资源配置分析 、双频网话务负载分析 、双频网切换策略分析 (3) 资源利用率分析 (4) 切换性能分析 (5) DT测试 (6) CQT测试 (7) DT问题定位及制定优化方案 (8) CQT问题定位及制定优化方案 (9) 基站优化方案实施 (10) 室内优化方案实施 (11) 参数实施 (12) 统计效果评估 (13) DT效果评估 (14) CQT效果评估 (15) DT测试数据统计 (16) CQT测试数据统计 (17) 总结14 重要活动保障14.1 工作目的对重要活动区域进行优化,保障重要活动顺利进行14.2 工作要求(1) 按实际重要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实施。(2) 对于进行重要活动的区域和地理环境进行分析,确定优化范围。(3) 涉及运维的工作应与运维人员配合实施。(4) 方案实施完成后,需对优化区域进行整体评估。(5) 项目管理、系统分析、测试分析由A类人员完成,测试由C类人员完成,天馈调整由D类人员完成。14.3 工作内容(1) 性能统计分析:通过网络优化平台对保障区域的基站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高掉话、低接入成功率、低切换成功率、低上、下行TBF建立成功率等问题小区。(2) DT、CQT测试。对重要活动保障区进行DT及CQT测试,对统计出的问题小区进行详细的测试。必要时可以采集MR数据。(3) 优化实施。通过小区统计指标、DT、CQT及MR数据,定位优化问题,重点解决覆盖及话音质量问题。(4) 容量分析。针对重要活动周期和规模预报对话务负荷情况进行预测,及时调整资源以满足容量的需要。(5) 对优化区域的网络质量进评估,对存在问题点形成优化方案。(6) 在活动进行期间,要采取多种方式对网络进行监控。包括性能统计指标、DT、CQT、室内检测系统等。对相关区域进行网络质量监控,及时处理发现的网络问题。14.4 输出结果重要活动保障实施完成后,应提交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制定项目计划 (2) 指标统计分析 (3) DT测试 (4) CQT测试 (5) DT问题定位及解决方案 (6) CQT问题定位及解决方案 (7) 基站现场方案实施 (8) 室内优化方案实施 (9) 参数实施 (10) 网络指标监控 (11) DT网络监控 (12) CQT网络监控 (13) 应急处理 (14) 总结报告 15 全网评估15.1 工作目的全面了解网络状况和竞争性情况,为网络规划、网络优化及市场发展提供参考。15.2 工作要求(1) 要求每年进行2次,上、下半年各一次。(2) DT测试路线至少包括:市区、县城、高速公路、铁路及其他重要道路。CQT点包括火车站、汽车站、商场、超市、宾馆、写字楼、公共场馆、住宅小区、旅游景点、饭店等,力求覆盖到城区的主要建筑。(3) 不同要求的DT测试,如对竞争对手进行对比测试、网络摸底测试、阶段性优化效果评测,结果验证阶段的DT测试路线应尽量保持一致,以便测试效果分析与对比。(4) 测试严格按DT和CQ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