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1页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2页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3页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4页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书 学生姓名:学 号:20074023248指导教师:所在学院:工程学院专 业:土木工程中国大庆2010年9月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柱下独立基础)一、工程概况哈尔滨某报社印刷车间,为三层两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柱截面尺寸为400600mm,室内外地面高差为0.3m。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见表A,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见表B。图1 柱网布置图表A:建筑场地地质条件(地下水位于粉、细砂层底)A-4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m)kN/m3w(%) ILEs MPaC kPafak kPa 冻胀性粉质粘土1.020.0170160冻胀粉土3.018.5170.550.145.01520154弱冻胀粘土4.219.6240.70.84.52412170弱冻胀粉、细砂12.619.01030180弱冻胀B-6柱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基本组合A柱N(kN)10009001350M(kN.m)160144216B柱N(kN)120010801620M(kN.m)9585.5128.5C柱N(kN)9508501300M(kN.m)115103.5155.5二、题目分配按学号分组设计A 、B柱基础,荷载按B-6表,地质条件按A-4表。三、设计要求1、设计A、B(或B、C)柱下独立基础;2、计算A、B(或B、C)柱下独立基础,并按容许变形值调整基底尺寸;3、绘制基础平面图和基础详图,编写施工说明(A1图纸594mm841mm)。4、计算书内容应详尽,数据准确,排版规范(按附件的排版规范执行);图纸应符合制图规范相关要求,表达完整。参考设计步骤:1、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2、按持力层承载力确定基础尺寸;3、下卧层强度验算;4、分别计算两柱基础沉降;5、按允许沉降差调整基底尺寸;6、基础高度验算;7、配筋计算;8、绘制施工图。目 录1.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42.按持力层承载力确定基础尺寸52.1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52.2初步选择B柱基地尺寸52.3初步选择C柱基地尺寸52.4验算B柱下持力层地基承载力52.5验算C柱下持力层地基承载力63.下卧层验算64分别计算两柱基础沉降量74.1用规范法计算B柱基础的最终沉降74.1.1求基地压力和基地附加压力74.1.2确定沉降计算深度Zn74.1.3确定沉降经验系数84.1.4基地最终沉降量84.2用规范法计算C柱基础的最终沉降84.2.1求基地压力和基地附加压力84.2.2确定沉降计算深度Zn84.2.3沉降计算见94.2.3确定沉降经验系数94.2.4基地最终沉降量94.3 按允许沉降差调整基底尺寸94.4 计算基地净反力95 (采用阶梯型基础)106 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106.1 B柱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106.2 C柱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107 配筋计算117.1 B柱基础长边方向117.2 C柱基础长边方向12地基基础课程设计1.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 按建筑地基规范“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得哈尔滨标准冻深,则设计冻深: ,再综合土质和浅埋原则选择粉质粘土为持力层,埋深。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图1 图1 基础剖面示意图2.按持力层承载力确定基础尺寸2.1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粉质粘土、查表7.10得。修正持力层特征值(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进行修正):2.2初步选择B柱基地尺寸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时的基础埋深,由公式。由于偏心不大,基础底面积按20%增大即:。初步选择柱基础底面积且不需再对进行修正。2.3初步选择C柱基地尺寸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时的基础埋深,由公式。由于偏心不大,基础底面积按20%增大即:。初步选择柱基础底面且不需再对进行修正。2.4验算B柱下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基础和回填土重,偏心距,即,满足。基底最大压力:满足。最后确定A柱基础底面长宽。2.5验算C柱下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基础和回填土重,偏心距,即,满足。基底最大压力:满足。最后确定B柱基础底面长宽。3.下卧层验算B柱埋深范围内的加权平均重度r=19.25KN/m由亚粘土e=0.55 查表7.10得力层承载力修正后特征值1.1=169.4KPa基础及回填土重持力层承载力验算=176.3=211.75满足 =176.3=193.60满足C柱埋深范围内的加权平均重度r=19.25KN/m由亚粘土e=0.55 查表7.10得力层承载力修正后特征值1.1=169.4KPa基础及回填土重持力层承载力验算=174.9满足 =174.9=2010满足4分别计算两柱基础沉降量4.1用规范法计算B柱基础的最终沉降4.1.1求基地压力和基地附加压力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则基底附加压力。4.1.2确定沉降计算深度Zn因为不存在相邻荷载的影响,故可按下式估算:,按该深度沉降量计算至亚粘土底面处。 表1点号b=-mm001.4 0 0 0012.0 1.640.2049=0.81961639.221639.220.024439.992 4.7 3.840.1293=0.51722430.84791.640.02721.373 5.3 4.240.1205=0.48202554.6123.760.0273.344 5.74.640.1127=0.45082569.5614.960.0270.465.10.0064.1.3确定沉降经验系数 ,按表4.5插值得4.1.4基地最终沉降量4.2用规范法计算C柱基础的最终沉降4.2.1求基地压力和基地附加压力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则基底附加压力。4.2.2确定沉降计算深度Zn因为不存在相邻荷载的影响,故可按下式估算:4.2.3沉降计算见表2点号b=-mm001.8 00 0012.0 2.040.1938=0.77521550.41550.40.02640.312 4.7 4.740.1191=0.47642239.08688.680.02919.973 5.0 5.040.1139=0.4556227838.920.0291.1361.410.0184.2.3确定沉降经验系数 ,按表4.5插值得4.2.4基地最终沉降量4.3 按允许沉降差调整基底尺寸 两基础的沉降差,查表7.15得,所以在允许的沉降范围内无需调整基地尺寸。4.4 计算基地净反力B柱偏心距,基础边缘的最大最小净反力。C柱偏心距,基础边缘的最大最小净反力 。5 (采用阶梯型基础)6 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6.1 B柱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初步确定基础高度,分两个台阶为。(有垫层),则,取。因此,可得,因此偏心受压,取。冲切力:抗冲切力:,满足。6.2 C柱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 ,初步确定基础高度,分两个台阶为和。(有垫层),则,取。因此,可得,因偏心受压,取。冲切力:KN抗冲切力:,满足。7 配筋计算选用HPB235钢筋,7.1 B柱基础长边方向截面(柱边) 柱边净反力:。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弯矩:,则。截面( 变阶处) 变阶净反力:。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弯矩:,则,比较和,, B柱配筋:1-1: 2-2:。7.2 C柱基础长边方向截面(柱边)柱边净反力:。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弯矩:,则。截面(变阶处) 变阶净反。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弯矩:,则,比较和,C柱配筋:-:,-: 参考文献:1.赵明华,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3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