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油地震队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范【时效性】有效【颁布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颁布日期】970717【实施日期】971001【失效日期】【内容分类】物探【名称】石油地震队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范【标准号】SY/T6280-1997【章名】全文石油地震队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范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specification for seismic crew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陆上石油地震队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方针,目标,原则,基础管理,野外作业中职业卫生保健,安全与环境要求.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5749-1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6722-1986 爆破安全规程SY5690-1995 石油企业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及配备规定SY5728-1995 滩海石油地震队安全生产管理规定SY5855-93 石油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SY5857-93 地震勘探爆炸物品安全管理规定SY5868-93 陆上石油地震队安全生产管理规定SY6047-94 沙漠地震队野外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3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针,目标,原则3.1 方针地震队应制定并遵守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针,其要点是:a)遵守所在国家,当地政府和本企业有关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法律,法规和规定;b)掌握并遵循国际物探作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标准;c)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d)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是安全生产的保障;e)以生态环境可接受的作业方式组织生产,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f)坚持岗位培训,履行岗位职责是上岗操作的前提;g)不得滥用药物,作业期间禁止饮酒.3.2 目标地震队应制定包括以下内容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目标:a)员工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意识不断提高,自我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明显加强;b)杜绝爆炸,火灾事故和危险品的丢失,被盗;c)防止一切伤害事故和中毒事故;d)事故起数和经济损失逐年下降;e)医疗保健得到加强,员工健康水平有所提高;f)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3.3 原则地震队应有明确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保证体系,并遵守以下原则:a)工伤和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b)从领导到岗位人员都应承担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责任;c)进行注重实效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培训;d)监督检查是消除事故隐患的有效手段;e)选派合格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监督员;f)建立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审查制度;g)具备衡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表现的监测技术;h)大小事故都应调查和跟踪分析;i)开展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宣传和经验交流.4 基础工作4.1组织管理4.1.1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机构管理机构见图1.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委员会队长 监督员(专职)生产副队长 后勤营地副队长(主管)测量,钻井,爆炸,放线,驾驶,仪器 机修,发配电工,警卫,炊事,医疗保健 班组长 班组长 全体员工 图1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机构4.1.1.1 设立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委员会(或管理领导小组),管理委员会由队长(经理),监督员,副队长(副经理),队医,班组长组成.队长(经理)为主任,监督员为副主任.4.1.1.2地震队应按以下要求设置监督员(专职):a)人员配置:二维队设1-2名(野外监督1名,营地监督1名),三维队设2-3名(野外队监督2名,营地监督1名).b)资格:1)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3年野外工作经验或中专学历和5年野外工作经验;2)受过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培训,并取得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资质证书;3)具有一定英语水平及微机使用技能;4)身体健康,责任心强.c)实行上级和甲方派出制或监理公司聘任的监督机制.4.1.1.3地震队医疗保健室按以下要求配备医务人员:a)人员配备:1)100人以下应配置医士;2)100-200人以应配置医师和医士;3)200人以上应配置医师,医士和护士;4)特殊地区(如高原,沙漠)应根据需要增配人员;5)测量,钻井(爆炸),放线班组设兼职卫生监护人员.b)资格:1)医师应有大专以上学历,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具备全科医疗技术知识和公共卫生管理知识;2)医士应有中专以上学历,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和公共卫生管理知识;3)护士应有中专以上学历,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受过专门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培训.c)实行派出制与招聘相结合的管理机制.4.1.1.4班组按以下要求配备兼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监督员;a)每个班组设1名,由班组推选或队部指派.b)资格:1)具有技工或高中学历和4年以上野外工作经验;2)受过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知识培训.4.1.2职责4.1.2.1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小组)的职责包括:a)编制并组织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针,目标,规划,标准,程序和有关奖惩规定;b)落实保障全队员工健康,安全的具体措施;c)召开队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周会和员工大会,总结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执行情况,对重大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问题提出改进办法;d)组织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宣传教育,检查,交流活动;e)制定并组织实施应急方案;f)对所有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活动应进行记录.4.1.2.2队长(经理)的职责包括:a)传达贯彻国家,上级和地方有关安全,环保的法律,法规和规定;b)教育员工遵守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标准,规章制度;c)改善野外劳动,生活卫生条件,落实保障员工健康的具体措施;d)组织召开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会议,审定本队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针,目标,规划;e)支持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监督员的工作,鼓励员工查找隐患,并按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的报告采纳正确的建议;f)组织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检查活动,落实整改事故隐患和问题.4.1.2.3监督员的职责包括:a)草拟本队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针,目标和规划;b)制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c)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事故预测,针对隐患采取有效对策,并填写附录B(标准的附录)中年示的隐患评估登记表;d)宣传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政策,规定,教育和引导员工执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标准规定;e)监督检查全队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并采取果断措施纠正发现的问题;f)定期向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委员会报告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执行情况,提出改进措施的意见和办法;g)对存在危及职工生命安全,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和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有权下令停工,报告队长及时处理;h)收集归纳员工提交的隐患报告,提出整改意见,搞好事故,事件的调查,分析和统计上报工作.4.1.2.4副队长(副经理)的职责包括:a)布置检查生产现场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安全,环保问题;b)负责营地及后勤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和检查.4.1.2.5班组长的职责包括:a)教育,监督班组员工遵守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定;b)负责开好班前安全会;c)组织岗位安全技术训练和班组安全活动,总结班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执行情况;d)搞好班组安全自查,整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事故隐患;e)组织对安全设施的维修保养,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4.1.2.6兼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监督员的职责包括a)负责现场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巡回检查,纠正违章行为,整改隐患,并做好检查记录;b)协助班组长开展岗位训练和班组安全活动;c)负责亲后勤工人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d)向班组提出搞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的建议.4.1.2.7员工的职责包括a)执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定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遵守劳动纪律,搞好巡回检查,上岗时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b)维护保养好本岗位的生产设备,工具及防护装置,保证性能良好,安全可靠;c)参加班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教育培训活动,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防护能力;d)有权拒绝一切违章指挥,命令,发现健康,安全与环境问题要及时排除解决,无法解决的要立即报告领导处理.4.1.2.8医疗保健室及医务人员的职责包括a)针对施工地区主要卫生问题向员工进行预防知识教育;b)根据劳动强度,生产工艺和特殊作业环境的需要,监督实施膳食供应方案;c)对饮水,食堂,宿舍,营区的卫生设施及人员进行卫生监督;d)针对施工地区存在的疫源疾病,地方病及人群易患的常见传染病,采取预防免疫接种和防疫措施;e)预防,治疗常见多发病,并负责急,危,重等患者的现场救护及转院工作;f)建立医务档案,并定期报告;g)做好女工劳动保健工作;h)医师负责全队卫生保健工作;医士应协助医师开展保健工作,并负责药品,医疗器械的供应和管理;护士在医师的指导下,负责完成预防接种,护理,治疗及其他服务工作.4.1.3管理任务和范围4.1.3.1管理的任务包括a)施工前的动员,指导,培训,审查;b)应急反应演练;c)工作过程的监督;d)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例会;e)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报告;f)记录,存档,统计分析;g)总结,评估.4.1.3.2管理的范围包括a)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针,目标,措施;b)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组织;c)思想保证体系;d)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模式;e)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标准和实施程序;f)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应急计划;g)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培训制度;h)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监督体系;i)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划的资金保证体系;j)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信息传递反馈系统;k)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硬件设施.4.2地震作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计划的编写开工前,根据甲方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工作要求,应完成地震作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计划编写工作,其主要内容应包括a)前言:工区概况,作业名称,地点,工作量和主要人员;b)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系统:描述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系统在地震作业中的具体作用;c)填写健康,安全和与环境管理活动项目表:按附录C(标准的附录)对表中的各项内容进行描述;d)地震作业描述:针对各班组在施工中存地有主要隐患所采取的应急措施的描述;e)险情分析,登记:针对险情分析和登记工作进行总结;f)改进计划: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g)结论:分析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总结成绩和提出问题,作出能否做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的结论.4.3 公关与调查4.3.1公关4.3.1.1了解当地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状况,向员工进行法制及安全教育.4.3.1.2到当地公安部门申办爆炸物品运输,储存,使用证件,到交通部门办理车辆运输证件.4.3.1.3向当地政府了解民族,宗教和环保政策,法规.4.3.1.4与当地医院取得联系,了解医疗保健,卫生设施等情况,确定伤病就治医院.4.3.2调查开工前,应对施工区域进行全面的环境调查,调查范围包括a)地表,地质特征;b)水文(地下水,河流,湖泊,水库),水质;c)气候特点和规律;d)自然资源情况;e)农业,水利设施及地下设施;f)古文物遗址;g)野生动植物分布;h)自然保护区;i)自然疫源情况.调查结果应形成文件,为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最终报告提供依据,并报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4.4 规章制度地震队应具有以下规章制度:a)员工医疗保健制度;b)陆上石油地震队安全生产管理规定;c)地震勘探爆炸物品安全管理规定;d)营地(驻地)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范(清洁卫生,防火及消防设施,用电及电气设备);e)电工,电气焊工,吊车工安全操作规程;f)特殊地表,地形(沙漠,山地,高原,滩海等)野外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g)地震队环境管理规定;h)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考核奖惩办法.4.5 会议和报告制度4.5.1开工前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计划会4.5.1.1有上级或甲方主管与地震队长(经理),作业总监和监督员参加.4.5.1.2讨论施工期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划及实现目标的措施.4.5.1.3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准备工作审查评估,提出下一步工作安排.4.5.2开工前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动员会召开全体员工动员大会,由队长(经理)主持,贯彻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行动计划和实施要求.4.5.3施工期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例会4.5.3.1班前讲话:由班组长主持,提出要求.4.5.3.2现场会:由监督员主持,吸取经验或教训.4.5.3.3周会:由队长(经理)主持,队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委员会成员参加,总结一周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执行情况,明确不足,采取措施,布置下周工作.4.5.3.4月会:上级或甲方主管来队检查时,召开由队长管理委员会成员,作业总监参加的例会,回顾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执行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4.5.3.5全员大会:由队长(经理)主持,针对施工情况,对易发事故环节进行预防教育.4.5.3.6施工后的评估会:有上级或甲方主管,队长,作业总监,监督员和管理委员会其他成员参加,主要内容是总结施工全过程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成绩和不足,评价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效果.4.5.4 报告制度4.5.4.1监督员向作业总监提交一份当天的安全,环保工作报告,队医提交一份当天的医疗情况报告,紧急情况应及时报告.4.5.4.2作业总监每周向上级提交一份包括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情况的周报,每月提交一份月报.4.5.4.3地震队每月向上级或甲方提交一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执行情况报告,内容包括a)会议记录;b)隐患和事故调查;c)医疗设备和材料检查;d)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系统运行情况.4.5.4.4施工结束后,地震队应向上级或甲方单位提交一份施工期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总结评估报告.4.5.5 会议组织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会议除班前讲话外,其他均按附录D(标准的附录)进行记录.4.6 应急部署4.6.1 应急范围建立以队长(经理)为组长,医疗救护,监督员,抢险救助,通信联络等人员参加的应急小组.4.6.2应急范围应急范围包括a)各种意外事故伤害,包括但不限于火灾,爆炸,触电,淹溺,车船伤害,烧(烫)伤,机械伤害,物体打击;b)突发性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心脑血管病,急腹症,急性外伤等;c)急性中毒,包括但不限于饮食,饮水,一氧化碳,硫化氢中毒等;d)急性传染病,包括但不限于霍乱,鼠疫,伤寒,疟疾等;e)自然灾害,包括但不限于山洪,地震,山体滑坡,强台风,暴风雨(雪),沙暴,雷击等;f)火灾,包括预防宣传教育,现场扑救,安全疏散及撤离等;g)作业气候危害,包括但不限于中暑,冻伤等;h)野外动植物危害,包括但不限咬伤,蜇伤,刺伤等;i)对外关系中发生的民众纠纷.4.6.3 主要任务应急小组的主要任务有a)建立应急管理制度,制定应急行动方案;b)执行应急计划;c)负责组织抢险,疏散,救助及通信联络;d)检查应急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及质量;e)组织应急模拟演练;f)紧急情况下求助直升飞机.4.6.4 应急器材应急器材包括但不限于a)灭火器材;b)氧气袋(罐),制氧机,空气增压舱,防毒面罩;c)通信器材,卫星定位仪;d)各种绳索,信号弹;e)交通工具及担架;f)急救箱或急救包及外伤药械;g)救生衣,救生圈;h)警报器.4.7培训教育进入工区前,应对全体员工进行系统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培训教育.4.7.1 基础培训4.7.1.1安全基本知识培训的内容包括a)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针,政策及重要意义等方面的教育;b)遵章守纪法规意识教育;c)安全法规,标准和规章的教育;d)一般安全知识教育;e)地震作业易发事故环节及其预防措施;f)安全技术基础知识(防火,防触电及安全标志等).4.7.1.2健康基本知识培训的内容包括a)地震作业的劳动者健康问题;b)野外卫生保健,自救,急救和互救的基本常识;c)地方病,常见多发病及工业危害防治措施;d)个人卫生,公共卫生知识教育.4.7.1.3环保基本知识培训的内容包括a)环保方针,政策,法律及环保意识的教育;b)地震作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c)野生动植物的保护;d)减少,收集和处理废弃物的方法;e)对有害液体的管理和泄漏处理方法.4.7.2 技能培训针对特殊工种和危险作业,应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实地操作培训:a)爆炸危险品的管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b)钻井作业安全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c)可控震源作业安全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d)推土机作业安全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e)车辆驾驶技术及交通安全法规,规定;f)船只驾驶技术及海上,水运交通法规;g)起重,装卸作业安全知识及安全规程;h)电气作业安全技术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i)电气焊接安全技术知识及安全规程;j)其他特种设备作业的安全技术规程.4.7.3应急措施与求生技术的培训与演练由上级或甲方指定专家对全体员工进行以下内容的培训:a)消防器材,报警装置,救助,通信等设备的一般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及演练;b)预防火灾报警呼救,撤离及救火的训练;c)水上作业防淹溺和过河落水,翻船的报警呼救,救助,求生的训练;d)乘坐汽车的安全注意事项及安全带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演练;e)沙漠迷路遇险求生措施,求救信号及搜寻救助方法的训练;f)预防山洪袭击的安全撤离,避险求生的训练;g)山地作业预防坠落的攀登技术训练;h)紧急情况下,求助直升飞机的通信呼叫,报告,接应,护送的训练;i)心肺复苏,止血及烧伤,骨折的紧急救助技术的正确操作方法训练;j)紧急疫情,危重伤病,中毒的现场处理及中暑,冻伤的紧急救助方法的训练.4.7.4 培训形式4.7.4.1培训应基本知识教育与实际操作(演练)相结合.4.7.4.2对新工人及院校毕业生,进行上岗前厂(处)级,队(车间)级和班组级的三级安全教育.4.7.4.3结合野外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工区环境,季节,节日等特点,随时进行预防性安全教育.4.7.4.4以班组为单位,每周组织一次班组安全活动.4.7.4.5以板报,广播,录像,演讲和健康,安全与环境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4.7.5培训要求4.7.5.1编制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培训计划,有规范的培训教材,演练器材和合格的教员.4.7.5.2未参加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培训或未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要补课,否则不得进入工区作业.4.7.5.3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部门培训并考试剑桥,持特种设备操作证上岗作业.4.7.5.4建立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培训记录档案(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内容,考核成绩等).4.7.5.5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4.7.5.6定期开展防火和急救演练.4.7.5.7外来人员(包括上级领导)应安排短期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培训,方可进入现场.4.8 健康,安全与环境检查4.8.1 检查范围地震队在开工前和施工中都要进行健康,安全与环境检查,其范围包括a)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应急设备的配备,维护,保管和定期演练的实施情况;b)野外各作业班组的劳动秩序,岗位人员有无违章行为及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情况;c)车辆,钻机等施工设备的安全技术性能及维护保养情况和各种安全记录的填写情况;d)营地电力系统及安全保护装置的性能是否符合国家电力安全技术标准;e)临时炸药库,加油站,发配电站和机修站的安全制度执行情况;f)各种安全措施及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性能是否良好;g)营区宿舍,厨房,厕所等各部位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有专人定期清理;h)医疗保健室的设备,设施及药品的配备情况及医护人员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i)野外及营地(住地)环保规定的执行情况,废物的回收,处理情况和破坏的恢复情况;j)各种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记录,台帐报告和档案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规定要求.4.8.2 检查要求4.8.2.1由队长负责,进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委员会成员参加的每月1次队查.4.8.2.2由班组长负责,监督员,生产骨干参加的每周1次班组检查.4.8.2.3岗位作业人员每日应进行岗位巡回检查.4.8.2.4上级组织安全检查前的自检自查.4.8.2.5重大节日及季节性的安全检查.4.8.2.6检查应有重点,针对性强,以提高检查效果.4.8.2.7按上级制定的检查标准逐项检查,防止随意性.4.8.2.8每次检查按附录E(检查的附录)记录,并进行书面总结.4.8.2.9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应及时整改,并按附录F(标准的附录)填写,本队无力整改的,应报上级主管部门解决.4.8.3 自检地震队开工前,应按4.8.1和4.8.2规定的内容和上级或甲方有关审查要求,先进行内部自检.4.9 劳动防护用品作业人员的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发按SY5690中的规定.上岗应按规定穿戴,保管好劳动防护用品.特殊作业环境,工种的人员还应配发下列不同功能的劳动防护用品:a)野外小搬家临时营地尖配发共用的活动小帐蓬,气垫床;b)水域作业应配备共用的救生圈,救生衣和救生船;c)高原和潮湿地区应配备防潮保暖褥垫;d)山地作业应配发共用的安全绳索,安全带和个人轻便防滑鞋;e)沙漠地区风钻工应配发防尘口罩或防尘帽和护耳罩;f)地震爆炸作业人员(含小折射),加油工和仪器操作员应配发防静电衣裤,鞋,袜;g)地震钻井工,爆炸员(含小折射),清线工和山地作业有关工种应配发安全帽;h)可控震源驾驶员应配发防振,防噪声的保护用品;i)推土机驾驶员应配发防尘口罩或防尘帽及防震,防噪声的保护用品.4.10 事故管理事故类别,等级划分按SY5855-93中第4章,第6章的规定,环保事故按国家和地方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及规定执行.4.10.1 报告,登记范围地震队发生下列事故,事件应立即报告和逐级报告,并进行事故登记:a)各类人身伤害,设备财产损失的事故;b)急性中毒,中暑及疫情流行;c)造成严重污染,大面积植被,重要设施或古迹破坏等事件;d)造成停产的各种事件.4.10.2报告,登记要求按以下要求对事故进行报告和登记:a)发生各类事故,无论原因,责任是否查清,应由负伤者或最先发现的人向主管报告;b)重大人身伤害事故和经济损失超过万元的事故,由队长(经理)用最快通信方式向上级领导或主管部门报告;c)报告的主要内容为: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姓名,性别,简要经过,责任人和初步经济损失情况;d)各类事故应按附录G(标准的附录)进行登记,重大事故应填写事故调查书,报上级主管部门.4.10.3 事故调查,处理事故调查,处理执行SY5855-93中第9章,第11章的规定.5 职业卫生与保健5.1 建立管理办法卫生保健室应建立以下管理办法:a)服务质量考核;b)请示报告,医疗护理操作规程,治疗室,卫生工作,卫生管理及监督检查;c)急诊,急救;d)处方;e)限剧药消杀药,药品,设备,器材保管和使用;f)医疗病案,档案,员工健康档案.5.2 医疗设备,设施及药品的配置5.2.1 基础医疗设施基础医疗设施由地震队按表1配置.表1 基础医疗设施配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说明序号名称单位数量说明1 诊室间 1 20平方米左右 10 小氧气瓶个 22 药品架个 1 或药品柜 11 氧气袋个 43 诊断桌椅套 1 12 医用夹板套外伤骨折用4 检查治疗床个 1 13 消杀喷雾器台 1 环境卫生用5 急救车辆 1 14 水净化器台 16 担架副 2 15 输液架个 27 便携式制氧机台 1 16 急救箱个 48 大氧气瓶个 2 100Pa 17 通信设备台 19 高压消毒锅个 2 18 紫外线灯台 15.2.2 医疗器械5.2.2.1 医疗器械配置按表2.表2 医疗器械配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说明序号名称单位数量说明1 血压表个 1 10 止血带支2 心电图机台 1 11 体温表支 63 清创缝合包个 2 12 各种敷料器材医护人员使用4 导尿穿刺包个 2 各种配备一个 13 气象测定仪套 15 急救箱个 1 急诊抢救用 14 水质快速检测仪个 16 输血器个 1 15 外科器械医师定配7 一次性注射器支医护人员自定 16 听诊器个医护每人一个8 一次性输液器支医护人员自定 17 其他处方保健档案等9 急救呼吸器台 15.2.2.2医疗器械由医护人员单位提供,施工后带回本单位.5.2.2.3卫生器材的配置数量可根据地震队人员多少,施工区域状况增减.5.2.3 基本用药配置范围除按急救箱说明和要求配备所用药品和器材外,还应根据人员,工区特点配备以下药品:a)抗感染为主的各种抗菌素;b)解热止痛镇静药类;c)各种感冒,喘咳类药品;d)胃肠炎为主的消化系统药品;e)生物制剂(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等);f)外伤用治疗药及预防其他疫源地传染病疫苗;g)水和环境的消毒药和制剂;h)各种维生素;i)各种大输液制剂(葡萄糖,生理盐水,706代血浆等);j)防毒蛇,毒虫咬伤药剂及灭蝇蚊鼠的消杀剂.5.3 卫生保健工作程序5.3.1 进入工区前的工作5.3.1.1对新工区进行调查,制定预防保健计划和实施议案.5.3.1.2对员工进行卫生保健知识和预防措施的教育.5.3.1.3员工体检,符合健康要求的发给 健康合格证,方准予进入工区作业.建立员工健康档案5.3.1.4对药品,设备和器材进行审查验收.5.3.1.5做好免疫接种的预防工作.5.3.1.6对医务人员地医疗技术进行考核,持合格证上岗.5.3.1.7建立医疗应急方案及应急处理报告制度.5.3.2 施工期的工作5.3.2.1监督预防保健措施的落实(疫源地消毒,水源环境卫生保护等).5.3.2.2卫生保健工作的监督管理.5.3.2.3随作业巡诊,做好常见急性伤病和病患的救治.对疑难病做好转诊和护送工作.5.3.2.4传染病的预防.5.3.2.5做好卫生医疗文件的规范性记载及建档工作.5.3.2.6做好每日的卫生工作小结和报告工作5.3.3 施工后的工作5.3.3.1编写施工期卫生保健工作总结,评价报告.5.3.3.2做好医疗器械,设备和药品的清理,登记,造册和交接工作.5.3.3.3对狎病人员建立档案,必要时定期体检,随访.5.4 野外卫生保健的基本要求5.4.1 膳食营养供应5.4.1.1施工地区近劳动强度的基本热能需求,各种营养素供给量参考表3.5.4.1.2保证每日三餐的膳食供应制度,其热能分配原则为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两餐间隔4-5h.5.4.1.3提供合理,多样,新鲜,清洁的各类生熟食品,饮料等,其卫生指标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5.4.1.4应建立卫生监督检查制度预防食物中毒,并采取以下措施:a)由原材料到成品实行四不制度,即:不采购,不验收,不加工,不卖腐烂变质食品(原料);b)成品食物存放实行四隔离,即:生食与熟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杂物,药品隔离,食品与辅助佐料隔离;c)用(食)具实行四过关,即: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蒸,煮或紫外线,远红外线等办法);d)环境卫生实行四定管理,即:定人,定物,定时,定质量和划片分工,包干负责;e)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衣被.5.4.2 饮水供应及卫生要求5.4.2.1饮用水供应量风表3.表3 野外作业人员每日膳食营养供给劳动强度热能kJ 蛋白质g 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饮用水在平衡膳食热能, 在正常膳食供应平原一般气温2.0-极轻体力劳动 10042 70 蛋白质供给保证的情况下不会缺乏 2.5L/d;轻体力劳动 10878 75 情况下,每日供给, 但在干燥高寒高温气候3.0-4.0中体力劳动 12552 80 各种蔬菜量在500g 区,因大量排汗 L/d;重体力劳动 15062 90 左右时一般不会缺丢失过多钾纳盐沙漠高温地区供极重体力劳动 17573 105 乏维生素. 时需要补充. 5.0-10.0L/d;高原高寒地区供5.0-10.0L/d;注:1 表中所列标准为20-39岁,体重为65kg的男工;成年女工(55kg)的热能供给比男工差一个劳动强度级,蛋白质供量稍低于男性.2 热能供给中,其中糖占总热能的58%,脂肪占30%,蛋白质占12%.3 车辆驾驶员,钻井工,测量工,爆炸工,放线工属中等劳动强度,仪器,解释员属轻劳动强度.4相同工种劳动能量消耗:高原,山地,沙漠高于平原,高温,低温耗能量大于常温.5.4.2.2 饮水卫生要求:对饮水源进行卫生调查和水质化验,达到到卫生标准的应进行消毒,净化处理,使水质达到GB5749的规定.5.4.3 员工卫生保健的基本要求5.4.3.1一般卫生要求包括a)经常性的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制度和个人卫生管理规定;b)注意膳食营养卫生和每日三餐进餐习惯,不暴饮暴食,不食用不洁食品,饮料;c)饭前饭便后要洗手;d)作业期间不得饮酒;e)不得滥用药物(成瘾或依赖性麻醉药物),禁止不洁行为;f)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5.4.3.2炊管人员卫生要求除执行5.4.3.1外,还有以下要求:a)应进行专门体检,持健康合格证上岗;b)进行卫生保健和食品营养卫生知识培训教育,持培训合格证上岗;c)发现患有五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病源携带者等,应立即调离饮食(饮水)工作岗位 ;d)上岗应穿戴好工作衣,帽,并保持清洁;e)工作前,便后应洗手,消毒,消售食品用工具夹,不允许用手抓食品;f)执行食品卫生五四制(见5.4.1.4)和厨房卫生管理制度.5.5 野外劳动卫生防护措施5.5.1 噪声5.5.1.1改进生产设备工艺条件,把噪声控制在80dB(A)以下,或加强个人防护,为操作人员配发耳塞,耳罩.5.5.1.2经常性监测,监督管理.5.5.2 振动5.5.2.1改进生产设备工艺条件,控制和降低振动传导.5.5.2.2加强个人防护,配发振动防护用品,设施.5.5.2.3调整受振人员的休息.5.5.2.4定期对受振人员进行体检.5.5.3 粉尘5.5.3.1员工首次进入粉尘作业现场前应进行专门体检,并建档.5.5.3.2作业人员应配戴防尘口罩.5.5.3.3对长期在粉尘环境作业的人员进行定期医学监护.5.5.4 高温中暑5.5.4.1进行身体检查,有高温禁忌症者不得在高温作业期施工.5.5.4.2企业要注意防护,不得在高温下长时间暴晒.5.5.4.3保证饮水供应,必要时补充钾,钠等无机盐.5.5.4.4必要时应调整作业时间,避开高温期.5.5.4.5发现有中暑先兆及时采取防治措施.5.5.5 低温环境5.5.5.1对耐寒力较弱者应注意监护.5.5.5.2保证保暖防寒劳保服装的配发和穿戴.5.5.5.3随时掌握气象预报,寒流强风时应做好预报和预防工作.5.5.5.4及时供应足量的热饮料,食物.5.5.6 高原低气压5.5.6.1选择无高山禁忌症的健康人进入高原地区作业.5.5.6.2对进入高原作业人员应进行高原病危害及预防知识的教育培训.5.5.6.3进入高原地区前应进行适应性锻炼;进入时,每日上升高度不应超过1000m.5.5.6.4加强膳食营养和饮水管理,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体能消耗的补充.5.5.7 高山病5.5.7.1不得吸烟,饮酒.有高山病反应者要对症治疗,必要时吸氧气休息.5.5.7.2对重症者(肺,脑水肿或脑昏迷者)应进入空气增压舱或氧治疗,或及时送到低海拔地区救治.5.5.7.3重视预防感冒的发生,并注意其他常见病的早诊,早治.5.5.7.4医护人员应密切注意员工的健康监护(观察身体状况变化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治疗.6 施工搬迁6.1 组织规划6.1.1成立搬迁领导小组,队长负责搬迁工作规划.6.1.2拟定搬迁计划,搬迁路线,安全措施和纪律要求.6.1.3做好车辆物资装运和押运人员的安排.6.1.4长途搬迁安排随队医生,配备药品,并有急救措施.6.1.5监督员做好搬迁中的监督检查,生活管理员要做好路途的食宿和停车安排.6.1.6列队行车,首尾应安排技术好,责任心强和熟悉路线的驾驶员.6.1.7安排夜间看守人员.6.1.8在穿越海拔4000m高度地区(段)前,应进行短期适应性训练.6.2 搬迁前的车辆维修与检查6.2.1对搬迁车辆组织好维修保养工作.6.2.2车辆技术状况差的由修理站修理,其他按例保规定由驾驶员负责完成.6.2.3修保完成后,按车辆技术要求进行自检和本队内部复查验收.6.2.4小队复查后,由设备,安全部门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准搬迁.6.3 公路搬迁6.3.1车辆编号,队车中速行驶,随时观察车队的运行情况,协调解决搬迁问题.6.3.2行驶中,车距应保持在50m以上,不得相互超车和单车行驶.要礼貌会车,主动让车.6.3.3行驶50-100km左右要停车检查.停车应注意路面宽度和停车距离,不得影响过往车辆行驶.6.3.4穿越城镇前,首车就停车等候临时编组,由专人带队通过市区.6.3.5途中遇天气突变而视线不清或行车困难时,要减速或停车等候,不准强行赶路.6.3.6押车人员应协助观察路面及前方情况,负责检查车上物资装卸情况.6.3.7搬迁途中,不经领导同意不准离队行驶.住宿停车应按指定地点存放,并做好第二天的准备工作.6.3.8搬迁途中任何人不准饮酒,保证按时休息.6.4 铁路,水运搬迁6.4.1拖运的物资,设备应提前运到指定货位,派专人负责组织物资,设备的检查和清点工作.6.4.2押运人员应做好途中的监护检查,发现意外情况要立即报告铁路有关人员处理.6.4.3贵重,精密设备及地震资料,图表等拖运时,应装箱,封好,捆牢,派专人押送,并向运输主管部门申报数量,价值,办理安全委托书和保险手续.6.4.4不准将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品随同搬运物资设备搬迁.6.4.5水路搬迁应审查船主的四证(营运证,合格证,保险证和驾驶证)是否齐全,相符.6.4.6应检查货船的安全性能和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可靠,确认合格后方可上船运输.6.4.7水运搬迁前应对员工进行乘船的安全教育和一般救助训练.6.5 营地搬迁6.5.1搬迁前,应对搬迁路线进行踏勘,拟定搬迁方案,提出安全预防措施.6.5.2对搬迁沿途的危险路段,要有相应的安全保证措施.6.5.3拖运营房车前应进行下列技术检查:a)轮胎气压是否正常;b)悬挂部位是否良好;c)各固定部位是否牢固,可靠;d)排除故障,收好电缆线,锁住千斤支架,固定好附属装置和车内物品.6.5.4营房车搬迁时,正常路面时速不得超过30km.遇有危险路面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安全通过.6.5.5拖运途中,驾驶员应随时观察拖车的民情况,注意检查转向系统和轮胎,拖挂部位的安全性能.6.5.6恶劣天气和夜间不准搬迁.7 营地管理7.1 设置原则营地应建在允许区内,并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或原有的开辟地,减少占地面积.此外,还应满足下列原则:a)交通便利,易于车辆进出;b)地势开阔,平坦,干燥,背风,避开洪水,泥石流,滑坡,雷击等自然灾害;c)附近有较丰富的水源,取水便利;d)远离噪声,剧毒物和易燃易爆场所;e)注意当地疫情,避开自然疫源地;f)考虑临时爆炸物品库,加油库,发配电站设置的安全,便利;g)偏远荒漠地区还应考试直升机的起降安全.7.2 营地规划7.2.1营地布局合理,营房车(船)尽量摆放成四合院,间距不小于3m,拖车钩向外.7.2.2每3节营房车设1个垃圾箱(桶),营地外设垃圾处理小.7.2.3伙房和取水源尽量设置在距营地30m以外的上风处.7.2.4厕所设在距营地30m以外的下风处,远离伙房.7.2.5发配电站设在距离居住区50m以外的背风处,要远离电台和医疗室.7.2.6临时停车场设在距营地两侧50m以外的下风处.7.2.7临时加油库设在距离居住地100m以外的下风外,并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避雷装置. 7.2.8临时爆炸物品库设禁行区,距离居住区500M以外.7.2.9直升飞机停机坪应设在距营地200M以外,地面平整.停机坪面积60*60M,周围不得有影响飞行的障碍物.7.2.10仓库周30M内不得有杂草,树木或易燃堆积物.7.2.11营区设置1根15M高的标志旗(灯),营区应有紧急集合点.7.3 营地安全要求7.3.1 防火要求包括a)临时加油站,爆炸物品库,发配电站,营房车内应配备灭火器材,专人负责管理;b)易燃易爆场地,库房不允许吸烟,动火,不允许使用电热器,不准将火种或易燃打火工具带入其内;c)车辆进入临时加油站加油,排气管安装阻火帽;d)营房车(船)或帐蓬内使用电加热设备应有人看管,离开时应关闭电源;e)不准在营房车(船),帐蓬内使用电炉,油炉取暖,烧火做饭,不准躺在床上吸烟.7.3.2 用电一般要求包括a)配备专业电工负责营地电气线路,电气设备的安装,接地和检查维修;b)电气线路有过载,短路,触电保护装置;c)开关,插头及配电装置符合绝缘要求,无破损,裸露和老化隐患;d)所有营房车(船)及用电设备,油罐应有接地装置,且接地电阻小于10欧;e)不准在营房或帐蓬内私自接电线,安装照明装置,排除电气故障应由电工操作;f)临时架电缆线路要求:1)架空电缆应有低压保护装置,穿越车道的架设高度应大于5.8m,其他架设高度应3.5m; 2)地下电缆埋设深度应大于0.3m,埋设沿线应设标记;3)移动电缆应采用铠装式电缆,穿越车道应有防车辆碾压设施.7.3.3 发配电站要求包括a)发电机组应设置防雨,防晒棚,交流电机和励磁机组应加罩或有外壳;b)保持清洁,有防尘,散热,保温措施,有防火,防触电安全标志;c)发电机组应装接两根接地线,且接地电阻小于4欧,机组间距大于2m,与供油罐距离在5m以上;d)机组滑架下应安装废油,废水收集装置,机组与支架固定部位应防振,牢固;e)排气管有消音装置,噪声在1m内应小于80dB(A).7.3.4 机修要求包括a)遵守7.3.2和7.3.3的规定;b)电,气焊应遵守焊接安全技术规程和焊接安全规定;c)设备,工具应摆放合理,整洁,工作后要及时清理,材料堆放整齐,不得影响通道;d)砂轮机有护罩,轮板,操作时应戴护目镜;e)车辆修理应设简易地沟,照明工作灯应使用安全电压,并有护网装置;f)车辆修理支撑架要牢固,平稳,使用前应严格检查.7.4 营地卫生要求7.4.1 营区,宿舍卫生要求包括a)营区内外整洁,美观,卫生,规划合理; b)设置垃圾箱(桶),专人清扫垃圾,洒水,除尘;c)做好消毒及杀灭老鼠,蚊蝇工作;d)员工宿舍内务整洁卫生,地面无污物,污水,不乱堆工具,材料;e)室内通风,采光良好,照明,温度适宜,有存衣,存物设施.7.4.2 厨房卫生要求包括a)厨房设在营区上风向,地势高,干燥,便于排水的位置;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禽类屠宰加工车间的通风与温控考核试卷
- 泵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考核试卷
- 装修工程的预算编制与控制考核试卷
- 肉牛饲养与养殖技术规范考核试卷
- 拍卖市场准入制度考核试卷
- 空气清新剂的种类和使用技巧考核试卷
- 《创意智慧教程》课件
- 《创新的课件设计》
- 畜禽屠宰加工设备与仪器考核试卷
- 2025年油冷器项目建议书
- 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PID基础知识入门级培训课件
- 《游园不值》-完整版课件
-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全册
- 草皮铺种施工方案
- 中医养生穴位保健按摩课件
- 回旋镖运动轨迹的模拟
- 《康复医学》PPT课件(PPT 105页)
- (完整)高血压病历以及全套临床病历
- 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氢氧化钠)
- 光学零件工艺学
- 内墙腻子施工技术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