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地球与地图ppt课件.ppt_第1页
高三一轮复习地球与地图ppt课件.ppt_第2页
高三一轮复习地球与地图ppt课件.ppt_第3页
高三一轮复习地球与地图ppt课件.ppt_第4页
高三一轮复习地球与地图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总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地球与地图 2 北极 南极 赤道半径 6378千米 极半径 6357千米 知识点一地球和地球仪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赤道的周长约为千米 4万 3 1 经线和纬线 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 地球仪上 连接南北两极 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圆圈 半圆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两极成点 长度相等 指示东西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2 地球仪 注意 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 这两条经线的东西经 度数之和为 1800 相反 4 2 经度和纬度 本初子午线 0 经线 赤道 0 纬线 向东向西各分作180 向南向北各分作90 东经 E 西经 W 北纬 N 南纬 S 20 W和160 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2 地球仪 5 15 东经 西经 15 30 45 60 90 30 45 60 90 0 本初子午线 向西增大 向东增大 15 经度的划分 6 经度的划分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 经度数增大的是经 逆着地球自转方向 经度数增大的是经 东 西 7 纬度的划分 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数值 减小者则是南纬 如图三 8 0 30 60 90 23 26 66 34 特殊纬线 极圈 温带和寒带分界线 最长的纬线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低中纬度分界线 高中纬度分界线 长度为赤道的一半 南北极点 回归线 热带和温带分界线 9 0 180 20 W 160 E 特殊经线 东西半球分界线 以东为半球 以西为半球 东西经分界线 以东为 以西为 东西经分界线 以东为 以西为 东西半球分界线 以东为半球 以西为半球 东经 西经 西经 东经 东 西 西 东 10 注意 在描述东西半球范围时一定要说明方向 即从20 W向东到160 E为东半球 从20 W向西到160 E为西半球 11 1 下列四幅图中的P点位置同时符合东半球 北半球 低纬的是 30 50 40 30 10 20 20 10 10 20 30 30 90 100 100 110 120 110 140 130 120 10 20 30 C D A B P P P P A E W N S W E S N 巩固练习 12 30 S 170 E 3 E点的地理坐标是 S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巩固练习 13 关于对称点 首先要确定对称的中心 是过地心对称的对称点 还是关于地轴对称的对称点 北京 40 N 116 E 关于地心对称的对称点 即对跖zhi点 是 北京关于地轴对称的点是 40 S 64 W 40 N 64 W 归纳要点 14 遁地大仙土行孙住在上海 121 E 31 N 有一天他想拜访地球另一端的超人奥特曼 并决定 遁地 前去 于是他便从自己家里钻入地底 始终保持直线前行并穿越地心到达超人奥特曼家中 请问超人奥特曼家的经纬度位置是 A 121 W 31 NB 59 E 31 NC 59 W 31 SD 121 W 31 S 对趾 跖 点 纬度相同 一个南纬 一个北纬 经度互补 一个东经 一个西经 C 15 1 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1 理论依据 经线指示方向 纬线指示方向 2 特殊情况 站在南极点周围都是 站在北极点周围都是 南北 东西 北 南 要点突破 经纬网的判读及其应用 16 1 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2 特殊情况 同一条经线两点为正南 正北方向 同一条纬线两点为正东 正西方向 按纬线判断东西方向是相对的 要选择两点间的劣弧段作为判断依据 17 3 一般情况 两点既不在同一纬线上 又不在同一经线上 南北方向判断 看纬度方法 越接近北极点的地理位置越靠 越接近南极点的地理位置越靠 北 南 18 东西方向的判断 看经度 劣弧定向的原则 方法 同是东经度 大者为 同是西经度 大者为 两地分别为东西经 看两地度数和a 和小于1800 东经度为东 西经度为西b 和大于1800 东经度为西 西经度为东 东 西 19 A在B的什么方向 C在D的什么方向 B在D的什么方向 西北方 西北方 西北方 两地分别为东西经 看两地度数和a 和小于1800 东经度为东 西经度为西b 和大于1800 东经度为西 西经度为东 巩固练习 20 20 2 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同一经线上 跨纬度1 的弧长约是 km 赤道上 跨经度1 的弧长约是 km 纬度 的纬线上 跨经度1 的弧长约是 km 111 111 111 cos 21 2005广东高考题 2004年7月28日 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 黄河站 78 55 N 11 56 E 建成 据此回答 1 黄河站至北极点的距离约为 A 600千米B 900千米C 1200千米D 1500千米 C 22 某人从赤道以北50公里处出发 依次向正西 正南 正东 正北各走100公里 最后他位于 A 出发点B 出发点以西C 出发点以北D 出发点以东 A 例题分析 赤道 23 某人从赤道以北30公里处出发 依次向正西 正南 正东 正北各走100公里 最后他位于 A 出发点B 出发点以西C 出发点以北D 出发点以东 D 赤道 例题分析 24 若某人从赤道上的M点出发 依次向正东 正北 正西和正南方向分别前进100千米 则其最终的位置 A 回到M点B 在M点的正南方向C 在M点的正东方向D 在M点的正西方向 D 例题分析 25 3 利用经纬网定范围 跨经 纬 度相同的地图 纬度越高 所表示的范围越 图幅相同的地图 跨经 纬 度越广 所表示的范围越 比例尺越 小 大 小 26 读下面的四幅图 完成1 2题 1 图中 四地中位于北京 116 E 40 N 的东南方向的是 A B C D 2 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 面积最大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A C E S 高考演练 27 3 以上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相同 其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A 区域B 区域C 区域D 区域4 四幅经纬网图中 分别绘有两条粗短线 符合同一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长度相等的是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A A 高考演练 28 下图是局部经纬网地图 读图回答 5 某人从 地出发 先向正南方向 后向正东方向至 地 其路程约为 A 6600kmB 5000kmC 3330kmD 4200km B 高考演练 29 2 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的确定 原理 球面上任意两点间距离 是过这两点的 大圆的劣弧长 要点突破 大圆 球面上任意两点与球心所确定的平面与球面相交所得的圆 30 判断图中各点之间是否为最短距离 ABCD甲乙 甲 A B C D 乙 原理 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是过这两点的 大圆的劣弧长 31 图中甲乙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甲 乙 原理 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是过这两点的 大圆的劣弧长 32 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为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度 2 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 先向北 过北极点再向南 先向南 过南极点再向北 北 先向北经过北极点 再向南 归纳要点 33 东 先向东北 过切点后再向东南 东北 1 找大圆2 定劣弧 2 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 34 往西时 先向西北 再向西南 由B到A 往东时 先向东北 再向东南 由A到B 两地都位于北半球时 最短航线向北凸出 两地不在在赤道上 最短航线的劣弧段向较高纬度凸出 35 往西时 先向西南 再向西北 由M到Q 往东时 先向东南 再向东北 由Q到M 两地都位于南半球时 最短航线向南凸出 36 C 37 1 飞机飞行过程中的航向 A 一直不变B 先朝东北 后朝东南C 先朝西北 后朝西南D 先朝北 后朝南 2 这架飞机若以同样的速度沿60 N纬线飞行 抵达乙地大致需要 A 16小时B 12小时C 14小时D 20小时 D B 高考演练 冬至日 12月22日 凌晨4点 地方时 一架飞机从甲地 60 N 100 W 起飞 沿最短航线匀速飞行 8小时后到达乙地 60 N 80 E 据此回答1 2题 38 地球 经纬网 2010年四川高考题 一架飞机从美国费城 75 W 40 N 起飞 以每小时1110千米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 计划绕经线圈绕飞地球一周 因故在中国四川内江市 29 N 降落 请回答 1 飞机飞行了约小时 11 N S 29 费城 40 内江 飞行距离 111x 180 40 29 111x111千米 飞行时间 111x111 1110 11小时 39 方向 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 知识点二地图三要素 40 1 比例尺 1 概念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2 表示 数字式 1 5000000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千米线段式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41 文字式 直线式 数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 20千米 0 40千米 1 10000 0 2千米 1 20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千米 1 200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米 0 100米 比例尺的三种形式转换 42 小 大 大 小 略 详 图幅相同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43 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 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放大n倍 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缩小到1 n 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缩小1 n 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 n 原比例尺 1 n 原比例尺 1 n 原比例尺 1 1 n 比例尺的缩放 44 1 若甲 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0千米 要在边长为1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 所选用的比例尺约为 A 1 30000B 1 2000C 1 40000D 1 20000 读广东省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 回答1 2题 A 2 若将比例尺扩大到2倍 新比例尺为 A 1 10000B 1 15000C 1 30000D 1 60000 D 巩固练习 2改编 若将比例尺扩大2倍 新比例尺为 A 1 10000B 1 15000C 1 30000D 1 60000 B 45 3 如果将该图的比例尺扩大1倍 图示区域实地范围不变 图幅面积是原来的 A 1倍B 2倍C 3倍D 4倍 D 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 新图面积为 原图 n2 将原比例尺缩小到 新图面积为 原图 2 归纳要点 2 46 1 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 2 指向标方向 3 按经纬网 N 2 地图上的方向 面向地图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一般指向北方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7 学校 科技园区 农业实验区 火车站 2 在学校的 1 在实验区的 3 在学校的 4在学校的 正西 东北 正东 东南 S N 48 野外辩方向的方法 观星法 白天 利用太阳晚上 利用北极星 49 树叶生长茂盛的方向是南方 野外辩方向的方法 50 若切开树木 年轮幅度较宽的一方即是南方 野外辩方向的方法 南 南 51 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文字 数字 如 8844 43 中 属于 8844 43 为 图例 注记 3 图例和注记 52 知识点三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1 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 1 海拔高度 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又叫绝对高度 2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叫做相对高度 53 海拔高度 相对高度 海拔高度 图中3组数据分别代表什么高度 54 2 等高线地形图 55 六种地形部位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盆地 56 2 等高线地形图 57 3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58 水平比例尺尽量保持与原图一致 垂直比例尺要考虑以下因素 剖面线经过地区的高差 如果高差大 垂直比例尺适当小一些 如果高差小 垂直比例尺适当大一些 注意 59 1 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卷 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 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 结合图文材料 回答下题 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 地形起伏不明显 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 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 比例尺不变 适当扩大图幅B 水平比例尺不变 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 比例尺不变 适当缩小图幅D 垂直比例尺不变 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B 思路点拨 水平比例尺决定图示范围的大小 垂直比例尺决定起伏大小 要突出地形剖面图中的地形起伏 宜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高考演练 60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 如山地或山脊 阻挡 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从山顶向四周 等高线先密后疏 为 凹形坡 可通视 等高线先疏后密 为 凸形坡 凸形坡 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3 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通视问题 61 1 关于图中规划公路叙述正确的是 A 最大高差可能为180米B 走向为东北 西南C 长度约为6千米D 穿越山脊地区 2 沿图中a 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是下图中的 A A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 1 3 题 高考演练 62 3 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塔 在 的选址方案中 瞭望范围最大的是 A B C D D 高考演练 63 下图是韩国南端济州岛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图中MN NO PQ KL四线的地形剖面图 与剖面线MN NO PQ KL相对应的地形剖面图依次是 A B C D B 高考演练 64 读图 从山峰向下望 将不能看见的点是 A A点B B点C C点D D点 A 高考演练 65 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66 67 68 如何判断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A B区域的海拔范围 A B 600米 400米 400米 600米 在两条等值线间若还有一条闭合等值线 规律 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 A区域的海拔低于400米 B区域的海拔高于600米 可能为小盆地 可能为小山峰 69 内外流河 A B A B 外流 内流 高考演练 下列四图中 表示河流流向正确的是 D 70 读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等高距为200m 图中等高线a和等高线内的数值可能分别是A 100100B 100500C 500250D 500350 C 高考演练 71 平原 地面广阔平坦 海拔一般低于200米 等高线稀疏 五种基本地形地形图的判读 72 山地 一般海拔高于500米 等高线密集 73 高原 海拔较高 但相对高度较小 等高线边缘密集 中部稀疏 74 海拔500米以下 地面有起伏 相对高度较小 丘陵 75 盆地 等高线闭合 数值外大里小 中部稀疏 边缘密集 76 陆地上五种基本地形 归纳小结 77 1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几种计算 1 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差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或范围 计算出两点的相对高度或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可以进一步求出它们的温度差 2 估算陡崖的高度 海拔每升高100m 气温下降0 6 78 陡崖的相对高度 H的取值范围是 陡崖的绝对高度a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b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n 1 d H n 1 d H大 H顶 H大 d H小 d H底 H小 注 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 d为等高距 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的 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的 79 1 图中A处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 200米B 208米C 253米D 297米 2 关于图中乙处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海拔高度可能为235米B 地势相对周围较高C 地形为山顶D 地形为洼地 3 图中甲处与C处的相对高度为 4 图中D处陡崖的相对高度是 H 5 若某时B处的气温是21 则D处的气温最大值是 B D 150米 200米 100米 200米 20 4 下图为广东省某区域 读图 回答问题 高考演练 80 08广东 1 读图分析回答 1 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 先向南 再向西南B 向北C 先向北 再向东北D 向南 2 图中陡崖的高度可能是 A 400米B 150米C 278米D 199米 C C 高考演练 81 读图回答 1 甲乙两地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A 山地 盆地B 盆地 山地C 河谷 山地D 山地 高原2 甲乙两地相对高度可能是 A1000m 1667mB1333m 2000mC1333m 1667mD1667m 2000m B A 与气候相结合 0 6 C 100m 等高线地形图特征及计算 82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判断水文特征 1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 流速大 水能丰富 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2 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83 2008年全国高考 5 图中最易形成瀑布的地点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B 高考演练 84 2 d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A 滑坡B 地震C 泥石流D 火山 07江苏 9 下图为 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单位 米 途中虚线表示山脊线或溪流 读图回答 1 与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所描述景观相符的是 A aB bC cD d C A 高考演练 85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选址 点 气象观测站地势适中 地面开阔 周围没有或很少障碍物居民点 城市地势平坦 地面开阔 靠近水源 交通便利工厂 工业区考虑地形 水源 原料 交通注意对环境的影响 下风下水港口避风 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 以免航道淤塞陆域平坦 水域阔深 等高线稀疏 等深线密集 86 读我国某海港城市的规划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假设该城市欲规划建设海滨浴场和港口 请你在 处为海滨浴场和港口选择适宜地址 并分别阐述你的选择理由 高考演练 87 处宜建海滨浴场 此处位于港湾中 水域较浅 沙滩宽阔 处宜建港口 此处位于港湾中 避风条件好 等深线密集 水域较深有利于航行 高考演练 88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选址 点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 气候适宜 光照充足 空气清新 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航空港 机场地势较高 地面平坦开阔 坡度适当的城外 避开多云雾的低地 89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选址 线 交通线选择坡度平缓 线路平稳 距离较短 弯路较少的线路 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 避免通过陡崖 断层 河流 少建桥梁 少占耕地 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并保证运行安全引水线利用地势使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输油线线路尽可能缩短 还要尽量避免通过山脉 大河等 90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下列要求 1 小河的流向是 计划引小河水到C处 在AC和BC两条线路中 线路较合理 原因是 西北 东南 AC A处比C处高 引水顺势下流 而B处比C处低 往高处引水较困难 高考演练 91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选址 面 水库坝址 区域内必须有一个可供储水的盆地或洼地 这种地形的等高线呈口袋形 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的地段 即最窄处 以减少工程量 节省投资 确保大坝安全 还要注意水库的水源要充足及修建水库后的移民等因素 92 若在A B处建一座水库 解决甲镇用水 你认为应选在 处 试述理由 B A A 93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选址 面 梯田应选择在坡度平缓 有灌溉水源及附近地区修建水库后不会被淹没等条件的地区 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蓄水 保土 增产作用十分显著 梯田等高线图表现为梯田田埂处等高线较密 田面平坦等高线稀疏 94 几种特殊地貌地形等高线图 沙丘 沙丘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由沙粒聚成的沙堆 迎风坡凸而平缓 背风坡凹而较陡 西北风 95 几种特殊地貌地形等高线图 沙丘 西北风 新月沙丘 96 火山口通常位于火山的顶端 是一个圆形洼地 常积水成湖 几种特殊地貌地形等高线图 火山口 97 09广东 10 下列等高线示意图中 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 A B C D A 98 2004年7月5日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自治州发生特大洪涝泥石流灾害 在当地政府的努力救援下 62名游客全部脱离危险 被安置到安全地段 读图回答 9 从地形要素看 左图4地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