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工程导论 1 第六章工作研究方法1 概述2 方法研究3 方法研究分析技术4 时间研究 2 第一节概述工作研究是传统工业工程的基本方法之一 主要包括动作研究和作业测定 时间研究 经过不断发展和改善之后 今天已经成为一个企业提高生产率 实行有效管理的基本方法 3 发展工作研究 主要是发展更好的操作方法 正确估计操作时间 平衡装配流水线 估计人工成本 发展有效率的工具 选择适当的设备 合理布置工厂 训练工人以提高效率 作为一名工业工程师 工作研究掌握得如何 是其基本功扎实的具体表现 4 5 第二节方法研究原理一 定义和目的1 定义对现有的或拟议的工作 加工 制造 装配 操作 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录和严格的考查 作为开发和应用更容易 更有效的工作方法 以及降低成本的一种手段 6 2 目的改进工艺和程序 改进工厂 车间和工作场所的平面布置 改进整个工厂和设备的设计 改进物料 机器和人力的利用 经济地使用人力 减少不必要的疲劳以及改善工作环境 7 二 内容1 程序分析1 工艺程序图分析2 流程程序图分析3 线图 线路图分析2 操作分析1 人机操作分析2 联合操作分析3 双手操作分析3 动作分析1 动作要素分析2 瞬时动作分析3 微动作分析 8 三 基本程序1 选择 选择研究对象 弄清问题除了考虑经济因素外 还要考虑技术因素和人的因素 2 记录 通过直接观察 记录有关的全部事实记录要求准确 清晰 明了 事前需要设计表格和符号 3 分析 运用恰当地技术 严格而有秩序地分析事实 9 4 开发 考虑各种可能出现代因素 开发最实用 最经济 最有效的方法5 建立 建立新的标准工作方法 6 实施 通过定期检查 推动标准方法的实施 7 维持 如适用 则应以适当的步骤来维持 10 常用符号 表示操作 为工艺过程 方法或工作程序中的主要步骤 如搅拌 机加工等 表示搬运 运输 为工人 物料或设备从一处向另一处的移动 表示检验 为对物体的品质或数量以及某种操作执行情况进行检验 11 表示暂停或等待 为事情进行中的等待 如前后两道工序间处于等待的工作 零件 等电梯等 公文等候批示 等待开箱的货箱 表示受控制的储存 物料在某种授权下的存入和发放 12 ECRS 四大原则 1 取消 Eliminate 经过 完成了什么 是否必要 为什么 等问题的提问 不能有满意答复的 皆属于非必要的内容 需要取消 2 合并 Combine 无法取消而又必须的 看能否进行合并 达到省时简化的目的 13 3 重排 Rearrange 取消合并之后 可根据 何人 何处 何时 三个提问进行重排 使其能有最佳的顺序 除去重复 办事有序 4 简化 Simple 经过取消 合并 重排后的必要工作 就可以考虑能否采用最简单的方法及设备 以节省人力 时间及费用 14 四 建立标准工作方法和贯彻新方法改进方案经过试行完善后 就应当对新的工作方法进行标准化 包括把工作流程 工作场地布置 现场使用的工艺装备 操作方法以及现场的供应服务及环境条件等形成规范性指导文件 也就是将新的工作方法和好的经验加以固定化 以利于更好的贯彻执行 实践证明 没有制度和规范的保证 新的工作方法容易受到旧的习惯的挑战 15 第三节方法研究分析技术一 程序分析程序分析是从宏观角度出发 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观察记录和整体分析 以现行的工艺程序为基础 采用专用的图表和符号对其进行详细的观察 记录 应用5W1H和ECRS四大原则进行分析 最后通过改进 提出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车间平面布置与物料搬运路线 16 1 工艺程序分析工艺程序分析是对作业现场的宏观把握 它把整个生产系统作为分析对象 分析的目的是改善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工艺内容 工艺方法 工艺程序和作业现场的空间布置 通过分析研究 设计经济 合理 优化的方法 程序和空间配置 17 工艺程序分析最主要的工作是绘制工艺程序图 绘制工艺图时 以纵垂线表示工艺顺序 水平线表示材料的引入 绘制原理如下 18 绘制步骤 1 在工艺程序图标题栏内写明诸如产品名 产品或材料型号 加工设备 加工人等信息 注明图号 现行方法或是改进方法 研究者的姓名以及绘图日期 2 需表示加工顺序的自制件依据主加工顺序依次排列在短横线上方 并标明各个自制件的名称 数量 材料 规格等信息 19 3 只使用程序图符号 和 表示自制件和主加工流程的加工和检验工序 符号右侧记录工序名 符号左侧记录时间 地点或距离 纵线连接程序图符号表示加工的工艺流向 横线表示自制件或外购件进入装配4 主装线在最右侧 其他的依序从右至左排列 外购件直接进入主装线 20 5 符号 和 内分别按照从右至左 从上至下的顺序编号 6 填写汇总表格 记录整个工艺流程的工序数量等汇总信息 21 举例 要制作豆腐汤 需将豆腐和葱 酱油以及混合调料分别放入水中煮熟 其工艺程序分析如图 22 2 流程分析流程程序图有两种 物料型流程程序图和人员型流程程序图 物料型流程程序图以原材料 在制品或产品为研究对象 主要标明生产或搬运过程中材料或零部件被处理的步骤 人员型流程程序图以人为研究对象 主要记录操作者在作业过程中的操作流程 表头部分包括 工作部别 工作名称 现行方法 建议方法 最后统计等 23 流程程序图的绘制步骤如下 1 在标题栏内注明标题 图号 研究者姓名 绘图日期 零件号 部件号 加工者等必要信息 2 按加工的时间顺序在图内有序填写流程内容3 判断流程内各活动内容 填写符号或连接符号路线 4 填写各步骤时间 距离等信息 5 填写汇总表格 记录整个流程的加工 检验 搬运等工序的汇总信息 24 25 26 3 线路图分析线路图是以作业现场为对象 对现场布置及物料和作业的实际流动路线进行分析 以达到改进现场布置和移动路线 缩短搬运距离的目的 27 线路图依照比例缩小尺寸绘制工厂的简图或车间平面布置 将机器 工作台等的相互位置一一绘制于图上 并将流程程序图上所有的动作 以线条或符号进行表示 特别是材料与人员的流通线路 要按照流程程序记录的次序和方向用直线或虚线表示 各项动作发生的位置则用符号及数字表示 流通的方向一般以箭头表示 28 线路图绘制的时候要注意一些问题 1 同一图面表示加工 装配等程序时 所有在制品的流程均应画出 在制品类型很多时 可以采用实线 虚线或不同颜色的线来表示 2 可用不同颜色或不同类型的线来表示不同的搬运或重叠的路线3 图内交叉处应以半圆形线表示避开 4 流程中有立体移动时应利用三维空间图来表示 29 新生入学注册线路图 举例 30 新生入学注册流程图 31 2 线图线图分析是在按比例绘制的平面布置图或模型上 用线条表示并度量作业人员 物料或设备等在一系列规定活动中所走的路线的分析方法 32 33 二 操作分析1 定义研究如何使工人的操作以及工人和机器的相互配合达到最经济 最有效的程度 它的研究内容属于人机工程学的范畴 通过操作分析 进一步发挥人和机器的作用 缩短操作周期 提高工作效率 34 2 区别流程分析是研究整个生产的运行过程 分析到工序为止 而操作分析则是研究一道工序的运行过程 分析到操作为止 3 常用工具人机操作程序图 联合操作程序图和双手操作程序图 35 4 操作分析的基本要求 1 通过删减 合并 简化 使用操作总数减至最低 工序排列最佳 并使每一操作简单易行 2 合理利用肌肉群 防止某些肌肉群由于动作过于频繁而产生劳损 发挥两手作用 平衡两手负荷 避免用手长时间握持物件 尽量使用工具 36 3 要求机器设备完成更多的工作 例如自动进刀 退刀 停车 自动检测 自动换刀等 大量生产应设计自动上料落件装置 改进零件箱或零件放置方式 4 减少作业循环和频率 减少物料的运输和转移次数 缩短运输和移动距离 使运输和移动方便易行 37 5 改进设备 工具 材料规格或工艺性 采用经济的切削用量 6 工作地点应有足够的空间 使操作者具有充足的回旋余地 7 消除不合理的空闲时间 尽量实现人机同步工作 使某些准备工作 布置工作地点的工作 辅助性工作放在机动时间进行 38 5 人机程序图1 定义人机操作分析利用人机程序图来记录一定工作时间内 一定工作地内 操作者在一个工作周期内的作业情况和机器在一个运转周期内的运转情况 基于同一时间坐标描述人机状态 分析操作者是否可以兼管工序或实行一人多机看管 尤其在时间能否充分利用和操作顺序可否重排方面进行思考 以达到节约人员和时间的目的 39 2 构成人机操作程序图一般由上 下两部分构成 上部左边用于填写工作部门 产品名称 作业名称 表号 操作者等 上部右边用于填写人 机工作周期 时间利用率等 下部按统一的同步时间标尺 分别记录操作者和机器的活动状况 40 3 绘制步骤 填写左上方各栏 在图中的时间栏中画出等距离间距的刻度代表时间比例单位 刻度大小可根据操作周期的长短和图样幅面确定 41 按照活动发生的顺序和时间 在人 机栏内分别记录操作者和机器的活动情况 在图中 用涂黑的粗线表示工作 空白表示空闲 左边注写出操作单元内容说明 右边注写出机器设备的工作内容 观察结束后 将人 机的工作时间 空闲时间汇总填入右上方各栏中 42 举例 下图为立式铣床上粗铣铸件时人机操作情况的详细记录图 43 44 6 联合操作程序图1 定义又称多种动作操作程序图 是记录在同一时间坐标上 一组工人共同操作一台机器或不同工种的工人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时 他们之间相互配合关系的图表 45 2 绘制方法 在图样的正中画出等距离的水平间隔刻度线 表示单位时间 并标出刻度数值 在左边现行方法栏中 按作业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 记录每一工人或不同工种的工人活动的内容及消耗的时间 用带有斜线的方块表示工作时间 空白表示空闲时间 经过现行方法考查后 将改进的方法画入右边栏内 并填写节省时间的百分率 46 举例 下图为检查裂化器中催化剂状态时 拆装裂化器有关零件的联合操作程序图 左边为记录的现行方法 右边为对现行方法考查后 提出的改进方法 47 7 双手操作程序图1 定义按操作者双手动作的相互关系记录其手 或上 下肢 动作的图表 2 目的平衡左右手的负荷 减少无效动作 减轻工人疲劳 缩短作业时间 使操作过程合理化 并根此制定操作规程 48 3 与人机程序图的区别双手操作程序图一般用来表示一个完整工作循环时的重复操作 双手操作程序图是分析操作者的左右手的动作状况 着眼于工作地点部署的合理性和零件摆放位置的方便性 人机程序图则是分析人 机的相互协调的配合关系 着眼于如何利用人的机动时间来做其它的工作或增加看管机器的台数 以提高人力 机器的利用率 49 绘制要点 1 必须深入生产现场 观察全部操作 了解情况 慎重确定操作循环周期的起点与终点 2 标题栏 一般在图的左上角注明现行方法还是改进方法 研究者姓名 绘图日期 零件号 工作周期的起点与终点等必要信息 3 平面布置图 为了便于分析双手操作 一般在图的右上角画出工作场所平面布置图 50 4 图的中间部分记录左右手动作 一边观察 一边记录 一般先记录动作较多的一手 把其动作按顺序记录于图纸中间的一边 反复补充 核对 改正 然后再以同样的程序依序记录另一手的动作 必须注意 左右手的同时动作要画在同一水平位置 并要在现场多次核对左右手动作的关系 是记录准确无误 5 记录完成后 将左右手动作的统计信息填入图内最下方 51 举例 一个简单的双手完成信纸上签名动作的双手操作程序图 52 三 动作分析1 定义以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手 眼和身体其它部位的动作作为分析研究对象的 找出并剔除不必要的动作要素 在此基础上制定最佳操作方法和预定动作时间标准 以达到使操作简便 高效省力的目的 53 54 动作要素说明 1 第一类伸手 抓取 负荷移动 定位 装配 使用 分解 放手8个动作要素 这些都是完成作业所必须的动作要素 对其改进的重点是取消不必要的动作 同时对工件的摆放 方向 距离 使用条件等进行研究改造 55 2 第二类寻找 选择 预对 检验 思考5个动素 这类动作要素有延迟第一类动作要素的倾向 这类动作要素通常是必须的 但可通过改进工作地的安排来减少或消除 56 3 第三类保持 放置 延迟和休息4个动素 这类动作要素通常与工作无关或无益 他们是动作分析的重点 这些动素的减少或消除 将使动作分析带来明显的效果 通过使用简单的夹持器具 合理布置工作地 调整动作的顺序 都可以消除或减少保持和延迟的动作要素 但是 休息还是必需的 57 3 动作经济原则1 8条与使用身体有关的原则 双手应同时开始和结束工作 除规定的休息时间外 双手不应同时空闲 双臂的动作应对称 方向应相反 并应同时进行 手的动作应尽可能以最低等级的动作来完成 58 应尽可能利用物体的重量 如需用肌肉力时 则应将其减至最低 作连续的曲线运动比作方向突变的直线运动为好 自由摆动动作比受约束或受控制的动作更轻快 对于重复操作 平稳性和节奏性很重要 节奏性能使动作流畅和协调 59 2 8条与作业场所布置有关的原则 工具物料应置于固定场所 工具物料及装置应布置在工作者的前面近处 零件物料的供应应尽可能利用其重量 坠至工作者手边 应尽可能利用 坠送 指对加工完成的零件 方法 60 工具物料按照最佳的操作顺序排列 应有适当的照明设备 使视觉舒适 工作台及椅子的高度 应使工作者坐立适宜 工作台式样及高度 应使工作者保持良好的姿势 61 3 6条与工具设备有关的原则 尽量解除手的工作 而以夹具或足踏工具代替 可能时 应将两种可以联用的工具合并 工具物料应尽可能预放在固定工作位置 利用手指工作时 应按各个手指的本能 合理分配负荷 手柄的设计 应尽可能使其与手接触面积增大 机器上的杠杆 十字杠及手轮的位置 应能使工作者极少变动其姿势 且能利用机械的最大能力 62 4 动作分析方法按照精确程度不同 动作分析可以分为 1 目视动作分析 研究人员运用目视观测的方法 观测各个操作单元 并将观测到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2 影像分析 通过摄像和录影方法 用胶卷和录像带记录作业的实际过程 再通过放像 放映的方式反复观测和分析作业动作 提出改善意见 瞬时动作分析 细微动作分析 63 第四节时间研究一 概念工作测量又称时间研究 是根据统计学原理 通过对工作细节内容进行分析 测定来确定标准工时的方法 二 分类直接时间测定法 工作抽样 预定动作时间研究 64 三 直接时间测定方法和步骤1 测试准备工作2 现场观测测时3 确定标准时间 65 四 工作抽样方法和步骤1 准备阶段2 观测阶段3 数据统计分析阶段 66 五 模特法原理1 概念模特法是预定时间标准法的一种 简称为MOD法 是1966年澳大利亚的海特 Hayde 博士创立 67 2 特点根据预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标准时间来确定进行各种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而不是直接通过观察和测定 避免了观测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使得到的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且客观准确 68 69 3 步骤 1 正确描述操作过程 2 操作分解3 对动作单元进行组合分析4 绘制模特排时法记录表5 计算标准时间 70 4 绘制模特排时法记录表 71 5 计算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 正常时间X 1 宽放率 用模特法计算的时间为正常时间 宽放率可根据不同类型生产系统进行具体选取或者确定 72 第五章人机工程学1 人机工程学及其发展史2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概况3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73 第一节人机工程学及其发展史一 人机工程学的命名二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74 第一节人机工程学及其发展史著名的美国人机工程学专家伍德森认为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是人与机器相互关系的合理方案 亦即对人的知觉显示 操纵控制 人机系统的设计及其布置和作业系统的组合等进行有效的研究 其目的在于获得最高的效率和作业时感到安全和舒适 75 前苏联的学者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可能性 劳动活动方式 劳动的组织安排 从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同时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劳动环境 保障劳动人民的健康 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76 国际人机工程学会的定义是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 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 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 研究在工作 生活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 健康 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77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 中对人机工程学所下的定义为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和机器 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 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 心理特点 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 安全 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78 两方面是一致的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人 机 环境的相互关系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目的是如何达到安全 健康 舒适和工作效率的最优化 79 人一机一环境的具体含义 人 指操作者或使用者 机 泛指人操作或使用的物 可以是机器 也可以是用具 工具或设施 设备等 环境 是指人 机所处的周围环境 如作业场所和空间 物理化学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 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使用的机以及它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 简称人一机系统 80 人一机一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 人机工程学的特点 学科边界模糊 学科内容综合性强 涉及面广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整体状态和过程 81 人机工程学的任务 使机器的设计和环境条件的设计适应于人 以保证人的操作简便省力 迅速准确 安全舒适 心情愉快 充分发挥人 机效能 使整个系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 我们身边的人机工程学 82 第二节人机工程学的发展概况一 世界主要国家人机工程的发展概况英国 美国 前苏联 日本二 我国人机工程学的发展概况 83 第三节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一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1 人体因素的研究2 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研究3 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设计研究4 作业改善的研究5 环境控制与安全保护 84 二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 1 实测法 2 实验法 3 询问法 4 测试法 5 观察法 6 模拟和模型试验法 85 7 分析法1 瞬间操作分析法2 知觉与运动信息分析法3 动作负荷分析法4 频率分析法5 危象分析法6 相关分析法 86 第六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1 物流与物流管理2 现代物流系统管理3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4 物流系统规划 87 第一节物流与物流管理一 物流概念的演变二 物流活动的分类1 供应物流 2 销售物流3 生产物流 4 回收物流5 废弃物物流 88 三 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第一发货人和第二收货人而言的 由第三方专业企业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 是企业选择物流外包策略的结果 89 四 物流管理所谓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 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 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 控制和监督 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和配合 以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90 1 物流管理的内容1 运输管理 2 储存管理 3 装卸搬运管理 4 包装管理 5 流通加工管理 6 配送管理 7 物流信息管理 8 客户服务管理 91 2 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1 以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2 注重整个流通渠道3 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4 以信息为中心 92 第二节现代物流系统管理一 基本概念1 物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 由所需运转的物流 原材料 零部件 半成品 产成品等 相关设施 包装设备 搬运河装卸机械 运输工具 仓储设施等 人员和信息等若干相互依赖和制约的要素构成的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和动态过程 93 2 物流系统的组成要素1 人力资源 2 物流设施 3 物流设备 4 资金 5 信息 6 管理模式 94 3 物流系统的功能物流系统的功能是指物流系统所具有的物流服务能力 它们相互结合 有序运作 形成物流系统的功能 1 运输功能 2 仓储功能 3 装卸搬运功能4 流通加工功能 5 包装功能6 配送功能 7 信息功能 95 4 物流系统的特征1 物流系统所具有的系统共性整体性 相关性 目的性 动态性 2 物流系统自身特性广阔性 智能性 可分性 复杂性 多目标性 96 5 物流系统管理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国外物流系统的研究经历了以下过程 1 独立研究企业物流各个子系统 比如采购 制造及分销 的实体流动 2 以先进制造模式为指导 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集成化管理研究 为降低生产系统的成本寻求优化的物料流动过程 97 3 利用重组工程思想 将企业的物流战略 业务 组织 信息技术进行统一考虑 对企业物流活动过程进行重大调整 传统分散的经营模式被连锁经营代替 4 研究物流系统中供应商 制造商及分销商协作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供应链管理 通过伙伴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在市场不确定的环境中 保证物流系统可靠运行 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信息技术的作用受到广泛重视 98 我国物流发展的五个阶段 1 第一阶段 1950 1954年 开始创建阶段2 第二阶段 1955 1965年 初期发展阶段3 第三阶段 1966 1976年 停滞阶段4 第四阶段 1977 1992 恢复和快速发展阶段 99 国内物流系统研究重点 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运作和管理 其目的是提高作业效率 总的来说 目前我国物流系统的管理和研究还处于分散状态 没有达到能够按照供应链的思想将采购 制造 仓储及销售过程进行集成的层次 100 二 连锁经营1 连锁经营及其物流组织过程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大生产和大流通 与此相适应 连锁经营被广泛采用 它具有大规模 专业化 统一性和高效率等特点 这种经营方式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从国外传入我国 由于其物流组织系统的畅通和高效运转 连锁经营能提高效率 节约费用 101 102 2 物流配送中心配送中心 从事配送业务的场所或组织 实际上是将集货中心 分拣中心和流通加工中心合为一体的现代化的物流基地 是能发挥多种功能的物流组织 103 3 物流配送中心的类型按配送中心的经济功能分类 供应链配送中心 销售型配送中心 储存型配送中心 按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分类 城市配送中心 区域配送中心 104 按物流设施的归属分类 自有型配送中心 公共型配送中心 合作型配送中心 按运营主体的不同分类 以制造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 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 以零售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 以运输业务为主体的配送中心 105 4 配送中心的作业内容1 存储2 分拣3 集散4 衔接5 加工5 配送中心的作用1 使供货适应市场需求变化2 经济高效的组织储运3 提供优质的保管 包装 加工 配送 信息等服务4 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5 对于连锁店的经营活动是必要的 106 第三节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1 概念从过程的角度 国外学者认为 供应链是一种物流分布选择的网络工具 它发挥着获取原料 把原料转化成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 以及把产品分销给消费者的功能 简单说 为消费者提供商品的整个过程 107 从价值链的角度 我国学者马士华认为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 通过对信息流 物流 资金流的控制 从采购原材料开始 形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 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 将供应商 制造商 分销商 零售商 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108 从 流 的角度看供应链APICS认为 供应链是一种全球性网络 通过精心设计的信息流 物流 资金流 从原材料开始直到把产品和服务交到客户手里 109 2 特点 1 供应链以储运及销售等为核心 其管理的目的是调整存储及各种物流系统中的关系 并实现具体的经营目标 面向市场及立足物流是其重要特征 2 以考虑处理好生产者与供应者 上有活动 及消费者 下游活动 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为中心 以信息技术为工具 具有快捷化和平衡协调的特点 3 重视所有相关部门 企业和顾客 应包括供应者的供应者 顾客的顾客 因而具有一体化和连续性的特点 110 3 注意事项 1 供应链的组织设计 2 一体化管理 3 准时管理 4 现代信息技术 111 4 供应链管理的几个常用策略1 准时制生产是日本汽车制造企业为消除生产过程中各种浪费现象而推行的一种综合管理技术 其基本思想就是要求严格按照用户需求生产产品 缩短生产周期 压缩在制品占用量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就是在必要的时间内 按必要的数量 生产必要的产品 不过多 过早的生产暂不需要的产品 112 2 快速响应是一项连接供应商和零售商运作的战略 其目的是为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提供所需的灵活性 不是个别技术的简单组合 而是通过这些技术的使用来加强和完善整个流通管理效率的动态优化系统 其内涵就是在供应链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整个供应链体系能及时对需求信息作出反应 为消费者提供高价值的商品或服务 113 3 延迟技术是为了响应用户需求 提高产品设计与制造的柔性而实施的一种策略 其根本思想是把产品最终定型的位置与时间尽可能的靠近用户 以便定制化生产产品 114 4 高级计划排程可以将其描述为一种基于供应链管理和约束理论的先进计划与排产工具 包含了大量的数学模型 优化及模拟技术 其功能优势在于实时性 基于约束的重计划与报警功能 它具有及时响应客户要求 快速同步计划 提供精确的交货日期 减少在制品与成品库存的优势 115 5 当今供应链的热门问题1 供应商管理库存2 第三方物流系统3 敏捷供应链 116 案例 惠普台式打印机供应链的构建 117 第四节物流系统规划1 设施规划是对对象系统 如工厂 医院 商店等 的位置选择 平面布置 物流分析 物料搬运方式及运输工的选择等进行具体的规划与设计 从而使各生产要素和各子系统 设计 制造 供应 后勤服务 销售等部门 按照工业工程的要求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布局 组成高效率的生产集成系统 118 案例 摸清心思 留住脚步 从家乐福卖场布局分析卖场设计 119 一 案例背景家乐福是全球第二大零售企业 1995年进入中国内地 截止到2005年4月底 已在全国各地开设了60家大卖场 以超过150亿元的年销售额成为我国大卖场业的行业老大 以 开心购物家乐福 为口号 实行 品牌店 大卖场 亚洲旗舰店 的经营模式 内部管理模式的灵活性和弹性 使得家乐福成为我国市场细分做得最好的零售企业 家乐福每到一地 都成为当地本土超市对标和学习的样板 在空间布局 商品结构 营销方式等等多方面 成为引领零售市场的先锋 120 二 案例分析1 家乐福卖场布局及商品陈列特点1 卖场布局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2 陈列过渡十分自然 关联陈列比较合理3 商品陈列时颜色搭配合理 121 4 季节性的商品陈列突出5 讲究卖场的气氛营造 挑起顾客强烈的购买欲6 对陈列的管理标准严谨且执行力强2 家乐福卖场布局分析三 案例总结与启示 122 2 物流系统规划1 重要性2 层次和主要内容3 物流规划中的规划主体和实施主体4 物流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123 案例 德国大型会展中心物流系统设计分析 124 一 案例背景1 德国会展业发展简述2 德国会展场馆分布概况 125 二 案例分析1 选址模式分析1 会展中心与城市的关系A 处于城市中心B 处于城市近郊C 处于城市远郊D 相对独立的会展城 126 2 会展中心的外部交通条件A 公路交通条件B 轨道交通及城市公交条件C 与航空港的联系D 与航运码头的联系 127 2 场馆规划分析1 会展场馆的规模及功能组成2 会展场馆的规划及扩建模式A 异地重建性B 在原有场地基础上扩建或翻建C 上述两种类型的综合 128 3 会展场馆的周边交通规划A 交通方式的选择B 主入口的布局C 停车场的布局D 轨道交通站点的布局E 公共交通站点的布局三 案例总结与启示 129 案例 饭店选址分析 130 一 案例背景二 案例分析1 地理位置分析2 区间差异分析3 交通条件分析1 忌左侧原则 2 忌左转原则 3 忌桥下原则 131 4 周边环境分析5 城市发展规划分析6 土地发展状况分析三 案例总结与启示 132 第五节物流运输系统一 概念运输是指通过一定的运输系统实现人和物在一定空间内的位移的过程 这个系统是由运输设施 路线 设备 工具以及人力组成 具有从事运输活动能力的系统 133 二 功能1 产品转移2 产品储存三 特征四 现代物流运输系统 134 五 分类1 铁路运输2 公路运输3 水路运输4 管道运输5 航空运输6 集装箱运输 135 案例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运输工具 2000年前秦人的运输理念 136 一 案例背景二 案例分析1 都江堰 2 郑国渠 3 灵渠 4 秦直道三 案例总结与启示 137 第七章现场管理1 现场管理概述2 现场 5S 管理3 目视管理4 定置管理 138 第一节现场管理概述一 现场和现场管理1 概述现场 广义 现场就是指企业为顾客设计 生产 销售产品和服务以及与顾客交流的地方 狭义 现场一般指生产现场 139 现场管理 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 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对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 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 通过计划 组织 控制 协调 激励等管理职能 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 实现优质 高效 低耗 均衡 安全 文明的生产 140 2 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生产现场管理包括从投入到产出 直接生产和辅助生产全过程 全方位的管理 1 工序要素管理2 产品要素管理3 物流管理4 现场环境管理 141 二 现场管理的特点基础性 系统性 群众性 开放性 动态性三 现场管理的原则1 经济效益原则2 科学性原则3 弹性原则4 标准化原则 142 四 现场管理的方法在对现场进行管理时 其核心技术是 物流分析研究 采用的分析技术有传统工业工程中的 工作研究 和以计算机 信息处理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工业工程 目前 在现场管理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 55管理 目视管理 定置管理 工厂设计 工作地布置 等许多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方法和技术 正为企业创造着可观的经济效益 143 第二节现场 5S 管理一 5S 管理概述1 5S 管理的含义 5S 管理是一种起源于日本的科学管理方法 它通过整理 Seiri 整顿 Seiton 清扫 seiso 清洁 Seiketsu 素养 Shitsuke 五个环节 对现场的人员 机器和材料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 改善生产环境 S 是上述五个日文短语发音的第一个字母 所以统称为 5S 144 2 5S 管理的作用1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 提高工作效率3 保证产品质量4 消除一切浪费5 保障安全6 增强企业凝聚力 提升企业文化 145 二 5S 管理的内容及兵具体要求1 整理 Seiri 目的 改善和增大作业面积 现场无杂物 行道通畅 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磕碰的机会 保障安全 提高质量 消除混放 混料等差错事故 有利于减少库存量 节约资金 改变作风 提高工作情绪 146 2 整顿 Seiton 整顿的推行要领 整顿要做到任何人 特别是新员工或现场外其他部门的员工都能立即取出所需要的东西 对于放置处与被放置物 要易取 易归位 如果没有归位或误放应能马上知道 在画线定位 放置方法和标识方法上下工夫 贯彻整顿的 3定 原则 定点 定容 定量 147 整顿的方法通常可归纳为 1 用 5WlH 方法发现存在的问题2 合理放置 方便取放3 整顿结果的标识 148 3 清扫 seiso 清扫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归纳为 1 寻找污染源 2 制订清扫计划 3 清扫油污 灰尘 4 清扫不良状态 149 4 清洁 seiketsu 清洁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归纳为 1 明确清洁的目标 2 确定清洁的状态标准 3 充分利用色彩的变化 4 定期检查并制度化 150 5 素养 Shitsuke 素养的目的是在改变员工自身素养的同时 也提升了企业的形象 营造了良好的企业环境 更主要的是能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使新进厂的员工在这种企业文化的熏陶下 自觉维护公司形象 也会自觉提高自己的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机械加工初级技能考核试题
- 2025年财务会计岗位招聘考试模拟题与答案指南
- 2025年大数据分析工程师专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集
- 2025年采购经理竞聘面试题库
- 布鲁氏菌病预防知识培训
- 2025年美甲工具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年环氧抗静电漆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年海岛自动气象遥测系统项目提案报告
- 2025年特种作业类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井下电气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排水作业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特种作业类特种设备作业-观光车和观光列车司机N2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笔试题目
- 施工合同赶工协议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二同步经典题精炼之有机物的合成(解答题)
- 《活在课堂里》读书分享
- DB1331T 063-2023雄安新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 汽车销售劳动合同书
- 《突破式沟通技巧》培训课件:高效沟通赋能成长
- 中学学生会检查细则说明表格
- TLYCY 3071-2024 森林草原防火无人机监测技术规范
- 《急诊科患者气道管理》课件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英语单词表(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