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水化学水污染 1 3 1溶液的通性溶液 凡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和形成的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 叫做溶液 溶液的组成 溶质和溶剂溶液的分类 气体溶液 固体溶液 液体溶液 按溶质的不同 电解质溶液 非电解质溶液 2 溶解过程 溶质分子或离子的离散过程 溶剂化过程溶液的形成伴随随能量 体积 颜色的变化 3 3 1 1非电解质溶液的通性导电能力差或不导电 难挥发相 系统中任何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部分 相与相之间往往有明确的界面隔开 单相系统 均匀系统 只包含1个相的系统 例如 气体混合物或水溶液 多相系统 不均匀系统 包含两相或多于两相的系统 例如 包含有液态水和水蒸气的系统 气液相 或含有沉淀的溶液 固液相 等 非电解质的稀溶液具有蒸气压下降 沸点上升 凝固点下降和溶液渗透压等通性 稀溶液的依数性 稀溶液的依数性与一定量溶剂中所溶解溶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依数定律 4 一 蒸气压下降 当凝聚的速率和蒸发的速率达到相等时 液体和它的蒸气就处于平衡状态 此时 蒸气所具有的压力叫做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简称蒸气压 当有溶质加入到溶剂中时 溶液的蒸气压会下降 溶液的蒸气压力实际是指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力 因为溶质是难挥发的 其蒸气压可忽赂不计 同一温度下 纯溶剂蒸气的压力与溶液蒸气压力之差叫做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5 蒸气压下降的原因 溶剂溶解了难挥发的溶质后 溶剂的一部分表面或多或少地被溶质的微粒所占据 从而使得单位时间内从溶液中蒸发出的溶剂分子数比原来从纯溶剂中蒸发出的分子数要少 也就是使得溶剂的蒸发速率变小 n B 表示溶质B的物质的量n B n表示溶质B的摩尔分数p A 表示纯溶剂的蒸气压 6 二 沸点上升 凝固点下降某液体的蒸气压力等于外界气态压力时 液体就会沸腾 此时的温度称为该浓体的沸点 以bp表示 某物质的液相蒸气压力和固相蒸气压力相等时的温度为该物质的凝固点 或熔点 以fp表示 若两相的蒸气压力不等 则两相就不能共存 必有一相要向另一相转化 溶液中一般由于溶质的加入会使溶剂的凝固点下降 溶液的沸点上升 而且溶液越浓 凝固点和沸点的改变越大 7 沸点上升 凝固点下降的原因 溶液蒸气压的下降 p110 8 m质量摩尔浓度 是指在1kg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Kbp与Kfp分别是溶剂的摩尔沸点上升常数和溶剂的摩尔凝固点下降常数 单位为K kg moL 1 用途 9 三 渗透压膜上的孔只能允许溶剂的分子通过 而不能允许溶质的分子通过 这种膜叫做半透膜 被半透膜隔开的两边溶液若浓度不相等 则在膜的两侧可以发生渗透现象 渗透是溶剂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中的单方向的扩散过程 10 11 若要使膜内溶液与膜外纯溶剂的液面相平 必须在溶液液面上增加一定压力 这个压力就是该溶液的渗透压 12 电离平衡常数 酸 acid 碱 base 3 1 2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13 3 2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 一 水的自偶电离1 水的离子积常数KwrH2O H2O H3O OH H2O H OH 298K 纯水中的 H3O OH 1 0 10 7mol dm 3Kwr水的离子积常数 Krw将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一般室温下取 14 15 e g 0 1mol dm 3HCl溶液中 H 0 1mol dm 3pH lg 0 1mol dm 3 1mol dm 3 1 0pOH 14 0 1 0 13 0e g 0 1mol dm 3NaOH溶液中 OH 0 1mol dm 3pOH lg 0 1mol dm 3 1mol dm 3 1 0pH 14 0 1 0 13 0 16 2 酸碱指示剂HIn表示石蕊HIn H In 红蓝 pH试纸 17 二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 一元弱酸的电离过程HA H A Kar随T升高而增大 rGm不太大 一定温度区间范围内温度改变对Kar数值影响不大 一般以298K代替 e g HAc H Ac fGm kJ mol 1 399 610 372 46 18 2 一元弱碱的电离过程计算NH3 H2O aq NH4 aq OH aq 的平衡常数 NH3 H2O aq NH4 aq OH aq fGm kJmol 1 263 76 79 37 157 27 Kb可以通过公式用相应的Ka求算 19 3 电离度和稀释定律 已解离的分子数 原分子数 100 已电离的浓度 初始浓度 100 电解度 离解度 平衡时弱电解质的电离百分率HA H A 初始浓度c00平衡浓度c c c c Ka c c 2 c 1 c 当 500 时 1 1Ka c 2 稀释定律表明随着溶液浓度的降低 电离度增大 20 三 弱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 HA H A H2O H OH 起cHA00平cHA xxx HA的Kr Kw 且浓度 HA 不是很小时 水的电离可以忽略 溶液中 H A 若cHA Ka 400 500 则cHA x cHA 21 e g 计算下列各浓度的HA溶液的 H 和电离度 1 0 1mol dm3 2 1 0 10 5mol dm3解 1 x2 0 1 x Kar c K 400 0 1 x 0 1 x2 0 1 1 74 10 5x H 1 3 10 3mol dm3 1 3 2 c K 400 故不能近似计算 x2 c x 1 74 10 5解一元二次方程 x H 7 16 10 6moldm 3 71 6 22 e g 将2 45g固体NaCN配成500ml水溶液 计算溶液的pH值 已知HCN的Kar 4 9 10 10 解 NaCN的浓度 2 45 49 0 5 0 1moldm 3CN H2O HCN OH 平 c xxx x OH 1 4 10 3moldm 3pOH 2 85pH 11 15 23 4 分步电离二元弱酸的电离平衡 1 H2S H HS Ka1 H HS H2S 5 7 10 8 2 HS H S2 Ka2 H S2 HS 1 2 10 15K Ka1 Ka2 H 2 S2 H2S 6 8 10 23应用 溶液中同时存在H2S HS H S2 H 2 S2 H2S 6 8 10 23已知饱和H2S水溶液中 H2S 0 1mol dm 3就可以求出不同pH下的 S2 多元弱酸 弱碱的电离以第一步为主 24 25 0 1moldm 3的磷酸溶液中的含有 H3PO4 H2PO4 HPO42 PO43 H 26 小结 多元弱酸中 若K1 K2 K3 通常K1 K2 102 求 H 时 可做一元弱酸处理 K1 二元弱酸中 酸根的浓度近似等于二级电离常数 与酸原始浓度关系不大 在多元弱酸溶液中 酸根浓度极低 在需要大量酸根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中 要用相应的盐而不是相应的酸 27 e g 计算0 1moldm 3的H2S水溶液 饱和水溶液 的 H HS S2 及pOH 一级平衡H2S H HS 起始浓度0 100平衡浓度0 1 xxxc Ka1 400 近似地 0 1 x 0 1x2 0 1 Ka1 1 2 10 7x H HS 7 5 10 5mol dm 3二级平衡 HS H S2 平衡浓度 7 5 10 57 5 10 5yKa2 H S2 HS 1 2 10 15y S2 Ka2 1 2 10 15 H OH Kw 10 14 H 7 5 10 5 OH 1 3 10 10mol dm 3pOH 10 11 28 e g 在0 3mol dm3的盐酸溶液中通入H2S水溶液至饱和 求溶液中的 HS 和 S2 解 一级平衡H2S H HS 起始浓度0 10 30平衡浓度0 10 3xx HS K1 0 1 0 3 1 9 10 8mol dm 3二级平衡HS H S2 平衡浓度 1 9 10 80 3yy S2 K2 HS H 1 2 10 15 1 9 10 8 0 3 7 6 10 23mol dm 3 29 e g 试计算0 1mol dm 3Na2S溶液中 S2 OH 以及S2 的电离度 解 S2 在水溶液中的分步电离平衡S2 H2O OH HS HS H2O OH H2S 由于Kb1 Kb2 溶液 OH 取决于第一步电离 S2 H2O OH HS 起始浓度0 100平衡浓度x0 1 x0 1 x OH HS S2 8 3 0 1 x 2 x 8 30 1 x 0 1x 1 2 10 31mol dm 3 S2 OH 0 1 1 2 10 3 9 9 10 2 HS 0 1 1 2 10 3 0 1 100 99 30 3 31 32 四 盐效应 同离子效应 盐效应HAcH Ac 加入NaCl 平衡向解离的方向移动 增大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度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强电解质时 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将会增大 这种效应称为盐效应 原因 加入强电解质后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增大 活度减小 电离度增大 33 同离子效应HAcH Ac 加入NaAc NaAcNa Ac 溶液中 Ac 大大增加 平衡向左移动 降低了HAc的电离度 同离子效应 向弱电解质中加入具有相同离子 阳离子或阴离子 的强电解质后 解离平衡发生左移 降低了电解质的电离度作用 降低 称为同离子效应 34 E g 在0 1moldm 3的HAc溶液中加入固体NaAc 使NaAc的浓度达到0 2moldm 3 求该溶液中 H 和电离度解 HAcH Ac 起0 100 2平0 1 xx0 2 xx 0 2 x 0 1 x 1 8 10 50 2 x 0 2 0 1 x 0 1 故 x H 9 10 6moldm 3 H c 9 10 6 0 1 0 009 电离度大大降低 35 五 缓冲溶液 实验事实 向纯水 pH 7 0 中加入少量酸或碱 pH值会发生显著变化 向HAc NaAc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或碱 溶液的pH值几乎不变 1 缓冲溶液 是一种能抵抗少量强酸 强碱和水的稀释而保持体系的pH值基本不变的溶液 36 结论 少量外来酸碱的加入不会影响溶液的pH值 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有一定限度 37 3 缓冲溶液 H pH 的计算弱酸HA 弱酸强碱盐MAHAH A 初始c酸0c盐平c酸 xxc盐 x 弱碱 强酸弱碱盐的缓冲体系 HA是弱酸 它的电离度本来就很小 加上同离子效应 由MA电离产生的大量A 离子 其电离度将变得很小 X很小 可以忽略 c酸 c盐 38 e g 39 40 41 4 小结缓冲溶液的pH取决于两个因素 即Ka Kb 及c酸 c盐 c碱 c盐 适当地稀释缓冲溶液时 由于酸和盐同等程度地减少 pH值基本保持不变 若稀释过度 当弱酸电离度和盐的水解作用发生明显变化时 pH值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缓冲容量 42 一切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都有一定限度 为了定量地表示缓冲溶液缓冲能力的大小 提出 缓冲容量 的概念 能使每升缓冲溶液的pH值改变1个单位所需加入强酸或强碱的摩尔数 叫做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 43 5 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置 找出与溶液所需控制的pH值相近的pK值的弱酸或弱碱 如果pK值与pH不相近 需按所要求的pH值利用计算弱酸和弱酸盐的浓度比 c酸 c盐一般在0 1 10范围内具有缓冲能力 故pH pKa 1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浓度和缓冲容量 并依此算出所需弱酸和弱酸此溶液的体积 配制成缓冲溶液 缓冲液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发生反应 配制药用缓冲溶液时还应考虑溶液的毒性 44 e g1 欲配制pH 5 0的缓冲溶液应选择体系NaAc HAc体系 pKa 4 74e g2 欲配制pH 9 0的缓冲溶液 应选择NH3 NH4Cl体系 pKb 4 74 pH 9 26 e g3 缓冲溶液的组成为1 00moldm 3的NH3 H2O和1 00moldm 3的NH4Cl 试计算 1 缓冲溶液的pH值 2 将1 0cm3浓度为1 00moldm 3的NaOH溶液加入到50cm3该溶液时引起的pH值变化 3 将同量的NaOH加入到50cm3纯水中引起的pH值变化解 1 4 74pH 9 26 45 2 在50cm3缓冲溶液中含NH3 H2O和NH4 各为0 05mol 加入NaOH的量为0 001molOH 它将消耗0 001molNH4 并生成0 001molNH3 H2O 故 NH3 H2O NH4 OH 平x pH 9 27 3 OH 1 0 001 0 051 0 0196pOH 1 7pH 12 3 46 六 配离子的解离由一个简单正离子 称为中心离子 和几个中性分子或其它离子 称为配位体 结合而成的复杂离子叫做配离子 又称为络离子 络合离子 络合物离子 配合物离子 解离常数 47 对同一类型 配位体数目相同 的配离子来说 K越大 表示配离子越易解离 即配离子越不稳定 所以配离子的K又称为不稳定常数 用Ki表示 配离子的稳定性也可用配离子的稳定常数Kf表示 48 3 3溶液中的多相离子平衡3 3 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和溶度积 s L相 1 溶度积常数AgCl s Ag aq Cl aq 当溶解与结晶的速度相等时 达到平衡状态KAgCl Ag Cl 为一常数 该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 用Ksp表示 AnBm s nAm aq mBn aq 则Ksp AnBm Am n Bn m用途 同一类型的电解质 可以用Ksp直接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 不能用Ksp比较 49 e g 计算298K时AgCl的Ksp AgCl解 AgCl s Ag aq Cl aq 50 2 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e g 已知Ksp AgCl 1 78 10 10 Ksp Ag2CrO4 1 78 10 10 试求AgCl和Ag2CrO4的溶解度解 1 设AgCl的溶解度为S1 moldm 3 则 AgCl s Ag aq Cl aq 平S1S1 2 设Ag2CrO4的溶解度为S2 moldm 3 则 Ag2CrO4 s 2Ag aq CrO42 aq 平2S2S2 51 e g 把足量的AgCl放入1dm31 0moldm 3的盐酸溶液中 溶解度是多少 解 AgCl s Ag aq Cl aq 平SS 1 1 52 3 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AnBm s nAm aq mBn aq 任意状态下的溶度积Q Am n Bn m 1 时 沉淀从溶液中析出 溶液过饱和 2 时 沉淀与饱和溶液的平衡时 溶液不饱和 若体系中有沉淀 则沉淀会溶解 53 e g 1 往盛有1 0dm3纯水中加入0 1cm3浓度为0 01moldm 3的CaCl2和Na2CO3 Ca2 CO32 0 1 10 3 0 01 1 0 10 6moldm 3Q Ca2 CO32 10 12 Ksp CaCO3 4 96 10 9因此无CaCO3沉淀生成 2 改变CaCl2和Na2CO3的浓度为1 0moldm 3 则 Ca2 CO32 10 4moldm 3Q Ca2 CO32 10 8 Ksp CaCO3因此有CaCO3沉淀生成 54 3 2 2沉淀反应 1 沉淀的生成当时有沉淀生成 解 Ag2CrO42Ag CrO42 Ksp Ag 2 CrO42 CrO42 沉淀完全时的浓度为1 0 10 6mol dm 3 e g 向1 0 10 3mol dm 3的K2CrO4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 求开始有Ag2CrO4沉淀生成时的 Ag CrO42 沉淀完全时 Ag 离子沉淀完全时的浓度小于10 6或10 5 55 e g 向0 1mol dm 3的ZnCl2溶液中通H2S气体至饱和时 溶液中刚有ZnS沉淀生成 求此时溶液的 H 解 ZnSZn2 S2 H2S2H S2 0 21mol dm 3 56 57 3 分步沉淀在一定条件下使一种离子先沉淀而其他离子在另一条件下后沉淀出来的现象 对同一类型的沉淀 Ksp越小越先沉淀 且Ksp相差越大分步沉淀越完全 对不同类型的沉淀 其沉淀先后顺序要通过计算才能确定 推断题物质分离题型 58 e g 如果溶液中Fe3 和Mg2 的浓度均为0 10mol dm 3 使Fe3 定量沉淀而使Mg2 不沉淀的条件是什么 解 Fe OH 3Fe3 3OH Ksp Fe3 OH 3 4 0 10 39Fe3 沉淀完全时的 OH 为 1 5 10 11mol dm 3pOH 10 8pH 3 2 Mg开始沉淀的PH值为 1 3 10 5mol dm 3pOH 4 9pH 9 1因此 只要控制pH值在3 2 9 1之间即可使Fe3 定量沉淀而使Mg2 不沉淀 59 e g 如果溶液中Zn2 和Fe2 的浓度均为0 10mol dm 3 能否利用通入H2S气体使Zn2 和Fe2 定量分离 Zn2 和Fe2 分离完全的PH值为多少 解 Zn2 H2SZnS 2H 1Fe2 H2SFeS 2H 2 60 Zn2 沉淀完全时的pH值为 pH 3 12Fe2 开始沉淀时的PH值为 pH 3 87因此 控制pH值在3 12 3 87之间即可将Zn2 和Fe2 分离完全 61 3 2 3沉淀的溶解当时沉淀发生溶解 使Q减小的方法有 1 利用氧化还原方法降低某一离子的浓度 2 生成弱电解质 教材 酸碱溶解法 3 生成络合物 H2S弱电解质FeSFe2 S2 氧化还原S NO H2O 配合物 62 63 64 解 SnSSn2 S2 Ksp Sn2 S2 0 01molSnS溶解将产生0 01mol的H2SH2S2H S2 0 96mol dm 3故所需盐酸的起始浓度为 0 96 0 02 0 98mol dm 3 e g 使0 01molSnS溶于1dm 3的盐酸中 求所需盐酸的最低浓度 65 66 起分散作用 被分散 3 4胶体与界面化学34 1分散体系1 什么是 分散体系 一种 几种 物质的细小粒子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分散质 大小有别 分散剂 分散介质 67 a 分子或离子分散体系 真溶液 单相体系 0 1 1nm 10 6m 例如 泥浆水 悬浊液 牛奶 豆浆等 肉眼或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微粒 静置易沉淀 是一种不稳定的体系 2 三种常见的分散体系 68 在分散系内 分散质和分散剂都可以是液体 固体或气体 它们两两组合起来可构成九种类型的分散系 这是分散系的另一种分类方法 见下表 按聚集状态分类的各种分散系 69 3 4 2胶体1 胶体的种类 制备 按分散介质 分散剂 的不同 常把胶体分为溶胶和气溶胶两大类 溶胶的制备方法 分散法 凝聚法 超声法 电弧法 胶溶法等 70 3 溶胶的动力学特性和光学 电学特性 布朗运动 71 丁铎尔效应 溶胶的光学性质 72 电泳和电渗 溶胶的电学性质 73 4 胶体的表面特性 吸附作用 74 4 胶粒的结构 AgI mnI 1 n x K x xK 胶粒 胶团 胶核电位离子反离子反离子 吸附层扩散层 75 76 3 4 3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够显著降低水表面张力的物质 其特点是加入量很小而降低表面张力的收效很大 在许多工业生产中 表面活性剂部是不可缺少的化学助剂 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肥皂 冼衣粉等洗涤剂都是表面活性剂 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兴起了合成表面活性剂的工业 进一步促进了表面活性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至今 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部门几乎没有不应用表面活性剂的 凡是能显著降低表面张力的物质叫做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分类 各种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共同的特点 即分子中同时存在亲水 极性 基团和亲油 非极性 基团 如图所示羟基 羧基 磺酸基 氨基即为极性基团 烷基即为非极性基团 根据表面活性剂分子所包含的极性基团的不同 一般将其分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等 77 毒性 能在生物体内积累 不易排出体外 即使含量很小也有毒性 因此危害很大 78 汞中毒 神经损害 瘫痪 精神错乱 失明等症状 称为水俣病 来源于汞极电解食盐厂 汞制剂农药厂 用汞仪表厂等的废水 我国规定工业废水中汞的最大允许排放浓度为0 05mg dm 3 镉中毒 引起贫血 肾脏损害 并且使大量钙质从尿中流失 引起骨质疏松 骨胳变脆 全身骨节疼痛难忍 称为骨疼病 来源于金属矿山 冶炼厂 电镀厂 某些电池厂 特种玻璃制造厂及化工厂等的废水 我国工业废水中铬的最大允许排放浓度为0 1mg dm 3 铅中毒 危害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 引起痉挛 精神迟钝 贫血等 来源于金属矿山 冶炼厂 电池厂 油漆厂等的废水 我国工业废水中铅的最大允许排放浓度为1 0mg dm 3 79 铬中毒 砷中毒 自己总结氰化物 80 3 5 2水污染的处理 较大颗粒的悬浮物 夹杂物 重力分离法 过虑法分离不易沉降 很细小的悬浮物和胶态物质 混凝法 加入混凝剂使不易沉降的 悬浮于水中胶态物质沉降 可溶性的无机污染物 化学法 通过化学反应的使其与所加试剂 药品 发生反应 离子交换 电渗析 反渗透 有机污染物 生物法 利用微生物对复杂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把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 使污水得到净化 81 82 P1551 83 P1594 凝固点下降的程度依据于单位体积内溶质的微粒数 而单位体积内的微粒数则依据溶液的浓度和溶质的电离情况而定 84 85 86 3 3强电解质的电离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并不是彻底地完全电离 p108 活度 实验测得的电离度是表观电离度 电解质溶液中能有效地自由运动的离子的浓度是离子的有效浓度 称为活度 f的意义 溶液浓度越小 离于间的距离越大 离子间相互吸引 牵制的作用就越弱 离子就越 自由 活度和浓度之间的差别就越小 f值就越接近于1 活度因子表示了溶液中离子间相互吸引 牵制作用的大小 活度因子的大小与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 87 离子强度 C表示各种离子的浓度Z表示各种离子的电荷数溶液的浓度越大 溶液中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 离子强度就越大 离子间相互牵制的作用就越大 离子的活度因子就越小 离子强度的应用 参见教材109页 离子互吸理论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 但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 由于离子间的相互吸引 或排斥 使每个离子都处在异电荷离子的包围之中 我们把离子周围异电荷离子形成的包围圈叫做 离子氛 88 3 4酸碱理论Arrhenius 阿仑尼乌斯 1887年提出了酸碱电离理论 凡是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 的化合物叫酸 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叫碱 局限 无法解释NaCO3 Na3PO4呈碱性 NH4Cl现酸性的事实 无法解释非水溶液中的酸碱行为液氨中 NH4 NH2 2NH3 89 一 Br nsred Lowry质子理论1923年 丹麦Br nsred和英国Lowry提出1 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酸 凡是能接收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碱 酸 质子 碱 Al H2O 6 3 Al H2O 5 OH 2 H 酸碱质子HPO42 PO43 H 酸碱质子 90 HCl HAc NH4 H2SO3 Al H2O 6 等都能给出质子 都是酸 OH Ac NH3 HSO3 CO32 等都能接受质子 都是碱 共轭酸碱 酸碱存在着对应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物质的酸性或碱性要通过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来体现 酸和碱可以是分子 也可以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有的酸和碱在某对共轭酸碱中是碱 但在另一对共轭酸碱对中是酸 质子论中不存在盐的概念 它们分别是离子酸或离子碱 91 2 共轭酸碱对的应用 判断反应的方向 1 强电解质的电离 HCl H2O H3O Cl 强酸1强碱2弱酸2弱碱1酸性 HCl H3O 碱性 H2O Cl 强酸 强碱生成弱酸 弱碱的反应强烈向右进行 不可逆 92 2 弱酸的电离HAc H2O H3O Ac 弱酸1弱碱2强酸2强碱1NH3 H2O NH4 OH 弱酸1弱碱2强酸2强碱1酸性 HAc H3O 碱性 H2O Ac 酸性 H2O NH4 碱性 NH3 OH 弱酸和弱碱作用生成强酸和强碱的反应 逆反应的倾向要比正方应大 是可逆过程 3 水的自偶电离H2O H2O H3O OH 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软体家具咨询策划方案
- 安庆学校活动策划方案模板
- 木材加工设备投资效果综合分析报告
- 大棚后坡维护施工方案
- 鞋厂成本管理咨询方案
- 叫花鸡营销策划方案
- 初中活动方案策划书
- 临水建筑选址规划方案设计
- 音乐培训活动招生方案策划
- 卤味零食达人营销方案
- 国家临床版3.0手术操作编码(ICD-9-CM3)
-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第3课课件
- 2021人工智能训练师职业技能标准(职业编码:4-04-05-05)
- 第二十章-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
- 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行动手册
- 质保金支付申请表
- 苏科版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全一册全部教案(共9课)
-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检查记录表
- 35kV变电站施工组织设计资料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协调机制和工资预防机制
- 聚焦于人:人力资源领先战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