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囊虫病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ppt_第1页
神经系统囊虫病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ppt_第2页
神经系统囊虫病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ppt_第3页
神经系统囊虫病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ppt_第4页
神经系统囊虫病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系统囊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1概述 Fromseizurestoepilepsyanditssubstrates neurocysticercosis Epilepsia 2013 54 783 792 2流行病学 随着移民的流动 欧洲和美国也出现了囊虫病的病例 NeurocysticercosisintheUnitedStates Reviewofanimportantemerginginfection Neurology2004 63 1559 1564 成虫 乳白色 扁长如带 前端较细 向后渐扁阔 分节 700 1000片 长3 5m 3病因 生活史 4致病 感染方式 囊尾蚴生活状态 Imagingofneurocysticercosis NeuroimagingClinNAm2012 22 659 76 5病理 神经系统囊虫活检标本PAS染色显示 脑实质炎性反应 角质细胞包绕炎性囊包 囊包内有一个猪肉绦虫的囊尾蚴 头节 S 充满液体的囊腔 B NEnglJMed2007 october18 357 16 显微照相示两个已死亡的半透明囊包 内层为嗜酸性物质 外层覆以清亮的液体和慢性炎性细胞 即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可以清晰地看到继发于炎性反应的脑膜肥厚增生 HE染色 600 6临床表现 Clinicalsymptoms diagnosisandtreatmentofneurocysticercosis LancetNeurol2014 13 1202 1215 6 1脑实质型囊虫病症状 6 2脑实质外型囊虫病症状 6 3脑室型 SchematicrepresentationofthedistributionofcystsinthestudycohortamongtheCSFcompartments A Inthesubarachnoidspace theposteriorfossacisternswereinvolvedin86 1 ofpatients thesupratentorialbasalcisternsin52 8 theSylvianfissuresin41 7 andtheinterhemisphericfissurein13 9 ofpatients B Amongthepatientswithcystsintheventricles 66 7 hadcystsinthefourthventricle 46 7 inthelateralventricles and26 7 inthethirdventricle NB percentagesarehigherthan100 becauseasinglepatientcouldhavemorethanonecompromisedsite ClinicalSymptoms ImagingFeaturesandCystDistributionintheCerebrospinalFluidCompartmentsinPatientswithExtraparenchymalNeurocysticercosis PLOSNeglectedTropicalDiseases November9 20161 14 6 4眼型 TransverseB scanoftherighteyeshowsalargeintravitrealcyst arrow withatinyhyperechoicscolex arrowhead withinit 6 5皮肌型 HRCTofthelungsshowsmultiplerandomlydistributednodules arrows ofvaryingsizes USGoftheheartshowsmultiplecysticanechoiclesions arrow inthemyocardiumwithatinyhyperechoicscolex arrowhead withinoneofthecysts T2WaxialMRIofthelumbarspineshowscysticercuscystsintheextraduralspinalspace arrow inadditiontomuscle arrowhead andsubcutaneous curvedarrow involvement 6 6查体 7辅助检查 8影像学检查 8 1CT 8 2MRI 脑囊虫病典型影像改变 MRI环形强化 CT钙化 Diagnosticcriteriaforneurocysticercosis revisitedPathogensandGlobalHealth2012VOL 106NO 5299 304 9免疫学诊断 9 1抗体检测9 1 1总IgG存在时间较为持久 在非活动期也可检测到 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差异 9 1 2特异性IgG4检出与体内囊尾蚴的存活有一致性 感染消除后特异性IgG抗体可持续存在 但特异的IgG4会迅速降低或消失 因此 检出特异IgG4在囊尾蚴病诊断和疗效考核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9 1 3IgG4的优势A研究认为脑囊虫病CSF特异性IgG4抗体主要产生于鞘膜内 只有当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后才仅有少量来自于周围血液 囊虫感染后可引起血清及CSF特异性IgG4升高 B避免交叉反应交叉反应是蠕虫病免疫诊断中的常见难题 蠕虫抗原富含多糖 糖蛋白或糖脂 其中磷酸胆碱 Pc 和多糖抗原复合物 GAC 抗原是免疫诊断中引起交叉反应的主要因素 IgG分IgG1 IgG2 IgG3 IgG4四个亚类 它们的结构 功能及参与对复合抗原应答的程度存在着不同 IgGl IgG2 IgG3抗体分子可变区具有结合磷酸胆碱 Pc 和多糖抗原复合物 GAC 抗原决定簇的能力 IgG4铰链区短小而缺乏柔韧性 其可变区不识别GAC和PC抗原 因此 检测蠕虫特异性总IgG容易出现有交叉反应 IgG4检测则可避免GAC和PC抗原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 具有较高特异性 9 1 4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抗原变化9 1 4 1粗抗原抗原与多种寄生虫抗原有交叉反应 检测的抗体特异性不强 已渐被纯化抗原替代 9 1 4 2纯化抗原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囊尾蚴抗原片断所得纯化抗原 其诊断特异性较高 但其诊断结果受纯化过程的影响 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并且不能批量生产 限制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9 1 3 3重组抗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重组抗原稳定 价廉 结果重复性好 以重组抗原为诊断抗原建立ELISA诊断方法 检测血清和脑脊液的敏感性分别为94 7 和100 特异性分别为93 8 和100 但重组抗原的前提是抗原的序列已知或编码该抗原的基因序列已知 目前 囊尾蚴基因库和肽库中的已知序列还远小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9 2循环抗原 CAg 检测 9 2 1CAg是活囊尾蚴排泄至宿主体液中具有抗原特性的物质 只有在囊尾蚴存活时才可以检测得到 在机体内出现早 容易早期诊断 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非常重要 且在感染早期脑CT或MR的表现多不典型 9 2 2患者经过治疗 体内的虫体逐渐死亡 分解或钙化后 CAg逐渐降低或消失 因此检测CAg还可用于临床治疗效果的考核 9 2 3目前作为研究试验和临床检验利用的多克隆抗体 主要以抗原免疫哺乳动物 从兔血清中提取IsG抗体用于囊虫病的诊断 9 2 4脑脊液CAg检测有助于脑囊虫病的诊断 而血清CAg检测则有助于疗效考核 9 3免疫复合物 CIC 检测 由于抗原 抗体及其免疫复合物 CIC 三者统一体地存在 若样本不经处理 检测到的则是游离型CAg和Cab 并非代表总体抗原 抗体情况 临床上配合CAg和CAb进行CIC测定 将有助于提高脑囊尾蚴病的诊断率 9 4检测标本 9 4 1血液囊虫病免疫学检测的常用标本 用于检测抗体 抗原和CIC 9 4 2脑脊液CSF具有较血液更为特异的抗原 抗体检测优势 在临床上既可与血液同步检测 亦可作为添加检测样本 以利于更准确地诊断囊虫病 9 4 3新的选择 尿液唾液特点 无创 简便 快速 9 5常用免疫学检测方法 9 5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ELISA是20世纪70年代建立的一种安全 简便的免疫学诊断方法 广泛用于囊虫病的诊断的流行病学调查 9 5 2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McAb ELISA McAb ELISA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 可用于囊虫病患者CAg的检测 9 5 3酶联免疫印迹技术 ELIB ELIB即蛋白印迹技术 是由SDS PAGE 转移电泳和ELISA三项技术结合而成的一项新技术 能区分特定的抗原组分 因而比一般血清学方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高达92 5 和100 显著高于ELISA法 10诊断标准 Diagnosticcriteriaforneurocysticercosis Revisited PathogensandGlobalHealth2012VOL 106NO 5 299 304 11治疗原则 Neurocysticercosis TheNeurohospitalist2014 Vol 4 4 205 212 12药物治疗 12 1吡喹酮 12 1 1药理机制通过增加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而导致虫体挛缩和麻痹 吡喹酮直接作用于虫体 使囊尾蚴的微毛 内质网 核糖体 线粒体 肌细胞等发生溶解 在用吡喹酮治疗皮肤和脑囊虫病时 用扫描电镜观察到药物主要作用于囊尾蚴皮层和皮下肌层 使虫体迅速死亡 12 1 2药物代谢口服吡喹酮后经胃肠道很快吸收 不同剂量口服后1 5h 2h达到血浆浓度高峰 由于吡喹酮具高脂溶性 能很快分布在人体组织 大约80 85 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用药后24h内90 的药物经肾脏排泄 12 1 3药物相互作用同时服用西米替丁可使吡喹酮的血药浓度增加两倍高碳水化合物食物能增加吡喹酮的血浆浓度 抗癫痫药物影响吡喹酮的代谢 可降低吡喹酮的生物利用度 地塞米松可降低吡喹酮的血浆浓度 12 2阿苯达唑阿苯达唑 又称丙硫咪唑 肠虫清 是1976年问世的高效广谱驱虫药 对肠道线虫作用明显 还可用于治疗绦虫病 包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 并殖吸虫病 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寄生虫肠壁对糖原的吸收和抑制抗丁稀二酸盐还原酶有关 影响虫体的代谢 使虫体缓慢死亡 因此杀虫作用慢而稍缓和 阿苯达唑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优于吡喹酮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阿苯达唑治疗脑囊虫病远期疗效可靠 并优于近期疗效 阿苯达唑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渗透到脑脊液中 杀死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内的囊虫 因此可能在治疗这两种神经囊虫病中更为有效 12 3杀虫新药 奥芬达唑 奥芬达唑对猪体内及外培养的不同发育阶段囊尾蚴的杀灭作用优于阿苯达唑 且对未成熟期猪囊尾蚴的杀灭作用优于成熟期 提示奥芬达唑是抗未成熟期囊尾蚴及治疗脑囊虫病的有效药物 13针对杀虫反应的对症治疗 13 1出现杀虫反应的机制 13 1 1杀虫反应出现的早晚及强烈程度顺序为 吡喹酮 阿苯达唑 氟苯咪唑和甲苯咪唑 13 1 2囊虫死亡过程中 囊结崩解 释放出大量异体蛋白 抗原 进入组织或血液中 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激活补体 产生白细胞趋化因子吸引中性白细胞浸润 巨噬细胞吞噬复合物 白细胞死亡释放出溶酶体酶和其他活性物质如组织胺等 溶解细胞本身和周围组织 产生变态反应 13 1 3发热 荨麻疹 脑组织水肿 颅内压增高 癫痫发作 以及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等的变态反应症状和体征 甚至形成高颅压危象 脑疝形成 13 2颅内压增高脑水肿 激素治疗脑积水 手术治疗 13 3癫痫发作13 3 1单肉芽肿病灶 在治疗6个月后复查CT或MRI 一旦病灶消失 抗癫痫药物在3个月内逐渐停用 13 3 2没有发现活动或钙化病灶的癫痫患者 抗癫痫药物至少应持续2年 13 3 3多发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