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4《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4《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4《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4《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4《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赋 作者 苏轼 庸师惯读别字 一夜 与徒讲论前后 赤壁 两赋 竟念 赋 字为 贼 字 适有偷儿潜伺窗外 师乃朗诵大言曰 这前面 赤 作拆字 壁贼 呀 贼人惊 因思前而既觉 不若往房后穿逾而入 时已夜深 师讲完 往后房就寝 既上床 复与徒论及后面 赤壁赋 亦如前读 偷儿在外叹息曰 我前后行藏 悉被此人识破 人家请了这样先生 看家狗都不消养得了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 我相信 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苏轼 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眉山 今属四川 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 三苏 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 苏东坡像 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 1079年 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 乌台诗案 被捕入狱 出狱后 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为排遣内心郁闷 他泛舟赤壁 先后写下了前后 赤壁赋 和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二 背景提示 宋代的黄州 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 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 有一处风景胜地 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 因为形状很像鼻子 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 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 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年 苏轼遭受政治迫害 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 长江绕廓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水中的鲜鱼 山间的竹笋 江城的一切风物 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 这时 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 眺望如画江山 唱出了 大江东去 的豪放歌声 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 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 写下了千古名作 赤壁赋 文中写的那 玄裳缟衣 的孤鹤实际是象征身遭贬谪寂寞的作者本人 是其 前赤壁赋 中流露出的 羽化成仙 思想的具体表现 文学常识积累 赋 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兼有韵散的特点 汉赋 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 着力于铺阵事物 较多地掺用散文化的句式 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 发展到中唐 在古文运动影响下 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 不讲求骈偶 音律 句式参差 押韵也比较自由 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 叫做文赋 象杜牧的 阿房宫赋 苏轼的 赤壁赋 都是文赋的佳作 文赋 宋 打破声律限制 加入散文特点 骈赋 魏晋南北朝 受骈文影响 讲究对仗工整 律赋 唐 按照诗歌声律 除句式对偶外 还限制用韵 规定平仄配合 音律谐和 1 壬戌 10 酾酒 2 桂棹 11 横槊 3 余音袅袅 12 渔樵 4 幽壑 13 扁舟 5 嫠妇 14 匏樽 6 愀然 15 蜉蝣 7 山川相缪 16 无尽藏 8 舳舻千里 17 狼籍 9 旌旗 18 枕藉 19 消长 r nx zh o ni o h l qi o li o zh l j ng sh shu qi o pi n p o f y u z ng j ji zh ng 预习检查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壬戌年秋天 农历七月十六 我和客人荡着船儿 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 水面波浪不兴 举起酒杯 劝客人同饮 朗诵 诗经 中的 月出 篇 一会儿 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 在斗宿 牛宿之间徘徊 白濛濛的雾气在江面上弥漫 江水反射的月光与天相连 任凭小船儿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自由漂流 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 多么广阔浩瀚啊 船儿像凌空驾风而行 却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 多么飘然恍惚 又像脱离尘世 无牵无挂 飞升成为神仙 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在这个时候 喝着酒儿 心里十分快乐 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 唱道 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 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 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 我的情思啊渺远 遥望心中的美人啊 天各一方 有会吹洞箫的客人 按着曲调吹箫伴奏 箫声呜咽 像埋怨 像思慕 像抽泣 像低诉 吹完后 余音悠长 像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 这声音 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 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 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我有些忧伤 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 问客人说 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 客人回答说 月明星稀 乌鹊向南飞 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 向西望是夏口 向东望是武昌 这儿山水环绕 草木茂盛苍翠 不正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当他占取荆州 攻下江陵 顺江东下的时候 战船连接千里 旌旗遮蔽天空 面对江水斟酒 横握着长矛吟诗 本是一代英豪 但如今在哪里呢 何况我和你在江中和小洲上捕鱼打柴 以鱼虾为伴侣 以麋鹿为朋友 驾着一只小船 举杯互相劝酒 在天地之间寄托像蜉蝣一般短暂的生命 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 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 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 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轻易实现的 只好把感慨通过洞箫的余音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中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我说 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 不断流去的 就像这水 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 时圆时缺的 就像这月亮 但它最终没有消损和增长 原来 如果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 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停留 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 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 因而我们又羡慕什么呢 况且那天地之间 万物各有主宰者 如果不是我所有的东西 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 与山间的明月 耳朵听它 听到的便成为声音 眼睛看它 看到的便成为色彩 得到它没有人禁止 享用它没有竭尽 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 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客喜而笑 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 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客人们高兴地笑了起来 洗净杯子再次饮酒 荤菜和水果都已经吃完 杯子和盘子都一片凌乱 我与客人们相互靠着在船里睡着了 不知道东方已经发白了 第一段 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 清风明月交织 露珠和水色辉映 在这澄澈 幽美的夜景中 主客秋夜荡舟 把酒诵诗 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 作者油然而生 遗世 羽化 之乐 不禁飘飘欲仙 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第二段 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箫声起 悲意生 哀怨 爱慕 哭泣 申诉 潜龙舞 新妇泣 六个比喻 渲染萧声的悲凉 主客触景生情 由欢乐转为悲凉 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第三段 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 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客人从眼前的明月 江水 山川 想到曹操的诗 世间万物 英雄豪杰 不过是过眼烟云 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 风流散尽 想到自己贬谪黄州 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段落大意 第四段 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 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 苏子 的回答 照应文章写景 以明月江水作比 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 都既有变的一面 又有不变的一面 从变的角度看 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 从不变的角度看 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 用不着羡慕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 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 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第五段 写客人转悲为喜 主客开怀畅饮 兴尽入睡 这个结尾意味深长 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 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 我虽然遭受迫害 贬谪黄州 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 既不寂寞也无苦恼 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一 指出下列各字的通假字 1 属 2 冯 3 缪 4 匏尊 二 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修辞手法 嘱 缭 凭 樽 互文 2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修辞手法 对偶 3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修辞手法 比喻 三 词类活用 1 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2 侣鱼虾而友麋鹿 3 舞幽壑之潜蛟 4 泣孤舟之嫠妇 5 正襟危坐 6 下江陵 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名作动 名作状 五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2 凌万顷之茫然 3 渺渺兮予怀 4 而今安在哉 5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6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 夫水 智者乐也 8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何哉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句 判断句 被动句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整体感知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3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夜游赤壁 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客 悲观苏子 乐观 一 1 月下泛舟乐二 2 3 吊古伤今悲三 4 5 阐述哲理乐 全文手法 写景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东山 徘徊斗牛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抒情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