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基于Yaron农村金融机构业绩评估指标的研究.docx_第1页
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基于Yaron农村金融机构业绩评估指标的研究.docx_第2页
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基于Yaron农村金融机构业绩评估指标的研究.docx_第3页
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基于Yaron农村金融机构业绩评估指标的研究.docx_第4页
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基于Yaron农村金融机构业绩评估指标的研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10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基于 yaron 农村金融机构业绩评估指标的研究周治富,郭梅亮(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摘 要: 本文借鉴 yaron 提出的农村金融机构业绩评估指标,通过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金融机构业绩评估指标体系,试图以理论框架与数据支撑有机统一的分析模式对我国农信社 ( 即农村信用社) 改革绩效进行 客观评价。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后我国农信社在发挥支农效果、对农村目标客户的覆盖面以及自身的可 持续发展能力等诸多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地改善。然而这一结果只是农信社改革的初步成效而非改革成功的主 要标志,恢复信用社本来的微观形态是其改革成功的根本出路。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绩效评价; 覆盖面; 可持续性作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供给一方的农村信用社,2003 年国务院又启动了对其的新一轮改 革。如何对我国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 价和探索下一步农信社改革的战略方向是摆在我们面 前的重要课题。在评价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方面,国广泛接受。这一框架主要包括两大指标,第一是目标客户的覆盖面,第二是金融机构本身的可持续性。这 两个指标虽然不能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业绩进行全面系 统的评估,但却可以用数量分析方法度量该机构实现 其目标的程度,并使其相关成本透明化。事实上,金 融机构目标客户的覆盖面及其本身的可持续性发展之 间存在着某种辩证关系,广覆盖可能并不会带来其持 续发展能力的提高,二者或许有某种冲突; 但是在某 些情形下,覆盖面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农村金融机构本 身的持续发展能力。如果说农村金融机构的业绩得到 了改善,那么这两个指标中应该要至少有一个得到了 改观。当然能够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服务,并且目标客 户覆盖面较高的农村金融机构的业绩就最为优良,这 样的金融机构,也是农村较为理想的金融机构形态。 二者的关系可用坐标轴表示如下:内已有学者进行研究,如谢平等( 2006 )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我国农信社改革的商业可持续性这一核心问题; 安翔( 2007 )借鉴 yaron 的思想,提出了初步的评价指标设计思路; 李莉莉 ( 2008 ) 对我国农信社 30 年的改革历程进行了回顾和简单评价。此外亦有 一些学者进行过相关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缺乏完整的 理论框架和系统的数据分析,对此本文将在已有研究 的基础上,试图进行理论框架与数据分析的统一,以 期对我国农信社的改革绩效进行客观评价。一、yaron 农村金融机构业绩评估指标框架的介绍 一直以来,没有一个公认的评价农村金融机构业绩 的指标体系。由于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业 务上的局限性以及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 扶持或者其他限 制措施) 等,农村金融机构的业绩不能用一般的衡量其 他企业的标准的财务比率来衡量,需要构建一套新的指 标来衡量农村金融机构的业绩。在理论上,新的指标应 该首先考虑到该机构是否在增加农民收入和减少贫困方 面发挥了作用,否则就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其次才是基于各种机会成本衡量下的业绩评估。1992 年,世界银行专家 yaron 提出了一个新的农 村金融机构业绩评估框架,后来被学术界和实务界所图 1农村金融机构目标客户覆盖面与持续性发展之间的关系资料来源: majahan 1994作者简介: 周治富 ( 1983 ) ,男,陕西渭南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制度金融、农村金融;郭梅亮 ( 1984 ) ,男,福建建瓯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金融制度与金融发展、农村金融。59( 一) 覆盖面指标覆盖面是一个混合指标,由多个指标组成。覆盖面 衡量了农村金融机构在多大程度上成功地服务了目标客 户。目标客户的概念可以定义为具有贷款意愿和还款能 力并且能为该机构带来经济利益的农民或农户。总体说 来,覆盖面指标可以用市场广度和市场深度来衡量。市 场广度衡量农村金融机构的产品是否丰富、服务是否多 样化; 市场深度衡量了农村金融机构是否触及到了不同 层次、不同类型的客户。具有较高的市场广度和市场深 度的农村金融机构一般会具有较好的业绩。具体来说,覆盖面指标主要由以下三个指标构成: 第一,市场渗透率。主要包括渗透率指标 ( 农信社会 员数量与全部参与经济的人数的比值) 、储蓄和贷款账 户的数量和年增长率、贷款余额和存款余额及年度增 长率、营业所和员工数量。第二,相对指标。主要包 括平均贷款额和贷款额度的范围、农村客户的比例、 妇女客户所占比例。第三,服务质量指标。主要包括 客户的交易费用、服务的灵活性和持久性、服务网络 等。这些指标组合在一起共同衡量了农村金融机构是 否能以便捷廉价的服务、多样的金融产品来覆盖全部 或大部分目标客户。( 二) 持续性指标持续性指标反映了农村金融机构是否具有可持续 性的发展能力,这种发展能力是一种无需任何外部补 贴或扶持的独立自主的发展能力。一般而言,各个国 家的政府对于农村金融机构都会给予扶持政策,以鼓 励其在农村地区发展业务,给农民提供相对廉价和及 时的贷款,消灭或打击高利贷行为。因此,以一般 会计原则为基础而形成的财务报表忽视了政府的补贴 因素,而这些补贴是有机会成本的。一个农村金融机 构的营利性比率可能因为贴息资金的流入而迅速提高, 但实际上这个金融机构的业绩可能并不好; 反之,一 个农村金融机构的盈利下降,可能并不是其经营管理 方面的问题,而是流入的政策贴息资金减少。一个没 有或很少接受政府贴息资金的农村金融机构,如果依 然能够保持一定的赢利性,那么这个农村金融机构就 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以上因素考虑,衡量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 展能力的关键指标为 “补贴依赖指数” ( subsidy de- pendence index,简称 “sdi”) 。补贴依赖指数考虑了 政府补贴因素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赢利性的影响,是对 基于财务报表的传统的盈利比率的修正。通俗地讲,补贴依赖指数是某一个农村金融机构在特定时间所获补贴的全部数额与其贷款发放所获利息的比值,衡量 了补贴额和利息收入之间的相对关系。若二者的比值 为 1,则表示补贴总额和贷款所获利息相等,或者可 以将该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的来源视为由补贴全部提 供; 若补贴取消,则该金融机构会处于亏损的境地; 若想要在没有任何补贴的情况下取得现有的业绩,那 么就必须将贷款利率提高一倍。因此,补贴依赖指数 也反映了在给定的年份中,如果完全取消所有补贴, 在保持现有业绩的情况下该机构的贷款利率应该提高 的百分比。一般说来,补贴依赖指数的最小值为 1, 但是无上限。若补贴依赖指数为负值,表示该金融机 构已具有完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即在不需要任何政 府补贴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盈利性。补贴依赖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sdi = 收到的补贴总额 ( s)平均年利息收入( m c)+ e* m p + ksdi = alp* i其中 a 表示借入贴息资金的年平均余额; m 表示如果取消优惠贷款的话,该机构应该为贷款所支付的 利率; c 表示该机构为其优惠借款所实际支付的加权 平均年利率; e 表示年平均所有者权益; p 表示税前 年利润; k 表示该机构所接受的所有年度补贴合计; lp 表示该机构的平均年贷款余额; i 表示该机构的加 权平均贷款利率。二、中国农信社改革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对我国而言,农村信用合作社也是农村金融机构 的一种形态,而且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一种机构形式, 因此也适用于 yaron 的农村金融机构业绩评价的基本 框架。改革开放特别是 1996 年我国启动农村金融体制 改革以来,我国农信社始终在改革中曲折前进。对我 国农信社的改革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是我们进行农信 社进一步改革的基础。由于我国国情和农村情况的复 杂,在构建我国农信社改革绩效评价体系时应坚持以 下几个原则: 第一是要结合我国国情,而不能生搬硬 套某一固定的框架; 第二是全面性原则,不能单一片 面的评价; 第三是评估指标要有代表性、针对性、可 比性,能反映我国的实际情况; 第四是评估指标应具 体可操作性。基于以上因素考虑,结合 yaron 的农村金融机构 业绩评估框架,可以选取以下指标进行我国农信社改 然而这种补贴转移的净效益可能是负的。schiff 和 valdes ( 1992 ) 通过对 18 个国家农业补贴的研究发现,1960 1980 年间通过各种补贴转移的收入平均只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 2% ,然而间接干预却带来相当于农业国内生产总值 15% 的负转移。 在这里,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林毅夫 ( 1999,2002 等) 所提出的 “企业自生能力” 的概念极为相似。林毅夫对自 生能力的定义为 “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中,只要有着正常的管理,就可以预期这个企业可以在没有政府或其他外力的扶持或保护的 情况下,获得市场上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率”。对于农村信用社而言,也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因此这个概念仍然是适用的。60图 3中国农信社的农业 (户)贷款额与农民纯收入走势图 (1978 2007)革绩效的评价: 首先是对农信社在增加农民收入和减少贫困方面的评价,可考察农信社农户贷款与农民 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来判定; 其次是对农信社覆盖 面的评价,可以利用渗透率、农信社存贷款余额和年 增长率、贷款余额和农户 ( 业) 贷款的规模及比重、 农信社法人机构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等指标来判断; 最后是对我国农信社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可用补 贴依赖指数、不良贷款率、贷款回收率来判断。这个 指标体系可用下图表示:图 2中国农信社改革绩效评价框架图数据来源: 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金融年鉴;注: 1993 年 以 前 为 “农 户 贷 款”, 以 后 为 “农 业 贷 款”,农业贷款包括农户贷款、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农 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一般农户贷款是农 业贷款数量的主要部分。但是在经济学意义上,二者相同的走势并不代表 农信社的贷款是农民纯收入增加的原因,因此需要精 确的计量经济分析。为此我们建立了关于信用社对农 户 ( 业) 贷款和农民纯收入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 ( er- ror correction model,简称 “ecm” 模型) 。本文选取 1978 年到 2007 年 30 年的农民纯收入( 用 “nmcs ” 表 示) 为 被 解 释 变 量, 农 信 社 的 农 户( 业) 贷款 ( 用 “nhdk” 表示) 为解释变量,采用 e g 两步法建立二者的误差修正模型。首先应该判断 两个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采用 adf 检验进行判定。表1 列示了二者的 adf 检验情况。三、中国农信社改革绩效评价( 一) 农信社在增加农民收入和减少贫困方面的 作用评价基于 ecm 模型的分析在此我们选取了农信社对农户 ( 业) 的贷款额和 农民的年纯收入水平两个指标,来考察它们之间是否 具有因果关系或长期的均衡关系。首先从图 3 直观地 来看,二者的走势大体一致。表 1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信社农户 (业) 贷款的 adf 平稳性检验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农民纯收入时间序列在其水平变量和一阶差分变量上都是不平稳的; 在二阶差 分的情况下,adf 值为 3. 017,在 5% 的置信水平下 小于 2. 968,为平稳时间序列,因此农民纯收入时间 序列为二阶单整序列; 对于农户 ( 业) 贷款时间序列 而言,其水平变量和一阶差分变量也是不平稳的; 在 二阶差分的情况下,adf 值为 8. 126,均小于各个置 信水平下的临界值,故其为平稳时间序列。因此农户( 业) 贷款时间序列也是二阶单整序列。 如此一来,它们满足了构建误差修正模型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即 具有相同阶数的平稳性。第二步是建立关于二者的协整方程模型 ( 长期关系) 。以农民纯收入( nmcs)为因变量,农户 ( 业)贷款 ( nhdk) 为自变量,用 ols 估计的方程如下:nmcs = 608. 4 + 0. 31* nhdk( 6. 17) ( 13. 52) r2 = 0. 87 当然,这仅仅是在宏观层面的简要评价,尚未涉及到中观层面如信用社改革绩效的区域差异和微观层面如信用社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等。 检验值由 eviews 软件作出; 检验时选择 “仅有漂移项”。61置信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 adf 值农户 ( 业) 贷款 adf 值水平变量一阶差分二阶差分水平变量一阶差分二阶差分2. 0507310. 033265 3. 01668810. 491772. 737379 8. 1262841% 3. 699871 3. 689194 3. 699871 3. 679322 3. 752946 3. 6998715% 2. 976263 2. 971853 2. 976263 2. 967767 2. 998064 2. 97626310% 2. 627402 2. 625121 2. 627420 2. 622989 2. 638752 2. 627420可以看出方程的拟合性较好。第三步是检验由协整方程所生成的残差序列是否 是平稳的。如果残差序列平稳,表明二者具有长期均 衡的关系; 否则,二者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用前面 类似的方法对残差序列进行 adf 检验 ( 由于残差的均 值为 0,故检验时选择既无趋势项又无漂移项) , 其 adf 值为 2. 07,1% 、5% 、10% 的置信水平下临界 值分别为 2. 65、 1. 95、 1. 61。由此可见,残差 序列的 adf 值在 5% 和 10% 的置信水平下均小于临界 值,因此是平稳时间序列。残差序列的平稳性表明了 农户 ( 业) 贷款和农民纯收入之间有着长期稳定均衡 的关系; 从经济学含义上讲,可以认为信用社的农户 ( 业) 贷款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第四, 建立二者的误差修正模型 ( 短期关系) 。以农民纯收入的一阶差分序列为因变 量, 以 农 户 ( 业) 贷款的一阶差分和残差序列 ( 用 “cc ” 表示) 为自变量,用 ols 估计的方程如下:nmcs = 76. 7 + 0. 143nhdk + 0. 053cc指标: 存贷款额及其增长率、存贷款额及存贷比、农户 ( 业) 贷款及其比重、农信社法人机构及从业人员 数量等。1. 存贷款额及其增长率。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 农民而言,其存借款行为多在农村信用社进行,农信 社是农民进行储蓄和贷款的主要机构。我国农信社的 存贷款及增长率在改革开放 ( 1978 年) 前后呈现出截 然不同的发展轨迹: 就存贷款总额而言,在改革开放 前农信社的存款总额呈有波动的上升趋势 ( 如在三年 自然灾害中存款余额下降) ,但是其贷款总额却相对稳 定或以极缓慢的速度增加,这反映了农信社从我国广 大地区发挥 “抽血作用” 以满足我国的重工业化战 略; 而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存款额和贷款额都持续增 加,且走势基本吻合。就存贷款的增长率而言,改革 开放前存款和贷款的增长率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且 有的年份增长率为负; 1978 年以后农信社的存贷款增 长率均为正且二者的走势基本一致,特别是在 1996 年 我国启动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后,二者的走势高度一致, 这反映了农信社开始发挥 “支农作用”。如图 4、5 所 示。图 4中国农信社的存贷款总额及r2 = 0. 34( 2. 74) ( 3. 44) ( 1. 01)从上式来看,模型的拟合优度一般。考虑到贷款增量对农户收入影响的跨期效应,故加入农户 ( 业) 贷款一阶差分 ( 即贷款增量) 的滞后一期作为因变 量,再次进行估计,得方程如下:nmcs = 73. 12 + 0. 042nhdk + 0. 126nhdk ( 1 )+ 0. 057cc( 2. 54) ( 0. 54) ( 1. 53) ( 1. 07) r2 = 0. 38从上市来看,加入贷款增量的滞后一期作为因变 量后,模型拟合系数得到了提高,拟合优度良好。值 得注意的是,贷款增量的 t 统计值不显著,而且贷款 增量滞后一期的系数要远大于贷款增量的系数,表明 前一期的贷款增量对于当期农民收入的增加发挥了主 要作用,这符合一般的经济现象。事实上,如果在方 程中再加入贷款增量的滞后两期,就可以发现,在影 响农民当期收入增加的因素中,按重要程度依次为前 一期的贷款增量、前两期的贷款增量、当期的贷款增 量。如下列方程所示:nmcs = 73. 76 + 0. 025nhdk + 0. 109nhdk ( 1 )其年增长率(1956 1977)( 单位: 亿元,% )数据来源: 1986 2008 年中国金融年鉴图 5中国农信社的存贷款总额及其年增长率(1978 2007)( 单位: 亿元,% )+ 0. 042nhdk( 2)+ 0. 058ccr2 =( 2. 37) ( 0. 28) ( 1. 16) ( 0. 43 ) ( 1. 02 )0. 38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到基本判断: 我国农信社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 二) 农信社的覆盖面评价 对于农信社的覆盖面评价,我们选取了以下几个数据来源: 1986 2008 年中国金融年鉴 在上述误差修正模型中,其 r 方很小,不到 0. 4,但是其解释变量的 t 统计量是显著的。在计量理论中,r 方的大小并不能衡量一个模型的好坏,而仅仅表明模型的解释程度,较低的 r 方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而较高的 r 方预测能力较差,因为对过去拟合得好 意味着对未来的把握有限; 在经济理论中,此处农信社贷款增量与农民纯收入增加表现出了弱相关关系,这一关系既显示了虽然我国农 信社能够增加农户收入,但是其力度并不十分强大,又显示了影响农户收入的因素是复杂的、多元化的。622.存贷款额及存贷比。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比是指贷款能间接地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但农户 ( 业) 贷款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更加直接的意义,而且也是 信用社应该为其社员提供服务的应有之意。对我国农 信社而言,农户 ( 业) 贷款占其贷款总额的比重在 78 年以前总体呈下降趋势,仅 19591965 年呈上升 状,其余 年份皆为下降趋 势, 一 直 到 1977 年 降 到28. 72% ; 改 革 开 放 后 到 1994 年, 期 间 波 动 较 大;1996 年我国启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后,农户 ( 业) 贷 款占总贷款的比重迅速上升,近三年来维持在 50% 左 右。农户 ( 业) 贷款比重的上升,反映了农信社在我 国农村客户覆盖面的扩大。如图 8、9 所示。图 8中国农信社农户 (业) 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的比值,反映了农信社为其社员服务提供资金的多少。在保证信用社流动性充裕的前 提下,较高的存贷比表示信用社较好地满足了其会员 的资金需求。我国农信社的存贷比在改革开放前总 的呈下降趋势,这种下降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 时我国偏重城市、偏重工业的发展战略; 而在农村由 于实行了公社化运动,农户本身的贷款需求可能并不 很大,这样导致了存贷比很低,除了 1956 年存贷比在94. 44% 以外,其余年份多在 20% 左右。改革开放后, 农信社的存贷比先是快速上升,直到 1993 年达到 76% 的峰值,其后存贷比开始稳定在近 70% ,表明农信社 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提高,其农村金融机构主力军的 作用逐步显现。如图 6、7 所示。图 6中国农信社的存贷款总额及存贷比(1956 1977)( 单位: 亿元,% )(1956 1977)( 单位: 亿元,% )数据来源: 1986 2008 年中国金融年鉴图 9中国农信社农户 (业) 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1978 2007)( 单位: 亿元,% )数据来源: 1986 2008 年中国金融年鉴图 7中国农信社的存贷款总额及存贷比(1978 2007)( 单位: 亿元,% )数据来源: 1986 2008 年中国金融年鉴农信社法人机构总数及从业人员数量。总体上4.说来,我国的农信社法人机构总数呈下降趋势,而从业人员数量却在不断增加。图 10 列示了我国 1981 年 以来的农村信用社年末法人机构总数和年末职工人 数。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开始,我国的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总数 ( 右 轴) 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 1996 年国务院发布 国务数据来源: 1986 2008 年中国金融年鉴3. 农户 ( 业) 贷款总额及其比重。我国农信社的 贷款大致可以分为集体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和农 业 ( 含农户) 贷款。虽然对于集体农业或乡镇企业的 中国人民银行 1997 年 9 月 15 日发布的 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 中要求: 农村信用社对本社社员的贷款不得低于贷款总额的 50% ; 年末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 80% 。 因统计数据所限,2007 年的数据为农村金融法人机构总数和相应的年末职工总数。由于农村信用社的机构数量占农村金融机构 数量的绝大部分 ( 如 2005 年末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总数为 27101 家,而此时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法人机构数量分别为 12 和58 家。) ,因此并不影响其与 2006 年数据的相对关系。63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的决定 之后,农信社法人机构总数更是出现了急速下降; 但是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各 级从业人员却基本呈现稳定上升的态势。这说明经过 几十年的改革,清理、整顿、关闭、合并了不少农村 信用社,使得我国的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总数出现下 降,规模扩大,从业人员增加,这也反映了我国农信 社的覆盖面在不断扩大。图 10中国农村信用社年末法人机构总数和展能力越强。2.不良贷款率。对我国的银行业而言,不良贷款率曾经居高不下,即一般人所认为的 “中国的银行业在技术上已经破产了”。但经过国有大型银行的股份制 改革,我国银行业的整体不良贷款率迅速下降, 到2007 年降为 7% ,如图 11 所示。然而我国信用社的不 良贷款 率 比起一般的商业银行来有过之而无不 及。2002 年,我国农信社的不良贷款率高达 36. 9% ; 经过 新一轮的农信社改革,其不良贷款率也迅速下降。到2010 年末,农信社的不良贷款余额 3183 亿元,不良贷 款率为 5. 6% ,如图 12 所示。农信社不良贷款率的下 降表明了我国农信社的经营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其可 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图 11中国的银行不良贷款率 (2000 2007)年末职工人数(1981 2007)数据来源: 1992 年、1999 年、2000 2008 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 三) 农信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评价农信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选取以下指标: 补贴依赖指数、农信社的不良贷款率、农信社的贷款 回收率、农信社的盈利水平。数据来源:world bank database图 12中国农信社的不良贷款率 (2002 2009)1.补贴依赖指数。补贴依赖指数是农村金融机构所获补贴的金额与其贷款所获利息额的比值,可以视为农村金融机构每取得 1 元贷款利息所需要获得的政 府补贴。由于我国给予农信社各种类型的补贴和优惠, 如专项中央银行票据、专项借款、企业所得税优惠、 营业税优惠等,因此其年度补贴额度难以计算。基于 数据的可得性,可以对补贴依赖指数进行修正,以衡 量我国农信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专项中央银行 票据和专项借款是我国补贴信用社的主要方式,因此 可以采用我国信用社每盈利一元需要发行的中央银行 票据或专项借款的数量和衡量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自 2003 年 6 月我国进行新一轮农信社改革以来, 截止 2009 年 6 月末,中央银行累计向 2296 个县 ( 市) 农信社兑付专项票据 1596 亿元,兑付进度达 95% 以 上; 发放专项借款 15 亿元,两项合计 1611 亿元。而 自从我国农信社于 2004 年首次盈利以来,截止 2008 年,累计盈利 1550 元。故近六年来农信社每一元盈 利需要央行的扶持平均为 1611 /1550 = 1. 04 元。对我 国农信社而言,这一比例数字越小,表明其可持续发数据来源: 2005 2010 各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3. 贷款回收率和盈利水平。自 1996 年我国启动农 村金融体制改革以来农信社的贷款回收率均在 80% 以 上,多数年份都超过了 85% 或接近 90% ,如图 13 所 示。较高的贷款回收率一方面反映了农信社管理体制 的改善、农民还款能力的提高瑏瑠,另一方面也为信用 社的盈利打好了基础。经过自 2003 年新一轮的农信社 改革,再加之政府的扶持,我国的农信社自 2004 年起 数据来源于 2009 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04 2008 历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计算得来。瑏瑠 还款能力的提高并不能说农民的信用意识增强。事实上,根据笔者在农村地区的调查,绝大多数的农民未能如期偿还借款是因 为暂时无还款能力而非无还款意愿。农民一直有一种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的朴素的信用意识,而且在广大的以熟人关系为基础的农 村地区,较好的信用也是农民的一种可资利用的社会化资本。64开始盈利,当年盈利 105 亿元, 以后盈利逐年增加。如图 14 所示。图 13中国农信社的贷款回收率 (1996 2007)要在较好的宏观背景下着力恢复信用合作社本来的微观形态是根本出路。信用合作组织的微观形态是指自 愿的加入或退出制度、自享和民主的运行机制、互助 合作的根本目的,也即 “自愿、自享、自助” 的本质 特征。历史经验表明,能否坚持信用合作组织的本质 特征,是一国信用合作组织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毋 庸讳言,这一关键也是我国农信社改革的取得走向成 功的根本出路。参考文献:1 harold black and robert h. dugger,1980, “credit union structure and regulatory problems ”,the journal of finance,vol. 36,no. 2,pp. 529 538.2 john t. cro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