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一、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概 述 (4学时) 第二节、海 勒 (2学时) 第三节、马尔克斯 (2学时)二、注意事项: 1、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的“显学”,学生接受比较困难,讲授时一定要深入浅出; 2、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思潮,要注意此期文学的泛文化倾向。 第一节 概 述 (2学时)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系统介绍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2、要求学生了解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 3、要求学生掌握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内容: 1、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 a、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b、后现代知识状况 c、后哲学的发展 d、文化传统2、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a、削平深度 走向平面 b、颠覆体裁 解构形式 c、元小说与元叙述 d、宇宙意识与迷宫模式 e、膨胀话语 置换数码 f、毁灭性创造与裂变式重组 三、教学重点: 1、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难点: 1、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文化意义 五、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 1、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反美学倾向 六、教学方式与教具:教学方式以多媒体为主,教具为计算机、投影仪和屏幕 七、师生互动设计 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八、讲授提纲: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20世纪中期,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西方社会进入了后工业阶段,而现代西方文化也经历了一次次新的裂变,随之全面推进到后现代时期。随着一次次理论撞击和兼容,后现代主义逐渐崭露头角,并迅速扬弃现代主义而成为风靡当代西方的“显学”。1、 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其一、后现代主义思潮表现了一部分西方知识分子对当代资本主义官僚政治秩序的强烈不满,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人的尊严的摧残的严厉控诉。 其二、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在传统上受人尊敬的人文科学和艺术的生成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使得一部分艺术家和思想家的创作理想和学术目标发生了重大偏离。 其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文化危机还表现为知识分子的角色、职责、地位和存在价值的危机。 其四,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商业活动已经全面地扩张到了文化领域,艺术创作和精神创造活动被强行纳入了商品生产的程式之中。 其五,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的基本完成,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已被完全职业化和角色化,因而失去了对自我价值的终极追求。 其六、信息时代刺激了各种理论迅速转化成商品,这就使当代理论成为不断膨胀的话语,一种夸张而刺激的广告,一种追新求变的“操作”。 其七、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 “科学技术”、“现代性”、“理性”等日益显示出它们的冷漠的压制人性或违反人性的一面。2、后现代知识状况 在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过程中,随着人类知识的空前膨胀,知识的本质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首先,科学知识是一种“话语”。现代最先进的“科技”无一不与“语言”相关。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无法变成数字信码而加以传递的知识都将有可能被淘汰,不易精密化、电脑化的人文科学前途未卜。 其次,随着电脑霸权的形成,一种特殊的逻辑应运而生:知识已不再是一种为专家或权威所独占的工具。在一个多元的世界里,人们将以异质的标准来面对各种知识。 其三,后现代来临之时,在知识领域悄悄地进行着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研究的范式发生了逆转:由外在呼唤人性解放、理想、正义等堂堂话语转入人的意识拓进、语言游戏和结构分析。 其四、通货膨胀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知识的经济基因,它使一切都成为商品并进入流通领域,这就注定了一切物质和知识的产品均将迅速更新换代。3、后哲学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增生极快的超级边际理论,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各种思潮、流派、观念的综合或拼贴,是与存在主义、唯意志主义、实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结构主义、女权主义等哲学思潮及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同步扩变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后现代主义形成了自己的“后哲学”。这种理论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反对理性中心主义,反对普遍主义。它体现在哲学上,是“元话语”的失效和中心性、同一性的消失;体现在美学上则是传统美学趣味和深度的消失;体现在文艺上则表现为精神维度的消逝;体现在宗教上,则是关注焦虑、绝望、自杀一类课题,以走向“新宗教”来挽救合法性危机的根源信仰危机。4、文化传统西方文学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历史发展之后,几乎穷尽了所有的风格技巧和叙事模式,进入了其自身发展的极致。后现代主义对文学传统的解构则使得“西方文化史上由来已久的被置于主流之外的一股潜流的全面复兴成为可能”,“意味着被现代主义废除了的艺术风格的复兴”。因此,后现代主义以一种与现代主义作家的精英意识彻底决裂的精神,对文化传统进行了全面的反叛。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削平深度,走向平面。后现代主义为了反叛包括现代主义在内的一切文学传统、文化哲学和价值观念,大声疾呼抛弃关于“深度的古老神话”,具体表现为削平深度模式、颠覆历史哲学、消散主体意识。其一、用零散叙事反叛宏伟叙事。 其二、用非人格叙事消解主体叙事。 其三、用复制代替创造。 2、颠覆体裁,解构形式。 后现代主义消解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崇尚一种创造与毁灭并存的叙事法。在他们的作品中,故事大量地前后矛盾,前言不搭后语,故事的发展不断地回到前一个故事的灰烬中去。 在后现代主义的创作中,反体裁已成为一种主导模式,传统体裁如同过去雅语一样被看作敌人。为了自身的重构,后现代主义理所当然地合并亚体裁,经常把词、音、乐音、绘画涂层、色彩、线条、绘画表面组织、建筑学的技术结构因素以及复制的广告、招贴画、单据、地铁车票、油画、标语、传单等作为孤立的成分引进文学实验,使小说与诗歌、戏剧、音乐、电影、绘画、造型艺术乃至报道、政论之间的界限几乎消失。3、元小说与元叙述元叙述是后现代主义小说常用的手法。其特点,一是内容的虚构性,元小说对于小说作品本身进行评判,不仅审视小说的基本结构,而且探索存在于小说外部的虚构世界的条件,是有关讲故事的一个寓言。二是形式的不稳定性。元小说通过“自反性”来制造虚构的意义,同时通过不稳定的形式不断进行新的实验,把小说如何创造假想世界的过程揭示给读者看,以致成为小说家“对自身欺骗性的无止境的揭露”并追问自己写小说的意义何在。4、宇宙意识与迷宫模式 探索“一切本原的本原”,以及探索从不存在的东西,乃是后现代主义和整个现代主义的特点。博尔赫斯的小说,常常被称之为“宇宙主义”,这是因为作者往往将想象的触觉放射到宇宙空间,从星驰月移的意象中经意于精神天国的创造。他的小说醉心于用具体有限的形式来表现作者对有限和无限的思考,表达某种不确定的玄思和哲理。迷宫模式是后现代主义写作中普遍思考的文学原型。结构主义小说诗学认为,理想的文本乃是一组能指而非所指结构,它没有起点,人们可以从几个入口接近它,没有哪一个入口可以被权威地宣称为主要的入口。简言之,文本的多元性为文本自身运作以及读者的介入开辟了多种可能性。解读后现代主义的文本,我们面对的是一座座艺术的迷宫。它无始无终,无穷无尽;没有目的,也没有出口。它大量地出现在几乎所有的后现代主义作家的创作之中。5、膨胀话语,置换数码 后现代主义语言策略的典型表现是“元话语”的消失。他们的作品,竭力排除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大量使用“中立性”词汇,很少用形容词,忌用带夸张、渲染色彩的形容词;极少使用比喻,尤其避忌拟人手法。取代传统话语的,往往是带有科学色彩的、相对精确的表示时间、长度、量度的冷冰冰的专业语言代码。后现代主义的“话语”,还表现为语言和表达的扭曲。 6、毁灭性创造与裂变式重组。后现代主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学现象,我们固然要看到它摧毁艺术传统、解构艺术形式的否定性向度,但也不能对其所蕴含的积极的、肯定性的、建设性的内涵视而不见。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向度在拉美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尤其突出。拉美后现代主义具有世界后现代主义的共同特点,但又与欧美后现代主义文学主流不无差异,其本土性、现实性、批判性独树一帜。 第十章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续) (2学时)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系统介绍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2、要求学生了解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实绩; 二、教学内容: 3、后现代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a、后现代诗歌 b、新小说 c、意大利新先锋派 d、黑色幽默文学 e、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三、教学重点: 1、黑色幽默文学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四、教学难点: 1、后现代诗歌 五、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 1、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文化意蕴 六、教学方式与教具:教学方式以多媒体为主,教具为计算机、投影仪和屏幕 七、师生互动设计 尽可能地利用后现代文本的千奇百怪,吸引学生思考这一文学奇观的产生及其发展。 八、讲授提纲: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 1、后现代诗歌美国诗歌诗歌是艺术变革的先声,50年代初以美国作家奥尔森为代表的“黑山诗派”的创作,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第一个浪潮。 不过,真正给“学院派”致命一击的是后来在美国诗坛占据显赫位置的以艾伦金斯堡为首的“垮掉派诗歌”和以罗伯特洛威尔为代表的“自白派诗歌”。 垮掉派的代表人物,除了金斯堡外,还有斯奈德,弗林盖德和科索等。金斯堡(19261997)在创作上深受惠特曼和英国诗人布莱克的影响,醉心于滚滚而来的长行自由体诗,以显示出旋风般的节拍气势,这与爵士音乐强烈不断的节奏是完全一致的,极能体现垮掉派的狂热激情。嚎叫为其代表作。 1959年,形式主义诗人洛威尔从学院派中冲杀出来,出版了诗集人生研究,从而在60年代中期形成了轰动一时的自白派诗歌运动。自白派诗人把自我当成生活的原型,关心的是自我中的“真实”、自我和它的经验之间的关系,揭露的是关于他们自己的痛苦的真理。自白派诗人把诗歌当作一个自我暴露、自我发泄的工具,创造了一个新的、可以看见的关于自我的神话。法国诗歌 战后的法国诗坛一片荒芜,始终没有出现如超现实主义那样引人注目的流派。以索莱尔为首的新新小说派在1960年创办了文学杂志原样,一批年青气盛的先锋诗人们在杂志上发表他们大胆创新的诗歌。集结起马塞林普雷奈(1933 )、德尼罗什(1937 )、罗登堡、尚帕诺、亨利克等一批先锋诗人,形成了原样派诗歌团体。 字母派是1945年由伊西多尔.伊苏(1929 )在巴黎发起的一个法国现代诗歌流派,此派另一个代表人物是莫里斯勒侮特尔(1926 )。在4060年代,他们发表了大量论著,阐述其诗歌创作主张。此外,他们还创办了不少字母派诗歌杂志,由此形成了一个诗歌运动。 随着新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一批诗人试图超越字母派,运用录音机作为诗歌创作手段,充分利用录音机提供的各种可能性(音响合成、快慢速装制等),把口腔里发出的各种声音经过合成录在磁带上,形成注重音乐效果的广播诗。这些诗歌领域的新尝试被称作“新语音诗”或“音响诗”。音响诗的代表诗人有海德西克(1928 )、肖班(1922 ),早期的有伍尔曼和杜弗雷纳。 肖班的诗极大地启发了诗人皮埃尔加尔尼(1928 )的灵感,他开始写空间诗并创立了空间派理论。空间派试图在语言与宇宙空间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在纸张这个空间里安排一些任意组合的词和字母,不断变换字体(斜体字、粗体字、大写字母、小写字母),通过这些安排和变化使读者去想象和体味宇宙的构成。 2、新小说新小说是后现代小说的第一个浪潮,它在50年代兴起于法国,60年代初具流派规模,风靡全欧,其理论宣言为罗伯格里耶的论文集为了一种新小说和萨洛特的论文集怀疑的时代。属于新小说派的作家,主要为法国的罗伯格里耶、萨洛特、布托尔、西蒙,以及潘热、莫里亚克、贝雷克等。罗伯格里耶是新小说的领袖和中坚。他集创作和理论于一身,站在理论和实践的立场上率先负起了创造新小说的重任。经过他的惨淡经营,新小说终于被欧洲文坛接受并繁盛一时。他从50年代初期起,一直熔各种实验方法于一炉,冶炼出一部部“反小说”。橡皮、窥视者、嫉妒这三部小说代表着作者的主要创作成就。萨洛特(19021999)被誉为“新小说之母”,主要作品为向性、陌生人肖像(1949)、马尔特洛(1953)、天象馆(1959)。曾获1964年国际文学大奖的小说金果(1963)可谓她的代表作。这是一部情节和人物消失殆尽的奇书,作品打破小说与诗的界限,写法新颖、风格独特,充满智慧和幽默的语言如诗一样美。布托尔(1926)也是新小说的创始人之一,他从1954年发表处女作路过米兰登上文坛,至今已出书33部,中篇小说变(1957)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叙述者站在主人公之上,掌握他的灵魂,将主人公复杂的矛盾心态及其变化全盘托出。这种叙述形式还始终把读者作为小说中的角色进行对话,使之被卷入隐秘的内心独白之中,体验着主人公徘徊选择的矛盾心情。西蒙(19132005)是新小说的一个代表作家,他经过45年的精耕细作,共创作了17部作品,弗兰德公路是最能全面体现西蒙小说风格的力作。作品通过散乱的、不连贯的、无明显前因后果的回忆,映现了1940年5月法军在北邻比利时的弗兰德地区溃败的情景。作者在创作中首先将每一条线索、每一个人物、每一处景物切割成为一个个色块和音符,然后通过人物的意识、想象、梦境、幻觉加以拼贴,力图创造一种类似绘画的共时性效果,以贴切地表现作者对人类境遇的感受以及瞬间而兴的情绪喷发。这些“文字画”,色彩浓郁,对比强烈,层次繁多,变化复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具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 此后,法国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派别还有以索莱尔为首的新新小说派和以图尼埃(1924)为代表的新寓言派 3、意大利新先锋派意大利进入60年代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丰富的物质文明使整个社会结构和人们的思想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对生活、艺术和文化的理解和需求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六三学社”为标志的新先锋派文学据此应运而生。新先锋派文学运动涌现出了一批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年青作家,其代表作家为伊泰洛卡尔维诺(19231985)。在70年代,卡尔维诺以惊人的创作才能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1972)、命运交叉的古堡(1973)以及寒冬夜行人(1979),进一步地完善了他作为一个寓言式作家的风格。寒冬夜行人是卡尔维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这部立意巧妙、结构奇特的小说,一反传统小说的模式,打破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传统关系。书中的“读者”与“女读者”是作者艺术思想的体现,他们在作品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表面上各不相干、内容各自独立的10篇小说贯串成一部完整的文艺作品。这样,作者不仅把“读者”置于小说之中,还与“读者”有着思想上的沟通,使其成为小说的参与者,并成为贯串作品始终的主要人物。4、黑色幽默文学美国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主潮是黑色幽默小说,其代表人物为海勒、冯尼格、品钦和巴思约瑟夫海勒(19231999)是公认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代表作家。他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首开黑色幽默这一流派的先河,率先冲破5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库尔特冯尼格(1922 )是一个以幽默风格著称的作家,主要作品有猫的摇篮、上帝保佑你,罗斯瓦特先生、冠军牌早餐(1973)、滑稽剧(1976)、囚犯(1979)和神枪手迪克(1982)。1969年出版的第五号屠场没有完整的情节,结构也十分松散,只是把现实主义与科学幻想、控诉与祈祷、恐怖与爱情奇妙地起来,组成一幅看似零乱、实则有意的超现实主义画面。 托马斯品钦(1937 )是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中的后起之秀,早期创作有短篇小说熵、长篇小说(1963)、拍卖第四十九批(1966)。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万有引力之虹(1973)被认为是20世纪的佳作之一。它充满了五花八门、古怪零乱的叙述,涉及到数门高深的学科,从现代物理学、导弹工程学、高等数学到侦探技术学、性心理学。品钦还运用大量的科学术语、哥特式语句和喜剧作品的流行语言,赋予作品一种尖酸刻薄的讽刺性质和现代梦魇的气氛。 约翰巴思(1930 )是最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的一位作家。主要创作为长篇小说漂浮的歌剧、路的尽头(1958)、烟草经纪人(1960)。他的羊童贾尔斯(1966)表现了计算机时代人的精神与肉体的分离,小说信件(1979)由7个人物的信件组成,整部书烦躁得使人无法卒读,颇像为芬尼根守灵。5、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的大师,有阿斯图里亚斯、鲁尔福、马尔克斯。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是危地马拉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总统先生(1946)、玉米人(1949)、强风(19 50)、绿衣主教(1954)和中短篇小说集危地马拉的周末(1958)等。他是第一个把魔幻因素引入文学创作之中的拉美作家,对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马尔克斯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和集大成者,在60年代推出了百年孤独,从而将拉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推向了高峰。 九、参考文献 1、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学与写作,外国文学评论1992第4期。 2、赵毅衡:后现代派小说的判别标准,外国文学评论1992第2期。 3、蹇昌槐:后现代视角下的新小说,外国文学评论1997第1期。 4、刘 洪:黑色幽默的深层结构,外国文学评论1992第2期。 5、蹇昌槐:从结构主义管窥西方后现代小说,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 6、蹇昌槐:多媒体:弗兰德公路的技术美特征,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3期。 7、何建文:海勒世界的神与虫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4期。 8、张唯嘉:罗伯-格里耶的“非意义论”,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4期。 9、张唯嘉:后工业城市“幻象化”的现实试论罗伯-格里耶的城市小说,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第4期。10、刘成富:试论克洛德西蒙的意识流小说,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1期 11、陈众议:心灵的罗盘纪念博尔赫斯百年诞辰,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第4期。十、思考题与作业题: 1、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如何产生的? 2、谈谈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3、新小说“新”在何处? 4、综述黑色幽默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 5、浅析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海 勒 (2学时)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系统介绍海勒的创作,分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基本主题、艺术形象和艺术特色; 2、要求学生了解海勒的创作概况; 3、要求学生掌握尤索林形象的实质和海勒创作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生平与创作 a、生平简介 b、创作综述 2、第二十二条军规分析 a、尤索林形象分析 b、基本主题 c、艺术特色 黑色的“幽默” 放射式的网状结构 三、教学重点: 1、尤索林形象的反英雄特质 四、教学难点: 1、黑色幽默的反美学特征 五、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 1、海勒创作的文化意义 六、教学方式与教具:教学方式以多媒体为主,教具为计算机、投影仪和屏幕 七、师生互动设计 引导学生讨论、解悟“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圈套之谜。 八、讲授提纲:一、生平与创作1、生平简介约瑟夫海勒(19231999)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犹太小说家和剧作家,其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学中“黑色幽默”的典范作品。它不仅为小说创作树立了一种新的风格,而且为美国青年的行为方式提供了一种范式。海勒从1945年起开始在故事杂志和大西洋月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其名作有我再也不爱你和雪堡。不过,给海勒带来世界声誉的还是他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1962年,他出版第二十二条军规,引起巨大的轰动,先后发行800余万册。此作被公认为二战以来最有意义的一部“抗议文学”作品并被搬上了银幕。海勒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出了毛皮病(1974)深化了“军规”的主题,主人公斯洛克姆“是20年以后的尤索林”。小说通过人物的心路历程和怪诞的言行,表现了美国社会中令人惶惶不安的思想危机,反映了中产阶级沮丧、没落、扭曲了的精神状态。1979年,海勒发表了第三部长篇小说象黄金一样好。它的题材超越了个人命运的范围,通过一个犹太后裔、知识分子布鲁斯戈尔德在美国的经历,反映了一个家族瓦解的历史,展现了广阔的美国现实生活画面。2、创作综述海勒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始终表现出强烈关注社会问题的倾向,无论针砭时事,还是思考人生,其本质莫不犀利激愤,然而其艺术手法,却始终不离黑色幽默:冷眼烛世,不动声色,绝无感伤的流露,最讨厌顾影自怜。他把绝望藏在幽默的背后,在荒诞中表现了深沉的悲哀。海勒创作中“绝望的喜剧”风格的形成,同他有意识地接受其他作家的影响有关。但是,促使海勒成为一个黑色幽默作家的最重要的因素还在于他的经历、遭遇、气质和创作思想。他感受到社会的荒谬,厌恶周围环境的污浊,不满于统治者的专横,因而作品充满了尖刻的讥讽和辛辣的嘲笑。他的消极的人生态度,则给他的作品带来了明显的悲观绝望情绪,甚至是颓废没落的倾向。二、第二十二条军规1、 人物尤索林是一个以荒诞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的衰弱世纪的小人物,一个意志薄弱的失败者,一个同“美国之梦”一起破灭的可怜虫,一个被世事的反复无常折磨而成的怀疑狂,一个不可知论者和虚无主义者。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驻扎在皮亚诺扎岛的一个飞行轰炸手,他原本是个正直、诚实、富于正义感的爱国青年。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所看到的一切,使他对所谓的正义、勇敢和爱国主义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他觉得整个世界是一个大阴谋,整个宇宙是一个大陷阱,人人都要他死,各种病症千方百计地要钻进他的身体,各种意外事故在等待他的一万个小心中的一个不小心。在这样的处境下,他完全成了福斯塔夫哲学的信徒:“活下去,就是一切,就是胜利”。尤索林是20世纪西方荒原社会产生的意识丰富但贪生怕死的反英雄。他无力抗拒和改变荒谬的世界,只能把逃跑视为勇敢和尽职。这种争取个人生存的行为带有明显的存在主义色彩。然而,正是这个胆小的尤索林比一个勇敢的尤索林更加忠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2、主题军规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了一个主题:战争及其官僚机器的荒诞、疯狂和不可理喻,作品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象征,创造了一种基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形而上的艺术境界,表达了现代西方人对自己的生存处境的困惑。在小说中,这个荒诞的疯狂世界之所以能够存在,主要在于有一个无所不包、无处不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在本质上,军规象征着统治世界的荒谬和疯狂的一种本体的存在,它所造成的意境无疑带有超验的、永恒的色彩。从文化意义上来讲,“第二十二条军规”象征着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高秩序的制度中某种无形的、不可抗拒的神秘的强制力量。3、艺术特色黑色的幽默 在黑色幽默作家中,海勒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他才思敏捷,妙语惊人,反语连篇,往往用循环逻辑、偷换命题、答非所问、似是而非等手段夸大事物中的不协调,使作品呈现出一幅滑稽可笑的外貌。他把生活中的荒诞和可怕之处设置在一种喜剧场面中加以再现,对使人尴尬、窘困的处境,一概付之以幽默、嘲讽、嬉笑和逗趣的笔调,使之充满了各种奇巧,从而扩大了主题的荒诞性质与文章气氛之间的奇特差距。放射式的网状结构 军规是一出黑色幽默的狂想曲,一部迷宫般的小说。全作结构散乱,没有连贯的情节,故事颠三倒四,反反复复。作者在如此破碎、紊乱的层面上布局,显示了高超的技巧。全作的结构如同一块石头扔进水里所激起的一连串同心圆,形成了放射式的网状系统。这种对时空的自由把握方式,造成了一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梦魇”画面。同时,作者还往往根据所要表现的社会图像,分别赋予书中人物以某一方面的特点,且把他们那种或古怪神秘、或狂妄自大、或愚蠢无知的精神分裂症夸大到动画式的程度。尤索林的存在,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为了探究“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秘密,这就使全作那貌似散乱的情节形成了以“军规”为圆点旋转的动态系统。 九、参考文献 1、赵乐甡等:西方现代派文学与艺术,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 2、廖新星:西方现代派文学导论,北京出版社,1988年。 十、思考题与作业题: 1、谈谈“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实质。 2、为什么说,尤索林是当代文学中的一个“反英雄”? 第三节 马尔克斯 (2学时)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系统介绍马尔克斯的创作,分析百年孤独的基本主题和艺术特色; 2、要求学生了解马尔克斯的创作概况; 3、要求学生掌握百年孤独的基本主题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生平与创作 a、早期创作 b、中期创作 c、后期创作 2、百年孤独分析 a、基本主题 b、人物形象分析 c、艺术特色 魔幻与现实 象征与颜色 循环与复制 三、教学重点: 1、百年孤独的史诗意识 四、教学难点: 1、百年孤独的循环叙事 五、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 1、马尔克斯的创作与“美洲式痛苦 六、教学方式与教具:教学方式以多媒体为主,教具为计算机、投影仪和屏幕 七、师生互动设计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和讨论百年孤独中的“孤独意识”。 八、讲授提纲: 一、生平与创作 加里亚.马尔克斯(1928)是哥伦比亚当代著名作家,极负盛名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创作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1、早期创作(19471961) 马尔克斯自幼酷爱文学,青少年时期开始创作并显示出才华。他从1947年开始在观察报上发表作品,1954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周末后的一天。1955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落叶,通过一个上校和他的女儿及外孙的追述和回忆,描写一个性格古怪的老医生,因为拒绝给“革命的伤员”治病而遭到迫害,最后在自己的空屋子里悬梁自尽的故事。1961年,马尔克斯发表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作品描写一位屡建战功的70多岁的老上校,年老退休后被社会遗弃。小说融会了作家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被自认为“写得最好的小说”。2、中期创作(19621975)1862年,马尔克斯出版短篇小说集格朗德大妈的葬礼,从传统文学突进到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之中。1967年,创作了18年之久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问世,引起一场“文学地震”。它的极大成功,推动着作家的创作进入全盛,先后发表巨翅老人、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1968)、纯真的埃伦蒂拉与残忍的祖母(1972)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说。1975年出版的家长的没落再次引起轰动。这部长篇小说摄取古老的神话传说,杂糅拉美社会现实中某些独裁者的特征,通过极度的夸张和虚构,创造出尼卡诺尔这个野蛮愚昧、专横武断、暴戾凶残的独裁者形象。3、后期创作(1981)1981年,马尔克斯提前结束抗议智利军事政变的“文学罢工”,创出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这部长篇小说尽管继续使用预感、象征、夸张等魔幻手法,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向文学传统的回归。迷宫里的将军(1989)描写了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生命旅途中鲜为人知的一些经历,其中包括他同独立运动中的异己分子和西班牙皇家军队之间的斗争。马尔克斯的最新小说力作关于一次劫持的报道(1996)描写1990年自由党人加维里亚当选为哥伦比亚总统后,向毒品开战;毒贩们为了自己不被引渡到美国受审,便在两个月内先后8次劫持记者作为人质,以换取政府的保证,但未能奏效,只好停止劫持。它表明一个悲惨时代的结束,哥伦比亚历史上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二、百年孤独分析1、主题百年孤独这部气势磅礴的民族史诗,以奇谲多变的情节、令人眼花缭乱的人物画廊和“新闻报道”般的准确笔法,把哥伦比亚乃至拉美大陆的百年沧桑浓缩在虚构的“马孔多”世界和布恩地亚家族兴盛衰亡的历史变迁之中,深刻而夸张地表现了本民族的社会景象、历史特征和精神风貌。百年孤独所刻画的马孔多农业社会的毁灭,包含着一种深刻的扬弃的观点。作家在文化历史的深层结构中去探寻民族落后的内在机制,终于找到了阻碍社会进步和历史前进的本民族的群体意识马孔多意识。在小说中,作者赖以表现的这种意识的主要因素并非马孔多孤立的地理位置,而是蕴含着孤独、愚昧、凝滞等等超历史的精神状态。浸淫在全书之中、依附在布恩地亚家族每个成员身上、延续了上百年之久的孤独因为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看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养老护理员高级面试必-备知识点与模拟题
- 2025年中国烟花爆竹安全技术规范解析及模拟题集
- 2025年高精度压力、差压变送器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项目建议书
- 抢救药品培训课件
- 2025秋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2025年保险中介服务项目建议书
- 抢救制度课件
- 2025年洗涤剂用4A沸石项目合作计划书
- 河北省部分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 2023无人机技术概论
- 读书分享交流会《全球通史》课件
- 《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一体化课件-第一章 职业感知与安全用电
- 交叉配血理论课件
- 全国青少年图形化编程等级一级试卷及答案
- 三维地震勘探施工设计
- 诚信展业与法律法规月演示
- 工程管理咨询服务合同
- 外派劳务人员基本情况表(劳工表)
- 进度计划纠偏措施
- 高雨-博士开题报告(最终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