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数据类试题解题指导课件.ppt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数据类试题解题指导课件.ppt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数据类试题解题指导课件.ppt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数据类试题解题指导课件.ppt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数据类试题解题指导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据类试题解题指导 2009年高考卷 2010年高考卷 2011年高考卷 2012年高考卷 2013年高考卷 高频试题 历史定量分析类试题 命题专家在近5年的高考历史命题中推出了一种高频试题 历史定量分析类试题 这种试题以大量的统计资料为依据 以文字表述 表格 饼状图 曲线图 柱状图等计量手段为呈现方式 要求考生对命题者提供的历史统计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后 再结合所学历史知识 史学方法作出符合实际的定性解答 2010福建文综38题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 公元400 1998年 摘编自 美 安格斯 麦迪森 世界经济千年史 1 据材料一 比较并指出a b 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8分 先读设问再读材料 先读设问再读材料 设问中含有丰富的解题信息 特别是设问中的中心语 限定语和求答项 这些信息从 为什么读 读什么 怎么读 等角度直接指导考生如何阅读图表 所以读设问很关键 把握阅读图表的方向 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 公元400 1998年 摘编自 美 安格斯 麦迪森 世界经济千年史 1 据材料一 比较并指出a b 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8分 先读设问再读材料 先读外部再读内部 先读外部再读内部 图表内部和外部都有解题信息 考生往往十分重视图表内部的信息 却忽视了图表外部的信息 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 公元400 1998年 摘编自 美 安格斯 麦迪森 世界经济千年史 1 据材料一 比较并指出a b 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8分 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 公元400 1998年 摘编自 美 安格斯 麦迪森 世界经济千年史 1 据材料一 比较并指出a b 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8分 先读设问再读材料 先读外部再读内部 先读整体再读细节 先读整体再读细节 读完整体再读细节 提取信息一定要全面否则容易犯错 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既要重视整体 了解整体趋势 又要重视细节 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 公元400 1998年 摘编自 美 安格斯 麦迪森 世界经济千年史 1 据材料一 比较并指出a b 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8分 曲线 横纵坐标要看好趋势走向把握牢 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 公元400 1998年 摘编自 美 安格斯 麦迪森 世界经济千年史 1 据材料一 比较并指出a b 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8分 先读设问再读材料 先读外部再读内部 先读整体再读细节 参考答案 a段 中西大致保持一致 走势相对平稳 中国略高于西欧 3分b段 中国稳定不前 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 3分c段 中国总体下降 西欧加速上升 2分 1 据材料一 比较并指出a b 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8分 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 公元400 1998年 摘编自 美 安格斯 麦迪森 世界经济千年史 2 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 不考虑人口因素 12分 曲线 横纵坐标要看好趋势走向把握牢 参考答案中国 自然经济为主 重农抑商政策 经济 君主专制统治强化 政治 闭关锁国政策 外交 思想文化专制 思文 西欧 商品经济发展 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 经济 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 政治 海外贸易 殖民扩张与掠夺 外交 民主思想发展 思文 评分标准 每个角度2分 总分不超过12分 主观性试题3个规范性基本要素 清晰化 要点化 逻辑化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 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 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 4 1923年至1936年为8 7 摘编自刘佛丁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1921 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摘自任文侠等 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3 据材料二 三 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 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 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12分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 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 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 4 1923年至1936年为8 7 摘编自刘佛丁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1921 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摘自任文侠等 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据材料二 三 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表格 纵横驰骋看变化 8 7 1912 1937 参考答案特点 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4分 答案一 答案二 照搬书本型 9人 材料解读不全型 8人 答案三 照搬材料型 10人 原因 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 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 材料 2分落后的社会制度 内因 政治 2分动荡的社会环境 内因 政治 2分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 外因 2分 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 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 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12分 材料四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 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 到了1920年 工业产值增加到54 27亿元 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 1 提升为23 8 需要指出的是 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 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 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2013海南27题 据统计 1858 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 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 而1901 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 资本总额为1 4亿多元 其中江苏162家 湖北82家 广东54家 四川42家 直隶37家 浙江36家 奉天 今辽宁 30家 福建22家 安徽21家 山东20家 湖南11家 江西10家 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摘编自杜恂诚 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1901 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6分 参考答案 发展速度快 各部门发展不平衡 以轻工业为主 地区发展不平衡 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民族资本力量弱小 对外国资本依赖性较强 6分 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殖民扩张的加强b 自由主义的推行c 工业革命的开展d 外来移民的涌入 饼图 阴晴圆缺看大小 上看标题下看注解纵横比较 数据题解题基本步骤和方法 看趋势比差距重趋势轻数字趋势中重拐点 曲线 横纵坐标要看好趋势走向把握牢 柱图 上下左右看趋势 饼图 阴晴圆缺看大小 先读设问再读材料 先读外部再读内部 先读整体再读细节 步骤 方法 表格 纵横驰骋看变化 2010天津 9 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 单位gdp能耗 年度变化示意图 图中 单位gdp能耗 出现最高值的直接原因是a 实行 二五 计划b 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 建立人民公社d 开展大跃进运动 2012安徽 18 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 该表反映出1979 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a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2012浙江 18 下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 川 滇 黔 陕 甘 湘 桂 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 1937 7 1944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 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c 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d 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2013安徽 21 图6是1950 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对图中 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a 美国经济出现 滞胀 现象b 新经济 得以快速发展c 美国经济处于 黄金时期 d 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2013江苏 12 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 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 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a 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 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 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2013天津 6 据 中国报学史 统计 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 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 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人们关心社会变革 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 临时约法 规定有言论 出版等自由c 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 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 反对君主专制 2010江苏 11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 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c 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d 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2009海南 17表1 1925年部分省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