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传统木雕花板艺术研究及其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应用论文.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码 1 0 2 2 5 学号 s 115 0 3 学位论文 传统木雕花板艺术研究及其在现代家居设计中 的应用 王晓 陶毓博副教授 硕士学科专业 设计艺术学 2 0 1 1 4论文答辩日期 2 0 11 年6 月1 2 日 东北林业大学授予学位日期 2 0 11 年6 月2 9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范传俊 论文评阅人 春岁厶栉素大学 名别期位 一 姓级日单 一 师位交位 一 教学提学 一 导请文予 指申论授 一 一 y两l挛一i 扣 h每羹一脊 鏊 t t j 罐 d i s s e r t a t i o nf o r 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 r e s e a r c h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o d c a r v i n gb o a r d d e c o r a t i v ea r ta n d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i nm o d e m h o m e d e s i g n c a n d i d a t e s u p e r v i s o r a s s o c i a t es u p e r v i s o r a c a d e m i cd e g r e ea p p f i e df o r s p e c i a l i t y d a t eo fo r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 u n i v e r s i t y w a n g x i a o a s s o c i a t ep r o f t a o 拖6 0 m a s t e r a r t i s t i cd e s i g n j u n e 2 0 1 1 n o r t h e a s tf o r e s t r yu n i v e r s i t y 弋 必舷峪 龇 愀 删 i d缈c 蝴 黼 糌似 劁 d夕 o 摘要 摘要 近年来 国力增强 人们对中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 传统文化艺术 必须得到传承和发展 而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每个艺术研究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 我们必须深刻审视华夏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研究民间艺术形式 深刻理解其艺术 文化并用现代设计理念进行提炼 重组 形成适合当代中国的艺术形式 传统木雕花板 装饰艺术作为民间艺术形式的一种 也必然引起中国学者的注意 中国传统木雕花板艺术是古代建筑装饰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 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木雕花板在我国建筑和室内装饰上的范围较为广泛 主要包括门 窗 群板 雀替 挂落 梁坊 门楣 隔扇 窗栏以及床榻的门罩与檐板 案桌上的牙 板 椅子的靠背与扶栏等等 本文中 作者以实地考察和史料研究相结合 采用了调查 举例 分析 归纳等研 究方法 通过多学科穿插学习 从历史 雕刻工艺 材料 雕刻纹样分类 如风景风俗 类 吉祥动物类 人物类等方面 以及背后的儒家 佛家 道家等文化寓意等方面 系 统研究了我国传统木雕花板艺术 并结合当代家居设计案例 对我国的传统木雕花板艺 术在雕刻题材和材料创新上进行了深入研究 对传统木雕花板艺术在当代家居设计中进 行了实践与探讨 填补了传统木雕花板在家居设计应用研究方面的空白 关键词木雕花板装饰艺术家居设计 e 王 t 卜 曩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w i t ht h en a t i o n a ls t r e n g t ho fc h i n ae n h a n c e d p e r s o n sp a ym o r ea n dm o r e a t t e n t i o nt oc h i n e s em a t e r i a la n dn o n m a t e r i a l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 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a n da r t m u s tg e ti n h e r i t a n c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b u th o wt oi n h e r i ta n dp r o m o t e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i s e v e r ya r tr e s e a r c h e r su n s h i r k a b l e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s o w em u s tl e a r nm o r ei nd e p t ho nt h e h i s t o r ya n dc u l t u r eo ft h ec h i n e s en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f o l l a r tf o r m s d e e p l yu n d e r s t a n di t sa r t i s t i c c u l t u r ea n du s em o d e md e s i g nc o n c e p tt oar e f i n e d r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n dd e s i g nas u i t a b l e e x c o g i t a t i o nf o rc o n t e m p o r a r yc h i n e s ea r tf o r m t r a d i t i o n a lw o o d c a r v i n gb o a r dd e c o r a t i v ea r t a sak i n do ff o l ka r tf o r m w o u l di n e v i t a b l yl e a dt ot h ea t t e n t i o no fs c h o l a r si nc h i n a a sa ni m p o r t a n t p a r to fa n c i e n t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c u l t u r ed e c o r a t i o n a r t t r a d i t i o n a l w o o d c a r v i n gb o a r dd e c o r a t i v e a r th a sl o n gh i s t o r ya n dr i c hc u l t u r em e a n i n gi nc h i n a t r a d i t i o n a lw o o d c a r v i n gb o a r dh a sb e e nu s e de x t e n s i v e l yi nc h i n e s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a n di n t e r i o r d e c o r a t i o n i tu s e di nd o o ra n dw i n d o w a p r o nb o a r d s p a r r o wb r a c e h a n g i n gf a s c i a b e a ma n d f a n g d o o rh e a d s s p i e r w i n d o wl a t t i c e a sw e l la sr o o fp l a t ei nb e d d e n t a ll a m i n ai nb e n c h b a c k r e s th a n d r a i li nc h a i ra n ds oo n i nt h i sp a p e r t h ea u t h o rm a k e das y s t e m a t i cs t u d yo n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w o o d c a r v i n gb o a r d d e c o r a t i v ea r tb yt h ew a yo fs i t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r e a d i n gr e l a t e di n f o r m a t i o n s t u d y i n go ft h e m u l t i s u b j e c t d u r i n gt h ec o u r s eo fw r i t i n g t h em e t h o d so fc a s es u r v e y i n g m a k i n ge x a m p l e a n a l y z i n g a n dg e n e r a l i z i n gw e r ea d o p t e d i no r d e rt os t u d yi t t h i sa r t i c l ei n t r o d u c e dt r a d i t i o n a l w o o d c a r v i n gb o a r df r o mi t sh i s t o r y w o o d i n gc r a f t c a r v i n gc o n t e n t s m a t e r i a l s t h r o u g h a n a l y s i so ft h es t y l eo fw o o d c a r v i n gd e c o r a t i v ep a t t e r n s t h i sa r t i c l ed i v i d e di n t ol a n d s c a p ea n d c u s t o m s a u s p i c i o u sa r i n l a l s h u m a nf i g u r e sa n ds oo n a n dd i s c o v e r e dc u l t u r a li m p l i c a t i o n i n c l u d ec o n f u c i a n i s m b u d d h i s mt h o u g h t t a o i s mt h o u g h t w h i c hi sb e h i n do fc a r v i n g d e c o r a t i v ep a t t e r n t h i sp a p e rh a sm a d ei n n o v a t i o n sb yp r e s e n t i n ga ni n d e p t hs t u d yo nc a r v i n g c o n t e n t sa n dm a t e r i a l s a n dd i s c u s s e dt h ep o s s i b i l i t yo ft h i sa r tu s i n gi nt h em o d e r nh o m e i n t e r i o rd e s i g nw i t ha n a l y s i st h eh o m ei n t e r i o rd e s i g n i n gc a s e a n dt h i sr e s e a r c hh a sf i l e dt h e g a p so f t h es t u d yo nt r a d i t i o n a lw o o d c a r v i n gb o a r dd e c o r a t i v ea r t k e y w o r d sw o o d c a r v i n gb o a r d d e c o r a t i v ea r tt h eh o m ed e s i g n 1 i ri 蠢 j 6 3 目录 口三王 目承 j 商要 i a b s 仃a c t 1 绪论 1 1 研究的目的 意义 1 1 1 1 研究目的 1 1 1 2 研究意义 1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 1 3 1 研究内容 4 1 3 2 研究方法 5 2 传统木雕花板工艺技法 2 1 中国传统木雕工艺历史 6 2 2 中国传统木雕工艺特点 7 2 3 中国传统木雕工艺技法 9 2 3 1 浮雕 9 2 3 2 透雕 10 2 3 3 圆雕 1o 2 4 中国传统花板的雕刻工具 1 0 2 4 1 手工凿类 1 0 2 4 2 铲类 1l 2 4 3 雕刀类 1 2 2 5 中国传统花板雕刻工序 1 2 2 6 中国传统木雕花板修饰方法 15 2 1 7 小结 1 6 3 传统木雕花板装饰纹样 3 1 传统木雕花板装饰纹样蕴含的文化意义 1 7 3 1 1 寓教于乐的儒家文化 1 7 3 1 2 普度众生的佛家思想 1 9 3 1 3 再世成仙的道家思想 19 3 2 明清古木雕花板装饰特点 2 0 3 3 传统木雕花板装饰纹样题材种类 2 2 3 4 传统木雕花板装饰纹样创作方法 2 6 3 5 小结 2 7 6 k 6 目录 4 传统木雕花板创新及现代家居的应用 2 8 4 1 传统木雕花板的创新 2 8 4 1 1 传统木雕花板装饰纹样的再生 2 8 4 1 2 传统木雕花板材料的创新 3 1 4 2 传统木雕花板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3 2 4 2 1 在室内空间上的应用 3 2 4 2 2 在家具上的应用 4 0 4 34 碧 z i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 7 致谢 4 8 6 鬯 6 t 1 绪论 1 绪论 1 1 研究的目的 意义 传统木雕花板是生长在我国封建社会的艺术样式 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装饰和家具制 造中 俗称木雕花板 传统的建筑雕刻装饰 重视牢固与美学协调统一 在选择材料 确定内容 进行构图时 都立足于从装饰角度来确定题材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 风格 体现出中式家居风范与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 其艺术特色和美学意蕴根植于传统 文化和审美习惯之中 1 1 1 研究目的 1 目前关于花板艺术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较少 本研究对花板艺术知识进行系 统化 根据花板与古家具在雕刻技术发展史 雕刻工艺 雕刻题材及其文化内涵 常用 树种等方面进行研究 使关于传统木雕花板艺术的研究系统化 并且古花板收藏日益成 为一种大众喜爱的收藏种类 本研究对大众进行花板收藏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 2 中国古典建筑与室内设计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传统民居中 装饰图案是建筑 艺术处理的一种基本方式 在门 窗 隔扇 花罩 内檐 外檐等部位都饰以装饰性的 图案 尤其以小面积的砖雕 木雕 石雕为主要装饰手段 而室内设计中注重借景和对 称 讲究人文气息 追求虽为人做 但宛如天成 但现代居室设计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居室装饰逐渐出现趋同西化的现象 如欧式风格 地中海风格 北美洲田园风格等在中 国的室内设计中应用很多 西方文化固然有其优秀之处 但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也应该在 现代社会里继续传承和发扬 因此 在学习先进技术和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 充分挖掘 传统文化中精髓成为现今设计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通过对花板的研究 进而思考如何在 现代居室中进行应用 使物尽其用 成为一个新的室内装饰点 将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 内涵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1 1 2 研究意义 通过建筑史 家具史 明清家具雕刻艺术特点 传统图案题材 雕刻工艺等知识的 穿插 研究花板雕刻艺术 并将其应用在现代室内设计实践中 具有现实意义 1 中国木雕艺术是一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手段 中国古代木雕作为 一种艺术形式 广泛用在建筑室内外装饰上 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研究在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木雕花板装饰题材进行挖掘 整理 借鉴 继承和宣 扬 并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营养 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又要有所创 新 2 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 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 世界进入了设计时代 设计不 但可以振兴经济 扩大出口 同时可以提高商品的附加值 增强竞争力 中国的设计师 东北林业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要设计出有自己特色的产品 不但要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设备 掌握现代新型材 料 并融合设计艺术学 人体工程学等专业知识来具体实践 同时还要在传统艺术形式 和设计中提炼深刻的文化内涵 形成某种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 将传统精神与现代精神 融合起来 如果一味迎合国际风格的潮流趋势 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弃之不用 那么这 种设计是不能得到传承和赞扬的 也必将失去自我 而目前 不管是家具还是室内设 计 我国的设计现状大多以复制为主 既无科学合理性 更谈不上设计上的独特风格 未来的中国 不应仅以 中国制造 傲居世界 中国设计 将是我们追求的新领域 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的探究 在设计中将民族文化与现代气息相结合 塑造出 中国风格的设计时尚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设计之路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中国木雕总述和家具雕刻的文献较多 但对花板雕刻题材和工艺的研究成 果不多 1 雕刻工艺的研究 谭均平先生在 木雕工艺 中对中国木雕工艺简史 木雕的分类 装饰及图案设计 和木雕的操作技法都做了详细的讲解 在木雕操作技法中详细介绍了镂空雕刻技法 浮 雕技法 立体圆雕等操作方法 苗红磊先生在 木雕 中对木雕做了更为详尽的介绍 书中介绍了木雕的题材和吉 祥寓意 木雕的流派及其特色 木雕的材料 工具与技艺等 在此书中把雕刻技术分为 浮雕 透雕 线雕 圆雕 镶嵌雕 贴雕等陛1 关于木雕花板的用材 梁志伟先生在 花板收藏有诀窍 文章中 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1 路玉章先生在 木工雕刻技术与传统雕刻图谱 中 一是从工艺的角度对木工雕刻 的材质 雕刻的工序 工具 木雕制作技术 家具雕刻实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二是从 建筑构件图谱 家具雕刻图谱以及龙凤 人物 花鸟鱼虫 祥云纹等种类上收录了详细 的纹样嘲 长北主编的 江南建筑雕饰艺术 简要的对徽州建筑及其雕饰艺术进行了 总论 并寻访了黟县 歙县 徽州区 绩溪等地方的民居 拍摄了当地建筑木雕的图 片 其中有许多关于木雕花板的图片 展现了徽州木雕艺术晦3 中南林学院周燕玲撰写的硕士论文 中国古典家具中的雕刻装饰研究 介绍了家具 雕刻的图案及文化内涵 雕刻家具的地方风格 雕刻用材和工艺等 在家具中 雕刻技 法分为镂空雕刻 圆雕 透空双面雕 阴雕 云雕等阳1 东北林业大学徐杨明撰写的硕士论文 明清家具雕刻工具及工艺研究 中 在明清 家具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下更为详尽的介绍了木雕的雕刻工艺和雕刻工具等方面 雕刻 工具按照使用方法和作用的不同 可以分为四大类 凿活类 铲活类 修活类和辅助类 工具忉 2 雕刻纹样的研究 6 j 摹 l 绪论 目前对于我国传统装饰图案的研究比较多 但主要都是总结整理一类的 本论文所 要探讨的内容是花板雕刻中应用的装饰纹样 我国传统图案的研究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 0 0 0 年发行出版了一套 中国传统图案系列 这套丛书较为全面的整理总结了我国的 传统图案 此外 还有李学英先生编的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精粹 钱正坤先生 钱正 盛先生主编的 中华吉祥装饰图案大全 以及一些关于吉祥图案的专题研究 如郑银 河先生写的 吉祥系列纹样 吉祥鸟 泉子先生编著的 吉祥图库 祥禽图案 等 在建筑艺术方面 白文明著作的 中国古建筑艺术 中第三册收录了一些裙板 隔扇板 等花板的照片嘲 徐雯先生编著的 中国古家具图案 一书 对中国历代传统家具的图案作了简要概 述 提出中国传统家具图案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多种关系的协调处理上 如造型结构 与纹样装饰 木材材质与人工制作等关系 并围绕纹饰题材 纹饰结构和表现手法等方 面对明清家具纹饰图案的艺术特色做了简要的比较分析 并收集中国历代的家具图案共 六百多幅 包括桌案 椅凳 床榻 箱柜 座架 屏风及常用的各种家具装饰图案凹1 楼庆西教授的著作 建筑装饰与装修 精细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起源 特 征 内容 表现手法以及它的传统与风格 并精选了二百四十多个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 装饰实例 详尽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装修与装饰艺术的杰出成就n 阳 日本的中国建筑研究专家伊东忠太先生的著作 中国建筑装饰 结合中国建筑的特 点及产生中国建筑特点的国土 国民等要素 对中国建筑史进行了分期的尝试 并针对 不同类型的建筑与建筑装饰 全面探讨了中国建筑装饰的产生与发展原因 装饰图案应 用的原理 装饰细部的特点等n 王其全先生撰写的 传统木雕花板图案及其寓意 及 传统木雕花板图案及其寓意 续 中 简单介绍了花板中吉祥图案的由来 并按雕刻内容对图案进行了分类 将木雕 花板雕刻纹样分为十二生肖类 文图合一相映成趣类 动物群聚类 植物荟集类 器物 类 民俗演义类 纹样图案类等 并对每一种吉祥图案背后所蕴含的吉祥寓意进行了介 绍 如乌鸦和白鸽 比喻黑白分明 明辨是非 告诫人们做人要有原则n 2 龟背格 六 边形骨架组成的连续几何纹样仿似龟背上的花纹 以示吉祥延年n 引 中原工学院张路撰写的硕士论文 河南明清民间建筑装饰纹样探究 木雕纹样中 人文内涵的表达 对河南明清民间建筑装饰纹样中所蕴含的儒家文化 道教文化 佛教 文化等传统文化进行了研究n 射 东北林业大学余肖红撰写的博士论文 明清家具雕刻装饰图案现代应用的研究 中 将家具上的雕刻纹样按雕刻题材分 植物花卉类雕刻装饰图案 飞禽走兽类雕刻装 饰图案 吉祥母题类雕刻装饰图案 吉祥组合类雕刻装饰图案 几何类雕刻装饰图案 其它类雕刻装饰图案等n 别 南京林业大学杜文超撰写的硕士论文 传统木雕文化艺术研究及其在室内设计的应 用 中 简要介绍了木雕艺术概况 介绍了木雕艺术流派及其艺术特色和木雕在传统设 计中的体现 并将木雕装饰艺术题材分为动物类 人物类 植物类 博古类 各类装饰 东北林业人学硕七学位论文 图案 文字雕刻题材等n 副 2 木雕花板在家居设计应用上 在木雕花板的应用上 目前没有相应的研究成果 但是对木雕艺术 窗饰艺术在室 内的应用方面有相关的研究 山西轻工业技术学院闰卉撰写的 浅谈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 对传统建筑木雕 艺术功能和特色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传统木雕艺术 并在第三部分中 描述了在现代居 室 公共空间等现代空间的应用n 与其类似的研究 还有辛艺峰先生在 传统建筑木 雕装饰的风格特点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中对我国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的发展状况 雕饰风格 装修特点及其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n 引 中南林学院陈冲撰写的 我国传统窗饰艺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中 研究了 我国窗饰种类 工艺 装饰图案等 并重点研究了各种窗饰在家具设计 灯饰设计 现 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如当代室内门窗 隔断及吊顶装饰中n 钔 同时 黄缨撰写的 浅 谈中国传统窗棂与现代室内设计 中主要研究了 不拘泥于既定形式 通过新的装饰手 法的应用 使传统窗棂元素深入到室内的各个空间 章慧珍撰写的论文 家居设计的精神诉求 浅析潮州木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中研究了将现代元素和潮州木雕元素结合在一起 以现代的审美需求打造富有文化内涵 的家居空间口u 此外 有关现代中式风格装饰设计的研究中 对传统隔扇 花罩等应用上稍有涉及 2 2 国外的雕刻技术在古希腊时期就己经发达 在家具上的应用历史悠久 发展到法国 巴洛克 洛可可时期 家具雕刻技艺极为娴熟 使用圆雕和高浮雕的比例远远高于明清 家具 这与西方热爱艺术 以人体为美的艺术传统有关 但实木雕刻的物品大多为小型 艺术品 在花板上的应用较少 这方面的资料很难查到 关于家具雕刻方面 将古家具 收集成图文鉴赏 大多体现在其艺术价值上 l 泓1 1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3 1 研究内容 木雕花板在我国装饰上的使用范围较为广泛 涵盖了建筑和家具两个方面 主要包 括门窗 群板 雀替 挂落 梁坊 门楣 隔扇 窗栏以及床榻的门罩和檐板 案桌上 的牙板 椅子的靠背与扶栏等等 本文以花板艺术为研究对象 对花板艺术的纹样 装饰手法 工艺以及木雕花板的 历史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并通过研究根据现代社会审美情趣 提炼改进相应的装饰内 涵和装饰纹样 从装饰纹样的变化和花板材料上 改进传统木雕花板 进而应用在现代 室内家居设计上 1 花板的装饰手法主要是雕刻 虽然不同地区的雕刻流派有其不同的装饰特 点 但是其基本的雕刻技法是相同的 因此 在第二章中 介绍了木雕工艺发展历史 1 绪论 总结了传统木雕工艺特点 并介绍了我国的雕刻工具 雕刻技法以及后期的装饰手法 并通过调查和考察 研究了现在花板雕刻的工艺步骤 2 花板艺术的雕刻纹样几乎囊括了中国的传统装饰吉祥纹样种类 但是其装饰 题材又有其独特性 本研究根据木雕花板雕刻题材的特殊性 进行了分类 花板艺术是 一种民间艺术 而民间艺术中所运用的形象都有其来源和寓意 这也是传统花板雕刻中 极富有色彩的部分 因此 对装饰纹样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进行了分析 整理 并提炼了 古代人们创造纹样常用的几种手法 3 针对花板艺术的研究 将对花板艺术从装饰纹样的题材 花板所使用的材 料 木雕花板的用途等方面进行创新 并与成功案例相结合 从空问界面上研究了花板 艺术在现代家居设计以及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1 3 2 研究方法 本论文撰写中 需要对建筑 工艺 传统文化等多学科理论综合运用 因此 所运 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法 调查法 归纳法 实例分析法等 一 文献法 主要是通过搜集和分析与本论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素材 获取对本 研究有益的信息 本文中所运用的花板图案和在室内应用的图片 大部分是通过文献资 料的查阅获取的 二 调查法 调查法 是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的主要方法 去工厂进行实地考 察 了解花板的生产工艺 三 归纳法 对传统花板装饰纹样的分类整理后 寻求其产生的特征 归纳了古 代工匠创作图案的手法 四 实例分析法 选取实例进行分析 进而论证本研究的论点 东北林业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2 传统木雕花板工艺技法 2 1 中国传统木雕工艺历史 我国木雕艺术历史久远 目前历史研究发现 我国木雕艺术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 期 距今7 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 已出现木雕鱼 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 熟 绘画 雕刻技术精致完美 施彩木雕的出现 标志着古代木雕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 水平 经唐宋至明清 我国木雕工艺日趋成熟 木雕作品也日趋完美 春秋战国的木雕工艺分成了建筑装饰木雕 木俑 宗教造像 礼祭等不同的木雕行 业 战国时期 工艺品有了简单刻纹和雕花的阴刻 最后发展成为立体圆雕工艺 如漆 木鹿是战国时期木雕工艺中立体圆雕的代表 其造型惟妙惟肖 刀法简洁凝练 身体各 部位与整体十分和谐 秦汉时期的木雕工艺 在继承春秋战国时期木雕工艺发展的基础 上 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主要体现在独立性的木雕方面 汉墓出土的动物木雕作 品中 可以看到汉代木雕工艺发展的水平 在这个时期雕刻的四足动物形态逼真 身长 分别在1 4 5 5 厘米之间 都是按照身体的每个部位分开制作最后粘合而成的 用整木雕 做是汉代木雕工艺的最大创新 为以后的独立木雕工艺的创作提供了有意义的经验 晋 代以后出现木偶 蜚声中外的福建漳州布袋木偶 源于晋 兴于宋 盛于明 唐宋以后 越来越多的木雕用于殿堂楼阁 庙宇民居的建筑装饰 建筑装饰性木雕 得到很大发展 唐代是中国工艺技术大放光彩的时期 木雕工艺也日趋完美 隋唐时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 南北统一 疆域辽阔 经济发达 中外文化 交流频繁 唐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唐代 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封建盛 世时期 各种工艺都在此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木雕工艺也不例外 唐朝经济繁荣刺 激了城市经济的兴旺 加上统治者鼓励宗教的传播 城市建筑和宗教建筑活动遍及全国 各地 文化事业兴盛 手工业高速发展 熟练的工匠日益增多 建筑上各种做法所累积 的经验逐步得到总结而形成制度和标准 为大规模的兴建提供了条件 此外 中外文化 的交流和融合 唐代建筑物在整体上 细部处理上 在装饰应用上 在雕刻手法上 在取得轮廓的柔和程定的效果上 都产生了美妙谨严的方法 并同样体现在雕刻 塑像 或绘画等其他艺术的创作上 嘶 宋代 是在唐代辉煌发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其审美观念与唐代相比 已有很 大不同 宋代 经济重心南移 文化 艺术 建筑上也都受到南方审美的影响 加之南 宋统治者及时享乐 苟安于一隅 喜欢纤细秀美的事物 使得建筑规模和装饰手法上都 发生了大的变化 出现了重楼飞阁呛5 l 北宋晚期 颁布了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 营造法式 统一了建筑规格 明确了工艺标准 在卷十二中 记述了雕作 旋作 锯作和竹作四种制度口6 1 雕作 是指从事木雕工艺的工种 在清代的 工程做法则例 中则称做雕凿作 在 营造法式 中 规定了雕作的几种技法 如混作 雕插写生花 2 传统木雕花板工艺技法 剔地起突卷叶花 剔地洼叶花等 此外 还详细的叙述了雕刻的题材 如神仙类 飞仙 类 花生类 狮子类 凤凰类 拂秫类 角神类等 以及不同的雕刻技法和雕刻题材所 适用的部位 其中 著名的东阳木雕 虽起源于唐朝 兴盛子明清 但在宋代开始已具 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木雕工艺在明清时期趋于成熟 并被广泛应用在家具 门窗等方面 由于科技的进 步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繁荣昌盛 城市人口大量增多 住宅 建筑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刺激了手工业的更进一步繁 荣 工艺水平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这一时期 我国手工艺人还创造出两种新的形式 一 种是嵌雕组合形式 即将雕刻好的部件用胶粘接在其他浮雕或透雕木构件上 既省工又 省料 另一种就是贴雕 即将需要雕刻的图案雕刻完成以后 再组合到建筑构件上去 贴雕与嵌雕不同 嵌雕是在浮雕部件上嵌入木块后进行雕刻 或将雕刻完毕的部件安装 上浮雕部件后再进行打磨的一种雕刻手法 贴雕则是将全部雕好的部件用胶粘接在建筑 的构件上 也就是说嵌雕是在建筑构件上进行采地雕 即宋代的剔地雕 贴雕不需要 在建筑构件上进行采地雕啪1 并且 建筑装饰雕刻在唐宋时期 由统治者规定只能应用 于官邸 宫廷等主流社会居住的房屋 民间不得随意使用 自元代以来 律法对民间建 筑装饰手法的限制才开始减少 民间建筑开始兴起 并在题材内容上不断扩展 并在明 代中期成为一种民间艺术 明清两代作为我国传统木构建筑发展的最后阶段 在历代实 践成果的基础上 在建筑形式 构造形式 建筑材料 工艺技术等方面 都形成了 较为 统一的风格 其中 建筑装饰木雕成为这一时期木雕艺术的灿烂明珠 现存的古木雕花 板 主要也是这一时期的创作 因此 目前所研究的木雕花板的工艺也主要是指明清两 代的 蘑 2 2 中国传统木雕工艺特点 通过对我国雕刻工艺发展史的了解 可以看到雕刻工艺在我国璀璨的艺术宝库中占 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艺术史是在艺术和艺术家的发展中考察历史事实的 乜嬲通过对 雕刻工艺史的研究 我国木雕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1 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相结合 传统木雕花板是古建筑的一部分 是古建筑装 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雀替 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 为防止木构件不因风吹雨淋 而损坏 必须借助一个大屋顶来遮风避雨 制造一个大屋檐 就必须有一个力的支撑 檐桁由此而生 通过檐桁将荷载传递给柱子的部件就是斗拱 随着建筑工艺的发展 斗 拱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独立的构件 即雀替 随着建筑趋向豪华 雀替的大小样式 也逐渐丰富 成为建筑柱体的翅膀 以柱体为躯体向两侧延伸 不但解决了承重问题 也打破了两柱之间形成的呆板的方形框格 使檐下的空间变得丰富起来 使建筑更加美 观 灵动 同时 它本身的装饰性也很强 所包含的艺术价值也不能忽视 牛腿 是 雀替的一种 他所起到的力学作用类似于斗拱 由于它截面多 所以多用圆雕技法雕刻 成各种形状 有的还使用透雕 图2 1 它广泛应用于江南民居厅堂和园林亭阁轩榭建 东北林业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筑 图2 1 牛腿图2 2 菩 纹样 图片来源 网络下载图片来源 木工雕刻技术与传统雕刻图谱 2 社会发展对艺术审美情趣的影响 进而造成木雕艺术风格的变化 随着历史 进程的发展 物质生活水平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 每个历史时期的审美观念都会随之 而变 艺术观念的转变直接体现在古代的木雕工艺作品上 南宋时期流行纤细的艺术风 格 直接影响了建筑装饰雕刻手法 使其与前代有很大的不同 3 形式美和内涵美相互影响 我国雕刻艺术纹样特别注重形式美 抽象 变 形 夸张等技法很早就在艺术设计的创作实践中应用 极大的丰富和强化了艺术语言 从而拓展了作品的内涵美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木雕花板艺术文化中 形成了丰富的木雕 装饰纹样 每种纹样都代表有独特的内涵 包括了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和美好愿望 如 喜 字 习惯为双喜 是传统木雕装饰图符的一种 建筑和装饰中颇为常见 这种字 符 主要都是进行长或圆的变形夸张 以更具美感的形式表达欢庆喜悦 图2 2 4 操作技法的发展 提高了其艺术价值 不同的历史时期 在工匠们的努力 下 会创新出不同的技巧 而这些技巧直接促进了雕刻工艺的发展 工匠运用更高的雕 刻技法为其雕刻作品赋予了更多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技术技巧是实现艺术构思的直接手 段 正因为有了工艺上的绝技 才使雕刻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成为可能 从而产生了 其自身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 5 历史渊源与风格流派的承继延续 纵向上 木雕工艺有历史渊源的承继关 系 我国的劳动人民在前代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 不断突破 将优秀的木雕花板艺术传 承至今 横向上 有全国各个风格流派的延续关系 在木雕的不断发展过程中 由于各 地情况的不同 久而久之 形成不同的流派 如东阳木雕 广东潮州金漆木雕 乐清黄 杨木雕 宁波朱金木雕 福建龙眼木雕 云南剑川木雕 徽州木雕等 而每一派无论在 木雕所用的材料 技法 作品特色 侧重点都有所不同 正是有了这些具有民族特色 地方特色的流派的存在 才使木雕艺术流传至今 且焕发出新的活力 6 工艺发展与理论著作的双向同步 我国古代文人十分重视对已有工艺的总 结 保证了理论与实践工艺同步发展 为后人研究此工艺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 yq w 辔 络 貔 2 传统木雕仡板工艺技法 料 从春秋时期编撰的 周礼 考工记 中对工种的分类 工艺观念的确立 到明朝的 天工开物 中对工艺技巧的总结 创造过程的记述 明确的证明了这一点 其中宋代 的 营造法式 单独有一卷中记述了雕作这种制度 在雕作中 较详细的记述了有关建 筑中一些木构件装饰纹样的雕镌方法与使用 另外 苏颂 新仪象法要 薛景石 梓 人遗制 明代黄大成著 杨明注 髹饰录 等都有一些对雕刻工艺的论述和记载 2 3 中国传统木雕工艺技法 所谓技法 就是木雕创作中工匠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方法 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 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 各种刀法 在循序渐进的雕刻中产生特殊的韵味 偶尔还能带来 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上文中提到的宋代 营造法式 就已经规定了几种雕刻技法 现代的雕刻技法也是在宋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传统木雕花板雕刻中 为了表达更好 的装饰效果 往往要将几种雕刻技法混合使用 具体到每一种雕刻技法 概括起来主要 有 浮雕 透雕 圆雕三种 2 3 1 浮雕 浮雕 传统工艺中也称为剔地雕 指在平面上剔除纹样以外的木质 使表现的图案 纹样形象凸显出来 这在雕刻技法上属于 阳文 它是传统 木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雕刻技法 浮雕一般分为浅浮雕 深 浮雕两类 1 浅浮雕又称平雕 低浮雕 是以线为主 以面为 辅 线面结合来表现物体形体的雕刻技法 这种技法雕刻的 纹样周围剔地不深 纹样压缩比较多 形态不是很突出 造 型上高低起伏落差不大 浅浮雕也有层次感 但是不能和深 浮雕相提并论 浅浮雕在风格上有清新淡雅 古朴清逸的艺 术感 我国浅浮雕多用于门的绦环板和裙板 台屏等雕刻中 图2 3 是苏州网师园的门板 雕刻博古类纹样 花板给人很强 的古朴感觉 图2 3 浅浮雕花板 图片来源 自摄 2 深浮雕又称高浮雕 所雕刻的纹样形象高低起伏较大 纹样雕刻层次多 少 者有两三层 多者有七八层 具有较强的空间感和深度感 能表现较为复杂的场景和纹 样 深浮雕是表现复杂场景的木雕花板中最常用的雕刻技法 图2 4 即为场景较大的戏 曲人物花板 在深浮雕中 前景是主体部分 用圆雕或半圆雕的手法 使形象半立体 化 中景是深浮雕的表现手法 物象上有明显的压缩关系 背景比例压缩最大 出现平 而扁的效果 深浮雕以层层相叠 前后压缩的方法 表现出主次分明 繁而有序 穿插 变化的艺术效果 东北林业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图2 4 深浮雕戏曲人物花板图片来源 古木器密码 2 3 2 透雕 透雕又称镂空雕 镂雕等 它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中的一种特殊技法 一般是将纹样 以外的部分镂空 以虚衬实 使木雕在光束之中展现变化 具有通透 灵动的空间感 按照做工不同 透雕又分一面雕和两面雕两种 一面雕 是正面雕 背面不雕 两面 雕 是两面都进行雕刻 具有双重的视觉效果 两面雕一般又分为两类 一类是正反图 案相同 但为一正一反 另一类是正反图案不同 这类镂空双面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 欣赏价值 需要工匠高超的技巧和构思 双面透雕一般常见于两面都要观赏的花罩 挂 落 雀替 木门窗中 2 3 3 圆雕 圆雕 是传统的混雕技法 它不依附于任何背景 可四面观赏 具有三维的雕刻形 式 圆雕在造型上有两种 一种是独立的圆雕 它不依附于任何部件 是一种独立的艺 术品 有其独有的空间和艺术感 即常见的木雕饰品 另一种是虚实相间的半圆雕 它 依附于建筑构件 既有整体的造型形态 又穿插着变化各异 大小不同的镂空形态 形 成了虚实结合的空间变化 充满灵气和活力 圆雕技法常见于建筑木雕中的撑拱 垂花 等部位 2 4 中国传统花板的雕刻工具 雕刻工具是由雕刻技术决定的 雕刻纹样的线型与雕刻工艺特征则决定了完成一件 雕刻作品需要哪些不同类型的刻刀 木雕基本功 锯刨凿刻精 由此看出 雕刻工具 必须配套齐全 种类丰富 并且不同种类又有不同的型号 才能做出好的木雕作品 按 照其使用方法和作用的不同 雕刻工具可以分为三大类 凿类 铲类 雕刀类工具 2 4 1 手工凿类 手工凿 是雕刻加工中一种凿榫眼 挖空 剔槽 铲削用的工具 它是由凿身 囿 凿柄构成的 手工凿的大小形状见图2 5 手工凿的种类见表2 1 2 传统木雕花板丁艺技法 图2 4 手工凿 图片来源 木工雕刻技术与传统雕刻图谱 表2 1 手工凿的种类 手工凿的用途 1 分凿 用于制作木刨床时的刃口孔的凿刻 刻等 2 分凿 2 5 分凿 多用于窗棂或榫眼的凿刻 以及插肩和雕花板榫眼等部位的凿刻 马牙小榫的凿刻 透雕微小细部的凿 门扇榫眼的凿刻 家具牙板和榫眼 3 分凿 4 分凿 多用于家具结合部位的榫眼凿刻 如建筑花牙 雀替 挂落等榫 眼部位的凿刻 5 分凿 6 分凿 7 分凿 多用于建筑方面较大榫眼的凿刻 也用于大型木雕轮廓的 凿刻 2 4 2 铲类 铲 是一种铲削木料或挖剔木料的工具 常用铲的种类有平铲 斜铲 圆铲 双面 铲 翘头铲等 形状见图2 5 其名称和规格见表2 2 图2 5 平铲 斜铲 图片来源 木工雕刻技术与传统雕刻图谱 n 东北林业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表2 2 常用铲的名称和规格 m m 铲类的用途 1 用于在凿刻的基础上 对雕刻物粗坯轮廓进行二次修正和修饰 进行镂铲通雕凿 削的粗加工 2 铲配合雕刀对雕刻物进行玲珑剔透等细加工 如镂空雕 顺逆雕刻 切雕 剔 雕 细雕等 3 处理平地与花活之间的凿痕 也包括对纹样的细饰 如表现叶子表面的经脉 动 物身上的纹理 人物的衣物纹理等雕刻时用刀头的夹角在雕刻表面铲削出相应的凹槽 形成雕刻的细部线型 圆铲主要用于铲削曲线型纹样 平铲主要用于铲削直线型纹 2 4 3 雕刀类 雕刀多为斜刀 有大号和小号之分 还有三角形龙须 刀 多用于阴刻 雕刀的规格一般因跟师学艺手法的差 异 宽窄长短 斜平圆角等形状也各随其变 但要求锋 利 有较强的刚性 易磨耐用 雕刀的用途 主要用于纹样的细部线型加工处理 以及线雕的纹样 处理上 雕刻时用刀头的夹角在雕刻表面铲削出相应的凹 槽 形成雕刻的细部线型 如图2 6 用龙须刀雕刻龙身 上的鳞片纹 图2 6 龙须刀雕刻技巧 图片来源 木工雕刻技术与传统雕刻图谱 2 5 中国传统花板雕刻工序 我国目前市场上可见的木雕花板产品有很多 除极少数精品整个过程都是手工雕刻 的以外 其他大部分产品都是手工和机械联合制作 常用的机械有线锯 手动镂铣机 木工雕刻机等 但是 机械雕刻的木雕花板 纹样简单 且缺少神韵 没有生命力 因 此 本研究者认为木雕花板艺术的传承 主体部分还是要靠手工制作 本研究主要以东 阳白木雕为例 详细介绍传统木雕花板手工雕刻工艺步骤 东阳木雕主要以白木为材 料 如香樟木 松木 山白杨等 手工木雕花板的生产工艺 一般有九道工序 拓样 雕刻外轮廓 脱地 分层次 分块面 细坯雕 修光 砂光 细刻等 6 i 2 传统木雕花板下艺技法 一 拓样 将已经设计好的图稿 按i i 的比例拷贝到硫磺纸上 然后用复写纸画在木板上 如果是批量生产 那么可以用打样机把图稿用蜡纸打成d 孑l 图样 然后把小孔图样放在 木板上 用油墨印刷 拓印后一定要检查一下图样有无遗漏和损害 纹样有遗漏的地方 要补全 图样变形则要要重新打样 打样时要十分注意纹样里线条的粗细标准 雕刻外轮廓 刷样后的木板 称为花板 做成花板后 雕工就要在花板上依照图案花纹用适合的 手工凿凿出纹样的外轮廓 第一次轮廓线 不能刻得过重或过深 刀口一般要在物象外 1 毫米左右 留有一定的余地以免损伤物象形体 刀口要向物象以外倾斜1 5 随着凿 子的步步深入 大样的轮廓结构也更加明显 轮廓线也逐步加深和接近物象 三 脱地 脱地 主要是使用平凿进行操作 具体操作方法为左手紧握平凿 凿刀向物象轮廓 线外的方向倾斜 第一步为4 5 角 以右手紧握无刃小斧用力捶打凿柄 逐步剔除空 地 凿刀角度随着脱地深入 也逐步降低倾斜度数 即从4 5 到3 0 再到1 5 角 直 至成为水平线 雕刻地面空地时要根据花板厚度和图稿的视平线 确定地面自下而上的 倾斜度 一般木雕视平线位置较高的话 地面倾斜度小 同理 雕板视平线位置低 则 地面倾斜度要变大 脱地雕刻 一般要先去掉天空位置的空地 这是由于此位置的深度 是由木板的厚度的 脱地雕刻不能平脱 要有自下而上的倾斜 倾斜到天地交际线为 止 也可说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逐步倾斜的脱地 呈现出地面视平线 地面外线的深度 可以根据花板的复杂程度而定 画面复杂的可深些 即素木板要厚些 画面简单的可浅 一点 木板也可薄些 脱地雕刻 一般要秉承先大后小的原则 面积很小的空地也可在 细坯雕时连雕带脱一次完成 脱地时要十分注意外轮廓线 切不可往轮廓线的内侧倾 斜 以免影响物象的雕刻 四 分层次 花板的雕刻工艺是要根据纹样的复杂程度进行分层的 工艺简单木雕花板分二 三 层 复杂的可达到六七层 不管花板雕刻分几层 都要从最底下的一层开始 花板是从 低到高 图稿是从远到近 与脱地从近到远 从高到底相反 例如普通镶花板一般分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房产分割及共同债务处理补充协议范本
- 《房地产项目担保形式详述与标的开发投资合同》
- 离婚协议模板:离婚后子女教育经费与生活费用合同
- 研发机构员工劳动合同签订及知识产权归属协议范本
- 智能家居空调设备定制、安装及远程控制服务协议
- 离婚协议签订后财产分割及债务承担合同
- 校园安全教育系列排名
- 税务顾问专项服务协议范本:税收筹划与合规咨询
- 浙江学车考试题库及答案
- 物业项目经理聘用合同范本(含企业战略规划)
- 2025秋数学人教二年级(上) 校园小导游:第1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 产科三基试题及答案
- Klotho蛋白在万古霉素致急性肾损伤中的机制及干预潜力研究
- 空调冷库维修合同范本
- 气候变化情景模拟与风险评估框架-洞察阐释
- 道路桥梁转包合同范本
- 借物喻人的作文五年级完美版
- 蜜蜂认养协议书
- 矿泉水定制合同协议
-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麻醉学分册
- CNAS-CC121-2017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的能力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