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同步试题27论语二则北京课改版.docx_第1页
三年级上语文同步试题27论语二则北京课改版.docx_第2页
三年级上语文同步试题27论语二则北京课改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北京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7论语二则 同步试题1给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子曰(r yu) 不学则殆(di zh) 为师矣(y y) 不思则罔(wng wng)2规范书写词语。3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1“殆”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再查音节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部,再查_画。 2“矣”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4给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可以为师矣。 ( ) A为了 B“当”或“做”的意思。 2学而不思则罔。 ( ) A没有 B迷惑。 3温故而知新 ( ) A指已经学过的知识 B故乡。 4思而不学则殆。 ( ) A停滞 B疑惑。5用加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思而不学则殆。 _6按要求写句子。 1为师 而 矣 温故 可以 知新(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_ 2学而不思则罔。(给句子换一种说法,用上“如果就”) _7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论语是记录_。 2“新”的意思是_。 3“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_。 4你从孔子的这两句话中明白了什么? _ (二)课外阅读。一字之师 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 当地有个叫齐己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齐己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深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对齐己说:“梅花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儿,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切。”齐己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便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1照样子写词语。 一首一首 _ _ _ 拜了一拜 _ _ _ 恭恭敬敬 _ _ _ 2根据下列解释在文中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 ) (2)敬仰思慕。 ( ) (3)(措词)恰当,确切。 ( ) (4)(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 ) 3“一字之师用来形容什么样的老师? _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1yu di y wng【解析】2论语 温故知新【解析】31D di 歹 五 2矢 Y【解析】41B 2B 3A 4B【解析】5学而不用则荒。【解析】6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如果只读书学习而不知道思考,就会茫然而没有收获。【解析】7(一)1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2指超出已学知识范围的新体会、新发现 3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认识就没有基础,就会感到迷惑 4读书与思考的关系。“温故”能否“知新”关键在于能否思考和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孔子不赞成单纯地记忆和背诵已有的知识,而是提倡在温习已有知识的时候努力思考、探究,争取有新的体会和新的发现。(二)1一片一片 一只一只 一座一座 试了一试 看了一看 弄了一弄 马马虎虎 整整齐齐 清清楚楚 2(1)恭敬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