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垃圾焚烧设计规范篇一: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90_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Projects of Municipal Waste Incineration CJJ902009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7 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90-2002进行了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在下列方面对上一版(CJJ90-2002, J184-2002)进行了较大修订: 1 对术语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2 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提出了对厂区道路设计和绿地率要求; 3 在垃圾焚烧系统章节中,修改了一些不确切条款,增加了一些适应节能减排新形势要求的条款; 4 对烟气净化系统工艺增加了干法和湿法的内容; 5根据修订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对飞灰的处理增加了可进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的条件; 6 为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形势的要求,对电气和仪表控制章节进行了一些修改; 7 为了节约用水,对给排水和消防章节进行了调整和部分修改; 8 与修改条文相适应,对相应的条文说明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城市建设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号;邮政编码:100029)、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西便门内大街85号;邮政编码:100053)。 本规范参加单位:上海日技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环卫综合处理厂、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徐文龙 孙振安 郭祥信 陈海英 白良成 梁立军 杨宏毅 云 松 陈恩富 朱先年 滕 清 张 益 王敬民 龙吉生 金福青 吕德彬 陈 峰 蒋旭东 卜亚明 闫 磊 张小慧 龚柏勋 蔡 辉 张国辉 翟力新 李万修 徐海云 孙 彦 曹学义 岳优敏 姜宗顺 程义军 骞瑞欢 康振同 安 淼 1 总则 2 术语 3 垃圾产生量与特性分析 3.1垃圾处理量 3.2垃圾特性分析 4 垃圾焚烧厂总体设计 4.1垃圾焚烧厂规模 4.2厂址选择 4.3全厂总图设计 4.4总平面布置 4.5厂区道路 4.6绿化 5 垃圾接受、储存与输送 5.1一般规定 5.2垃圾接收 5.3垃圾储存与输送 6 焚烧系统 6.1一般规定 6.2垃圾焚烧炉 6.3余热锅炉 6.4燃烧空气系统与装置 6.5辅助燃烧系统 6.6炉渣输送处理装置 7 烟气净化系统 7.1一般规定 7.2酸性污染物的去除 7.3除尘 7.4二噁英类和重金属的去除 7.5氮氧化物的去除 7.6排烟系统设计 7.7飞灰收集、输送与处理系统 8 垃圾热能利用系统 8.1一般规定 8.2利用垃圾热能发电及热电联产 8.3利用垃圾热能供热 9 电气系统 9.1一般规定 9.2电气主接线 9.3厂用电系统 9.4二次接线及电测量仪表装置 9.5照明系统 9.6电缆选择与敷设 9.7通信 10 仪表与自动化控制10.1一般规定 10.2自动化水平 10.3分散控制系统 10.4检测与报警 10.5保护和开关量控制 10.6模拟量控制 10.7电源与气源 10.8控制室 10.9电缆、管路和就地设备布置 11 给水排水 11.1 给水 11.2 循环冷却水系统 11.3 排水及废水处理 12 消防 12.1一般规定 12.2 消防水炮 12.3 建筑防火 13 采暖通风与空调 13.1 一般规定 13.2 采暖 13.3 通风 13.4 空调 14 建筑与结构 14.1 建筑 14.2 结构 15 其他辅助设施 15.1 化验 15.2 维修及库房 15.3 电气设备与自动化试验室 16 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 16.1 一般规定 16.2 环境保护 16.3 职业卫生与劳动安全 17 工程施工及验收 17.1 一般规定 17.2 工程施工及验收 17.3 竣工验收 1 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有关生活垃圾(以下简称“垃圾”)处理法规,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标,规范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制定本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以焚烧方法处理生活垃圾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 1.0.3 垃圾焚烧工程规模的确定和工艺技术路线的选择,应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垃圾产生量与特性、环境保护要求以及焚烧技术的适用性等方面合理确定。 1.0.4 垃圾焚烧工程建设,应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技术和设备,做到焚烧工艺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控制污染、安全卫生、节约用地、维修方便、经济合理、管理科学。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应充分加以利用。 1.0.5垃圾焚烧工程建设,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垃圾焚烧炉(焚烧炉)waste incinerator 利用高温氧化方法处理垃圾的设备。 2.0.2 垃圾焚烧余热锅炉(余热锅炉) waste incineration boiler 利用垃圾燃烧释放的热能,将水或其它工质加热到一定温度和压力的换热设备。目前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余热锅炉多为中温中压蒸汽锅炉。 2.0.3 垃圾低位热值(低位热值) low heat value (LHV) 是指单位质量垃圾完全燃烧时,当燃烧产物回复到反应前垃圾所处温度、压力状态,并扣除其中水分汽化吸热后,放出的热量。 2.0.4 设计垃圾低位热值(设计低位热值)low heat value for design 在设计时,为确定焚烧炉的额定处理能力所采用的垃圾低位热值计算值。 2.0.5 最大连续蒸发量maximum continuous rating(MCR) 余热锅炉在额定蒸汽压力、额定蒸汽温度、额定给水温度和使用设计燃料条件下长期连续运行时所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 2.0.6 额定垃圾处理量rated waste treatment capacity 在额定工况下,焚烧炉的垃圾焚烧量。 2.0.7 焚烧炉上限垃圾低位热值 upper limit LHV of waste 能够使焚烧炉正常运行的最大垃圾低位热值。 2.0.8 焚烧炉下限垃圾低位热值 lower limit LHV of waste for incinerator 能够使焚烧炉正常运行的最小垃圾低位热值。 2.0.9 焚烧炉上限垃圾处理量 upper limit waste treatment capacity for incinerator 确保垃圾焚烧处理各项要求的前提下,焚烧炉能够达到的最大垃圾处理量。 2.0.10焚烧炉下限垃圾处理量 lower limit waste treatment capacity for incinerator 确保垃圾焚烧处理各项要求的前提下,焚烧炉能够正常运行的最小垃圾处理量。 2.0.11 炉膛 combustion chamber 垃圾焚烧炉中的燃烧空间。 2.0.12二次燃烧室 reburning chamber 使燃烧气体进一步燃烬而设置的燃烧空间。即垃圾焚烧炉内自二次空气供入点所在的断面至余热锅炉第一通道入口断面的空间。 2.0.13炉排热负荷 (grate heat release rate) 单位炉排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垃圾焚烧释热量。篇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设计规程-目录 生活垃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设计规程 C.“垃圾焚烧发电”部分设计技术 C1. 一般规定 C1.1 生活垃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宜配套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采用高温焚烧技术,对经过分选或分拣的生活垃圾中的可燃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达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目标,并回收利用热能资源。 本规程本部分适用于生活垃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配套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设计。 C1.2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应以“安全、可靠的焚烧生活垃圾”为主要目的,在消除、控制垃圾污染的同时,“高效率、低成本地回收热能发电”,保障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 C1.3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建设,必须遵守国家能源和环保、资源利用和清洁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应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设计,且设计文件应按规定的内容和深度完成批准审核。 C1.4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的设计和规划,应基于垃圾源和垃圾物性特性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依靠技术进步,采用先进成熟的工艺、设备和材料,焚烧垃圾,回收能源,保护环境,严格控制二次污染。 C1.5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宜与生活垃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统一规划,协调建设规模、工程用地、物料运输和运行管理等要求。 C1.6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规模,应基于与生活垃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处理能力的协调一直,根据可燃垃圾量和垃圾热值条件,结合其发展变化因素,综合分析合理选择确定。 垃圾焚烧设备的容量应与同步建设的发电设备能力配套,一座工厂内焚烧线总的数量不宜超过六条,发电机组容量等级不宜超过两种。 C1.7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设计,垃圾焚烧发电机组应适应垃圾量和垃圾物性变化,满足低负荷稳定运行和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所生产的电力应上网但不考虑参与调峰。 如果具备一定数量、稳定的供热或供冷需求,且供热或供冷距离与技术经济条件合理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应优先采用热电联产或热电冷联产方案。 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可综合利用,焚烧产生的飞灰属于危险废弃物,应经过稳定化处理后卫生填埋。 C1.8 根据生活垃圾处理需要和资金落实情况,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可按规划容量一次建成或分期建设。分期建设应总体规划,一次设计,分期施工或安装,并保障初期投入运行和检修的必要配套设施完整。 C1.9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的规划和布置,应满足垃圾焚烧发电工艺功能要求,便利人流、物流交通运输便利,与生活垃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其他相关工程功能分区关系协调,合理利用地形地质和气象条件,节约用地,兼顾发展。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的建构筑物布置,必须符合放火要求。主厂房(包括垃圾接收跨、焚烧炉/锅炉车间、汽机车间、烟气处理车间和集中控制室等),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丁类,最低耐火等级为二级;垃圾储存仓、配电室、变压器室、点火油罐(包括油泵房)和柴油发电机房等,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丙类,最低耐火等级为二级。 C1.10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设计,工程的可靠性应按照工厂年连续运行时间不低于8000小时要求。 C1.11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设计,除应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欢迎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 C2. 物料管理 C2.1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的物料管理,应包括垃圾、焚烧炉渣、焚烧飞灰及反应生成物、点火及助燃油料和药剂等物料的计量、接收与储存系统。 物料管理设计包括:物料质量平衡分析,系统拟定,设备选配,运行控制、检修维护和车间布置等。 C2.2 进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的垃圾,应进行物性分析。 生活垃圾物性分析包括:组分分析、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生活垃圾组分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分析项目: 有机物成分(%),无机物成分(%);自然堆密度(kg/m3),仓内压实对密度(kg/m3); 一般垃圾尺寸(mm),大件垃圾尺寸(mm)。 生活垃圾工业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分析项目: 水分(%),灰分(%),挥发分(%); 固定碳(%),低位发热值(kJ/kg); 灰熔点温度) (t1、t2、t3)。 生活垃圾元素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分析项目: C(%),H(%),O(%),N(%),S(%),Cl(%); Hg(mg/kg,Cd(mg/kg),Pb(mg/kg),F(mg/kg),Cr(mg/kg)。 影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的主要生活垃圾物性分析主要项目,包括低位发热值、水分和堆密度等指标,除提供分析测定值外,还应提供波动范围或变化限值;低位发热值应基于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结合垃圾组分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合理设定设计值和校核值。 C2.3 生活垃圾焚烧炉产生的焚烧炉渣和焚烧飞灰(包括烟气净化处理系统产生的反应生成物),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分析项目: 焚烧炉渣:热灼减率(%)或残碳率(%),自然堆密度(kg/m3),级配尺寸(mm); 飞灰及反应生成物:SiO2(%),Fe2O3(%),Al2O3(%),CaO(%),Cl(%),硫酸盐l(%),以及重金属含量(如Hg(mg/kg)、Cd(mg/kg)、Pb(mg/kg)、Cr(mg/kg)、Ne(mg/kg)、Zn(mg/kg)、Cu(mg/kg)等)。 C2.4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应设置计量站,计量站包括数字式汽车衡、交通指示装置、车辆识别装置、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通讯系统。 汽车衡的数量应不少于两台(与焚烧工程处理规模关联),额定称量能力应不小于规定垃圾运送车辆的最大满载重量的1.7倍,计量精度应20kg。汽车衡宜采用浅基坑结构型式,全钢结构台面与道路标高保持平坦,且须设置防护栏杆。 车辆识别装置应与汽车衡配套,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通讯系统应和垃圾储存仓的垃圾吊车控制系统一起,与全厂DCS系统接口协调,统一调度运行。 计量站应配套地面冲洗装置和冲洗水收集、排放装置。 C2.5 垃圾接收宜采用微负压封闭结构形式。 垃圾接收厅的面积。 垃圾接收厅的地面。垃圾接收厅的维护结构。 垃圾接收厅的大门。 垃圾接收厅的标高。 垃圾接收厅的车辆指挥。 与垃圾接收厅连接的道路或桥梁。 C2.6 垃圾储存仓应采用微负压封闭式结构形式。 垃圾储存仓的容积。(焚烧处理能力/运输作业制度/垃圾物性) 垃圾储存仓的微负压环境建立。(焚烧炉鼓风机抽吸) 垃圾储存仓的防腐防渗。(防腐蚀、防渗漏、防撞击,伸缩缝处理) 垃圾储存仓的排水。(坡度、位置及标高、开孔大小) 垃圾储存仓的消防。(探测、喷淋、控制、连锁保护) 垃圾储存仓的照明。(照度、防爆) C2.7 垃圾储存仓的仓门 垃圾储存仓的仓门数量。(转 载 于:wWW.xlTkWJ.Com 小 龙文 档 网:垃圾焚烧设计规范)焚烧处理能力/运输作业制度) 垃圾储存仓的仓门尺寸。(垃圾车尺寸&抽吸通风风速/微负压力) 垃圾储存仓的仓门结构。(液压驱动/电机驱动;强度/刚度,寿命,防腐);编号; 垃圾储存仓的仓门控制。(自动控制/连锁吊车/布料/车辆信号灯,就地操作,远动操作) 垃圾储存仓的仓门布置。水平/垂直;旋转/滑移/卷闸 C2.8 垃圾储存仓的吊车 功能。(布料、移料、混料、上料;定位、测高、计量;开关门/消防/应急) 能力。起重能力、抓斗容量、运行速度 数量。吊车数量、抓斗数量 控制与操作。全自动/半自动/手动;防撞击/防晃动/防冲击;通讯接口 维护。检修/备件 C2.9 大件垃圾破碎机 炉排炉宜配置大件垃圾破碎机,CFB焚烧炉应配置。 大件垃圾破碎机宜采用具有挤压和剪切功能的机型,全量垃圾破碎机宜采用具有剪切和撕扯功能的机型。能力。规格。 布置。(低位布置/垃圾接收大厅侧/配独立抓爪,高位布置/焚烧炉上料侧) C2.10 仓内生物预处理 宜采用仓内生物预处理; 时间/温度/湿度控制。 C3. 垃圾焚烧及热能回收 C3.1 热量平衡 C3.2上料系统 。料斗装置。料位测量,容积、耐磨耐腐蚀、隔热阻火、冷却等要求 。给料装置。液压推杆,污水收集 C3.3 焚烧炉 。焚烧能力与垃圾适应性 。控制参数。燃烧温度/高温烟气滞留时间;烟气量/烟风速度/炉膛尺寸关系 。结构型式。炉排炉。(炉排、炉膛、驱动、耐火、冷却、布风、测量) 。流化床。(流化、传热、返料、耐火、冷却、布风、测量) 。回转炉。(直径、转速、驱动、耐火、冷却、布风、测量) C3.4 烟风系统 。鼓风机(一次风机/二次风机/点火风机):数量、能力、裕量;驱动、控制 。空气预热器(蒸汽-空气/烟气-空气):数量、能力、裕量;参数/结构 。引风机:数量、能力、裕量;驱动、控制 。烟风系统附件:风门(阀)、补偿器、传动装置、泄放装置;烟风管道(速度/结构/材质) C3.5 点火及助燃系统 。点火燃料、点火燃烧器(高能自动点火) 。点火火焰监视与保护 。助燃燃烧器及其自动控制运行(基于垃圾热值偏低或低负荷稳燃或炉膛污控温度要求) C3.6 排渣系统 机械排渣/马丁出渣机/水冷却系统;出渣机数量/能力篇三:CJJ90-2002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CJJ902002 1 总 则 1.0.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有关生活垃圾处理法规,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目标,规范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和运行管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以焚烧方法处理生活垃圾的新建工程。 本规范不适用于有毒、有害废物和危险废物的焚烧处理工程。 1.0.3 生活垃圾焚烧工程规模的确定和技术路线的选择,应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和垃圾收集与处置以及焚烧技术的适用性等合理确定。 1.0.4 生活垃圾焚烧工程建设,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和设备,做到焚烧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维修方便、经济合理、管理科学、保护环境、安全卫生。垃圾焚烧热能应充分加以利用。 1.0.5 采用焚烧技术处理生活垃圾(以下简称“垃圾”)的工程建设,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生活垃圾municipal solid waste(MSW)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集市贸易与商业垃圾、公共场所垃圾、街道清扫垃圾及企事业单位垃圾等。 2.0.2 垃圾焚烧锅炉 waste incineration boiler 垃圾焚烧炉和利用垃圾焚烧释放的热能进行有效换热,并产生蒸汽或热水的热力设备的统称。 2.0.3 低位热值 low heat value (LHV) 单位质量垃圾完全燃烧时,当燃烧产物回复到反应前垃圾所处温度、压力状态,并扣除其中水分汽化吸热量后,放出的热量。 2.0.4 焚烧速率rate of burning 单位炉排面积、单位时间的垃圾焚烧量。又称炉排机械负荷。 2.0.5 炉排热负荷heat intensity per grate area 单位炉排面积、单位时间内焚烧垃圾的发热量。 2.0.6 连续焚烧方式continuous incineration 通过送料器连续运动,将垃圾投入垃圾焚烧炉内进行焚烧的作业方式。 2.0.7 焚烧线 incineration line 对垃圾进入垃圾焚烧装置,经过焚烧变成炉渣排出和垃圾热能的转换,以及产生烟气的净化等垃圾处理过程所需要的全部工程设施的总称。2.0.8 燃烧室 combustion chamber 垃圾焚烧锅炉内的垃圾燃烧空间。包括垃圾在炉床上干燥、燃烧、燃尽过程和燃烧过程中生成的可燃气体与可燃颗粒物燃烧过程所占据的全部空间。 2.0.9 飞灰稳定化flyash stabilization 使飞灰转化为非危险废物的处理过程。 2.0.10 飞灰固化 flyash solidification 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使飞灰稳定化的处理过程。 2.0.11 垃圾焚烧锅炉热效率 thermal efficiency of waste incineration boiler 垃圾焚烧锅炉输出的热量与输入的总热量之比。 2.0.12 炉渣热灼减率 loss of ignition 焚烧垃圾产生的炉渣在60025保持3h条件下,经灼热减少的质量占烘干后的原始炉渣质量的百分比。 2.0.13 烟气净化系统 flue gas cleaning system 对烟气进行净化处理所采用的各种处理设施组成的系统。 2.0.14 二噁英类 dioxins 多氯代二苯并一对一二噁英(PCDDs)、多氯代二苯并呋喃 (PCDFs)等化学物质的总称。 2.0.15 渗沥液 leach ate 垃圾储存过程中渗沥出的液体。 3 垃圾产生量与特性分析 3.1 垃圾产生量 3.1.1 垃圾产生量应按实际重量统计与核定。 3.1.2 垃圾产生量的计算及预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CJ/I 106)中的有关规定。 3.2 垃圾特性分析 3.2.1垃圾特性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物理性质:物理组成、容重、尺寸; 2 工业分析:固定碳、灰分、挥发分、水分、灰熔点、低位热值; 3 元素分析和有害物质含量。 3.2.2 垃圾物理成分应由下列项目构成: 1 有机物:厨余、纸类、竹木、橡(胶)塑(料)、纺织物; 2 无机物:玻璃、金属、砖瓦渣土; 3 其他。 3.2.3 垃圾采样应具有代表性,特性分析结果应具有合理性。 3.2.4 垃圾采样和特性分析,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CJ/T 3039)中的有关规定。3.2.5 垃圾元素分析与测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垃圾元素分析包括:碳(C)、氢(H)、氧(O)、氮(N)、硫(S)、氯(C1)。 2 垃圾元素测定的样品粒度应小于0.2mm。 3.2.6 垃圾元素分析可采用经典法或仪器法测定。采用经典法测定垃圾元素分析成份值时,可按煤的元素分析方法进行,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采用仪器法测定元素分析成分值时,应按各类仪器的使用要求确定样品量。 4 垃圾焚烧厂总体设计 4.1 垃圾焚烧厂规模 4.1.1 垃圾焚烧厂应包括:接收、储存与输送系统、焚烧系统、烟气净化系统、垃圾热能利用系统、残渣处理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电气系统,垃圾焚烧厂生产过程中输入与输出各类物质的计量装置,以及油品供应、压缩空气供应和化验、机修等其他辅助系统。 4.1.2 垃圾焚烧厂服务区的范围、垃圾焚烧的规模和生产管理、办公、生活服务设施,应根据垃圾总产生量、分布情况及发展规划确定。 4.1.3 采用连续焚烧方式的新建厂宜设置24台垃圾焚烧炉。 4.1.4 垃圾焚烧厂的规模宜按下列规定分类: 1 I类垃圾焚烧厂:全厂总焚烧能力1200t/d以上; 2 II类垃圾焚烧厂:全厂总焚烧能力大于6001200t/d (含1200t/d); 3 III类垃圾焚烧厂:全厂总焚烧能力大于150600t/d(含600t/d); 4 IV类垃圾焚烧厂:全厂总焚烧能力50150t/d(含150t/d)。 4.2 厂址选择 4.2.1 厂址选择应符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要求,并应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认定。 4.2.2 厂址选择应综合考虑生活垃圾焚烧厂的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等因素。 4.2.3 厂址应选择在生态资源、地面水系、机场、文化遗址、风景区等敏感目标少的区域。 4.2.4 厂址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厂址应满足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应选在发震断层、滑坡、泥石流、沼泽、流砂及采矿陷落区等地区。 2 厂址不应受洪水、潮水或内涝的威胁;必需建在该地区时,应有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 3 厂址与服务区之间应有良好的道路交通条件。 4 厂址选择时,应同时确定炉渣、飞灰处理与处置的场所。 5 厂址应有满足生产、生活的供水水源和污水排放条件。 6 厂址附近应有必须的电力供应。对于利用垃圾热能发电的垃圾焚烧厂,其电能应易于接人地区电力网。 7 对于利用垃圾焚烧热能的垃圾焚烧厂,生产蒸汽的蒸汽管网输送距离不宜大于4km;生产热水的热水管网输送距离不宜大于l0km。 4.3 全厂总图设计 4.3.1 垃圾焚烧厂的全厂总图设计,应根据厂址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结合生产、运输、环境保护、职业卫生与劳动安全、职生活,以及电力、通讯、热力、给水、排水、污水处理、防洪、排涝等设施,特别是垃圾热能利用的设施,经多方案综合比较后确定。 4.3.2 垃圾焚烧厂的人流和物流的出、人口设置,应符合城市交通的有关要求,人流、物流应分开,并应方便垃圾运输车的进出。 4.3.3 垃圾焚烧厂的附属生产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辅助设施,应根据社会化服务原则统筹考虑,避免重复建设。 4.4 总平面布置 4.4.1 垃圾焚烧厂应以垃圾焚烧厂房为主体进行布置,其他各项设施应按垃圾处理流程合理安排。 4.4.2 III类、IV类垃圾焚烧厂的办公、生活服务设施宜与垃圾焚烧厂房合并建设。 4.4.3 使用燃料油点火或助燃的垃圾焚烧厂,油库、油泵房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156)中的有关规定。 4.4.4 使用城镇燃气点火或助燃的垃圾焚烧厂,采用的燃气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中的有关规定。 4.4.5 地磅房应设在垃圾焚烧厂出人口处,并应有良好的通视条件,与厂界的距离应大于一辆最长车的长度且宜为直通式。 4.4.6 垃圾焚烧厂的洗车设施,宜位于厂出口附近处。 4.5 厂区道路 4.5.1 垃圾焚烧厂区道路的设置,应满足交通运输、消防、绿化及各种管线的敷设要求。 4.5.2 垃圾焚烧厂区主要道路的行车路面宽度不宜小于6m。垃圾焚烧厂房外应设消防道路,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3.5m。路面宜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道路的荷载等级应符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产权双创题目及答案
- 区块链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报告
- 轻工行业技术规范探讨
- 嵌入式系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粤菜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小学自主招生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上半征兵工作完成落后检讨表态发言
- 2025年山东省新闻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CN222992914U 一种rto多室蓄热氧化燃烧处理设备 (广东和炫环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CN120150828B 高压隔离控制系统 (苏州博众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 GB/T 15171-1994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 中药调剂技术-课件
- 水轮发电机讲义课件
- 姜黄素合成路线
-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试题及详解
- 安全教育:不私自离开幼儿园
- 泛光施工招标文件
- 刑法各论(第四版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ppt整套教学课件最全教学教程)
- 人工挖孔桩施工监测监控措施
- 第7章:方差分析课件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2021年版) 6-18-01-07 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