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 四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 法令出一 皇帝制 1 确立于秦始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绾 等皆曰 命为 制 令为 诏 天子自称曰 朕 制曰 可 材料二秦代以前 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 春秋战国时 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 至秦代 则是 天子独以印称玺 又独以玉 群臣莫敢用 据载 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 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 材料三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材料四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请回答 综合上述材料 结合教材 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特点及其本质 一 法令出一 皇帝制 1 确立于秦始皇 特点 皇权至上 独断 随意 君主专制 史记 秦始皇本纪 载 有一天 始皇帝外出 看见丞相车骑很多 认为不是好事 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 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 始皇大怒 说你们有人泄露我说的话 但没人敢承认 于是 始皇下诏 逮捕当时在场者 并全部杀掉 朱元璋 康熙 慈禧 东汉后期的皇帝 和帝10岁殇帝百日安帝13顺帝11岁冲帝8岁质帝8岁桓帝15岁灵帝12岁少帝17岁献帝9岁 晋惠帝司马衷 以痴呆著称 明熹宗朱由校 魏忠贤 权臣 外戚 宦官 专权 根源 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一 法令出一 皇帝制 1 确立于秦始皇 特点 皇权至上 独断 随意 君主专制 3 结束于辛亥革命 1912 二 君权与相权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的最基本 最重要的矛盾 重要历史时期相权的调整 宰相是中国封建社会辅佐君主总揽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才高齐天谋深如海 秦朝名相李斯 功冠群臣声施后世 西汉开国名相萧何 汉武帝刘彻 三省六部制与现代三权分立制度相比 有何不同 讨论 朱元璋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 胡惟庸 两汉时期 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竭见皇帝时 皇帝起立 赐丞相座 丞相病了 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但到宋朝 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 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 有一天 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 开始大臣们还坐着 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 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 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 座位已被撤掉 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明代自朱元璋起 明文规定 大朝议 须 众官皆跪 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 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提问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 说明了什么 说明相权的削弱 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成祖朱棣 设立内阁制 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始终不是中央正式行政机构 四鼓冬冬起着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雍正 军机处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秉承皇帝旨意 决策封闭性浓厚 袁世凯 相权调整的趋势 特点 分化事权 以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 一定程度提高行政效率 加强统治 明清以来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消极作用突出 是导致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 古代监察体制 重要的监察体制 秦 御史大夫汉 武帝时 刺史制度 州为监察区 司隶校尉以后有 御史台 都察史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 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 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作用 监察官员 规范执政 有积极作用 为皇权服务 局限性大 四 古代的选官制度 世官制 公门有公 卿门有卿 贱有常辱 贵有常荣 察举制 地方官员向中央推荐 由中央任用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 科举制 考试选官 创立和发展 隋 开创唐宋 发展 隋炀帝杨广 唐 太宗 增加考试科目 进士明经为主 缙绅虽位及人臣 不由进士者 终不为美 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 密雪分天路 群才坐粉廊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得意地说 天下英雄 入吾毂中矣 后有诗道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唐 太宗 增加考试科目 进士明经为主 武则天 首创武举 殿试 增加录取人数 玄宗 高官主持考试成定制 乡试 省试 殿试 殿试成定制 且皇帝直接掌握录取权 实行糊名法 誊录制 锁院制等 大大增加录取名额 宋 科举制 考试选官 创立和发展 隋 开创唐宋 发展 明清 八股取士 明清 八股取士 内容 局限于四书五经形式 只用八种文体 因袭古人思想 不得有创新 八股之害 等于焚书 而败坏人才 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 清末 1898年戊戌变法中废八股1905年废科举 开始推行近代教育体系 明清科举考试 院试 州府举行 通过为秀才 乡试 省城举行 通过为举人 有做官和参加下一级考试资格 会试和殿试 在北京举行 会试由礼部主持 于乡试的第二年二月考 通过为贡生 可参加皇帝主持的4月殿试 殿试只考策问 题目皇帝选定或亲自拟定 出榜分为三甲 泛称进士 一甲赐进士及第 只三名 状元 榜眼 探花 合称三鼎甲 二甲赐进士出身若干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若干 清代科举殿试场所 中国科举制度最后一科金榜 作用 a 明清以前 前期 积极作用明显 有利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有利提高官员素质和行政效率 有利加强中央集权 有利读书学习风气的浓厚 影响深远 欧洲文官制度 现今高考制度 最初东亚日本 韩国 越南均有效法中国举行科举 越南科举的废除还要在中国之后 十六至十七世纪 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 在他们的游记中把它介绍到欧洲 十八世纪时启蒙运动中 不少英国和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 英国在十九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叙用方法 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 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彷效的文官制度 英国文官制所取的考试原则与方式与中国科举十分相似 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 故此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 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孙中山充分肯定 中国的科举制度是 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 中国第五大发明 钱穆先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 一项好的制度若能长久永远好下去 便将使政治窒息 b 明清以来 后期 消极作用明显 思想文化专制 适应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 缺乏创新 压制思想人才 导致近代落后 学而优则仕 思想浓厚 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五 地方行政制度 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加强中央集权 1 秦 郡县制 郡 县 乡 里 亭 郡县制的沿用和发展 蒙古西征 元代 腹里 中书省直辖 包括河北 山东 山西 宣政院辖地 西藏 四川和青海的部分 三 清朝的边疆政策 秦汉时期 匈奴 越族 西南夷 尊重习俗 笼络上层 因地制宜管理 1 边疆政策 2 理藩院 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 3 在西南地区实行 改土归流 土 土司制度 少数民族首领世袭 明开始 清雍正年间大规模实行 云南丽江纳西族 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 宫室之丽 拟于王者 3 在西南地区实行 改土归流 土 土司制度 少数民族首领世袭 流 流官制度 中央委派 有任期 有利于巩固边疆 促进发展 促进民族融合 经济文化交流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五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历史作用在唐初诸帝时代 中国的温文有礼 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 同西方世界的腐败 混乱和分裂成为鲜明对照 韦尔斯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 就是说 土地最肥沃 耕作最精细 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亚当 斯密 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往往是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特别是15世纪以前更是如此 这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在3 13世纪 中国保持一个让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李约瑟结合材料 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1 2012 四川文综卷 12 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a 世袭制b 分封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 c 2 2012 安徽文综卷 13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 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 而不悉其行 至后败职 虽刑戮之 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 选官须注重才学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 选官应注重品行 d 3 2012 广东文综卷 13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 不与政事 的现象发映了a 君主专制的削弱b 宗法制的消亡c 中央集权的加强d 分封制的巩固 c 4 2012 上海单科卷 9 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 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 元史 奸臣传 记载了时人的批评 称其 无功于国 尽居贵显 宣政院的 贵显 在于a 向各省宣达政令b 负责中央官员选拔c 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d 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c 5 2011 广东文综 13 隋唐以前 官府设有谱局 考定父祖官爵 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 主要原因是a 宗法制的终结b 察举制的完善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 科举制的推行 d 6 2011 江苏单科 2 右图所示为 唐书 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 由此可见 唐代科举制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d 7 2011 江苏单科 4 据 南台备要 记载 江浙省 调兵剿捕之际 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 若是一一咨禀 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 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 不须咨禀 交他每 们 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 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 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 权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