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第7课《唱唱拍拍》教案.doc_第1页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第7课《唱唱拍拍》教案.doc_第2页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第7课《唱唱拍拍》教案.doc_第3页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第7课《唱唱拍拍》教案.doc_第4页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第7课《唱唱拍拍》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第7课唱唱拍拍教案教学内容1、根据歌曲打节拍。2、了解本歌的音乐特点。教学目标1、用听唱法学会以欢快、愉悦的情绪演唱歌曲夏,并尝试用乐器、动作表现歌曲,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歌词创编。3启发学生对大海、夏日生活展开想象,使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夏日的无限乐趣。教学重点用欢快、愉悦的情绪表现歌曲夏。教学难点准确地运用休止节奏和跳音唱法演唱歌曲。教学工具钢琴、音响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导言:同学们喜欢夏天吗?生答。二、学习歌曲(一)创设情境引情激趣首先,我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让他们充分想象后尽情地用语言描述大海的美,从而激发了他们想去海边玩儿的欲望。接着问:“什么季节去最合适?为什么?”学生会立即回答:夏天,因为可以游泳、划船、打水仗、光脚在沙滩上跑等,自然的引出了夏日生活的无限乐趣,为接下来的学习作了铺垫。“夏天能做这么多有趣的事,希腊小朋友们也特别喜欢夏天、喜欢大海,还邀请我们到他们那儿旅游呢!可希腊是个怎样的地方呢?”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并简单介绍希腊的历史文化和著名景观,(如:美丽的圣托里尼岛、令人神往的爱琴海、世界闻名的雅典卫城、希腊首都雅典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奥运圣火就是从这里燃起的。)使学生在希腊之旅的情境中了解了希腊,开阔了视野,不仅充分体现了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而且也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二)初步感知熟悉歌曲1、律动体验、感受歌曲节拍速度。2、了解2/4的节拍,进行曲的速度等。(三)律动参与学唱歌曲1、熟悉旋律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从歌曲情绪入手,用la以连音和跳音的不同说课唱法模唱旋律,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选择,学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跳音唱法,接着指导他们用小鸡啄米和拍皮球的感觉进行模唱,并引导观察、对比找到歌曲旋律的特点(即:1、3句完全重复,2、4句节奏相同),用水彩笔在代表四个乐句的方格内涂上合适的颜色。使音乐基本知识的学习自然流畅,有机的融合在情感教学中,学生易学、乐学。2、律动学唱学唱过程请学生说出自己想用什么方式学唱歌曲,学生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会说想拍着手唱,那好,我们就拍手唱,并请他到前边带领全班同学跟着范唱录音拍手练唱,随后踏步唱、拍肩唱等各种律动唱依次出现,学生们在不同的律动中听唱歌曲不仅兴趣高涨,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体现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的原则。(四)小组合作表现歌曲在学生能够准确地用声音表现歌曲的基础上,以自由组合成演唱组、乐器伴奏组、舞蹈组的方式分别练习并展示(五)结合实际创编歌词1、启发学生说出自己有哪些快乐的夏日生活。2、展示中国小朋友的歌曲夏,培养了创新意识和能力。三、总结欢乐的音乐课很快就结束了,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唱了这首夏,希望大家都能热爱音乐并能继承发展下去,下课。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第7课寓言两则(狐假虎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了解寓言的写作特点;学习寓言借用故事来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倚仗别人的威力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或欺负弱小的行为是可卑的或可耻的;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要抓住主要矛盾,避免因小失大。教学重难点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及寓意。教学准备头饰、布景、生字卡片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贴出虎、狐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板书:狐虎谁能说说你对这两种动物的有什么看法?板书:狡猾威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板书:假威齐读课题;质疑: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二、初读课文(一)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采取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二)标出自然段。(三)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四)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五)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六)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百兽根本就不怕狐狸,因为狐狸前面的是老虎,百兽是看到老虎才吓跑的。狐狸却骗老虎说是自己的威风吓跑了老虎。所以“假”是“借”的意思。)(七)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八)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三、理解感悟(一)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二)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三)小组交流、讨论、并研究怎样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四)小组汇报、品味语言、教师点拨、研究朗读。1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表演:什么样?狐狸这时心里想什么?“你敢吃我?”怎样读?课件出示:“你敢吃我?”“你敢吃我?”狐狸再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练习、评议。结合上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发展想象力,并通过表演及引发争论,感悟狐狸心理和语气。不仅重视语言的感悟,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2感悟第3自然段:“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是说话时什么语气?指明朗读、评议。(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狸说的话:指名读:思考:此时狐狸什么神态?(昂首挺胸、摇头摆尾)赛读,感悟狐狸的狡猾。4表演感悟狐狸的动作神态: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五)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六)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1自愿结合练习。2带上头饰进行表演。(七)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创设时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想象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二课时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一)历史故事引入。战国时期,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苏代以一则寓言故事打消了赵王这个念头。这则寓言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设计意图: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以历史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并激发学习兴趣。(二)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1出示鹬的图片。(1)板书:鹬。(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3)指名说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鹬的嘴巴又尖又长)(4)师简介鹬的生活习性。2出示蚌的图片。(1)指导观察,说说蚌有什么特点。(蚌有坚硬的外壳儿)(2)板书:蚌。设计意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鹬和蚌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鹬和蚌的外形基本特点,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有助于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揭示课题,猜想质疑。1揭示课题,齐读。2根据课题猜想,你了解到什么?(鹬和蚌相互争吵)3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它们是怎样争吵的?结果怎样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题目着手,质疑问难,引起阅读期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检查读书情况。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切实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导学生先概括段意,然后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鹬去啄蚌的肉,蚌把鹬的嘴巴牢牢地夹住了,后来互相争吵,谁也不让谁,结果被渔夫一齐捉住了。)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书,让他们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检查了学生的读书情况,又教给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三个维度中的“过程与方法”,省时高效。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一)品读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默读第二、三自然段,分别画出鹬和蚌说的话。1品读鹬说的话。(1)通过指名读、学生评议、老师的示范朗读,引导理解“威胁”这个词语的意思。(2)指导感情朗读,读出鹬当时说话的语气。2指名读蚌说的话。(1)指导抓住“毫不示弱、得意洋洋”来体会蚌当时说话的神态和语气。(2)出示词卡:毫不示弱A.指导读准生字:弱B.指导书写生字。C.通过查字典理解“弱”的意思。D.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理解“弱”字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准确地把握“毫不示弱”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这个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语文学习最基础的目标要求,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识字学词,能有效地培养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符合语文学习规律。3指导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感受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4师生分角色对话,再现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争吵的激烈场面,培养语感,领悟故事蕴涵的深刻道理。(二)品读第四自然段。1在师生共同表演时顺势理解“相持、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2辩论:你觉得鹬和蚌到底谁厉害呢?设计意图: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浮浅性、情感性等特点,在表演中观察辩论,既让学生理解了词语,又让他们有所思考。3齐读第四自然段。(三)揭示寓意。1小结:鹬和蚌就这样相持着,谁也不让谁,直到彼此都筋疲力尽,最后都被渔夫捉住了,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板书:渔翁得利)2齐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设计意图:通过初读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理解课文、分角色朗读体验鹬和蚌相争的激烈场面这几个环节,揭示寓意已经水道渠成。四、回归文本,总结升华(一)齐读课文。(二)思考:此时此刻,你就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心里会怎么想?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故事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明白了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的基础上,让他们迁移运用,站在历史人物立场上思考问题,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寓言的主题得到升华。(三)总结拓展:你们看,这就是寓言,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让人明白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