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检查 1 什么是理学 简述二程学说的主要内容 2 简述陆九渊 王阳明的心学主张3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4 思考 长期以来 对儒学的现代价值一直存有争议 在一次研究性学习讨论中 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 a组同学 儒家的本质是消极的 保守的 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中国社会要进步 必须像新文化运动那样 彻底打倒孔家店 b组同学 儒家思想可以与现代价值观结合 传统儒学有助于中国现代化的推进 结合所掌握知识 对以上看法作出评价 评价 a组同学的观点是偏颇的 只看到了儒家的消极方面和局限性 没有看到其现代价值 儒学的一些内容是有现代价值的 可以运用到现代社会中 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是出于政治方面的需要 其一概否定是不当的 b组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可以吸收儒学中积极 合理的成分 有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 我国目前倡导的新的 荣辱观 和以德治国就是体现 如何认识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进步性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 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强调力行 具有和谐意识 凸显人性的庄严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理学反映了有见识的知识分子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和文化问题上的哲学智慧 其智慧的思辨性成功的回应了佛道的挑战而使儒学走向了新生 使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它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社会发展和文明的走向 如顾炎武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的慷慨呼声 文天祥在异族强权 东林党人在腐朽政治势力面前 正气浩然 风骨铮铮 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局限性 宋明理学是唯心主义哲学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改变了秦汉以来儒学的进取精神 把民族精神引向萎靡和颓废 产生了消极影响 如清人戴震所抨击的 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 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 其谁怜之 理学家将 天理 和 人欲 对立起来 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 约束带有自我色彩 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 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 1 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尖锐 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但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3 阶级 江南一带的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 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4 思想 程朱理学依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西学东渐 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二 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李贽出生在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族 李贽12岁开始作文 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 小人 26岁中举人 30岁至45岁为官 先后任河南辉县教谕 南京国子监博士 北京国子监博士 北京礼部司务 南京刑部员外郎和郎中 最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 1588年 夏天又剃头以示和鄙俗断绝 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 异端 邪说 李贽宣称自己的著作是 离经叛道之作 表示 我可杀不可去 头可断 面身不可辱 1602年最终以 敢倡乱道 惑世诬民 的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贽 并焚毁他的著作 李贽入狱后 听说朝廷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 他感慨地说 我年七十有六 死以归为 于是愤而以剃刀自刎 一 李贽的离经叛道 千百余年 而独无是非者 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 虽使夫子复生于今 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 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 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仲尼虽圣 效之则颦 学之则为步 丑妇之贱态 焚书 何心隐论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反对效仿孔子 二 阅读以下材料 概括李贽的观点 李贽说 有好女子便立家 何必男儿 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 正获身 非失身 当大喜 何耻为 参见李贽 初谭集 藏书 夫天生一人 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 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答耿中丞书 否定孔子的权威 抨击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 反对封建礼教 除却穿衣吃饭 无伦物矣 世间种种 皆衣与饭类耳 故举衣与饭 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 非衣饭之外 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焚书 答邓石阳 阳为道学 行若猪狗 焚书 何心隐论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反对抑制人的自然欲求 认为穿衣吃饭便是人伦物理 3 观点 1 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 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3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和个性的发展 4 评价 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黄宗羲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 史学家 学问极博 对天文 算术 乐律 经史百家以及佛经 无不研究 年轻时积极参加反明朝宦官权贵的斗争和反清斗争 后隐居著述 二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材料二 其未得之 指君主未得天下 也 荼毒天下之肝脑 离散天下之子女 其既得之也 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奉为一人之淫乐 材料三 天下之治乱 不在一姓之兴亡 而在万民之忧乐 材料一 天子所是未必是 天子所非未必非 明夷待访录 3 观点 1 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2 提出 天下为主 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 限制君权 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4 评价 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顾炎武 江苏人 明末清初儒学思想家 诗人 青年时曾参加抗清武装斗争 他学识渊博 对经史百家 天文地理 国家典制 郡邑掌故等都有研究 其诗堪称清诗冠冕 他能文能武 却不走科举之路 明 清朝廷多次请他做官 他都坚拒 他为人刚正 重视做人的品德修养 且擅长理财 他在山西创办的票号钱庄经营成绩卓越 顾炎武 1613 1682 三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材料一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 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 爪牙亡而四国乱 神州荡覆 宗庙丘墟 日知录 材料二 易姓改号 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 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阅读材料 总结顾炎武的思想观点 材料三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而刑繁矣 众治之而刑措矣 何谓 经世致用 指的是一种治学思潮 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 以解决实际问题 又称经世致用之学 其特点是以史为鉴 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 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 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 并用于社会改革 3 观点 倡导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 4 评价 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1619 1692 王夫之 湖南人 曾起兵抗清 兵败后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 人称船山先生 他对经学 史学 天文 历算都深有研究 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 哲学家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一个总结 并且把它推向新的高峰 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王几十年坚持每天打伞穿木履 表示与清廷不共戴天 不踏清朝土地 四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3 观点 1 本原论 世界是物质的 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 认识论 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 一切事物都是可知的 3 辩证法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 4 评价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提倡 人民为主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 提倡 经世致用 批判继承儒学 构筑具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明夷待访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读通鉴论 激烈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 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所得私有 而应当是耕者有其田 工 商 皆民生之本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 继承 民本 思想 批判 君为臣纲 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 提倡实践 求真 反对天命论 天知论 建立唯物主义体系 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批判 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 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 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 批判理学空谈 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 论述物质第一 意识第二 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 通过运动绝对 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 继承 主张和谐发展 敢于探索 强调力行 三 影响 黄宗羲的思想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戊戌变法顾炎武的思想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思考一 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现实的理论思考 西汉儒家思想家董仲舒的儒学主张与明清四大儒学大师的儒学主张有何不同 并扼要分析主张不同的原因 从中又何认识 思考二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 经济 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 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 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 政治 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3 思想上 理学仍占统治地位 严重的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虽然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但性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 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 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存在缺陷 探究学习习 材料一 孔子说 上好礼 则民莫敢不敬 论语 雍也 记载孔子说 有道德的君子要学问渊博 用礼来约束自己 就不可能有反叛的事发生了 材料二 他 顾炎武 读过黄宗羲的 明夷待访录 之后 对其中的许多观点深表赞同 对读书也推崇备至 他认为 为人君之与天下 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而刑繁矣 众治之而刑措矣 反对 独治 主张 众治 他进而提出了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的命题 1 材料一中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 结合材料二 说明这一主张是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采纳 主张 用礼治国可维持长治久安 没有 因为许多皇帝往往滥用繁刑 最终导致灭亡 材料二 他 顾炎武 读过黄宗羲的 明夷待访录 之后 对其中的许多观点深表赞同 对读书也推崇备至 他认为 为人君之与天下 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而刑繁矣 众治之而刑措矣 反对 独治 主张 众治 他进而提出了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的命题 2 根据材料二 归纳顾炎武对君主专制的主要态度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分析导致这种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 态度 批判 君主专制制度 原因 工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明朝统治腐败导致灭亡 明夷待访录 的影响 材料三 为了配合维新变法运动 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