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docx_第1页
17-18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docx_第2页
17-18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docx_第3页
17-18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docx_第4页
17-18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1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A项,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是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故正确。B项,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释放神经递质,静息电位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故错误。C项,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内,由突触前膜释放,故正确。D项,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故正确。答案:B2下列生理活动不能在突触小体中发生的是()A丙酮酸氧化分解B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解析:突触小体内含有线粒体,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在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变化,不可能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兴奋在通过突触进行传递时,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时,发生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答案:B3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解析:反射活动的形成必须有完整的结构反射弧;同时也需要外部的刺激;而反射活动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答案:B4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丁区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解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图示中乙区外负内正,则乙区兴奋,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丁区外正内负,是K外流所致。答案:A5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解析: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不同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电流表的两接头处先后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乙都偏转2次;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可测到电位的变化。答案:C6下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图甲图乙图丙(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乙图是甲图中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h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g传到h的信号物质是_。兴奋不能由h传到g的原因是_。(3)图丙中若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称为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填字母)点可产生兴奋。解析:(1)甲图中f为感受器,乙图为突触结构,可作为甲图中d的放大图。(2)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传向突触后膜,而不能逆向传递。(3)兴奋在神经元上可双向传导,故刺激丙图中b点时,a、c、d、e处均可产生兴奋。答案:(1)感受器d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神经递质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神经中枢a、c、d、e 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解析:刺激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和感受器都能产生兴奋,兴奋经过反射弧传导到效应器,引起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所以A项正确。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一般不在同一部位,不属于同一器官,所以B项错误。神经中枢兴奋使神经冲动传导到效应器使效应器兴奋,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所以C项错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脑干和大脑,所以D项错误。答案:A2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握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种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者在脊髓,后者在大脑和脊髓D前者在大脑,后者在大脑和脊髓解析:前者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后者缩乎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属于条件反射。答案:C3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B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C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外流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基础解析:神经细胞兴奋时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答案:C4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A脑干和脊髓B小脑和脊髓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解析:“植物人”的呼吸和心跳正常且能完成基本(低级)的反射,呼吸、心跳中枢位于脑干,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控制人体的基本(低级)反射活动。答案:A5下图表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穿过2层磷脂分子B突触后膜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C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酶水解而迅速失活或被移走D神经元间传递信息的方式与精子和卵细胞间的识别方式相同解析: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作用,不需要跨膜运输;突触后膜是树突膜或者细胞体膜;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两个细胞直接接触识别,而两个神经元是通过递质间接进行联系,二者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迅速失活,否则突触后膜将持续兴奋或抑制。答案:C6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解析:因银环蛇毒的作用,使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无法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兴奋,造成肌肉松弛。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被有机磷农药抑制后,造成乙酰胆碱不能被清除,从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出现肌肉僵直症状。答案:A7下图为神经细胞的一部分膜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神经递质可被识别B静息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的等载体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若此图是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动作电位产生时,Na可通过结构由A侧进入B侧解析:由图知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静息时,K外流导致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A面为细胞膜外侧;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内流导致的,故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动作电位产生时,Na可通过结构由A侧进入B侧。答案:C8人们反对生化武器,因为它对人体的危害巨大。有一种生化毒气能强烈抑制人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不能分解成乙酸和胆碱。乙酰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迅速分解的主要作用是()A保护突触B使突触后膜选择透过性丧失C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有利于神经元迅速合成新的乙酰胆碱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解析: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起作用之后会迅速被分解掉或被移走。如果生化毒气能抑制人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会使乙酰胆碱持续地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答案:C9下面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B兴奋由c传递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D电流计不偏转,电流计偏转两次,方向相反解析:刺激c点,若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可以双向传导的;兴奋由c传递到e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在突触前膜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在突触后膜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刺激c点,兴奋可向b、d方向传导,向d方向传导时先到达电流计的左电极处,此时指针偏转一次,后到达电流计的右电极处,此时指针又向相反方向偏转一次,因此电流计偏转两次;b所在的神经元为突触后膜,兴奋不能从突触后膜向突触前膜传递,因此电流计不偏转。答案:C10.图1的神经纤维上有A、B、C三个点,现将一个灵敏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则电流变化情况为图2中的()图1图2解析:C点刺激传至B点时,该点膜外为负电位,A点未兴奋,仍为正电位,此时电流方向即由AB,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B点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电位,局部电流向A处传导,传至A处时膜外变为负电位,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答案:C11如下图中图甲所示为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乙所示为测得的膜电位变化。请回答:(1)图甲中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电位。装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电位。(2)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_性发生变化,钠离子大量流向膜_,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乙中的_段。解析:由图示可知,A装置测的是静息电位,B装置测的是动作电位。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急剧变化,Na的流入量增加,形成动作电位。答案:(1)a静息c动作(2)通透内b12(2016江苏卷)为了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及含量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任氏液成分及含量成分含量/gL1NaCl6.5KCl0.14CaCl20.12NaHCO30.2NaH2PO40.01葡萄糖2.0(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其Na/K比与体液中_的Na/K比接近。(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_。(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_。解析:(1)任氏液中NaHCO3和NaH2PO4可以和对应物质构成缓冲对,维持酸碱平衡;任氏液可以保持标本活性,成分应和组织液相似。(2)任氏液中葡萄糖浓度提高到15%,会使细胞发生渗透失水,从而使代谢强度下降。(3)该标本脑和脊髓损毁,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被破坏,则刺激感受器或传入神经不会有反应,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有反应,能发挥功能。(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同时突触小泡通过胞吐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5)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会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肌肉表现为持续收缩;肉毒杆菌毒素阻断乙酰胆碱不能释放或箭毒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均会使突触后膜不能兴奋,导致肌肉松弛。答案:(1)NaHCO3和NaH2PO4组织液(2)细胞失水(3)传出神经、效应器(4)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13(2015江苏卷)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