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练手热身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练手热身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练手热身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练手热身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练手热身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练手热身卷(含解析)一、单选题1.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该誓词主要表明了孙中山A. 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B. 任职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C. 让位于袁世凯的必然性D. 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妥协性【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体现了孙中山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故本题应选A项;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让位于袁世凯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性,故排除C、D两项。2. 谏议制度是监察制度的一部分,“谏”字的独特含义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威提出异议。唐代的门下省具有谏议和封驳职能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谏议制度能够从根本上限制皇权至上B. 唐代谏议制度对皇权不起作用C. 明清谏议机构消失是服务于皇权需要D. 明清监察制度对君臣形同虚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谏议制度是从属于皇权,不可能从根本上限制皇权,与材料中“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了”不符,故A项错误;与材料中“谏字的独特含义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威提出异议”不符,应该起一定作用,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与材料中“谏字的独特含义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威提出异议”“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相符,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对“臣”监察绝非形同虚设,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3.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B. 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D. 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内阁是为加强皇权而设立的,其职权的大小有皇帝决定,它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不能统领六部百司,因而不会威胁皇权。材料反映了内阁成员不会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而得罪其他文官,这就意味着内阁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4.汉朝实行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制度,这个制度就是A. 刺史制度B. 察举制度C. 三公九卿制度D. 设立中朝机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时期在地方设置了“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这一举措强化了中央集权,答案选A,B C D三项不属于监察制度。考点: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点评: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是为强化皇权而设立的,本质上是加强专制主义统治的手段,并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但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官员的腐败,对现今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有借鉴作用。5.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深情阐述“中国梦”。而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早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贵贱的社会差别。”以下四项哪些能反映第二种梦想天朝田亩制度 三民主义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是农民阶级的革命纲领,符合材料。中的民生主义之“平均地权”符合材料。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符合材料。从政治上讲,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农民是国家的主人,不是“处于社会底层”,不符合第二种梦想的内容,是近年才出现的事情。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近代以来农民地位的问题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是A. 推行分封制B. 废除行省制C. 废除郡县制D. 建立郡县制【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的“秦”、“为之郡邑”、“废侯卫”不难得出正确答案是D。考点:郡县制点评: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要加强中央集权。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秦朝实行的其他的重要的制度如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法律制度等都需要掌握。【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7.黑格尔说,欧洲人只要一提到希腊就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家乡之感。这是因为A. 古希腊文化遗产保存完好无损B. 古希腊文化在文艺复兴中得到重生C. 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D. 古希腊民主制度是西方代议制之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古代希腊的历史影响。古代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例如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的方式,为后世民主积累经验。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的评价 。8.下列关于第一国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1864年成立于伦敦B. 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C. 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D. 直接指挥巴黎公社的斗争【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第一国际本身并未直接指挥巴黎公社的斗争,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对第一国际成立时间和成立意义的描述均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9.1689年3月,英国议会下院通过拨款法案,授予国王每年120万镑的税款,并规定其中60万镑用于宫廷和非军事性开支,其余用作海陆军开支。1697年,议会又通过年金法案,规定自翌年起,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上述拨款法案的通过旨在A. 保障国王的军事权B. 限制国王的行政权C. 确保王室财政独立D. 依法监管王室财政【答案】D【解析】国王的税款必须由议会下院通过立法拨款,充分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制下依法监管王室财政的特点,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没有涉及,排除;材料表明是对国王财政权的限制,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10. 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B. 抗战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C.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D. 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诗句和选项,结合所学史实,抗战胜利后中国并没有走上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国民党政府坚持内战独裁方针,国共双方又进行了三年解放战争,新中国才艰难成立,A项表述错误,答案为A。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点评:此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的掌握和理解,包括抗战胜利后关于解放战争的史实,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史实。11.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观陏场帝文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大臣魏征解释道:“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唐初即制定崇儒的基本国策,以儒家的礼、义、廉、耻、仁、爱来教育百姓,此事反映了A. 个人修养影响君主政治作为B. 唐朝恢复儒家思想正统地位C. 大臣魏征左右基本国策制定D. 贞观之治取决于崇儒的思想【答案】A【解析】君主个人的修养,必然影响其政治作为,即便是一个普通人,个人的修养也必然影响其社会作为,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从汉武帝开始到新文化运动,一直没有被动摇过,所以无“恢复”一说,故B项错误;大臣左右国策制定与君主专制制度不符,故C项错误;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崇儒只是因素之一,而非决定因素,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唐初即制定崇儒的基本国策,以儒家的礼、义、廉、耻、仁、爱来教育百姓”是解题的关键。12.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A. 天津条约的签订B. 辛丑条约的签订C. 南京条约的签订D. 马关条约的签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故选B。考点: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点评: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反侵略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署,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材料二: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钱穆秦汉史材料三: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和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四: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2)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形成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3)对比材料三、四,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对待丞相态度的差别,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人在处理相权的方式上有何不同?(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秦以后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并简要评价。【答案】(1)设置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设置郡县制,设置一系列选官及考核制度,制定秦律(2)王国问题/地方诸侯国势力膨胀或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汉初推行郡国并行;汉武帝推行推恩令。(3)唐太宗认为丞相有助于皇帝更好统治国家(有效辅佐皇帝治理天下),明太祖认为丞相是导致国家政治动荡的原因。唐太宗通过分化相权来削弱丞相的权力,明太祖直接废除丞相这一官职。(4)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评价:积极方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消极方面从长远角度来讲,不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发展转变。【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确立秦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制定严酷的法律;为了防御匈奴,修建长城;修建由都城通往各地的驰道;开灵渠;大规模移民等。(2)根据材料信息“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威胁。再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推行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3)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认为设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唐太宗采取三省六部制,通过分化相权来削弱丞相的权力,明太祖直接废除丞相。(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上述材料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评价主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朝的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唐朝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名师点睛】复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点问题: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历史影响;归纳北宋初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比较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当时西方政治状况,分析不同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比较不同时期中央制度、地方制度的异同,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等内容。三、综合题14. 阅读有关“英国议会改革”的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英国议会改革”大事记1832年,英国第一次进行议会改革:取消一些“衰败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新兴工业城市获得较多议席同时,选民人数大大增加,工业资产阶级和富裕农民得到选权。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获得了选举权。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贵族地主势力进一步降低;1/ 2的成年男子获得了选举权。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许多农民获得选举权,男子普选权基本实现。1885 年通过法案,重新划定选区,基本实现平等代表制1911年,议会又进行了两项改革一是将议会期限由七年缩短为五年;二是下院议员实行薪金制。通过上述一系列改革,下院已具有一定程度的民主性。但是上院仍是保守力量的堡垒,成为英国政治进步的主要障碍。1911年,阿斯奎斯法案获得通过,上院否决权被极大削弱。1918年,第四次议会改革,30岁以上已婚的有自己独立财产的女性获得选举权;1928 年,第五次议会改革,21岁以上不分种族、性别、社会地位、职业,所有成年公民普选权实现。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体现的发展趋势。【答案】(1)内容:降低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调整选区划分和议席分配;限制并削弱上议院的权力。特点:适时而变,和平渐进。(2)成果:逐渐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基本实现了平等代表制原则。趋势: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深入,代议制不断完善【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能力,由材料中“取消一些“衰败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男子普选权基本实现”“30岁以上已婚的有自己独立财产的女性获得选举权”“21岁以上不分种族、性别、社会地位、职业,所有成年公民普选权实现”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能力,第一小问成果,依据材料中“选民人数大大增加,工业资产阶级和富裕农民得到选权。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获得了选举权。”的信息进行归案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一是将议会期限由七年缩短为五年;二是下院议员实行薪金制。”并结合英国代议制特点进行回答。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英国议会改革影响四、问答题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史称“南北榜事件”。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南方人。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摘编自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则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1:科考结果体现了鲜明的君主专制特征。因为:科考的主考官刘三吾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选定的,充分体现了皇帝的意志。落榜考生怀疑考试的公正性时,朱元璋下诏调查,调查组的人员也是朱元璋亲自选定的。朱元璋突然下诏,罗织罪名,严厉惩处主考官和调查组的官员,一些饱学之士成为替罪羊。朱元璋亲自选定的中榜考生,完全推翻了原来的结论,全部选择北方人。朱元璋非常清楚科考的选拔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