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一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一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一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一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一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的表达技巧本来是和诗歌语言密切相关的问题 比如说修辞 它就是美化语言的技巧 考试说明 把它和语言并列 是为了从另一个侧面突出塑造诗歌形象的手段的多种形式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 有单独考查的 也有结合形象和思想感情来考查的 因此 它应该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从高考命题情况看 一切用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 高考中对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的考查 一般要求指出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 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考向一鉴赏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 一是辨认修辞格 二是说明表达效果 此类试题所涉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 比拟 夸张 借代 双关 顶真 设问 反问等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 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 而不能只就共性泛泛而谈 例1 2011年高考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回答问题 晓至湖 上 清 厉鹗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 苇动有声 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 选自 清诗选 注 湖 杭州西湖 折 弯曲 景 影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 折苇动有声 遥山淡无影 进行赏析 3分 答 答题点拨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该题结合赏析炼句进行考查 设题相当开放 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都可以 只要能有根有据 言之成理即可 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答题 解答时首先熟读全诗 然后重点分析 折苇动有声 遥山淡无影 这两句诗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这两句是写景名句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以有声与无影对比 采用了对偶的手法 以折苇对遥山 以动有声对淡无影 通过各种意象的选择和组合构建了开阔 淡雅 幽静 清新的意境 解答此题 可遵循以下思维轨迹 阅卷手记 规范答案 对比 以 有声 与 无影 对比 近写声觉 远写视觉 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 对偶 以 折苇 对 遥山 近景与远景相结合 以 动有声 对 淡无影 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节奏优美 或形象丰富 或层次分明 意境深阔 淡雅 或幽静 清新 其他看法 言之成理亦可 1 解题思路 1 了解重要修辞手法的概念及表达效果 2 贴近诗句分析修辞格的形成过程及表达效果 如上面的例题就涉及了这一点 在分析时注意三部曲 点明概念 分析形成 说明效果 3 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 因此不要忘了最后要在关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2 答题步骤 1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结合诗句解释这种修辞格在诗中是怎样运用的 3 指出运用此种修辞的艺术效果 考向二鉴赏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有些和抒情手法相融合 如用典 衬托 对比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等 另外抑扬结合 象征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 1 抑扬结合 抑 就是贬抑 对事物进行否定 贬低 扬 就是褒扬 对事物进行肯定 赞赏 抑扬运用时 只强调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起衬托作用 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欲扬先抑 一种是欲抑先扬 2 象征 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 寄寓作者某种深邃的思想 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通过作者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 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 从而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含意 例如 喜鹊象征吉祥 乌鸦象征萧索 鸳鸯象征爱情等 3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 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 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4 渲染 对环境 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 以突出形象 增强艺术效果 5 烘托 烘云托月 借助描绘别的事物突出主要对象 烘托又叫衬托 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表达不同的情感 6 用典抒情 剪接典型故事 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 来讽喻时政 7 借古喻今 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 规劝当朝 借古 是手段 喻今 是目的 8 比兴 比 就是打比方 兴 就是联想 融景生情 因物起兴 例2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后面的题目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 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 归鸿无信 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 此情深处 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 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答 答题点拨 此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题联系词作的题目和 千里念行客 等词句即可归纳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回答第二问时可结合抒情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和情感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鉴赏知识 再结合该诗具体分析 便可得出答案 阅卷手记 规范答案 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 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 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 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1 解题思路 1 要了解主要表现手法的概念及表达效果 课后要认真阅读 相关资料链接 的内容 2 贴近诗句分析表现手法的形成过程及表达效果 如上面的几个例题都需要按照此点作答 3 联系背景材料作答 表现手法往往与作者情感联系在一起 因此 对于有些诗歌要通过背景材料才能读懂诗的主旨 4 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 因此不要忘了最后要在关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2 答题步骤 1 明确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 诗 词 曲 中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 托物言志要阐明 物 志 所指的内容 象征要指明象征意义 3 阐明这种表现手法的效果 考向三鉴赏诗歌运用的表达方式鉴赏诗歌的 表达方式 就是针对 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进行鉴赏 要特别关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 它包括 白描 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等 记叙 是叙述人物经历 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 描写 是生动 具体 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 议论 是对景物 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度和评价 抒情 是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 好恶 喜怒 哀乐等主观感情 其中抒情与描写是考查的重点 1 描写手法诗歌中主要考查侧面描写中的动静结合 渲染 烘托 白描 虚实相生等 1 动静结合 对景物进行动景和静景的描写 有以静衬动 以动写静等手法 2 白描 绘画中的一种创作手法 用最简洁的笔墨 不加烘托和细致的修饰 直接描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3 虚实相生 实写就是正面描写 写现实中的真实景物 虚写就是侧面描写 写想象中的景象 写所感 2 抒情方式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等 1 直接抒情 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情感 2 借景抒情 通过景物描写来寄寓 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正常情况下 景 和 情 产生的美感是一致的 美景抒乐情 恶景抒哀情 但诗歌鉴赏中还经常运用 以乐景写哀情 的手法 其目的是让 哀情 更悲 3 情景交融 把作者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景中有情 情中带景 情景融为一体 4 托物言志 借助自然界中的某一物象所具有的特征 来表现作者的某种志向或情感 诗中的物象带有人物化的色彩 例3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 泾水萦纡 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 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周朴 878 字太朴 吴兴 今属浙江 人 消魂 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 渭水支流 在今陕西省中部 古属秦国 萦纡 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6分 答 答题点拨 解答诗歌 情景关系 类题目 首先应当明确常见的几种相关情景手法 如 触景生情 借景生情 情景交融 融情于景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还有 以乐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 等 其次一般要结合诗歌具体分析是如何使用这种方法 景为何景 情为何情 景情的联系 解答此题 首先要读懂这首诗 此诗是一首怀古诗 这首诗的标题点明了时间 春日 地点 古秦国 内容 怀古 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 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 不见春草 只见古碑 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 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 眼前一片荒凉 于是 不堪回首 之情油然而生 然后在此基础上 进行概括整合 便可得出答案 阅卷手记 规范答案 此诗运用了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 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 落寞的思想情绪 1 解题思路 1 重点掌握记叙 描写 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方法与技巧 从总体上对表达方式有所了解 2 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 根据题干要求 利用上述知识 分析都是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3 要联系整首诗的感情作答 如 例3 是分析型题目 在最后要有一句表达作者情感的点睛句 2 答题步骤解答鉴赏表达手法类题目可采用下面的步骤 步骤一 指出诗歌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手法的基本特点 步骤二 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试是如何运用的 步骤三 简析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 表情达意的作用 表达技巧诸概念辨析在阅读中 许多同学分不清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 表现手法 这三个概念 经常张冠李戴 将其混为一谈 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 却有较明显的区别 一 关于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 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和说明 诗歌中没有 说明 这一种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 发展 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 以高中课本中 琵琶行并序 和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为代表 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 如杜甫的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 事件 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中对刘兰芝的描写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 是非 价值 特点 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 秦观的 鹊桥仙 中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柳永的 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 好恶 喜怒 哀乐等主观感情 二 关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1 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 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对偶 设问 反问 顶真 起兴等 2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 或表达技巧 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 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 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赋 比 兴 烘托 象征 用典 白描 蒙太奇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寓庄于谐 联想和想象 等等 例如 简析陶渊明的 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句的表现手法 答案 该句子运用白描手法 寥寥几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田园生活图景 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 联系与区别 1 联系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2 区别 侧重点不同 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 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 着眼点不同 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