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考纲参照+基础过关+误区探究+核心提炼)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ppt_第1页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考纲参照+基础过关+误区探究+核心提炼)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ppt_第2页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考纲参照+基础过关+误区探究+核心提炼)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ppt_第3页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考纲参照+基础过关+误区探究+核心提炼)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ppt_第4页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考纲参照+基础过关+误区探究+核心提炼)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1 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 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 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1 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 并能为人的 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2 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形成和发展的 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它们都是统一的 的组成部分 3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 即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和 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二 物质的运动及其规律 1 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 现象的 和 2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的运动 是运动的承担者 3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 静止的含义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 其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 2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 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 所谓规律 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稳定的联系 5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 规律是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 2 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3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 必须遵循 而不能违背 答案 意识 意识 客观实在性 规律 物质世界 物质世界 物质体系 生产方式 物质性 变化过程运动物质物质根本性质运动相 对静止本质的必然的客观的被消灭规律规律规律 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点评 观点错误 联系 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 客观实在性 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 就没有了物质 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 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区别 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客观实在性这一 共性外 还有其自身个性 二者是共性和个性 一般和个别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而不是多数和少数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我们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 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 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 否则就看不到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典例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 五行指 金 水 木 火 土 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 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 大自然产生变化 这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 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今天看来 哲学上讲的物质与 五行 之间的关系是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物质是对 五行 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 五行 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a b c d 解析 五行 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物质与 五行 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正确 当选 物质是对所有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 错误 物质与 五行 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错误 答案 a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点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而不是客观存在性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区别有 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 知道 不知道 承认不承认 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是对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客观实在相对于意识来讲 是第一性的东西 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即客观物质世界 不包括精神 意识现象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区别于意识的唯一特性 客观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或现象 它相对于主观臆造的东西而言 具有真实性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 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 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客观存在的外延不仅包括物质现象 而且包括意识现象 不仅指向客观世界 而且指向主观世界 客观存在性不是物质区别于意识的特点 对于我们的思想 我们只能说是客观存在 而不能说是客观实在 不会产生意识 这里的 客观存在 就是客观实在 不仅包括物质现象 而且包括意识现象 就是客观事物 就是物质 a b c d 解析 客观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或现象 就是客观事物 不仅指向客观世界 而且指向主观世界 不仅包括物质现象 而且包括意识现象 正确 错误 故选b 答案 b 典例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离开了客观存在 人脑 静止就是绝对不动 承认静止就是静止的观点 点评 静止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 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性质基本不变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不是绝对不动 静止是指绝对静止 否认事物是运动的 属于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典例 刻舟求剑 是 吕氏春秋 察今 中的一则寓言 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 不慎把剑掉入江中 他在舟上刻下记号 说 这是我把剑掉下去的地方 当舟停驶时 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 遍寻不获 刻舟求剑中的楚人错在 a 不承认静止b 不坚持静止的观点 c 承认静止d 认为静止就是绝对不动 解析 刻舟求剑的楚人错在没有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而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d当选 答案 d 规律是客观的 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点评 规律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能够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为人类造福 人可以发现 认识和利用规律 但不能发明 创造 改造 改变 消灭规律 典例 地震预测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 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 有关方法所观测到的各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 都呈现出极大的复杂性 科研人员所做出的预报 特别是短临预报 主要是经验性的 这说明 地震的发生无章可循 人在地震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类对地震前兆现象有所了解 但没有达到规律性的认识 地震规律的存在和作用都是客观的 a b c d 解析 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规律 利用规律 观点错误 科研人员所做出的预报 特别是短临预报 主要是经验性的 说明由于实践水平与客观条件的限制 人类对地震还没有达到规律性的认识 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说明 地震规律的存在和作用都是客观的 入选 答案 d 1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通过它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唯心主义 一切旧唯物主义是泾渭分明的 全面准确把握物质概念就要认识到 物质是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物质是不可捉摸的东西 是抽象的 物质是可知的 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了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 即可知性 a b c d 物质概念的内涵 答案 c 解析 物质具有可知性 能被人们感觉 思维 认识 它不是不可捉摸的东西 错误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所概括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 是客观实在性 而不是可知性 错误 正确地揭示了 2 湿地是 地球之肾 但近年来武汉湿地面积急剧缩小 现存湿地处境堪忧 2013年10月28日 武汉市再次发布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 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 意见透露 将严禁建设项目进入其核心区 并在5年内制定核心区经营活动退出和原有居民外迁方案 之所以要保护湿地 是因为 湿地的存在 发展及其作用是客观的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改造着自然界的客观性 人与自然始终是和谐统一的 a b c d 谐统一的 观点错误 正确地说明了保护湿地的原因 答案 a 解析 人不能改造自然界的客观性 人与自然也不是始终是和 3 生命在于运动 珍惜生命 自然离不开运动 运动本身为人们指明了预防疾病 消除疲劳 获取健康长寿的重要途径 下列与 生命在于运动 所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a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b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c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d 量力而行 尽力而为 解析 四个选项中 只有c与 生命在于运动 所体现的哲理是一致的 即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答案 c 4 2013年10月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刘永胜 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费 章君等学者联合组成的科研团队 成功破解了中华猕猴桃基因组序列 构建出完整的中华猕猴桃 毛花猕猴桃子代遗传图谱 为猕猴桃品质改良和遗传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说明 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物质具有可知性 生命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可以改良和利用规律 a b c d 解析 所述不符合题意 科学家成功破解中华猕猴桃基因组序列 并构建出其遗传图谱 为猕猴桃品质改良和遗传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 说明 正确 规律是客观的 人不能改造规律 也谈不上改良规律 错误 答案 b 1 哲学的物质概念 1 自然界的物质性 5年1考 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5年0考 2 哲学的运动概念 1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5年1考 2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5年4考 3 物质运动的规律 1 规律的概念 5年2考 2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5年3考 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1 自然界的物质性 本考点在近年高考中偶尔涉及 但在复习中还应注意自然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 又要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 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09年海南卷 20 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 他发表于1859年的 物种起源 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 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 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 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 例如 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 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 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 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 b c d 解析 物种起源 否认了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错误观点 符合达尔文 物种起源 的观点 错误 自然选择说应该是生物进化的外部原因 不是 物种起源 的观点 答案 a 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近年高考很少涉及本考点 要注意理解社会的产生 存在 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二 哲学的运动概念 1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近年高考偶尔涉及此考点 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一方面考查物质离不开运动 在运动中存在 另一方面考查运动离不开物质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点 2011年浙江卷 27 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 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 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 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 这表明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 b c d 解析 互相抵消 保持稳定 只涉及事物动中有静 未涉及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所以没有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与题意无关 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动态稳定 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也说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离不开运动 符合题意 答案 b 2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近年高考此考点考题较多 往往联系有关的生活实例 诗词名句进行考查 考生在复习时要深刻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 2012年江苏卷 27 英国诗人雪莱在 无常 中吟唱道 今天 花儿喜爱欢悦 明天 就会凋谢 我们希望长驻一切 诱惑你 然后飞逸 什么是人间的欢乐 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 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b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 万物都在运动 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 静者静动 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 动不舍静 解析 无常 只承认世间万物运动的绝对性 而诗的标题表明这种绝对的运动是我们无法把握 不能捕捉的 这明显只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 否认了相对静止 和此诗哲理相近的是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同样是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 a c是唯心主义观点 不符合题意 d说明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与诗中的哲理不同 答案 b 面 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 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 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 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解析 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不停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 反映了事物的静止不是绝对的 静中有动 a符合题意 2 2011年江苏卷 26 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 答案 a 3 2010年天津卷 10 亚洲有一种毛竹 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 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 第6年雨水到来时 它钻出地面 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长到30米高 这种现象反映了 a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 b 只要发生量变 就有质的飞跃 c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 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解析 最初5年在地面看不见毛竹生长 但在地下生长 它钻出 地面后快速增长 这反映的是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 b说法绝对化 c d与题意不符 答案 a 4 2010年江苏卷 27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 运动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 b 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解析 变化不等于发展 b表述不准确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c错误 d与题意无关 答案 a 1 规律的概念 近年高考中此考点试题涉及较少 主要考查规律是事物运动中所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考生在复习时要着重把握规律这三个特点 1 2010年浙江卷 31 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了事情 也可以预测未来 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 未来尽管多变 但并非杂乱无章 过去发生过的事 未来必定也会发生 未来会发生的事 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 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 变化一定不会太大 a b c d 三 物质运动的规律 解析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但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故 入选 事物处于联系之中 故 入选 说法绝对化 答案 c 2 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 39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 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涌现出 百老汇 好莱坞 等知名文化品牌 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 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 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 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 有人据此认为 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 当前 世界经济不景气 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 市 发展战略 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也许是不可多得的 良机 运用哲学知识 对材料中 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 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规律含义的理解 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 有一定的事实依据 推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把某些具体的经验说成是规律是不严谨的 答案 经济不景气时 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 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 但不同于规律 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的规律 是不严 谨的 2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这是一个高考常考考点 高考命题时往往会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加以考查 主要考方法论 1 2013年北京卷 27 当前 有些家长 超前 超负荷 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 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结果事与愿违 在孩子培养问题上 这些家长 a 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 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 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 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家长使孩子超负荷 导致没学到东西 说明家长没有遵循孩子成才的客观规律 b符合题意 矛盾 是普遍存在的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观点错误 c d与题意无关 答案 b 2 2012年江苏卷 28 下图漫画 破旧立新 启发人们办事情要 a 分工协作b 勇于创新 c 尊重规律d 依靠群众 解析 本题漫画讽刺了现实中一些拆东墙补西墙 不尊重规律 从主观愿望出发 从局部利益出发 而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的现象 所以选c 答案 c 3 2011年江苏卷 24 荀子说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 a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 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解析 题干意思是说 天不因为人们厌恶冬天就不要冬天 地也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路途遥远而失去广阔 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有其客观规律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符合题意 a b正确 但与题意不符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生理机能 c错误 答案 d 根据考情和考向来看 备考本课考点除了紧扣教材掌握基本知识外 还要把握以下重点知识 特别注意领会其中包含的技巧方法 应用举例 既是有神论者 又是物理学家的霍金 在他一本新书 大设计 出版时称 他不再相信上帝创造宇宙的说法 新的科学理论显示 解释生命起源的 自然发生论 完全可以接受 宇宙起源的大爆炸既不是偶然事件 也不是上帝创造 只是物理法则的必然结果 这表明 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天然盟友 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客观过程 规律是永恒存在的 神创论和大爆炸论都是人类对世界产生的推测 a b c d 的 不是由神创造的 所以 正确 错误 规律不是永恒的 其发生作用具有条件性 错误 神创论从根本上是错误的 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自然界是客观的 其产生和变化发展是有规律 1 运动的原因也在于物质自身 在于物质内部存在的矛盾 运动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 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于物质的 2 物质除了运动这一根本属性外 还有可知性 永恒性 无限性等许多属性 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中 运动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是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角度来说的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 换言说是 客观实在 怎么样的问题 4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载体 主体 社会运动的主体是生产方 式 思维或精神运动的主体是人脑 应用举例 坛经 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 一僧曰幡动 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一观点是 a 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否认相对静止的不可知论观点 d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思想观念的运动 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故选b a c d观点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解析 慧能的这一观点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认为运动是人 1 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2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要求路线 方针 政策 制度等既要相对稳定 不能朝令夕改 让人无所适从 又要因时而化 与时俱进 修改完善 使之符合变化发展的实际 应用举例 下列选项中与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所体现的观点一致的是 a 白马非马 b 日方中方睨 物方生方死 c 飞矢不动 d 坐地日行八为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解析 日方中方睨 物方生方死 与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所体现的观点都是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故选b a割裂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是否认运动的绝对静止论 d体现了物质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皆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1 规律是客观的 指的是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 志为转移的 它有两层意思 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二是指规律是否发挥作用 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 规律具有客观性 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 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在起作用的规律 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 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而不能由人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 事情不能同规律背道而驰 否则 就一定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规律的不可违抗性有力地证明了规律是客观的 4 规律是客观的 在客观规律面前 人们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人类 1 规则 规定 守则 定律 定理 公式 法律都是主观的 都不是规律 2 规律的作用有积极 消极之分 但规律无好坏之别 3 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的不可违抗性 人们想问题 办 3 思维规律也具有客观性 其形式是主观的 内容是客观的 应用举例 下列选项属于规律的是 a 行车靠右行 红灯停 绿灯行 b 喜鹊叫喜 乌鸦叫丧 c 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d 太阳东升西落 解析 a是人制定的交通规则 b是主观臆造的联系 d是外在的现象的联系 故a b d都不是规律 c属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符合题意 答案 c 时间 45分钟总分 100分 一 选择题 每小题5分 共60分 1 2013年7月8日 持续大到暴雨导致云南省盈江县突发洪灾 截至9日20时 已造成7278户28634人 43518 73亩农作物受灾 房屋受损及倒塌5282间 经济损失达5100万元 暴雨灾害的发生及造成的严重后 果说明 人类能够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自然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 a b c d 解析 暴雨灾害的发生是自然界按其自身规律运动的结果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正确切题 暴雨灾害造成严重后果 说明自然界影响人类社会 正确切题 材料未体现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 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2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 郝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 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不可再分物质微粒 原子和虚空 由此可见 这三位哲学家 都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都坚持了唯物主义世界观 都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都否认了社会的物质性 a b c d 解析 三位哲学家都把物质等同于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这些观点不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故选 错误 观点材料无法说明 答案 c 3 无论是天地自然 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 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这里的物质指的是 a 客观实在b 客观存在c 客观精神d 可见实物 解析 哲学上讲的物质 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故选a 答案 a 4 在农村 平均主义大锅饭曾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后来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这一状况得以破解 今天 为了土地的集约经营 适度的规模经营 进一步提高土地的效益 形成了土地流转制度 每一次的变革 生产力都是最大的推动者 这表明 a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统一的 b 生产关系反映一种经济利益关系 c 生产力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由生产关系确定 d 生产关系是主观的 人们可以任意选择和发展生产关系 a正确 c排除 b不符合题意 生产关系是客观的 并不是由人们任意选择的 所以c错误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映生产力 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真空 磁场 社会经济制度 作息时间表 阶级 物理学 a b c d 解析 是主观的 都属于物质范畴 答案 b 6 我们说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是因为在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 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中 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没真正起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 并使猿脑变成了人脑 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劳动使人与人加强了联系 形成了社会关系 生产劳动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a b c d 解析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 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是一个重要原因 错误 不符合题意 正确地说明了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的原因 答案 c 7 脑子也是 用进废退 的 下棋打牌 读书看报 笔耕著述 思考问题 意在健脑 勤于用脑 与 勤于锻炼 同样重要 脑子 用进废退 蕴含的哲理是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物质离不开运动 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运动离不开物质 物质是运动承担者 a b c d 解析 脑子 用进废退 说明了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符合题意 与题意不符 答案 a 8 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下列观点中能正确反映二者关系的有 动就是动 静就是静 除此以外都是鬼话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旋岚偃岳而常静 江河竞注而不流 静即含动 动不舍静 a b c d 解析 认为事物要么绝对运动 要么绝对静止 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 都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是错误的 都承认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正确 答案 c 9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荀子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自然界的存在发展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a b c d 解析 荀子这句话意指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它不因为尧是圣王而存在 也不因为桀是暴君而消亡 这说明了观点 故选d 观点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10 首届中国科技政策论坛会议指出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三十年有 三个不变 即 改革针对的基本问题没有变 对创新主体制度变革和能力建设的探索没有变 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变 但不变的同时 我们所处的时代变了 问题的内涵变了 改革的措施也在不断深化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三十年的变与不变体现了 a 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b 规律是不变的 现象是多变的 c 事物是绝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统一 d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解析 三十年来 时代变了 问题的内涵变了 改革措施不断深化 这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 科技体制改革的 三个不变 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a入选 规律是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有相对稳定性 但规律不是不变的 b错误 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c说法错误 d谈的是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11 2013年11月3日 天文奇观 全环食 现身天宇 本次全环食的食带主要穿越中非地区多个国家 日食的形成是由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 遮挡太阳光所致 全环食 上一次发生在2005年4月8日 下一次将发生在2023年4月20日 这说明 运动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 人能在科学预测基础上制定日食的形成规律 事物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a b c d 解析 太阳 地球 月球都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全环食也是在运动中 人们能准确预测日食 说明规律是可知的 故 正确 说法错误 运动是无条件的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答案 c 12 2013年10月25日 美国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合作 为一种细菌重新编写了完整的基因组编码 并提高了其抗病毒能力 这个 研究标志着人们首次能改变一个生物整个基因组的全部基因编码 这项研究也为重新编程其他生物的基因组带来了光明前景 并对生物技术行业带来巨大影响 可能开辟出全新的研究与应用之路 这表明 a 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改变遗传规律开辟了广阔前景 b 重新编程生物的基因组能为生物运动制定新规律 c 人类能利用科技手段改造有害规律 利用有益规律 d 人类能利用科技手段认识和利用规律 为人类造福 解析 规律是客观的 人们不能创造 消灭和改造 规律也不存 在有害 有益之分 a b c本身错误 答案 d 13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 并运用世界物质性的相关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7月20日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在贵阳开幕 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发来贺信 他强调 保护生态环境 应对气候变化 维护能源资源安全 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理念 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 低碳发展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形成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产业结构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 地绿 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 非选择题 共40分 材料二陕西省靖边县东坑乡金鸡沙村地处毛乌素大沙漠的南缘 风沙危害困扰着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 人口贫困和土地沙化如影随形 从1985年起牛玉琴以家庭承包形式在毛乌素沙漠南部沙区种草种树 治沙绿化 20多年来 在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