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浅析电子商务对物流模式发展的影响系 别:电子商务系年 级:20012级学 号:201210420031姓 名:陈代伟专 业:电子商务指导教师:张银二一五年五月III摘 要摘 要近年来,基于信息技术产业的激烈扩张,现代产业从传统的运输业脱胎换骨,迅猛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以网上交易为核心内容的电子商务也得到迅速发展。互联网对商务活动过程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可在瞬间实现,但互联网对实现物流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互联网只能实现数字化产品的物流活动。适应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功能应该是在合适的时间将合适数量的合适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和合适的成本送达合适的地点给合适的顾客。电子商务物流,使企业间实现实时信息交换时,市场信息即时送达各生产环节,企业与企业间可即时更改定单以适应市场的突变。目前,随着市场的不断深化和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已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的第三利润源泉。电子商务最显著的优势是:电子商务极大程度地简化业务流程,有效地降低经营成本,电子商务提高了企业间信息交换的速度和准确性,降低了交易双方的成本,提高效率,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等。而电子商务的这些诸多好处,必须借助于有效的物流模式和物流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因此有必要对电子商务物流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首先论述了物流、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物流的理论框架,详细论述了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电子商务物流的作业流程、电子商务物流的运作背景、国内外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状况等,通过理论及案例分析法,结合当前几种典型的物流形式,深入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及其特征、优劣,各种模式所需的前提条件以及几种模式的比较,指出了构建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模式的途径,以及对多种模式的选择原则。同时就我国现行的电子商务物流状况、问题及解决方法做出了详细说明。总结了电子商务物流环境下的物流模式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发展建议。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 模式 构建ABSTRACTABSTRACT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modern information of technology industry, the modern in dustrial developed rapidly from the traditional transportation shadow fax,and at the dame time, with online trading as the core content of e-commerce hasdeveloped rapidly.The Internet for business activities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flow,and in instantaneous flow,but the Internet to realize the logistics capability is very limited;the Internet can realize the digital product logistics activity. E-commerce system fimctions should be at the right time to appropriate amount of suitable products at the right prices, and appropriate service costs to the appropriate location. Electronic commerce logistics, causes the enterprise to realize real-time information exchange be seen, market information to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stant be seen enterprises and can instantly change order to adapt to market. At presen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increasing, the key of enterprise to build competitive advantage by saving the raw materials has been the first profit source and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second profit source to establish efficient logistics system of the third profits source.The most significant advantage of e-commerce is: e-commerce dramatically simplify business flow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st improve the e-commerce enterprises to exchange information be seen the speed and accuracy, and reduced the transaction cost,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both sides, helps to establish good relationship with customer, etc. But the advantage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must use effective logistics mode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can be achieve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electronic commerce logistic model.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ogistics e-commerce and e-business logistics theoretical framework,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business logistics,e-commerce logistics, e-commerce, logistics operation procedures and the backgrou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electronic business logistics,through the theory and the case analysis,combing tiie current of several typical form of logistics,in-depth analysis of the e-commerce environment of logistics mod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prerequisite for various patterns and comparison of several patterns points out th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e-commerce environment, and the way of logistics mode of various modes selection principle,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lectronic business logistic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makes a detailed explanation Finally, summarized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logistic environment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trends and patterns of chinas e-commerc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logistics mode. Key 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 Logistics mode choose structure目 录目 录第1章 绪论11.1 本设计(论文)的背景11.2 本设计(论文)的主要方法和设计进展21.3 本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31.4 本设计(论文)的目的3第2章 电子商务与物流42.1 现代物流理论42.1.1 物流的由来42.1.2 物流的定义42.1.3 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52.2 电子商务理论52.2.1 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52.2.2 电子商务作用62.2.3 国外发展现代物流的现状72.2.4 国内物流现状72.3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92.3.1 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92.3.2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特点142.3.3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152.3.4 电子商务物流作业流程162.3.5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基本物流模式16第3章 我国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有效对策183.1 必须提高全社会对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认识183.2 建立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信息平台对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193.3 高度重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20第4章 结束语23V致 谢25参考文献26第1章 绪论第1章 绪论1.1 本设计(论文)的背景现代商务的发展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Internet的发展将技术与商务的结合推向新的高峰,而它们所共同创造的电子商务,不仅带来了现代商务模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整个人类经济生活的变化,建立了数字化社会的基础设施。近年来,基于信息技术产业的激烈扩张,现代产业从传统的运输业脱胎换骨,迅猛发展起来,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相应的网络环境的逐步改善,以网上交易为核心业务的电子商务也得到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最显著的优势是:电子商务极大程度地简化业务流程,有效地降低经营成本,电子商务提高了企业间信息交换的速度和准确性,降低了交易双方的成本,提高效率,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等。而电子商务的这些诸多好处,必须借助于有效的物流模式和物流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以可靠和高效的物流运作为基础才能保证电子商务的种种优势。电子商务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而全球物流业也蒸蒸日上。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向物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由于使用互联网的客户能直接面对销售商并获得个性化的服务,所以传统的物流渠道必须进行重组,消除不必要的流通环节。其次,网上交易的“零距离”很难被带入到流通领域。借助互联网,商务活动过程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可以在瞬间得以实现,但互联网实现物流的能力却是非常有限的,物流始终是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之一。网上交易变得越来越火热的今天,知识密集型的信息化产品,可迅速扩大网上交易,已经数字化的产品,如书报、软件、音乐等,其物流系统在快速的信息业发展中将逐渐与网络系统重合并最终被后者取代。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产品和服务来说,将继续经由商品实体化的流通渠道来完成最终的使用权转移。以数字化生存模式为主的电子商务,代表了未来的贸易模式、消费模式和服务模式。因此要求要完善整体生态环境,要求打破原有物流行业的传统格局,建设和发展以商品代理和配送为主要特征,物流、商流、信息流有机结合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使各种物流能够畅通无阻,才是最佳的电子商务境界。因此,为了满足并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功能,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将合适数量的合适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和合适的成本送达合适的地点给合适的顾客。因此电子商务迫切的需要有与其运作流程相适应的物流系统的支持。在传统模式下,企业之间各自独立运行,企业内各部门均以本部门的利益为中心开展各项活动,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通,因此缺乏对市场风险变化的抵抗能力,同时也无法适应市场的各种变化,灵敏度很低,而产品的成本却又很高.相比而言,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之间能够实现即时的信息交流,市场信息能够即时送达各生产环节,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即时更改定单,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灵敏度,使得企业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各种突变。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和加剧,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己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物流系统的第三利润源泉。高效的物流系统是基于现代化的物流管理,而一个国家的物流管理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则反映了该国的综合国力和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物流一体化的方向和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已成为各国和各大公司关注、探索和实践的热点。在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就提出了物流一体化的现代理论,应用和指导其物流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它们的生产商、供应商和销售商均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美国十几年的经济繁荣期即与该国重视物流一体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社会生产的物流效率和物流水平是分不开的。而我国因为对物流的研究历史并不长,理论体系尚未建立,还有许多空白有待填补。对这些领域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有的甚至还没有开始,致使全球领先的投资者对物流的缺乏信心,从而抑制了物流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张。而且即使是已经建立起来的物流企业,由于对市场的认识不足,加上规模又小、经营能力非常有限,其物流服务水平大大低于预先的期望值,物流产品的不对路和物流服务质量偏低,导致物流需求增长乏力。而物流理论研究的滞后,是导致这一局面的一个主要原因。综上所述,有必要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进行研究,以促进我国物流管理改革,从而使我国物流业能够适应市场的竞争和发展。1.2 本设计(论文)的主要方法和设计进展1、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包括国内有关文献和专著,及相关新闻报道等,对所要着手解析的课题作全面地了解与认识。2、在对所搜集资料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拟定论文题目,填写开题报告。3、对论文作初步构思,构建主体框架,写出论文提纲。4、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的初稿。1.3 本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论述了电子商务物流这一基础,分析现行的几种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并结合当前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趋势,根据电子商务本身条件,提出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新的模式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相结合、运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1.4 本设计(论文)的目的本文通过电子商务理论对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进行研究,期望达到的目的是:总结物流理论与电子商务研究的已有成果、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理论,构建出电子商务物流模式。28第2章 电子商务与物流第2章 电子商务与物流2.1 现代物流理论2.1.1 物流的由来物流早期是从西方市场学理论中产生的,是指销售过程的物流,即通过对制成品在销售领域的输送、保管活动进行管理,达到降低成本促进销售的目的。1915年,美国学者阿奇.萧(ArchW. Shaw)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首次提出了 “PD” (Physical Distribution, PD)的概念,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进一步阐述了 “PD”的概念,“PD”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为了改善战争中的物资供应状况,研究和建立了 “后勤(logistics)理论”,并在战争活动中加以实践和应用。战后“logistics”的理论被应用到企业界,其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涵盖了整个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包括生产领域的原材料釆购、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搬运与厂内物流到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它不仅把物流纳入了企业间互动协作关系的管理范畴,而且要求企业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来考虑自身的物流运作。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出现,美国物流界对物流的认识更加深入,强调“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并从“反向物流”角度进一步拓展了物流的内涵与外延。它特别强调有效流动与存储,强调信息及管理在物流中的作用,它特别关心运输可见性、库存可见性及电子商务在物流中的应用。2.1.2 物流的定义国内外对于物流尚没有统一的定义,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几种:1、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2、物流通过运输解决对货物空间位置的变化要求,通过存储调节解决对货物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时间差。3、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4、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5、物流一般是由商品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构成,并对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和复合化后所形成的最优系统。目前被普遍认同的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004年已更名为“供应链管理协会”)2000年所下的定义:物流是为满足客户需要,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源头与消费点之间的高效(高效率、高效益)正向及反向流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它是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间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与控制,其目的是满足客户要求。2.1.3 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阐述了物流的概念:“实物分配是包含在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类似的定义还有很多,如“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这类概念被称为传统物流或狭义物流。现代物流概念,是在物流也备受重视、在把物流作为继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的背景下,随着物流的现代化、网络化、而形成的。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概括为:现代物流是以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以现代化的设备与手段,以先进的管理与运作,实现商品与服务的实体从供给者向需求者转移的经济活动过程。2.2 电子商务理论2.2.1 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目前,人们对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的理解各执一词,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指在Internet上进行商务交易。随着人们对商务和信息技术认识的不断深化,伴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展,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解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许多国际组织和企业乃至个人从不同角度出发对电子商务活动进行高度概括。其中,比较有代表性又颇具特点的定义是1997年世界电子商务会议上的定义和IBM公司所提出的理念。1997年11月,国际商会在法国巴黎举行世界电子商务会议,全世界商业、信息技术、法律等领域的专家和政府部门的代表,共同探讨了电子商务的概念问题,对电子商务的概念进行了最有权威的阐述:“电子商务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的贸易活动的电子化。”从外延方面可以将电子商务定义为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的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它的商务活动包括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销售、电子支付、运输、组建虚拟企业和公司及贸易伙伴可以共同拥有和运营、共享商业方法等。IBM公司将电子商务定义为:将系统和主要商业运作的过程结合起来,通过因特网技术使之变得简单易行的、能够传送不同商业价值的、安全、灵活和完整的商业途径。提出了电子商务是指它借助Internet及其相关技术进行商务(或业务)活动,它所强调的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商业化应用,是把买方、卖方、厂商及其合作伙伴在Intranet (企业内部网)和Extranet (企业外部网)结合起来的应用。电子商务各种各样的定义,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电子商务进行了定义和解释。但有两点是不可缺少的:一是网络化和数字化,二是活动要有商业背景。综合来看,可以这样认为:电子商务是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手段,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一体,高效便捷的实现网上商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有了解商情、商务撮合、收发订单、物流配送、保险、支付等一系列的商业活动。2.2.2 电子商务作用电子商务可以实现业务流程中的产品询价、签约、供应、发货、通关、结算、库存管理等环节的自动化。电子商务具有许多优点。可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经济、简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效率,改善人民的总体生活质量。1密切地衔接生产和消费,减少盲目生产和积压,节约社会劳动和资源,电子商务使销售变得更加简洁方便,企业通过网络展示自己产品的性能、价格、质量、售前售后服务及付款条件等,客户则根据个人的需求,挑选适合的产品,发出订单,企业根据网络传递的订购信息即时调整产品品种和生产规模,从而实现多品种、小批量、即时制造、零库存的理想模式。2电子商务易于实现贸易过程标准化,减少销售结算过程中的延摘和错误,电子商务不但可以提高交易速度,加快订单处理和货款结算,而且还有效减少了人工疏忽,先进的系统程序能发现业务人员输入的错误信息而提出警告或自动纠正,避免因此发生的损失和浪费。3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电子商务能使企业节约生产成本,减少甚或不用各种纸质单证,使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各种纸单证的制作成本,同时还能明显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通过建立良好的系统程序,可以为客户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连续服务。电子商务尤其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出良好条件,使这些企业能获得以常规方式无力收集的市场信息,得到较为平等的竞争机会。一些新型网络公司利用Internet提供的机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大企业,亚马逊(Amazon)、美国在线(AOL)、eBay、雅虎(Yahoo)都是这样的例子。4减少投资盲目性,缩短产品派发及投资回收周期由电子商务所提供的大量、及时的市场信息,有助于企业领导人及时快捷地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减少企业开发新产品过程中的盲目性,高效率的电子销售渠道能够缩短企业投资回收周期,推动产品更加快速的升级换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使企业的投资更加活跃、更加合理,优化资源的配置。2.2.3 国外发展现代物流的现状在美国,目前的发展表明,电子商务交易额中80%是商家对商家(B2B)交易。据统计,2002年美国物流电子商务的营业额达到120亿美元以上,同时截止到2003年美国物流业将有约2150亿美元花费到信息系统中,而存储费用却是2050亿美元,这种情况表现了物流战略方面的转变,它从原来的资产密集型战略(如许多的仓库及高的存量水平)向着信息密集的控制系统转变。由于信息交换特别是EDI的应用,实现了公司和公司之间、计算机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使企业能与所有的合作伙伴,不仅是顾客,而且还包括供应商、运输方、公共仓库及其他方面的信息传递,由于EDI技术应用的飞速发展,除了使企业本身节省大量物流费用,提高竞争能力外,在物流领域也促进了供应链及其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物流国际化使企业的物流成本大大提高,据统计国内产品销售的物流费用约占总成本的5%到6%,而国际性产品的物流费用则占总成本的10%到25%。服务多样性及服务水平的高要求,也对物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物流理论和决策方法的研究如物流总成本分析、供应链管理及一体化,物流服务水平的涵义及评估方法,人工智能及专家系统在物流决策中的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的成果。在“美国运输部” 2000-2003财务年度战略规划中,美国布什政府的运输部长R. E. slater提出,美国应建立一个国际性的以多式联运为主要形式,以智能为特征并将环境包含在内的运输系统,该系统将是世界上最安全、最易得、最经济和有效的系统。同时指出,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传播、知识的创新和共享对国际运输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2.2.4 国内物流现状我国物流的发展现状是:物流的各个环节仓储、运输、配送成本很低,包括我国的劳动力成本、设备成本、物流资源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是将整个物流过程综合起来,却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数据统计,目前我国一般工业品,从出厂经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50%,这些费用上的消耗以及大量的库存,为物流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同时,我国的物流服务能力较大,包括运力大于运量,仓储能力闲置等,这些都意味着我国在物流的供应链过程产生了巨大的隐形成本,这些隐形成本构成了物流成本的虚增泡沫。虽然,社会物流总值大幅增长。以2003年为例,全国社会物流总值达295437亿元,同比增长27%(按现价计算),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但从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例关系看,却始终居高不下。1991年社会物流总成本相当于GDP的24%,2003年缩小到21. 4%,这一比例比美国、日本等物流发达国家高出1倍多。在我国目前工业企业生产中,直接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从账面上看约占40%,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GDP的20%。商品在整个生产销售中,用于加工和制造的时间仅为10%左右,用于物流过程所占用的时间几乎为90%。2000年我国的GDP为89404亿元,按照上述比例,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髙达17880. 8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965亿元,物流费用高达29586亿元。即是说,全社会物流费用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以节约178.8亿元费用,工业总产值每提高1个百分点,账面反映占压资金就多达近300亿元。美国目前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不足GDP的10%,如果我国能达到同一水平,按照2000年的GDP水平,将可以为全社会节约8940. 4亿元的物流成本,或者说可以多产生近9000亿元的利润。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就是要利用现代物流的组织、管理方式,挤掉这些泡沫,从而实现物流的速度、安全、可靠、低成本的运行。目前,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我国整体国民经济良好而稳定的增长势头;不断增长的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外国投资者对于物流服务外包的强烈愿望;物流行业巨大增长潜力;政策上,我国政府坚决鼓励物流市场的发展;我国企业将运输和仓储功能外包的比例日益增大。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己初见端倪。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人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与此同时,专业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问题,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活动,分拔活动以及釆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变化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其二是我国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的需求。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家;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3、物流观念落后,管理体制滞后,物流设施陈旧,利用率不高。物流是80年代才传入中国,而我国电子商务只有两三年的发展,这客观上决定了中国电子商务物流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同时,在物流硬件上,物流设施如:物流站,物流中心,仓库,物流线路,物流装备等都是陈旧建筑,功能单一,无法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且工作效率底下。通信设备及路线、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缺乏,跟不上电子商务物流的要求。4、物流中心与电子商务脱节,重电子商务轻物流,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将使传统的物流与商流、消息流、资金流重新整合,但我国实际却呈现出重商流、轻物流、重硬件、轻软件、重电子、轻商务的倾向。运作的相对独立性,导致传统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运作效率低,成本居高不下,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快速、准确、及时的物流服务要求。5、物流业经营管理低效,缺乏规模效应我国企业物流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横向联合薄弱,物流管理手段落后,没有充分发挥城市的规模效应和整体协同效应。2.3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2.3.1 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1电子商务对物流业的影响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第一,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见端倪,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活动,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第二,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多样化的服务手段、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地位,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物流服务设计是把物流服务大纲中的内容与要求策划设计为物流服务规范、物流服务提供规范和物流绩效控制规范,确定开展预定物流服务项目的时间计划表,确保一切必要的资源、设施和技术支持,并对物流服务项目进行适当的、切合实际的宣传。 强调物流信息绩效。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是根据信息的相关性、精确性、实用性、连续性、可信性来衡量的。零售企业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可增强顾客忠诚感,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收益。物流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让管理者了解物流绩效对零售企业的影响,做好有关管理工作。 实时监控物流绩效状况。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企业物流绩效的变化。加强物流绩效管理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物流绩效的现状、运行过程和发展趋势,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企业物流服务与管理绩效。一般需要对物流绩效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建立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企业物流绩效管理信息的实时采集、整理、传递,有效实行监督和控制,提高企业物流绩效管理水平。2电子商务对物流各作业的影响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电子商务是一场商业领域的根本性革命,然而,它在中国的发展的实际情况却远没有预想中的那样好,其中物流能力的滞后是一个重大的原因。过去,人们对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应发生变化也认识不足,认为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然可以经由传统的经销渠道。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能力的滞后对其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实现很重要,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也肯定极为巨大。 物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电子商务是一次高科技和信息化的革命,这必然导致产业大重组,原有的一些行业、企业将逐渐压缩乃至消亡,将扩大和新增一些行业、企业。产业重组的结果,可能实际上使得社会上的产业只剩下两类行业,一类是实业,包括制造业和物流业;一类是信息业,包括服务、金融、信息处理业等。在实业中,物流企业会越来越强化,是因为在电子商务环境里必须承担更重要的任务,既要把虚拟商店的货物送到用户手中,而且还要从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物流公司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企业成了代表所有生产企业及供应商对用户的唯一最集中、最广泛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可见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供应链管理的变化。供应链短路化,在传统的供应链渠道中,产品从生产企业流到消费者手里要经过多层分销商,流程很长,由此造成了很多问题。现在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厂家与最终用户之间供应链上的距离,改变了传统市场的结构。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绕过传统的经销商与客户直接沟通。不需要设置多层实体分销网络(包括人员与店铺设施),也不需要存货,因此仍然降低了流通成本,缩短了流通时间,使物流路径短路化。供应链中货物流动方向由“推动式”变成“拉动式” 。3供应链管理的变化传统的供应链由于供销之间的脱节,供应商难以得到及时而准确的销售信息,因此只能对存货管理采用计划方法,存货的流动是“推动式”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实现了一体化,供应商与零售商、消费者通过Internet连在了一起,通过POS(销售终端)、EOS(电子光学系统)等供应商可以及时且准确的掌握产品销售信息与顾客信息。此时存货管理采用反应方法,按所获信息组织生产产品和对零售商供货,存货的流动变成“拉动式”,完全可以消除上述两个缺点,并实现销售方面的“零库存”。 第三方物流成为物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第三方物流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得到极大发展,因为跨区域物流和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重组需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电子商务对物流各作业环节的影响。采购,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采购过程会变得简单、顺畅。 通过因特网采购,可以接触到更大范围的供应厂商,因而也就产生了更为激烈的竞争,又从另一方面降低了采购成本。 (1)供应链短路化。在传统的供应链中,产品从生产企业到消费者手里要经过多层分销商,手续繁多,过程冗长,因此容易导致多种问题。而电子商务则大大縮短了生产厂商与最终用户间的距离,改变了传统市场的供应链结构。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直接与客户沟通。(2)供应链中货物流动方向由“推动式”变成“拉动式”。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实现了一体化,供应商和零售商、消费者等通过Internet连在了一起,通过供应商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产品的销售信息以及顾客的信息。此时存货管理釆用反向方法,按所获信息对零售商供货、组织产品生产,存货的流动变成“拉动式”,完全可以消除上述两个缺点,并实现销售方面的“零库存”。4电子商务对物流各功能环节的影响影响国际物流发展的积极因素。经济全球化给国际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全球贸易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跨国公司的国际渗透,再加上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和80年代以来的全球经济自由化浪潮,这些因素的协力作用最终形成了经济全球化格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越来越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源配置过程开始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这就构成了物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世界各大跨国集团公司为了维护企业自身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呈现出了当今国际贸易和货物运输的新特征,并最终导致了物流业的国际化趋势。特别是在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推动下,物流活动就更加呈现出了跨国性的特点,经济增长。自二战以来,在许多工业化国家中,厂商的收入和利润每年都在增长,而这种增长势头是因为有了市场准入的改善、产品种类的扩展、国内地域的扩大、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高出生率所导致的市场规模扩大等综合因素。而现如今,主要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已基本稳定,并且,传统的营销战略已无力再支持大多数厂商的收入和赢利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同时,由于新技术的开发,制造业和物流业的生产率开始提高,造成了生产能力的过剩。这种环境对企业的直接意义是,通过经济全球化向其他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扩展可以使其增加收入和利润。但是,这种扩展需要把全球化制造与全球化营销能力综合起来,并通过综合物流的支持来开辟新的业务地点。于是,对发展和利润的追求便成为促使企业踊跃加入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潮流的根本动力。过去,企业主要致力于寻找企业内部如何降低采购成本和制造费用的手段,因此在制定物流资源和产品来源的决策时,与其他渠道成员发生的费用往往被忽略。如今,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发展各种渠道的重要性。企业发现,它们可以利用外部资源承担范围很广的物流活动以减少资金配置。它们愿意与全球化供应商一起发展联盟,因为这些全球化供应商能够以合理的成本在诸如国际联合运输和转运、国际运输、物流单证以及便利作业等方面提供专门知识和物流服务。区域化,开辟新市场以维持增长的需要,是鼓励企业在国外寻找客户的主要动力。为促进地区贸易和保护贸易伙伴免遭外部的竞争,各国纷纷开始通过条约方式使合伙形式组织化。当今的世界正在演化成为三大贸易区域:欧洲、北美和环太平洋地区。虽然各区域并不限制与其他地区的贸易,但它们的协定却在强烈地鼓励和促进区域内贸易。这些地区通过降低关税、缩减海关所要求的通关货运单证,以及支持公共运输和搬运系统等来便利区内贸易,其最终目的是要使区内的运输待遇如同起运地和目的地在同一个国家内一样。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是激励物流作业全球化重要因素。大多市场的通信交流把外国产品展示给国际消费者,于是刺激了全球范围的需求。比如,亚洲和东欧一些国家对牛仔裤的需求,以及全世界对运动鞋的需求之所以增长,就是媒介广泛宣传的结果。技术发展引起的另一个动力是如今的信息交换能力,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的日益普及也在不断增强着这种能力。历史上,诸如订单、交付凭证以及海关表格之类的国际商业文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传输,往往还会有许多误差。例如,在先进的通信技术发展之前,从远东进口美国产的鞋子,从接受订货到收取订货之间的完成周期是9个月,而由于使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快了订货信息的传输速度、产品的生产速度、装运速度以及海关清关速度等,整个完成周期可减少到3个月。解除管制。20世纪的最后20年,由美国发起的对运输业解除管制的措施如今已遍及全球。尽管事实上全球解除管制的进程在速度上要比美国慢,但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涉及多式联运所有权和经营权、私有化以及沿海航行权和双边协定等几大变化。如今,虽然对运输领域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限制依然存在,但各国间的营销安排和联盟安排已大大地提高了运输的灵活性。美国UPS(联合包裹速递服务)公司通过所有权、共同营销和共同作业协定等适当方式,目前已具备了为190多个国家服务的能力。关于所有权、共同营销和共同作业协定的安排有助于提高国际装运交付效率,促进贸易,还可以提高一站式物流服务的可能性。政府间的安排与合作将会促进并改善运输服务,同时降低运输费率,最终将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开展,进而增加物流作业量。5第三方物流成为物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第二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物流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得到极大发展,因为:(1)跨区域物流。电子商务的跨区域性和跨时域性,要求其物流活动也具有跨区域或国际化特征。电子商务按其交易对象可分为B2C和B2B。在B2C形式下,如A国的消费者在B国的网上商店用国际通用的信用卡购买了商品,若要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里,对于小件商品(如图书)可以通过邮购,对于大件商品则是速递公司完成交货。利用第三方物流,由用户所在国配送中心将货物送到用户手里,可大大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速度。在B2B形式下,大多物品的跨国运输是极为复杂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能提供一票到底、门到门的服务,可大大简化交易,减少货物周转环节,降低物流费用。(2)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重组需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的地位将大大提高,而未来物流企业的形式就是以现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为雏形,第三方物流将发展成为将来整个社会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第三方”。2.3.2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特点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使物流具备了一系列新的特点:1信息化在电子商务物流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反应、有效的客户反映、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等技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所有电子商务物流的一个首要特点就是信息化。物流信息化的外在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代码化和数据化、物流信息化的商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和电子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以及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2自动化电子商务物流的第二个特点是自动化,物流自动化的基础是物流信息化,其核心是机电一体化,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就是省力化。另外,物流自动化还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3网络化电子商务物流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另外与下游的客户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订单这个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值网(Value-Added Network, VAN)上的电子订货系统(EOLG)和电子数据交换(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订货的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电子商务物流组织的网络化,即通过企业局域网、外联网及互联网实现全球运筹式的产销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