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校校园规划设建设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山区高校校园规划设建设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山区高校校园规划设建设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山区高校校园规划设建设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山区高校校园规划设建设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山区高校校园规划设建设研究以商洛学院为例 专 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姓 名 杨 国 亮 学 号 10113227 指 导 教 师 张 雁 完 成 时 间 二一四年五月 陕西 商洛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商洛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商洛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公开 保密( 年 月)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研究以商洛学院为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 杨国亮指导教师 张雁摘要:大学校园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为了给学生提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校园规划建设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论文以实地调查、文献整理等方法对商洛学院校园规划建设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建设中存在校园布局、道路交通、景观绿化、建筑布局等规划设计问题。结合国内外山区高校校园建设的成功规划,提出商洛学院应从规划理念、构思与定位、校园的空间形态布局、道路交通、绿化景观、建筑形态与组合等方面完善相应规划建设,以期提升其校园整体规划建设水平。指出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应紧跟时代和社会的步伐不断创新,充分结合当地地域特色,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综合开发和效益最大化的思路下,创建出一个有机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富有地域特色的新校园。关键词:山区高校; 商洛学院; 规划建设; 策略 Study O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Mountain CampusTalking Shangluo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Yangguoliang Tutor zhangyan Abstract: Campus University entered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give students with a better learning environment, campu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research is very important. This thesis fieldwork, literature review and other methods of Shangluo University Campu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status of in-depth analysis and found that the presence of the campus layout, road traffic, landscaping, building layout and other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ssues. Combine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ountain college campus success plan,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hangluo University should be planning, conception and positioning, spatial form layout of the campus, road traffic, landscape, architectural form with the appropriate combination, perfec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its overall campu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standards. Pointed out that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campus mountains should keep up the pace and social innovation, fully integrated with the local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adhere to the ecological priority,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people-oriente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under the idea of maximizing the benefits of creating an organic grow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rich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campus.Key words: Colleges in Mountainous Areas; Shangluo Colleg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 Strategy目 录摘要II关键词IIAbstract.IIIKey wordsIII1 绪论1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1.1.1 研究背景11.1.2 研究意义11.2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21.2.1 研究内容21.2.2 研究方法21.2.3 技术路线22 商洛学院校园规划建设现状分析32.1 综合概况32.1.1 选址32.1.2 空间形态42.1.4 建筑形态及组合52.1.5 道路交通52.1.6 规划特点62.2 存在的问题72.2.1 校园布局72.2.2 道路交通72.2.3 景观绿化72.2.4 建筑布局73 商洛学院规划建设策略83.1 规划建设理念83.2 规划建设定位及构思83.2.1 定位83.2.1 构思83.3 校园空间形态布局93.3.1 空间形态93.3.2 建筑形态规划93.4 道路交通规划103.4.1 静态交通组织103.4.2 动态交通组织103.5 绿化与景观规划103.5.1 目的与主题103.5.2 绿化系统103.5.3 景观系统103.6 建筑形态与组合113.6.1 设计理念113.6.2 建筑布局114 结论与讨论124.1 结论124.2讨论12参考文献13致谢14III1 绪论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大学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人才,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与创新的强大动力,大学校园作为联系人才以及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纽带,能否满足当今与时俱进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不断上涨的大学生升学率等众多与教育相关的变革,使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为社会经济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从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大学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校学生人数以及校园建筑面积在逐年增长,高等教育事业正在快速发展,相对学生数目的增长,校园规划建设就显得跟不上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也趋于紧张、高校招生的数目也逐年递增以及校园规模也在扩大的形势下,西部地区的山区城市在西部开发的形势下也在加快建设,山区高校校园建设也成为了规划建设中的焦点。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于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理念,美国比较典型的著名建筑师欧姆斯特主持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园规划,其特点是不主张绝对对称布局,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1。这种思想也成为了美国大学自由式布局风格与特色。美国著名建筑师奥姆斯特德在主持伯克利校园时,他主张校园建设应该靠近城市;校园环境是自然的、公园式的,校园的布局不宜强调绝对的对称,不对称的布局更利于校园与环境的协调以及今后的发展建设。山区大学的建设在学识的交流和沟通下,校园建设的聚合化趋势变得日趋明显。加拿大设计师埃里克森,设计了高度集中、局部架空、立体交通系统的西蒙.弗雷泽大学,使人与自然打破了相对立的旧观点,促进了山区校园建设突破了设计师单纯的主观意识;我国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充分利用了一些更为先进的理念如“有机生长”2等全新的理念,来规划建设具有地域特点的校园,相应也更加注意在校园规划建设中应用山区生态学、山区景观学等相关理论。高等院校也寻求相应的规划对策,然而在规划建设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地域性认识不够;对校区规模和建设效率缺乏理性认识;校区建筑和山地地形缺乏融合。因此如何在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中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地形、达到自身发展和建设效益的最大化等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 1.1.2 研究意义 以期商洛学院校园规划建设在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综合开发和效益最大化的思路下,创建出一个有机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富有地域特色的山区大学校园。希望对其它相近的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1.2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利用实地调查、文献整理等方法对商洛学院校园规划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校园规划建设先进理念,对商洛学院做出相应的建设规划。通过实例研究,总结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要本着生态的理念、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地形、达到自身发展和建设效益的最大化,切勿追求片面上的建设发展。 1.2.2 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本文以具有典型山地校园建设规划的校园“商洛学院”为例进行研究,具体的相关规划建设现状,就要通过实地调查来获取。实地调查一方面保证了所需信息的准确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分析相关信息的不足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文献整理:通过整理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先进理念以及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原则与策略,为商洛学院的今后的规划建设做出参考依据。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法就是认识事物的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精确知识的方法。本论文以具有典型山地校园建设规划的校园“商洛学院”为例,从规划现状如手,对其规划现状的综合概况进行列举归纳包括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也作了相应的整理,利用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先进理念以及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原则与策略,从理论到实践的切入,并提出新的规划建设理念,强化了论文的研究意义。 1.2.3 技术路线绪 论 背景、意义、方法、理论商洛学院校园规划建设现状分析 商洛学院校园规划建设策略 总结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经验 为相近的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图1 技术路线2 商洛学院校园规划建设现状分析2.1 综合概况 2.1.1 选址 商州区地处陕西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西邻西安,东通鄂豫,全区辖23镇办事处,总面积2672km2,人口54万,是商洛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距离省会西安120km。商州区地处丹江源头,因城区坐落于丹江之北,北靠金凤山,南面龟山,形如鹤翔,故有“鹤城”之称。商州历史悠久,古有商鞅封邑、四皓隐居、闯王屯兵,是革命战争年代鄂豫陕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商州生态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实,森林覆盖率58.7%,是一片山绿水清的土地;商州文化底蕴深厚,既有北方之粗犷,又兼南国之灵秀,商於古道自古到今曾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不朽诗篇。商州交通便捷,是西北与东南的交通要道,沪陕高速、福银高速公路、洛商高速公路、商柞高速公路(规划)、宁西铁路、312国道、宁西铁路二线(在建)、西武高铁(规划)、西商城际铁路(规划)穿境而过,西安商洛机场也正在建设之中,交通十分便利。 商洛学院位于素有“秦岭最美”之称的陕南园林城市商洛市商州区北新街东段,依坡地而建,全校占地面积349886,校舍建筑面积208906。商洛学院校园西南和东北以及东南地势较低,西北和校园中部地势较高,整个校园呈阶梯势上升,东北方向地势呈阶梯下降,西康铁路从校园东北方向横过校园,校园西北隔铁路是山地。校园的海拔大约在700-800多米,校园中部地势较缓建筑密度较大,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图2 商洛学院遥感影像图图3 商洛学院地形图 2.1.2 空间形态 校园空间形态大体上以集中式为主,校园内各个功能区以团块状分布,各个功能区主要以校园交通进行划分,由于学校用地相对紧张,所以功能分区比较紧凑。教学区:主要位于校园的南部 ,共有6座教学楼。1号教学楼布置于主校门口以台阶和教学喷泉作为衬托,建筑空间形态以地表式为主,以地下式为辅。校园其他教学楼位于地势较高的校园中部,以行列式分布,建筑空间形态以地表式为主,2号教学楼比较特殊,位于三级台阶上,又相对于3号教学楼地势较低,2号教学楼前用桂圆以及小花园为映衬,建筑空间形态以地表式为主。3号教学楼位于校园中心,东西北方向有花园的营造,突显出安静、舒适教学氛围。4、5号教学楼位于校园小操场的正南方,并排布置。6号教学位于校园的正西方,布置相对其他教学楼较为分散。阅览区:校园图书馆位于1号教学楼的正东方向,建筑形状酷似蝴蝶,建筑空间形态以地表式为主,以地下式为辅。生活区:位于校园的正北方向以及东北方向,生活区的建筑以围合式分布,建筑空间形态以地表式为主。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建筑密度较大。体育活动区:位于校园的东南方向地势平坦的地域,坐北朝南,与生活区较近。图4 商洛学院规划现状图 2.1.3 总体布局 (1)校园功能分区明确,以集中式布置为主,用地集约,有利于方便师生日常生活。 (2)在选址的基础上,就地势而建,校园前半部分主要为学习、办公、阅览等工作学习为主;校园后半部分以就餐、生活活动为主,功能分区界限明确。 (3)绿化景观布局以分散式为主,相间或围合与建筑之间,晨曦园、桂园、竹园作为缓冲校园氛围,分布于教学楼、宿舍楼、1、2食堂周围。 2.1.4 建筑形态及组合 (1) 群体组合 以线网联系型为主,用校园交通作为构筑的骨架,将各个功能分区以及建筑群体联系起来。不但节约土地,又保证了校园整体的自由性,使得因地形造成的零碎感,被巧妙的整合了。这也是常见的校园建筑群体的组织形式。 (2) 建筑单体学校建筑以条形板式平面平行等高线布置为主3。特别是校园中部:2号教学楼、3号教学楼、3号宿舍楼、1号宿舍楼、后勤公司、3、4食堂等顺应地势而建,保证了原来地块的完整性,也解决了建筑布置相对集中带拥挤问题。 2.1.5 道路交通车行系统:道路贯穿校园西南与东北,车行出入口分为三个。路网模式以自由式为主,充分结合了校园自然地形,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校园用地的不规则性,建筑分布较为分散。停车场的布置主要位于主要门口或利用校园建筑周边空间。人行系统:从校园的主校门口向校园各个功能区渗透,在满足人行优先的原则下,通过利用地形修建台阶,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立体人行系统。图6 商洛学院道路交通现状图 2.1.6 规划特点 (1) 顺应地形 建筑群体组合以及建筑单体顺应地形的等高线布置建设,减少了土方的开挖量,也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2) 绿化景观 利用树木的季节差异,对校园景观进行分类栽培,使校园的每个季节都有其不同的景色。树木种类的选择以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类别为主,保证了校园四季都有绿色、四季都有生机。 (3) 功能分区功能分区明确,以集中布置为主,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增强了校园的建设效率。生活区与食堂以及后勤部相间布置,方便了老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宿舍的布置相对的远离了公路街道,保证了学生的正常休息。2.2 存在的问题 2.2.1 校园布局校园中心区不突出、教学区的分布跨度较大,布局相对分散,造成校园规划 零乱,没有明显的轴线关系。 2.2.2 道路交通(1)车行道与人行道划分不明确,人、车在同一平面交叉行驶。(2)校园内的道路较窄且有坡度较大的路断,道路标向不清晰。(3)停车场的布置相对分散。 2.2.3 景观绿化(1)校园内的各个花园虽然都有各自的名称以及相应的规划建设,但之间缺少一定的内在联系,造成校园景观绿化缺乏主题以及景观在空间上的不连续。(2)校园内的树木花草的种类单一,致使校园景观色调丰富度差。(3)景观绿化布置缺乏广泛性。11、12、13号宿舍楼的建筑四周以水泥硬化为主,绿地以及花园的设置薄弱。 2.2.4 建筑布局校园建筑多数顺应地形建设规划,但是建筑形式以及风格与当地地形存在一定的疏远感。校园建筑是校园的主体,地形是校园的建设基地,只有改变校园建筑才是真正的将建筑融入到地形中去。无论是建筑的设计以及格调、色彩了,都要从建筑基地的情况出发。3 商洛学院规划建设策略3.1 规划建设理念 (1) 突显开放式、市场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 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在市场化的运营机制下,利用国内外一切可以为商洛学院所用的规划经验,建设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人才济济的现代化高校。 (2) 突显人文、科技、生态的办学特色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以及校园精神的同时,要用于创新、敢于实践、向现代科技前沿奋进。在规划建设中要充分展现商洛本地独有的生态风采。 (3) 突出生态性、园林化、信息化的建设主题 生态性:紧密结合自然,使校园建设与校园环境统一起来。 园林化:把握现代校园的建设要求,将现代的园林修建理念融入到校园中去。 信息化:充分利用一切交流手段,促进校园内的信息知识共享,从而使校园的资源利用率高效起来4。 (4) 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可持续性的规划原则 规划建设要从是否有利于学生以及老师的需要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校园的模式切勿套用以及挪用,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合适自身发展道路。建设规模上既不影响校园现在的格局布置,又要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5) 注重环保生态的建设方向从校园的资源利用上以及建设材料的选取上,都要体现环保生态的重要性5。这样不仅有利于校园自然环境的防护,也有利于突显校园建设的超前性。3.2 规划建设定位及构思 3.2.1 定位 突显科技、人文、生态的办学特色,以生态性、园林化校园环境,以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现代化大学。 3.2.1 构思 注重校园建设规划与校园环境、周边环境的融合,既要发挥校园其根本的教学目的,又要建设出适合师生交流、运动、生活的优越环境。结合城市设计理论、人居环境理论、生态人文理论,坚持自然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6,采用生态化、园林化、信息化相结合的手法,依托地形的特色,在山地上建筑校园,形成格局鲜明、结构严谨、自然随性的校园氛围。3.3 校园空间形态布局 3.3.1 空间形态注重“五区一心”的形成,教学区作为校园的中心,阅览区、科研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通过交通以及绿轴进行相互穿插,使校园空间形态形成一个中心具体、功能区分明的生态校园。教学区: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台阶踏步的材质、色彩的单调性以及修建造型别致的景观小品来转移分布跨度上的视觉距离感。生活区:要注重安适氛围的营造。对于距离噪声近以及影响正常师生休息的区域可以采取一定的防止措施,如隔音材料的应用、增加绿化空间的广泛性,还应重视娱乐设施的修建。宿舍楼的布置根据地形的状况相对集中紧凑,根据地势的变化建筑高度应作出相应的调整。阅览区:通过对建筑四周文人雕塑以及诗文画壁的丰富,烘托出学识文化的厚重性。科研区:景观以及建筑形态要体现学识交流的融合态势,通过修建圆形花园以及圆形走廊等手法来展现。户外交往空间:需要设计精美的广场以及有足够数量的座椅,提供宽松舒适的公共交往环境,来促进交往行为的发生。在规划建设户外交往空间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程度,重视具体空间对使用者的空间印象,细节设计应符合人性化尺度。户外交往空间为交流而存在,交往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感情的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从属于集体的归属感7。 3.3.2 建筑形态规划 在建筑布置的的同时要渗透校园文化以及当地的地域文化,让各个建筑不仅只是一个实体,还要透漏文化的气息。将功能相近的建筑集中布置,形成有机穿插重点围合的建筑形态8。另外要注重建筑形式以及格调与地形环境的协调,这样才能突显出别具风格的校园建筑形态的地域风采。校园建筑底层空间通过引入绿化、小品、休闲设施、娱乐、交往设施,可以满足广大师生的交往、休闲等一系列公共活动功能9。 (1)院落式空间形态:如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均可以规划建设成院落式的空间形态,还可以通过利用走廊来加强之间的联系,形成相对分离又融为一体的教学环境。既不失校园庄重的教学氛围,又能促进学识在安静、优雅的环境中交流。 (2)半开敞式空间形态:由礼堂和大学生活动中心围合而成的小广场具有较强的对外性,与校园广场通过步行长廊相接,形成半敞开、小聚合的视觉效果。 (3)开放式空间形态:校园1号教学楼后部以及通往2号教学楼的三级踏步围合而成的校园步行广场,通过渗透式的景观布置以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形成了具有开放性、流畅感的空间格局。这样不仅突显出教学中心区域的整体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习知识的前进性以及融合性10。3.4 道路交通规划 依照校园现有的交通现状,以人行优先,人车分流的理念,形成重点区域步行为主、个别区域人车混行、延伸性突出、方向性明确的道路交通规划建设。 3.4.1 静态交通组织 静态交通主要指停车系统的布局,在主次入口及重点建筑附近设置集中的停车场,同时考虑到行车、停车需求,在各功能区配置了一定数量的自行车停车库、停车棚或停车场地。 3.4.2 动态交通组织 车行系统:尽量避免穿越校园中心区以及生活区,一方面为了行车安全,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学和学习环境需要。车行道路的布置采用平面分离11,车行道环绕校园外围,通过尽端路与各功能区相连接,明确道路的层次性,同时要注意车行道路的空间分布的延伸性,为校园今后发展留有规划的余地。道路的标向可以利用标牌以及示意图来展现,但要注意文字的通俗性。 人行系统:人行系统是独立并非孤立的人行交通12,主要担负了人行交通、景观、休闲、游憩、交往等多种功能,它的布置是按照建筑形态以及景观需要来设计的,使教学区、阅览区形成高低有异、台阶式的立体人行系统。3.5 绿化与景观规划 3.5.1 目的与主题 以建设园林式的生态校园为目的,同时要重视各个节点在主题上的联系,使建筑实体与绿地在空间上自由的组合。依照地势的渐变以及建筑区域的差异,合理布置树木花草,以形成具有层次分明、错落有序、四季有别的校园景观13。 3.5.2 绿化系统 以绿地种植作为基调,围绕校园道路交通和建筑布局作为绿化的重心,借助地形的特点营造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绿化景观14,同时注重局部与整体的衔接,使校园的绿地脉络渗透到各个区域,创建出重心突出、遍布校园的校园景观。 3.5.3 景观系统 把握住校园景观的整体格调、空间上的多样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格局布置,最大限度的满足各个景观节点的美观要求。 节点景观的规划:(1)主校门口以及入口广场,作为最主要的进出口,面向北新街,作为校园面向社会的窗口,通过造型别致的大门、广场设计展示校园的风采。(2)校园广场是显示校园户外交往的重点地带,规划以草坪花坛群、雕塑、小品、圆形喷泉、风景树等组合而成。在草坪中修建展示校园历史的长廊。(3)西入口是现今校园的主要行车出入口,通过设计特色的门楼以及绿化景观,展示校园的未来。3.6 建筑形态与组合 3.6.1 设计理念 (1) 依山就势,利用资源:校园地形虽然起伏不平,但是自然植被以及环境很好。依山就势不仅可以保留原有的山地地貌,还可减少土方的开挖,使校园建筑与自然地形巧妙的融合。 (2) 活化空间,丰富层次:以教学区为核心,由建筑物围合成一系列不同规模、形状、标高、特点和环境优美的人性化院落群。既改变了校园单一的建筑形式,又为师生创造了安静、优雅的学习空间。 3.6.2 建筑布局 采用集中式为主的组合关系和规整式、自由式的组合方法15,按照地形的高低选择合适的场地关系。充分结合功能分区以及校园的交通组织,有整体观念的布置建筑,在统一格局中寻求变化的,又充分强调出建筑的风格。对于外部空间的设计,要注重对比与变化、均衡与稳定。4 结论与讨论4.1 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山区高校商洛学院的规划建设现状的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山区高校校园规划的先进理念,对商洛学院的规划理念、构思与定位、校园的空间形态布局、道路交通、绿化景观、建筑形态与组合等方面提出相应规划建设策略。得出以下结论: (1) 在继承传统的山区高校校园规划理念的同时,要不断汲取新的办学思想和规划理念,创新山区高校校园的规划建设方向。 (2) 在满足山区高校校园安全建设、保证质量的要求下,打破机械式分离的布局结构,注重校园文化以及校园生活的综合性,形成灵活新型的校园布局。(3) 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要立足长远,在满足当前教学需要的同时,还应兼顾校园未来的发展轨迹。(4) 山区高校校园的道路交通及绿化景观、建筑形态与组合等规划,在遵循校园地形现状的前提下,利用先进的规划建设理念,做出合理规划、具有地域特色的规划建设。4.2讨论(1)对于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研究,国内外产生了许多成熟的理论成果,本文借鉴的理论是少部分文献资料,因此对于商洛学院校园规划建设策略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本文针对商洛学院校园规划建设提出的规划建设建议还有待完善,由于自己知识水平有限,不能深入的把握这一课题,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储备。(3)文中提出的规划建设策略,仅对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