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章 吸光光度法 10 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光吸收定律10 2分光光度计及吸收光谱10 3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10 4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10 5其他吸光光度法10 6吸光光度分析法的应用 许多物质具有颜色 还有些物质能形成颜色 例如 mno4 粉红cr2o72 橙黄fescn2 血红而且颜色深浅与浓度有关 定义 是基于被测物质对光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包括 比色法 可见及紫外吸光光度法 红外光谱法等 本章我们重点讨论可见光区的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 特点 灵敏度高最低浓度一般可达1 10 3 的微量组分 对固体试样一般可测到10 4 如果对被测组分事先加以富集 灵敏度还可以提高1 2个数量级 准确度较高相对误差为2 5 但对微量成分来说 还是比较满意的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滴定分析法和重量法也不够准确了 甚至无法进行测定 操作简便 测定速度快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有机化合物都可直接或间接地用吸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光的基本性质 光的电磁波性质 可见400 800 400500600700800 紫蓝绿黄橙红 10 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光吸收定律 光的波粒二象性 波动性 粒子性 e 光的折射 光的衍射 光的偏振 光的干涉 光电效应 e 光子的能量 j 焦耳 光子的频率 hz 赫兹 光子的波长 cm c 光速 2 9979 1010cm s 1 h plank常数 6 6256 10 34j s焦耳 秒 单色光 复合光 光的互补 单色光 复合光 光的互补 单一波长的光 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而成的光 若两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得到白光 那么就称这两种单色光为互补色光 这种现象称为光的互补 白光色散 吸收光谱 光作用于物质时 物质吸收了可见光 而显示出特征的颜色 这一过程与物质的性质及光的性质有关 物质对光的吸收 物质对光的吸收满足plank条件 10 1 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 吸收光谱的产生 1 原子吸收光谱 aas 由于原子外层电子选择性地吸收某种波长的电磁波 而引起的吸收光谱 线光谱 2 分子吸收光谱 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及分子的振动 转动能级吸收能量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带光谱 a 电子光谱 由价电子跃迁而产生的分子光谱 且电子能级差1 20ev 位于uv vis波区200 750nm 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b 振转光谱 电子能级变化时 伴随着分子的振动 转动能级的变化 能级差0 05 1ev ir 红外线 0 75 2 5 m研究分子结构 提供分子结构信息 如c o振动 1600 1750cm 红外光谱 2 物质的颜色 溶液颜色与吸收光颜色及波段的关系 黄绿紫400 450黄蓝450 480橙绿蓝480 490红蓝绿490 500紫红绿500 560紫黄绿560 580蓝黄580 600绿蓝橙600 650蓝绿红650 750 物质对光的吸收 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 完全吸收 完全透过 吸收黄色光 光谱示意 表观现象示意 复合光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任何均匀 非散射的固体 液体或气体介质时 一部分被吸收 一部分透过介质 一部分被器皿的表面反射 如图所示 设入射光强度为i0 吸收光强度为ia 透过光强度为it 反射光强度为ir 10 1 2 光吸收定律 朗伯 比耳定律 在吸光光度分析法中 试液和空白溶液分别置于同样质料及厚度的吸收池中 然后让强度为i0的单色光分别通过这两个吸收池 再测量其透过光的强度 此时反射光强度基本上是不变的 且其影响可以相互抵消 入射光强与吸收和透过光强关系为下式 透过光强度it与人射光强度io之比称为透射比或透光率 度 用t表示 溶液的透射比愈大 表示它对光的吸收愈小 相反 透射比愈小 表示它对光的吸收愈大 透射比或透光率 度 t取值为0 0 100 0 1 lambert beerlaw数学表达式 a k b c 定义 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含有吸光物质的溶液后 溶液的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层厚度b成正比 a1b1若 c一定时 lambertlawa2b2 a1c1b一定时 beer slawa2c2 朗伯 比尔定律适用于任何均匀 非散射的固体 液体或气体介质 2 吸光度a的加和性 若溶液中含有不止一种吸光物质 则总吸光度等于各个组分吸光度之和 a a1 a2 an根据这一规律 可以进行多组分的测定及某些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3 a与t之间的关系 吸光系数absorptivity b 吸光液层的厚度 光程 cm c 吸光物质的浓度 g l mol l k 比例常数 入射光波长 物质的性质 温度 取值与浓度的单位相关 c mol l k 摩尔吸光系数 l mol 1 cm 1 c g l k a 吸光系数 l g 1 cm 1 c g 100ml k 比吸光系数 相互关系 aa 当b 1时 标准曲线的斜率bcc 朗伯 比尔定律一般适用于浓度较低的溶液 因此在分析实践中 不能直接取浓度为1mol l的有色溶液来测定 值 在适当的低浓度时测定该有色溶液的吸光度 通过计算求得 值 摩尔吸光系数 反映吸光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 也反映用吸光光度法测定该吸光物质的灵敏度 在一定条件下它是常数 3 影响 值大小的因素 1 入射光波长 2 与被测物质有关 fescn 200 fephen1 1 104 3 温度 酸度 介质 有色物结构 4 不随c或a值变化 4 值的计算 小结 a 与c或a无关 max 104l mol 1 cm 1用光度法测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max 103l mol 1 cm 1不宜用光度法测定 例如 已知含fe2 12 5 g 25ml 用邻二氮菲显色后形成fe phen 3用2cm比色皿在 508nm测得a 0 19 求 解 12 5 10 6 12 5 10 6 g mfe g mol 25 fe2 cfe 25ml1000m 1000 8 95 10 6mol l 5 桑德尔灵敏度s 当光度检测器的检测极限为a 0 001时 单位截面积光程内所能检测出来的吸光物质最低含量 单位 g cm2 0 001a 0 001 b ccb 0 001ms m 103 g cm2 所以上式中的灵敏度 m55 85s 0 005 g cm2 1 1 104 单位 l mol 1 cm 1 例 某试液用2 0cm比色皿测t 60 若改用3 0cm 求t 和a 解 b 2cm时 t 60 a lgt lg0 60 0 222 cb c a b 0 222 2 0 0 111 b 3cm时 a cb 0 111 3 0 0 333t 10 a 10 0 333 0 46 46 常数 10 2分光光度计及吸收光谱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显示装置 a0 at 参比 样品 a at a0 10 2 1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组件 光源 单色器 样品池 检测器 信号输出 钨灯 360 800nm 同时配有稳压器 基本要求 光源强 能量分布均匀 稳定 作用 将复合光色散成单色光 棱镜 光栅 玻璃 350 2500nm 石英 185 4500nm 平面透射光栅 反射光栅 玻璃 光学玻璃 石英 作用 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并放大 光电管 光电倍增管 光电二极管 光导摄像管 多道分析器 表头 记录仪 屏幕 数字显示 10 2 2 吸收光谱 it 将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依次通过某一固定浓度的有色溶液 测量每一波长下 有色溶液对光吸收的强度 a 作a 曲线图 吸收光谱反应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征吸收 1 同一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强度不同 吸收最强对应的波长称为 max 2 同一物质浓度一定时 在某波长下吸收强度一定 浓度不同吸收强度不同 c愈大 a愈大 c3 c2 c1是光谱定量的依据 3 同一物质分子运动的形式相同 结构相同 吸收曲线的形状相同 且 max位置不变 4 不同物质的吸收曲线形状不同 决定了物质的结构分析的依据 即定性依据 5 若选择在 max处测量a 则灵敏度高 6 从吸收光谱曲线得出结论 c愈大 颜色愈深 吸收光愈强 ia愈大 透光it愈弱 c愈小 则相反 c增大a增加t减小 值不变 max不变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基础 定性分析基础 定量分析基础 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 物质对光的吸收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a kc 选择参比的原则 1 当试液及显色剂均无色时 可用蒸馏水作参比 2 显色剂为无色 而被测试液中存在其他有色离子 可用不加显色剂的被测试液作参比溶液 3 显色剂有颜色 可选择不加试样溶液的试剂空白作参比溶液 4 显色剂 待测物有吸收 应掩蔽 使其不与显色剂作用 5 改变加入试剂的顺序 使被测组分不发生显色反应 可以此溶液作为参比溶液消除干扰 10 3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10 3 1 显色反应和显色剂 1 显色反应的选择1 灵敏度高 应大于104 2 选择性好 干扰小 或干扰容易消除3 有色化合物组成恒定 符合一定的化学式4 有色化合物性质稳定5 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之间的颜色差较大 max大于60nm 2 显色剂 1 无机显色剂 scn fe3 mov co2 moo42 si p v ge ash2o2 ti tio h2o2 2 黄 应用不多 原因 生成的络合物不稳定灵敏度和选择性不高 2 有机显色剂 应用多 原因灵敏度高 max 104稳定性好选择性好扩大应用范围 生色团 分子中含不饱和键基团 吸收 200nm的光 n n c o c s no2 n o 助色团 含有孤对电子的基团 与生色团上的不饱和键作用 影响化合物对光的吸收 使颜色加深 nh2 rnh r2n oh 配合物显色原因 b 丁二铜肟 nn型 1 3 104 c 1 10 二氮菲 nn型 1 1 104 a 磺基水扬酸 oo型螯合显色剂 ssal 1 6 103l mol 1 cm 1 d 二苯硫腙 6 6 104 e 偶氮胂iii 钠试剂 变色酸偶氮类 f 络天青s 三苯甲烷类螯合剂 530nm 5 9 104l molcm 3 多元络合物 a混配合物 由一种金属离子与两种不同配体通过共价键结合成的三元络合物 b离子缔合物 金属离子首先与配体生成配阴离子或配阳离子 然后再与带反电荷的离子生成离子缔合物 c金属离子 配体 表面活性剂体系 某些金属离子与显色剂反应时 加入表面活性剂 可以形成胶束化合物 测定的灵敏度显著提高 10 3 2 影响显色条件的因素 1 显色剂用量 2 溶液的酸度 3 显色温度 4 显色时间 6 溶剂 7 干扰离子的影响 1 显色剂用量 为保证反应完全 r过量 且不宜过多 用量范围宽 用量范围窄 严格控制r量 2 溶液的酸度 1 影响显色剂的平衡浓度和颜色 cr r r h 2 影响金属离子的存在状态 cm影响显色的同时降低 m m oh 3 影响络合物的组成 显色反应酸度由实验测得 29 3 显色温度 许多反应室温完成 有些要加热 红色 蓝色 温度选择由实验确定 1231020 4 显色时间 有的要10 30min 有些瞬间完成 稳定性30min 有的稳定60 120min 时间 min 5 溶剂 介质不同 溶解度不同 6 干扰离子的影响 2 本身有色 fe3 ni2 cr3 cu2 co2 等 10 4 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 1 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无干扰 最大吸收的原则 max 灵敏度高有干扰 吸收最大 干扰最小 的原则 10 4 1 测定条件的选择和标准曲线的制作 4 吸收池校正 参比池 样品池交换 a 1 1 测定条件的选择 2 控制吸光度读数范围 调c或b 使a介于0 2 0 8之间 测量的准确度较高 3 参比溶液的选择 选合适的参比溶液 调仪器a 0 t 100 1 选择合适的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2 绘出被测组分的吸收光谱曲线 用标液 3 在 max下测一系列标准溶液的a值 绘制工作曲线a c4 与工作曲线相同的方法 测未知物ax 从工作曲线上查cx 2 标准曲线的制作 a a 标准曲线不过原点的原因1 参比溶液选择不当2 吸收池厚度不同3 吸收池位置不妥4 吸收池透过面不清洁5 显色不完全 10 4 2 对lambert beerlaws的偏离 对吸收光谱而言 b和c固定 反映了 随波长变化的情况 单一波长 固定 不同波长 不同 因此 非单色光将导致对吸光定律的偏离 在实际工作中 入射光通常具有一定的通带 为了避免非单色光带来的影响 一般选用峰值波长进行测定 有较高的灵敏度 1对应的 1较小 2对应的 2较大 使用比较好的单色器 1 由于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2 溶液介质不均匀引起的 3 由于溶液本身的化学反应引起的偏离 1 解离2 络合反应3 其他反应 产生胶体或发生浑浊 会有部分光强因散射等原因而损失 试样中存在干扰物质会影响被测组分的测定 使得标准曲线严重偏离朗伯 比尔定律消除方法1 控制溶液酸度2 加入掩蔽剂3 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4 选择合适的参比溶液5 增加显色剂用量6 分离 显色反应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例如 用二苯硫腙法测定hg2 时 多种干扰离子均可能发生反应 但如果在稀酸介质中进行萃取 则上述离子不再与二苯硫腙作用 例如 用二苯硫腙法测定hg2 时 即使在稀酸介质中进行萃取 仍不能消除ag 和大量bi3 的干扰 加入kscn掩蔽ag edta掩蔽bi3 例如 用铬天青s测定al3 时 fe3 有干扰 加入抗坏血酸将fe3 还原为fe2 后 干扰消除 10 4 3 吸光度测量的误差 误差来源各种化学因素所引入的误差 仪器精度不够 测量不准所引入的误差 仪器测量误差光源的发光强度不稳定光电效应的非线性电位计的非线性 杂散光的影响滤光片或单色器的质量差 谱带过宽 比色皿的透光率不一致透光率与吸光度的标尺不准对给定的光度计来说 透光率或吸光度的读数的准确度是仪器精度的主要指标之一 也是衡量测定结果准确度的重要因素 若测a时产生微小的绝对差da 则相对误差er为 er da a a bc当b一定时 两边微分得 da bdc da a dc c er 仪器测量误差 与t的关系如何 透射比的读数误差 光度计的读数标尺上透射比t的刻度是均匀的 故透射比的读数误差 t 绝对误差 与t本身的大小无关 对于一台给定仪器它基本上是常数 一般在0 002 0 01之间 在实际测定中 只有使待测溶液的透射比t在15 65 之间 或使吸光度a在0 2 0 8之间 才能保证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 当a 0 434或t 36 8 时 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可通过控制溶液的浓度或选择不同厚度的吸收池来达到目的 10 5其他吸光度法 10 5 1目视比色法 步骤 1 用同质材料的比色管2 配制不同量的标准溶液3 同量的显色剂 相同的实验条件 配成一套标准色阶4 待测物与标准色阶的配制条件相同 置于色阶中比较颜色度 方法优点 简便 野外 现场操作 不符合朗伯 比尔定律的也可测方法缺点 准确度不高 不可分辨多组分 定义 用眼睛观察 比较溶液颜色深度以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目视比色法 目视比色法与分光光度法比较 原理不同 吸光光度法与目视比色法在原理上不同 分光光度法是比较有色溶液对某一波长光的吸收情况 目视比色法则是比较透过光的强度 例如 测kmno4的含量 分光光度法测量的是kmno4溶液对黄绿色光的吸收情况 目视比色法则是比较kmno4溶液透过红紫色光的强度 10 5 2示差吸光光度法 低浓度示差吸光光度法 高浓度示差吸光光度法 使用两个参比溶液的精密示差吸光光度法 以高浓度示差吸光光度法为例 原理 以稍低于待测组分浓度的标准溶液作为参比溶液 然后测试液的吸光度 再从a求c 从而提高准确度 参比液cs cx样品液 则as bcsax bcxa a相对 ax as b cx cs b c相对用cs参比液调 0 而后测a值 实际是试样与参比之差 a与两者的浓度差 c成正比故 cx cs cx 高浓度示差吸光光度法 如果参比t 10 现调成至100 a 0 等于把仪器透光率扩10倍 测量误差变小了 示差吸光光度法的误差 例 以试剂为空白参比调t 100 测某有色液a 1 301 假设 t 0 003 求光度测量误差er 若以t 10 为参比 示差光度法测该试液的t 此时er又为多少 解 已知t 10 a 10 1 301 0 050 5 0 降低10倍 试剂空白为参比 t 10 为参比 准确度大大提高 最小误差可达0 3 可用于常量分析 所需光源必须是大发射强度 需要专门设计 应用受到限制 特点 双光束光度计 折光器将一束光分成两类 分时交替地照射样品池 克服光源不稳定而引起的测量误差 1 双波长光度法作用原理 10 5 3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设 1和 2两束单色光强度相等 则有 a 1 1bc a 2 2bc所以 a a 1 a 2 1 2 bc 单波长吸光光度法 采用双光束光路 用溶剂或空白溶液作参比调零位 双波长吸光光度法 只用一个样品池 参比和试样的液池位置 液池常数 溶液浑浊度及溶液组成等任何差异都会直接导致误差 以试液本身对某一波长的光的吸光度作参比 不仅避免了试液与参比溶液或两吸收池之间的差异引起的误差 还可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2 双波长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测量波长 配合物吸收峰对应的波长 参比波长 显色剂的吸收峰对应的波长 等吸收点处的波长 有色络合物吸收曲线下端的某一波长 a 单组分测定 两组分的三种叠加情况 b 两组分共存时的分别测定 选择参比波长和测定波长的条件是 待测组分在两波长处的吸光度之差要足够大 干扰组分在两波长处的吸光度应相等 这样测得的吸光度差只与待测组分的浓度称线性关系 而与干扰组分无关 从而消除了干扰 等吸收点 作图法 2 1 1 yxa相等 1 参比波长 2 测量波长消除y干扰 c 混浊试液中组分测定 试液为参比 不同波长 40 60nm 消除试液中散射光的影响 10 5 4导数分光光度法导数分光光度法是利用自动电路对光谱进行求导 其导数信号与浓度成正比 即 同样高阶导数光谱信号也与浓度成正比 导数光谱可以消除干扰物质的光谱重叠 胶体和浑浊溶液对光散射及背景吸收的影响 奇数阶导数光谱中的零 偶数阶导数光谱中的极值 极大或极小 对应于常规吸收曲线上的最大值 随着导数阶数增加 吸收峰的尖锐程度增大 带宽减小 因此有利于重叠峰的分离 有利于弱吸收峰的测定 并能准确地确定宽吸收带上的最大吸收波长 此外应该明确的是 导数光谱的分辨率随导数阶数的增加而增加 信噪比随着导数阶数的增加而减小 导数峰的测量有 p t z a 随着导数阶数增加 吸收峰的尖锐程度增大 带宽减小 因此有利于重叠峰的分离 有利于弱吸收峰的测定 并能准确地确定宽吸收带上的最大吸收波长 此外应该明确的是 导数光谱的分辨率随导数阶数的增加而增加 信噪比随着导数阶数的增加而减小 导数峰的测量有 峰 谷法 基线法 峰 零法 10 6吸光光度分析法的应用 10 6 1痕量金属分析对痕量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是吸光光度法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几乎所有的金属离子都能与特定的化学试剂作用形成有色化合物 通过吸光光度法可对金属离子进行测定 10 6 2临床分析 传统的比色反应技术 在临床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 血清中的尿素或葡萄糖 酶或胆甾醇 10 6 3食品分析 水果汁中果糖的测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菌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文理学院《心电图及超声诊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电气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纺织大学《计算智能技术的实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工程设计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知识产权法学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嵌入式系统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法务会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工业大学《风景名胜区规划》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太阳升起来了》课件
- 2024年湖北高考化学真题试题(原卷版+含解析)
- 住院成人高血糖患者血糖监测医护协议处方共识
- 汽车清洁保养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 《市场营销:网络时代的超越竞争》第4版 课件 第8章 制定有效的价格策略
- 龙门吊安装方案(10吨)
- 离婚纠纷-模拟法庭剧本
- 管培生(校招生)培养方案(计划)落地完整版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训练题(全册合集)(含答案)
- 位置度公差及其计算课件
- SJ-T 11841.2.2-2022 显示系统视觉舒适度 第2-2部分:平板显示-蓝光测量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