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史复习题目总结超全个人融合版.docx_第1页
古建史复习题目总结超全个人融合版.docx_第2页
古建史复习题目总结超全个人融合版.docx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 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槫的两端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其他各槫的生头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面。清代建筑无角柱升起。2、 卷 杀:宋代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卷”有圆弧之意,“杀”有砍削之意。3、 侧 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斜。由于此法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所以明代以后逐渐减弱最后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卯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性。4、 黄肠题凑:汉代帝王墓用短方木(方约30cm,长约90cm)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方木端部均指向棺椁。此法耗费木材数量巨大,东汉以后已不再使用。5、 营造法式: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建筑学著作,北宋李诫编修。本书内容除行政管理上“关防工科”的要求外,侧重于建筑设计,施工规范,并有图样,是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学,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典籍。其中提出的“以材为祖”的材份制,这是建筑体系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6、 羡 道:商周陵墓,地下以木椁室为主,其东、南、西、北四向有斜坡由地面通至椁室,称“羡道”。7、 兆域图:河北一块铜板地图,为战国中山王王陵陵园规划图。它是目前见到的最早建设设计平面图。8、 推 山:加大庑殿顶正脊长度的做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9、 收 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使屋顶不过于庞大。10、 嫩戗发戗:子角梁将屋角翘起,此做法可使屋角翘起的高,多用于攒尖顶亭子等。11、 水戗发戗:子角梁不翘起,仅靠屋角上的脊翘起。(戗指戗脊,嫩戗指角梁,发戗指起翘。)12、 应县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层砖台基上,塔身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九层(外观5层,暗层4层) 塔身的收分合理,暗层用来结构处理以加固塔身,使其在经过数次地震仍安然无恙。是国内现存最古的木塔,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之一。13、 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斗四,斗八等。14、 穿斗式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价,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15、 北京四合院 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其平面布局以院为特征,根据主人的地位以及地基情况(两胡同之间的隙地),有两进院,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几种,大宅则除纵向院落多外,横向还增加平行的跨院,并设有后花园。16、 副阶周匝:在建筑的主体(塔身、殿身)的外围加一圈外廊,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最早在商建筑中已经出现,通常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例如:应县木塔17、 斗拱 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斗拱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同时作为立面上大屋顶到屋身的过度部分,也起到装饰作用。斗拱也是等级的标志,斗拱在古建筑中也起到模数作用。18、 考工记 记载了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规划学说。19、 大木作 指的是木构架建筑中主要的承重部分。包括柱、梁、枋、檩、斗拱等主要构件。20、 井干式 古代木构建筑的一种结构形式。将原木直接叠垒成墙壁,受到木头长度的限制。21、 和玺彩画 是最高级的清式彩画,以龙为主要题材22、 举折 我国传统建筑确定屋面曲度的一种方法;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23、 分心槽 是指门屋建筑中,用一列中柱将平面等分。24、 天花 天花板或穹窿顶的装饰,为凹下的方格或多边形木片构成。25、 样式雷 是清代二百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26、 须弥座 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27、 间 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28、 斗口 坐斗正面的槽口叫斗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即清代模数制29、 垂花门 是指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刻花瓣连珠等富丽木雕。屋顶用勾连搭。多用于北京四合院第二道门1 中国古代的佛塔按其造型分,主要有哪几种类型?(1) 单层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塔(建于隋代)(2) 楼阁式塔, 仿中国式木构楼阁的外形建造。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3) 密檐式塔,分下部塔身和上部紧密相叠的塔檐两段。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4) 喇嘛塔,又称白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建于元代)(5) 金刚宝座塔。北京正觉寺塔(建于明代)2、简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优势. 取材方便;. 适应性强,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墙倒屋不塌”. 抗震性能好;. 施工速度快;. 便于维修、搬迁;. 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 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3简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缺憾. 木材越来越少,造成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 不耐火,不耐潮湿,不耐腐蚀,不耐虫蛀,不耐久;. 采用简支梁体系,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空间的需求4 简述佛光寺大殿的建筑造型特点。(1) 唐代建筑稳健雄丽的风格。座东朝西 ,七开间,每间成方形。(2) 单檐四阿顶,坡度平缓, 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3) 柱有生起及侧脚,柱上有卷杀。(4) 斗栱高大,斗栱与柱高比为1:2 ,屋面出檐近4。5 简述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1) 把全园分为若干景区。(2) 塑造自然山水的形象。(3) 处理人工建筑与自然风致的矛盾。(4) 巧妙处理园林建筑空间。6 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书中论述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原理1 .五代,喻皓的木经2 .宋朝,李诫的营造法式3 .元朝,薛景石的梓人遗制4 .明代,鲁班经、计成的园冶5 .清代,工部工程做法7 比较抬梁式木构架和穿斗式木构架的特点。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少,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寸不大时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8 简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类型1)中心塔柱型(支提窟):以塔为窟的中心,北朝2)佛殿型:以佛像为主,隋唐3)僧院型:供僧众打坐修行用9 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木构筑很少(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来决定(3)总体平面常依崖壁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纵深布局不同(4)由于建造需要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也长(5)除石窟本身外,在雕刻、绘画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早期建筑形象10 简述清式彩画的几种类型。(1) 和玺彩画:用于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2) 旋子彩画:主要用于官式建筑,以旋子为主题,以青绿为主。(3) 苏式彩画:主要用于民居与园林建筑,以写生画,以山水、花鸟为主题,用间色多11 中国古代常见的窑洞主要有哪几种形式?(1)靠山窑,沿陡壁开凿的窑洞。(2)地坑窑,从平地往下挖,四壁开窑。 (3)混合窑,将靠山窑与地面建筑组成一个院落。12 唐代的建筑成就有哪些?一 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唐代首都长安是由隋代规划兴建的,但由唐继承后又加扩充,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繁荣的城市。 二 建筑群处理日趋成熟,宫殿陵墓等建筑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 三 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麟德殿 最大的殿堂) 四 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民间技术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并以此为生。 五 砖石建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六 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13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第二个阶段是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第三阶段是里坊制的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 第四阶段是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14 中国古代宫殿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 “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在瓦没有发明以前,即使最隆重的宗庙、宫室也用茅草盖顶,夯土筑基。第二 盛行高台宫室阶段。陕西岐山凤雏西周早期的宫室遗址出土了瓦,但数量不多,可能还只用于檐部和脊部,春秋战国时期瓦才广泛用于宫殿,与此同时各诸侯国竞相建造高台宫室。第三 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第四 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商周以前,天子宫室都有处理政务的前朝和生活居住的后寝两部分。但汉晋,南北朝都在正殿两侧设东西厢或东西堂,备日常朝会及赐宴等用,三者横列。15 斗栱在中国古建筑中的作用有哪些。斗栱的作用是将上部支出的屋檐的重量传之于柱上,同时斗栱还是传统建筑最基本的模数单位及等级制度的代言物。1)、增加挤压面的作用2)、支承挑檐檩3)、联结柱网4)、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5)、抗震6)、装饰作用7)、等级标志8)、模数作用16 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一、园林布局:主题多样、隔而不塞、欲扬先抑、曲折萦回、尺度得当、余意不尽、远借邻借。二、水面处理: 水面可形成园中的“空”与“虚”,和其他实景形成对比水面处理有聚分之别,小园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小池则宜用浅岸。三、叠山置石:可看、可游、可居。塑造丘壑、体块、缝隙、纹理的处理。用石得当。四、建筑营造:江南园林的建筑特点是:活泼、玲珑、空透、典雅。私家园林建筑以厅堂为主。漏窗式样繁多,千变万化,多由工匠创作。屋顶翼角起翘有两种做法:一为嫩戗发戗,一为水戗发戗。室外铺地利用砖瓦废料铺成各种图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17 我国古代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是什么?庭院的围合方式有那三种? 我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其中特别擅长于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布局特点:沿着一条纵深路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经受了这些院落与建筑物的空间艺术感染后,最终能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或崇敬、或肃穆、或悠然有出世之想,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所特有的艺术手法。另一种总平面形式是纵横轴线方向都做对称布置,常用于最庄重严肃的场所,如礼制建筑中的明堂、辟雍、天坛、地坛以及汉代的陵墓等。 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则称“四合院”。18 唐长安规划布局的特点、唐长安:布局仿北魏洛阳城,方整对形式vh ,u.称,沿南北轴线将宫城、皇城置于全城最主要位置;主要宫殿向东北移至大明宫,因此朝臣权贵都集中到东城,使城市重心偏于一边。交通呈棋盘式布局,将城市划分为108个里坊,分区明确整齐,实行夜禁制度;长安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道路两旁种有成行槐柳,又称为“槐衙”;路面土路,两边设明沟排水。19 北宋东京规划布局的特点1) 三重墙,每层墙外都有城垣。 2)布局开放,取消了宵禁。 3)临街设店,形成了商业街。 4)设置专门的消防队和瞭望队用于防火。 5)出现了瓦肆,城市生活多样化。 6)回水贯都对城市用水和排水有益20 元大都的都城规划布局的特点方形平面,依考工记而建:元大都是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布置的。因为地势平坦,又是新建,所以道路系统规整砥直,成方格网,城的轮廓接近于方形。 城市的中轴线就是宫城的中轴线,宫城位于中轴线南侧。道路布局呈棋盘方格网布局,主次干道、胡同分区明确:全城道路分干道和“胡同”两类,胡同以东西向为主,在两胡同间的地段上再划分住宅基地。这种有规律的街巷布置,和唐以前的里坊,形成两种不同的居住区处理方式。水系规划合理21 解释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解释:匠人建城,九里见方,每边各开三道门,纵横各九条街,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22 颐和园的总体布局分为哪四个部分?颐和园布局根据使用性质和所在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一、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二、万寿山前山部分;三、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四、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全园总面积四千余亩,水面占四分之三。23 简述故宫的艺术成就。(1) 中轴对称,主体突出。(2) 建筑群规模宏大,以院落空间组合。(3) 主体建筑华丽,尺度巨大。(4) 房屋等级制度明确。(5) 装修色彩丰富。(6) 技术设施完善,排水、防火等。24 试述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区别:1)前者以祖国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优美风景为创作源泉。2)前者以提供皇宫贵族休息,娱乐之处,后者是贵族富商以及官僚地主的生活享乐 而建的。3)前者在大范围内以堆土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再适当点缀山石,山中叠山,假山与真山相结合。后者以山石造山为主。4)前者花木配植规模大而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后者以单株为主。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又互相贯通,联为整体。园中空间与景物布置主次分明,不宜均匀分布。大小空间疏密相间,构成有节奏的变化。水面的处理方面。池的大小有主次之别,水面处理有聚分不同。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假山是园景中的重要因素,叠石造山是为了创造山林景色。体形高大的山林,一方面可以在 山上建亭阁,眺望园林,俯望全园,达到扩大空间感的目的,另一 方面可以阻隔视线,增加园中宁静的 气氛。建筑处理方面,建筑物在 我国古代园林中占有 极重要的 位置。山池是园景的骨干,欣赏山池风景的 位置,则常在建筑物内,同时建筑又是与山,池,花木共同的构成园景。所以它即是观察对象,又是风景观赏点。花木在 私家园林中以单株为主观赏,园林以老树为难得,略有几株,能使园林显的苍古深郁。25 试述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发展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在城南加筑外城,主要为手工业、商业区及天坛、先农坛。内城城门都有瓮城,上建城楼和箭楼。皇城位于内城中心偏南,呈不规则呈方形。宫城四角建有华丽角楼,西面辟们,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听政之所,城外有护城河。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所有城内宫殿及其它重要建筑都沿此轴结合起来。内城街道沿用元大都的,城内干道以平行于主轴的两条为主,胡同与胡同之间配次干道,形成相互垂直的方格网。饮水主要靠人工凿井。护城河只起防卫、排泄雨水之用,城中什刹海、太液池起空气调节作用。北京市肆相对集中在皇城四侧,形成四个商业区,各行业有“行”的组织。大小干道下用砖修排雨和污水的暗沟。26 唐乾陵的布局特色是什么?“以山为阙、因山为陵”。乾陵位于乾县北梁山上。梁山分三峰:北峰居中为主,前方东西两峰对峙而且形体相仿,犹如门阙。两峰之间依势而向上坡起的地段自然形成神道,乾陵地宫即在北峰,凿山为穴,辟隧道深入地下。隧道墓门用石条层层填塞,缝隙以溶铁汁浇涛锢闭,因此,迄今无损。 乾陵地上情况大致是:主峰(陵体)四周为神墙,近方形平面,这种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体的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自。 2、天坛艺术成就 131 总体布局天坛的规制仍存明初天地合祭的痕迹,北面两角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整个建筑组群有内外两重围墙环绕,总面积280公顷。由于传统礼制关系,天坛位于大街东侧,主要入口设在西面。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南部有祭天圜丘及附属建筑;北部以祈祷丰年的祈年殿为主体;内围墙西门内南侧为斋宫;外围墙西门内建有饲养祭祀用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建筑特点:建筑设计遵循严格的思想要求,在艺术上表现天的崇高、神圣和皇帝与天之间的密切关系。(圆形平面、附会天为“阳”使用奇数,屋面使用蓝色琉璃瓦)在空间组织上,通过轴线及空间对比手法的运用,明确突出主体。(举例分析)大片的松柏在创造肃穆、静谧的环境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艺术手法:1 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 故宫960760 天坛16501723 2130公顷 比皇帝高,创造“天”的气氛2 总体布局 轴线偏东3 从建筑形象表现“天”4 创造崇天的境界 提供了两个看天的视点 祈年殿和圜丘 同时又用丹陛桥来连接圜丘和祈年殿 形成了一条“看天的路线”5 运用了一些列象征的手法 A 祈年殿的珠子 圜丘的台基的直径 圜丘的地面铺石的尺寸都是阴阳的极限 B 几何图形的象征 内外坛墙的形式是北圆南方 体现“天圆地方” C 方位象征 建筑 主建筑坐北朝南 最高等级 斋宫坐西朝东 次之 丹陛桥 神道为正中 御道 王道分别在西东突出皇权和天的关系,另牌位,版的位置。 D 色彩象征 祈年殿的三重殿(蓝色)反映出天不是神圣的色彩 而是理性的光彩 天坛体现的“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绿化的大量运用和建筑数量和体量上的少来充分体现“天”,通过主轴线来控制建筑,同时用扩大台基来表现建筑。不以形象取胜,而以境界取胜 有的节省 “无”上做文章 物质功能简单 精神功能复杂 7、 简述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的斗栱在不同时期的特点。5 275 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是斗拱的初创时期。西周铜器上已有栌斗形象,战国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明器、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斗拱先是用于柱顶,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出现(最早的是人字拱)。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枋交搭在一起。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正、侧两面的梁交织成一个分为若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的一部分。这个水平框架现在称为“铺作层”,用于殿堂型构架柱网之上,对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起关键作用。现存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拱,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实例。 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桁。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 总而言之 就是斗拱经历了由主要作为承重结构(这个过程经过了不断形式上的演化)同时作为承重结构和装饰结构完全作为装饰结构 6、结合佛光寺大殿谈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2 3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建于晚唐时期,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的成熟期。大殿平面形式为金箱斗底槽,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七铺作双抄双下昂,单檐四阿殿,屋面坡度较平缓。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肥硕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唐代建筑总体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柱础矮平柱高约等于明间面阔,柱身较矮斗栱尺度大,补间铺作数量少屋面坡度平缓,出檐深远建筑装饰简洁有力4、 请分析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发展与西方的差别 (1) 建筑材料的不同 我国古典建筑是以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 属于木结构系统 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西方人将石材选作基本建材(2) 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3) 建筑的发展不同从建筑发展的过程看,中国建筑是保守的。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变,与中国不同,西方建筑经常求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 从希腊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