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专业论文)公司章程研究.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公司章程研究.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公司章程研究.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公司章程研究.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公司章程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公司章程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司章程研究 论 文 摘 要 公司章程是公司存在和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公司行为的根本准则,是 规范公司行为的内部制度,它既是公司成立的行为要件,也是公司对外的 信用证明,还是公司对内管理的依据。世界各国公司法都不约而同地规定 了公司章程的功能,并赋予公司章程重要地位。 公司是自治企业,公司依靠章程来实现自治,公司章程是对公司的组 织、营运、解散、公司名称、目的、组织机构以及股东和董事的权利和义 务等内容作出明确、肯定和具体规定的公共性质的法律文件,是公司最重 要的法律文件之一,因此它一方面是公司对内管理的工具,是公司与其股 东、董事、监事之间建立法律关系的依据和纠纷解决的依据。另一方面, 公司章程还是法律规定的公司设立的必备行为要件, 是国家实现对公司管 理的途径之一。此外,公司这一商事主体要实现盈利的目的必须投身到市 场经济中,随之而来的就是与其他主体发生各种各样的法律关系,这时公 司章程又是公司对外的信誉证明, 他人可以据此向公司投资或与其发生经 济往来。可见,公司章程在对指导公司事务的实际操作方面具有相当的重 要性。 正是认识到公司章程在法律实务中的重要地位, 世界各国都将对章程 相关问题的规定写入公司法,从而构成了公司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公司章 程本身的内容和性质己经不仅仅是它自身的问题,相关的,它涉及到了公 司法法律规范与公司章程的关系、公司章程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关系,甚 至关联到法律规定与当事人意思自治在公司法领域中的表现。 因此对公司 法律体系内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也应该以对公司章程的研究为基础,比如, 公司章程的对外效力和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等。所以,为了完善公司 法律制度,也理应对公司章程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但是现实中存在这样的矛盾:随着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不断建立,各国 1 公司章程研究 经济交往频繁,相互投资参股、设立公司,已成为各国经济中不可缺少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容怀疑。同时,虽然公司章程在 公司及公司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各国经济制度、文化传统、法 系派别不同,也导致各国公司法对公司章程的基本要求虽然在本质上相 同,但在一些具体制度规定上产生了差别。比如,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在 公司章程的形式上就有不同之处,导致对章程记载内容产生不同要求等。 各国对公司章程规定制定各异,使得在国际经济合作中产生一定困难。 我国旧公司法给公司划定的框框过多,公司章程在很大程度上成 了“规定动作”,大大降低了公司章程的地位和功能,导致大量公司在设 立时采用工商局的章程格式文本作为本公司的章程, 致使公司章程不适应 公司的个性化需求,在具体个案的纠纷中,本来应由公司章程进行规范明 确的事项,公司章程中却没有相应的规定,使得纠纷陷入僵局,阻碍了公 司管理运营效率,增加了公司自身解决纠纷的难度和成本。 二 oo 六年一月一日施行新公司法的亮点之一就是把强制性规定、 指导性规定和任意性规定科学地有机结合起来,在法律上作了成功的处 理。大量任意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的采用,就使公司章程获得了更多灵活 规定的空间,大大增强了章程的自治性,这对于改变我国公司章程千人一 面的状况,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灵活应对市场的能力具有 重要意义。新公司法中直接提到公司章程的条文就高达 70 多处,其 它间接相关的条文更是充斥于整个公司法体系当中, 充分体现了公司章程 是作为“公司宪章”的重要地位。 本文就是在我国颁布新公司法的时代背景下,以公司章程私法自 治的本质属性为主线,对公司章程的内外部效力及其适用范围、公司章程 与公司法的关系及其二者如何在公司治理中进行合理架构、 如何设计符合 公司发展需要的个性化章程、 如何通过公司章程保护股东权益以及公司章 程无效的救济机制等这一系列彼此链接的重要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2 公司章程研究 abstract the constitution is the fundamental basis for the companys existence and activities, the company i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regulates the internal company system, it is an element of the company, as well as the companys credit proven, internal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 is still based. coincidentally, both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ompanies act provides the functions of the companys charter, and given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itution. corporation rules are public matured legal documents that clearly and concretely stipulate the organization, operation dismissal, name and purpose of corporation together with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shareholders or directors. be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egal documents, corporation rules are tools used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n one hand. they are basis for establishing legal relationship and solving disputes between corporation and its shareholders, directors and supervisor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re essential conditions to legally set up a corporation by which government can control. furthermore, in order to make profits, corporation must join in the market economy during which various legal connections happen between corporation and other subjects. at this time, corporation rul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guiding practical operation of corporation affairs. because corporation rules are significant in legal affairs, many countries put relevant stipulations into corporation law. the content and nature of corporation rules is no longer a problem of itself. it also involves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legal norm of corporation law and corporation rules, party autonomy and corporation rules, even between legal norm and party autonomy.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f serials of problems in corporation legal 1 公司章程研究 system should basic on the research of corporation rules, for example, the research of corporation rules effects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order to perfect corporate legal system, we should have a unified knowledge of corporation rules. though corporation rules are very important in corporations and corporation laws, contradiction still exists. because economical systems,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legal systems are variable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 some concrete system stipulating is different too. for instance, the form of corporation rules is different between continental law system and british law system. the difference causes different requirement in the recording content. different stipulating of corporation rules makes international economical cooperation more difficult. our old frame delineation of the company law to the company too many charter companies have become largely moves. thus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companys charter status and function used a lot of companies set up business in the charter text format as the company charter. causing the constitution unsuited to the individual demands in the specific case of disputes. the charter company would have to be clearly regulated, but there is no corresponding provision of the corporate charter. make deadlocked dispute, which has obstructed the management company operating efficiency, the company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and cost of resolving disputes. january 1, 2006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any law is one of the brightest spots in the mandatory provisions arbitrary rules and regulations guiding the opportunity to combine science and the law, the treatment was successful. and enabling a large number of arbitrary norms regulating the use, which makes the company more flexible provisions of the statute, was room greatly enhancing the autonomy statute, which change the status of one thousand corporate charters, improve the companys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mproving the companys ability to respond to market is of great 2 公司章程研究 significance. company law contains a direct reference to the new provisions of the constitution as much as 70 pieces. indirectly related to the other provisions of the company law is available in the entire system, fully reflect the companys charter as a company charter, the important position. this paper is in the company law china has promulgated a new background of the era. private charter companies autonomy to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the main line of the companys charter and scope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validity. company law an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n a reasonable framework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 how to design individualized needs of the charter company, how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shareholders and the company articles of the constitution invalid relief mechanisms such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this series of mutual links conducted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3 内 容 提 要 公司是自治企业,公司依靠章程来实现自治,公司章程是对公司的组 织、营运、解散、公司名称、目的、组织机构以及股东和董事的权利和义 务等内容作出明确、肯定和具体规定的公共性质的法律文件,是公司最重 要的法律文件之一,因此它一方面是公司对内管理的工具,是公司与其股 东、董事、监事之间建立法律关系的依据和纠纷解决的依据。另一方面, 公司章程还是法律规定的公司设立的必备行为要件, 是国家实现对公司管 理的途径之一, 公司章程自治性的充分发挥对公司法及公司的发展具有关 键性作用。本文以宣扬新公司法所体现出的公司自治性为写作动机, 对新公司法肯定公司章程的私法自治性,赋予其广阔自治空间进行分 析, 提出公司章程自治性的正确运用对在处理其与公司法关系中的重要作 用,同时,还对公司章程无效的救济以及制定公司章程时所要注意的问题 进行了论述。新公司法对章程自治性的尊重与实践是历史的进步,预 示着公司自治时代的开启。 关键词: 公司章程 、性质、公司自治、个性化 公司章程研究 引 言 公司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发达的商业和频繁的贸易孕 育了公司的雏形,由此,在共同投资、共同经营这种合伙企业的基础上, 发展成了资本与经营相分离的现代公司。公司的实质在于,拥有资本的人 进行投资,拥有知识的人进行经营管理,使资本与知识有机的结合,实现 利益最大化,从而达到资本与知识双赢的目的。同时,公司以独立人格和 有限责任作为基本原则和“奠基石”。因此,公司作为企业法人的高级形 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推动了投资的增长和资本 的积累。也可以说,公司是社会财富的最大创造者,是时代发展进步的原 动力。 1 公司法则是以公司为规范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属于商法的范畴, 是商法的核心。 公司法中, 公司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制度无疑是中心制度。 但无论将公司法的性质界定为是强行法,还是任意法,均不能否认公司章 程在公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此有的学者认为,公司章程是公司存在和 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公司行为的根本准则。国家有宪法,公司有章程,章 程对于公司的作用有如宪法对于国家的作用。 2对具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公 司法组成部分, 笔者结合公司法的修改, 对公司章程所体现出来的新特点、 新改变以及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索, 以期能在公司章程理论的学习中有所 建树。 1 公司章程研究 一、公司章程的基本问题 (一)公司章程的性质与公司自治 (一)公司章程的性质与公司自治 公司章程作为设立公司的重要文件,是公司的行动纲领,关于公司章 程的法律性质问题,是公司法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课题。对公司章程 性质的定义不同,对公司自治研究的切入点也会有所不同,所以,笔者从 公司章程性质的分析入手对我国二 oo 六年一月一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拓展公司自治空间这一显著特点 展开探讨。 1公司章程的性质 对于公司章程的性质,世界各国存在两种主要的观点,即以英美为代 表的英美法系的契约说和以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的自治法说。 契约说:公司章程契约说主要为英美法系法学界所主张,“其最初来 源于经济学家提出的有关合同公司的理论。” 3契约说认为,“公司 章程是公司与其成员之间的一种协议, 也是公司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一种协 议,也可以将公司比喻为一系列合同束。” 4在契约说之下,公司法规范 被视为标准格式合同, 提供大多数公司在大多数情况下进行协商谈判所可 能达成的条款。因此,公司法应是授权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它授予了 公司经理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并且为公司参与人达成实际的明示契约提供 了便利。它让公司中追求自我利益的各参与人通过彼此互动解决公司问 题,而不是让外部的监管者介入公司事务。 “它是一组现成的公司契约条 款,从而公司参与人能够直接援用而节省自己协商订立契约的成本。” 5 契约说“向人们展示的是一副崇尚投资者、经营者自由意志,体现市场经 济自由精神的十分精美的古典艺术品” 6它抓住了大多数公司章程中所体 2 公司章程研究 现的“意思自治”、“合意”等“合同法”的一些基本理念。 自治法说:在大陆法系国家,公司章程一般视为公司内部的自治法。 认为公司章程不仅约束制定章程的设立者或者发起人, 而且也当然约束公 司机关和新加入的公司组织者。因此,“章程对于已经成为其成员者,都 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章程不管其成员的个别意思如何,都可以根据其成员 的一般意思而变更;社员的变动或者股份的转让也不影响章程的法规性 质。” 7该说实际上是“契约说”的自动延伸,它既强调了公司章程的“自 治”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司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同时兼顾了公司章 程的法规性质,能够较好的规范公司各方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它与凯 尔森认为“章程是一种低于法律秩序的次级秩序有异曲同工之妙。” 8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两种学说均有其合理性,并不能确然的 分出孰优孰劣。就我国而言,笔者认为,我国新公司法以明确和隐含 的方式肯定了公司章程的“混合性”,即既具有自治规范的性质,又具有 契约的性质。 首先,我国新公司法体现了公司章程的内部自治规范的性质。新 公司法 在第二十五条和第八十二条分别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 任公司章程的主要内容作了规定, 其中, 新 公司法 对公司名称和住所、 经营范围、注册资本、设立方式、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以及各机构的 职权和议事规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公司的通知与公告方法以及公司的 解散事由与清算办法等事项的规定都集中地体现了公司章程作为公司这 种企业组织内部的规范本公司组织与活动的基本文件的自治规范性。 公司 章程的自治规范性是公司章程的主要属性, 其一方面体现于每个公司都可 以自己(通过发起人制定)依法自主决定公司章程的具体内容,公司不同 则章程亦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公司章程的自治规范性主要体现为在公司 内部的约束力, 即对公司、 股东和董事、 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 3 公司章程研究 其次,公司章程尽管以自治规范性为其基本性质,但同时也具有契约 性即合同性。 这是因为: 第一, 合同是一种共同行为, 合意是其根本特征。 而公司章程是由发起人制定(即订立)的体现全体发起人乃至全体股东的 共同意思。 就有限责任公司而言, 章程要由全体发起人协商一致共同制定; 就股份有限公司而言,章程也要由全体发起人协商一致共同制定,采取募 集设立的还要由出席公司创立大会的持股人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 由 全体发起人协商一致共同制定并生效的公司章程是全体发起人的合意, 在 性质上有合同性当无异议; 而由全体发起人协商一致共同制定但需要由出 席公司创立大会的全体持股人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方有可能生效的 公司章程是否同样具有合同性呢?笔者认为,它仍具有合同性,只不过它 并非直观的表现为全体持股人的形式上的完全合意, 而是表现为全体持股 人的“拟制的合意”。因为所有投资于该公司的持股人在投资之时都依法 接受这样一个默示条款, 即不管其对公司章程是投反对、 赞成或者弃权票, 一旦公司章程经出席公司创立大会的持股人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并 最终生效,则该章程应当视为所有持股人共同的意思表示,它对所有持股 人即股东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第二,由于我国新公司法并没有规定订 立发起人协议是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必经程序。换言之,发起人协议并不 是新公司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具备的法律文件,而公司章程则 是必备的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需要提交审查的法律文件。因此,有限责任 公司章程通常要包括发起人协议的主要内容或者若干重要内容。 对于股份 有限公司,一九九三年制定的公司法(以下简称旧公司法)同样 没有将发起人协议作为必备的法律文件加以规定,但新公司法已经明 确规定: “发起人应当签订发起人协议,明确各自在公司设立中的权利和 义务”。并且,新公司法还规定,公司章程应当载明:“发起人的姓 名或者名称、认购的股份数、出资方式和出资时间”,上述内容显然也是 4 公司章程研究 发起人协议中应当规定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公司法上的公司章 程是将它本来应当具有的自治规范性和合同性杂糅在一起, 因此必然具有 混合的性质。例如公司章程关于股东(发起人)的出资方式、出资数额和 缴纳出资的期限及其违反出资义务的责任的规定等都具有明显的合同性。 另外,公司章程关于股东权利义务的规定以及关于公司董事、监事、高级 管理人员的权利、 义务和责任的规定究其实质也是基于不同主体之间达成 的合意,同样具有合同性。第三,从我国新公司法的相关规定看,我 国在立法上也肯认了公司章程的合同性。依照新公司法的规定,股东 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 股东不按公司 章程的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 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新公司法第二十八条所指的“违约”, 显系指违反公司章程而言。如果公司章程没有契约即合同的性质,何谈承 担“违约责任”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公司章程具有一定的合同性并非 意味着它就是一个纯粹的商事合同。 由于公司章程主要是规范公司的组织 关系和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并且它所规范的不仅包括股东(发起人)与股 东(发起人)之间的关系(合同关系),而且规范股东与公司以及董事、 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所以,公司章程基本性质应为公 司的自治性规范,同时又呈现出一定的合同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公司法上的公司章程的性质具有混合性的 特点,即它主要体现为公司这种企业组织的内部自治性规范,是规范公司 组织与活动的基本法律文件。另外,由于它是由全体发起人制定并体现了 全体持股人的共同意思,是全体持股人的“合意”或者“拟制的合意”, 再兼以通常要包括发起人协议的若干重要内容, 这就使得公司章程必然具 有一定的契约即合同性。 5 公司章程研究 2公司章程与公司自治 公司章程“自治”与“契约”的混合性决定了其私法的本质属性。虽 然公司章程是一种涉他性的文件(效力涉他和记载事项涉他),其在发挥 公司自治规范作用的同时,受到公司法等法律的规制,不能排除强制性规 范的限制,从而具有了公法性色彩,但是无论公司法的强制性规范或禁止 性规范有多少,公司章程的首要性质仍然是其私法性而非公法性,强调公 司章程的公法性只是为了确保公司章程私法性的实现, 而不是取代公司章 程的私法性。公司章程必须以自治为己任,是公司“自治王国”的宪章。 新公司法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彰显公司法的自治法本色,而这一特 点的实现正是建立在对公司章程私法自治性的尊重和保障基础之上的。 新 公司法弱化和取消了许多强制性的规定,代之以赋权性或者倡导性规 范,此外,还明确赋予了公司章程更多的自主权,在不违反新公司法 强制性条款的前提下, 法律允许公司及其股东根据其特殊需求对公司章程 的内容作出合乎需求的安排,进行个性化设计,自由规范公司内部关系, 而不像在原公司法下由公司强行性条款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因此,在一 定意义上,公司章程私法自治性的真正实现即预示着公司自治时代的开 启。 (二)公司章程的效力 (二)公司章程的效力 公司章程是规定公司组织及活动的根本准则, “它既是公司成立的行 为要件(一个公司成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人的要件股东或发起人; 物的要件最低资本额;行为要件公司章程),也是公司对外的信 用证明,还是公司对内管理的依据。” 9世界各国公司法都不约而同地规 定了公司章程的功能,并赋予公司章程重要地位。新公司法对公司自 治法本色的肯定进一步巩固了其公司宪法的地位,它把强制性规定、指导 6 公司章程研究 性规定和任意性规定科学地有机结合起来,在法律上作了成功的处理,大 大增强了指导性规定和任意性规定, 尤其是增强了公司在内部治理方面的 意思自治,不仅使得公司的基本权益关系与组织架构由公司章程加以规 定,而且关于股权出资的方式,利润分配比例,对外投资,对外担保,股 东会议召开通知的时间,股东死亡后股东资格的继承,有限责任公司股东 表决方式以及股权的转让办法等问题的决定权也都授权于公司章程, 凸显 公司章程的法律效力,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章程在公司法上的地位。 1公司章程对内效力 (1)对公司的效力 公司章程是关于公司的组织结构、 内部关系和开展公司业务活动的基 本规则和依据,是公司设立的最重要的条件和最主要的文件。尽管不同国 家,不同公司类型,公司法对公司章程的制订方式、章程内容、修改程序 规定有差异,但对于公司章程是公司设立的必备条件这一点上,没有一个 国家公司法、没有一种公司类型例外。美国示范公司法修正本虽然没 有明确规定公司章程是设立公司的必备条件, 但把公司章程归档日期作为 公司成立的日期,可以看出公司章程同样是公司设立的必备条件。 新公司法第十一条规定:“设立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 这里有“必须”,应认定是一种强制性规定,具有法定性。这意味着,在 我国公司章程是公司设立的重要行为条件,若没有公司章程,则登记机关 有权拒绝登记,公司无法设立。由此可见,公司章程对于公司设立的效力 是显而易见的:公司章程是公司设立的必不可少的法律文件。 公司章程不仅在设立时不可或缺, 在公司解散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 角色。新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 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公司也可以根据章程 的规定合法地进行解散。 如果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了章程中规定的某些 7 公司章程研究 可以解散的情况,股东可以依据章程的相应条款合法地解散公司,但是有 限责任公司持有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股份有限公司经出席股 东大会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修改章程中公司的存 续期,公司仍可依照修改的章程而存续。 (2)对内部关系的效力 我国新公司法第十一条针对公司的内部关系也明确地规定:“公 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也就是 说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公司的管理者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公 司的监督者监事都要严格遵守公司章程,按照章程的规定行使其职 责。因此,公司章程自生效之日起,即成为规范公司的组织与行为、公司 与股东、 股东与股东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 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 而且, “从法理上讲,股东可以依据公司章程起诉公司;公司可以依据公司章程 起诉股东、 董事、 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 股东可以依据公司章程起诉股东、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10 首先, 对公司股东的效力。 公司章程是公司的自治规章, 每一个股东, 无论是参与公司初始章程制订的股东, 还是以后因认购或受让公司股份而 加入公司的股东,公司章程对其均产生契约的约束力,股东必须遵守公司 章程的规定并对公司负有义务。股东违反这一义务,公司可以依据公司章 程对其提出诉讼。此处应当注意的是,股东只是以股东成员身份受到公司 约束,如果股东是以其他的身份与公司发生关系,则公司不能依据公司章 程对股东主张权利。 公司章程在对股东义务的履行具有约束力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对股东 权利维护的保障效力。由于新公司法的规定原则性较强,公司章程的 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公司法赋予股东的权利作出更加具体的规定, 使其更 加具有可操作性。新公司法对股东权利的规定相当明确:“公司股东 8 公司章程研究 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 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 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 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在公司成立之后,一旦股东履行了出资 义务,对公司不再负其它积极义务,因此公司章程对于股东的效力大多表 现为股东如何行使权利,防止控股股东权利的滥用。对于股东固有的权利 以及公司法明确赋予的权利,章程不能剥夺。在股东分配利润方面、股权 转让方面、股权的继承方面等众多关系到股东切身利益的方面,章程都发 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股东对于这些内容都可以充分发挥意思自治,制定 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定写入章程,对公司内部产生效力。新公司法允许 公司章程在这些方面作出与公司法不同规定的同时, 规定股东不能滥用权 利,不能侵害公司的利益,揭开公司面纱也首次写入我国公司法,对股东 滥用法人资格进行了规制。股东在其权利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可以依据章 程获得救济。新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百五十三条分别赋予了 股东诉权作为其救济手段。 其次,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效力。以上人员作为公司机关 的成员,负责公司日常经营决策、执行和监督,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 勉义务,章程作为公司的自治规则突出体现在对他们的规定方面。公司章 程是有关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议事规则的规定,也是董事、 经理、 监事行使职权的重要依据。 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章程都是公司经理职权的重要来源之一。不仅如此,董事会的具体构 成和权限与股东会的具体构成和权限、监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有 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等公司内部机关的规定都是由 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调整的。比如,新公司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监事会或 者监事“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法 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 9 公司章程研究 的建议”,而且公司章程还可以规定监事行使其他权利,有利于公司的内 部治理。此外,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公司章程规定的职 责,公司还可以依据公司章程对其提出诉讼。 2公司章程对外效力 (1)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公司章程是公司股东意思自治的产物,实质上是某一团体的自治法 规,根据我国新公司法第十一条的规定:“设立公司必须依照公司法 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具有约束力。” 从该规定可知, 公司章程的内容不仅约束公司, 也约束公司的股东、 董事、 监事等管理人员,但其效力不能及于公司之外的善意第三人,即不能对抗 善意第三人。善意第三人是指与公司进行正常业务交往的个人和经济组 织。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就是对交易安全的保护,是对社会正常商 业交往的维护。 第一, 公司不能以其对经理人或者其他负责人的任命不符合章程规定 的程序和条件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这是世界各地的普遍做法。 如在英国, 只要代表公司进行交易的人是实际上有权或者应该有权的 公司机关或负责人任命的, 而无论该职员的任命是否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 条件和程序,善意第三人有权要求公司对该职员的行为负责。 在大陆法系国家, 公司法也规定公司不得以对经理人的任命不符合公 司章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为由, 来对抗善意第三人。 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 主要是为了增进交易的速度,如果不作这种规定,则意味着第三人在与公 司进行交易时, 必须调查公司代表或代理公司进行交易的人是否是经正常 手续任命的,这种调查一方面很困难,另一方面也影响交易的速度,不利 于交易的迅速进行,从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新公司法未对该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但由于公司章程具有契 10 公司章程研究 约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对该问题进行处理,即: 按照公司章程任命经理人属于当事人之间的安排和协议, 对不知情的第三 人不具有约束力,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二, 公司法定代表人超越公司章程规定的权限范围而与他人进行的 交易行为,不能因为其违背公司章程的规定而认定为无效,除非能够证明 相对人为非善意,即明知该公司经理人越权订约。 作为公司的代理人和善良管理人,法定代表人应在公司法、公司章程 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受股东大会决议的约束,以保护公司、公司股东及公 司债权人、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如果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公司,给公司、 善意第三人造成损失时,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我国新公司法第十 一条规定:“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 束力。”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 律、 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 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 董事、 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它非法收入, 不得侵占公司的 财产。”第一百五十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 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 担赔偿责任。”以上规定是我国公司法防止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公司的基 本法律依据, 但是对法定代表人越权行为对第三人的效力问题却没有明确 规定。 在我国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第九条可以看到这样的规定, “法 定代表人应当在法律、 行政法规和企业法人组织章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行 使职权。”但这一规定对超越职权对第三人的效力后果也未作具体规定, 显然缺乏实际操作性。 笔者认为,法定代表人就公司内部而言属于委任关系,而对外则是公 司的委托代理人,“民法关于代表未作一般规定,通说均认为类推适用代 理之规定。” 11因此,对于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公司所产生的责任,主要 11 公司章程研究 应依代理的基本原则来处理。 按照代理制度的一般规则, 代理人超越代理权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代 理权限以外的民事活动,则是效力未定的代理行为,被代理人可以对代理 人的越权行为予以追认。如果这种越权代理行为得到被代理人的追认,就 成为自始有效的行为,越权代理也就成为有权代理,反之则对被代理人无 拘束力。首先,公司(被代理人)追认法定代表人(代理人)的越权行为 是公司的当然权利。对于公司追认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公司行为,笔者认 为,我国公司法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如果公司以明示或默示方式 追认了法定代表人的越权代表公司行为, 则公司即丧失了以该代表人越权 为由进行抗辩的权利, 不得再否认代表人越权代表公司行为的效力; () 对法定代表人的多项越权代表公司行为, 公司可以对其中的一项或几项予 以追认,但公司对代表人的一项越权行为的追认应当是概括的,即不能只 追认其利益的方面而不追认不利益的方面。其次,是赋予善意第三人以催 告权和撤回权,善意第三人可以催告公司追认代表人的越权行为,使合同 得到履行,或直接撤回合同。最后,对善意第三人,越权法定代表人对其 行为是否完全不负责任?笔者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越权法定代表人应与 公司一起对因其越权行为给善意第三人造成的损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对 恶意第三人,若公司对越权法定代表人的行为不予追认,则由法定代表人 个人为其行为负责,这样既可保护善意第三人的权益,又可防止法定代表 人从事越权行为,同时也可以保障公司的合法权益。 第三,新公司法对“越权原则”的突破体现了对善意第三人的保 护。新公司法删除了旧公司法中第十一条第二款中的“公司应当 在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除了仍需进行行政许可的特殊行业 或特殊业务外,公司的经营不再受到营业执照中规定的经营范围的限制。 也就是说,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生产经营范围,超越公司章程目的 12 公司章程研究 条款的营业行为不再是无效民事行为。 “越权原则”是英美法系公司法理论中具有广泛影响的原则之一,它 指公司的活动不得超越其章程中的目的条款(the obectcfause)规定的 范围,否则即使该行为是合法的,也因为其超越了目的条款的授权,传统 上认为其无效,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公司不得经由股东大会或董 事会追认该行为的效力,交易对方不得请求履行有关合同,也不得请求该 公司赔偿损失,而只能追索其已交付的款物。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和交易 活动的频繁,为了抓住转瞬即逝的商机,商事活动主体来不及修改公司章 程,就与第三人进行了交易,从而出现了大量超越公司章程目的条款而进 行商事活动的现象。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同时也为了便于公 司对外开展经营活动,保护交易安全,各国对“越权原则”理论的立场发 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第一,对公司章程目 的条款作放宽的解释,只要公司董事认为某项业务有利于公司,且法律上 并无明文禁止,从事该业务即不导致公司越权。第二,放弃推定与公司从 事交易的人已注意到公司目的条款的理论。英国于 1972 年欧洲共同体法 生效后认为, 一个善意的第三者与某公司从事由该公司董事决定进行的交 易,即推定该交易是在公司目的的范围之内,该第三者可以要求公司履约 或承担责任, 除非公司可以证明该第三者了解公司的目的条款或者证明该 交易是某董事在其他董事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所为。 从而使越权原则仅适 用于与公司从事交易者为恶意的场合, 善意的第三者不会因公司以越权原 则为借口而逃避承担其法律责任。 即便合同无效, 公司的过错责任也较大, 除非其能证明第三者是恶意。 我国旧公司法虽然明确规定了“公司应当在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 事经营活动”,但对于公司在章程之外与第三人的交易行为应如何定性, 公司法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以下简称 合 13 公司章程研究 同法)颁布之前,学者们通常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十 二条、第五十九条的规定,推断出我国法律对越权行为的态度,即公司的 越权行为应为绝对无效的民事行为。合同法的颁布改变了这一现状。 该法第五十条规定,法人或者是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 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 有效。也就是说,对于“公司”这一法人的负责人所为的超越公司章程的 经营行为,我国法律采取相对无效的立法模式。这样一来,既能赋予公司 在市场经济中一定程度自主决策的权利,贯彻私法自治原则,又能合理保 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最大程度的实现公平。合同法的这一规定实质 上是对公司章程目的条款的突破,对善意第三人合法权益进行了有效保 护, 在这次公司法修改中, 关于公司章程目的条款的限制规定被明确删除, 这体现了法律的发展和进步, 为善意第三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了更加明 确的法律依据。 (2)接受国家管理的渠道 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干预,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不仅体现在 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宏观干预上,而且还表现在对企业的微观干预上。作 为最主要的商事主体, 公司的行为涉及社会的许多行业甚至国家的重要经 济命脉,因此,国家对公司的发展不能采取自由主义的态度,而是要在某 种程度上加强干预和管理,这是保护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和善意第三人合 法利益所必需的。国家对公司的管理主要是运用经济、法律的手段进行间 接的干预,具体说来,就是国家通过干预公司章程而实现对公司的管理, 公司章程成为了国家管理公司的重要渠道。 首先,公司章程是公司向国家作出的保证。公司的发起人以公司章程 作为公司设立的要件之一,向政府登记主管机关申请登记注册,这实际上 是公司向国家作出了书面保证, 保证公司将按照章程所定的准则从事组织 14 公司章程研究 和经营活动。政府登记主管机关核准了章程,就等于接受了公司所做的保 证。“公司违反章程,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处罚。” 12 其次,国家还以公司章程为基础,对公司进行监督管理、保障经济的 健康发展。 国家通过强制性规范对涉及公司与外部第三人的事项或者涉及 公司内部显失公平的事项以及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项作出明确规定, 从而达 到防止公司以“个体意思自治”的旗号来损害更高位阶的公共利益的价值 目标。 虽然法律干涉了个体的意思自治, 可能会影响单个公司的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