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3年 6月 第 3 2卷第 3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e t r o le u m Ge o lo g y a n d Oi lfi e l d De v e l o p me n t in Da q in g J u n e,2 0 1 3 V0 1 3 2 No 3 DO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0 3 7 5 4 2 0 1 3 0 3 0 0 7 源 相 势耦合 控藏作用及其 在 东营 凹陷的应 用 张浩男 蔡郁文 刘剑 宁 渠冬芳 , 于永利 , 李百莹 ( 1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黑龙江 大庆1 6 3 3 1 8 ;2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 学院,北京1 0 0 0 8 3 ;3 冀东油田 公司陆上油 田作业区 ,河北 唐 山0 6 3 2 0 0 ;4 中国石油大学 ( 北 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 0 2 2 4 9 ;5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E a r t h S e i e n e e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B e r g e n ,N - 5 0 2 0 B e r g e n ,N o r w a y ;6 中国石化胜利油 田分公 司西部新 区研究 中心 ,山东 东营2 5 7 0 0 0 ) 摘要:在 “ 相一 势耦合”控藏模式的基础上,融合 “ 源控论”思想,提出 “ 源一 相一 势耦合”控藏作用定量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对东营 凹陷南坡金 8 一滨 1 8 8井剖 面的成藏过程进行 了研 究 。结果表 明 :根据成藏期 “ 源 一 相 势耦 合”指数的分布,确定了金 8 一滨 1 8 8剖面 I 类、类和类有利区; I 类有利区成藏最有利,从成藏期开始到 现今都具备优越的成藏条件;I I 类有利区成藏较有利,在成藏期的大多数时间都具备优越的成藏条件;l l I 类有 利区至少在成藏期内的一段时间具备优越的成藏条件。在金 8 一滨 1 8 8井剖面缓坡带的滩坝砂具有最高的 “ 源一 相一 势耦合”指数,是 I 类有利区;位于坡底的浊积岩透镜体、同沉积断层上升盘构造圈闭以及缓坡带的三角洲 具有好的 “ 相”和 “ 势” ,是类有利区;位于坡底的深部滩坝砂在超压对油气的驱动下也可以成藏,是类 有利 区。 关键词:“ 源控论” ;“ 相 势”控藏;“ 源 相一 势耦合” ;东营凹陷 中图分类号:T E 1 2 2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3 7 5 4 ( 2 0 1 3 )0 3 - 0 0 3 5 -06 RES ERVoI R CoNTRoLLI NG ACTI oN BY “ S oURCE RoCK- FACI ES - FLUI D PoTENTI AL I NTEGRATI oN AND I TS AP P LI CATI oN I N DoNGYI NG S AG Z H A N G H a o n a n 。C A I Y u w e n l L I U J i a n n in g ,Q U D o n g f a n g ,Y U Y o n g li ,L I B a i y in g f 1 C o l le g e o f P e t r o le u m E n g in e e r in g o f N o r t h e a s t P e t r o l e u m U n i v e r s it y , D a q i n g 1 6 3 3 1 8 , C h in a ;2 I n s t it t u t e o f t h e E a r t h S ci e n ce s a n d R e s o u r ce s of C h in a U n i v e r s it y of G e o s cie n ce s ,B e o in g 1 0 0 0 8 3 ,C h in a ;3 O n s h o r e O i e ld O p e r a t i o n A r e a ofJ i d o n g O il fi e ld C o m p a n y ,T a n g s h a n 0 6 3 2 0 0 ,C h in a ;4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fP e t r o l e u m R e s o u r ce s a n d P r o s p e ct in g,C h in a U n iv e r s i t y of P e t r o l e u m, B e n g 1 0 2 2 4 9 ,C h in a ;5 D e p a r t m e n t of E a r t h S cie n ce ,U n iv e r s it y ofB e r g e n ,N - 5 0 2 0 B e r g e n , N o r w a y ;6 R e s e a r ch C e n t e r oft h e N e w E x p lo r a t io n P r o s p e ct s W e s t e r n C h in a ,S h e n g li O il fi e ld B r a n ch C o m p a n y , D o n g y in g 2 5 7 0 0 0 ,C h ia n ) Ab s t r a ct : On t h e b a s is o f t h e r e s e r v o ir co n t r o lli ng mo d e o f“f a cie s fl u id po t e n t i a l in t e g r a t io n”,co mbin e d wit h t h e t he o r y o f“s o u r ce r o ck co n t r o l”。t he q u a n t it a t iv e mo d e l o f r e s e r v o ir co n t r o l b y ” s o u r ce r o ck f a cie s fl u id p o t e n t ia l in t e g r a t io n” is p r e s e n t e d;a t t he s a me t ime,wi t h t h e h e lp o f t h e mo d e l,t h e h y d r o ca r b o n a ccu mu la t i o n p r o ce s s is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3 1 5 改 回日期 :2 0 1 3 - 0 4 1 4 基金项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 4 0 9 7 2 0 8 8 )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 9 7 3 ”顶目 ( 2 0 1 1 C B 2 0 1 1 0 0 ) 。 作者简介:张浩男 ,男 ,1 9 9 0年生,在读本科,石油工程专业。 E m a i l: 1 6 5 6 7 2 1 9 7 q q co rn 3 6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 0 1 3芷 r e s e a r ch e d f o r t h e cr o s s s e ct io n f r o m We ll J i n 8 t o We ll B in 1 8 8 o n t h e s o u t h s lo p e o f Do n g y i n g S a g T h e r e s u lt s s ho w t h a t a cco r di ng t o t he in d e x d is t r i b ut io n o f t h e a b o v e in t e g r a t i o n i n t h e p e ri o d o f h y d r o ca r b o n a ccu mu la t io n, t h r e e h ie r a r ch ie s o f f a v o r a b le b lo ck s a r e d e t e r min e d a cr o s s t h e a b o v e s e ct io n ;t h e mo s t f a v o r a b le b lo ck iS la b e le d a s Hie r a r ch y I a r e a ,w h ich h a s t h e s u p e r a ccu mu la t io n co n d it io n s fr o m t h e v e r y b e g i n n in g t o n o wa d a y s ;t h e mo d e r a t e f a v o r a b le b lo ck is s h o w n a s Hie r a r ch y a r e a , wh ich h a s a d v a n t a g e o u s a ccu mu la t io n co n d i t io n s i n t h e mo s t p e ri o d; t h e r e s t b lo ck h a v in g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o u s co n d it io n s i n a ce r t a i n t ime is r e g a r d e d a s Hie r a r ch y l l I a r e a T h e r e a r e t h e h ig h e s t i n t e g r a t io n in d e x in t h e b e a ch b a r s a n d o n t h e g e n t le s l o p e b e lt o f t h e a b o v e s e ct i o n,S O t h i s r e g io n is co n s id e r e d a s t h e m o s t f a v o r a b le( H ie r a r ch y I)a r e a s ;t h e t u r b i d i t e le n s e s a t t h e b o t t o m o f t h e s lo p e ,t h e u p lif t e d - wa ll s t r u ct u r a l t r a p o f t h e s y n s e d i me n t a r y f a u lt s a n d t h e d e lt a o f t h e g e n t le s lo p e b e lt s h o w t h e mo d e r a t e f a v o r a b le f a - cie s a n d flu id p o t e n t ia l-S O t h e y a r e r e g a r d e d a s r e la t iv e ly f a v o r a b le a r e a s( H ie r a r ch y) ; t h e b e a ch - b a r s a n d a t t he bo t t o m o f t h e g e n t le s lo p e ca n be e n ri ch e d b y h y d r o ca r bo n wit h t h e he lp o f t h e o v e r p r e s s u r e o n t h e h y d r o ca r b o n a n d f in a ll y a ccu mu la t e t h e r e s e r v o ir s - Hi e r a r ch y m f a v o r a b le b lo ck Ke y wo r d s: “s o u r ce r o ck co n t r o l lin g t h e o ry ”;“f a cie s fl u id p o t e n t i a l” co n t r o ll in g h y d r o ca r bo n a ccumu la t io n; “ s o u r ce r o ck f a cie s fl u id p o t e n t i a l in t e g r a t i o n” :Do n g y in g S a g 油气资源的新 发展源于新 的石油地质理论指 导 ,中国油气资源的持续发展更加需要新 的石油地 质理论 。“ 十五”期 间,胜利油 田加大 了隐蔽油 气藏形成机制 与分 布规律的研究 ,在济 阳坳 陷构 造 、沉积作用时空背景上 ,研究了断陷盆地储集岩 分布、油气运聚和油气成藏机制 ,提出了以 “ 断 坡控砂” 、“ 复式输导”和 “ 相一势控藏 ”为核心 的隐蔽油气 藏勘探 理论认识和预测评价技术 。 “ 相一 势控藏” 模式在勘探实践 中取得 了很好 的成 效 ,对勘探工作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但存在的不 足是没有 考虑 “ 源 ”对 油气成 藏 的控 制。“ 源控 论”思想认 为油气运移距离有 限,对 中国大部分 陆相沉积的岩性岩相 演变频繁的盆地来说 ,油藏 ( 田)的形成分布受烃源岩 的制约 。之后很多 学者通过大量统计也得 出认识 ,油气分布与源岩中 心的距离存在极限值 ,一般不会超过 1 0 0 k m 。 因此笔者认为在实际地质条件下 ,陆相断陷盆地中 的油气分布受 “ 源” 、“ 相” 、 “ 势”3种作用的联 合控制。本文在 “ 相 势耦合控藏”模式的基础上, 融合 “ 源控论” ,提出了 “ 源 相 势耦合 ”控藏模 式 ,并利用该模式对东营凹陷的成藏过程进行了恢 复,预测了有利区。 1“ 源一 相一 势耦合 控藏概念 1 1“ 源控论”概念 “ 源控 论 ” 的地 质思想 最早 于 1 9 6 3年提 出, 前人在总结我 国大庆油 田的形成机制 时 ,提 出了 “ 成 油 系 统 ” 的 概 念 ,继 而 发 展 成 为 “ 源 控 论” _ 6 J 。“ 源控论”系指油藏 ( 田) 的形成密切受 其烃源的制约 ,它的提出是基于陆相沉积的岩性岩 相演变频繁与展布范 围有 限,油藏 ( 田)往往发 育在生油洼陷的中心及其周边 ,强调 “ 油气藏 环绕生油中心分布,并受生油 区的严格控制” ,核 心是 “ 油气运移距离较短” 【 1 4 - 1 7 。在该理论的指导 下,继大庆油田之后 ,在 中国东部中生界、新生界 发育的陆相沉积盆地先后又发现了胜利、华北 、河 南 、大港、辽河、江苏等一大批油田,从此中国石 油年产量跨人 了亿吨级的行列。该理论 已成为指导 中国陆相沉积地区石油勘探的重要理论之一。前人 以四川盆地天然气 勘探 为例 ,将 “ 源控 论” 的适 用范围由陆相扩展到了海相 ,认 为烃源作 为成 藏的首要条件 ,没有陆相 、海相之分 ,没有地域之 别 ,也没有油藏 、气 藏的不 同,因此认 为 “ 源控 论”不仅适用于陆相沉积地 区的石油勘探 ,对 于 海相沉积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也同样适用 。 1 2“ 相”控油气作用 前人提出的“ 地质相” 是指在一定地质时期内 地表某一部分的全貌 。被应用到石油地质学 中 时 , 地质学家们又分别 给出了不 同相 的定义和所包 含的内容。1 9 3 8年, 瑞士地质学家开始把“ 相” 的概 念用于沉积岩 , 提出沉积相的概念_ 1 。之后又有人 提出了构造相的概念 , 并把在特征上具有相似 的变 形与就位特征的一组地层 与构造 的组合称 为构造 相 u , J 。针对中国断陷湖盆 的构造 、 沉 积等特征 , 前人提出了盆地构造一岩相的概念, 其中岩相是一 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 。之后又 有人提出了在单井剖面上划分岩石物理相 , 岩石物 第 3 2卷第 3期 张浩男等:“ 源一 相一 势耦合”控藏作用及其在东营凹陷的应用 3 7 理相是一定沉积环境 中形成 的岩石的渗流特征 。 对于一个含油气盆地 ,在油气生成 、运移和聚 集成藏过程 中,“ 相”对油气 的控制作用可 以从宏 观到微观分为 4个不同的层次 ,即构造相控油气作 用 、沉积相控油气作用、岩相控油气作用及岩石物 理相控油气作用。 自构造一沉积一成岩一储集呈现 出逐级控制油气富集的过程 ,构造相一沉积相一岩 相一岩石物理相是一个宏观到微观分级表征相对油 气富集的控制过程 ,构造相控制着沉积相、沉积相 控制着岩相 、岩相控制着岩石物理相 。因此 ,上述 4个层次的相控油气作用反映了地质体系中油气藏 从宏观到微观的分布规律 。 1 3“ 势” 控油气作用 早在 2 0世纪 4 0 5 O年代 ,前人就用流体势的 概念阐述了地下流体 ( 油 、气 、水 ) 的运动规律 , 把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 的机械 能量定 义为流体 的 “ 势” _ 2 。实际上 ,流体势在地质历史时期是不断 变化的,它应当是地层中某一点的流体在某一地史 时刻具有的潜在能量的总和。最早的流体势包括 3 方面的内容 ,即位能、弹性势能和动能。前人考虑 了毛细管力作用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并对流体势概 念进行 了重新描述 , 在流体势中加上了界面势能一 项, 因此,一般情况下流体势能包括位能、界面 能 、压能和动能 4种 l 2 7 l,表达为 r P n = 一 p ) + -厂 ( p J 。 ) + f ( 2 o - co s 0 )+ 厂 ( m ) ( 1 ) F 二 式 中 流 体 势 ,J ;。地 层埋 藏深 度 , m;P ( P )流体 密度 随地层压力变化 的函数 , k g m ; p 流体 在深度 处 的密度 ,k g m ;g 重力加速度 ,m s ;P深度 z 处流体 的压 力 ,P a ; 界 面张力 ,N m;0润湿 角 , ( 。 ) ;r 深 度 处岩 石孔 隙毛管半径 , m;g 地层流体速度 ,m s 。 2“ 源一 相一 势耦合 模型 2 1“ 源” 控油气作用的定量表征 基于 “ 源控论 ” 的思想 ,本文提 出用源指数 ( I s )来定量表征在烃源岩条件的制约下 ,油气能 够运移的最大范围 内某一位置处 油气 成藏 的概率 值 。 在排除其他地质因素的影响下 ,选取 3个与烃 源岩有关 的参数 :烃 源岩排烃强度 ( q ) 、油气藏 距排烃中心的距离 ( ) 、油气藏到排烃边界 的距 离 ( z ) ,分别分析成藏概率与这 3个参数的关系。 关键成 藏期 源 岩排 烃 强度 主要 依 生烃 潜 力法 求 取 。为了消除不 同位置地质条 件差别 的影响 , 在分析之前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处理方法为 标 准 化=L L o ( 2 ) 式中 油气藏到排烃 中心 的实 际距离 ,k m; 沿着 方向 ,排烃 中心到排烃边界 的距离 , k m。 Z 标 准 化=l L o ( 3 ) 式中Z 油气 藏到排烃边界 的实 际距 离,k m, 在排烃范围之 内取负值 ,在排烃范围之外取正值。 本次研究统计 了东营凹陷 1 2 7个油藏的距排烃 中心距离 、距排烃边界距离 、排烃强度 ,通过相关 分析发现 ,成藏概率与距排烃 中心距离 、距排烃边 界距离均呈高斯分布特征 ,随排烃强度增大呈指数 增长 ( 图 1 ) 。在排烃边界 以内,与烃源灶中心越 近 ,油气成藏的概率越低 ,原 因在于烃源灶中心位 置通常为深水沉积 ,砂体不发育 ,因此难以储集油 气。在排烃边界以外 ,距排烃边界越远 ,成藏概率 越低 ,原 因是油气在长距离的运移过程中要经历一 系列的损耗。 根据单 因素分 析的结果 ,采用 多元非线性 回 归 ,建立 了油气源控藏的定量模型 , = 1 3 31 8 e- 1 ( 一 。 一 0 4 0 7 1 e- 2 ( 。 ) + 0 09 9 O 0 一0 1 9 3 R =0 7 0 9 2 ( 4 ) 式中 , 源指数 ; 标 准化的油藏至排烃 中心的距离 ,k m; Z 标 准化的油藏至排烃边界 的距离 ,k m;q 烃源岩最 大排烃 强度 ,1 0 。 t k m 。 2 2“ 相 势”控藏作用的定量表征 用相指数 ( , ) 、势指数( , )和相势耦合指 数 ( I r )来对相一势控藏作 用进行定量表征 ,并 统计 了济 阳坳陷 5 4 6个油气藏和落空圈闭的相指数 和势指数 的分布关系 2 C,表明油气藏 8 5 以上都 位于 , F 0 5和 , 0 5的范 围内 ,大部分 的油气 藏均靠近离 , 为 1和 , P为 0的区间内, 越大 , , P 越小的地区,分布的油气藏个数越多,成藏概率 越大 。东营凹陷 目前 已发现 的油气藏有 9 0 以上 发育在优相低势耦合的圈闭 内。落空圈闭分布在相 指数小 、势指数大的区带 。 相指数利用孑 L 隙度和渗透率定量的表征 ,优势 3 8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 a ) 标准化L 与源指数 ( b )标准化屿 源指数 ( c)排烃强度与源指数 图l 源指数与油气藏距排烃中心距离 ( 标准化 、排烃边界距离 ( 标准化 )及排烃强度相关性 F ig 1 C o h e r e n ce a n a ly s e s b e t w e e n t h e s o u r ce in d e x an d t h e d i s t a n ce s ( f r o m t h e h y d r o ca r b o n r e s e r v o ir t o t h e h y d r o ca r b o n e x p u ls io n ce n t e r a n d b o u n d a r y )a n d t h e e x p u ls io n in t e n s it y 相指数 , 值越 高,储层 的质量越好 ,越有利 于油 气聚集,其成藏概率越大。 , F=( +lg K lg K m ) 2 ( 5 ) 式中 , 相指数 ; 同深度条件下最大 储层孔隙度, ; 储层孔隙度 , ; K 同 深度条件下最大储层渗透率 ,1 0 m ; 储层 渗透率,1 0 m 。 关键成藏期储层物性恢复依据孔隙度综合影响 因子约束下的孔隙度演化曲线图版求取 。 势指数通过流体势来定量表征 , = ( 一 ) ( 一 ) ( 6 ) 式 中 , 。 势指数 ; 流 体势 ,J ; i 最小流体势 ,J ; 最大流体势 ,J 。 相势耦合指数 ( , F P )与相指数 ( )和势指 数 ( , )之间的关 系可以定量的表达为 1 一 , F P=亡 , F +( 1 一 ) ( 7 ) 2 式 中, 相势耦合指数,01 ; I F 优相指 数 ,01 ; I p 势指数 ,01 。 2 3提 出 “ 源一 相。 势耦合”模型 源相势 3者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等同起来 ,因为 相势耦合结果控制 了有利成藏区带的分布,油源限 定了油气藏分布范围,相势之间能够互补,不仅优 相 低势可以成藏,而且优相 中势和中相一 低势也可 以成藏,当然优相一 低势是最有利 的成藏 区。但油 源条件和相势耦合结果并不能互补,而是缺一不可 的关系 ,一旦超出了油气分布门限,圈闭相势耦合 结果再好 ,成藏 的可能性也还很小,反之 ,油源很 充足的情况下 ,相势耦合指数很低的地区也不易成 藏。基于以上认识 ,提出了源 相一 势耦合控藏定量 模型 , F P s= , F P I S ( 8 ) 式 中, 源相势耦合指数 ;lv p 相势耦合 指数; I s 源指数。 这种耦合模型既能体现成藏过程中油源条件和 相势耦合条件同等重要 的地位 ,又能区别出油源与 相势耦合指数 的关 系不 同于相势之 间的关系。源一 相- 势耦合指数越大 ,成藏的概率就越高 J ,根据 东营凹陷成功 与失败探井 统计给 出 , 评 价标准 ( 表 1 ) 。 表 1 “ 源一 相 势耦合” 指数评价有利 区标准 Ta b le 1 S t a n d a r d s o f t h e f a v o r a b le a r e a s e v a lu a t e d b y “s ou r ce - f a cie s - fl uid pot e nt ial in t e g r at io n ind e x 3东营洼陷应用实例 3 1工 区概 况 东营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的南部 ,凹 陷周围由断裂带与相邻隆 ( 凸)起相 接,为一个 北断南超的半地堑式断陷盆地。东营凹陷南斜坡在 构造上可以划分为 1 0个二级构造带。 为了精细刻画关键成藏期源一 相一 势耦合指数及 其演化 ,本文选取 位于东营 凹陷南斜坡西部 的金 8 一滨 1 8 8 井剖面为研究对象 ,对该剖面的沙二段 、 沙三段 、沙四段储层在不同时期的源一 相一 势耦合指 数进行刻画。连井剖面的研究避免了平面研究的宽 泛和笼统 ,更加有利于准确刻画源 相一 势耦合指数 及其与油气藏分布的关系。金 8 滨 1 8 8井剖面是 贯穿博兴洼陷的一条南北 向地质剖面,由北 向南贯 穿尚店平方王潜山披覆构造带 、博兴洼陷 、林樊家 构造带 、博兴 断裂带 ,延伸到金 家柳桥缓坡超覆 带 ,金 8 一滨 1 8 8井剖 面主要发 育水 下扇 、滩 坝 第 3 2卷第 3期 张浩男等:“ 源一 相- 势耦合”控藏作用及其在东营凹陷的应用 3 9 砂 、三角洲 、滨浅湖 、深湖一半深湖和滑塌浊积体 等几种沉积相 ( 图 2 ) 。 图2东营凹陷金8 井一滨1 8 8 井剖面沉积相 Fig 2 S ed ime n ta r y f ac ies e s f o r t he s e ctio n f r om W e ll J in 8 t o W e ll B in 1 8 8 in D o n g y in g S a g 3 2关键成藏期 “ 源一 相 势耦合”及其演化 综合考虑成藏期 的物性 、流体势和源岩条件, 通过 典 型 剖 面 不 同 成 藏 时 期 源 相一 势 耦 合 指 数 ( , ) 的演 化来 确 定每 个 时期 的成 藏 有利 区带 ( 图 3 ) 。由于博兴洼陷的油气成藏期主要是明化镇 组 ( N m)沉积时期至现今 ,因此主要对该剖面在 N m沉积末期和现今 2个时期 的源相势耦合指数进 行刻画 = N m 、| 墨 卜 _ 一 Ng 骜 一 z j 连 一 ( )Nm沉移 末 金 8 井通 1 7井金 3 1 井 高 2 6 井 粱 9 噼 滨l8 8 趔 “ 源一 相一 势耦合”指数 已 发 现预 划 油 藏 油 藏 一 I ( b )现今 图3东营凹陷金8 井一滨1 8 8 井剖面不同时期 “ 源一 相一 势耦合”指数演化 Fig 3 E vo lut io ns o f“s o ur ce r ock f a c ies fluid po t e nt ial int eg r at io n”ind e xes f o r t he s e ctio n f r o m W e l1 J in 8 t o W e ll B in 1 8 8 in D o n g y in g S a g in dif fe re nt pe rio ds 明化镇组 ( N m)沉积末期 ,沙四段地层 的高 2 6 一高 8 9井区的源相势耦合指数 ( , )较高 ,大 于 0 5 ,是成藏 的有利区,两侧的金 8 一金 3 l 井区 以及洼陷中心的樊 1 6 3 一樊 1井 区源相势耦合指数 ( I F )较小 ,不利 于油气成藏。原 因是 明化镇 时 期地层沉积速率快 ,地层沉积厚度为 5 0 07 0 0 r n , 沙四上滩坝砂埋藏深度迅速增大 ,储层孔隙度明显 减小 ,因此坡底深部沙四段储层 已经不再利于油气 成藏。但是在 2 6 0 0 1 1 9 附近的沙四段储层处于次生 孔隙发育带 ,物性较好 ,仍具有较大的相指数。该 时期沙四上优质烃源岩处于大量生排烃期 ,沙三下 厚层泥岩也 已开始生烃 ,加之欠压实作用 ,使坡底 泥岩形成超压流体系统,在超压的促使下 ,靠近源 岩的高 2 6 一樊 1 6 3井 区沙四段储层成为成藏的最 有利区。同理,沙三下 的浊积岩透镜体不仅有好的 物性 ,也靠近源岩 ,亦是成藏有利区。虽然金 8 一 金 3 1 井区在该 时期具有好 的物 性和相对 的低势 , 但距油源太远 ,所 以成藏概率很小,不是成藏的有 利区。洼陷中心的樊 1 6 3 一樊 1 井 区的沙四段储层 尽管近源 ,但是埋藏深 ,物性差 ,不满足 “ 优相” 条件 ,不是成藏有利区 ( 图 3( a ) ) 。 现今时期 ,对于沙 四段储层来说 ,在 2 3 0 0 3 0 0 0 m的高 2 6 一高 8 9井区仍是次生孔 隙发育带 , 仍满足 “ 近源 、优相 、低势” 的成 藏条件 ,源相 势耦合指数仍然很大 ,是成藏的有利区。随着生烃 作用 的增强 ,超压系统进一步扩大,超压系统边缘 的储层成为成藏的有利区带。随着源岩排烃范围的 扩大和油气长时间的运移 ,盆地边缘超覆带和浅部 砂体是成藏的有利 区 ( 图 3 ( b ) ) 。 3 3金 8 一滨 1 8 8井剖面成藏有利区预测 根据源相势耦合指数在成藏期 的分布及其演化 将有利区划分为 3 类 : I 类有利区、类有利区和 类有利区,成藏优势依次递减 。 I 类有利区成藏 最有利 ,成藏期开始 到现今都 具备优越 的成藏 条 件 ;1 I 类有利 区成藏较有利 ,在成藏期的大多数时 间都具备优越 的成藏条件 ;1 1 1 类有利区是其余可成 藏的区带,至少在成藏期内的一段时间具备优越的 成藏条件。 在金 8 一滨 1 8 8井 区,缓坡带 的高 2 6 一高 8 9 滩坝砂具有最好的源 、相 、势条件 ,且成藏时间较 早 ,断层发育 ,形成大量的构造岩性圈闭 ,该区是 最有利 的成 藏 区 (I类 有利 区) ;位于坡 底 的樊 1 6 3 一樊 1井区浊积岩透镜体具有好 的源岩条件 和 相指数 ,位于同沉积断层上升盘的滨 1 8 8 、高 2 6 一 高 8 9井区构造圈闭,以及缓坡带的三角洲具有好 的相 和势 ,这 些 是 较有 利 的成 藏 区 (类 有利 区) ;位于坡底 的樊 l6 3 一梁 9 0井 区深部滩坝砂 , 在超压对油气的驱动下也可以成藏 ,是有利的成藏 1 聪 0 l 2 3 4 日 聪 4 0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 0 1 3在 区 ( 类有利 区) ( 图4 ) 。 O Nm , I 一 蟹 N g 一 7 相_热 掘 会 指 警 釜 ! 。 。 1 I 类 有 雨 一 一l - 兰 ,R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 9 9 6, 1 7 ( 3 ) :l8 5 1 9 0 1 0 庞雄奇 ,张树林 ,吴欣松 ,等 油气 田勘 探 M北京 :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 0 0 6 1 1 陈荷立 油气运移 研究 的有效途 径 J 石 油与 天然气 地 质 ,1 9 9 5 ,1 6 ( 2 ) :1 2 6 1 3 0 1 2 王金生,付广, 刘洪霞,等从源盖断时空匹配关系剖析乌 尔逊凹陷 南二 段 油 气 前 景 J 大 庆 石 油 地 质 与 开 发 , 2 0 0 5 ,2 4 ( 4 ) :l- 3 1 3 黄籍 中 “ 源控论 ” 再认识以四川盆地 天然气勘探 为例 J 海相油气 地质,1 9 9 8,3 ( 2 ):1 - 5 1 4 胡朝元 生油 区控制油气田分 布 中国东部 陆相 盆地进行 区域勘探的有效理 论 J 石油学报 ,1 9 8 2 ,3( 2 ) : 9 - 1 3 1 5 胡朝元 “ 源控论 ”适用范围量化分 析 J 天然气 工业 , 2 0 0 5 ,2 5 ( 1 0)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质量异常处理流程培训
- 《奇趣生物》课件
- 边境承包鱼塘合同协议
- 车位营销策划合同协议
- 轻质防爆墙销售合同协议
- 车位租赁合同安全协议
- 协议书楼盘认筹协议书
- 速贷超期合同解除协议
- 产品研发战略合作协议说明与说明
- 专业艺术品展览馆销售合同
- 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研学实践活动方案
- (正式版)SHT 3227-2024 石油化工装置固定水喷雾和水(泡沫)喷淋灭火系统技术标准
- 设计小白的创新工坊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消防常见隐患排查
- 系统与软件工程 生存周期过程 需求工程 征求意见稿
- 如何提高你的判断力
- 【EHS领导力培训】安全领导力与执行力培训
- 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业感触与体验
- 才艺展示部分课件
- 液压课程设计液压课程设计
- 船员任职-解职信息修正工作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