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十送红军歌曲。师:这首歌表现了我国历史中的什么事件?(学生回答)师:对,长征!这首歌曲表达了长征中的军民鱼水情。关于长征,同学们肯定有许多要说的或要问的,那么现在请大家说说,对于长征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师:同学们讲了很多关于长征的事迹,也提了很多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全方位的了解长征,探究长征。一长征的开始1.红军长征的原因:教师设问:请大家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所学的中共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接着设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在全国的发展情况怎样?学生答后,教师总结:到1930年全国已建立15个革命根据地,红军也发展到10万人,这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恐慌,于是蒋介石调集军队,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对红军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教师投影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让学生观察)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师:请同学们根据表格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前四次反“围剿”,红军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如何呢?红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对比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你认为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基本结论: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师:哪个同学来总结一下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生: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在中央根据地已无法立足,只有进行转移二)红军长征的经过(投影板书,并投影红军长征路线图,指出红色线条代表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1长征初期教师指图设问:红军的长征开始于哪一年?从什么地方出发?(生答后,教师用多媒体在地图上打出1934年、瑞金。)接着设问:面对红军的长征,敌人是怎样作的呢?生答后,教师总结:红军经过浴血奋战,冲破了四道封锁线,但代价惨重,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下3万多人(投影板书:突破四道封锁线),而这时,蒋介石又在红军通往湘西的道路上,设下新的障碍,布下口袋阵,设问:如果红军继续向湘西前进,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生答后,教师讲述: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了放弃进军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于是红军改向贵州前进,强渡了乌江,夺取了遵义,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一次会议是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历史上的遵义会议(地图上闪现遵义,并投影板书:强渡乌江,召开遵义会议)2遵义会议(投影板书:遵义会议,投影遵义会议会址图片和会场图片)教师叙述:请大家阅读教材71页有关遵义会议的内容,并思考这些问题(投影问题):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遵义会议做了哪些决定?(提示:抓住关键词批判、肯定)遵义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为什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估计前三个问题学生看书后很容易就回答上,第四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完全可能有点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遵义会议前红军面临的险恶处境;遵义会议上的重大决定;遵义会议后长征的变化;遵义会议对长征的胜利及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的重大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极度削弱,濒临绝境,而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遵义会议后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住,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从而使党中央和红军能胜利完成长征,转到抗日的前沿阵地,开始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所以遵义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不仅奠定了长征的胜利,而且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形势,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中国革命开辟了走向胜利的航道。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齐读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3长征的胜利教师指地图叙述,红军在遵义会议后,来到赤水,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投影板书:四渡赤水,后播放视频资料四渡赤水)设问:四渡赤水起到了什么作用?教师总结: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接着教师指地图讲述:四渡赤水后,红军又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投影图片),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摆脱了被几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被动局面。接着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播放视频材料),之后红军又翻过高耸入云的大雪山,通过杳无人烟的草地(播放视频),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取得了胜利(指地图上的吴起镇,投影到达陕北的部分红军照片)。教师设问:你知道红军长征完全胜利的时间和标志吗?(学生可能会答吴起镇会师和甘肃会宁会师)教师总结: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但这并不标志着红军长征的完全胜利,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胜利会师,这才标志着红军二万五千长征的胜利结束(指明地图上的甘肃会宁和静宁)教师指地图引导学生总结长征的过程: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结束于1936年10月,其路线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静宁三军会师,胜利结束。教师接着叙述,毛主席的七律一诗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进行了精辟的概括(投影毛泽东七律?长征手迹图片),让我们齐声朗诵一遍吧。师生朗诵后,教师设问:大家刚才学习了长征的经过,请大家回顾一下,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并克服了哪些困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点评)教师设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是什么力量支持着红军走完了艰难的历程,红军为什么能从失败走向胜利呢?请大家分析一下长征胜利的原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与革命必胜的信念支撑着红军;全党全军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毛泽东等为领导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红军长征走向了胜利。教师设问:英勇的红军经过艰苦的努力,最四)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投影板书)投影材料: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一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刻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兹教师设问:请大家通过这两段材料思考,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教师指导学生从长征的原因、长征开始时的被动局面、长征后中国的革命局势几方面来进行分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长征的历史为三点:第一,长征锻炼了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第二,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三,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长征后红军北上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为争取全民族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并补充设问:红军长征为我们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什么呢?引导学生答出长征精神。指导学生讨论:长征精神有一些什么内容?今天我们还有必要学习长征精神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长征精神就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精神,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精神(投影长征精神的内容)。长征精神是革命前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聊城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2024年新疆第二医学院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主题4 战略性矿产资源-石油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中图中华地图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四节 离子晶体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3
-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油墨厂高岭土验收规章
- 企业员工保密合同协议
- 股权转让合同
-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鲁教版五四学制2012
- 电缆沟及盖板作业指导书培训课件
- GB/T 19867.6-2016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工艺规程
- GB/T 19478-2018畜禽屠宰操作规程鸡
- 三级教育考试卷(焊工)答案
- 无生上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 深圳低压电工作业-实际操作培训课件-科目四-作业现场应急处理
- 中控岗位培训课件
- 宾馆酒店前台责任书
- 2.2 第2课时 基本不等式的综合应用(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勿忘国耻教学课件
- 《中国音乐发展简史》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