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毕业论文目录论文正文-1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3前言-5正文部分-51资料与方法-52结果-63讨论与分析-84总结-12参考文献-14致谢-16课题任务书-17文献综述-21开题报告-25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学生:指导老师:中文摘要目的:收集整理武警湖北总队医院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资料,并探讨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为临床合理应用左氧氟沙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湖北总队医院门诊和住院部2012年1月2015年1月上报的83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 总结83例使用左氧氟沙星的患者的病例,影响其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有5点。其中女性患者发病率高,是男性患者的1.6倍;216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总体81.93%;静脉给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给药,占总体87.95%;给药剂量为300mg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占总体50.60%;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是单独用药的2.45倍。2 83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病例中,临床表现累及8大系统。其中过敏性休克9例,占10.84%;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27例,32.53%占;心血管系统损害 4例,占4.82% ;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4例,占28.92%;肌肉、骨骼系统损害2例,占2.41%;胃肠系统损害10例,占12.05%;呼吸系统损害4例,占4.82%;泌尿系统损害1例,占2.41%;其他系统损害2例,占4.82%。3 83例发生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68例停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15例情况严重者均给予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马来酸氯苯那敏、维生素C或10%葡萄糖酸钙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13例治愈,2例好转。结论:左氧氟沙星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8大系统的器官和组织,涉及多种临床表现。临床上应用左氧氟沙星时,应认真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方式、用药剂量及是否联合用药。医药护人员在使用该药时应熟知其用药注意事项并加强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用药安全化、合理化。关键词: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合理用药 Analysi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levofloxacin and rational drug useStudent:Instructor: Abstract:Objective:Armed Police Corps Hospital of Hubei collected levofloxacin adverse information, and to explor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reatment outcomes;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evofloxacin reference.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Hubei Armed Police Corps Hospital outpatient and inpatient reported 83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levofloxacin data during 2012 to 2015,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to analyze it.Result: 1. Case summary of 8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he use of levofloxacin, 5 factors affecting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Female patients is 1.6 times the incidence of male patients; 21 to 60 years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accounting for 81.93% overall; incide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oral administration, accounting for 87.95% overall; administration a dose of 300mg when the high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ccounting for 50.60% overall; the high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combination therapy, is 2.45 times than the medication alone.2. 83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levofloxacin case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volving the eight major systems. 9 cases of anaphylactic shock, which accounted for 10.84%; the central and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damage in 27 cases, accounting for 32.53%; 4 cases of damage to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accounting for 4.82%; 24 cases of skin and its appendages, accounting for 28.92%; muscle, bone system damage in two cases, accounting for 2.41%; 10 cases of damage to the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accounting for 12.05%; 4 cases of damage to the respiratory system, accounting for 4.82%; urinary system damage in one case, accounting for 2.41%; other system damage two cases, accounting for 4.82%.3. 83 cases of levofloxacin in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occur, there are 68 cases of withdrawal symptoms decreased or disappeared, 15 cases of serious caught giving allergy such as dexamethasone, chlorpheniramine maleate, vitamin C, or 10% gluconate and other drugs symptomatic treatment, 13 cases were cured, 2 cases improved.Conclusion: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levofloxacin mainly involving eight major organs and tissues systems, involving a variety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evofloxacin should carefully consider the patients sex, age, mode of administration, dosage and whether combination therapy. Medicine nursing personnel in the use of the drug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their medication precautions and to strengthen monitoring,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sand promote clinical drug use safety and rationalization.Key words: levofloxacin adverse reactions rational drug use前言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化学名称为(S)-(-)-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代-7H-吡啶并1,2,3-de-1,4苯并恶嗪-6-羧酸半水合物,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的一种,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抗菌活性强,为氧氟沙星的2倍1,为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抗菌谱广。主要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及拓扑异构酶的活性,阻碍细菌DNA合成,导致细菌死亡2。大部分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志贺菌属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嗜肺军团菌等革兰阴性菌对该抗菌药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和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对其也较敏感,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抗菌作用相对较差3。近些年,由于此抗菌药物抗菌效果好,作用范围广,生物利用度高,组织渗透性好,起效快,从而受到临床医生的欢迎,在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4-5。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可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骨骼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治疗败血症、细菌性脑膜炎、腹膜炎等严重感染,可替代氯霉素作为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左氧氟沙星的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及不合理使用带来的危害也日益突出6。据报道国内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12.3%7。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显示,与左氧氟沙星相关的严重病例报告在氟喹诺酮类药品中较为突出,主要不良反应事件有过敏性休克,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心血管及血液系统损害,肌肉、骨骼系统损害8;其中过敏性休克危害严重,有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不合理应用也浪费了医疗资源。本文对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83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门诊和住院部上报的83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病例。1.2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服药方式,用药剂量、用药种类、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组织器官及治疗后的转归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1.3 临床评价标准所参考的判断标准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制定的药物不良反应判断标准。2. 结果2.1 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年龄及性别分布女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病率高,是男性患者的1.6倍;216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总体81.93% 具体情况见表1。表1 83例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性别年龄段总计比例(%)1820岁2140岁4060岁6188岁男1101653238.55女2172575161.45总计327411283100.00比例(%)3.6132.5349.4015.662.2 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分布所有患者中,静脉给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给药。口服9例,占10.84%;静脉滴注73例,占87.95%;滴眼液1例,占1.20%。具体情况见表2。表2 83例患者的给药途径分布给药途径例数比例(%)口服给药910.84静脉给药7387.95滴眼液11.202.3 患者日用药剂量分布所有患者中,日用药剂量200mg者5例,占6.02%;300mg者42例,占50.60%;400mg者26例,占31.33%;600mg者10例,占12.05%。具体情况见表3。表3 83例患者日用药剂量分布给药剂量例数比例(%)200mg56.02300mg4250.60400mg2631.33600mg1012.052.4患者是否有合并用药 所用患者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是单独用药的2.46倍。具体情况见表4。表4 83例患者是否联合用药分布用药情况例数比例(%)联合用药5971.08单独用药2428.91总计831002.5 不良反应分类、临床表现及分布由于83例患者的用药目的、用药剂量和时间不同,在服用左氧氟沙星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9。病例中,临床表现累计8大系统或器官组织。其中过敏性休克9例,占10.84%;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27例,32.53%占;心血管系统损害 4例,占4.82% ;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4例,占28.92%;肌肉、骨骼系统损害2例,占2.41%;胃肠系统损害10例,占12.05%;呼吸系统损害4例,占4.82%;泌尿系统损害1例,占2.41%;其他系统损害2例,占4.82%。具体情况见表4。表5 83例药物不良反应分类、主要临床表现及分布比例不良反应分类主要临床表现例数百分比(%)过敏性休克红斑、恶寒、大汗、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脸色苍白910.84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头痛、头昏、癫痫、抽搐、嗜睡、失眠、精神异常、烦躁不安2732.53心血管系统损害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静脉炎44.82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皮疹、荨麻疹、瘙痒、渗出性多形性红斑、血管神经性水肿、光敏反应2428.92肌肉、骨骼系统损害关节痛,跟腱炎、关节反应性滑膜炎22.41胃肠系统损害腹部不适、疼痛、腹泻、恶心、呕吐1012.05呼吸系统损害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哮喘、喉头水肿44.82泌尿系统损害泌尿感染加重、急性肾功能障碍、血尿11.20其他系统损害眼炎。耳鸣、口腔溃疡22.412.6 治疗与转归83例发生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68例停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15例情况严重者均给予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马来酸氯苯那敏、维生素C或10%葡萄糖酸钙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13例治愈,2例好转。3讨论与分析3.1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众多,先对如下几项影响因素做讨论。3.1.1性别、年龄对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影响的分析本调查显示中年女性是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女性多出现过敏、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症状。对于女性患者,若需要使用左氧氟沙星,应注意考虑女性个体差异对左氧氟沙星剂量大小的影响。对于正在实施减肥,或其本身体重偏低、身体弱小、营养不良的女性为高发群体。这也不是偶然造成的,而是因为常用剂量就会使上述个体的体内血药浓度高于正常人群,而她们的心脏、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的耐受能力又相对较差而且内分泌系统不如男性稳定。数据也支持40到60岁的中老年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了峰值。因此,女性患者应该慎重使用左氧氟沙星,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该禁用。正常人男女使用左氧氟沙星的剂量应有差别。对身体瘦弱、体重过低的女性患者,单次左氧氟沙星使用剂量以不大于200mg为宜。从总体上看,年龄在2160岁之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该年龄段是该药应用的主要人群,社会对老年人及儿童的健康保护意识的提高;而且还有很多其他的不定因素,例如患者有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不全等病理生理因素,种族差异,特异体质,个体差异等等。同时据以往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研究资料显示,高龄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10-11。本数据也显示60岁以上患者不良反应较多,这是由于老年人血液中的血浆蛋白含量较低12,器官的功能发生退化,导致药物的代谢速度降低,常用剂量会使血药浓度过高,造成了不良反应的发生。除此以外,老年人原患疾病多,多需要联合用药同时各方面抵抗力也下降,更容易引发不良反应。所以如老年患者需要用左氧氟沙星,应考虑适当减少药量的同时慎重考虑能否联合使用其他药物13。20岁以下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这与医生遵守喹诺酮类药物禁用于18岁以下青少年的药物准则有关14。3.1.2给药途径对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影响的分析静脉给药明显比口服给药及其他给药方式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这主要是因为药物口服后经消化道被吸收,首先由门静脉经过肝脏被代谢,一部分药物在此被灭活解毒,因此安全性较高;但口服给药方式起效慢,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到达血液循环,对于病情较轻的非急性病患者比较适合。对于一些病情较重或需要急救的患者,需要立即使患者的血药浓度达到有效剂量。静脉给药则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没有吸收过程,起效迅速可控且药物作用更强;但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也较为迅速与强烈,故当患者需要进行静脉滴注给药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全身情况,必要时应由专人监护,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及时治疗抢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出,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肉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给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序贯法)。3.1.3给药剂量对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影响的分析左氧氟沙星的常用剂量,口服为300600mg/d,静脉滴注剂量为400mg/d。若为重度感染或急性严重感染也可增加至600mg/d。本数据显示,给药剂量为300mg时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比例超过有一半之多。原因是因为大部分人的左氧氟沙星日用量集中在300mg400mg之间。同时,当日剂量增至600mg时,在用药人数较少的情况下,仍有10例病人发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这表明剂量增加,患者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应对这类患者加强监护。3.1.4联合用药对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影响的分析本数据显示,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单独用药。左氧氟沙星与多种药物联合应用都可促使不良反应的发生,下面列举了几项左氧氟沙星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1 丙磺舒与本品竞争自肾小管分泌,联合应用时可因本品在体内血浓度增高而产生毒性。2本品与抗凝血药华法林合用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3本品可干扰咖啡因在体内的代谢,从而导致咖啡因清除减少,血浆消除半衰期(t1/2)延长,并可能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4喹诺酮类抗菌药与茶碱类合用时,可能由于与细胞色素P450结合部位的竞争性抑制,导致茶碱类的肝消除明显减少,血消除半衰期(t1/2)延长,血药浓度升高,出现茶碱中毒症状,如呕吐、恶心、震颤、抽搐、不安、激动、心悸等。本品对茶碱的代谢虽影响较小,但合用时仍应测定茶碱类血药浓度并合理调整给药剂量。5尿液碱化剂可降低本品在尿中的溶解度,导致结晶尿和肾毒性。6本品与环孢素合用,可使环孢素的血药浓度升高,必须监测环孢素血浓度,并调整给药剂量。7 本品与口服降血糖药联用可能会引起血糖调节紊乱,因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糖浓度,一旦发生低血糖时应立即停用本品,并给予适当处理。8 含镁、铝的抗酸药、铁剂等均可减少本品的口服吸收,不宜合用。9本品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芬布芬合用时,偶有抽搐发生,因此不宜与芬布芬合用。10苯醋酸类或联苯丁酮酸非甾体消炎止痛药与左旋氧氟沙星并用有引起痉挛的可能。以上药物相互作用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医生在给患者开具处方时应该尽量避免联合用药,确实需要联合用药的应该考虑利弊风险,做好预防抢救等措施。3.2左氧氟沙星主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分析本数据显示,在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所涉及的系统器官之中,以皮肤和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瘙痒等,这可能是由于光毒性造成的15,氟喹诺酮类药物在紫外线的激发下,可氧化生成活性氧,从而使皮肤纤维细胞中的酪氨酸激酶及蛋白激酶C激活,继发激活环氧合酶,使体内前列腺素类物质合成增加,从而引起皮肤发红、水肿等炎症症状16。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的损害发生率也相当高,这主要是由于左氧氟沙星分子中含有氟,具有脂溶性,可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使机体内-氨基丁酸与受体的结合受到抑制,进而产生中枢神经兴奋性升高,出现神经精神症状17-18。另外,左氧氟沙星对胃肠道系统的损害主要是通过刺激胃粘膜,导致腹部不适、疼痛、腹泻、恶心、呕吐,这可能与剂量或滴注速度有关。左氧氟沙星通过抑制肝脏内相关酶的活性,导致对华法林、咖啡因等代谢速度减慢;且在老年患者机体内,因代谢速度减慢,体内药物浓度较高,可加重体内组织和器官功能的损害。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另一个发生率较高并且症状最为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其发生的机制可能为左氧氟沙星制剂中抗原性物质进入体内,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IgE,其有较强的亲细胞性质,可吸附于组织的肥大细胞和血液中的的嗜碱性粒细胞上,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出大量的过敏性物质19-20,如5-羟色胺、组胺、缓激肽、血小板活化因子、慢反应物、乙酰胆碱、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使血管的舒缩功能发生紊乱,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循环血量减少,导致多系统脏器的循环灌注不足,从而引起休克。临床表现为红斑、恶寒、大汗、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脸色苍白,症状严重并且起病急,有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21。因此医生在使用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是需要做好预防措施,一旦发生立即抢救。以上数据分析表明临床上应用左氧氟沙星,虽抗菌效果好,但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且表现多样,临床医生应仔细观察、密切注意。不良反应一旦发生,更应及时停药,密切关注病情发展,及时做好相关检查,评估严重程度,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给予正确处理。3.3 治疗与预后83例发生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患者,大部分停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少数情况严重者给予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马来酸氯苯那敏、维生素C或10%葡萄糖酸钙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后均治愈。这也表明,左氧氟沙星是安全性较高的喹诺酮类药物。4合理用药总结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众多,性别、年龄、给药方式、用药剂量及是否联合用药都可不同程度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应用左氧氟沙星时,应注意根据女性个体差异选择左氧氟沙星剂量,对身体瘦弱、体重过低的女性患者,单次左氧氟沙星使用剂量以不大于200mg为宜。应注意,对正常成年人左氧氟沙星的安全剂量为200300mg;但这对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患者难以承受,甚至造成不良后果。老年人的肾脏、心脏、肝脏和神经系统都在衰退,机体含水量减少,故容易造成血药浓度过高且难以排泄。所以应根据老年个体情况减少左氧氟沙星应用剂量,高龄老人使用左氧氟沙星宜减量为100mg/次,每12小时一次。该药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给药,这主要是因为药物经消化道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被代谢。这一首关效应可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的同时也可灭活部分有毒中间代谢产物。此类给药方式首先要被吸收才能起效,因此起效慢,适合轻度感染及病情较轻的非急症患者。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或急症患者,静脉给药则避免了肝脏的这一效应,起效较快且药物作用更强,但由此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也较为迅速与强烈,故在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给药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全身情况,尤其是在开始用药的前30 min内,因为许多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前30 min。其次是静脉输液的速度,浓度为0.2 g/100ml的左氧氟沙星溶液的输注时间应在60min以上,但门诊患者可能会自行将输液速度调快,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行。与此同时,该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还随剂量增加而上升。近几年,由于抗菌药物滥用,造成对喹诺酮类细菌耐药性提高。100ml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剂量已从100mg递增到200mg和300mg,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使用安全性与合理性方面有值得讨论与商榷之处。特别是当有些肝肾功能不全的特殊人群,他们机体的代谢和排泄功能低下,势必形成持续的高血药浓度,更易引发不良反应,应慎用。当患者严重感染时必须使用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时,可考虑序贯给药法。当使用相同剂量左氧氟沙星时,静脉给药的峰浓度值明显高于口服,并且达峰时间提前;但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的差别不大。故可考虑使用序贯给药法:先静脉注射给药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再改用口服给药。这样充分发挥了注射给药见效快、作用强和口服给药简便、安全、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长和经济可靠的优点。在使用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时更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合用某些有相互作用倾向的药物时,潜在的不良反应现象可能会趋于明显。例如左氧氟沙星可与茶碱类药物竞争肝药酶,是茶碱类药物代谢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引起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等症状。合并使用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时容易诱发癫痫等,应提高警惕。故应该尽量避免联合用药,确实需要联合用药的应该考虑利弊风险,做好预防抢救等措施。当遇到发生左氧氟沙星所引起不良反应事件时,应该立即停药,必要时可采用洗胃、硫酸镁导泻或使用强效利尿剂等急救措施及解毒药,症状严重者还应该进行对症治疗。如抽搐时,应反复给予安定静脉注射;发生过敏反应时,应积极给予抗过敏药如地塞米松、马来酸氯苯那敏、维生素C或10%葡萄糖酸钙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总结以上数据分析,医药护人员应担当起对患者知晓药品不良反应的宣传教育工作,告诫患者服用药物都有可能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一旦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临床医护工作者在对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有足够认识的同时,还应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合理用药,在给患者用药过程中,遵循可口服的不用注射,如果采用静脉滴注的治疗方法,应该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密切观察,一旦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用药后的任何不良反应,应尽快查明原因,对症治疗。确保患者及时、正确、安全、有效用药。参考文献1 侯爱萍, 郭威.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新的以及严重的不良反应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4(9):175-1762 欲生, 周黎髓, 洪净. 氟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机制与化学结构的关系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5,14( 6):401-407.3 Saraya A, Yokokura M, Gonoi T, eta1. Effects of fluoroquinolones on insulin secretion and -cell ATP-sensitive K+channels. European J Pharmacology, 2009,4(97):111-112.4 金伟华, 王晓蕙, 陈华等. 我院129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药房, 2011,22 (24):2253-22555 张黎明, 李璐. 北京市发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J. 首都医药, 2010,7(33):15-17.6 关注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R7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新昌制药厂市场部. 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北京地区不良反应追踪报告J.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9,24(1):48-49.8 顾秀清, 邢亚菲. 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药学进展, 2004,28(6):282-286.9 LeDuc AG, Zimmermann AE. Eosinophilia possibly associated with intravenous levofloxacinJ. Pharm. Tech.,2009,15(1):85-87.10 肖美华, 李至敏, 庞健辉等. 34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J. 亚太传统医学, 201l,7(10):204-205.11 方欢, 张莉丽, 张军等. 53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4(1):9-11.12 杨宝美, 黄艺仪, 赵开芝等. 输液速度对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发生皮肤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 2009,8(10):47-49.13 张敏红.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41(30) 29-30.14 汤明启.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J. 北方药学, 2012,15(9):9-10.15 单爱莲, 赵桂元, 钱思源.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国内外文献个案调查与分析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2,28(3):2l2-217.16 侯爱萍, 郭威.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新的以及严重的不良反应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4 (9):175-176.17 李馨, 冷金华. 50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2,4 (4):221-22318 方欢, 张莉丽, 张军等. 53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4 (1):9-11.19 陈继军. 59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20(1):157-158.20 高环. 盐酸氧氟沙星致全身肌肉震颤伴双下肢髂窝剧烈疼痛1例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14,4(3):168-169.21 余春芳, 肖秀, 田建平等. 左氧氟沙星的毒副反应及其防范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17(14):13-15.致谢感谢实习老师夏迪在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的带教,并指导我对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病例的数据整理工作。感谢论文指导老师王小波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工作!湖 北 科 技 学 院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书(2014-2015学年)课题名称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学生姓名院系药学院专业临床药学班级指导教师指导人数2人课题概述:左氧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合成抗生素,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为新一代光学活性喹诺酮抗菌剂。其主要作用机理为阻碍DNA回旋酶及拓扑异构酶活性,抗菌强度为氧氟沙星的两倍。其抗菌活性较强,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由于此抗菌药物抗菌效果好,作用范围广,因而受到临床医生的欢迎,在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左氧氟沙星的广泛使用,其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也就更加多见,有时甚至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危害,同时不合理应用也浪费了医疗资源。现对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83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患者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回顾分析,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为临床合理运用左氧氟沙星提供一些实例借鉴与数据基础。原始资料及主要参数(设计类):1 影响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因素有性别、年龄、给药方式、给药剂量及合并用药。2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涉及8大系统,多种临床表现。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以及消化系统损害;最严重的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3 发生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患者,大部分停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少数患者给予抗过敏治疗均痊愈。参考资料及文献(包括指定给学生阅读的外文资料):1 侯爱萍, 郭威.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新的以及严重的不良反应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4(9):175-1762 欲生, 周黎髓, 洪净. 氟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机制与化学结构的关系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5,14( 6):401-407.3 Saraya A, Yokokura M, Gonoi T, eta1. Effects of fluoroquinolones on insulin secretion and -cell ATP-sensitive K+channels. European J Pharmacology, 2009,4(97):111-112.4 金伟华, 王晓蕙, 陈华等. 我院129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药房, 2011,22 (24):2253-22555 张黎明, 李璐. 北京市发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J. 首都医药, 2010,7(33):15-17.6 关注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R7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新昌制药厂市场部. 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北京地区不良反应追踪报告J.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9,24(1):48-49.8 顾秀清, 邢亚菲. 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药学进展, 2004,28(6):282-286.9 LeDuc AG, Zimmermann AE. Eosinophilia possibly associated with intravenous levofloxacinJ. Pharm. Tech.,2009,15(1):85-87.10 肖美华, 李至敏, 庞健辉等. 34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J. 亚太传统医学, 201l,7(10):204-205.11 方欢, 张莉丽, 张军等. 53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4(1):9-11.12 杨宝美, 黄艺仪, 赵开芝等. 输液速度对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发生皮肤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 2009,8(10):47-49.13 张敏红.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41(30) 29-30.14 汤明启.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J. 北方药学, 2012,15(9):9-10.15 单爱莲, 赵桂元, 钱思源.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国内外文献个案调查与分析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2,28(3):2l2-217.16 侯爱萍, 郭威.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新的以及严重的不良反应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4 (9):175-176.17 李馨, 冷金华. 50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2,4 (4):221-22318 方欢, 张莉丽, 张军等. 53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4 (1):9-11.19 陈继军. 59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20(1):157-158.20 高环. 盐酸氧氟沙星致全身肌肉震颤伴双下肢髂窝剧烈疼痛1例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14,4(3):168-169.21 余春芳, 肖秀, 田建平等. 左氧氟沙星的毒副反应及其防范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17(14):13-15.设计(论文)成果要求:(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设计或论文正文的数量等要求)1. 完成一篇与课题相关的文献综述。2. 收集文献写开题报告。3. 掌握与左氧氟沙星相关的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及合理用药。4. 收集并整理数据完成课题论文。进度及要求起止日期要求完成的内容及质量2014年3月-4月 2014年5月-6月 2014年7月-8月 2014年9月-12月 2015年1月-2月 2015年3月-4月 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以及可能会影响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2. 继续查阅文献,了解临床左氧氟沙星的合理应用。3. 整理所有文献资料,设计课题,写文献综述。4. 收集整理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门诊和住院部2012年2015年上报的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资料。5. 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按要求撰写毕业论文初稿,请指导老师批阅。6. 请指导老师对论文进行修改,按要求修正,进行定稿。按计划请导师修改论文。审核(系、部、教研室负责人)批准(院系负责人)毕业设计(论文)文 献 综 述学生姓名: 专 业: 指导教师: 2015年4月1日左氧氟沙星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研究进展综述摘要:左氧氟沙星作为新一代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其抗菌谱广,在临床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眼、耳等器官感染性的治疗。本文对左氧氟沙星的抗菌活性、耐药性、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进行了综述。关键词: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临床应用;综述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为第3代喹诺酮类抗菌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是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其体外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2倍1,抗菌活性较强。由于此抗菌药物抗菌效果好,作用范围广,从而受到临床医生的欢迎,在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2。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可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骨骼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治疗败血症、细菌性脑膜炎、腹膜炎等严重感染,可替代氯霉素作为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左氧氟沙星的广泛使用,其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也就更加多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以全身性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心血管损害为主,其中过敏反应、皮肤及其附件反应较为典型,有时甚至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危害,同时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闻传播学媒体研究试题及答案
- 电商平台服务合同书
- 2025定制版手机的购销合同
- 天津专用2025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51随机抽样含解析新人教A版
- 2025房屋买卖合同书格式
- 2025年广告制作合同范本
- 2025(城市商业)租赁合同
- 2025【合作经营合同范本】
- 行政管理中的财务管理问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企业移动应用开发合同官方版样本
- 2024年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
- 钢结构桁架厂房拆除施工方案
- 脑病科医护沟通技巧
- 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系统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 小区安全排查
- 中国典籍英译概述课件
- 【MOOC】航空发动机结构分析与设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红旅赛道未来规划
- 第七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无人机应用技术项目技术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